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圓滿的人生是建立在對因果規(guī)律的深信不疑和透徹把握的基礎之上。
【第2句】:【禪心佛語】創(chuàng)業(yè)者要懂得左手溫暖右手,要懂得把痛苦當作快樂,去欣賞,去體味,你才會有成功。
【第3句】:【禪心佛語】如果我能夠看到自己的背影,我想它一定很憂傷,因為我把快樂都留在了前面。
【第4句】:【禪心佛語】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地做一切事,修一切法,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第5句】:于佛起惡心,毀謗生輕慢,人大地獄中,受苦無窮盡。《分別善惡業(yè)報經(jīng)》
【第6句】:【禪心佛語】其實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也許像個少年,可各自分開的時候,也許就像個大人。
【第7句】:【禪語人生】我知道他想要什么,可是我給不了他。我給過你的,再也給不了別人。
【第8句】:【一生受益的四句禪語】【第1句】:健康是最高的利益。滿足是最好的財產(chǎn)。信賴是最佳的緣分。心安才是最大的幸福。
【第9句】:【禪語人生】心性須要修養(yǎng),就像生命需要滋潤一樣;心靈需要修繕,就像容貌需要美容一樣。
【第10句】:佛法功夫,一日要見一日精進。若因因循循,縱過了百劫千生,也不得有成功的日子。——《禪宗直指》
【第11句】:【禪心佛語】守一不移,是一種覺照的力量、觀照的力量、提起正念的力量。修行的訣竅就在這四個字上。
【第12句】:人生最美的境界就是內心的安靜與豐富。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第13句】:去說借錢還錢,殺人償命,大的事情不用等到下一輩,這一生就有影響,下一輩還得有影響。
【第14句】:發(fā)菩提心與修六度行,為顯密乘之共同道,是故密乘一切時中,于此二道不應舍離。(明)宗喀巴《菩薩戒藏持戒稈相論》
【第15句】:【佛心禪語】不要以為死去的人死了,只要活著的人還活著,死去的人總還是活著。
【第16句】:【禪心佛語】具有正念的人能夠堅守,并且不斷地重建自己,拉自己回來,以這種方式訓練、修習、開展他自己。
【第17句】:【禪心佛語】官商何以全然不顧法律法規(guī),肆無忌憚地挾佛斂財?因為寺院所有權不在僧團手中,寺院法人地位始終得不到承認。
【第18句】:【禪心佛語】佛不神秘,更不遙遠。心有天地,天地自寬。心存快樂,快樂常在。
【第19句】:【佛心禪語】自然,剝去了一切偽裝,包括你的影子。自然,疏通了你的血脈,拉近了你與天使的距離。
【第20句】:【禪心佛語】法以守為貴,諫以諍為貴,怨以諒為貴,貨以真為貴,價以實為貴。
【第21句】:【禪心佛語】理查德·耶茨:我想所謂孤獨,就是你面對的那個人,他的情緒和你自己的情緒,不在同一個頻率。
【第22句】:【禪語人生】我們今天如果不認識佛的心,我們將永遠沒有辦法成道,認識佛的心也就是每一個人我們內心的深處我們的佛性。
【第23句】:【禪語人生】有一種人天生是用來疼愛用來寵的,即使他從未把你放入他的生活他的心里,你仍然愿意為了他的笑容答應他所有要求。
【第24句】:【禪心佛語】所謂的性靈生活,并不是要成為一個特殊的人,而是要發(fā)現(xiàn)我們自心中及眾生心中的偉大。
【第25句】:【禪心佛語】常人的性子都有所偏:偏于火的爭理,偏于土的欺人,偏于金的傷人,偏于水的厭人,偏于木的頂撞人。能化除這一偏之性,自然得道。
【第26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的債務是人情債,人生最大的罪過是殺生,人生最可惡的是淫亂。
【第27句】:【禪心佛語】彎腰可以將翻翻滾滾的內心爭斗撫平在心曠神怡之中,是思辨和判斷后的舒展。
【第28句】:恪守本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有感情的抑揚起伏,也有理智的冷靜思索,它是低沉的、舒緩的,又是適度的、堅定的。
