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狗長犄角——羊相】(歇)犄角:牛、羊等頭上長出的角。狗頭上長出角,想裝扮成羊的樣子。羊:諧“洋”。譏諷人出丑,鬧笑話。
【第2句】:【巨無霸】古代有帝道、王道和霸道之說,帝道、王道以仁治國,霸道則以刑治國。現代霸道一詞變成貶義,毛澤東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顯然“霸道”是失道寡助的。然而,當代一些人卻推崇霸道,如房地產大老板自稱房地產之王,自己開發的樓盤稱樓盤之霸,甚至有的幼兒園冠以“小霸王幼兒園”之名,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在這種環境下,動畫片中競出現了個“巨無霸”,豈不影響孩子們的心靈健康。那么“巨無霸”一詞是怎么來的呢?它看似現代詞匯,其實古已有之。這得上溯到中國兩千年前,那時王莽篡漢做皇帝,全國各地烽煙四起,匈奴趁機入侵,王莽失道寡助,反把精力放在尋求神力幫助上。這時有位名叫韓博的官員向王莽推薦了一個生長在蓬萊仙島的奇人,名叫巨毋霸,他身高一丈,腰有十圍,吃飯時要用鐵筷子,貌似神人。韓博吹噓一番后滿帶諷刺地對王莽說:“巨毋霸可是上天派來輔佐新朝的,您得造一輛高車,一套巨人穿的衣服,派一員大將帶著一百勇士去接他。京城里的門太小容不下他,就把它建高擴大,也讓外族的人瞧瞧咱們的神人巨毋霸,這樣就嚇得他們不敢再來反叛,天下就安寧了。”王莽字“巨君”,韓博用“巨毋霸”這名字就是在暗示王莽不要篡漢而霸,王莽聽出了韓博的弦外之音,就把他殺了,還把巨毋霸的名字改成了“巨母霸”。之后,王莽給巨毋霸加官晉爵,派他打仗出征顯示威風,但目標不是匈奴而是農民起義軍,《后漢書》記載了巨毋霸出場時的宏大景象:“……時有長人巨毋霸,長一丈,大十圍,以為壘尉。又驅諸猛獸虎豹犀象之屬,以助威武。自秦漢出師之盛,未嘗有也。”任何稱霸者都沒有好下場,巨毋霸也挽救不了王莽覆滅的下場。后來,因“毋”與“無”同音,遂有“巨無霸”。
【第3句】:【三分毛利吃飽飯,七分毛利餓死人】(諺)毛利:本錢除過所得利潤。指做買賣薄利多銷周轉快,自然受益多;牟利太重,沒了顧主,就沒錢賺。
【第4句】:【書山、學海】在文化場所(如學校等地方),常見一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對聯,是一副勵志格言。那么“書山”、“學海”是怎么來的呢? “書山”與“學海”這兩詞源于漢代學者楊雄的《法言·字行》,其中寫道:“百川學海而至于海;丘陵學山不至于山。”意思是:百川因為奔流不息,才能到達大海;丘陵靜止不動,所以永遠達不到山高。比喻為學要勤奮,方能有所收益,若是懶惰怕苦,則學業無成。后來人們就用“學海”、“學山”來比喻知識的寶庫。宋代一位叫左圭的學者將唐宋名家的野史雜說匯成一部書,名為《百川學海》。明代王文祿將明代有關學術思想、生產經驗以及風俗習慣等方面的著作輯錄百種,匯為《百陵學山》一書。由于這兩種書籍都是匯集百家著術的,書名又典出一處,故后人將“學山”改為“書山”,上述的那副對聯避免了兩個“學”字的重復,符合對聯的格式要求,才有了精辟絕倫的格言警句式的治學勵志對聯。
【第5句】:【跛象扯雙車——總沒一邊兒安穩】(歇)瘸腿的大象拉兩個車,總有一個車不安穩。比喻雙方總有一方有所偏頗。
【第6句】:彭祖遇壽星——各有千秋
【第7句】:【 豆腐掉到灰堆里無法收拾】無法挽救。馬烽西戎《呂梁 英雄傳》:“唉,一年的成績,這一家伙是豆腐掉到灰堆里,沒, 法子收拾啦!沒辦法。”
【第8句】:【有同行的貨,沒有同行的利】(諺)同行(hang):同一行業。賣出同樣的商品,得到的利潤卻不相同。指經商中全靠個人的智慧和管理能力。
【第9句】:【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第10句】:【貴人多忘事】身份高貴的人記不住小事情。用于恭維或 諷刺,現多用于開玩笑。清代《紅樓夢》:“你老是貴人多忘 事了,哪里還記得我們?”
