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在世間,無法離開人與事。人與人之間相處,難免會有人事上的煩惱,此時此刻必須忍耐,千萬不可起嗔恨心;也不能口出惡言、怒罵他人。
【第2句】:【禪心佛語】當你平躺在沙灘的躺椅上或草原上,遙望眼前的藍天,讓心靈融入藍天,把藍天裝入心靈時,壓力、焦慮、憂郁等等都會在虛空中消失,不但能感受到格外的輕松,也許,你還能發現自己的本來面目。
【第3句】:一個人作惡時,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個人不作惡時,他的內心就清凈。清凈與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別人幫不上忙。——《佛陀的格言》
【第4句】:【禪心佛語】每個人,在困惑苦悶的時候,都需要身邊有朋友能夠開解一下自己,其實,并非我們不懂得那些道理,只是我們特別需要聽到別人把它再復述出來,以來驗證和堅定那些道理的真理性。
【第5句】:不管怎樣,生活還是要繼續向前走去。有的時候傷害和失敗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它會讓你變得更好,孤單和失落亦是如此。每件事到最后一定會變成一件好事,只要你能夠走到最后。
【第6句】:【禪心佛語】大事不糊涂,小事不滲漏,得拿起時則拿起,得放下時且放下。做人要懂得拿得起是一種膽略,放得下則是一種智慧。
【第7句】:【禪心佛語】佛教所說的人生是苦,是讓我們認清所面對的現實,并非要我們認命,更不是想方設法地逃避。而是讓我們以理性的智慧,尋求痛苦的真正起因,從而在根本上消除它們,獲得究竟的涅槃之樂。
【第8句】:【禪心佛語】沒有既定不變的命運,沒有恒常存在的狀態,當下身心活動的每一個取舍,都是因是緣,都參與塑造著自與他、現在未來、今生來世。沒有理由不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第9句】:偶爾說蠢話做蠢事,是人都在所難免。但說過做過之后必須自覺,能夠反思,爭取今后少犯點蠢,才是人生要義。
【第10句】:【禪語人生】在這世上,有人熱鬧在寂寞里,有人卻寂寞在熱鬧里;有人在災難中找到希望,有人卻在希望中埋下災難;有人從渺小處呈現自己的高大,有人卻以高大來彰顯自己的渺小。
【第11句】:【禪心佛語】彈鋼琴雖然必須十個指頭都動起來,但是絕對不允許有第三只手的插入。同樣,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做主。對掣肘敗事的第三只手,一要小心預防,二要嚴正警告,如果還不縮回。就果斷地斬斷它。
【第12句】:【禪語人生】虛空法界盡是佛,其中多了一個小人,就是「我」。你只要加一個「我」的觀念,所有的痛苦不幸通通衍生出來。
【第13句】:人都有利己的一面,這是由于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有自己生存的需求,人的一切行為的基礎都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因此人的行為動機為利己。在利己的意識驅動下,人做出種種行為,而這種種行為的客觀結果產生了利他。
【第14句】: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兩段,元是一空。一空同兩,齊含萬象。(隋)僧粲《信心銘》
【第15句】:【禪語人生】我們確實活得艱難,一要承受種種外部的壓力,更要面對自己內心的困惑。在苦苦掙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會感到一種生命的暖意,或許僅有短暫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奮不已。
【第16句】:【禪心佛語】淡泊如菊,淡泊在榮辱之外,淡泊在名利之外,卻淡泊在風骨之內。這樣的淡泊,能夠讓我們在物欲橫流的滾滾紅塵中,遠離喧囂,謝絕繁華,洞察世事,回歸素樸,達到“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的境界。
【第17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不管我們信佛有多虔誠,都不能脫離社會和人群,不能脫離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否則我們的信仰就懸在半空中沒地方落實了。
【第18句】:【禪心佛語】——水土流失加劇。雨水沖走了我們地球肥沃的表土,每年達270億噸。如果全球土壤平均厚度為1米,照此速度,只需800年,地球上將沒有一寸耕地。
【第19句】:【佛心禪語】不要同別人比,和自己比就行了,天知道你每天進步一點,一年后會是什么樣子?十年會是什么樣子。只是你能不能堅持每天進步一點,十年時間你就可以當專家了。
【第20句】:【禪心佛語】當你為別人不公平的指責而氣惱時,記得只要自己心安理得就好。凡事盡力而為,然后再張開一把心靈的保護傘,躲開責難的雨滴,不要被那些風言風雨把你淋濕了。
