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賢作文網“消毒制度”相關管理制度作文內容:
疫情室內消毒管理制度(通用6篇)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接觸到制度的地方越來越多,制度是維護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我們做事的底線要求。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制定制度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疫情室內消毒管理制度(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疫情室內消毒管理制度1
1、值班人員要準時到崗,做好交接工作,并在值班時全程戴好口罩(除值班人員外,其他人員沒有特殊情況不得擅自回單位)。
2、值班人員接班后要第一時間進行通風、消毒。每天上、下午固定消毒兩次。尤其對重點部位(收發室、值班室、衛生間、門把手等),對有工作需要必須回單位人員,進行消毒后才允許進樓。
3、值班人員、衛生員、收發員、更夫要各司其職,按照《公共場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衛生防護指南》工作規范操作,保證消毒安全、消毒次數、消毒質量,做到消毒到位,并在值班記錄上做好消毒記錄。
4、帶班領導要做好消毒督導檢查工作,并確認值班人員消毒工作記錄。
疫情室內消毒管理制度2
為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做好學校傳染病發生后的消毒工作,防止學校新冠肺炎的傳播和蔓延,我校特制定以下消毒制度。
一、學校日常消毒工作
1、校區環境以清潔衛生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
2、教室內日常以通風換氣為主,定時打開教室門窗保持自然通風。原則上課間應及時開窗通風。早、中、晚進行不少于30分鐘的通風。
3、對校園內公共區域內的樓梯扶手、門窗、講臺、課桌椅、電腦、鼠標、門窗把手、電開關、馬桶按鈕、水龍頭等使用濃度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30分鐘后用清水再次擦拭并做好記錄。
4、教室地面、樓層走道、樓梯每天三次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濕拖,按照由上到下,由內向外的順序,依次進行。消毒時選擇學生未到校或放學休息時間,30分鐘后室內通風,再用清水拖、擦拭干凈。
5、抹布、拖把每次使用后必須消毒,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作用30分鐘,清洗干凈,晾干備用。
6、如遇師生在室內或戶外露天場所嘔吐,應對嘔吐物進行覆蓋、清掃,然后使用濃度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局部污染區域消毒。
二、個人衛生、消毒工作
1、師生在校園內,應時時佩戴口罩不得摘下,注意個人衛生。
2、衛生間配備消毒洗手液、殺菌香皂等并制定《衛生間管理制度》,師生都要講衛生、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
三、常用消毒劑及配制示例
環境物體表面可選擇含氯消毒劑(84、次氯酸鈉、二氯異氰尿酸鈉)等擦拭、噴灑或浸泡消毒。
1、衛生潔具(500mg/L):即配10L消毒液,加80ml的84消毒液。
2、手、皮膚建議選擇有效的速干手消毒劑擦拭消毒。75%乙醇直接使用。
3、按照作用濃度和作用時間進行消毒,以確保消毒效果,使用含氯消毒劑作用到規定時間后必須通風且清水清洗干凈。
四、注意事項
(一)含氯消毒劑對皮膚黏膜有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時應注意個人防護,戴口罩和手套,在進行清洗消毒時,要穿長筒水鞋、戴口罩、防水長手套。清洗消毒結束后,將工作衣等重復使用的用具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半小時,用清水洗凈晾干。并放置于不易觸及的地方。使用化學消毒劑進行環境噴灑消毒時應清空人群。含氯消毒劑不能與潔廁靈等洗滌劑同時(混合)使用。
(二)消毒劑具有一定的腐蝕性,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對消毒物品造成損壞。乙醇消毒液使用應遠離火源,不能用乙醇消毒液對空氣噴霧消毒及大面積噴霧消毒。
(三)對學生家長開展個人防護與消毒宣傳,對學校進行徹底清潔,對物體表面進行預防性消毒處理。示范學生正確的洗手方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四)做好防控工作的消毒物資儲備,準備充足的洗手液、手消毒劑、酒精、消毒液等。妥善保管消毒劑,標識明確,避免誤食或灼傷。實施消毒處理時,操作人員應當采取有效防護措施(手套、口罩、鞋套、帽子)。
