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以心傳心,自悟自解,佛傳本體,師傳祖意,悟本體,會祖意,堪稱天人師。
【第2句】:【禪心佛語】人生無論三天還是五天,都應(yīng)該好好珍惜每一天,不在追思昨天中躊躇不前,不在期待明天中守株待兔,只有在今天的日子中踏踏實實地度過,把今天牢牢地抓在手中才不會愧對生命的意義。
【第3句】:【佛心禪語】不懂道何以修德。無行為何以完善思想。無思想何以指導行為。無行為何以實現(xiàn)愿景。
【第4句】:【禪心佛語】佛說:修行最大的功夫就是“轉(zhuǎn)”,不執(zhí)著煩惱,便可安然自在。我們的煩惱就像天空上的一片烏云,如果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煩惱不會對你有絲毫影響。不自找煩惱,就是智慧。
【第5句】:【禪心佛語】解脫是最永恒的寂靜,奉獻是最喜悅的獲得,覺悟是最圓滿的歸宿,空是最大程度的有,包容是最寬廣的愛,無我是最徹底的付出,無漏是最究竟的快樂。
【第6句】:【禪語人生】我們修行,群居守口,獨坐防心。跟大眾一起時,不要太多話,自己一人時,要提防私心妄想,久而久之,就能專一見心。
【第7句】:人心比武器還厲害!因為武器由人心所創(chuàng)造,不管將它用于好或壞的地方,都起源于一顆心。
【第8句】:【禪語人生】我們不可能全部都做英雄,總得有人坐在路邊,當英雄們經(jīng)過時,為他們鼓掌叫好。
【第9句】:【禪心佛語】那'不誠意'的微笑,又如何呢?微笑是從內(nèi)心發(fā)出的,那種不誠意的微笑,是機械的、敷衍的,也就是人們所說,那種'皮笑肉不笑'的笑容,那是不能欺騙誰的,也是我們所憎厭的。
【第10句】:【禪心佛語】人生必須要盡可能地自然你自然了所有自然的幸運就會眷顧你急于求成是一種看輕時間與命運的不討好做法。
【第11句】:【經(jīng)典佛語】超越聲(贊美、誹謗)色(美丑),即是半個圣人,凡夫最在意的就是外界反饋的聲色境界,而圣人是學會了用心感受聲色背后的無聲無色的境界.
【第12句】:【佛心禪語】傲慢是指「自以為是」,在藏文中有「虛胖」之意,明知沒有卻吹捧自己;另一種狀況是,的確有一些功德,但表現(xiàn)得不可一世,和別人很有距離,這樣和別人的關(guān)系是不會好的。
【第13句】:所謂看開人生,絕不是悲觀,而是積極樂觀;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徹;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及時去做;也不是什么都沒有,而是什么都滿足。
【第14句】:給我風我就是雨,欣賞這種自信;你是奔馳我就是制動,支持這種冷靜。缺乏冷靜的自信會暴雨成災(zāi),沒有自信的制動不過是一輛拋錨的車。自信和冷靜是生命的雙翼,配合得越協(xié)調(diào),人生飛得越高。
【第15句】:【禪語人生】有些人,等之不來,便只能離開,有些東西,要之不得,便只能放棄,有些過去,關(guān)于幸福或傷痛,只能埋于心底,有些冀望,關(guān)于現(xiàn)在或?qū)恚荒苓x擇遺忘。
【第16句】:【佛語摘抄精選】立身存篤信,景行勝將金。在處人攜接,諳知無負心。(王梵志《立身存篤信》)
【第17句】:迷上某人只需一分鐘,喜歡上某人需要一小時,愛上某人則要一天,然而,忘記某人卻是一輩子的事情。
【第18句】:【佛心禪語】百年之前,虛云老和尚在雞足山禮拜迦葉尊者入定的華首門時,驀然之中引罄聲起,感應(yīng)殊勝。“虛云長老是迦葉尊者再來”的說法更是綿延已久。
【第19句】:妙語是理解的精華,理解的知識是禪定的精華;一個粗疏懈怠的人,他的理解力和知識都不會增長。《經(jīng)集》第二品,第九章《戒行經(jīng)》
【第20句】:【禪心佛語】將自己陷于罪惡中的是常人;為自己的罪過煩憂的是圣賢;夸耀自己罪過的是魔鬼。
【第21句】:若有眾生,但聞文殊師利名,除卻十二億劫生死之罪。若禮拜供養(yǎng)者,生生之處,恒生諸佛家,為文殊師利威神所護。《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jīng)》卷一