【第21句】:【佛禪語】不攀不比,心淡然;不怒不嗔,心隨和。不艾,不怨,心坦然。生活,有苦樂,人生,有起落。學會揮袖從容。樂觀,那不是沒煩惱,而是要懂得知足;人生無完美,曲折亦風景,看開,想通,就是完美。
【第22句】:【禪心佛語】青年問禪師:因為我很娘炮大家都很討厭我怎么辦?,禪師聞言一把扯開上衣露出結實的胸肌,青年恍然大悟:您是說我需要像個純爺們一樣?禪師瞇眼一笑,輕輕搖著頭說:不,看到你樣我根本把持不住。
【第23句】:【佛語悟道】說實話是第一戒律,說實話是升入天堂的梯子,再小的實話也有大的意義,說虛妄不實的話要下地獄。
【第24句】:【禪語人生】要從工作中得到樂趣,首先不要讓自己變成工作的奴隸,而要讓自己變成工作的主人。無止境的日夜工作,正如無止境的追逐玩樂一樣不可取。
【第25句】:【禪心佛語】快樂不是別人可以給我們的,而是要由我們自己來解脫,自己來超越。想要得到快樂,就不要太過敏;太過敏的人,對周遭的一切都太在意了,那就像自己拿了好多條繩子綁住自己一樣,真是自找麻煩。
【第26句】:【佛語悟道】平白無故地打了善良的人,肆意誹謗沒有過錯的人,做這些事所帶來的災禍是做一般錯事的十倍,而且將無法得到赦免。
【第27句】:天下之苦,莫過有身。饑渴、寒熱、瞋恚、驚怖、色欲、怨禍,皆由于身。夫身者,眾苦之本,患禍之元。勞心極慮,憂畏萬端,三界蠕動,更相殘賊,吾我縛著,生死不息,皆由于身。《法句譬喻經》
【第28句】:若人以語言名狀心,終不得心。不以語言名狀心,亦不得心。語言本是心,名狀之故不得也。無言語本是心,不名狀之故不得也。種種會當,皆不與自心契。上祖日:默契而已。——《舒州龍門佛眼和尚文案》
【第29句】:真正的修行,未必得在深山古剎,抑或深木禪房,避開車水馬龍,喧嘩紛擾。越是找常處越能體現修行的深度,越是小小處越能窺見境界的高度。
【第30句】:【佛心禪語】不要讓別人的想法決定你的人生。你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靠山山倒,靠水水流,依靠任何人都是一種癡心妄想。你的夢想和幸福就在你自己手里握著,你的精彩人生也只有靠你自己去創造。
【第31句】: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在紛繁中淡定心弦,心靜時,過往的糾纏都可以擱置在一邊晾曬,而你獨享此刻寧靜的光陰。人生本是一場愈行愈遠的跋涉,走一段路,遇一些人,看一處風景,不計較得失榮辱,最后剩下的,就是一種淡然。
【第32句】:【禪心佛語】空性本寂言不及,了知凡心是佛心。善根生起無明盡,覺性無知無不知。無我性中得自在,我空法空見如來。
【第33句】:聞贊佛毀佛,于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贊法毀法,于佛法中一心定不動。聞有佛無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轉。《華嚴經》卷十六,十住品
【第34句】:【禪心佛語】對于曾經的驛站,只能剪輯,卻不能駐足,對于曾經的過客,只能感激,不能強留。生命的腳步只有不停向前,才可能在生命沒逝的時候找到自己的心靈歸屬。
【第35句】:幼年有淚無憂,晚年有憂無淚。于書無所不讀,風物皆有可觀。與其受人憐憫,不如被人妒嫉。馭橫切莫逞氣,止謗還要自修。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再窮無非討米,不死總要發財。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第36句】:人生猶如一本厚厚的書。而當下,則是書的一節絕不可缺少的重要而又普通的章回,歲尾是一頁的終結,歲首則是新一頁的始端。一頁復一頁地緩緩地品味細讀,才可習得人生的真諦。
【第37句】:【相約】炊煙起了,我在門口等你。陽下了,我在山邊等你。子黃了,我在樹下等你。兒彎了,我在十五等你。雨來了,我在傘下等你。水凍了,我在河畔等你。命累了,我在凈土等你。們安息了,我在佛前的蓮池中等你。
【第38句】:低調,取舍間,必有得失。人生,可以痛苦,更要懂得追求快樂。欣賞別人其實是少一點挑剔,多一點信任;多一點熱情,少一點冷漠;多一點仰視,少一點鄙夷。欣賞多一點,矛盾和誤解定會少一點,人與人的距離才會更近一點。
【第39句】:【禪心佛語】有些人事,看不清會糾結,看清了會心痛。人生如一粒塵埃,渺小、短暫和脆弱。表面是自己做主宰,實際上卻被天地、人道主宰著。很多變遷,你無法左右,只能隨緣。
【第40句】:現代的子女,往往使父母傷心,原因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太大,不斷與別人的子女相比較,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子女,結果引來子女的反感。
【第41句】:【靜心禪語解煩惱】不管昨天發生了什么,不管昨天的自己有多難堪,有多無奈,有多苦澀,都過去了,不會再來,也無法更改。就讓昨天把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所有的痛遠遠地帶走吧,而今天,我要收拾心情,重新出發!
