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過失是很難避免的事,關鍵要學會正確對待過失,開動腦筋思考過失,從過失中得到啟迪。
【第2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缺乏內在統一的力量,就會像小孩游戲一樣,漫無紀律。
【第3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一個人起點低并不可怕,怕的是境界低。越計較自我,便越沒有發展前景;相反,越是主動付出,那么就越會快速發展。
【第4句】:修行說起來沒有別的訣竅,它就是要自我否定、破除我執,就是要把蒙蔽在覺性之上的種種障礙,如貪、嗔、癡等煩惱,一層一層地剝掉。
【第5句】:也有人事事不如意,便去相命問神,說是被“五鬼纏身”。鬼從何處來呢?從自己心中所生,若和五人作對,就有五鬼在你心中。
【第6句】:【禪心佛語】大師聽了汗如雨下,羞愧萬分。從此,他不再幫人看任何風水,一心專注于自身的修行。因為他終于明白,比法更大的是因果,比風水更大的,是一個人的善心。
【第7句】:【圣經文案】282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第8句】:【禪心佛語】什么叫做明心見性?不高傲也不自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但不是無恥。
【第9句】:【禪心佛語】你要想:我掙這個錢,要找到它的意義,幫助很多人做善事啊。這才是生活的意義,生命的意義。
【第10句】:【禪語人生】在這個世界上,佛、菩薩、羅漢是否真的存在?你可能要說,不要迷信了,要有唯物主義的觀點才行。
【第11句】:【禪心佛語】生死在片刻間,成功在片刻間,失敗同樣也在片刻間。一切的一切,都要抓住當下一念不放過。
【第12句】:【佛心禪語】不如就承認一下,我們沒有那么堅強,也不想那樣刀槍不入,我們只想要一個溫暖的擁抱。
【第13句】:【禪語人生】心底無私天地寬。心胸寬一點,目光遠一點,人生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寬。
【第14句】:【溝通技巧】佛法是讓我們認清生命,并不是拋棄世界。是需要我們溝通人間,并不是挑剔人間。悲并不是讓我們單純的悲憫人情,慈悲的作用在于我們要用什么態度溫暖人心。
【第15句】:凡看經教及古德入道因緣,當見月亡指,切不得泥在言語中?!洞蠡燮沼X禪師文案》
【第16句】:心空者,不是不要這顆心,而是空去自己當下這一念的情識分別、妄想執著。在空掉妄想執著的同時,本有的智慧光明即刻顯現。
【第17句】:【禪語人生】在生活的鏈條上沒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
【第18句】:一支蠟燭如果沒有心,就不能燃燒;即使有心,也要點燃才有意義。雖然點燃的蠟燭會有淚,但總比沒有點燃的好。
【第19句】:佛說:人要是用至誠之心追求正道,力求上進而毫不松懈,必能獲得善果,還有什么樣的愿望不能實現的呢?
【第20句】:【禪心佛語】盡管你才華出眾,能力超群,資歷深厚,但為人缺乏誠實,缺乏信賴,缺乏責任心,誰也不會重用這種人才。
【第21句】:【禪心佛語】拿得起那是一種自信,放得下是一種解脫。拿得起放得下是做人的一種平衡。
【第22句】:【佛心禪語】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頭上,他卻看著高興,拿“殘酷”做娛樂,拿“他人的苦”做賞玩,很慰安。
【第23句】:【禪心佛語】佛法對世間萬象的解釋,皆包含于“因緣因果”四個字內。
【第24句】:【禪心佛語】面對許多的情況,只管用智慧外理事,以慈悲對期人,而不擔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會有煩惱了。
【第25句】:一切世間貪性清凈、瞋性清凈故,一切世間垢性清凈,罪性清凈。。一切世間法性清凈、眾生性清凈故,一切世間智性清凈?!秾嵪喟闳舨_蜜經》
【第26句】:【禪語人生】有一種人只做兩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敗了,他笑話你。
【第27句】:【禪心佛語】熱戀時,情侶們常感嘆上輩子積了什么德;結婚后,夫妻們常懷疑上輩子造了什么孽。真乃冰火兩重天。
【第28句】:生活在某一個盒子里,未必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但不把我們的精神鎖在盒子里,卻可以由我們自己做主!
