【第1句】:人生需要化妝,然而最美的卻是卸妝,心靈也是一樣,也需要適時卸妝。人生路上,心靈承載太多,會不堪重負。不妨超脫一點、淡泊一點給心靈減壓,適時放下,給蒙塵的心靈來一次別開生面的沐浴。給心靈卸妝,更多地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清除擾亂內心安寧的心里垃圾,還自己一片干凈清爽的心靈凈。
【第2句】:后世之人于佛滅度后,依戒為師、依法為住;積極倡導素食,尊重生命,避免濫造殺業,更持戒守律,精進修行。爾后佛教流傳于世界各地后,僧團亦因應各國國情、地理環境與社會背景,在食、衣、住、行上,配合時代而調適生活;但仍秉持佛陀慈悲本懷,弘揚大乘佛法。
【第3句】:佛言:阿難,是郁伽長者,雖住居家地,常有等心,于是賢劫,所度人民甚多,勝余出家菩薩百千人教授。所以者何?阿難,雖有出家菩薩百千人,其德之智不及郁伽長者。《郁伽羅越問菩薩行經》
【第4句】:以赤子的眼光去打量這個世界,世界一片清澈;以赤子的心去愛這個世界,世界便充滿愛。如果每個人都能在內心留一角赤子的純真,那么人世間或許就不會這樣渾濁、骯臟、動蕩和絕望。
【第5句】:佛法中沒有“相克”的說法,人與人之間若非善緣即是惡緣,無論是哪種因緣,今生我們都應該以善相待:善緣令它增長,惡緣令它消除,乃至更進一步,都轉化為一起修行的法緣。風水即是環境,佛法說“依正不二”,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就能擁有什么樣的環境,福地福人居,而不是倒過來。
【第6句】:眼不著色,眼為禪門。耳不著聲,耳為禪門。見色有見色性不著,常解脫,見色固者,常系縛。不為煩惱所系縛者,即名解脫,更無別解脫。——《達摩大師悟性論》
【第7句】:【心靈禪語】感恩,不只是感謝大恩大德,而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善良的人性美。感恩一切順境,給我們帶來了幸福;感恩一切逆境,增強了我們追求幸福的能力。心存感恩,心靈才會獲得寧靜和安詳;生活中才會少了許多怨氣和煩惱。一顆懂得感恩的心,其實就是莫大的幸福和人生的智慧。
【第8句】:【禪心佛語】活在當下,把握每次的機會,因機會稍縱即逝,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出路。小事,幽默的說;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開心的事,看埸合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別人的事,小心的說;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么說;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
【第9句】:致自己:到了現在這個年紀,誰都不想再取悅了,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和誰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遠一點。取悅別人遠不如快樂自己。寧可孤獨,也不違心。寧可抱憾,也不將就。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入我心者,不屑敷衍。往事濃淡,色如清,已輕。經年悲喜,凈如鏡,已靜。
【第10句】:【禪心佛語】天空,低沉而灰蒙,浮生殘夢在風里漫延,漸行漸遠。心隨著秋風遠行,穿山越水,只為那一抹深深的眷念。流年,在花開花謝里走遠,只有清香如故,流動著初時的暖,在寒秋里飄浮,溫潤著彼此的心。塵世里的牽念,總是繞指繚骨,撇開眉間的清愁,一心祈愿:愿用一季的豐盈,一季的花開,換取你一世的安好。
【第11句】:《水懺》云:“九孔常流不凈物。”健康時如此,更何況病弱或死亡的時候;然而,人們常為了這不凈的身體,費心裝飾,甚至造諸惡業,淫欲也是起因于對身體的貪迷。如能在貪心惡念一動時,即以“世間一切皆不凈”的不凈觀來對治,則可防止貪念無明叢生。