【第22句】:【禪心佛語】大海時靜時動,天空永遠靜止;意識時靜時動,本性永遠靜止。大海、藍天、心靈,是永遠讀不完的書,看不夠的境。
【第23句】:【佛心禪語】不要小看他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不要惡言他人,你潑出去的臟水早遲會損污到你自己。不要欺騙他人,欺騙得到的暫時利益不僅無助于你,反而會使你陷入墮落的泥坑。
【第24句】:【佛禪語】那歲月的厚重永遠也阻擋不了時光的輕盈,曾經(jīng)的自己,以為生活就是煮上一壺清茶,尋上幾本詩書。讓茶散發(fā)出陣陣的幽香,這香不濃不淡,才是歲月沉淀的馨香。
【第25句】:【圣經(jīng)文案】185為什么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太7:3)
【第26句】:【禪語人生】想知道一個男人或女人的教養(yǎng)如何,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他們在口角時的表現(xiàn)。
【第27句】:掬一杯淡茶,捻一縷清風,把憂傷攤開,將心放逐,在微笑中淡然。不去在意紛擾,不去憂慮明日,放下一切執(zhí)念,素心如簡,待蓮花開盡后,便是清歡。
【第28句】:非見聞覺知,非持戒所得,亦非不見聞,非不持戒得。如是論悉舍,亦舍我我所,不取諸法相,加是可得道。《阿陀耆婆經(jīng)》
【第29句】:【佛心禪語】作為在家佛門弟子,不論你信佛有多虔誠,你都不能脫離社會和人群,不能脫離你所從事的工作,也就是說不能脫離你應(yīng)盡的責任和義務(wù)。
【第30句】:【佛心禪語】我悄然坐在老者身邊,惴惴地向其求助。我向老者談了我心中的苦痛,然后說:“為什么現(xiàn)代人居心叵測,紛爭不停?”
【第31句】:然而,有時候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無意間散播是非,或過分率直而失禮越矩時,雖非傷及人身,卻損害了別人的名譽與形象;而人格的污辱,不是任何財物所能彌補的。
【第32句】:人間壽命因為短暫,才更顯得珍貴。難得來一趟人間,應(yīng)問是否為人間發(fā)揮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長壽。
【第33句】:【禪心佛語】禪說,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所謂“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凈其心。所以其隨心凈,即佛土凈”。
【第34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何為貴。概括起來四個字:對心而言,“善良”;對身而言,“健康”。
【第35句】:【佛心禪語】很多人都想成就,卻往往不能如愿以償。至今仍然沒有獲得成就,并不是意味著我們?nèi)狈Τ删偷哪芰Γ亲源笈c私心阻礙了內(nèi)在潛能的展現(xiàn)。自大會阻礙獲得解脫,私心會阻礙證得佛果.。
【第36句】:【禪心佛語】而一個人越是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極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讓它們揪緊你的心靈、擾亂你的生活。
【第37句】:將來之世,多有比丘貪惑供養(yǎng),令法毀滅。若有比丘奉持戒律,法當久存。《迦當比丘說當來變經(jīng)》
【第38句】:【禪語人生】有時越是你在乎的事情,越是想不明白。原因很簡單:因為在乎,所以多想。其實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內(nèi)心簡單并甘愿,便會變得簡單。
【第39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只有兩種,一是健康,二是功德與罪過。能真正帶得走的,只有功德與罪過了。
