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如果有一天,所有的一切都以緘默的姿勢定格。我依舊無悔端坐在初識的渡口,煮一盞禪青茶。與日月共輝,與清風共語。
【第2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最應該約束而又最難約束的是自己,如果你善于控制自己,那么約束別人就太容易了。
【第3句】:【佛心禪語】※你有看不慣的事,說明你還沒有慈悲心。你有看不起的人,說明你還沒有智慧,你的修行還沒有到位。
【第4句】: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為?佛性戒珠心地印,霧露云霞體上衣。——《永嘉證道歌》
【第5句】:【禪心佛語】第十種“解脫成熟”。是人人都希望得到的一種好處。解脫成熟就是沒有障礙了,沒有障礙就是清凈法身,這是第十種的參禪的利益。
【第6句】:【佛心禪語】不會運用寬恕的人,他是在和自己的命運較上了勁,心地的寬恕不僅是對社會的一種義務,它是對自己幸福的一種基礎和最佳捍衛。
【第7句】:【禪心佛語】三心二意無定性,四處徘徊不專精,盡管條條道路通長安,卻永遠無法到達終點。
【第8句】:【禪心佛語】束縛于人的有限的覺知里面去探討這個真理,這樣永遠無法探討究竟,永遠不能解決我們的問題。
【第9句】:【禪心佛語】人生本是一場沒有回頭路的旅行,無法預測終點將在何處,可以珍惜的,總只有當下沿途的風景,一起結伴的人。
【第10句】:【禪心佛語】當你用煩惱心來面對事物時,你會覺得切都是業障,世界也會變得丑陋可恨。
【第11句】:過去的已然過去,再怎么煩惱,人生也不會重新來過。莫若振作精神,把今天做好!
【第12句】:與其悠回九轉拿不起放不下,內心糾結,不如靜守時光心無雜念豁然開朗拈花微笑,何其淡定?禪心如蓮,摒棄內心的掙扎與虛榮,你會發現生活永遠美好。
【第13句】:常規思維是人人都有的思維狀態。當周圍的一切不曾產生變化時有它的便利性。但面對新事物時,如仍受其約束,就會適得其反。打破心理枷鎖才能適應新環境。
【第14句】:知足,生活才會富樂安穩。“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第15句】:古人云:“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大罪,當不得一個悔字。”
【第16句】:以智慧力知塵數,劫數兆載不可稱,書疏數業意不亂,此名智度不應棄。諸法甚深論空理,難明難了不可觀,將來后進懷狐疑,此菩薩德不應棄。《增一阿含經》卷一,序品
【第17句】:【禪語人生】修行是對你的生活方式的一種優化與提升,你會變得更有慈悲心、更有智慧力、更有奉獻精神。
【第18句】:【禪心佛語】人生難得,活著能做許多善事。這些事情能幫助人消除罪業。
【第19句】:最好的朋友就是那種能和你促膝而坐,彼此不說只字片語,分別時卻感到這是你有過的最好的一次交流!