【第11句】:【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聽了等于沒聽。或說:一個耳 朵聽,一個耳朵出/左耳朵聽,右耳朵冒/東耳朵進,西耳朵 出。成語:充耳不聞。老舍《正紅旗下》:“對這些消息,他高 興呢,就想一想;不高興呢,就由左耳朵進來,右耳朵出去。”
【第12句】:判官的女兒——鬼丫頭
【第13句】:吃了剩飯想點子——光出餿主意
【第14句】:【抱粗腿】(慣)指攀附有錢有勢的人。
【第15句】:【人有前后眼,富貴一千年】(諺)前后眼:既能看清過去,也能遠瞻未來。指人做事倘能借鑒過去,遠瞻未來,不只看眼前利益,就能長久地享受富貴,無災無禍。
【第16句】:【抓把柄】(慣)比喻抓住可以對人進行要挾、攻擊的過失、錯誤等。
【第17句】:我放學回家,看到院子里一群老母雞正“咯嗒咯嗒”地叫,就順手抓了把新打的麥子去喂它們,不料它們都不吃。媽媽打趣說:“雞子生來命就窮,不吃新麥它吃蟲。”(河南·鹿邑)
【第18句】:【伸手三分利,不給也夠本】(諺)指困境中伸手向人求援,即使得不到,也沒有失去什么。也指戰爭中處于劣勢,奮力一爭,即使不勝,也比束手待斃強。
【第19句】:【晴天不肯走,只待雨淋頭】錯過了好時機。成語:不識時 務。明代《封神演義》:“你晴天不肯走,只待雨淋頭,你做一 世大帥,不識時務。”
【第20句】:【 蝦子也有三道浪】能量雖小,但也能起作用。亦可反用。 汪幸福《浪跡臺灣島》:“你們幾個小蝦造得起大浪?搞得不 好,還要落個坐牢的下場。”
【第21句】:【賭近盜,奸近殺】(諺)近:相近。 指賭博會導致做賊,奸淫會導致殺人。 也作賭生盜賊奸生殺。 賭近盜,淫近殺。
【第22句】:爸爸把豬娃賒給鄰村一個人,媽媽擔心人家賴著不給錢。爸爸說:“討價還價是買賣,賒賬賴賬兩不怪(yipinjuzi.com)。不能怕賴賬就不敢做買賣。”(河南·輝縣)
【第23句】:冷爐打鐵——不成
【第24句】:【開洋葷】(慣)比喻見到、嘗到或去親身嘗試新奇的東西。
【第25句】:鍛煉是靈丹,衛生是妙藥。
【第26句】:紙上畫大炮——打不響
【第27句】:【熱不過火口,親不過兩口】(諺)火口:火爐的火焰出口,溫度最高。 兩口:專指夫妻。指火口的熱度是最高的,夫妻間的情感是最深的。
【第28句】:【地靠糞養,人靠飯長】(諺)土地經常施肥,才能肥沃,長好莊稼;人每天吃飯食,才能維持生命,使身體健壯。指人要有健康的體魄,必須注意飲食。
【第29句】:【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吃】傷害別人,又給一點安慰。成 語:又打又拉、恩威并施。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我 不是三歲兩歲的小孩子,用不著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吃。”
【第30句】:財神爺討飯——裝窮
【第31句】:鄰居張嬸來家里還錢,奶奶客氣地推辭了一下,沒想到張嬸把錢揣進懷里就走了。過后,奶奶尷尬地說:“虛意思碰見熱沾皮,客氣話被聽成了圣旨法律,這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呀!”(河南·汝陽)
【第32句】:姑姑剛把表弟上大學的錢湊齊,表弟卻因貪玩兒摔斷了胳膊,姑夫心慌的老毛病急得也犯了。姑姑無奈地說:“真是十個壇子九個蓋兒,怎么蓋也蓋不住啊!”(內蒙古·集寧)
【第33句】:【把官路當人情】(慣)指拿公家或他人的錢物給自己做人情。
【第34句】:【獅子上山龍下海】(慣)比喻各人去尋找自己的出路。
【第35句】:【粗柳簸箕細柳斗,世上誰見男兒丑】(諺)只要能編成簸箕和斗供人使用,粗柳細柳是一樣的;只要有能耐,男子美與丑都關系不大。
【第36句】:【水有源,病有根】釋義:比喻事情發生總有根源。例句:吳為才也哭喪著臉說道:“都是你爹的罪過,可是水有源,病有根,你爹昧了良心也是日本人逼的呀!”
