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定慧相須,戒為定基無禪不智,無智不禪;道從禪智,得至泥洹。《法句經》卷下,沙門品
【第2句】:即醒即悟有些事不能刨根問底,那不是認真,是缺少圓融。有些事不能不弄清楚,那不是為難,是一種責任驅使。天下事有能知有不能知,有需知有不必知。
【第3句】:【人不可以無恥】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一個人不能沒有羞恥之心,沒有羞恥的那種羞恥,是最無恥的。
【第4句】:我們要想改變外在的事物,那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的心念。
【第5句】:【禪心佛語】佛說: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第6句】:利、衰、毀、譽、稱、譏、苦、樂,而不傾動。《大寶積經》卷八十二,郁伽長者會
【第7句】:【佛心禪語】如果我看過你看過的世界,走過你走過的路,是不是就更靠近你一點。——《我可能不會愛你》
【第8句】:生而有利安,伴軟和為安,命盡為福安,眾惡不犯安。《法句經》卷下。
【第9句】:【佛心禪語】愛情是兩個人的存在,容不下第三個人。別怪自己男朋友小心眼兒,也別怪自己女朋友小題大做。愛情是專一的,請記好。
【第10句】:佛的最高境界是無念無想,也就是慧南禪師所說的只知吃睡,不論古今,不思善,不思惡,要脫離善惡、是非、得失等概念。
【第11句】:【禪心佛語】每日早上醒來,向諸佛菩薩們皈依祈請,或僅是祈請亦可,都對你有極大的幫助。如此,除了你的定業以外,任何現前的障礙與魔障都能被消除。
【第12句】: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華嚴經》卷七十八,入法界品
【第13句】:想用謊言欺騙人,實際是欺騙自身;說一次謊話的人,再說真話也不信。(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14句】:【禪心佛語】社會就像魚塘,雖然泥沙俱下,可要真是清水一潭也有點可怕。家庭就像魚缸,需要清洗,需要換氣,需要精心護理,不然就生存不下去。
【第15句】:【禪心佛語】生活是一次偉大的失眠,我們都處在清澈的半醒狀態之中。
【第16句】:【禪語人生】有時,菩薩給我們的愛,也如這碗熱水,用心良苦卻不為我們凡夫所知。我們又急又貪,非但不能體會慈悲,反而生起嗔怒和怨恨。
【第17句】:家庭和諧,即使物質貧乏,仍是富在天倫之樂中;否則再多的錢財,也抵不過家庭失和的苦惱和缺憾。
【第18句】:【佛心禪語】不吃過頭的飯,不講過頭的話,不走過頭的路,不做過頭的事。本份,照顧當下;過頭,失去未來。
【第19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可貴的事就是“結善緣”,佛法所說的“緣”是很微妙的東西,有時候一句好話就能給我們的人生廣結善緣,成就大好的功德。
【第20句】:【佛心禪語】年輕不知好歹,把寶貴的光陰混過了,老病到來,死不得,活不得,放不下,變為死也苦,活也苦。這就是“早不預修,年晚多諸過咎。”
【第21句】:【禪心佛語】生活的所有考驗,恰恰是活在人間的一種內涵,用一種活潑的心態去善待生活,得失一段緣,來此一百年。看破的心閑,迷惑的空忙。
【第22句】:世人皆有佛性,明心見性,萬法智慧于自性中自然涌現,你就是佛,佛就是你,沒有分別。
【第23句】:【禪心佛語】大家都夸獎的人,不一定是好人;在社會上被批評的人之中,一定有良士。
【第24句】:【佛語悟道】事理由于事物的存在而存在,意識隨著身處的環境而產生,如果能夠把事物和身處的環境都忘記,心胸就會像千山萬水一樣開闊。
【第25句】:【圣經文案】235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路15:32)
【第26句】:【禪心佛語】內心沒有樹立正念才會招感外面的惡緣與自身相應。內心生起的善念不夠強烈,所以才無法產生外界的善緣。
【第27句】:【禪語人生】張偉:我是三屆法學院夏令營柔道殿軍蟬聯者,而且最后一屆差點就成了季軍。
【第28句】: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尋找愛情,只是去愛;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成長,只是去修;一切才真正開始!