【第20句】:【絕對經典】事繁不慌,事閑不荒;言而有信,信則人敬;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于錢,外圓內方。智從知來,政從正來,財從才來,位從為來。
【第21句】:天下、國家、社會、家庭之所以不得太平、安寧、和睦,皆因人人只知爭取生存,而不探究生存的真諦。
【第22句】:百善孝為先,及時盡孝心世界上有很多事都可以想辦法去彌補,然而,錯過行孝的機會則永遠也無法彌補,只能空留遺憾,追悔不已。
【第23句】:【禪語人生】我相信這個地球上有感覺的生物里,人類算是最發達的了。人不只有能力讓自己活得快樂,也能夠幫助別人。我們有一種天生的創造力,對這點有所覺悟非常重要。
【第24句】:【佛心禪語】不斷揚棄錯誤的自我,尤其重要的是,要不斷揚棄曾經成功的自我。
【第25句】:【佛心禪語】做洗頭或搓燥工作的,可這樣想:讓每一位我所服務的顧客,都種下一顆成佛的種子,心得清凈自在,消除塵垢,離苦得樂。
【第26句】:【禪心佛語】佛子行:耐得住寂寞、挻得住痛苦、擋得住誘惑、經得起折騰、受得起打擊、丟得起面子、忍得住污辱、頂得住壓力、杠得起責任、放得下生死、此時正是修行時。
【第27句】:有苦有難者,當去多關照,人與人之間,相愛互友好。《即興自說·居士經》
【第28句】:【禪語人生】有困難,我們要好好反省檢討,看看是什么地方缺少了因緣,千萬不要怨天尤人,自取其咎。
【第29句】:【禪語人生】真正的快樂不是來自世俗的崇高地位、書本知識或財產多少,真正的快樂只有從開悟中獲得。
【第30句】:【佛心禪語】愛情是兩個人的存在,容不下第三個人。別怪自己男朋友小心眼兒,也別怪自己女朋友小題大做。愛情是專一的,請記好。
【第31句】:【禪心佛語】死,要死得有價值;死有重如泰山,輕如鴻毛。活,要活得有意義;活有流芳百世,遺臭萬年。
【第32句】:【圣經文案】268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們也在哪里。(約14:3)
【第33句】:人不可為了求安逸、怕操勞而過度保護自我,這樣反而無法提升人格。真正的人格必須以身體力行來提升,永不懈怠。
【第34句】:【禪心佛語】如果不是拿無言的誠懇和慈悲的香油,任何東西都無法將傷口的毒針拔掉。
【第35句】:【禪心佛語】痛苦是比較出來的,幸福是珍惜得來的。越是計較,心理越不平衡,越不平衡,煩惱越多,我們因此變得不從容。
【第36句】:【經典佛語】“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懂得隨緣的人,最明了人生的真意。
【第37句】:【禪心佛語】某些國家會在這些武器的發展上投入巨資,浪費那么多的金錢、精力和才智,而意外事故失控的可能性,只會讓人愈來愈害怕。
【第38句】:【禪心佛語】娑婆世間生活的定義就是磨擦、斗爭;極樂世界生活的定義就是解脫、自在。
【第39句】:貪心是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壞的執著,迷惑和錯誤的見解是最難脫逃的網,愛欲是最難渡過的河流。——《佛陀的格言》
【第40句】:人生數十年,不免生、老、病、死,除了身軀性命之外,還有永恒不滅的“慧命”。子女若能將父母賜予的血肉之軀,善加利用,造福眾生、成就功德,則父母亦能得福報。
【第41句】:若見見世間,見則世間相,如實等無異,此名真見者。《華嚴經》卷十六,須彌頂上偈贊品
【第42句】:【禪語人生】有一種人之所不能進步,是因為總是固執己見,有一種人天天在進步,是因為善于接受別人的建議。接受別人是自我的死亡、是靈性的成長、是智者勇者的體現。
【第43句】:【禪心佛語】人世間的許多事,只要想做就能做到,成功并不需要什么鋼鐵般的意志,更用不著特殊的技巧或謀略。
【第44句】:若聞譏毀心能堪忍,若聞贊嘆反生慚愧,修行道時歡喜自慶,不生僑慢。《優婆塞戒經》卷二,自他莊嚴品
【第45句】:【佛語摘抄精選】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說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五燈會元·寰中禪師》)
【第46句】:【禪心佛語】智者知道自己的短處,他不會讓自己的脾氣與心情來統治自己的行為,一個人如果讓自己的喜怒哀樂左右自己的行為,注定一事無成。