(五)正確使用消毒劑,所用消毒產品應符合國家衛生健康部門管理要求,并保證所有產品均在保質期內,使用消毒劑前應詳讀說明書。消毒劑具有毒性、腐蝕性、刺激性,應在有效期內使用,切忌內服,放置在學生不易觸及的`地方避光保存。
疫情室內消毒管理制度3
為保護全校師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幼兒園穩定,促進幼兒園的發展,將常見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工作依法納入科學、規范、有序的管理軌道,形成工作常規,特制定此預防控制措施和應急預案。
一、 傳染病應急工作領導工作小組
組 長:xxx
副組長:xxx、xxx
組 員:各班教師
二、 傳染病應急工作機構及職責
(一) 聯絡組:負責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溝通聯絡;監督全園教師防傳染病情況。
(二)預防組:落實督查全國傳染病工作的報告、登記、統計、分析和傳染病管理工作;指導全園教職工做好班級、園內環境、教室內的消毒工作,指導教職工了解傳染病消毒隔離要求。
(三)宣傳組:教職工對幼兒、家長進行防治傳染病知識的普及宣傳。
(四)后勤組;落實督查全園防治傳染病工作的物質儲備;負責防治疫情工作保障、交通、通訊等。
三、日常工作要求
(一)做好常見傳染病防治宣傳工作,增強師生衛生防疫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二)通過各種形式對幼兒及家長進行預防傳染病知識的宣傳教育,根據實際情況出好宣傳專刊;利用家長會、宣傳欄、告家長書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常見傳染病如:流感、流腦、腦炎、禽流感、水痘等為重點的預防知識。
(三)認真開展好環境衛生及幼兒用具、玩具的消毒的消毒工作。
(四)加強飲食、飲水衛生管理,嚴防食物中毒和傳染病發生。加強食堂的管理,嚴格購物登記、餐具消毒、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制度。嚴禁從業人員帶病上崗。保健員每日進行消毒衛生工作檢查;行政及后勤組長對每日原料進行復核驗收。
(五)按規定有計劃地協助醫療部門做好師生健康體檢和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工作。
(六)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與傳染病人接觸,堅持開展每日的體育鍛煉活動,保證戶外活動時間。
(七)加強門衛管理,切斷外來傳染病源。
(八)做好預防常見傳染病的必要藥品等物資儲備。
(九)保證傳染病預防的資金。
四、應急處理
(一)發生傳染病后,第一發現人立即向領導小組成員匯報,并在規定時間內向婦幼所、疾控中心報告。
(二)保健老師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將患兒隔離病送往醫院。
(三)認真開展環境衛生及幼兒用具、玩具的消毒工作。
(四)加強飲食飲水衛生管理,嚴防食物中毒和傳染疾病發生。加強食堂的管理,嚴格購物登記、餐具消毒、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制度。嚴禁從業人員帶病上崗。保健員每日進行消毒衛生工作堅查;行政及后勤組長對每日原料進行復核驗收。
(五)按規定有計劃地協助醫療部門做好師生健康體檢和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工作。
(六)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與傳染病人接觸,堅持開展每日的體育鍛煉活動,保證戶外活動時間。
(七)加強門衛管理,切斷外來染病源。
(八)做好預防常見傳染病的必要藥品等物資儲備。
(九)保證傳染病預防的資金。
四、應急處理
(一)發生傳染病后,第一發現人立即向領導小組成員匯報,并在規定時間內向婦幼所、疾控中心報告。
(二)保健老師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將患兒隔離病送往醫院。
(三)觀察患兒所在班級有無發熱、皮疹等癥狀出現,時間為21天(從確診的最后一例病例算起)。
(四)加強每天入園兒童的晨檢及午檢工作,一旦發現有傳染病疑似病例,及時隔離,并做好疫情報告。
(五)加強與缺勤兒童的聯系,每天了解缺勤原因,以便及時采取預防措施。
(六)患兒返園時,應具有醫療機構出具的病愈證明。
(七)幼兒園要時刻保證消毒藥品充足、消毒器具正常運轉。
疫情室內消毒管理制度4
一、環境衛生
1.建立健全室內外環境清掃制度,每天一小掃,每周一大掃,分片包干,定人、定點、定期檢查。
2.幼兒玩教具要保持清潔,定期要消毒、清洗。
3.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陽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時開窗通風換氣,室內有防蚊蠅、防暑設備。
4.廁所清潔通風,定時打掃并消毒。