【第29句】:【禪心佛語】適應是一種接受,也是一種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的一生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適應的過程。
【第30句】:【禪語人生】我們在無情掠奪自然,實際在掠奪我們自己;我們驕奢淫逸地享受生活,是在享受我們后代的生命。
【第31句】:于佛起惡心,毀謗生輕慢,人大地獄中,受苦無窮盡?!斗謩e善惡業報經》
【第32句】:念佛要念得這顆如針孔般細小的心,能夠開擴成“量周沙界”,如明月般潔凈,如靜水般透徹。
【第33句】:【圣經文案】366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彼?,我更喜歡夸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12:9)
【第34句】:【禪心佛語】人何謂善?簡單地說,有付出之心和行動,這就是善念的發揮,佛陀在世時也是教人要體念眾生,憐憫悲苦之人。
【第35句】:【禪心佛語】其實俄知道,只是不想揭穿而已,更不想破壞的是這美麗的假象。
【第36句】:【禪語人生】真正的因緣成熟,實際上對于正法來講,時時刻刻因緣都在成熟,只不過是你做和不做的問題。
【第37句】:如果沒有盲目的期待,就不會有失望。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無常,就不會攀緣執著;如果不攀緣執著,就不會患得患失,也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著。——《正見》
【第38句】:【佛家禪語】勇于承擔的人,會將壓力轉為使命,則力量源源不竭,能做得歡喜。
【第39句】:不要走岔路、抄快捷方式。因為所選擇的小路可能是條死巷,走不通,終究還是得回到原路,反而平白多繞了許多路。
【第40句】:十七、禪定為佛弟子,常悟自覺,日暮思禪,樂觀一心。《法句經》卷下,廣衍品
【第41句】:【禪語人生】修行不僅要有誠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時刻如是,平時不要講那么多話,舌尖頂上顎,有口水時咽下,那是甘露水。
【第42句】:學會寬容,便因知道人生殘缺的本質而豁達,它會令你體諒人性弱點,走出生命固有的盲區,由此你將成為生活的智者。
【第43句】:如果我們能意識到自己每天攝人食物,實際上是在服毒;本來攝人食物是為了補給生命,實際上卻在戕害生命,我們最想掐死的是誰?
【第44句】:有人對自己心懷惡毒的想法,意欲加害,乃至砍掉頭顱,節節肢解尸體,受到這種對待,仍然心無怨恨,即是忍辱。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大概只有圣賢。
【第45句】:【佛心禪語】愛傳是非之人,偽裝出銳利的目光,其實卻像蝙蝠一樣盲目。
【第46句】:【佛心禪語】不分彼此隨處隨時,皆是現量,這就是平等獨立,大無畏,本來的面目。
【第47句】:【禪心佛語】身體是向死神發愿暫借修學佛法利益眾生而用的,不應該把太多的心思放在身體上,沒有正確發揮身體的作用它會憤怒,不與你合作,不聽你指揮,死神很快收回。
【第48句】:【禪語人生】我們無法避免生活中一切的不善,而內心清凈則能減少傷害。
【第49句】:【禪語人生】無所事事,未必算是閑,最可悲的忙,是忙碌終日,不知為何而忙。真正的閑,是心無所惱,心無所牽。
【第50句】:以十善道為法園苑,愛樂安住,自住其中,亦勸他人令住其中?!度A嚴經》卷三十五,十地品
【第51句】:【禪心佛語】你本身有罪業,先把罪業逼出來。有時候我們做了一個善法,它不是先表現善法,它先進入阿賴耶識,先把惡法逼出來,就是你本來有三惡道的果報…重報輕受。
【第52句】:人有正確的信仰,在人生旅途走的路就不會有差錯。人的觀念如果不正,就不能正業;觀念如果偏差,所做的事也易于出錯。
【第53句】:【禪心佛語】狼王是狼群的領袖,更是群體交流的紐帶,一個和群體之間沒有任何隔閡的狼王是永遠不會失敗的。
【第54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的愚蠢,不是不懂得保護自己,而是自以為聰明幫助壞人傷害自己。【第3句】:人生最大的困擾,不是擔心壞人的謾罵,而是憂慮好人的歪曲。
【第55句】:【佛心禪語】最難抑制的是驕傲,盡管你設法掩飾,竭力與之斗爭,它仍然存在。即使你敢已將它完全克服,你很可能又因自己的謙遜而感到驕傲。
【第56句】:人世中的完人,需以法水滋潤,洗滌心地、除妄存誠——使凡夫入圣地。
【第57句】:【佛語摘抄精選】夫謬之于空談,不如證之于事實;聞之仿像,不如決之于耳目。故信不如學,言不如行。(《法苑珠林》)
【第58句】:【禪心佛語】人生不過三萬天,成功失敗均坦然,是非恩怨莫在意,健康快樂最值錢。
【第59句】: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谷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于如來。以此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
【第60句】:【圣經文案】203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七次可以嗎?”(太18:21)
【第61句】:【禪心佛語】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的。
【第62句】:人一無所有,只有心念。心念是他的全部,念在哪心便在哪,心在哪人便在哪。
【第63句】:【禪心佛語】超越五和合:即戰勝五種執著。五和合一般指“貪、嗔、癡、慢、見”(依《顯揚心義》之見),也有認為是五結,即“貪、恚、慢、嫉、慳”等五結縛。