【第47句】:受用不宜豐滿,豐滿則溢;稱意之事不可多謀,多謀終敗,將有成之,必有壞之。(宋)真凈克文禪師《日涉記》(《禪林寶訓》)
【第48句】:【最有禪意的文案】只要有信心,沒有做不好的事;只要肯忍耐,沒有擔不起的重任。
【第49句】:【心靈禪語】每一天都是開端,每一分鐘都是起點,從現在開始,每一個念頭中去掉一點自私,去掉一點嫉妒,去掉一點是非,每一個念都會給你培積無量功德。
【第50句】:【禪語人生】言下便自認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無法,此心即法,法外無心。心自無心,亦無無心者。將心無心,心卻成有,默契已。
【第51句】:九、萬法唯心所言法者,謂眾生心。是心即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依于此心,顯示摩訶衍義等。(古印度)馬鳴《大乘起信論》
【第52句】:【禪心佛語】世界上只有父母不能再生,因此,當父母健在時子女應盡力孝敬,以免父母去世后懊悔。
【第53句】:修心養性,于內能自謙即是“功”;端正行為,于外能禮讓即是“德”。內修是功,外行是德,知行合一便是功德。
【第54句】:【禪心佛語】德行—是我們所該追求的,是盜賊無法搶,暴君無法侵害,你死后仍能留下來,絕不會腐朽的財富。
【第55句】:【佛心禪語】自愛是一已之愛,博愛是眾生之愛;不棄自愛,弘揚博愛,才是真愛。
【第56句】:【禪心佛語】面對玫瑰,不必浪漫;面對美女,不必多看;面對朋友,粗茶淡飯;面對家庭,出力流汗;面對老婆,朝夕相伴。
【第57句】:【禪心佛語】讓我們尊貴的心來做主,而不要讓那種俗賤的欲望來當主人。
【第58句】:當觀色無常,。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雜阿含經》卷一,第1經
【第59句】:我們不求名,但要做好事,人家要稱贊我們是另外一回事。不為名去做,但做了就一定有名,這是辯證法的道理。
【第60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的敵人是無知。一個人可以成為感情的奴隸,也可以成為感情的主人。對善者愈寬,其人愈善;對惡者愈寬,其人愈惡。
【第61句】:【禪語人生】無聊定律:空虛到對自己都無話可說的地步,才是真正的無聊。
【第62句】:空無用,所以有大用。空不能做桌子、做電腦、做衣服、做食品;但一切離不開空。
【第63句】:【佛心禪語】恒順:水隨順不同的器皿顯現為不同的形態,遇方則方,遇圓則圓。修正道德的人也如此,遇到善人時以善的方法來引導,遇到惡人時以惡人接受的方式來度化。
【第64句】:有八事可以安樂:順事師長,率民以孝,謙虛下下,仁和其性,救危赴急,恕己愛人,薄賦節用,赦恨念舊。《佛說孛經抄》卷一
【第65句】:【羅狀元醒世詩其4】新命傳宣墨未干,櫛風沐雨上長安。低頭懶進三公府,洗足著登萬善壇。受戒固多持戒少,承恩容易報恩難。何如及早回頭看,松柏青青耐歲寒。
【第66句】:父子親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夫賢婦惠家和順,父慈子孝樂天倫。
【第67句】:【禪心佛語】六和文化:當所有人都拿你當回事的時候,你不能太拿自己當回事;當所有人都不拿你當回事的時,你一定得瞧得上自己。這就是淡定,這就是從容。
【第68句】:【禪心佛語】人生怎么能夠何棄療,人生既然要做到隨時隨緣,那就要時刻提醒自己活潑與客觀。讓生活的所有變化去適應命運發展的方向。既然命運有傷,那么一定別棄療。
【第69句】:【禪語人生】悟實際上就是在生命拼搏過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經過一次大碰撞后,我們內心深處就受到一次徹底地凈化。
【第70句】:【禪語人生】我們不論做什么,都要令自己的所作所為都能夠利他,即使是呼吸的狀態,也是如此,在每次的呼出、吸氣中,也要成為利益他人的方式。
【第71句】:【圣經文案】174你施舍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報答你。(太6:3-4)
【第72句】:惜緣是指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緣分要珍惜,惜福是指我們人與物之間的關系要曉得珍惜。
【第73句】:放下:必有舍,才有得,要對任何事物沒有絲毫的牽掛或不舍,能如此,才談得上是自在,是解脫。
