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因筌求魚,得魚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既稱念佛之名,須知念佛之道。
【第2句】:【禪語人生】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未必是真實的。“聰明”的聰字是這樣寫的,耳朵聽,眼睛看,嘴巴說,心去想。
【第3句】:若念如來少功德,乃至一念心專仰,諸惡道怖悉永除,智眼于此能深悟。《華嚴經》卷三,世主妙嚴品
【第4句】:【禪心佛語】雖然修行,你只是拼命一直拜佛,不能斬斷內在里面以法的執著、對我的執著,你絕對跳不出去。
【第5句】:是菩薩自行檀那波羅蜜,教人行檀那波羅蜜,贊嘆行檀那法,歡喜贊嘆行檀那波羅蜜者、尸羅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亦如是。《摩訶般若經》卷十九,轉不轉品
【第6句】: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腦瓜子特聰明,經常會冒出許多聰明的主意,如果這些主意帶著善意,那是沒關系的,如果帶著惡意,就有問題了。
【第7句】:以慈愛來感化怨恨,以良善來感化邪惡。以施舍來感化吝嗇,以真實來感化謊言。一《佛陀的格言》
【第8句】:【禪心佛語】錢財之物,生不可帶,死不可取。財不可積,要散,愈散愈多,愈多愈散,決定不能積,久積成病、成惡。
【第9句】:人有一口氣存在時,就有占有心,常會說:“這個人是我的什么人,這間房子是我的,這些田地、財產、地位、頭銜。都是我的。”
【第10句】:【禪語人生】只有地平線下降,才能有機會看見東日升起;只有浮躁的雜念下降,才能有機會看見內心的光明。
【第11句】:【禪心佛語】天道的變化總是禍福相依,失意與得意總是交相而來,有福時要居安思危,有禍時要會擺脫厄運。
【第12句】:所以不一定任何人都能遇到、任何地方都會出現、任何時代都會出現的事情,而是眾生共同的善業福報和諸佛的慈悲愿行雙方機緣相合的結果。
【第13句】:【圣經文案】368圣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加5:22-23)
【第14句】:【圣經文案】196我心里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11:29-30)
【第15句】:佛法大海,信為能人,智為能度。。若無信,是人不能人佛法。。譬如牛皮未柔,不可屈折。(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一
【第16句】:不實之法,是從緣生;真實之法,不從緣起;如來法身,體是真實,名為涅槃。《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一
【第17句】:名聲真正的用處在哪里一個人心中沒有智慧,沒有信仰的支撐,就無法恰當處理名聲。
【第18句】:【禪語人生】修行是沒有界線的,無論行住坐臥,你都可以修行。甚至是在寺院掃地或見到一道陽光時都可以領悟到佛法;但那時你必須擁有正念。
【第19句】:“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風吹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修行者的心境,就是“過而不留”。
【第20句】:【禪心佛語】一個領袖不在于他能夠領導多少人,而在于他的思想能夠影響多少人。一個人在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什么心態,什么動機在做。
【第21句】:在清簡如水禪意的時光里,靜賞一山一水,一朝一夕,淡看繁華煙云,所有不舍與難忘,從容一笑,此時歲月依舊安好,流年如初無恙。
【第22句】:【禪心佛語】而事實上,如果官方外在的行動能夠符合民意期待,公布真相不會降低官方威信,反而能夠提振公眾對于佛教領導層面的信心。
【第23句】:【禪心佛語】佛說:夸獎我們,贊嘆我們的,這都不是名師。會講我們,指示我們的,這才是善知識,有了他們我們才會進步。
【第24句】:吾若言有法與人,即為誑汝,但隨方解縛,假名三昧。《六祖壇經·頓漸品》
【第25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人生,沒有永遠的傷痛,再深的痛,傷口總會痊愈。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你不可以坐在坎邊等它消失,你只能想辦法穿過它。