【第42句】:一個人的自愈的能力越強,才越有可能接近幸福。做一個風平浪靜,卻心有一片海的人,把波瀾裝進心里,不傷人害己,于淡泊中,平和自在。
【第43句】:決心易下,堅持很難;目標易定,實現很難;諾言易許,踐行很難;小善易施,持久很難;小惡易除,積德很難;相識容易,相知很難;相戀容易,相忘很難;投胎容易,活著很難。
【第44句】:【禪心佛語】除非你了悟自心本性,否則無論什么念頭,也只是概念性的想法而已;除非你可以駕馭自心,否則你做的任何事也只會延續迷妄而已。
【第45句】:【禪心佛語】佛教,是智慧的教育、慈悲的教育。我們要和佛的愿力相應,不能和我們自己的業力相應。對凡夫而言,我執的功高我慢造了鐵圍山。貪嗔癡慢疑那么重,見不到佛,就是因為我們來娑婆世界是業招感來,因此要有大慚愧心。
【第46句】:【禪心佛語】和同伴格格不入的人,或許只是因為他聽到的拍子不一樣。何不就讓這人隨著他聽到的樂聲走,管他有無節奏,是否離譜呢。
【第47句】:當你快樂時,那快樂是否令人贊嘆,要看你的快樂能否永久;當你富有時,那富有是否令人尊重,要看你的財富源于何處、歸于何處;當你自感聰明時,那聰明是否令人敬仰,要看你的聰明用于何處。
【第48句】:佛家講,上天給我們的所有痛苦都是在消除我們身上的業力,而當我們從來不生病時,卻是在消除身上的福報。因此,當我們身體還健康時,一定要懂得關心自己,愛惜自己,這叫惜福。
【第49句】:修行一定要腳踏實地,不能脫離實際,不能脫離現有的生活狀況。各安本位、安分守己,各盡各的責任和義務,在盡職盡責中來完成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責任和義務。
【第50句】:無住處涅槃,謂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輻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古印度)護法等《成唯識論》卷十
【第51句】:【禪心佛語】人文精神、人文關懷所要達到的目的、所要表達的根本宗旨就是尊重生命。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有生命才有一切。
【第52句】:【禪心佛語】三界不安,猶如火宅,了生脫死,實為重要。非大加懺悔,勇猛精進,刻骨銘心,不容易得到了脫。十法界唯心所造,四圣六凡皆是自作自受,大修行人惟愿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余皆不取也。
【第53句】:【禪心佛語】你自性光明是沒有貪心,你的靈感上也沒有貪心,你的智慧上也沒有貪心。你有貪心,就等于一塊鏡子上面有了塵土一樣。所以我們用功的人,切記切記不要貪多,也不要貪快,也不要貪便宜。
【第54句】:在不斷前進的人生中,凡是看得見未來的人,都能掌握現在,因為明天的方向他們已經規劃好了,知道自己將走向何方。留住心中希望的種子,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會有不可限量的未來,那么任何艱難都不會成為我們的阻礙。
【第55句】:【禪語人生】蕓蕓眾生處在這個婆娑世界,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很幸福、快樂;但是事實上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唯有多行善、多結緣、多講好話、多散播歡喜的種子,才能少計較、少煩惱、少發脾氣,疏解對治暴戾的困擾。
【第56句】:【禪心佛語】人生千燈萬盞,不如心燈一盞。人生,總有許多溝坎需要跨越;歲月,總有許多遺憾需要彌補;生命,總有許多迷茫需要領悟。痛并快樂著,思索并追尋著,彩虹總在風雨后。
【第57句】:不結良因與善緣,苦貪名利日憂煎。豈知住世金銀寶,借汝權看數十年。(東晉)跋陀羅(《十六大阿羅漢因果見頌》)
【第58句】:上為父母,中為己身,下為兒女,做得清方了卻平生事;立上等品,為中等事,享下等福,守得定才是個安樂窩。
【第59句】:【禪心佛語】六和文化:當所有人都拿你當回事的時候,你不能太拿自己當回事;當所有人都不拿你當回事的時,你一定得瞧得上自己。這就是淡定,這就是從容。
【第60句】:我們只有心無雜念,才能擁有一顆平常心,才能看穿功名利祿,看透勝負成敗,看破毀譽得失,從而享受一份恬淡的幸福。
【第61句】:發心行菩薩道教化眾生,使不仁慈的人起慈悲心,使嫉妒的人起歡喜心,使慳貪的人起布施心,甚至使造十惡業的人也能悔改、行十善法。這樣的發心和行持就是菩薩!
