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山河踏遍,只覺如夢人生,尋一安穩之所,恬淡度日,方為福報。嘗盡五味,亦覺淡飯粗茶,簡布素衣,才是潔凈。
【第2句】:【禪心佛語】落后是觀念落后,貧窮是腦袋貧窮。許多人,不是沒有好機會,而是沒有好觀念。不是不接受新觀念,而是不愿拋棄舊觀念。
【第3句】:世界上有兩種人不需要解釋,一是理解你的人,二是不理解你的人,理解你的人不用解釋,他也會明白,不理解你的人,解釋也沒有用!
【第4句】:禪是一種精神上的修行方式。印度的禪宗希望修行者能夠通過集中精神進入入定的狀態,從而拋卻煩惱與妄念,獲得解脫。
【第5句】:【佛家禪語】不與父母爭,不與兄妹斗,只愿家庭與睦。人的道德與為人的品格,是從善待自己的家人一開始做起。
【第6句】:菩薩雖復不惜身命,然為拔濟眾苦、救護正法,當應愛惜。(古印度)世親《發菩提心經論》卷下
【第7句】:善是一切美好的根源,只要心中充滿了善意,幸福就不會遠去,快樂的天使就會相伴左右。而善待他人,其實就是在善待自己;關愛他人,其實就是關愛自己的最好方式。
【第8句】:【習慣讓愛更長久】愛情其實是一種習慣,你習慣生活中有他,他習慣生活中有你。有的時候不覺得什么,一旦失去,卻仿佛失去了所有。
【第9句】:【寬容贊美好運來】多寬容別人,多贊美別人,會給我們帶來好運,也會換來真誠和友誼。
【第10句】:明白真理,但未有去實踐真理、真理對你也毫無意義。自己未曾體驗過的事情、說出來也沒底氣、口頭禪終將無法感同身受。
【第11句】:人生的苦樂,不在于遇到多少事,而在于心里裝著多少事!清空心里的陰霾,心凈才能心靜,心靜才能自在、自安。
【第12句】:【禪心佛語】心廣周法界細入微塵非有非空無內無外不一不異非有色非無色。
【第13句】:【禪語人生】在寧靜中儲蓄;在遺忘中灑脫;在閱歷中成長;在歷練中堅強;在給予中快樂;在簡單中幸福;在錯過中珍惜;在經歷中懂得。
【第14句】:【禪心佛語】神秀證道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第15句】:【禪語人生】知,右邊是口,左邊是一支箭,只有了解信息,掌握規律,才能像射出的箭那樣脫口而出。缺,本意是罐子被打破,引申為欠缺和遺憾,是圓滿的反義詞。
【第16句】:【禪心佛語】人生并不是受環境的支配,而是隨著你自己的習慣思想而擺布。
【第17句】:【佛心禪語】愛欲就是生死,生死就是愛欲,愛欲就是生死之根。若是不破愛欲無明,終不能離開生死大愛海。
【第18句】:傷害對方的惡言,就是敵人也別用;否則如山谷回聲,對你馬上有反應。(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19句】:【禪語人生】有所憂慮則志倒,有所恐懼則意倒,有所好樂則心不正,有所忿詈則身不正。
【第20句】:【禪語人生】我們必須學會尊重和理解別人。很多時候發現我們缺的不是鈣,而是愛。
【第21句】:【禪語人生】諸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但學無求無著。
【第22句】:【禪心佛語】堅定的意志最重要,有了它,外在的束縛就不會放在心上,掛念和憂慮就不會占據內心,自然會在宇宙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所在。
【第23句】:【禪語人生】修行人不管到那里,都要保持平常心,無掛無礙、清凈自在,而修行就是要修這點自在。
【第24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禪院附近的鹿病了,眾多同伴去看望,吃光了附近的草,鹿病好后,因找不到草而餓死。禪師:過多結交酒肉朋友有害無益。
【第25句】:你所追尋的幸福,其實就是你腳下的路。不要考慮別的,不要猶豫,走好它,總有一天你會追到你的幸福!