【第26句】:【禪心佛語】佛說:前生500次回眸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我愿用千萬次回眸,換得今生與你相遇。
【第27句】:生活在荊棘叢中的人都是戒備心十足的刺猬,稍稍一動,彼此都被刺得遍體鱗傷。
【第28句】:【禪心佛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第29句】:人生最有價值的,是健康的身體;比健康更有價值的,是正確的人生方向。
【第30句】:【禪心佛語】佛不但只是人類的一員,而且他也從不自稱曾受任何神靈或外力的感應。
【第31句】: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同樣,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第32句】:【禪心佛語】讀書、做人、做事、修煉是人生的四歩路,無論哪一歩路都離不開育德,讀書者要明徳,做人者要立徳,做事者要合徳,修煉者要培徳。
【第33句】:“定”是靜心攝念,寂定而不散亂。若息慮靜緣,則心念不生不滅,無煩惱之染著。
【第34句】:【禪心佛語】但已經遲了,一幕慘不忍睹的悲劇發生了,那牧童被猛虎吃得連骨頭都不剩了。
【第35句】:【禪心佛語】千錯萬錯是自己的錯,自己沒有福,既然沒有福,現在要積福。必須坦然受報,懺悔自己,念佛回向,絕對不起嗔恨辱罵之心。
【第36句】:有時候,順其自然,你才會知道哪些事是否值得擁有。不要怪別人讓你失望,怪你自己期望過高。生活其實也很簡單,喜歡的就爭取,得到的就珍惜,失去了就忘記。
【第37句】:【禪語人生】責任感時一個人立足于社會、獲得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更是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
【第38句】:公又問:“如何是佛?”師喚:“相公!”公應諾。師曰:“更莫別求”。——《紫玉道通禪師》
【第39句】:譬如我們對很多天象不了解,但這并不影響想象的翅膀劃過它們。萬物的呈現各不相同,因緣聚散的過程千差萬別,但遵循的可能都是一個道,我們只對道用心就是夠了。
【第40句】:【禪語人生】我不是為了錢,我是因為生活。我不是要上床,我是因為愛你。
【第41句】:眼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以此常流轉,而無能轉者。法性本無生,示現而有生,是中無能現,亦無所現物。《華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42句】:【禪心佛語】天上的星星流淚,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風吹,冷風吹,只要有你陪。
【第43句】:【禪心佛語】人生有時要清醒,有時卻要糊涂。糊涂就是善于藏巧露拙;清醒就是知道事情的輕重得失。
【第44句】:【禪心佛語】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原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第45句】:【禪語人生】小樹需要水份才能生長,等它扎根之后,生命才會堅強。人也一樣,需要清凈的環境來強壯內心的善根和正念之根。
【第46句】:【禪心佛語】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權也空,名也空,轉眼荒郊土一封。田也空,屋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愛也空,恨也空,人生陌路不相逢。
【第47句】:【禪語人生】我們不必去羨慕明星的集萬寵與一身;不必去渴望政治家的縱橫捭闔;不必去刻意追求榮華富貴。平凡的人生,也有一番別開生面的景象。我們要甘于平凡。
【第48句】:【佛家禪語】對修行不負責的人分兩種。種是,到處皈依,從不修行;另一種是,從不皈依,到處學佛。
【第49句】:【禪心佛語】仇恨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真理。
【第50句】:【圣經文案】289凡沒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滅亡;凡在律法以下犯了罪的,也必按律法受審判。(羅2:12)
