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名一行三昧。
【第2句】:【禪語人生】唯獨革命家,無論他生或死,都能給大家以幸福。
【第3句】:【禪心佛語】若有諸眾生,未發菩提心,得一聞佛名,決定成菩提。
【第4句】:【禪心佛語】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沒有金箍棒就別穿小短裙。
【第5句】:【禪語人生】憂慮像搖椅,它能讓你有事可做,但絕對不會前進一步。
【第6句】:在順境中把握當下是一種功夫,在逆境中活在當下更是一種境界。
【第7句】:【禪語人生】珍惜上師,珍惜傳承,珍惜法寶,珍惜人身,珍惜緣分,珍惜光陰。
【第8句】:【禪心佛語】吃飯不吃菜,省錢談戀愛;打架練手腳;搶劫練長跑。
【第9句】:【禪心佛語】為人老實不誑夸,待人接物眾歡喜;學佛慈悲無你我,善行功德如恒沙。
【第10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個人是非莫計較,大是大非應明辨。
【第11句】:【禪心佛語】面對生活,要在“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
【第12句】:【禪心佛語】所以在很多危險性的事物面前,常常是“能人”自毀。
【第13句】:【禪心佛語】獲得財富去應付虛榮的花費,會使最純潔的靈魂墮落。
【第14句】:【禪語人生】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動自真如。
【第15句】:我不屑與任何一個人去爭。愛我的,不用爭。不愛的,爭來也沒用。
【第16句】:【佛心禪語】不論我們做錯什么事,都會帶來負擔,使我們心情沉重。
【第17句】:初自歡喜地,終至法云地,稱為“菩薩十地行”,一切佛法依此而生。
【第18句】:【佛心禪語】不會讓別人看到自己晦暗憂傷的一面,笑容依然燦爛。
【第19句】:為人父母者,只能盡養育之責,而無法要求子女依照父母給予的模式成長。
【第20句】:舍一分煩惱,能得一分清凈;舍一分財物,即得一分輕安。
【第21句】:【禪心佛語】受傷或不受傷是受你自己選擇的,你決定不受傷,那么誰也傷害不了你。
【第22句】:【禪心佛語】清茶淡飯要自強,粗布衣單又何妨?生活不必求享受,超然物外見真章。
【第23句】:從家是說了再做,我卻是做了再說。人家是說了也不一定做,我卻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第24句】:【禪心佛語】所謂情話,就是你說了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話,卻希望對方相信。
【第25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沒有苦,就無法體悟樂的真諦,重要的是如何轉苦為樂。
【第26句】:【禪語人生】我們要做的,是逐步改變,從能夠體諒別人到代人著想,再到助人為樂。
【第27句】:【禪語人生】與人相處要牢記默字;與家相處要牢記忍字;與世相處要牢記寬字。
【第28句】:【禪語人生】指摘他人的缺陷和壞處,是性格上最大的缺陷。
【第29句】:【禪心佛語】為別人服務不是一件吃虧的事情,因為我們的福報要從眾生身上獲得。
【第30句】:【圣經文案】489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壹4:19)
【第31句】:【禪心佛語】蓋心雖無法,而法從心生。故十法界之性,不離乎惟一真心。
【第32句】:心若能清明自在,不管任何境遇,都可以保持平靜、穩定、自主、自在的心境。
【第33句】:行己恭,責躬厚,接眾和,立心正,進道勇。擇友以求益,改過以全身。
【第34句】:將道德規范實踐于言行、生活中,即使平民凡夫也能美化人生。
【第35句】:【禪語人生】在不同人的眼里,站在不同的立場,善惡的標準也就不一樣。
【第36句】:僧問:“如何是佛法的大意?”師日:“龍騰滄海,魚躍深潭。”——《際上座》
【第37句】:【禪心佛語】佛法多門,修心第一,佛稱大覺,覺即是心,故知離此心外,無佛可成。
【第38句】:雖日尊天,神魔梵釋,皆莫能勝,自勝之人。《法句經》卷上,述千品
【第39句】: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業,是為魔業。《華嚴經》卷五十八,離世間品
【第40句】:【禪心佛語】去門票,求生存。這是佛教自身與社會主流價值共同的需要。
【第41句】:生命的意義在于感恩,生命的意義在于社會責任、社會義務的落實。
【第42句】:【禪語人生】一位偉人的偉大之處,在于他如何對待卑下的小人。
【第43句】:【佛心禪語】不擇飲食——良馬在飲食上并不挑剔,能做到隨遇而安。
【第44句】:【禪心佛語】三乘的修行雖然趨向不同的結果,但它卻是成佛的不同階段。
【第45句】:【禪心佛語】女人用友情來拒絕愛情,男人用友情來換取愛情。
【第46句】:【禪語人生】正念者,唯念菩提;菩提無所念,一切處無心。
【第47句】:【禪心佛語】佛本是人,而不是神。佛不在別處,他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第48句】:【禪語人生】執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體無去住。
【第49句】:很多人自以為悟到了禪機,但卻不過是陷入了觀念上的游戲。
【第50句】:佛說:“人往高處走,其實高處不勝寒;水往低處流,其實低處納百川。”
【第51句】:【禪語人生】修道的功夫,就是在縮小自我,擴大心胸,也是走過生命的考驗。