【第26句】:良心即是一種仁心,也就是利他的慈悲心;同時它又是一種覺照的心,它時刻警覺自己的(身、口、意)三業,使之向善、向上。
【第27句】:【圣經文案】503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啟21:3)
【第28句】:【禪心佛語】所以,“欲除煩惱先無我”。菩薩的最大特點就是無我、大慈大悲。
【第29句】:【禪心佛語】生活的強者,會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讓心情時常保持積極向上,人生微笑而生活,處處充滿陽光。
【第30句】:【禪心佛語】很多人在說,現在年輕人不容易。你說,哪一代人的青春容易?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第31句】: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想要的在誘惑面前保持清醒,意味著我們能用心靈的智慧覺照(佛教術語,覺是覺知,照是照見。意指向內觀照己身以達到洞徹外相的境界)這個世界。
【第32句】:【禪心佛語】道路彎彎、人生彎彎,直則硬、彎則柔。善直者斗、善柔者函。直線傷人、曲養心。
【第33句】:【禪心佛語】佛曰:人在荊棘中,不動不刺。人曰:人在蓮臺上,不動即佛。
【第34句】:事不能脫離它的“理”,以“理”為中心,諸“事”皆環繞在周圍。要以理來轉事,不是拿事來轉理。
【第35句】:【禪心佛語】人對我好,心存感恩;人對我壞,心存懺悔。順應別人,會得善緣;改變自己,會得善果。
【第36句】:世間之所以有人我是非、內外事理不能調和,皆源自“貪、嗔、癡”。有此三念,故爭長論短,永無休止。
【第37句】:【禪語人生】與其說你賺錢,不如說你被錢所賺,因為“錢”賺走了你的青春、時間、體力和寶貴的生命。
【第38句】:【圣經文案】481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約壹2:16)
【第39句】:【禪心佛語】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來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
【第40句】:【禪語人生】學佛的人,要有長遠的眼光,要深信因果,不要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而造下許多罪業。
【第41句】:【禪語人生】我們念佛、參禪,其目的就是要把守六根門頭,使眼不貪美色、耳不貪莢聲、鼻不貪香、舌不貪味、身不貪觸、意不貪染一切六塵緣影之法。
【第42句】: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第43句】: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黃牛精神必須有,老虎脾氣不可無。美酒釀成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
【第44句】:【禪心佛語】放下時人生最大的智慧,即如《心經》所言:“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自然就一身輕松,自由自在,灑脫無礙,快樂無比。
【第45句】:成佛的因緣全在自身上具足,諸佛的功德皆于自心中圓滿,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往外尋求快樂呢?
【第46句】:【禪心佛語】很多時候,不經意知道一些事后,表面裝得無所謂,用微笑去掩飾,其實心里比什么都疼。
【第47句】:【禪心佛語】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第48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人們總是執著于追求那遙遠的、朦朧的美麗,而遺棄了生活中那些真實的、觸手可及的美麗。
【第49句】:【禪語人生】修道不難,但能放下萬緣,人法雙絕,四相皆空,平平實實做去即得。
【第50句】:多少時候,因為得不到,所以假裝不想要。沒有人能完全把自己赤裸裸展現在別人面前。
【第51句】:【禪心佛語】刪除昨天的煩惱;確定今天的快樂;設置明天的幸福;存儲永遠的愛心;取消世間的仇恨;粘貼美麗的心情;復制醉人的風景;打印你迷人的笑容。
【第52句】:凡事應以忍為貴,大事化小小無蹤。能有修養謂之勇,處世溫柔最有用。
【第53句】:【禪心佛語】人,最好的心態是平靜;最好的狀態是簡單;最好的感覺是自由;最好的心情是童心。
【第54句】:【禪心佛語】身份越尊貴、地位越高的人,臉上戴著的面具往往越令人看不透。
【第55句】:【禪語人生】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沒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脫。
【第56句】:【佛心禪語】證嚴法師云:“行善要及時,功德要持續。如燒開水一般,燒開之前千萬不要停熄火候,否則重來就費事了。”
【第57句】:【佛心禪語】最難受的感覺不是成為陌生人,而是逐漸陌生的態度。你可以委屈,可以痛哭,但不要讓所有人都看到你的脆弱。
【第58句】:【佛心禪語】把不快樂的事存起來。碰到難以釋懷的事情,不妨把這些糾結的情懷寫下來,鎖進抽屜或是埋進土里。你會發現,不快樂的情緒也會漸漸遠離你。
【第59句】:【禪語人生】在朋友基礎上做生意,那朋友就會失去。在生意的基礎上交朋友,那會沒有生意做。
【第60句】:不愁物質的貧乏,但做心靈的富翁;不怕世間的貧苦,但做自在的主人。(當代)星云《佛光菜根譚》
【第61句】:【佛心禪語】罪障之中,淫為首要。因淫損體,遂殺生補養,而盜妄等惡,亦隨之而至。
【第62句】:【佛心禪語】追逐獵物僅僅靠猛跑是不夠的,尤其在對付大群獵物的時候,必要的準備和步驟是獲得成功的基礎。而謀劃是實現這一切的唯一保障。
【第63句】:【佛心禪語】做企業要把死而不亡的精神搞清楚,才能做到基業常青。最沒有文化的人說的就是:人死如燈滅。人要做到死而不亡,才是境界。
【第64句】:【佛心禪語】最大的功德和福報是明心見性、是開悟成佛;最大的犯戒是無明、是沒有開悟。
【第65句】:【禪故事】一人去深山找禪師問道。禪師問:你到這兒來干什么?那人說:我是來修佛的。禪師答:佛沒壞,不用修,先回去修自己。眾生即佛,修佛就是修自己的心。
【第66句】:【禪心佛語】慈善就在我們身邊一點一滴的關愛關心他人開始,言行上、身行上去關心有需要的人們,物質慈為基礎,心靈慈善為解脫。讓眾生獲得人生的快樂和幸福。
【第67句】:【禪語人生】陰暗處長不出大樹,人類也是一樣,心胸必須如陽光般光明燦爛。
【第68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能用心,道理就在眼前;不用心,真理遠在天邊。
【第69句】:【佛心禪語】“忍而無忍”是真修行;“忍無可忍”而以牙還牙是凡夫。
【第70句】:實見者,尚不見實,何況非實。所以者何?非肉限所見,慧眼乃能見。而此慧眼,無見無不見。《維摩經》卷中,入不二法門品
【第71句】:【禪心佛語】佛經有一句話說:‘悟者,覺悟本性,本性不動,怎能心靜'這時,才恍然明白,人啊。
【第72句】:【禪心佛語】菩薩殿若恢復舊觀,對于弘法事業和振興戒律,都有極密切的因緣。
【第73句】:【禪語人生】知白守黑。下圍棋,也是這個道理,就是立足一處,眼觀全局。
【第74句】:從此后,了凡先生開始吃素,并每天做各種布施行仁義之事。也因為這份盡早的覺知,盡管那場冥冥中注定的車禍無法避免,可他卻在車禍中安然無恙地逃生。
【第75句】:要使佛法普遍于人間,必須人人培養菩薩的美德,好好接受佛陀智慧的教化,切莫流連于聰明巧妙的言辭。
【第76句】:【禪心佛語】禪在哪里?禪不在書本上,禪不在禪堂里,禪不在深山古寺里,禪就在我們每個人舉心動念的當下。
【第77句】:【經典佛語】這個世界有兩件事我們不能不做:一是趕路,二是停下來看看自己是否擁有一份好心態。好心態是人們一生中的好伴侶,讓人愉悅和健康。要有陽光般的心態.