【第29句】:一念之慈,萬物皆善。一動念頭就先發現別人的毛病,正是自己莫大的毛病。一動念頭就先想到別人的優點,正是自己莫大的優點。
【第30句】:問:“千差路別,如何頓曉?”師日:“足下背驪珠,空怨長天月。”——《五燈會元》
【第31句】:有一般學人,向五臺山求文殊,早錯了也。五臺山無文殊,爾欲識文殊幺?只爾目前用處,始終不異處處不疑。此個是活文殊。——《鎮州臨濟慧照禪師文案》
【第32句】:【最有禪意的文案】想快樂生活,需先學做人;學做人,應先懂得如何愛人。
【第33句】:【禪心佛語】曲意周全知有后,任情激搏必兇亡。為了顧全大局,能夠委曲自己,這種人必有后福,有好兒孫。任性好斗、冥頑不化的人,必會早亡。
【第34句】:【禪心佛語】人家說最好的好人,都是犯過錯誤的過來人;一個人往往因為有一點小小的缺點,將來會變得更好。
【第35句】:【禪心佛語】對所修的法,恭恭敬敬地學修,沒有慢、懈怠心、怠慢心。
【第36句】:雖然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錢,但有錢的人也不一定都快樂。很多人為獲取金錢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到頭來卻發現金錢換不來多一分一秒的時間。
【第37句】:“人命在呼吸間!”要多多利用人生,不要荒廢大好時光。得意時切莫驕狂,忘本失真;不如意時,絕不能消沉自卑,更應奮發自勵,才能離苦得樂。
【第38句】:只有生活在寧靜的狀態下,才有情趣欣賞世界可愛的一面,才有心情欣賞自己擁有的幸福,才有機會享受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
【第39句】:【禪心佛語】佛陀舍棄有限,故贏得了生命的永恒。放下有限,才能贏得無限。
【第40句】:【佛心禪語】方會問他:“茶陵郁山主過橋時跌下驢背突然開悟,我聽說他做了一首詩異常、奇特,你記得嗎?”
【第41句】:【一日一禪文案集錦】知足是一種處事態度,常樂是一種幽幽釋然的情懷。學會知足,才能在當今社會執著地追求人生目標;學會知足,才能用超然的心態面對眼前的一切;
【第42句】:生活中,不可能凡事都一帆風順,稱心如意,總會有種種的憂愁與煩惱。
【第43句】:【佛心禪語】不為明天做準備的人永遠不會有未來,今天就準備好明天的事情就永遠不會餓死。
【第44句】:又如沙漠中的白蟻世界,白蟻群默默地工作,在廣大無邊、空無一物的沙漠上,筑起美麗又壯觀的白蟻之塔,一座座方向整齊地向著太陽,形成美麗的景觀。
【第45句】:從付出中收獲心靈的富足生活中占有再多的金錢、名譽、權力,也不能換來幸福。
【第46句】:【佛語悟道】意識不會單獨地產生,必須依靠外界的認識對象才能產生;外界的認識對象不會自動地生成,它是通過意識活動而顯現,成為人們的認識對象的。
【第47句】:恒秋:很多佛友問念佛去西方,西方到底在哪里呢,是不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這里說的西方,不在東南西北,而在心底。不必疑惑,只管念去,了了分明,當下即是。
【第48句】:【佛心禪語】半世癲狂半世殤,半生流離半生霜。活佛何苦問情事?此心安處是吾鄉。——《試答倉央嘉措》
【第49句】:【禪心佛語】人生有三樣東西是不該揮霍的;身體、金錢和愛;你想揮霍,卻得不償失。
【第50句】:住三世無礙智戒者,以身語意合一,不作一切諸法。云何為戒?所謂觀察舍于自身,奉獻諸佛菩薩。《大日經》卷二,入曼荼羅具緣真言品
【第51句】:【禪語人生】要用行動控制情緒,不要讓情緒控制行動;要讓心靈啟迪智慧,不能讓耳朵支配心靈。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主要差在兩耳之間的那塊地方。
【第52句】:【佛心禪語】要自己快樂,先讓別人快樂;要自己成功,先看別人成功。