【第40句】:【佛心禪語】做人不怕沒有錢,最怕沒知識;處世不怕有困難,最怕沒意志;生活不怕有欠缺,最怕不明理;人生不怕沒成就,最怕沒方向。
【第41句】:禪在生活中,凈土也在生活中,八萬四千法門都在生活中。在生活中起觀照,在生活中得自在,我們才沒有空過的時間。
【第42句】:【圣經(jīng)文案】106我見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傳1:14)
【第43句】:如果你要享受清歡,唯一的方法是守住自己小小的天地,洗滌自己的心靈,放下執(zhí)念,不浮不躁,不慌不忙,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淡定從容地過好每一天。
【第44句】:【禪語人生】這位讓他父母傷透腦筋的小孩,年紀雖小但塊頭很大。既然要讓我教,那就給他取個法名。我想:前面已經(jīng)有“放下”、“看破”了。再來就是要自在。所以就把他取名為“自在”。
【第45句】:【圣經(jīng)文案】104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箴30:9)
【第46句】:【佛心禪語】把持希望的人,增加的是信心的質(zhì)量;一蹶不振的人,遺失的是完整的自我。虛度生活的人,揮霍的是精彩的人生;玩弄感情的人,失去的是真愛的收獲。
【第47句】:【禪心佛語】很多時候,一個人發(fā)現(xiàn)自己愛上一個人,都是在跟他分別的時候,突然一下見不到那個人了,才知道自己已經(jīng)不知不覺地對那個人產(chǎn)生了很強的依戀。
【第48句】:【禪語人生】在行、住、坐、臥當中能夠時時觀照當下,使自己的心與佛相應(yīng)、與法相應(yīng)、與戒相應(yīng),我們當下便是身居樂土。
【第49句】:假如孔子生活在今天,他可能成為代課教師,最后接受被清退的命運;假如孔子生活在今天,他也有可能成為官員,因為沒有文憑,或有幸被招干,但他必須不斷地混文憑,才有可能立足和遷升。
【第50句】:【禪心佛語】樂觀的人朝前看是希望,往后看是經(jīng)驗,悲觀的人朝前看是迷茫,往后看是傷痛,人生沒有絕對的一面,因此給了我們選擇的機會,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只有你的心才能決定。
【第51句】:【禪心佛語】人貴自立,自立必先能自強。勿依賴人,勿強求人,他人無論親疏,皆不可依賴。
【第52句】:“給與”是布施、是愛,布施是我們學習做菩薩的第一個條件。能培養(yǎng)歡喜心,使它如月亮般光明、柔和、可愛,自然我們眼中所見的人,都會是美善的。
【第53句】:【禪語人生】因此,佛法教導我們時時觀察自己微細的念頭,不要被自己蒙蔽,不論外在的境界如何變化,情緒都不會受到牽動,那么,就可以斷除煩惱了。
【第54句】:【佛心禪語】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么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第55句】:無論是修佛法、救濟貧苦,還是普度眾生,如果沒有這樣的“愿力”,是很難成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菩提之路的。
【第56句】:【禪心佛語】吃了就定要拉,人定要學會隨緣放下,否則就會便秘。常以為別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別人注意你的人,會生活的比較煩惱。
【第57句】:【禪心佛語】人生一世,要起好頭:踏實工作,不出風頭;實事求是,不爭彩頭;奮發(fā)有為,不減勢頭;頭腦清醒,不栽跟頭。
【第58句】:【禪心佛語】如果敵人讓你生氣,那說明你還沒有勝他的把握,如果朋友讓你生氣,那說明你仍在意他的友情。
