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燈草撐屋梁——做不了主(柱)
【第2句】:布袋里買貓——不知底細;聽得見:看不見;抓迷糊
【第3句】:【得一望十,得十望百】(慣)形容人貪得無厭,胃口越來越大。
【第4句】:【扁擔長的“一”字都認不得】(慣)指人不識字。
【第5句】:【入深水者得蛟龍,入淺水者得魚蝦】(諺)比喻敢冒風險、下大苦的,才有可能獲得大的成就;怕付出大的代價,就只能有小收獲。
【第6句】:荷包里鬼叫——腰(妖)精
【第7句】:【去個蒼蠅,來個臭蟲】(慣)比喻來的和走了的是一丘之貉,都不是好人。
【第8句】:【路走到盡頭總會轉彎的】(諺)路要是走到盡頭,就非轉彎不可。 比喻事情總有轉機之時。
【第9句】:猢猻跳上煎餅鍋——瞎蹦跶
【第10句】:電話局的話務員——耳聽八方
【第11句】:【 能舍錢一千,不教一招鮮】一招鮮,能夠盈利的獨有的技 術。謂一招鮮不能傳授給別人。李準《黃河東流去》:“原來 陳柱子有個規矩,就是能舍錢一千,不教一招鮮。”
【第12句】:【雞多不下蛋】釋義:人多了,缺乏必要的組織、管理,反而干不好事情。例句:“人多瞎搗亂,雞多不下蛋,生產搞不好,這回虧算吃上了。”
【第13句】:【狗無廉恥,一棍打死;人無廉恥,無法可治】(諺)狗無恥處死即可,人無恥則難以處置。指人要是不顧羞恥就無藥可救。
【第14句】:【屎一把,尿一把】見“一把屎一把尿”。
【第15句】:我做錯了一道數學題,爸爸打了我一巴掌。我不高興地說:“以后,你不要打我好不好?錯了還可以改呀!”爸爸說:“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要變壞。”表姐在一旁打趣說:“打是禍,罵是害,不打不罵才是愛!”(吉林·農安)
【第16句】:【公門里面好修行】在官府任職,有條件行善做好事。或 說:身在公門好修行。清代《儒林外史》:“自古道:公門里好 修行。你們服侍太爺,凡事不可壞了太爺的清名,也要各人 保得各人的身家性命。”
【第17句】:【花架子】“花架子”比喻徒有其表、華而不實的行為或中看不中用的用具。現在的機器為什么用“架”來表示,如一架飛機等。這和古代的紡車、織布機有關,它們的形狀都像“架子”,時稱一架織布機。“花架子”來源于一個有趣的傳說。據說在元朝時,松江紡織家黃道婆的紡織技術非常高超,遠近聞名。而和黃道婆同在一個鎮上的李秀才,他不愿意從事認為低賤的體力勞動,生活不下去,就到浙江湖州鄉下當私塾先生.以此維持生活。這個秀才教書的地方也是個紡織之鄉,大家聽說李秀才是黃道婆家鄉的人,就紛紛找他請教紡織新技術。李秀才對紡織技術一竅不通,又不愿意承認自己不懂,就撒謊說自己是讀書人,沒動手親自紡織過,但他可以把黃道婆的織機圖紙畫給鄉親們,讓他們改進工具,提高技術。鄉親們拿著秀才畫的圖紙,請木工做_了一架織布機。織布機看起來很漂亮,很新穎,但是卻不好用,根本沒法工作。大家去問秀才,他卻說你們的手藝不行,對最新的機器理解不透,所以才織不出布來。后來,黃道婆發明的織機傳到這里,人們才知道李秀才畫的織布機只是樣子好看而已,根本不具備實用性,所以人們把它叫做“花架子”。
【第18句】:飛機上扔石頭——落千丈
【第19句】:【氣兒不打一處來】極為生氣。或說:火兒不打一處冒。 老舍《四世同堂》:“胖菊子恰好由外面走進來,一眼看到曉 荷,她的氣兒不打一處來。”
【第20句】:【言必信,行必果】說話有信用,做事見效。從維熙《泥 濘》:“他是個言必信,行必果的人,長得雖然瘦小枯干,但精 神世界卻極富有。”
【第21句】:奶奶聽我說明年再努力學習,就說:“今年盼著明年好,用件袍子改件襖。”(河南·永城)
【第22句】:某村兄弟二人,老大不怎么樣,老二倒挺能干。其父母給他們操辦婚事也先小后大。老大生氣地說:“你們說是大麥先熟還是小麥先熟?”他母親說:“你說是小麥好吃還是大麥好吃?”(河南·登封)
【第23句】:【老母雞下出鳳凰蛋】(慣)比喻根本不可能有的事情。
【第24句】:一天上午,爸爸做了我愛吃的燒土豆。沒等爸爸把菜碗放穩,我便擠到爸爸面前。媽媽見狀道:“你下到碗里吃吧!”(河南·滑縣)
【第25句】:【騎牛不怕牛身大,騎馬不怕馬頭高】(諺)比喻決意要征服對方,就不怕他的勢力有多強大。
【第26句】:【瘸子擔水,一步一步來】事情逐步進行,不可急躁。袁靜 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你老人家別著急,咱們這些兵是什 么兵呀,都是拿鋤頭把子的手,猛不乍的拿起槍就會打仗 啊?這可是瘸子擔水,得一步一步來么!”