【第51句】:人因自覺而成長,因自滿而墮落。自我批判的認錯心理,是道德人心的第一課,也是人格升華的階梯。
【第52句】:【佛心禪語】貪婪是餓鬼的心理,嗔恨是地獄的心理,愚癡是畜生的心理。只要我們內心有貪嗔癡,就離不開三惡道。因此,在人道中也有三惡道。——濟群法師
【第53句】:【禪心佛語】失去幼稚,使人變得成熟老練;失去信心,卻枯萎了活著的心靈。
【第54句】:【禪語人生】無明之心,雖有八萬四千煩惱情欲,及恒河沙眾惡,皆因三毒以為根本。其三毒者,貪嗔癡是也。
【第55句】:【禪語人生】心態和生活方式,決定了人生的命運。同樣的環境和遭遇,如果想法和做法不同就會出現大相徑庭的結果。
【第56句】:【禪心佛語】風雨也罷,彩虹也罷,艱辛也罷,平坦也罷,榮辱也罷,沉浮也罷,原本無好無壞,都只是人生的必經之路,都是生命需要去品嘗的滋味,酸甜苦辣只是心的分別。
【第57句】:【佛心禪語】西藏寧瑪巴一代密宗宗師無垢光尊者曾說過:“具德上師即法王,住于何處等諸佛,令凡見聞念觸者,悉皆摧毀諸輪回,事業廣大任無量,諸眾所依如大地。”
【第58句】:【精短禪語】試著做一個溫柔的人,平和而感恩的對待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求得萬人愛慕,而是讓你自己,可以在面對生之孤獨時,巧妙而安穩的漫步這一生。
【第59句】:【禪心佛語】佛教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宗教,它是很平常心的,真理就在你的四周圍,只要一句話你好好地思惟,你就受益匪淺。
【第60句】:【禪心佛語】生命的神秘莫測,浩瀚無邊,引導我們無限遐想;生命的邊際雖然不可及,但是,我們自由的夢想卻可以隨時抵達它的邊際。
【第61句】:【禪心佛語】謙恭不是一種表面姿態,而是一個人內在品德和修養的高度表現。
【第62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比大才多了個一,那是持之以恒;天才就是比人才多了個二,那是他從來就不認為自己是天才和勤奮。
【第63句】:【心靈禪語】妒忌是人性的一個嚴重的弱點。這種弱點如果被擴大,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惡果。有一劑良藥可以克服這種弱點,那就是:對別人永遠心懷善意,。
【第64句】:【禪心佛語】人們在追尋這些問題的答案的同時,孕育了人間苦與樂,演繹了人間悲劇與喜劇,成就了人間森羅萬象。
【第65句】:無有如欲火,無有如恚毒,無有如癡網,無有如陰苦。如實知此已,涅槃第一樂。《舍利弗阿毗曇論》卷十五引佛言
【第66句】:【禪心佛語】喝完水后,風水大師暗暗做了法,把這戶刁難他的人家的風水調成了墓地一般,今生永無出頭之日。
【第67句】:【禪心佛語】從此,長者的兒子更是身體力行,講經授法無怠,舉止言行為人師表,經常開化弟子們,使他人發大乘心。
【第68句】:【禪心佛語】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圣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
【第69句】:然不達無修無證之體,不名真菩提心;不發菩提心,亦不名真信。(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二之五
【第70句】:【禪心佛語】時間不斷流逝,我們的年紀、體力,也隨著歲月不斷地消退,同時,無形中也在增長業力。
【第71句】:【禪語人生】心心作佛,無一心而非佛心;處處認真,無一塵而非佛國。
【第72句】:人常常因一念偏差而舍棄互愛互助的人生,變成貪求取奪、嗔恨殘害的人生。追根究柢,都是因貪求名利、欲樂而蒙蔽自己清凈的本性。
【第73句】:何謂菩薩能持禁戒?佛言:常能不舍菩提之心。《思益梵天所問經》卷一
【第74句】:【禪心佛語】空性本寂言不及,了知凡心是佛心。善根生起無明盡,覺性無知無不知。無我性中得自在,我空法空見如來。
【第75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我們總是像智者一樣去勸慰別人,卻像傻子一樣折磨自己,很多時候,跟自己過不去的是自己。
【第76句】:人有了慈悲之心,也就懂得了感恩。人生如寄,我們的生命是借來的,遲早要還回去。感恩是人的本性。
【第77句】:樂清凈,甘寂寞,遠離是非自無過。頻挖耳孔拒閑話,常叼煙斗堵口舌。大道無言,張口便錯,說什么?