【第29句】:春風拂拂花正飛,紅霞碧靄籠高低。越山日暮少林客,應聽子規(guī)深夜啼。——《明覺禪師文案》
【第30句】:若人壽百歲,邪偽無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學正智。若人壽百歲,不知大道義,不如生一日,學惟佛法要。《法句經(jīng)》卷上,述千品
【第31句】:【不精不誠,不能動人】不精不誠,不能動人。(位子·漁父》)☆莊子說:“不精不誠,不能感動人。”
【第32句】:住戒有慧人,修習心與慧,有勤智比丘,彼當解此結。《雜阿含經(jīng)》卷二十二,第599經(jīng)
【第33句】:【佛心禪語】最難受的感覺不是成為陌生人,而是逐漸陌生的態(tài)度。你可以委屈,可以痛哭,但不要讓所有人都看到你的脆弱。
【第34句】:【禪心佛語】佛說:死亡,只是此期生命形式的消失,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卻離不開輪回不息的六道,離不開炙然火宅般的三界。我信佛信仰佛教,我堅信這世間有因果輪回。
【第35句】:【圣經(jīng)文案】265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13:34)
【第36句】:你不喜歡的東西,可能正是別人的至愛;你如獲至寶的東西,別人可能棄如敝屣。不要以自己的好惡揣測人家的好惡,也不要因人家的好惡左右自己的好惡。
【第37句】:【佛心禪語】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第38句】:不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用甜蜜的口舌迷惑他人,以免到頭來落得傷身敗德,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第39句】:又如夢中人,醒時不可得。覺者如虛空,平等不動轉,覺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眾幻滅無處,成道亦無得,本性圓滿故。《圓覺經(jīng)》卷上
【第40句】:【禪心佛語】菩提心分二,一為愿菩提心,指為利益一切眾生而愿成佛的心愿;一為行菩提心,是指依此愿而決心步入六度四攝的修持。
【第41句】:為每天的事情掃個尾,免得尾大不掉,遺憾多多。對每個人來說,時間都是個定量,今天空轉了,明天沒有補給你的;今天的事留下尾巴,明天不會有多余的時間收拾。
【第42句】:上帝將編好的劇本交給欲望這個全能的導演,然后舞臺的大幕緩緩拉開,一場注定沒有觀眾的大戲開始在人類上演。
【第43句】:說話要留有分寸,做事要空點余地。這不是世故,是操守;這不是敷衍,是對自己、對他人負責。
【第44句】:【禪心佛語】上師”分為了、不了義二種,了義上師是指成就佛位時所證智慧法身,不了義上師是指教授佛法的師長。
【第45句】:一盞清茶,便是一段光陰;一方田園,便是一份心境,隔著一簾煙雨,看一場霧里看花的虛無。
【第46句】:世間、出世間為二。世間性空,即是出世間。于其中不出不入,不溢不散,是為人不二法門。《維摩經(jīng)》卷中,入不二法門品
【第47句】:世界上總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這是人生旅途中的真實存在。走不完的路適可而止,過不了的河及時掉頭,也不失為一種智慧。
【第48句】:“暫時擁有”的金錢觀,我們獲取財富首先須認清財富的本質,金錢只是我們獲得福報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49句】:【禪語人生】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第50句】:無論是貧賤、榮辱、得勢失勢,到頭來終究都是一場空。去掉差別心,以平等的心態(tài)對待人和事,你的心就會變得平和、開闊,佛心也會由此而生。
【第51句】:一般人常會患得患失,人如果沒有“得”的心理,就不會有“失”的煩惱。
【第52句】:【禪語人生】用智慧來觀察,現(xiàn)在的一切苦樂,都是虛幻的。但我們往往把它當真,為它哭、為它笑,不愿意從夢中醒來。