【第37句】:【東方不亮西方亮】釋義:這個地方不行,別的地方就會行。例句:趙編輯給他打氣:“不過,好在現在出版社很多,‘東方不亮西方亮’,你們不妨再拿到別的地方試試……”
【第38句】:【青山不老,綠水長存】(諺)指青山綠水永葆常態。常借指友誼定長存,后會必有期。 也作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青山不倒,綠水長流。
【第39句】:【 說大話,使小錢嘴上大方,手里吝嗇。】韓志君等《籬笆· 女人和狗》:“行不行?說痛快話。你可不許說大話,使小錢 兒!”
【第40句】:【聾子愛打岔,傻子愛說話】(諺)指耳聾的人聽不清,和人對話時常常打岔;呆傻的人話說起來沒完沒了。對愛打岔和愛多嘴者的嘲笑語。 也作“聾子愛打岔,啞巴愛哇哇”。
【第41句】:【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呂洞賓為八仙之一。指好心人 被誤解。海外叢甦《獸與魔》:“這種美國人是狗咬狗呂洞 賓,不識好人心!何必浪費東西呢?大概她以為我們要毒 害她孩子吧!”
【第42句】:腳踏樓梯板——步步高升
【第43句】:【賣菜的不摻水,買菜的撅著嘴】只看表面,甘心受騙。或 說:賣菜的不摻水,買菜的不喜歡。李準《黃河東流去》:“賣 菜不使水,買菜撅著嘴,賣青菜全憑一個干凈鮮嫩。你不放 水,他占了便宜還不高興,你把菜偷偷灑上水,賺了錢他還 舒坦。”
【第44句】:豪豬拱洞——吃里扒(爬)外
【第45句】:【皮之不存,毛將安傅】(諺)安傅:附著在哪里。指毛是附著在皮上的,皮要是不存在,毛就無從附著了。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便無法存在。 也作“皮且不存,毛將焉附”。
【第46句】:【看戲問名角,吃飯問名廚】(諺)名角演戲,會吸引眾多的觀眾;名廚掌勺,會招徠眾多的食客。指無論哪個行業,要想繁榮昌盛,必須提高知名度。
【第47句】:將帥無謀,累死三軍。
【第48句】:【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歇)美人燈兒:舊時有錢人家小姐等用的燈籠,外觀小巧精致。本指美人燈禁不住風吹,轉以形容身體弱不禁風。
【第49句】:【只看見賊吃肉,沒看見賊挨打】(慣)比喻只看見別人享受,沒看見別人付出的代價。
【第50句】:【牛耕田,馬吃谷】(慣)谷:谷物。 受累的不享福,享福的不受累。比喻分配不公。 也作“牛耕田.馬食谷”。
【第51句】:打黑牛,驚黃牛,嚇得白牛吐舌頭。(甘肅·鎮原)
【第52句】:【老虎屁股上搔癢癢】釋義:比喻觸犯強者,干危險的事。例句:咳,你這里“老虎屁股上搔癢癢”,大事辦不成,光賺些禍害來家,除了自己挨打外,你還能治人怎么的?