【第78句】:小參僧問:“卷簾目對千峰秀,掩室時聞百鳥聲。正恁幺時,還有佛法也無?”師云:“透過聲色了無依,一切法中常自在。”——《宏智禪師廣錄》
【第79句】:【禪心佛語】拒絕完美主義。現實世界不眷顧完美主義者,它只垂青踏實做事的人。
【第80句】:【佛心禪語】耕耘先生說:“人一旦失去了安詳,同時便會褪去了生命的華彩,是女孩子,不會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第81句】:【禪語人生】只要懷著這樣一顆“天地之心”、“民生之心”去生活、去做事,你就能感悟到人生的真諦和生命的價值。
【第82句】:我們常常為生活中的瑣事大發雷霆,但歸根結底,那都是因為我們的心不夠沉靜,就像一杯混濁的水。
【第83句】:【圣經文案】440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圣潔,合乎主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后2:21)
【第84句】:【禪語人生】因為做不到,所以才會糾結,也才會不知所措,還有時會口是心非。其實,做不到不要緊,努力就好。
【第85句】:【禪心佛語】吉慧長老:印光大師了不起,他已經開悟了。我見過印光大師,他長得就和照片上的形象一樣。當時印光大師在靈巖山,差不多是1937年。
【第86句】:【經典佛語】靜能制動。沉能制浮。寬能制褊。緩能制急。(靜勝動,寒勝熱,清凈為天下正。--《老子》)
【第87句】:人生難得糊涂。所謂糊涂,不是不明事理,而是表面糊涂、內心清明的大智若愚。
【第88句】:放過煩惱,煩惱才會放過你;忘記憂慮,憂慮才會忘記你。心生歡喜,歡喜才會常伴你;充滿感激,幸福才會跟隨你。
【第89句】:世上最大的顛沛,是心靈的流離失所,人間最大的困惑,是心活著卻找不到家園。
【第90句】:【禪心佛語】心性調柔了,一切自然就順于慈悲而行。當我們生起一念利他的慈悲心時,就像點起一盞心燈,不僅照亮我們自己,也將溫暖照亮世界。
【第91句】:【禪心佛語】擔當老大,能夠領導群倫,固然很好;做個老二,配合成就他人,也很偉大。
【第92句】:十二、慈悲喜舍愿一切有情皆得具足樂及樂因,愿一切有情皆得遠離苦及苦因,愿一切有情皆得不離無苦之樂,愿一切有情皆得住離親疏愛憎之平等舍。《密答喇百法主尊像》
【第93句】:【禪語人生】修行就是持續地安處于禪定之中。當能夠長時間自如地處于禪定狀態時,才能為最終生命解脫和開悟打下牢固的根基。
【第94句】:【禪語人生】有些事情既然不得不做,那就把所做的當成一門修行的功課去做。
【第95句】:【禪語人生】一切壯無過于心。心是怨家常欺誤人。心取地獄。心取餓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能伏心為道者。其力最多。吾與心斗。其劫無數。今乃得佛。
【第96句】:“心是惡源,形為罪藪”,一切罪業皆因愛欲使人愚蔽,一切造作皆由無明而起,不可以為小惡而輕忽。
【第97句】:皈依法——佛陀是兩千多年前的圣人,享壽八十歲,說法四十九年。佛雖已入滅,但消逝于世間的是有形的身命,其實佛的法身慧命,一直流傳至今及無窮盡的未來。
【第98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的錯誤,是用健康換取身外之物;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換來自己的煩惱;最大的浪費是用生命解決自己制造的麻煩。
【第99句】:心跳、噩夢,乃宿世惡業所現之兆。然現境雖有善惡,轉變在乎自己。惡業現而專心念佛,則惡因緣為善因緣。(印光法師)
上一篇:禪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