【第12句】:【禪語人生】只看到佛教大德們在繁華地帶、隆重場合華麗現身,但在農村和山區那些貧困靜默的地帶,卻幾乎看不到他們的蹤跡。長年累月下去,中國最廣闊的佛教陣營就會如此不翼而自失。
【第13句】:【分解仇恨】仇恨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真理。一百四十五、以善勝惡慈悲戰勝嫉忿,以善勝惡,以布施勝自私,以真實勝虛誑。一百四十六、無私與擁有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一切。一百四十七、修行無愧人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思想、見解與念頭,做個正正當當、俯仰無愧的人。
【第14句】:【禪語悟道】成佛之道分為道諦與滅諦。宗教、哲學和科學是屬于道諦。滅諦是超越宗教、哲學和科學。成佛之道有兩種,方便道與智慧道。宗教、哲學和科學是屬于方便道。智慧道是超越宗教、哲學和科學。成佛之道有兩種,暫時安樂之道與究竟解脫之道。宗教、哲學和科學是屬于前者,后者是超越宗教、哲學和科學。
【第15句】:【禪心佛語】歲月總會留下滄桑又美好的回憶,要想一生過得踏實、過得豐滿、過得有滋有味,或許就在于我們成長的心情輕松一點、活潑一點、陽光一點、健康一點,也許我們曾經為過去沒有得到而傷悲、因為失去而后悔。但在歲月悄然逝去之時,能在生命的自省中發現,自己已經在人生的沉淀中積累,又在積累的沉淀中成長。
【第16句】:【佛心禪語】面對生活的煩惱,不是糾結于什么原因造成多大的傷口,或者說傷口多長時間治愈,生活的所有傷痛是提醒自己不能懦弱、不能脆弱,沒有什么煩惱不可消亡,生活原本就需要一種超越的智慧和蔑視煩惱的藝術,還有就是自己人生獨特的表達方式。#延參法師上海講座#
【第17句】:【禪心佛語】世尊曾于「菩薩經」中說過,所有一切眾生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都曾經賜予我們生命,也曾經養育過我們。重要的是,要記得你此生的敵人,或許在過去的許多生中,也曾是你慈愛的父母。
【第18句】:【禪心佛語】能夠讓內心強大起來只有自己,人生本無所謂,只有心簡單了,一切也就釋然了。只有自己不斷地強大,別人才會尊重你的一切。人生本來聚散無常,珍惜生命中的匆匆的過客吧。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孤獨的跋涉,既然相遇就是緣分,珍惜瞬間的友誼,珍惜瞬間的感動。人活著就是活著個好心情,善待生活,善待自己。
【第19句】:【一禪文案】延參法師:縱然生活里有許多傷痕累累,但那些溫和陽光的信念,總會讓生活再一次嶄新,化解內心的浮躁,安撫內心的得失,每個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維護著生命的信念,規范著傷痛的蔓延,不要讓煩惱傷害著生活,甚至無法再生活。能坦然的面對,就能坦然的放手,讓生活煥發新的生機。
【第20句】: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都會碰到不順眼的人,如果你不學會原諒,就會活得痛苦,活得累。原諒是一種風度,是一種情懷,原諒是一種溶劑,一種相互理解的潤滑油。原諒自己并不意味著對自己的放縱,原諒別人并不代表著丟棄原則,原諒生活并不是不熱愛生活。
【第21句】:【最有禪意的文案】現在的不愉快,是過去的執著所致。今日的執著,又會造成明日的麻煩。世間上的任何東西,得到是偶然,最終消失是必然。當我們失去這些東西的時候,我們對它的執著越大,它給我們帶來的煩惱越多,痛苦也越大。
【第22句】:【佛心禪語】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財物,而是能放下對物質的貪欲。持戒并不只是斷惡行善,而是能生起對輪回的出離。忍辱并不只是壓抑憤怒,而是能調伏內心的嗔恨。精進并不只是努力修法,而是能時時刻刻保持法喜。禪定并不只是得到平靜,而是能安住于本然的自覺。智慧并不只是通達經典,而是徹底覺悟心的本性。
【第23句】:【禪語悟道】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禍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憂少!大悲無淚,大悟無言。來要惜,緣盡就放。世上,笑笑人家,也給別人笑笑自己,放輕松,給自己快樂。
