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做一個微笑的人。微笑,是一闋優美的斷章。花的微笑,是一種風景,一切盡在不言;風的微笑,是一種境界,能容納四季流年;心的微笑,是一種陽光,能照亮整個世界。面對苦難微笑,是氣度;面對別人微笑,是真誠;面對自己微笑,是珍惜。
【第2句】:【佛心禪語】剛撒完種子,就飛來幾只小鳥,在土里一陣刨食。小和尚急著把小鳥都趕走了,然后向師傅報告說:“糟了,種子都被鳥吃了。”師傅說:“急什么,種子多著呢,吃不完,隨遇。”
【第3句】:彼煩惱不可得斷,煩惱滅亦不可得,以滅不可得故,道亦不可得,無有如是道而無其果。此四圣諦,但是分別虛妄非有。《大寶積經》卷六十九,菩薩見實會
【第4句】:【與您共享每日禪話】清華大學校長的五個重要:未來的世界是: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識重要,健康比成績重要,生活比文憑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
【第5句】:【禪心佛語】靈隱寺現有門票的情況雖未為大眾所知,但作為身處繁市的大寺,靈隱寺有責任在取消門票的問題上先行表明姿態,昭示立場,為一方佛教做出表率,為佛門維護清譽。
【第6句】:【一日一禪文案集錦】內心充滿歡喜,才能把歡喜帶給他人;內心蘊藏慈悲,才能把慈悲帶給他人。自己有財,才能舍財;自己有道,才能舍道。心中若有佛法僧,給人即是覺正凈。舍什么得什么,因果真實不虛。愿你心中,蓮花盛開!
【第7句】:【佛心禪語】做人如水,水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總是改變自己的形態不斷尋找出路;不拒絕任何加盟的沙石和物障,反而是夾裹前行,壯大自己的力量,勇往直前;任何時候遇到阻擋,總是慢慢蓄積力量,最后加以沖破;歷經千里萬里千難萬險,始終不改變自己的本質。
【第8句】:【佛心禪語】《三乘佛教如何同步修持》——(顯密圓融)我們的行為,要做到小乘的行為:少欲知足、謹慎取舍。我們的思想,要符合大乘的思想:毫不利己、普度眾生。我們的見地,要達到金剛乘的見地:悲智雙運、輪涅不二。
【第9句】:【禪語人生哲理經典文案】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認識,不相信自己有力量,就更不可能贏得別人的信任與尊重。在自鞭自抑之中,自我完完全全地迷失,這幾乎成了必然的結局。唯有學習正確地認識自己,提升自我形象,才有可能讓沉睡的能量醒來,才有可能創造一份完全不同的美好的生活。
【第10句】: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就是努力提起和放下。要提得起平和謙讓的恭敬,放得下傲慢自大的偏見;提得起知足感恩的心態,放得下驕奢淫逸的折騰;提得起人生正能量的精進,放得下得過且過的懈怠;提得起慈悲喜舍的善良,放得下名聞利養的貪念;提得起生之為人的責任,放得下諸相實有的執著。
【第11句】:如聞系念,一心相續,次第不亂,或經一日,或復一夜,如是或至七日七夜,如先所聞,具足念故,是人必睹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也。《大集經》卷一,賢護分
【第12句】:【禪語人生】我們都在做夢。晚上做的夢是黑夢,白天做的夢是白夢。晚上的夢很容易醒過來,但是白天的夢很難醒過來。醒過來了就叫覺者,沒有醒過來叫迷者。
【第13句】:從此后,了凡先生開始吃素,并每天做各種布施行仁義之事。也因為這份盡早的覺知,盡管那場冥冥中注定的車禍無法避免,可他卻在車禍中安然無恙地逃生。
【第14句】:【禪心佛語】人生的修煉就是要修自己,能夠適應在不同境況下去生活,無論處在任何優劣環境和狀況下,都能夠坦然面對,不會因為環境與狀況的改變而影響自己的情緒。所以,逆境的時候意志力要堅強;失敗的時候不可輕言放棄;煩惱的時候要想開心的事情。每一種境況,我們都應視為人生的修煉。
【第15句】:【禪語人生】要做到對極惡之人,也歡喜贊嘆他善的一面,絕口不提他惡的一面。不但不提,心里痕跡都不落,心才真清凈,清凈心得大自在。我們看他也是一尊佛,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佛是這樣看待人的,我們學佛也要這樣看待人。他現在造惡只不過是一時糊涂,糊涂也有明白的一天;我們有義務幫助他。
【第16句】:譬如置毒乳中,至醍醐時故能殺人,乳時異故,醍醐亦異,雖復有異,歡第而生相似不斷,故能害人。五陰亦爾,雖復有異,次第而生,相似不斷,是故可言異作異受。《優婆塞戒經》卷四,雜品
【第17句】:【禪心佛語】人生本來就是充滿荊棘和坎坷的,在漫漫長途,要給自己信心,給自己希望,給自己拼搏的勇氣,給自己點一盞燈,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幸福。
【第18句】:【禪心佛語】人的更大痛苦,不是清楚不了,而是糊涂不了。想清楚有聰明就夠了,想糊涂卻需要智慧。活人生,最后就是活智慧。清醒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清楚的人是什么都想要。人可以不清楚,但不可以不清醒。要讓一顆心,慢慢地欣賞在路上,而不是憔悴掙扎在路上。
【第19句】:【禪心佛語】很多人一開始為了夢想而忙,到后來忙得忘了夢想,忘了自己為啥而忙,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而此時重拾夢想繼續努力,是當物之急。觀察自己。任何你的不足,在你成功的那刻,都會被人說為特色。盡管如此,自己不能僥幸,不足就是不足,更不能忘乎所以。況且成功本就是空。認清自己是開悟,磨練自己是修行。