【第53句】:【舅舅面前說姥姥,姥姥面前說舅舅】背后議論別人。尤鳳 偉《中國一九五七》:“可不是這樣,他是在舅舅面前說姥姥, 在姥姥面前說舅舅。”
【第54句】:【雞兒不吃無工之食】(諺)雞不白吃食。公雞吃食會報曉,母雞吃食會下蛋。借指人不應白得人家的好處,要注意回報人家。
【第55句】:有一天,媽媽要出去吃席。這時,外面還刮著大風,很冷。媽媽說:“八里地趕個嘴,不如在家喝涼水。在家吃吧!”(河北·廊坊)
【第56句】:小明常埋怨自己笨,不會寫作文。這天老師布置了一篇寫讀后感的作文,回家后,小明就開始找作文選。媽媽看到了,對他說:“人不學不靈,鐘不敲不鳴。多讀又多練,文章自然變。”(廣東·龍門)
【第57句】:【鄉有鄉規,民有民俗】(諺)鄉里有鄉里的規程,地方有地方的風俗,不可忽視,也不可混同。指進入一個新的地域環境,必須順從地方風俗民情。
【第58句】:劉備遇孔明——如魚得水
【第59句】:吃飯的時候,我掉了好多飯在地上,老祖母看見了說:“你看,飯把你的腳面都砸腫了。”(四川·西昌)
【第60句】:【不費吹灰之力】(慣)形容事情很容易辦成,不費一點兒氣力。
【第61句】:【大蟲不吃伏肉】(諺)大蟲:老虎。伏肉:被懾服的小動物。比喻真正的英雄絕不欺凌弱小者。
【第62句】:兒歌——沒譜兒
【第63句】:【羊羔掉進虎口里】(慣)比喻弱者陷入危險境地或落入強者手中。
【第64句】:【吐唾沫】生活中我們常見這種現象:當一個人遇到晦氣之事或說錯了話時,會“呸!呸!呸!”連吐三次唾沫;當他與所鄙視甚至仇恨的人擦肩而過時,也會回身對著這人的背影重重地吐口唾沫,這是為什么呢?民國時期,江紹原先生對唾沫文化進行了非常有趣的探討。透過他所搜集的諸多史料可以看出,唾沫在古人眼里具有許多神奇的功效。古人認為,唾沫可以制鬼。宗定伯捉鬼的故事是個典型。據說,當宗定伯知道同行者是個容易對付的新鬼時,他將其用力挾住,新鬼情急之下變為山羊,他又馬上吐唾沫使其定型難逃,竟然牽到市上賣了個好價錢。《搜神記》也記述了一個故事,崔少府妻子懷孕尚未分娩就死了。但四年之后,仍把生育的兒子送回家。當時賓客滿座,都知道是鬼來了,于是“遙唾之”。大業《拾遺記》也提到,隋煬帝游江南吳公宅時,忽遇陳后主鬼魂,仍稱殿下,敘述舊事。煬帝突然醒悟遇鬼,馬上唾之云:“何今日尚目我為殿下,復以往事訊我耶!” 唾沫可以辟邪。《清異錄》卷二記述:“梟乃天毒所產,見聞者必罹殃禍,急向梟連唾試三口,然后靜坐存北斗一時許,可禳。”李時珍介紹,唾沫可以治療“毒蛇螫傷”及腫痛、長瘤等病,據說這是以毒攻毒。其實我們遇到晦氣或說錯了話吐唾沫,就有以上民俗內涵在里面。唾沫在制鬼驅邪的同時也可以攻擊和傷害他人。看起來朝著仇人背影吐唾沫其實也有攻擊傷害的巫術含義在里面,似乎是一種咒恨。
【第65句】:老虎屁股——摸不得
【第66句】: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背(輩)
【第67句】:【春三月,不圓夢】(諺)春三月:春天的總稱。圓夢:迷信根據夢境來推斷吉兇。指春天的夢虛幻多變,沒有準頭,無法推斷。
【第68句】:摩天樓上說大書——高談闊論
【第69句】:【三杯和萬事】(諺)幾杯酒喝過后,什么事情都可解決,都能消除。 指酒有和事、消愁的功效。 也作三杯和萬事,一醉解千愁。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第70句】:【癩蛤蟆上櫻桃樹,盡想高口味】釋義:諷人想得太高太美,實現不了。例句:丁萬紅越聽越失望,暗自罵道:“見鬼!盡他那套富農思想……我算對牛彈琴!難怪馬村長發脾氣的,原來他——癩蛤蟆上櫻桃樹,盡想高口味呀。”
【第71句】:【隨大流】(慣)指隨著大多數人的意愿說話、辦事。 也作隨大溜。 隨大勢。
【第72句】:【根深不怕風搖動】(諺)指樹大根深,就不怕大風搖動。比喻人做事只要根基穩固,就不怕外力干擾。 也比喻自身行為端直,就不怕閑言碎語。 也作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 根正不怕黃風擺。
【第73句】:【魚知三日水,水知三日風】(諺)發大水之前,魚有反應;起大風之前,水有反應。指水災、風災的到來,在自然界都能觀察到征兆。
【第74句】:【話說過,風吹過嘴上文案,不能算數。】孔厥《苦人兒》: “媽說,‘話說過,風吹過!’大(爸)說,‘白紙黑字寫下的!”’