【第27句】:【 三過家門而不入】古代傳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 入。借指公而忘私,或不回家。語出《孟子》。李英儒《還我 河山》:“老蔫并不懂得‘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掌故,但在行動 上超過了古人。”
【第28句】:床頭上拾錢一自己哄自己
【第29句】:【 撥開烏云見青天】由昏暗轉為晴朗。指情況好轉,也指 醒悟明白。浩然《艷陽天》:“我保險,把押著的人一放,馬上 就撥開烏云見青天。”
【第30句】:人家都在種麥子,可爸爸卻像沒事人似的。媽媽催他,他卻說:“三個月不同點,三個月同收。慌個啥哩?”(四川·達縣)
【第31句】:【放虎容易擒虎難】釋義:比喻敵人一旦放走,再不易抓獲。“容易”又作“歸山”。“擒”又作“捉”。例句:你怎么把龍濤放了?俗話說,放虎容易擒虎難。他們一走,你拿什么救爹呢?
【第32句】:二叔是個講義氣的人,他的兄弟們有了難,不管是上刀山下油鍋,他都會竭盡全力幫忙。爺爺不放心地勸他說:“理是理,情是情,黑白是非要分明。犯法的事再小也不能干!”(廣東·龍門)
【第33句】:【公雞頭,母雞頭,湊到一起就想斗】釋義:形容人像好斗的雞一樣喜歡爭斗。例句:老蒲見兩人拉起架子,要吵嘴的樣子,忙推開二人,打著哈哈說:“公雞頭,母雞頭,湊到—起就想斗,斗來斗去,為的是—粒砂土豆。”
【第34句】:小紅傍晚放學回家,發現自己家的老母雞還沒回窩,著急地要出門去找。奶奶安慰她說:“不用急,俗話說‘狗記千,貓記萬,老母雞能記二里半’,它自己會回家來的。”(河南·淮陽)
【第35句】:【井底蛤蟆,沒見甚么天日】釋義:比喻沒見過世面。例句:所以連青州府城門也沒得出來趕一步,真是“井底蛤蟆,沒見甚么天日”。
【第36句】:【鐵樹也有硬蟲攢】(諺)即使是鐵樹,也會有硬蟲鉆得進。指再堅硬的東西也有蟲能咬。
【第37句】:牛屁股縫里的虻蟲——鉆了空子又吸血
【第38句】:【狗不嫌家貧,人不嫌地薄】釋義:比喻人總是眷戀故土和家庭。例句:人們常說:狗不嫌家貧,人不嫌地薄。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家的草窩。
【第39句】:【得了便宜賣乖】(慣)賣乖:自鳴乖巧。指得了好處還說漂亮話。 含貶義。
【第40句】:【死棋腹中有仙著】(諺)死棋:無著可走的棋。著(zha。):下棋時走一步為一著。指棋下到看來是無路可走的死棋時,卻有高明的一著使棋局轉活。常比喻事情陷入絕境時,經過努力,往往會出現新的轉機。 也作“死棋肚里有活著”。
【第41句】:【老鼠戲貓兒,好大膽】釋義:老鼠戲弄貓兒,形容膽子過大,不知死活。例句:“[凈]是李藥婆,老鼠戲貓兒,好大膽。[末]衙里喚他。[老旦]便是。[凈]你曉得么,老爺令嚴,出入的都要搜撿。”
【第42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謂采取相應的斗爭方式、報復行動。 成語:針鋒相對。老舍《四世同堂》:“不行,不能讓她跑掉。 對她,就得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第43句】:【丟錢是買主,說話是閑人】(諺)指付錢的才是買主,品評貨物優劣的往往是看客。也泛指凡是辦實事的,總會拿出實際行動。
【第44句】:照明彈上天——高明
【第45句】:【敬酒不吃吃罰酒】敬酒可以謝絕,罰酒必須吃。引申為: 不識抬舉,客氣不行,只能強迫執行。香港唐人《金陵春 夢》:“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你們別理她,我也不管,看她把 我怎么辦!”