【第53句】:一切世間之所有,種種果報各不同,莫不皆由業(yè)力成,若滅于業(yè)彼皆盡。《華嚴經(jīng)》卷二十九,十回向品
【第54句】:【禪心佛語】煩惱定律:喧囂的煩惱,其實比孤獨的煩惱更可怕,只是因為喧囂讓你無暇思考。
【第55句】:【禪心佛語】如果以后只有一口稀飯了,你先喝,喝完了,我再把碗舔干凈。
【第56句】:【佛家禪語】對己知足,對人無爭,人與人之間以善善念、善行互動,自然平安自在。
【第57句】:生而為人,能感受哀苦,覺得傷痛,所以應推己及人,憐憫貧病、苦難的眾生,付出愛心救助他們;使饑餓的人飽食,讓受寒的人溫暖,給生病的人醫(yī)藥。
【第58句】:【禪語人生】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動自真如。
【第59句】:珠光寶氣并不是高貴的象征,人之所以高貴,更重要的是因為氣質和品格,而非外在的浮華。
【第60句】:【佛心禪語】每一個人都是別人無法取代的絕對存在,有自己的特殊價值。每個人都應該喜歡自己,善待自己,這樣才會快樂,才會有成績。
【第61句】:說“錯話’’一個人做錯事是難免的,但是若一而再、再而三地說“錯話”,就不可原諒了。
【第62句】:【禪語人生】唯有與死正面對決,并最終找到問題的答案,才能得到絕對的幸福。
【第63句】:【禪心佛語】從全國各地陸續(xù)曝光的內情來看,地方政府與旅游部門才是寺院門票問題的真正推手,寺院在其中往往是受害者或被操控者。佛教為門票經(jīng)濟“背黑鍋”久矣。
【第64句】:是心從本已來,自性清凈,而有無明,為無明所染,有其染心。雖有染心,而常恒不變。(古印度)馬鳴《大乘起信論》
【第65句】:【禪心佛語】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的痛癢;當少壯時,須念衰老的辛酸。
【第66句】:【禪語人生】一切因緣和合的事物都在不停地流轉變遷,這就是「諸行無常」。
【第67句】:名利之不宜得者得之,福終為禍;困窮之最難耐者耐之,苦定回甘。生資之高在忠信,非關機巧;學業(yè)之美在德行,不僅文章。
【第68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年紀就像他的鞋子的大小那樣不重要。如果他對生活的興趣不受到傷害,如果他很慈悲,如果時間使他成熟而沒有了偏見。
【第69句】:【圣經(jīng)文案】462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13:8)
【第70句】:【佛心禪語】作為在家佛門弟子,不論你信佛有多虔誠,你都不能脫離社會和人群,不能脫離你所從事的工作,也就是說不能脫離你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第71句】:【禪心佛語】路途崎嶇坎坷,大可不必跳下別人無心設置的陷阱。多活一點給自己看吧,很多人事與你毫不相干。
【第72句】:【禪心佛語】佛是沒有煩惱的人,佛是歡喜的人,佛是慈悲的人,佛是無私奉獻的人,佛是把一切美德、一切智慧都集中體現(xiàn)出來了的人。
【第73句】:【經(jīng)典佛語】“舍”就是要舍去我們凡夫的心態(tài),要在平等地看待眾生的前提下,發(fā)慈心、發(fā)悲心、發(fā)喜心。
【第74句】:【禪語人生】有生必有死,人應懼生,不應懼死。無生即無死,究竟解脫。
【第75句】:愚癡與智慧:眾生多愚癡,愚癡與智慧是相對的。學佛者皆期望能得智慧,而開啟智慧必須滅除愚癡,減少一分愚癡就增加一分智慧。
【第76句】:世間所有諸舍宅,說名雜毒甘美食。世間舍宅猶如牢獄,一切惡法從舍宅生。《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卷四,厭舍品
【第77句】:【禪心佛語】寧靜:放下過去的煩惱,不擔憂未來,不執(zhí)著現(xiàn)在,你的內心就會平靜。
【第78句】:【佛心禪語】做人處事四要:一要法情重于人情;二要清淡重于攀緣;三要化他重于被化;四要有道重于有財。
