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從苦難中走出來的人,即使正在受苦,也不會覺得那么痛苦。
【第2句】:【禪心佛語】及時的服務和現成的禮物一樣,有雙倍的價值。
【第3句】:【禪心佛語】身份越尊貴、地位越高的人,臉上戴著的面具往往越令人看不透。
【第4句】:【佛心禪語】白日青天不可欺,舉心動念已先知,勸君莫作虧心事,古往今來放過誰。
【第5句】:【圣經文案】96你心中不要嫉妒罪人。只要終日敬畏耶和華。(箴23:17)
【第6句】:【佛家禪語】心能知足,不會彼此懷疑;心存感恩,則能以愛相待。
【第7句】:【禪語人生】在自我修持的完善方面,精勤不怠,遠離煩惱,三業清凈,無牽無掛。
【第8句】:心中有了“疑網”,別人若想走進你的心中,立刻就被疑網隔開。
【第9句】:世出世間、有為無為,全在于自己的精進努力。沒有自然的釋迦,也沒有天生的彌勒。
【第10句】:【禪心佛語】蓋世的功勞,當不得一矜字;彌天的罪過,當不得一悔字。
【第11句】:【禪心佛語】吃了就一定要拉,人一定要學會隨緣放下,否則就會便秘。
【第12句】:糖尿病的生活感悟:生活太甜了(陽),也是一種痛苦(陰)。
【第13句】:【佛語摘抄精選】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法苑珠林》)
【第14句】:人人若能以“慈忍”施行于家庭和一切眾生,人間便會散發“透徹之愛”的光芒。
【第15句】:【禪心佛語】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在追求快樂,但卻沒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快樂。
【第16句】:【禪語人生】知足者,卻能在極為簡單的物質條件中,得到滿足和快樂。
【第17句】:要清凈世間,首先我們每個人要先清凈自心,要用因果來規范心念和行為。
【第18句】:天堂與地獄只在一念之間,若念天堂,有愛便是天堂;若念地獄,人間處處即煉獄!
【第19句】:【佛心禪語】把帽子戴正,把衣服拉平,幫他增加一條領帶圍巾等。
【第20句】:【禪心佛語】活出你真正的生命來,否則生命即失去意義。
【第21句】:【禪心佛語】決定一生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選擇。
【第22句】:【禪心佛語】當你發現自己幼稚的時候,說明你已經開始走向成熟。
【第23句】:【禪心佛語】說話浮躁的人,如刀刺入。而智者的舌頭,卻能成為醫人的良藥。
【第24句】:【禪語人生】在生活的鏈條上沒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
【第25句】:【禪語人生】有智慧的人,從周圍取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予快樂。
【第26句】:【禪語人生】眼睛別老是睜那么大,我且問你,百年后哪一樣是你的。
【第27句】:【佛心禪語】安分守己,雖是老生常談,但卻是處世,及修行的根本。
【第28句】:【為眾生學佛】學佛是為眾生而學佛,做人是為工作而做人。
【第29句】:【佛心禪語】坐禪要曉得調養身心。若不善調養,小則害病,大則著魔。
【第30句】:【禪心佛語】若有人把愛關在外面,他注定是悲劇的主角。
【第31句】:【禪心佛語】男人的年齡由自己來感覺,女人的年齡由別人來感覺。
【第32句】:以為自己最好或不如人,都是內心的障礙;能去我執,才能輕安自在。
【第33句】:【禪心佛語】生命的序曲是幾聲的哭泣,而終結郄只是一聲的嘆息。
【第34句】:【禪語人生】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第35句】:【禪心佛語】憤怒,是因極度不滿而情緒激動,是較為強烈的一種情緒。
【第36句】:此岸是在當下一念,彼岸還是在當下一念;一念迷就是此岸,一念悟就是彼岸。
【第37句】: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學他法,又有何憾?(印光法師)
【第38句】:【禪語人生】要找到歸宿,找到這種依靠,找到生活的意義。
【第39句】:唯有以最虔誠、恭敬之心皈依佛法僧,方能荷擔如來家業,弘揚佛陀正法于人間。
【第40句】:【禪心佛語】當我沉默地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第41句】:【禪心佛語】強迫自己去相信與接受某些不了解的事物,是政治,不是宗教,也不是睿智。
【第42句】:【佛家禪語】一時的災難,不是一世的落難;提起信心,就能發揮志氣與良能。
【第43句】:【禪語人生】我們無法保證事事順心,但能夠做到坦然面對,該放則放。
【第44句】:【禪心佛語】發脾氣是短暫的發瘋,自己害自己莫過于亂發脾氣。
【第45句】:一切有為即無為,等同一相如陽焰。《大寶積經》卷-。三,善住意天子會
【第46句】:龜蟲畏野干,藏六于殼內,比丘善攝心,密藏諸覺想。《雜阿含經》卷四十二,第1167經
【第47句】:【禪心佛語】那一世。我,跋山涉水而來。你,與紅塵中靜靜的守候。
【第48句】:【禪語人生】真如妙體,于空無相體中,具足恒沙之用,無事不應。
【第49句】:淡名利、淡世繪、淡榮辱、淡誘惑,雖無蝶來,清香依舊。
【第50句】:【禪心佛語】上天所收到的最大量的貢禮就是抱怨和訴苦,這也是禱告中最誠懇的一部分。
【第51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俯仰之間,自當追求卓越,但有盡其所能。
【第52句】:何謂菩薩能持精進?佛言:求心不可得。《思益梵天所問經》卷一