【第20句】:【佛心禪語】年輕不知好歹,把寶貴的光陰混過了,老病到來,死不得,活不得,放不下,變為死也苦,活也苦。這就是“早不預修,年晚多諸過咎。”
【第21句】:人生這一程山水,所有的經歷都是對心地的歷練,如何化解痛苦,如何積淀厚重,這人生不是活給誰看,那些過往的是非糾纏,早已化作內心的淡然,守好自己的心地,規范好自己的笑容和眼淚,生活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平靜的能力,是一種平衡的能力。
【第22句】:山不轉路轉,河不彎水彎。山高皇帝遠,水深鬼怪多。山高無坦途,樹大遭悲風。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扇子有清風,時時在手中。善惡隨人做,禍福自己招。上不欺星辰,下不欺鬼神。
【第23句】:【佛心禪語】最大的漏,就是欲漏。若是有了欲念,好像常被土匪打劫,財寶被搶去;好像木材內生蟲子,沒有用處;又好像在美食中,放了糞便一樣,令人作嘔三日。
【第24句】:【佛說放下的禪語】活出境界的人,心是瘦的。減去浮躁,減去名利,減去虛榮,減去癡妄。坐下來,慢慢品一杯清茶,享受的是一種瘦下來的時光,慢下來的時光。天青。山青。水清。心清。清風過去,茶香猶存。
【第25句】:【佛心禪語】當煩惱莫名地升起時,先問問自己:煩惱是什么?何以生煩惱?如此自省之后,你會發現,煩惱是可聚可散的東西,轉境不如轉心。
【第26句】:【禪心佛語】既然是塵世,必定是不時地會揚起沙塵,這是紅塵的真實模樣,無需驚訝,無需拒絕,無需責罵,這個世界不可能按我們個人的主觀意志而發展,我們要學會的只是如何讓自己的心靈保持潔凈。即使紅塵滾滾,我們也可以讓塵囂隨即隱匿,讓快樂開出精美絕倫的花,溫柔你我的眉眼。
【第27句】:一位信眾在市場遇到提著菜籃子的禪師。他好奇地問:“師父,您怎么自己買菜?”禪師回答:“我不只自己買菜,我還自己吃飯哪!”自己的菜自己買,自己的飯自己吃,自己的結自己解,自己的本來面目自己還。
【第28句】:【禪語人生】怎樣愛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的道德,保護自己的身體,珍愛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有自己的愛好。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不要勉強自己,不要傷害自己的心。人要學會諒解,諒解別人的同時也是在原諒自己。
【第29句】:【學會樂觀】樂觀是失意后的坦然,樂觀是平淡中的自信,樂觀是挫折后的不屈,樂觀是困苦艱難中的從容。誰擁有樂觀,誰就擁有了透視人生的眼睛。誰擁有樂觀,誰就擁有了力量。誰擁有樂觀,誰就擁有了希望的渡船,誰擁有樂觀,誰就擁有艱難中敢于拼搏的精神,只要活著就有力量建造自己輝煌的明天。
【第30句】:【生活禪語】每個人的生命都不過是一團相同的泥巴而已,只是被塑造成了不同的表相。相,恐怕是世界上最能影響我們的東西。我們往往執著于我們所認識到的那個“相”,慢慢迷失了自己,迷失于世界,迷失了那無形無相的道。
【第31句】:云棲大師云:古人著述多在晚年。。須見到養到,從居安資深處流出,則輝天燭地,照古騰今,非分外耳。(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五之一
【第32句】:【禪心佛語】人就這么一輩子,你可以積極的把握它,也可以淡然的面對它,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失望時不妨自我嘲笑一下,興奮時不妨告訴自己,山重水復深一腳淺一腳,不一定哪一腳踩到了幸運,學會忘我無我,一念起知止,一念消知止,如如不動,即菩提。
【第33句】:【禪語人生】我們常常無法去改變別人的看法,能改變的恰恰只有我們自己。壞的生活不在于別人的罪惡,而在于我們的心情變得惡劣。讓生活變好的金鑰匙不在別人手里,放棄我們的怨恨和嘆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們主觀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觀上卻沒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總想等待別人來改善生活。
【第34句】:【佛心禪語】參學者有三要:一者要有好眼目,能辨邪正;二者要有好耳,能分清濁;三者要有大肚,能包容一切。具此三要,參學者方能得實益。否則自己無主,為他所轉,未有不上當者。
【第35句】: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都是免費的。生命這段旅程,沒人能對你的幸福負責到底,有些時候,時光會讓我們忘記,不要讓時光遠離,不要等年華老去,想好了就去做,夢想才會實現,懂得擁有現在,不要問:“謂我何求?未來何去?”把握住現在的時光就是美麗。
【第36句】:佛陀說:“沒有人能給我們痛苦,只有自己給自己痛苦。”又說:“希望從別人身上得到快樂的人,好比一個乞丐向人乞討,很痛苦。”因為快樂不是別人給我們的,而是靠自己解脫、自己超越一切順逆的境界,放下所有的執著煩惱,如此才可以得到快樂。
【第37句】:生命是場不回頭的旅程。你或許會變得讓曾經的自己不再認識,你或許會完全顛覆曾經對于世界的感知。但是,曾經的花朵總會凋謝,就像曾經的路不再回頭。一切順其自然,不必強求。手中的瓶罐中盛載著希望,盛載著解渴的水,讓你的生命持續下去。
【第38句】:大德高僧開示:“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健康、朋友、幸福;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疾病、災難、困惑。如果你的一天乃至你的一生,都在這感恩的心情中度過,那你還有什么不幸福的呢?
