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不多久,轉眼到了清明,斜風細雨,路上行人寸斷肝腸,廟里香客游人零零落落。心明禪師一個人呆在房間里參禪,望著窗外的雨無聲地灑下來,滋潤著萬物,心明禪師又是一臉笑瞇瞇的樣子。
【第2句】:于小罪中,生極重想,設其作已,恐怖憂悔。《優婆塞戒經》卷七,六波羅蜜品勿自恃持戒,輕毀犯戒者,恃戒凌于人,是名真破戒。《大寶積經》卷三十五,菩薩藏會
【第3句】:信仰是人生的最寶貴財富;遵行正法,帶來幸福;真理味兒最美;智慧的生活是人們稱說的最好生活。《經集》第十章《林主夜叉經》
【第4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的羞辱是獻媚,人生最危險的境地是貪婪,人生最煩惱的是爭名利。
【第5句】:【禪語人生】有次喝高了打車,的哥說:喝了吧?我說:喝不少。的哥說:我也喝了。嚇得我拉門就要下車。的哥說:我一會回家也喝。
【第6句】:千年的修行,換來今生的不離不棄,君于眾人眼中,邂逅了伊的回眸,這一望,注定永世難忘懷,君愿參禪打坐一生,來換伊的唯美微笑,只因伊是君心中那最安靜的陽光。
【第7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的發生、存在與消失,都是有其原因與條件的,都是從因緣而生,也從因緣而滅。
【第8句】: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無慧方便縛,有慧方便解。《維摩經》卷中,文殊師利問疾品
【第9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最凄絕的距離是兩個人本來距離很遠,互不相識,忽然有一天,他們相識,相愛,距離變得很近。然后有一天,不再相愛了,本來很近的兩個人,變得很遠,甚至比以前更遠。
【第10句】:【佛心禪語】生命就是一個過客,在因果里領悟菩薩的玄機,若平坦,當珍惜;若曲折,當反思,所有發生的故事,都在韶光云煙里,暗自飄散,活在塵世的一隅,沉靜,安寧,謙遜。
【第11句】:【禪心佛語】密勒日巴尊者曾經說過,無論你是對世間法執著,還是對修行的形式上執著,都是一樣離不開執著。就像一個人是被鐵鏈綁住,還是被金鏈綁住,是一樣的道理,其作用都是束縛。
【第12句】:【禪心佛語】慈善不僅僅是物質方面的給予,人人都可以做慈善。行善之時無私付出、不求回報,才是真正的慈善。
【第13句】:【禪心佛語】佛說一切法,本來是圓融的,有體系的。因為是對機說法,智慧淺薄的就認為有矛盾了。實際上,以佛的眼光看,整個說法是有一貫融會的。
【第14句】:【禪心佛語】路必須去走,方能到達,事必須去做,才能完成,而苦則必須去受,才可消除。
【第15句】:【禪語人生】遠離了喧囂繁雜,空谷晨鐘,不是自耳畔響起,而是自心田深處某個被遺忘的角落。青青一線,暗香浮動。一切如花,花如一切。佛祖拈花而迦葉微笑;這一笑,便是整個世界。
【第16句】:【禪心佛語】你的心,決定你看見的。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不管是出于意愿還是無知,我們的成功和失敗都不是別人招致的,而是自己決定的。
【第17句】:【圣經文案】185為什么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太7:3)
【第18句】:有些人最初修學時,非常熱衷也很認真,但時日稍久就逐漸松懈了。所謂:第一年學佛,佛在眼前;第二年學佛,佛在半天;第三年學佛,佛已不見。實應深自警惕。
【第19句】:【圣經文案】173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5:44)
【第20句】:除了學習實際的教育,在現實生活中,踏踏實實地發揮自己的良能外,最好能以身作則,將自己的經驗及所了解的道理教導他人。若能如此,則能增長真實的善根。
【第21句】:【禪心佛語】認不是生智慧水,水能調五味、合五色,隨方就圓。人的性子,要能煉得像水一樣,就成道了。所以古人說“上善若水”。
【第22句】: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于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華嚴經·普賢行愿品》)
【第23句】:用愛去實踐,讓疲憊的心得到短暫的休息。我們要懷著平直自然的心去生活。“情不重,不生娑婆”,佛教里稱人為“有情眾生”,那么我們的感情應該用慈悲來升華。
【第24句】:【禪心佛語】假若我們有一顆骯臟的心,被污點給染污了,那我們的心就是腐敗與惡臭的。
【第25句】:【禪心佛語】結婚,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終點,有可能是煩惱的開始,也有可能是幸福的開始。
【第26句】:【禪心佛語】人們通常在緊急的時候才會發下重誓,等事情一過,就把誓言忘得一干二凈。
【第27句】:【禪心佛語】世人誤將假我當真我,以無常當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緣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第28句】:人生,就是一個修煉的過程。其實幸福是一種期盼,是一種美好心靈的感受,只要我們珍惜擁有的一切,用心去發現,用心去感受,你就會發現你就生活在幸福里,幸福就在你身邊。
【第29句】:【圣經文案】43你叫他比天使(或作“神”)微小一點,并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詩8:5)
【第30句】:譬如人行狹道,一邊深水,一邊大火,二邊俱死。著有著無,二事俱失。(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三十七
【第31句】:【佛家禪語】成佛的因緣全在自身上具足,諸佛的功德皆于白心中圓滿,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往外找求快樂呢?