【第53句】:【禪心佛語】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蠻橫的人教授忍辱之道。
【第54句】:對待輸贏最好的辦法是放下輸贏,太看重名聲利益,太在乎行動的結果,往往會導致失敗。
【第55句】:【禪心佛語】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第56句】:【禪語人生】云說:我看似慵懶,但我懂得生活——在無風時放松自己,在有風時乘勝追擊。
【第57句】:【禪語人生】珍珠,忍受著蚌中的陰暗與苦難,最終以絢爛孕育了生命的輝煌。
【第58句】:【佛心禪語】不進責任、不進義務,是罪過;樂于進責任、盡義務,是功德,也是一種修行。
【第59句】:【禪心佛語】如若不知,則不能不說就和這愚癡的旅人一樣了。
【第60句】:【禪心佛語】如來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水靜,菩提影現中。
【第61句】:【禪語人生】心無所住,隨處解脫,內外根塵,悉皆銷殞,若一切無心,即無所住也。
【第62句】:擊人得擊,行怨得怨,罵人得罵,施怒得怒。《法句經》卷上,惡行品
【第63句】:【佛心禪語】最有美德的人,是那些有美德而不從外表表現出來,仍然感到滿足的人。
【第64句】:【禪心佛語】人生的路能不能走好,自身的能力是一方面,目標同樣不可或缺。
【第65句】:【禪心佛語】人類于誕生的時候哭泣,活著的時候抱怨,死亡的時候絕望。
【第66句】:【禪心佛語】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第67句】:【佛心禪語】愛情之酒,兩個人喝是甘露,三個人喝是酸醋,隨便喝便會中毒。
【第68句】:世界上存在著眾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和空性雙運的見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脫大道。
【第69句】:佛真法身,猶如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無障無礙,如焰如化。《金光明經》卷二
【第70句】:是諸緣起,無始時來,理成就性,是名法性。(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十
【第71句】:【禪心佛語】你不知道,沒有回應的等待,真的讓人很累。
【第72句】:【佛心禪語】不是每一個都要站在第一線上的,各人應該做自己份內的工作。
【第73句】:【禪心佛語】持戒、誦經皆要與本性相應,因為所有的經典都是為了開采你清凈的本性。
【第74句】:慈者即是眾生佛性。。慈即大空,大空即慈。慈即如來。《大般涅槃經》卷十五,梵行品
【第75句】:【佛家禪語】生命無價,會用才有價值,不會用則是白白浪費。
【第76句】:【禪心佛語】佛曰: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第77句】:今日不只限于今日的事情。昨日有今日,今日有明日有未來。——[日]千宗室
【第78句】:【禪語人生】信仰沒有年齡的區分,只有虔誠的純度和真誠的善良。
【第79句】:【智能與愚癡】做該做的事是智能,做不該做的事是愚癡。
【第80句】:【佛語摘抄精選】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大般泥洹經》卷下)
【第81句】:【禪心佛語】懶云:雖然聲音入耳,但聽而不聞,好壞美丑都不要往心里去。
【第82句】:【經典佛語】佛禪乃佛之心(意)教乃佛之聲(口)戒乃佛之形(身)
【第83句】:所謂“難過’’,并非時間漫長難度,而是心念卡住過不去。
【第84句】:高居俯視,聽政萬方,寂然不動,感通無礙,言不虛發,一切自成。“四十華嚴”卷十二
【第85句】:人都因為有一個“我”作中心,才有病態、有麻煩,所以要將“我”看淡些。
【第86句】:理念不同,做法不同,活法就不同,沒必要去改變別人,做好自己就可以。
【第87句】:能以他人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是最滿足、最富有的人生。
【第88句】:【禪語人生】正因為我們是平凡的,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學會把微笑送給自己。
【第89句】:同樣一個“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兩種完全不同的心境。——證嚴法師
【第90句】:【禪語人生】我們都迷路了,唯一獲救的希望,就是認識到我們全都迷路了。
【第91句】:女人要有柳枝般的柔軟與堅韌,更有花兒般的芬芳與柔媚,這樣的女人男人不愛是不可能的。
【第92句】:一切眾生之心,常自在行,為心所使,為心所縛。《正法念處經》卷五
【第93句】:【佛心禪語】「愛」是宇宙中最古老的旅行者,它從永恒走向永恒。
【第94句】:【禪語人生】要想得到別人的幫助,首先要幫助別人,哪怕是一句話,一個禮貌動作。
【第95句】:【禪語人生】因為她生得美麗,所以被男人追求;因為她是女人,所以被男人俘獲。
【第96句】:高手之所以成為必勝的高手,是因為他從不輕易展露劍鋒。
【第97句】:【禪心佛語】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第98句】:雁鳥于無際天空,北來南往,卻不失其航道方向——它能循規蹈矩,分寸不越航規道界!
【第99句】:【禪語人生】學會從哪跌倒從那爬起,堅強地爬出來,因為人是從坎坷中才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