【第39句】:【哲理禪語】最好的生活是用心甘情愿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人生,永遠不可復制,痛苦只是一種撕心裂肺的體驗,讓人更加堅強,更加珍惜;歲月,永遠不會回頭,放棄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讓心更明朗、執著;生命,永遠不能重啟,盡管艱難,盡管有淚,也有日出,也有日落,風景永遠在路上,幸福永遠在心里。
【第40句】:【禪心佛語】放不下,是因為沒有看淡。名是韁,利是索,塵世的誘惑如同繩索一般牽絆著蕓蕓眾生。人生的煩惱和痛苦皆因此而來。要想解脫,首先就要淡泊名利,看淡得失。
【第41句】:【禪語大全】生命是個過程,可悲是它不能重來,可喜是它不需重來。放平心態,心誠度日。先修氣量,再修氣場,活得爭氣,必先大氣;善行善為存善心。知足常樂。所謂知足,并非不思進取,而是不羨慕他人,對自己所擁有的知道珍惜、欣賞和感恩。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第42句】:【關于清心的禪語】時間回不到開始的地方。對于已經錯過的人事,不用再試著去挽留,走了就走了,即使回來,也已經不是從前。誰能保證那本該是屬于你的?有些東西原本就是讓你牽掛,而不是獲取的。對于得到,我們都應該充滿感激,感恩讓我們學會珍惜,珍惜讓我們時時幸福。心若平常,得失都是云煙.
【第43句】:【禪心佛語】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即便人所不知,祖國的林泉山間也從來不乏隱修人。有人指責漢傳佛教在大陸斷了修行的傳統,但大陸的隱修僧卻日復一日在修行。也有人擔憂臺灣佛教環境過于“高大上”,但來自寶島的叢林苦修者從未中斷過修行的腳步,甚至成為最后的堅守者。
【第44句】:人生的諸多煩惱追根溯源就是沒有在生活中學會放下,有時即便明白了煩惱的根源所在卻不能或不肯放下,如此身心必定背負沉重的包袱,而為了這些包袱,就必須付出異常的心血和精力,于是原本可以輕松前行的腳步開始變得蹣跚,生活也在重壓之下變得越來越辛苦,越來越累。
【第45句】:生命是一場漫長不可預知的遠行,曉風冷月,楊柳落英,都只是剎那風景。那些結伴同行的,不只是愛情,還有不可缺少的親情和友情。不管有一天會不會成為默然轉身的路人,但任何一樁緣分,我們都要珍惜。
【第46句】:命運給我們設定了開始,也告訴我們最終的結局,但是中間這數十年如何過卻掌握在我們手中,而若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唯有熱愛,熱愛這來之不易的生命,和我們遇到的人。——《從未想過失去你》
【第47句】:人生最大的五種病,是“貪、瞋、癡、慢、疑”。而諸多煩惱及種種罪業,皆因貪著“財、色、名、食、睡”五欲:若能去除五欲,則能啟發良知,開展良能,自度度人,饒益一切眾生。
【第48句】:【經典禪語】生活中有些感傷和茫然,這樣沒有什么可奇怪,生活的經過就需要放松心態,做好人生的減法,對人對事不必要氣不順、心不平,需要幾分豁達和大度,清醒的對待自己對生命的期望值,幸福它更象是一路上持續發生的故事,無論走在何方,它都應該是命運的一種悠然和融合,適可而止,平凡坦蕩。
【第49句】:【經典佛語】世間上的人,南來北往,熙熙攘攘,無一不是為財而忙。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得百望千,乃至上萬,希望無窮。貪婪無饜,如是日久,習以為性,不但不覺其苦,反而愈忙碌愈感精神愉快。(東方微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