【第75句】:【十訪九空,也好省窮】(諺)向親友借貸,即使十次去九次落空,總會有一次得些資助,可免受窮。指求助總有希望,不求希望全無。
【第76句】:【裝大瓣兒】蒜諷刺人擺架子,裝樣子。韓志君等《籬笆· 女人和狗》:“那喜鵲算個啥東西?跑到我面前來裝大瓣兒 蒜。”
【第77句】:【藕斷絲不斷】(慣)藕:蓮的地下莖,長形,肥大有節,白色,中間有許多管狀的孔,折斷后有絲。 藕被切斷以后,上面還有絲連著。 比喻從外表上看關系是斷了,感情并未斷絕。多指男女之情也作“藕斷絲連”。
【第78句】:風水先生的卜辭——陰陽都占(沾)著
【第79句】:一條道兒走到黑——死心眼
【第80句】:【人多心不齊】眾人意見不一,或沒有組織起來。西戎《一 個年輕人》:“可是咱社里人多心不齊,在哪塊地上試驗,總 得看看人家主家愿意不愿意。”
【第81句】:【六月里下雪】釋義:比喻事情稀奇,少有,意外。例句:孫生旺有點驚異地問道:“六月里下雪哩,真是稀罕事呀!從來也沒見你喝酒,今天這是怎么啦?”
【第82句】:【抬轎子】(慣)比喻為有權有勢者吹噓捧場。
【第83句】:張華嫌冬天太冷,不想起床。他媽媽說:“少年小伙子三把火,老人冷得棉花裹。怎么不能應時起床呢?”(江蘇·高郵)
【第84句】:【狐貍再狡猾,狐皮還是經常出售的】(諺)狐貍無論怎樣狡猾,也逃不脫身死皮售的命運。比喻邪不勝正,邪惡者終歸要受到正義的制裁。
【第85句】:【以書為御者,不盡于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達于事之變】(諺)御:駕御。制:裁斷。以書本上的知識駕御馬,不能盡情發揮馬的性能;以古代的法制治理當今社會,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指不能迷信書本,泥古不變。
【第86句】:【土地不負勤勞人】(諺)指土地不會辜負勤勞耕作的人,只要下工夫,就會有好的收成。
【第87句】:烏鴉當向導——把人帶到死尸堆
【第88句】:【只有凍死的蒼蠅,沒有累死的蜜蜂】(諺)蒼蠅不勞動,天冷時只有凍死;蜜蜂勤勞,絕不會因此而累死。比喻上天只會凍死懶惰的人,不會累死勤勞的人。勸人熱愛勞動。
【第89句】:【拋在東洋大海里】見“丟去東洋大海”。
【第90句】:【治一經損一經】(慣)經:中醫指人體內氣血運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治好一條經絡,損傷了另一條經絡。比喻安撫了一方,得罪了另一方。
【第91句】:放學回到家里,爸爸說中午吃剩米飯,我說我不愛吃。奶奶說:“剩米飯好吃。俗話說,‘頭鍋餃子二鍋面,米炒三遍金不換’。”(河南·南陽)
【第92句】:小叔要當新郎了,可他不愿意大操大辦自己的婚事。同院的王阿姨來到我家,向奶奶打聽小叔什么時候辦喜事,奶奶不告訴她。王阿姨著急地說:“就告訴我一人吧,我不會告訴別人!”奶奶說:“壇口好扎,人口難塞。我就不告訴你了。”(河南·固始)
【第93句】:【人老三不貴:貪財、怕死、沒瞌睡】(諺)貴:稀奇少見。指老年人有三種常見的毛病:一是貪圖錢財,二是擔心死去,三是睡眠很少。
【第94句】:【最親不過父母,最近不過夫妻】見“近不過夫妻,親不過父母”。
【第95句】:【 殺人一萬,自損三千】戰爭中不論勝負,雙方均有損失。 明代《西游記》:“勝負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殺人一萬,自損 三千。何須煩惱?”
【第96句】:【 算盤一響,黃金萬兩】指經商發財。電視劇:“中國入說: 算盤一響,黃金萬兩。要發財,就得做生意。”
【第97句】:【單刃斧子兩面砍】說話兼顧兩方面,砍、侃諧音。申躍中 《掛紅燈》:“顯然是反對老伴那單刃斧子兩面砍的話。他歷 來討厭那種既堅持原則、又考慮個人得失而猶猶豫豫、顧慮 重重的人。”
【第98句】:【麻布袋上面繡不得花】(諺)粗糙的麻布袋上面無法繡花。比喻基礎太差、秉性粗疏的人,無法培養提高。
【第99句】:【腦袋破了用扇子扇】見“打破腦袋用扇子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