【第64句】:【佛心禪語】“二百年后,此如來禪法將在中華國廣泛傳播,雖然說理者多,通理者少,明道者多,行道者少,但自參自悟,潛行密證者仍然成千上萬,不可勝數。”
【第65句】:【禪語人生】只要你愿意,你的一天將是四十八小時,而不是二十四小時。
【第66句】:【禪語人生】尤其能養成有恒的耐力,這是世界上任何事業成功的必備條件。
【第67句】:【禪心佛語】佛教是超越信仰的智慧,適合每一個人,利益每一條生命。
【第68句】:在佛家看來,世間的一切事物的因緣生生不息,所以,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以外的事物,關系到他人如何對待自己。
【第69句】:傷害對方的惡言,就是敵人也別用;否則如山谷回聲,對你馬上有反應。(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70句】:【禪心佛語】常以為別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別人注意你的人,會生活得比較煩惱。
【第71句】:【禪心佛語】花開花謝春不管,拂意事休對人言;水暖水寒魚自知,會心處還期獨賞。
【第72句】:【禪心佛語】明朝正德三年出現了大旱災,楝塘地方因為有水庫而得以避免。第二年又出現大水災,也以堤壩高而沒有遭災。
【第73句】:【禪心佛語】評論古今【佛經里的故事】有一個非常丑陋夜叉,別人每罵她一句,她的相貌就漂亮一分,別人不斷罵她,她竟然越變越好看。
【第74句】:愛里面有太多貪戀膠著,所以會有離散。若從愛到無愛,這感情卻是更有擔當。
【第75句】:【禪心佛語】如無別則處處是樹倒藤枯,相隨來也,若有別,則時時是相隨來了,而樹倒藤枯。
【第76句】:【禪語人生】修行人最主要的,乃是要超越他們自我認定為凡人的概念和局限。
【第77句】:【禪心佛語】大家都夸獎的人,不一定是好人;在社會上被批評的人之中,一定有良士。
【第78句】:【禪心佛語】快樂是一種選擇,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和狀況中做這種選擇,因為每一項經驗都可被建構出一種正面的意義,我們可以由任何人、事、物上汲取快樂。
【第79句】:【禪心佛語】點燈照亮別人,更是為了讓別人看到自己,與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
【第80句】:珠光寶氣并不是高貴的象征,人之所以高貴,更重要的是因為氣質和品格,而非外在的浮華。
【第81句】:【成功與失敗】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累積;成功是成功之父,失敗乃成功之母。
【第82句】:一個人的修養如何衡量?應是存誠于內,而形之于外。待人接物、言談舉止,一切行動都充分表現內在的修養。
【第83句】:【禪心佛語】即使是重大惡業,如有足夠懺悔的時間——壽長,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重業即輕受而成為不定業。
【第84句】:【禪心佛語】動物也知道尋求飲食、洞穴和配偶,如果生命的意義只有這一點,那就和動物沒有差別。如果把一切精力都用于追求生活享受,這樣造作非福業,則連動物也不如。
【第85句】: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可以讓我們心緒平穩,不驕不躁。不管處于何種境地,一份良好的心態總會讓你有所受益的。
【第86句】:【禪心佛語】恰如人的心,可以像水一樣柔軟,也可像冰一樣堅硬,要善于調伏自心,讓處于柔軟慈悲的狀態。
【第87句】:【佛心禪語】我和尾關禪師一樣,也常常去參加不知題目的演講,也有惶恐,緊張的時候,我總是想到這句話就釋懷了:“再也不會有比跌跤更糟的事了?!?/p>
【第88句】:法譬如水,能洗凈眾生被污染的心;法譬如藥,藥無貴賤,能應病即是良藥。歡喜心即是一帖良藥。
【第89句】:【禪語人生】這就是生命的意義,只有懂得這意義的人,才能真正享受生命,才能活得快樂。
【第90句】:【佛心禪語】不善于把握住總別,往往被小事給纏死了。所謂“心生種種法生”,沒有正確的所緣境,人就會很累。從大的方面下手,反而更容易提策心力,更容易解決問題。
【第91句】:【禪心佛語】人生的順境、逆境皆緣于自己的心念,人生之所以有壓力、痛苦、迷惘,乃肇因于對人生沒有正確的認知,對事理因果自己沒有看清楚。
【第92句】:你得有善功德!舍錢不如舍身,舍身不如舍心,舍心不如舍性。我們救命是救一時之苦,救性才是救萬古。
【第93句】:除了自己,別人不可能給你煩惱不可執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是“轉”,不執著煩惱,自可安然自在!
【第94句】:【禪心佛語】智慧為人簡單,知識處事復雜。位高打動小人心,徳高打動君子心。
【第95句】:【禪心佛語】客氣為維持朋友與家庭幸福的要件,如車之與油,非有不可。
【第96句】:若能如此,則現在雖處凡夫地,逐步經過菩薩道后,就可以到達成佛的目的地。
【第97句】:【禪心佛語】人生有很多話,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氣,需要忍。忍是一種眼光,忍是一種胸懷,忍是一種領悟,忍是一種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種規則的智慧。
【第98句】:【禪心佛語】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則怨尤自消;心若怠慌,便思勝似我的人,則精神自奮。
【第99句】:【禪心佛語】為人老實不誑夸,待人接物眾歡喜;學佛慈悲無你我,善行功德如恒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