【第46句】:【麒麟送子】“麒麟送子”是古代一種生育觀念。據說,祈禱麒麟的出現就能夠得到兒子,保證香火的順利傳遞。這種風俗源自孔子的誕生。麒麟,傳說中的一種神獸,象征著祥瑞,最早出現在《禮記》中,與鳳、龜和龍并稱為“吉祥四寶”。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是這樣介紹麒麟的:麒麟分雌雄,雄的名麒,雌的名麟,性情溫和,從不傷害人和牲畜,更不任意踐踏花草,因而被人們稱為仁獸。它的形狀像鹿,尾如牛尾,雄的長獨角,雌的沒有角,口中可以吐火,聲音如雷聲。它的出現能給天下帶來太平,給人們帶來好運,使家族人丁興旺。因而在民間有麒麟送子的說法。據傳,孔父和孔母只有一個兒子,腿腳有疾病,活動起來不方便,不能繼承祀事。夫妻二人感到非常遺憾,想再生個兒子,于是到尼山祈禱,希望能再為孔家增加人口,保證孔家香火能永不熄滅。有天夜里,一頭麒麟踱進闕里,舉止優雅,不慌不忙從嘴里吐出一方帛,上面寫著文字:“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徵在賢明。”第二天麒麟不見了,孔家有個孩子呱呱墜地,這就是仲尼,于是麒麟送子的消息在民間也就傳開了。哪家有不育的婦女,就扶著載有小孩的紙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里轉一圈,就能喜得貴子了。這一傳說,代代相傳,至今還能看到“麒麟送子圖”。
【第47句】:【沒事人一大堆】(慣)指裝作局外人,把事情推得干干凈凈。
【第48句】:砍木吃橘子——不顧根本
【第49句】:【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釋義:不能吹牛,應該說實在話。例句:“哼!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光說不行……”
【第50句】:【靠人磨鐮刀背光,靠人舀飯盡喝湯】(諺)別人幫忙磨鐮刀,往往只磨光了背兒,鋒刃沒磨;別人幫忙舀飯,往往只舀面上的稀湯,沒舀到干飯。指凡事必須依靠自己。
【第51句】:墻縫里的蝎子一暗中傷人
【第52句】:【揀了芝麻,丟掉西瓜】見“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第53句】:【天也不空使人】(諺)連老天也不白白派遣人做事。指要人去辦事,總要付給報酬。
【第54句】:小明放學回家,爺爺讓他去買包茶葉,他磨磨蹭蹭地不愿去。吃完飯,爺爺又催他去買,小明還是懶得動。奶奶在一旁說:“這真是饑了蹭,飽了愣,不饑不飽不想動。”(河南·三門峽)
【第55句】:【只掃自己門前雪,莫管別人屋瓦霜】見“各人自掃門前雪”。
【第56句】:搬起碾子砸磨盤——石打石(實打實)
【第57句】:【外甥點燈——照舅】(歇)舅:諧“舊”。指還照老樣子。 也作外甥打燈籠——照舅。 外甥點燈籠——照舅。
【第58句】:【 爭破被兒沒得蓋】自己人相爭沒有好處,內訌對大家都 不利。明代《金瓶梅》:“爭破臥單沒的蓋,狗咬尿泡空喜歡! 如今做濕親家還好,到明日休要做了干親家才難。”
【第59句】:【狗咬刺猬,無處下口】釋義:比喻事情難辦,無處下手。“無處下口”又作“無從下口”、“沒處下牙”、“下不得口”等。例句:他只笑笑,啥也沒說,這就叫“狗咬刺猬。無處下口了”。
【第60句】:【樹高招風】釋義:比喻目標大了易招致別人的嫉妒反對。例句:問日:“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日:“潭深魚聚。”悟日:“見后如何?”師日:“樹高招風。”
【第61句】:【不知天高地厚】(慣)語本《韓詩外傳》卷八“臣終身戴天不知天之高也,終身踐地不知地之厚也”。 1形容人狂妄無知,盲目自大。 2比喻人不諳世事,沒有處世經驗。 也作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不曉得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第62句】:韓湘子吹洞簫——不同凡響