【第79句】:王之養(yǎng)民,當如赤子,推干去濕,不待其言。。王者得立,以民為國,民心不安,國將危矣。《大薩遮尼干子所說經(jīng)》
【第80句】:【禪心佛語】佛說:萬物皆無常,有生必有滅;不執(zhí)著于生滅,心便能寂靜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樂。人因企求永遠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第81句】:放棄也是一種智慧,懂得放棄,你能尋獲另一種釋然的快樂。人生有時就是如此,你不能背負著你所有想要的東西走完人生的全程。
【第82句】:【佛心禪語】禪師笑著說:“先喝杯水吧。”于是就拿起桌子上的茶壺,往杯子里倒水。水很快滿了,但禪師卻沒有停手,依舊往杯里倒水。
【第83句】:禪悟,以法眼看透凡塵,我悟,做事要信自己。禪悟,可以渡一切凡塵,我悟,可以激勵自己。為自己定一個方向,一直走下去。總有那么一天,你會很自信。
【第84句】:【禪心佛語】人越受苦之時,尋求救護的心便越懇切、真誠,此時的祈求也最為“靈驗”,這便是皈依的真正內涵。
【第85句】:【禪語人生】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第86句】: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是對別人的釋懷,也是對自己的善待,一個人的胸懷能容得下多少人,才能夠贏得多少人。
【第87句】:【禪心佛語】出言行事俱從厚:我們生活言行均要厚道、切莫刻薄,以免招致怨尤,自可趨吉避兇。
【第88句】:【禪心佛語】對上師三寶的功德生起歡喜心,你自己的相續(xù)中也能產(chǎn)生這些功德。你喜歡,你相信,你想得到,這就是信心。
【第89句】:【禪語人生】我們不必去羨慕明星的集萬寵與一身;不必去渴望政治家的縱橫捭闔;不必去刻意追求榮華富貴。平凡的人生,也有一番別開生面的景象。我們要甘于平凡。
【第90句】:教化眾生是菩薩園林,不疲倦故。。一切魔宮殿是菩薩園林,降伏彼眾故。《華嚴經(jīng)》卷五十四,十地品
【第91句】:一個人只要選對了路,下定了成功的決心,“精進不止”,終能成功。當然,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始終保持至誠之心,永不動搖,才能心想事成。
【第92句】:【禪心佛語】人生的道路,不一定起步就輝煌。起步的時候,往往會很艱難,但是只要制心一處,一切都可以創(chuàng)造,一切都可以改變。
【第93句】:在心靈中,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被隱藏和埋葬。我們會把一切被壓抑的自動投射到外界,而自己根本毫無覺察。
【第94句】:【禪語人生】一個常常看別人缺點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夠好,因為他沒有檢討他自己。
【第95句】:常有人把修行誤認為是出家人的事,其實修行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應有的生活修養(yǎng)——“修”是修心養(yǎng)性,“行”是端正行為。——證嚴法師
【第96句】:【禪心佛語】人生如鏡,言行舉止它都會一一呈現(xiàn),如果笑對人生,生活自然報以微笑;如果愁眉苦臉,鏡子里的又哪會容光煥發(fā)呢。好好享受生活,笑對人生吧。
【第97句】:【圣經(jīng)文案】417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余、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腓4:12)
【第98句】:【佛語悟道】凡是福氣,都有兩種性質,可以給人快樂,也可以給人苦難。比如混雜著毒藥的食物,吃的時候很可口,但是消化的時候卻很痛苦。福氣也是這個道理。
【第99句】:要安于本分,守本分,本分之外的不去鉆營強求。能夠安于本分,內心的煩惱就會慢慢地淡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