【第32句】:【禪心佛語】好心的侍者將這對老人引領到一個房間,說:也許它不是最好的,但現在我只能做到這樣了。老人見眼前其實是一間整潔又干凈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來。
【第33句】:如來以一切譬喻,說種種事,無有譬喻能說此法。何以故?心智路絕,不思議故。諸佛菩薩但隨眾生心,令其歡喜,為說譬喻,非是究竟。《華嚴經》卷五十二,如來出現品
【第34句】:“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第35句】:【禪心佛語】掃除塵跡入山林。如幻林間伴野禽。懶慣云山閑似我。覺來宇宙小于心。萬緣頓息息何住。一念皆空空自吟。此徑已通前后際。和光混俗罕知音。
【第36句】:【禪心佛語】對手所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威脅和斗爭,同時還有一種求生和求勝的動力。
【第37句】:用清凈的心眼看人,就不會彼此碰撞。聲無形無量,色乃假相,不必拿聲、色來壓迫自己的心眼。言為重,千言無用。言重則信重,信重則有大用。
【第38句】:我們的心,是一座小城,沒有雜亂,沒有喧嚷,只有一團薄霧,一陣微風,裝著童年的純真。我們看不懂這個世界,不是因為無知,而是因為不夠單純。
【第39句】:【禪語人生】真正的財富,不一定以銀行存款論斷,也不一定是指土地、房屋、黃金、白銀,因為這些都是五家所共有,個人無法獨得。
【第40句】:【佛言禪語大合集】一個人只有保持快樂和滿足,才能遠離痛苦;一個人只有保持青春活力,才能激流勇進;一個人只有堅持學習,才能與時俱進;一個人只有堅持奮進,才能永遠年輕。
【第41句】:【禪語人生】也許只有夜晚一床溫暖的棉被和一個好夢,才可以慰藉每天有太多不如意的我們。
【第42句】:忍讓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生活的一種智慧。當你遇到讓你生氣或者煩悶的事情時,告訴自己要忍耐,忍一時的意氣沖動,贏得大局的穩定。佛家主張:立身處世,以忍為上;與人相處,能忍則安。
【第43句】:【禪心佛語】培養對生活美好的感覺,浪漫與感恩的心態,以新鮮感看生活,將意外視為禮物,別怕進入陌生的情境,相信自己:你能讓生活充滿美好。
【第44句】:【禪心佛語】那些得不到的,與之擦肩而過的,不必裝作若無其事,哭就大放悲聲,傷后痛定思痛,然后再往前走,前頭總有風景。
【第45句】:人生煩惱時,切記忍耐。處事紛擾處,切記心靜。人生失意處,切記看淡。聰明人時時動用心機,智慧人日日月月隨緣。聰明人對命運怨天尤人,智慧人對命運守心問心。
【第46句】:【禪語人生】陰水性人,愚魯遲鈍、多憂多慮,好煩人,煩人傷腎,腰腿病痛,遺精陽萎。所以說什么性,就得什么病。
【第47句】:【禪心佛語】良心是每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第48句】:人生在世,沒有人不渴望得到幸福和快樂,其實它們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能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佛日:“佛在心中。”同樣道理,幸福和快樂,也在人心之中,即所謂“福由心生”。
【第49句】:【圣經文案】89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的眼中看為正直。惟智慧人,肯聽人的勸教。(箴12:15)
【第50句】:生活中,當我們被別人冤枉時,如果費盡心機地去解釋,白也會黑。聒噪不如沉默,息謗得于無言。無端的攻擊沒有必要去理會,事情總會有真相大白的時候。
【第51句】:【禪語人生】在此,本寺四眾弟子共同祈愿新年法會吉祥圓滿,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運昌隆,道場安和,眾生安樂。
【第52句】:【成敗與父母】成功人士都很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成功人士的第一良師;事業失敗者都能得到父母的關心,因為父母永遠都是人們心靈和身體的照護。
【第53句】:如來藏、佛性、法身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華嚴經》卷五十一,如來出現品