【第63句】:不管做什么,媽媽總是護著我。奶奶說:“這孩子讓他媽給慣壞了,成了豆腐掉在灰窩里,吹,吹不得;打,打不得。”(河南·新野)
【第64句】:【不可同日而語】(慣)不能放在同一時間來談論。指差距太大,無法相提并論。
【第65句】:【 無馬狗拉犁/無牛馬耕田】借指替代,或不得已求其次。 相關的:有牛使牛,沒牛使犢。周立波《山鄉巨變》:“不要譏 笑吧,我做得什么隊長啊!還不是無牛牛了馬耕田。”
【第66句】:【一家人臭嘴不臭心】(諺)臭嘴:斗嘴,說出些難聽的罵人話。指一家人過日子,免不了要頂嘴鬧別扭,但總是一心一意過日子的。
【第67句】:【瓜桃梨棗,見面就擾】釋義:人們見到瓜、桃、梨、棗等水果吃幾個或挑挑揀揀是難免的。例句:哎喲!瓜桃梨棗,見面就擾!賣東西哪有不興人家挑揀的?不讓挑揀!你干脆留著自家吃。
【第68句】:【一輩子不剃頭,也不過是個連毛僧】(慣)指不過如此,沒什么大不了。
【第69句】:【眼不見為凈】沒有親見,不知道臟不臟,只當是干凈的。 凈,原指清潔,也指心中清靜。臺灣瓊瑤《船》:“你還不如不 回來,讓我眼不見為凈!”
【第70句】:大軸子裹小軸子——畫里有畫(話里有話)
【第71句】:我和小梅是同班同學,又是鄰居,可屢次考試總落到她后面。我百思不得其解,便問媽媽。媽媽說:“人家小梅可是鴨子游水,看似優哉,使的是暗勁。”(河南·鄧州)
【第72句】:我一進家門,就見奶奶站在院子里一手拿刀,一手提雞,嘰嘰咕咕地說:“陽間一碗菜,我殺你別怪。”(安徽·巢湖)
【第73句】:耳朵上掛板子——打聽打聽
【第74句】:【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有青山,就能長出樹木。 意為保住根本就好辦。類似的:留下葫蘆子,哪怕沒水瓢? 張賢亮《河的子孫》:“好漢不吃眼前虧,你越編得大越好,反 正脫過了挨打就行了。留得青山在,還怕沒柴燒?”
【第75句】:老鷹叼大象——自不量力
【第76句】:【好事天順心】事情辦得順利。成語:天從人愿。馮德英 《迎春花》:“真是好事天順心,春玲找到他頭上來學文化了。 孫若西使出所有力氣,博得姑娘好感,攫取少女的心。”
【第77句】:【磨扇壓住手】(慣)磨扇:石磨的上下兩片圓盤。磨扇壓住手,動彈不得。比喻遇到了困難,需要幫助。
【第78句】:【唐人街】在美、英等發達國家的大城市一般都有“唐人街”,是華人聚居的地方。僑居海外的華人,都以“唐人”自稱或被人稱呼。這其中的來源大致有三種說法。一是,近年來史志工作者經過查閱大量的史志典籍和族譜家乘找到了根據。現在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絕大部分人都知道他們的祖先是從中原內地遷徙到閩越地區的唐襄軍。而這些唐襄軍及其后裔稱自己為“唐人”。故此,這些海外華人稱自己為“唐人”,而且還把華僑聚居區稱為“唐人街”。二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歷史觀,認為“唐虞三代”是中國最早的也是最被人們稱道的一次太平盛世。有詩為證,毛澤東有“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的詩句。歷史上最早的明君賢王堯帝,就稱之為“唐堯”。據史書記載,堯為古之圣王,初封陶,后封唐,世稱“陶唐氏”,史稱“唐堯”。堯禪讓舜,舜禪讓禹,被傳為佳話,萬民稱頌。另有文字解釋:唐者蕩也,廣也,大也。《玉篇》:“堯稱唐者,蕩蕩首先至大之貌。”中國老百姓向來喜歡太平,也認為自己的祖國是一個“蕩蕩然”廣博的國家,所以在海外的中國人,都喜歡把“唐人”意為“唐虞三代”傳下來的子孫。這含義,和“華人”、“炎黃子孫”的意義相同。三是,與唐朝有關。唐代的中國國勢強盛,名聲很大。外國便有稱中國為“唐”的習慣。《明史·真臘國傳》中說:“唐人者,諸蕃呼華人之稱也。” 座右銘“座右銘”指放在座位旁邊的格言,泛指激勵、警醒自己的格言。那么,最早的座右銘是個什么樣子呢?