【第24句】:【禪心佛語】雖然佛法還存在世間,想要學佛的人,還是要有因緣、有機會,才能接觸到真正清凈的佛法,才能受到佛法的利益;不然,就算佛法還在世間,我們毫無所覺,對我們也沒有用。這就好像太陽出來時對于盲人來說,如同還是處在黑夜一樣,我們自己要有機緣,又愿意接受佛法,才會真正受到法益。
【第25句】:【禪心佛語】每個人的一片凈土就在自己心里,我們要把心里的這片凈土變成每個人所在地域的一種現實,那就是要通過我們自身的修行,去影響周圍的人,凈化環境,美化環境,使我們的環境變成極樂凈土。
【第26句】:【心語】【第1句】:任何人都無法消滅所有的敵人,但若能消滅自己的嗔恨心,就等于消滅了世上所有的敵人。正的敵人,就在自己內心當中,而不在外面。我們的內心每天都會產生無數垃圾念頭,內心雜念頻繁,難以平靜,人很容易脾氣暴躁、情緒失落、工作失誤,這時候最好能看看佛書、修修禪定。
【第27句】:【禪心佛語】人最悲哀的,并非昨天失去太多,而是沉浸于昨天的悲哀中;人最愚蠢的,并非未發現眼前的陷阱,而是第二次又掉了進去;人最寂寞的,并非在黑夜里等待,而心里缺少光明;人最幸福的,并非終于得到了某件物品,而是懂得知足和感恩;人最快樂的,并非別人給你帶來了快樂,而是你給別人帶去了快樂。
【第28句】:【醒世文】穴在人心不在山謀什么。治家勤儉勝求人奢什么。冤冤相報幾時休結什么。世事如同局一棋算什么。聰明反被聰明誤巧什么。虛言折盡平生福謊什么。是非到底見分明辯什么。誰能保得常無事誚什么。
【第29句】:永遠不要將子女當私有財產,你既帶他們到世上來,就必須負完全的責任,且不能將責任當做投資。永遠不要將父母當庇護所,當你長大成人,這個世界的風雨都必須獨立承受,沒有誰能真正地為你遮蔽。父母和子女應該互相感恩,因為彼此,你們的人倫之愛有了著落;因為感恩,你們的親情才得以永恒。
【第30句】:【禪心佛語】淡,是一種至美的境界。人生在世,求淡雅之美。淡名,淡利,無爭,無奪,心素如簡,人淡如茶。一切自然了,一切脫俗了,一切入了幽遠自在的意境了,方為一盞無味而至味的茶。
【第31句】:【禪心佛語】其實,人世紛繁,法事俗務,名利地位,私心欲念,聲色犬馬,該放下的就得放下,什么都抓在手里,其實是累贅。不少功成名就之人,或捐資濟世,或甘于淡泊,既能入世,又能出世,勇于并舍得“放下”;他們在“放下”的同時,其實已獲得了意外的幸福,這種幸福或許是無形的,卻是雋永的,更高層次的。
【第32句】:【經典佛語】“念頭”的意思就是,想太多——是、不是、我不知道,這就制造了情緒。“是”制造了貪欲;“不是”制造了瞋恨;“我不知道”制造了愚癡。這三個就是一切情緒的根本。
【第33句】:強化你的定力,讓人生更加從容。生活中,找上門的麻煩遠遠少于自己招來的煩惱。這些我們自己招來的煩惱,大半是因為一個沖動做下的事,一句不及遮掩說出的話。這些,往往不是你的本意,而是你缺乏定力。定力,是三思而后行,是心如止水,是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管好自己,少錯一次,比做對十次都強。
【第34句】: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每個人就像一粒小小的塵埃,在風雨中飄渺,在陽光下微笑,在春秋冬夏的輪回里,品嘗著酸甜苦辣的滋味,用喜怒哀樂的表情,表達著聚散離合的悲悲喜喜。幾分無奈,幾分執著,在歲月的長河里起起落落,在曲曲折折的千回百轉里,沉淀著自我,也升華著自我。
【第35句】:哲人說:“構成女人的因素是嬌柔。你們是女人,你們一定要像女人一樣,善良、溫柔,才會得到男人的尊敬和愛。”作為妻子,要想感情甜蜜、家庭和諧,善良、溫柔地對待丈夫,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才能真正贏得丈夫的愛與信賴。
【第36句】:【經典佛語】“大死一番,再活現成”,“絕后再蘇”,“死中得活”。當我們看破、放下,還必須擔當、奉獻,這才是圓融無礙的禪的境界。
【第37句】:生活的禪法就在于對于別人的寬宥與對自己的拯救,也是對人格的一種洞察與對生活的一種信心,生活的全部也就證明了生命的主體,人生意義的追問,不是向外的追求,而是一種內心的回歸,它是一種誠實與善意的人文情懷。