【第78句】:【禪語人生】有些人,明明知道愛上會受傷,偏偏要愛;我們一直如此,一邊深愛,一邊傷害。細細想來,很多的愛,誰不是一邊受傷、一邊成長。
【第79句】:【圣經文案】414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4:6)
【第80句】:大干一粟未為寬,打破娘生赤肉團;萬法本閑人自鬧,更從何處覓心安?——八指頭陀
【第81句】:【佛心禪語】我們要尊重眾生的理由有三:-、過去的時候一切眾生曾經是父母;二、現在的時候一切眾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緣;三、將來的時候一切眾生是未來的佛陀。
【第82句】:人福不可享盡,享盡就無福;苦可受盡,受盡則沒有苦。無論你是家財萬貫的富豪,抑或窮困潦倒的乞丐,都無法預知未來的禍福,所以有福當惜福,有苦當消苦。
【第83句】:我喜歡桂花飄香的日子,在這樣的日子回望春天,有一種錯亂的愉悅感。人生總是那樣按部就班,模式化的重復使人麻木暈眩。
【第84句】:【禪心佛語】水貴在樸實無華。水無色無味,純凈平淡。無欲無求,愈僻愈靜,愈深逾幽,守靜達觀,從不張揚,只堅守自己的天地。
【第85句】:每天生活有七誡:誡煙毒、誡色情、誡暴力、誡偷盜、誡賭博、誡酗酒、誡惡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86句】:【禪語人生】心要跟小孩一樣,很單純、很簡單,才能很快進步。要簡單,但不要簡陋。
【第87句】:【禪心佛語】假如你愛他,請你捉住他,假如你不愛他,請你放手,讓他往愛別人。
【第88句】:一位法師說:“對一件好事表示感謝,同做一件好事一樣偉大。”感恩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也是現代社會一種健康人格的表現。
【第89句】:若無世間愛念者,則無憂苦塵勞患。一切憂苦消滅盡,猶如荷蓮不著水。《雜阿含經》卷三十二,第913經
【第90句】:【禪語人生】因為愛過,所以不會成為敵人,因為傷過,所以不會做朋友。
【第91句】:【禪心佛語】第一次作善事,要靠努力來完成,而一再重復你的努力,「善行」就會變成一種好的習慣。
【第92句】:【禪語人生】星云大師:我覺得,人間的妙味是在人情味,能把人情味體會得精純奧妙,則與世間必能相應。
【第93句】:【禪語人生】心累的時候,換個角度看世界;壓抑的時侯,換個環境深呼吸;困惑的時候,換個角度去思考;猶豫的時候,換個思路去選擇。換個角度,世界就是另外的樣子。
【第94句】:【心靈禪語】妒忌是人性的一個嚴重的弱點。這種弱點如果被擴大,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惡果。有一劑良藥可以克服這種弱點,那就是:對別人永遠心懷善意,。
【第95句】:一切餓鬼,皆為慳貪嫉妒因緣,生于彼處。《正法念處經》卷十六,餓鬼品
【第96句】:【禪語人生】信得心及,見得性徹于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第97句】:【禪語人生】我們不求名,但要做好事,人家要稱贊我們是另外一回事。不為名去做,但做了就一定有名,這是辯證法的道理。
【第98句】:【每日一禪語】恒秋:慈悲地觀察生活,善待那些誤解和冒犯,找到自己能夠把握生命的方法,用一份坦然和坦率去投入,散去那些生活的浮華,找到自己內心的歸宿。
【第99句】:有一般學人,向五臺山求文殊,早錯了也。五臺山無文殊,爾欲識文殊幺?只爾目前用處,始終不異處處不疑。此個是活文殊。——《鎮州臨濟慧照禪師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