【第79句】:【若要俏,帶三分孝】(諺)俏:俊俏。孝:孝服為白色,故代指白色。 若要衣著打扮俏美,最好是在艷色服裝上配三分白色。指女性著白,能增添幾分姿色。 也作若要俏,添重孝。 若要俏,須戴三分風流孝。 若要俏,三分孝。
【第80句】:【 黃泥巴落在褲檔里,不是屎來也是屎】謂處境令人懷疑。 屎、事同音借用,借指事情說不清楚。類似的:黃鼠狼站在 雞棚上,不是偷雞也是偷雞。汪幸福《浪跡臺灣島》:“那些 家伙一口咬定我們支持淫亂,我們現在是黃泥巴落在褲襠 里,不是屎來也是屎。”
【第81句】:【士為知己者死】此語的意思是好男兒可以替知己的朋友去死,可用它形容人品剛直無私;也可形容為人有俠肝義膽,勇于為朋友赴湯蹈火,即便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此典出自《說苑·復恩》,講述了“士為知己者死”的來歷: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大夫鮑叔牙與管仲是好朋友,鮑叔牙死的時候管仲扎上衣襟,失聲痛哭,淚如雨下。侍從問道:“他不是你的父親,也不是你的兒子,您這樣傷心或許有什么原因吧?”管仲說:“這不是你們所能理解的。我曾與鮑叔牙到南陽(齊國的城邑,在今山東鄒縣)做生意,那時我在市場上多次受到羞辱,但鮑叔牙并不認為我怯懦,卻說我將有揚名于世的時候。鮑叔牙曾與我一起游說君主,但君主不愿接納我,而鮑叔牙也不認為我無能,卻說是因為我沒有遇到英明君主。鮑叔牙曾與我分取錢財,我自己經常多拿一份,鮑叔牙也不認為我貪心,而是知道因為我經濟拮據。生養我的是父母,理解我的是鮑叔牙。士為知己者死,何況為他盡哀呢?” 為此,人們總結出一個成語“鮑管之交”,成為后世結交的榜樣。
【第82句】:【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諺)藥只能醫治可挽救的病人,佛只能超度有緣分的人。指起死超生,都是有限度的。
【第83句】:【禮拜】現在,人們將星期幾習慣上也稱禮拜幾,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同基督教有關。公元一世紀,基督教受到巴比倫人的影響,按照巴比倫人的七曜記日法,采取七日星期制。據說,耶穌死后第三天復活,正在星期日這一天。故此,星期日成為基督教的“安息日”,這天要休息。他們又稱這一天為“主日”,也叫做“禮拜日”,在這天,教徒們都到教堂做禮拜,向耶穌行禮、誦經。隨著基督教的傳人,我國信眾逐漸多起來,禮拜天他們要去做禮拜,要遵守“安息日”的規定,這一天要休息。轉而,在平民中也開始禮拜日休息。逐漸把星期和禮拜統一起來了,形成兩種稱呼并存。
【第84句】:【巫咸雖善祝,不能自祓也;秦醫雖善除,不能自彈也】(諺)巫咸:古神巫名。祓(fu):古時除災祭祀儀式。秦醫:秦越人,古神醫。彈:針灸。巫咸雖然善于祈禱,卻不能自我免禍;秦醫雖然善于治病,卻不能自我治療。指再有本事的人,也必須有別人的扶持。
【第85句】:【阿婆不嫁女,哪得孫兒抱】(諺)孫兒:此處指外孫。阿婆如果舍不得把女兒嫁出去,如何能抱上外孫呢?古時催嫁的話。
【第86句】:【親戚有遠近,朋友有薄厚】(諺)親戚中有遠親近親的分別,朋友中有交情淺交情深的分別。指同樣都是親戚朋友,總有遠近厚薄之分,不可一概而論。 也作“親戚有厚薄,朋友有遠近”。
【第87句】:【獵人進山只見禽獸,藥農進山只見藥草】釋義:干什么事情精力就集中在什么事情上。例句:“這叫獵人進山只見禽獸,藥農進山只見藥草。你當時一心只想著強攻南山口,和敵人殺個痛快。同志啊!打仗可要有勇有謀。”
【第88句】:【橫挑鼻子豎挑眼】(慣)形容很不滿意,百般挑剔。 也作“橫挑眼,直挑眼”。