【第54句】: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曾國藩
【第55句】:生活中遇到挫折是在所難免的,重要的不是絕對避免挫折,而是要在挫折面前采取積極進取的態度。勇敢面對艱險,不怕挫折,這是一種積極心態,更是人生必修課。
【第56句】:【佛心禪語】明軒法師:“你我相識即有緣,面帶笑容結人緣,布施歡喜種善緣,你對我錯相惜緣,損我逆我消孽緣,生老病死了塵緣,果報好壞皆因緣,慈悲喜舍修佛緣。”
【第57句】:【禪心佛語】大道本來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異,即性即心,心不異性,名之為祖。
【第58句】:人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許多人只是站錯了舞臺,才使短暫卻珍貴的一生耗費在一個看不到出路的角色上。
【第59句】:【佛心禪語】白天坐一會兒,晚上躺一會兒,一天三碗飯,夜來七尺眠,世態炎涼慢慢過,恩怨是非多看破。生死是個假象,人生來去都是一名過客,人生路有限,牽掛什么。
【第60句】:對普通人來說,謙卑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法則,如果你因為自己學歷高、職位高、在某些方面比他人強,就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定會招致他人的反感,使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第61句】: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日:“秋風黃葉亂,遠岫白云歸”。——《招提惟湛禪師》
【第62句】:遠遠地欣賞,是一種寬厚和善良,是在心里祈禱所有的美麗長存。遠遠的欣賞,就會祝福好人一生平安,不會對遙遠的葡萄說酸,也不會因別人的歡笑而忌妒。
【第63句】:盡管眾生剛強,人事艱難,我們仍必須立于正確樂觀的理念中,守住自己的崗位,并發愿以愛心凈化人間。
【第64句】:一個人不懂禮數,沒有敬畏,缺失信仰,內心只有貪欲,那么,這個人就和一般的動物區別不大,他越強大,獵物的處境就越危險,叢林就越不安寧。
【第65句】:一世繁華,遇見對的人,從此溫和從容、歲月靜好,天地悠悠之中,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在柴米油鹽的現世安穩中慢慢變老,這就是愛情。
【第66句】:【圣經文案】497大聲說:“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贊的。(啟5:12)
【第67句】:【禪心佛語】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煩惱,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人生有些時候就得獨自面對煩惱。
【第68句】: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做好小事,成就大事學道容易悟道難,不下工夫總是閑;能信不行空費力,空談論說也徒然。——明·憨山德清
【第69句】:【禪心佛語】善為下,不是不上。上了,才知道高處不勝寒;上過,才能真正知道下的好處。善為下,不是裝孫子,是不裝牛充雄。
【第70句】: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用坦誠的心迎接晨起的朝陽,用感恩的心握別晚霞的暈光。生活是勾勒不完的七彩色調,是苦辣酸咸的牽絆。人生是本書,讀的是激情,墨染的是平凡。
【第71句】:【禪心佛語】你是什么人,便會吸引什么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氣場;充滿樂觀氣息安貧樂道的人,好運便會與之相伴;充滿悲觀思維憤世嫉俗的人,霉運很難不與之相隨。
【第72句】:哲人說過,“智慧和聰明的區別,就是在于智慧的人懂得如何選擇”,擺脫糾結,能讓我們心胸更豁達,生活更灑脫。糾結時,那么就去告訴自己“有得必有失”,選擇西瓜,就勇敢地丟掉芝麻吧。
【第73句】:“風動幡動”是禪宗一則著名公案,它說明萬法唯心、境隨心轉之理。外物的變化運動是客觀的,我們無法否定它的存在。但是如果我們的心不動,那外物又怎能對我們產生影響呢?