【第53句】:【禪心佛語】其實最好的日子,無非就是你在鬧,他在笑,如此溫暖過一生。
【第54句】:【稱己智者皆非智】稱己智者,皆非智也;自處明者,其迷甚矣。(《法律三昧經》)☆自以為聰明的人,都不是聰明人,自以為明白事理的人,往往非常糊涂。
【第55句】:以德報怨是美德,以直報怨也是美德。以德報怨日仁,以直報怨日智,仁者愛人,智者渡人。
【第56句】:問:“信佛之人,未知可以深信命卜相士所判斷之命運否?”答:“命由心造,相命之士豈能支配我心?沙彌救蟻延命之事,是其前鑒也。”——李炳南居士
【第57句】:【禪語人生】習神通,受王供。這里的“王”,乃是指摩揭陀國的阿阇世王(頻婆娑羅王之子)。
【第58句】:【佛心禪語】這位學僧聽了內心不太高興,態度也隨即改變,用不客氣的口吻說:“佛與祖師,與你結了什么怨仇?”
【第59句】:夫不知萬法唯心,泛求諸事事物物,安得不罔;不知心具萬法,獨取一昭昭靈靈,安得不殆。(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五,圣學說
【第60句】:【禪語人生】相互信任是愛情的基礎。懷疑對方有時是一種怕失去的擔心,主要是對自己沒有自信。兩個互相猜疑的人,卻愛的死去活來。兩個人越是吵架越是難分難舍。
【第61句】:【禪心佛語】人生不像棋,因為它不會從新來過。人生不像迷,因為它太通俗易懂了。
【第62句】:為饑餓故,發心出家,如是之人名為禿人。南本《涅槃經》卷三,金剛身品
【第63句】:【禪語人生】志雖渺小,卻是自己的追求。當你刻意地追求時,它就像蝴蝶一樣振翅飛遠;當你專心致志之時,意外的收獲已悄悄來到你的身邊。
【第64句】:聽到別人的惡意中傷,沒必要對此念念不忘,轉頭放下便是。如果一直不停地去想,就像把別人吐出來的東西,自己又撿起來吃一樣愚笨。
【第65句】:【佛心禪語】自性如虛空,真妄在其中,三心若已了,體相即是用。心清水現月,意定蓋蒼穹。
【第66句】:有些人不熟識對方時,大家都非常講究客套與禮節,彼此和樂相處。等到時日稍久熟識對方后,即“熟不拘禮”,不再講求禮節了。
【第67句】:【禪語人生】修行,修什么?修這個心。心要怎么樣子呢?心要專一,所謂“得一萬事畢”。要修你的念專一,念要是專一了,才能開智慧;念要是不專一呢,那是向外馳求。
【第68句】:【禪語人生】陽光普照與暴風雨,不過是天空表情的不同而已,而不管命運是甘甜或苦澀,都應該使它成為最好的人生糧食。
【第69句】:【佛心禪語】佛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非常丑陋夜叉,別人每罵她一句,她的相貌就漂亮一分,別人不斷罵她,她竟然越變越好看。
【第70句】:【禪心佛語】人,可以有許許多多美麗的愿望,但不可以一定要擁有許許多多美好的奢望。
【第71句】:悟三世之妄心不可得而有真心,故日悟心。(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二十五
【第72句】:【禪心佛語】今天特別把這四四一十六字提出來,貢獻給大家。安住當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靈光獨耀。這就是修習生活禪的基本次第。
【第73句】:人生看不慣的東西太多,看清、看懂,全是自找傷心。給生活罩上一層薄霧,不是自欺,而是對自我的保護。凡事太認真,苦了心,累了自己。
【第74句】:【禪心佛語】世間的事,不是每一件都用道理可以講得通的,有時必須要用忍辱去解決。
【第75句】:【禪心佛語】成就一件善的事情需要多緣多力,需要各方面的緣和力量。
【第76句】:敢于放下,果斷放下,心里真正地放下,放下的一剎那,你會感到天地原來如此廣闊,你會發現你的腳步是如此輕盈平穩,你的心房是如此安穩溫馨。
【第77句】:要眾生都有心病,擁有的人煩惱“失”,沒有的人憂慮“得”;患得患失,即成憂愁。