【第89句】:【變卦】已定的事忽然改變,被稱作“變卦”。 “變卦”源自《周易》。變卦是占筮兩爻次所得到的兩個卦。如,先占一次得到觀卦,又占一次得到否卦。第二次占卦不是在第一次占卦的基礎上動一根爻,而是重新完整地占一次,占得的卦為本卦或正卦,所變之卦為之卦或變卦。后來,人們把說話不算數叫做“變卦”。
【第90句】:【 功夫不負有心人】勤奮努力,終能成功。葉辛《蹉跎歲 月》:“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華雯雯的臉蛋在她的精心保 護之下,確是白皙紅潤,光滑鮮嫩。”
【第91句】:板凳上已經坐滿了人,可我偏偏要往中間擠。爸爸說:“你真是一個芝麻里還要卡個豆。”(河南·唐河)
【第92句】:【蔓里不著飯里著】(慣)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狀食物。比喻這里沒得手,那里得手,總要達到目的。
【第93句】:【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慣)指遇到不公平的事,出手相助弱者或有理的一方。 也作路見不平,拔劍相助。 路見不平,拔刀相向。 路見不平,拔拳相助。
【第94句】:【 人嘴快如風】形容傳話快。清代《歧路燈》:“又道入嘴快 如風,登時內外男女,都知道譚紹聞家鬧出搜賭亂子來了。”
【第95句】:【不怨狼吃羊,只怨羊上坡】(慣)比喻黑白顛倒,是非不分。
【第96句】:【 沒有空城計,退不了司馬懿】諸葛亮令馬謖鎮守街亭。街 亭失守,司馬懿進兵西城。西城兵力空虛,諸葛亮用空城計 嚇退了司馬懿。事出《三國演義》。指有高明的辦法來對 付。電視劇:“沒有空城計,退不了司馬懿。沒有這一招,也 對付不了馬司令。”
【第97句】:【 倒吃甘蔗節節甜】情況越來越好。海外陳若曦《突圍》: “男女從結婚后才互相認識,培養感情,那么感情便有增無 減,好比倒吃甘蔗,往后越來越甜才對。”
【第98句】:【頂著鵝毛不知輕,壓著磨盤不知重】見“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
【第99句】:【潑水節】在影視劇中,看到潑水節很浪漫、很好玩、很開心。其實,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是傣歷的年節,在農歷清明的后十天。關于潑水節的由來,在傣族人民中間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古時候,傣族家鄉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后來來了一個火魔,使傣族家鄉變得酷熱干燥,寸草不生。火魔接連搶走了七個年輕貌美的姑娘,其中一個最小的叫依香。她聰明伶俐,為了除掉火魔,她設法取得了火魔的信任。傣歷六月(農歷三月)的一天,她趁火魔高興時,假意奉承說:“大王,火、刀、劍、水,哪一樣武器都不能傷害你,你永遠活著該多好啊!”火魔得意至極,便泄露了天機:“我只告訴你一個人,可千萬不能告訴別人。有一個辦法能整死我,只要拔下我一根頭發,勒緊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夜里,依香趁火魔熟睡之機,輕輕地從他頭上拔下一根頭發,在他脖子上一勒,果然火魔的頭就掉下來了。可火魔的頭一落地,馬上就著了火,滾到哪里火就燒到哪里。依香趕忙把其他六個姑娘叫來,輪流抱著魔頭,不讓魔頭落地。魔頭火熱滾燙,姑娘們只好不住地往身上潑水降溫。她們一人抱一年,直到七年以后,魔頭才死去。后來,傣族人民為紀念為民除害的七位姑娘,便在每年傣歷六月(農歷三月)舉行潑水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