二、個人衛生
1.幼兒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專人專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兒飯前便后要洗手,用流動水或干凈水洗手和洗臉,經常保持清潔。
3.飯后漱口,教育幼兒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
4.要求幼兒每周剪指甲1次,每天帶干凈的小手絹。
5.要求幼兒服裝整潔,被褥勤曬,床單每月洗1次。
6.保護視力,室內要注意采光,損壞燈具等要及時修理,看電視時間不宜過長,不能離得太近,高度要適中。
7.工作人員個人衛生,經常保持儀表整潔,勤洗頭洗澡,勤剪指甲,幼兒開飯前用肥皂洗手。
三、消毒隔離制度
1.有專用保健室、觀察床,保健寶用品專用。
2.幼兒及工作人員患傳染病立即隔離治療,所在班徹底消毒,患者待隔離期滿痊愈后,經醫生證明方可回園。
3.對患兒專人護理,仔細觀察,按時服藥和喂飯。
4.對患傳染病的幼兒所在班和與傳染病患者接觸過的幼兒進行檢疫、隔離、觀察。檢疫期間不收新幼兒入托,幼兒不混班,不串班。檢疫期滿后無癥狀者方可解除隔離。
5.工作人員家中及幼兒家中發現傳染病人時應報告園領導,采取必要措施。
疫情室內消毒管理制度5
疫情期間,為了切實加強園所的環境衛生工作,園所要嚴格執行幼兒園環境衛生及檢查消毒制度,維護保障所有教職工和幼兒的身體健康。
一、園區領導重視,健全衛生工作管理組織,設專人負責,分工明確,管理到位。定期對室內外環境衛生進行檢查及責任落實,并認真總結經驗,獎懲分明,定期不定期的進行互檢。
二、室內外環境衛生每天小掃除,每周大掃除一次,保持園內整潔不留衛生死角,注意滅蠅、滅蚊、滅鼠、滅蟑。每周五檢查,不定期抽查。
三、幼兒毛巾、水杯每天要洗凈消毒一次。
四、教具每天清潔擦拭,玩具、教具每周消毒一次。圖書、地毯等每周在日光下暴曬4—6小時或紫外線燈消毒1小時。大型玩具每天清洗保潔,特殊時期要求每天消毒。
五、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日2-3次。冬季定時開窗通風,每半日一次,每次15-30分鐘,冬季一般在戶外活動時開窗通風,幼兒入室前關窗保暖。夏季空調房間至少每半日通風一次,每次15-30分鐘,空調出風口每年清洗消毒兩次。
六、門把手、飲水機、洗手水龍頭每日用250 mg/L的“健之素泡騰片”消毒液擦拭一次。
七、每日對幼兒桌子、椅子清潔擦拭,每周徹底用250 mg/l的“健之素泡騰片”消毒液擦拭一次。
八、碗筷、餐車洗凈消毒,飯前生活老師用清—消—清方法進行,第一遍清水擦拭桌面,第二遍用250 mg/L的“健之素泡騰片”消毒液擦拭桌面,滯留10分鐘,第三遍用清水毛巾擦拭。擦桌布每餐用后清洗消毒晾曬。
九、幼兒加餐衛生要求:用清—消—清方法擦拭餐桌、用水果盤子盛放經過加工的水果、幼兒在加餐前必須洗手。加餐后盤子洗凈消毒備用。
十、室內玻璃要保持清潔明亮,每周擦拭一次。水池、教具、窗臺、衣柜等物品每日擦洗整理一次,每周消毒一次。
十一、各區域抹布、拖布、盆專用(要做好標記),每次用后清潔懸掛干燥保存。活動室地面每日至少拖兩次(午飯后、下班前)。隨時保持清潔,污物桶加蓋,要及時清倒。
十二、幼兒廁所專用,廁所要清潔通風無異味,引導和幫助幼兒大小便后要及時沖便池。廁所地面每日至少拖三次。隨時保持地面的清潔干燥,無積水, 便池每日消毒。
十三、各班每周消毒,用紫外線燈照射不少于40分鐘,然后開窗通風換氣,自然凈化。發現傳染病時延長紫外線照射時間及增加消毒次數。
十四、對除四害、禁煙、門前三包等衛生工作嚴格管理,責任到人。
十五、對于采購的預包裝進口冷鏈食品,要做好包裝表面消毒。建議外包裝表面溫度恢復到零度以上時進行消毒,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噴灑預包裝表面,15分鐘后用清水擦拭干凈;或用75%酒精擦拭2次。
疫情室內消毒管理制度6
一、空氣流通
1、以開窗通風為主,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日通風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若外界溫度適宜空氣質量較好就可以連續開窗通風。
2、在不適宜開窗通風的時期,每日可空氣消毒機或紫外線(每日2次,每次60分鐘)對室內空氣進行消毒、
二、餐具、水杯消毒
應“一用一消毒”,首先物理消毒,可采用者沸消毒10分鐘,流通汽100°作用10分鐘或洗凈后用消毒柜消毒30分鐘。
三、毛巾類消毒
1、消毒液配置:用含有效濃度為500mg/消毒劑溶液浸泡20分鐘,消毒后用清水沖凈,通風晾曬,間隔10cm。
2、或清洗后,陽光直射暴曬干燥(不少于6小時)。
四、物體表面消毒
1、對班級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如玩具柜表面、桌椅、床圍欄、門把手、水龍頭、樓梯扶手、門窗、開關按鈕等。
2、消毒液配置:含有效氯濃度為500mg/L消毒劑溶液。
3、表面擦拭消毒30分鐘,消毒后用清水將殘留消毒劑擦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