【第59句】:【禪心佛語】佛曰:萬發(fā)緣生,皆系緣分佛曰:千燈萬盞,不如心燈一盞佛曰: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而已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第60句】:【禪心佛語】其實人何嘗不是這樣?赤條條來到人間,又兩手空空前往后世,曾經(jīng)擁有的一切都不得不留在身后。
【第61句】:【禪語人生】我們要以“無心”去做一切事情,無心者就是一顆清凈的心,無求的心。無求的心就是不求名不求利,有求皆苦,無求自樂。俗話講:“人到無求品自高”。佛法修行的究竟處,就是無欲無求。
【第62句】:【禪心佛語】迷茫是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不要有病亂投醫(yī)。善知識是智者,當努力尋找辨別善知識,并依止善知識。
【第63句】:【禪語人生】一個被稱為自私自利的人,并不只是因為他尋求自己的利益,而是在于他經(jīng)常忽略了別人的利益。
【第64句】:三寶加持的陽光下成長的我,由于獲得恩德善知識的正確引導,堅定地認知心中本來具足愛心的明燈和智慧的光明,再也不怕生命的夜路,也不畏輪回的黑暗。
【第65句】:菩薩摩訶薩不凈佛國土,不成就眾生,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摩訶般若經(jīng)》卷二十六,畢定品
【第66句】:培養(yǎng)幸福的習慣:學會珍惜幸福的真意是珍惜,珍惜每份擁有,珍惜每一份際遇,珍惜簡單的美好,才能看見幸福向你微笑。
【第67句】:若復有人作如是念:我除須發(fā),乃為出家,當知彼人則住我相。《大寶積經(jīng)》卷-。四,善住意天子會
【第68句】:若欲禮佛者,當來及過去,當觀空無法,此名禮佛義。《增一阿含經(jīng)》卷二十八,聽法品
【第69句】:愛喜生憂,愛喜生畏,無所愛喜,何憂何畏。好樂生憂,好樂生畏,無所好樂,何憂何畏。貪欲生憂,貪欲生畏,解無貪欲,何憂何畏。《法句經(jīng)》卷下,好喜品
【第70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jīng).小雅.鶴鳴》)☆別的山上的石頭,能夠用來琢磨玉器。原比喻別國的賢才可為本國效力。后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
【第71句】:【佛心禪語】不管你經(jīng)歷多痛的事情,到最后都會漸漸遺忘。因為,沒有什么能敵得過時光。
【第72句】:流水下山非有戀,片去歸洞本無心。竹屋茆堂誰是主?月明中夜老猿吟。——《黃龍慧南禪師文案》
【第73句】:【禪心佛語】身體和精神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而且還能互相影響。這就是為什么,就算你病得再怎么嚴重,也絕對不要失去希望,要跟自己說一定找得到解藥,你一定可以好起來。
【第74句】:資助別人的人,一定受到別人的資助。供養(yǎng)別人的人,一定受到別人的供養(yǎng)。禮敬別人的人,一定受到別人的禮敬。禮拜別人的人,一定受到別人的禮拜。南傳《佛教格言·賢人品第十六》
【第75句】:若說法時,應(yīng)凈三輪:謂所為眾生、我不可得,亦不分別自為法師,于所說法而無住著。如是說法,是名說一相法門。《大寶積經(jīng)》卷六十,文殊師利授記會
【第76句】:【佛心禪語】財富、地位等任何一種實體,它本身都不是幸福的實質(zhì),只是引發(fā)人生幸福的某一種因緣。
【第77句】:【禪語人生】喜歡未知的刺激,喜歡默默堅持一個信念的淡定。不管是狂風暴雨,還是巨浪寒潮。都擋不住我前進的步伐。
【第78句】:【禪語人生】我能為你煮東西,但我不能為你吃東西。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個人了。
【第79句】:布施不應(yīng)論大小,而應(yīng)論真誠。只要是真心施與,窮人的一元錢,不亞于比爾·蓋茨的數(shù)百億元;小學生的一句良言,不亞于孔子的一部((論語》,功德也相當。如果比較大小多少,就落俗套了!