【第78句】:我未曾見聞,慈悲而行惱,互共相嗔恚,愿生阿彌陀。若人如恒河,惡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則生清凈土。(《諸法無行經》)
【第79句】:【禪心佛語】道場為用功辦道之場所,是佛法弘傳之場所,是佛陀教育的大學,是佛子修行的圣地,是眾生安樂的歸宿。
【第80句】:【禪語人生】這位風水大師感到很憤恨,他認為是這家主人故意刁難他。但因為實在口渴得厲害,他只能忍氣吞聲,一邊吹散米糠,一吹冷水溫,一小口一小口地喝水。
【第81句】:【禪語人生】一切境都是由內心呈現的,不要跟著跑,跟著境轉就是奴才,沒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讓一切境隨心轉,這叫大自在。
【第82句】:若執本清凈本解脫,自是佛自是禪道解者,即屬自然外道;若執因緣修成證得者,即屬因緣外道。(唐)百丈懷海禪師《百丈懷海禪師文案》
【第83句】:其實,世界上有一個人,離你最近也最遠;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記,這個人,就是你自己!
【第84句】:【禪心佛語】若能按照前面講的細行去做,則十種惡的粗行就慢慢遠離,十種善的細行就會做得無懈可擊,沒有瑕疵。
【第85句】:【禪心佛語】傷口可以包扎,污辱可以忘卻,但是,如果你辜負了人家的信任,就無可挽回了。
【第86句】:【禪心佛語】煩惱生起時不要責備自己、更不能責備煩惱,心,不對她做任何反應,不住有、不落空,莫分別,讓她自然來、也必然自然去,否則只會増加煩惱的力量。
【第87句】:人們寄希望于修行,希望在修行中得到解脫,而佛教的解脫之道就是滅苦之道。
【第88句】:【禪心佛語】開悟實際上就是在生命拼搏過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經過一次大碰撞后,我們內心深處就受到一次徹底地凈化。
【第89句】:舍一切煩惱是布施,與諸法無所起是持戒,與諸法無所念是忍辱,與諸法離相是精進,與諸法無所住是禪定,與諸法無戲論是智慧。
【第90句】:【圣經文案】412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腓3:20)
【第91句】:凡于眾生有利、于法門有利者,皆當為之。凡于眾生不利、于法門不利者,皆不當為。一切條規,以此為則,自能通融。
【第92句】:【禪心佛語】當禪修達到一定階段,身心會獲得一種純然的喜樂,是任何世間快樂都無法比擬的。
【第93句】:心境清涼,忙碌便是歡喜,人心安定,環境即太平,便見世外桃源,工作中的忙碌便為歡喜。
【第94句】:【禪心佛語】三七、當你知道迷惑時,并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第95句】:【佛心禪語】把握好每一個當下的因和果,用一份清凈心來對待生活的每一個問題,安住生活,實踐生活。
【第96句】:【禪心佛語】第十種“解脫成熟”。是人人都希望得到的一種好處。解脫成熟就是沒有障礙了,沒有障礙就是清凈法身,這是第十種的參禪的利益。
【第97句】:【禪心佛語】如果一個人沒有苦難的感受,就不容易對他人給予同情。您要學救苦救難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難。
【第98句】:若能如此,則現在雖處凡夫地,逐步經過菩薩道后,就可以到達成佛的目的地。
【第99句】:【禪心佛語】失去的東西,有必要去追討嗎?佛曰:失去的東西,其實從未曾真正地屬于你,不必惋惜,更不必追討。
上一篇:佛語文案句句吸引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