【第52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與人相處要合群,但不要隨波逐流。
【第53句】:有所求的愛,是無法永久存在的。能夠永久存在的,是那分無形、無染且無求的愛。
【第54句】:【禪語人生】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第55句】:【禪心佛語】但一念不生,前后際斷,照體獨立,物我皆知。
【第56句】:【禪心佛語】為有貪嗔癡。即立戒定慧。本無煩惱。焉有菩提。
【第57句】:與其沉湎于過去的回憶中患得患失,不如思考一下怎樣做才能改變生活。
【第58句】:舌頭既能嘗甜,也能知苦,說明它是健康的。人生多種味,都要嘗一嘗。
【第59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愛,應該超越生命的長度、心靈的寬度、靈魂的深度。
【第60句】:【禪心佛語】多認識一點自己的心性,就多得到一分光明。
【第61句】:【禪心佛語】你無法控制外在的環境變化,但是你可以控制對它們的反應。
【第62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在生活中體認佛法,在人群中體會世間法。
【第63句】:【禪語人生】這種寬容與了解的精神,自始就是佛教文化與佛教文明最珍視的理想之一。
【第64句】:【佛心禪語】悟,眾生即是佛;不悟,佛即是眾生。——慧能《壇經》
【第65句】:自未成熟,能成熟他,無有是處。《大寶積經》卷九十一,發勝志樂會
【第66句】:【佛家禪語】歷史是時間的累積,把握時間就能創造歷史。
【第67句】:【禪心佛語】毛澤東,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知識不是力量,使用知識才是力量。
【第68句】:【禪心佛語】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
【第69句】:【禪心佛語】那么多事情,和青春綁在一起就是美好。離了青春,就是傻帽。
【第70句】:世界上存在著眾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和空性雙運的見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脫大道。
【第71句】:能夠“以退為進”則是不爭,懂得“以無為有”則是富足。一一海濤濤法師
【第72句】:【禪心佛語】悼矣偉人,為物流身。明同水鏡,貴等和珍。
【第73句】:看到,生相;聽到,生音;摸到,生感;聞到,生味;想到,生覺。
【第74句】:【佛心禪語】不要把你的愛置于絕壁之上,因為那是很高的。
【第75句】:信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無一二三,而一二三。(隋)智顴《摩訶止觀》卷一
【第76句】:逆境中要勇于承擔,切不可自暴自棄;順境中要謙卑恭謹,切不可得意忘形。
【第77句】:【禪心佛語】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可俗話又說:滾石不生苔,轉業不生財。
【第78句】:天堂和地獄,都是由心和行為所造作。我們不要怕地獄,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第79句】:受諸異道,不毀正信;雖明世典,常樂佛法。《維摩經》卷上,方便品
【第80句】:【佛心禪語】如果還有明天,你將怎樣裝扮你的臉?如果沒有明天,要怎么說再見?
【第81句】:一個聰明和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重視學習的。善于學習的回報就是知識和金錢。
【第82句】:我的法是用來渡過生死之海,不是被執著不放的。《中部》134經佛言
【第83句】:【禪心佛語】佛教絕對不是講對死亡、臨命終的一種依靠和寄托,佛教是講現在。
【第84句】:【禪心佛語】佛曰:諸修多羅隨順一切眾生心說,而非真實在言中。
【第85句】:【禪心佛語】吃了就一定要拉,人一定要學會隨緣放下,否則就會便秘。
【第86句】:【佛語摘抄精選】掩鼻偷香,空招罪犯。(《五燈會元》卷五)
【第87句】:【禪心佛語】處順境,隨善緣,無貪癡,福慧現前,安住當下。
【第88句】:【禪心佛語】傷口不管有多重,總有痊愈的一天。但遺憾不一樣,它會跟隨你直到生命終結。
【第89句】:【禪語人生】我是心眼小,但是不缺,我是脾氣好,但不是沒有。
【第90句】:施為后世糧,要至究竟處,善神常將護,亦復致歡喜。《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四,善聚品
【第91句】:【佛心禪語】人人發揮心中的愛,能凝聚善的福業,形成善的循環。
【第92句】:不要把我們現在所做的看得太小,只要我們有這個心量,小能變大,少能變多。
【第93句】:【禪語人生】也都沒什么韻致可言。環境可以亂,心靈不能亂;做事可以趕,心不可以急。
【第94句】:【禪語人生】永遠不要浪費你的分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第95句】:【禪心佛語】明佛之理,觀佛之行,學佛之德,成佛之智。
【第96句】:惡、業于心,還自壞形。如鐵生銹,反食自身。——《法句經》
【第97句】:以天地為教室,每個人、每件事,都是教科書與學習的對象。
【第98句】:前腳走,后腳放,意即:昨天的事就讓過去,把心神專注于今天該做的事上。——證嚴法師
【第99句】:悟,是一種生命的大突破、大飛躍。這種境界,只有通過生命的大搏斗才能夠擁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