【第80句】:【禪心佛語】鴿子的生命很重要,老鷹的饑飽也很重要,只有自己不重要,這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慈悲心使釋迦牟尼佛能夠坦然地看輕自己。
【第81句】:【禪心佛語】每人每天多說一句好話,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會成為一個大大的好。
【第82句】:【佛心禪語】其實,這五條做人的黃金法則,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在生活中、工作中總結(jié)實踐,從中領(lǐng)悟做人做事的重要性。(人生指南)
【第83句】:【禪心佛語】那么,寺院所有權(quán)既然不屬政府之“公”,是否就可以充社會大眾之“公”?答案也是否定的。
【第84句】:想想看,這個世界,除了自己,還有誰能讓你擁有自由呢?自由與束縛,其實就在一念之間,拋開思維的枷鎖,便是自在。
【第85句】:【禪語人生】修行一定要腳踏實地,不能脫離實際,不能脫離現(xiàn)有的生活狀況。各安本位、安分守己,各盡各的責任和義務(wù),在盡職盡責中來完成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責任和義務(wù)。
【第86句】:生活是公平的,人心有桿秤,只要真心向善、持之以恒地行善,必能贏得大家的尊敬,即使有過不光彩的經(jīng)歷,也會淡化在善行中,就像一小粒鹽溶化在一大鍋水中一樣,被飲者完全忽略。
【第87句】:【圣經(jīng)文案】136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3:18)
【第88句】:世間人,大多執(zhí)著于情與愛、財與利,這是凡夫的觀念。為了名利而計較,時時憂煩苦惱,如此,不僅毀了自己,也毀了他人,這是社會上常發(fā)生的事。
【第89句】:佛云:“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是自己的敵人,行善與作惡的時候,自己是自己的證人。”
【第90句】:【禪語人生】知道喜歡,知道不喜歡,知道無聊,知道煩擾,不管你心里在想什么:都要知道并且看見它。
【第91句】:【禪心佛語】很多時候,不經(jīng)意知道一些事后,表面裝得無所謂,用微笑去掩飾,其實心里比什么都疼。
【第92句】:【禪心佛語】看財物應(yīng)象流水,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不做金錢奴隸;做人應(yīng)象稱桿,追求正直,超越平庸,憑良心處世。
【第93句】:很多人在陷入困難的泥淖時,往往會喪失了基本的理智和判斷能力,往往會使得自己越陷越深,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不要一直想著如何解決問題,試著想想,能不能憑借這個問題走出去呢?
【第94句】:【禪心佛語】突然明白,真正的歡喜是在純粹里。也突然明白,對于一位清醒的靈魂來講,所有的事業(yè)都是工具,完成人格、實現(xiàn)生命的超越才是終極目的。
【第95句】:我們一輩子不知吃了多少人辛苦耕種的米,穿破了多少別人辛苦織成的衣服;若對人生毫無貢獻,只是一個消費者,“生日”還值得慶祝嗎?
【第96句】:一個人真正的住處應(yīng)當存于內(nèi)心。如果能夠不為外物所動,心中的佛性堅如磐石,那才是真正找到了靈命的安身之所。我們也應(yīng)該不斷在社會中接受磨煉、堅固自己的心,無論順境逆境,都能坦然地去面對。
【第97句】:優(yōu)雅是件很難的事情。比矜持難。比無賴也難。矜持能裝。無賴更容易。可是優(yōu)雅不行。優(yōu)雅要氣質(zhì)。要資歷。要歲月沉淀。要那份從容與云淡風輕。雪小禪《優(yōu)雅的老去》
【第98句】:佛要教化一切眾生、慈愛一切眾生,對好人要慈悲,對壞人更要慈悲;好人要度,壞人更要教化。
【第99句】:【禪心佛語】當責備別人的過錯時,不可過于嚴厲,要顧及對方是否能承受。當教誨別人行善時,不可期望太高,要顧及對方能否做得到。
上一篇:應(yīng)聘文案策劃的簡歷(文案策劃應(yīng)聘要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