【第62句】:今日的苦,便是明日的甘美,世上絕少有不必吃苦就能成功的奇跡。吃苦的精神與忍耐的力量雖然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徑,卻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能夠在艱苦的環境中感受到喜悅,能夠把吃苦當做磨煉,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第63句】:【禪語人生】我的真心以待,換來你的無情傷害,知道你的欺騙,背叛。卻選擇視而不見,不是我笨,只是你帶給我的傷太過沉重。
【第64句】:【禪心佛語】生活中注定會面對許多苦惱,但不過是些過眼云煙,真正的傷痛來自于不肯放手的執著,和為生命的辛酸招來的很多看似合理的緣由,生活里不是需要告別煩惱本身,需要去糾正自己九牛拉不回的任性和夸張。
【第65句】:【禪心佛語】人的求生或求死,生或死,都是為了趨于至善,回歸至善,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生命的最大目的。
【第66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不能主宰命運,但是我們自己的心情卻是可以自我控制、自我改變、自我調整的。
【第67句】:茶如人生,禪意也好,刻意也罷,感受的細碎只能夠自己明白,別人讀到的或許很復雜,也許很簡單,但是一切都不重要,因為此刻,憂傷,歡喜,只是你心靈的獨白。
【第68句】:【經典禪語】每個人的生活,都會起伏不平,命運不會順從于任何個人的心意,去給誰做一個私人定制,生活里來來去去的人與事,悲歡觸動心境,得失攪亂心海,如何去安頓自己的心,學會面對,平和接受,安靜處理,隨緣放下。
【第69句】:有翅膀就該去飛翔,有夢想就要去追逐。一個人可以一無所有,卻不能沒有夢;可以一次次跌倒,卻不能一蹶不振。能夠傲視風雨的人,必是生命的強者。
【第70句】:【禪語人生每日一禪】恒路法師:用一顆好心情,一顆鮮花綻放的心情去生活,這樣的心情才能表達對生活的熱愛,才能活出幸福的生活方式。什么是幸福?把你的人生活成一場幸福的狀態、幸福的存在,你這一趟人生就沒有白來。
【第71句】:【禪心佛語】人生總是有所缺憾,往往得到此,也就失去了彼,人生重要的是應該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同時追趕兩只兔子,其結果往往一無所獲。
【第72句】:聰明人即使受到挫折,也會更加機智頑強。當獸王饑餓的時候,能迅速撕裂大象的腦袋。(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73句】:【禪語人生】我們要運用心的光明,解決逆緣所造成的沮喪。要讓心有一個溫暖的家,就是有一個光明平靜的一個心,就算是知道明天你會死,但是光明的心不會死去,因為有這樣的光明,所以即使是死,都不會看到死亡的黑暗。
【第74句】:用事寧失于寬,勿失于急;寧失于略,勿失于詳。急則不可救,詳則無所容,當持之于中道,待之以含緩。(宋)佛眼禪師(《禪林寶訓》卷三)
【第75句】:夜,靜謐,若一方易水硯,暈染滿目霜華。掬幾滴云之淚,擷幾片夢的落花,徐徐研來,漸起心香。調就半池胭脂墨,輕展一紙月白素箋,凝眸間,一幅云水禪心已陶然入畫。
【第76句】:生命就象是陀螺不停的旋轉,我們終會從風華正茂走到衰老的那一天。等我們老的時候,回想起今天每一個酸甜苦辣的瞬間,都會淡然的回首一笑。多少的樓臺煙雨,多少的辛酸無奈,都會在這回首一笑中隨風而逝。
【第77句】:如果一個小孩看見一塊美味的蛋糕,他會毫不猶豫地表達出來;但我們這些成年人,總會因“面子”的事,反而不能自在地生活在當下。
【第78句】:【禪語人生】燕子以自己辛勤態度,銜泥筑巢,它成功了;而浮云終不能遮蔽天空,它始終過著流浪的生活。這是自然物象形成的兩種不同態度的結局,人生也是這樣。
【第79句】:【禪心佛語】生命是很珍貴的,每一天都是在不知不覺中流逝。在生命即將結束時,當我們回過頭反省一下自己,如果發現自己雙手空空、心里也空空,那可真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
【第80句】:【禪心佛語】實際生活中,放棄別人眼中完美的自己,開始起航真正的自我,是一件相當艱難的事情,但也很是意義非凡的抉擇。所以,讓自己的愛好自由飛翔。因為,愛好決定夢想,夢想決定行動,行動最終將決定你的命運。