【第74句】:【禪語人生】我們要以長取人,不能以短取人。以長取人則天下無可棄之人,以短取人則天下無可用之人。
【第75句】:【禪心佛語】當智慧未開時,要遠遠避開世間名和利。地位愈高,名聲愈大,就愈危險。要徹底放下,放得愈干凈,愈容易成就。
【第76句】:【佛心禪語】又花了好幾天,已經將“掃塵除垢”背得很熟了。佛陀說:“掃塵除垢,你知道意思嗎?”他搖搖頭,佛陀就說:“這次就由你自己去想了,‘掃塵除垢’是什么意思?要好好地想。”
【第77句】:心無心而物物明,物有心而心不堪。不堪心中污心田,心田皎皎沒人參。沒人參,東作南,青青妙色出于藍。見即便見見取好,不見莫怨老瞿曇。——《快活歌》
【第78句】:【禪心佛語】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無定實,幻無定相。是無常法,但不取相,合它圣意。
【第79句】:【圣經文案】239當下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兵丁就拈鬮分他的衣服。(路23:34)
【第80句】:【禪語人生】我們要能夠承擔別人的苦,原諒別人,為別人的立場想,那么你好心的建議才會有效。
【第81句】:【禪語人生】擇善言而聽,明心亮眼;擇善行而從,積德修身;擇善事而為,福緣深厚:擇善信而收,享樂養性。
【第82句】:【禪語人生】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
【第83句】:【佛心禪語】【放下這八件事,就離成功不遠了】【第1句】:放下壓力;【第2句】:放下煩惱;【第3句】:放下自卑;【第4句】:放下懶惰;【第5句】:放下消極;【第6句】:放下抱怨;【第7句】:放下猶豫;【第8句】:放下狹隘。
【第84句】:簡單的真諦:驅除多余的執念與欲望看起來復雜的問題也許很簡單,只要學會驅除多余的執念和欲望,就能發現事情最簡單的本質。
【第85句】:【禪心佛語】道,但以假名字,引導于眾生。未識得破時千難萬難,識得破后,有什么難易。
【第86句】:修行除了自度之外,還要度人;時時刻刻培養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絕對不侵犯、毀謗他人,尤其不侵犯、毀謗同道者。
【第87句】:不要輕視小惡,以為我不會受報應。水瓶是由小水滴滴滿的。愚笨的人不斷地做出微小的壞事,日子久了,整個人就充滿了邪惡。——《佛陀的格言》
【第88句】:【禪語人生】一是身無失。佛自無量劫以來,常用戒、定、慧、慈悲修行其身,此功德滿足,一切煩惱皆盡,所以在佛陀身上從來不會出現不恰當或無意義的行為。
【第89句】:【心靈禪語】青山不老,為雪白頭。綠水無憂,因風而皺。禪是解脫,不是纏縛。禪是看別人更客觀,更理解,更善意。
【第90句】:既然無法讓大山走近我們,何不主動走近大山?既然無法讓一些人和事符合主觀看法和想法,何不放下主觀包容那些人和事?
【第91句】:【佛語悟道】意識不會單獨地產生,必須依靠外界的認識對象才能產生;外界的認識對象不會自動地生成,它是通過意識活動而顯現,成為人們的認識對象的。
【第92句】:【禪語人生】無心犯下的過失,稱為錯誤;故意去做的壞事,則稱為“罪惡”。“過失沒有功德,但能懺悔清凈是它的功德。”相反,假如有了過錯卻故意掩飾、文過飾非,這只會讓自己又增加一條罪惡。
【第93句】:愛上你自己,愛上每一寸肌膚,愛上每一個細胞,愛上你可以觸摸到的你的身體的任何一個部分,愛上你的靈魂,這樣你就如同愛上了神祗、佛陀一樣,你的生命,開始真正地成長。
【第94句】:【禪語人生】下輩子,你和誰過我不管,但是,這輩子,和我一起過吧,你會幸福的,我保證。
【第95句】:【禪心佛語】覺悟人生是智慧解脫,奉獻人生是慈悲關懷。二者的融合無間就是菩薩的人生,是大乘佛法的真精神。善用其心就是用大智慧覺悟人生;善待一切就是用大慈悲奉獻人生。
【第96句】:傳喜法師:精進之前需要什么呢?是需要善知識點化的,沒有善知識點化你,修什么呢?悟道方修道。不悟云何修?如果盲修瞎煉,把沙子當成是米飯煮,縱經千百劫只名熱沙,不成其飯,就是這個道理。
【第97句】:見他瞋恚盛,但能行默忍,彼瞋自然滅,不煩刀杖力。彼此得大利,自利亦利他。《別譯雜阿含經》卷二
【第98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公牛頂死小獅子,母獅痛哭流涕。豹子:有多少人為孩子被你們咬死而落淚。禪師:只有自己遭到不幸,才會反省對別人的傷害。
【第99句】:【禪語人生】我們必須用對待蜂蜜的方式去對待歡樂,只能用手指尖去碰一碰,而不可以用一只手去拿,以免吃得厭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