【第74句】:【禪心佛語】君子泰然自若,不會驕傲;小人驕傲自滿,不能泰然。良好素質使人寵辱不驚;不良習性使人難蓋劣徑。做人要學君子,不學小人。
【第75句】:【禪心佛語】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用人要取長補短,個人發展,則要揚長避短。方能真做到人盡其才,也才能真做到少走彎路。
【第76句】:但著衣吃飯,行住坐臥,晨參暮請,一切仍舊,便為無事人也。——《金陵清涼院文益禪師文案》
【第77句】:沒有數字的代價即為“無量”。不辭勞苦的付出便是“大慈悲”。付出勞力服務,又服務得很歡喜便叫做“喜舍”。——證嚴法師
【第78句】:【經典佛語】“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第79句】:【禪心佛語】天行不已,終而復始,故能長久,輪復其所轉,故能致遠,天行一不差,故無過矣。
【第80句】:佛祖慧命,只有八個字包括無余: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明)憨山《夢游集》卷四,示周錫孺
【第81句】:【禪心佛語】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凈土呀。心凈土凈,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第82句】:【禪心佛語】命是一片閑田地,運是種子來耕作。識心達本心無住,即是無上菩提因。
【第83句】:【佛心禪語】報復是一柄雙刃劍,它在將劍刺進對方身體與心理的同時也傷害了自己。但愿我們生活的世界,多一些懷有仁愛寬容之心的人少一些對人施報復的人。
【第84句】:心老了以后,往往會喜歡一些沉靜下來的東西,比如書法、繪畫,比如戲曲。因為不再有生活的節奏與韻律了,也漸漸失去爭先恐后去要什么的意味。雪小禪《瘦金體》
【第85句】:【禪語人生】于是乞丐跟善人走了。善人把他帶到自己的房間,又給他指了哪些地可以種,就離開了。
【第86句】:【禪心佛語】生命的含義猶如我們靜坐在思維的瞳仁里,去觀測深不可測的宇宙;但是,我們始終達不到生命的邊際,我們只能預知死亡,而永遠無法知道生命的終結。
【第87句】:【禪心佛語】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忘境猶易,忘心至難;人不敢忘心,恐落空無撈摸處,不知空本無空,唯一真法界耳。
【第88句】:當你總是慨嘆孤身一人時,你是否想過,這世上有另外的一半正在某處等著你?
【第89句】:【禪語人生】怎樣平衡快樂與悲傷?佛曰:一個人只有一個心臟,卻有兩個心房。一個住著快樂,一個住著悲傷,不要笑得太大聲,不然會吵醒旁邊的悲傷。
【第90句】:張夢復云:“受得小氣,則不至于受大氣。吃得小虧,則不至于吃大虧。”
【第91句】:【禪語人生】修法者一定要把“行道過程”和“所證果位”區分清楚,依自己的根器及修法的能力而行持:所證見解廣大如虛空,取舍因果細微如粉末。
【第92句】:【禪心佛語】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整個世界都會為之讓路。
【第93句】:修行就是持續地安處于禪定之中。當能夠長時間自如地處于禪定狀態時,才能為最終生命解脫與開悟打下牢固的根基。
【第94句】:【禪語人生】一位風水大師走了很多路,十分干渴,終于看見一家莊園,他急忙前去敲門討水喝。
【第95句】:【禪語人生】現在,老鐵匠還在賣鐵鍋、斧頭和拴小狗的鏈子,據說他已經102歲了。
【第96句】:【禪心佛語】困陷在諸行(因緣條件)中,黏著快樂、黏著痛苦,會陷在自我見和世俗見中。如果在這兩種方式中輾轉的話,他將永遠成不了一位清楚地知曉世間的人。
【第97句】:不炫耀,因為不自卑。不花心,因為不缺愛。人性就是這樣,自卑才炫耀,缺愛才花心。招搖的人,除了證明內心虛弱,說明不了任何東西。
【第98句】: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報,將會招來煩惱;所以,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則非但沒有功德,反增煩惱業。
【第99句】:此心經常浸潤在慈悲里,才能生起利他的情懷。(宋)岡波巴《寶鬘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