【第81句】:我們所生活的世界里有蕓蕓眾生,眾生都與我們的個體生命相關。我們是同路人,從生命的基點出發,通過漫漫長途尋找歸宿,沒有理由不互相取暖,每個人都應該是拾薪者。
【第82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都要追求幸福和快樂,但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而不愿自己努力,所以總不能稱心如意。
【第83句】:是沒是真如?心不起,心真如。色不起,色真如。心真如故心解脫,色真如故色解脫,心色俱離,即無一物,是大菩提樹。一《無題》
【第84句】:能忍諸法無生無滅,是名般若波羅蜜。能出生無量智,是名方便波羅蜜。能求上上勝智,是名愿波羅蜜。一切異論及諸魔眾無能沮壞,是名力波羅蜜。如實了知一切法,是名智波羅蜜。《華嚴經》卷三十七,十地品
【第85句】:【心靈禪語】修行其實并不遙遠,它就在你的周圍,就在你的內心,就在你的言談舉止、行住坐臥當中。修行也并不難,難的是時時處處都能遵守戒律、法規,修正你的偏執偏見,畢竟風起于青萍之末,堤之決始于蟻穴。
【第86句】:人心有五種病——“貪、嗔、癡、慢、疑”;諸多苦惱及罪業,皆起于對“五欲”的貪著。五欲去除則能啟發良知,開展良能。何謂五欲?即財、色、名、食、睡等五種愛欲。
【第87句】:【禪語感悟】佛陀的嘆息,也是我們的嘆息。一念善,可以讓健達多有緣得以脫離地獄苦海。一念惡,也可以讓健達多重新沉淪地獄苦海!如此,我們還能輕易忽視任何一個微小的念頭或因緣嗎?
【第88句】:【唯美雅句】淺秋,微涼。盈一抹情懷于紅塵一隅,看一朵小花在無風處暗自妖嬈。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第89句】:【禪語人生】有天趁著先生外出的機會,她拿了家中所有珍貴的財物離家出走。她走到港口邊,看到那位年輕人在那兒等她。
【第90句】:【禪語人生】心,包裹在肉體里,我們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伸手觸摸也不過只能感受心的律動,而心中想什么,心需要什么,心知道,我們知道,別人不知道。
【第91句】:【一日禪語】一年老似一年,一日過去就沒了一日;一個秋天又一個秋天,一輩人催一輩人;一次聚會一次離別,一場歡喜一份傷悲;一張床榻一個人臥,一生都在一場夢里。
【第92句】:【禪語人生】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善用其心就是用大智慧覺悟人生;善待一切就是用大慈悲奉獻人生。做人的八字方針:信仰、因果、道德、良心。做事的八字方針:感恩、分享、結緣、包容。
【第93句】:【及時行善】要好好利用我們的身體,趁能自由說話、走動的時候,趕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揚佛法和導人向善的事。
【第94句】:《論語》許多篇幅談及君子,但這里的君子是一個廣義概念,重在強調一種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個不同于平凡的人。為實現這一目的,《論語》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標準及道德修養要求。
【第95句】:【禪心佛語】堅持正念的人,幾十年如一日,不會有大的變動;沒有正念的人,今天還在這里聽法、思維法、修法,還能翻兩下法本,一到紅塵里去了,三、五年回不來,甚至一生回不來。這就是忘失正念跑到世俗里去了。
【第96句】:怎樣讓生活中惱人的事變得越來越少呢?有兩個法子:一個看似主動其實被動的法子:選擇。一個看似被動其實主動的法子:不思量。
【第97句】:人世間,唯有“包容”的世界,才能是和諧美麗的,一個人,只有做到了包容,成熟于寬容,才能具有那種“容納萬事萬物”的高尚胸懷。
【第98句】:【禪語人生】一個智者是不會想著自己而是想著如何利益別人,如何使自己的愿力變得更強大,這樣的修行只會走向成功,走向解脫,以自己證悟的智慧來覺受和證解對境界運用,使一切境界都能夠轉為道用都能夠使其是菩提路上的助緣。
【第99句】:【佛心禪語】佛陀就問他:“那么你的想法呢?要留下來,還是回去?”周利盤特說:“我很想跟隨佛陀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