【第38句】:【禪語人生】學會掂量,迂回包抄,實現名利雙贏是智者慣用的手段。人生一輩子,在名與利的誘惑下,如何取舍,將是一個人成就大事的關鍵所在。對于名利,人人渴之望之。智者對于名利是盡量不會表現得過于熱衷的,貪小利而亂大謀,以免成為眾矢之的,遭人忌恨,成為大家排擠的對象。
【第39句】:【禪語人生】越走越長的是遠方,越走越短的是人生,越走越深的是親情,越走越淺的是愛情,越走越急的是歲月,越走越慢的是希望,越走越多的是年齡,越走越少的是時間,越走越遠的是夢想,越走越近的是墳墓,越走越明白的是道路,越走越糊涂的是方向。
【第40句】:【禪語人生】以后要成大器,為佛法做貢獻,就不能懈怠懶惰,但也不要操之過急。沒有因,不會有果的。我們都見過蓮花,蓮花是怎樣開放的?是一點一點開放的。心里的蓮花也是如此。
【第41句】:【禪語人生】心象只飛鳥,欲望是鳥食。因為吃得太飽,而無法飛翔。因為大家都在地上撲騰,而忘記飛翔。因為天長地久的生話在地上,而不會飛翔。望著天上的鳥,減少自已的欲望,試一試,讓心飛翔。
【第42句】:【一日禪文案】每個人都有一個福袋,你往里裝什么,就會得到什么,每個人都有一面鏡子,你對它做什么表情,它就會回報你什么表情。看人如看己,責人先問心。他人是己心的一個表情,世界是自己的一面鏡子。
【第43句】:他又看到有人在練習用兩只手指把一個小沙包,從一邊拿到另一邊,練習的人好像使盡九牛二虎之力,直到汗流浹背,手指還是不聽使喚。于是他也感恩自己兩只健康的手,“雙手萬能”可以做很多事。
【第44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鷹,不需鼓掌,也在飛翔。草,沒人心疼,也在成長。深山的野花,沒人欣賞,也在芬芳。做事不需人人都理解,只需盡心盡力,做人不需人人都喜歡,只需坦坦蕩蕩。堅持,注定有孤獨彷徨,質疑嘲笑,也都無妨。就算遍體鱗傷,也要撐起堅強,其實一世并不長,既然來了,就要活得漂亮。
【第45句】:【禪語人生】有時既然不能放棄追求,就要承受為追求理想可能承擔的苦痛。其實放棄容易承擔很難,抱怨容易理解很難。取與舍之間,總是讓人難以抉擇,抉擇之所以如此艱難,常常是因為我們內心舍不得放棄,搖擺不定。所以不能把目光局限于眼前失去的東西,應時刻保持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生命,感謝生活中旁人所給予的。
【第46句】:惡口譏諷:有人說三個女子在一起就不得安寧,我們經常可看到這種情形,女人們聚在一起張家長李家短,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竊議別人的隱私,制造無端的是非,更有甚者口出惡言、潑婦罵街,鬧得雞犬不寧,鄰舍難安。與其把寶貴的時間拿來議論別人長短,何不好好的進修,增長自己的學養道德呢?
【第47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如果誤解命運是一場折磨,那么可以理解,你已經掉進了煩惱的沼澤,仔細觀察生活,生活里處處都是友好,幸福本來就晝夜不舍,是自己的苦惱把自己活成了一場披頭散發。
【第48句】:【禪語靜心的文案】可以孤單,但不許孤獨。可以寂寞,但不許空虛。可以消沉,但不許墮落。可以失望,但不許放棄。記住,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當你毫不懷疑地相信一個人,那么你最終有可能得到兩種結果,要么得到一個值得托付一生的人,要么得到一個值得銘記一生的教訓。
【第49句】:【精短禪語】很多時候,我們的幸福快樂與物質無關,有時只是一種心靈體驗,一種精神感受。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不要總聽著別的鳥兒唱著什么歌。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有你的生活空間,有你的旋轉舞臺,有你愛的,有愛你的,那就是夠了,不要總跟自己過不去,不要糾結他人的評說,把開心攥在手心,把煩惱拋在身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