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智是一種能力,是一種認識,但是與世俗的認識能力完全不同,它是不需要經過推理的一種很直接的智慧。
【第2句】:因物故有時.離物何有時?物尚無所有,何況當有時?(古印度)龍樹《中論·觀時品》
【第3句】:【禪語人生】我一直只看到那些閃閃發光的人身上的閃光點,卻不知道他們到底是用了一個什么樣的代價,才換取了這樣的一個人生。我又有什么資格在這里抱怨。
【第4句】:人性本明,為物欲情塵知所昏蔽,故于日用而不自知,故日:性相近,習相遠也。——《憨山老人夢游全集》
【第5句】:每一個人出生,都不是空白的,而是帶著無數過去的業種子,有善的種子,也有惡的種子。這些種子遇到緣就會結果,于是構成了苦樂交織的人生。
【第6句】:認識更多人,忘記更多人;被更多的人記住,被更多的人遺忘。來來往往不必太過在意,人生,是靠自己去完成一段旅行。
【第7句】:【禪語人生】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我不再為別人對我的看法而擔憂。此后,我真的能自由地去做我認為對自己最好的事。只有在我們不需要外來的贊許時,才會變得自由。
【第8句】:勤心作福,不可貪清閑。少年清閑,是不祥事,非折壽即損福。(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五之二
【第9句】:當勤精進,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鉆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宗教箴言錄》
【第10句】:【禪語人生】閑中不放過,忙中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中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中有受用。只要你真心渴望去實現一件事,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第11句】:【佛心禪語】弘一法師在講經說法時曾提到智者大師的一句話:“世間色、聲、香、味常能誑惑一切凡夫,令生愛著。”
【第12句】:【禪語人生】修道人住在一起要少講話。修行人的秘訣,就是要少吃,為什么?因為少吃少生欲念,少欲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樂。
【第13句】:【禪語人生】夜鶯聲音好聽換不來飯吃,與其有時間嚎叫,不如去磨爪子,嚎叫如果能得到食物,那么驢一定比狼還厲害。
【第14句】:洞里無云別有天,桃花似錦柳如煙。仙家不解論冬夏,石爛松枯不記年。——《法演禪師文案》
【第15句】:圣道修行是革命,革自己的命,革除我命,成為佛命。凈土念佛是歸命,歸命彌陀,獲得佛命。革命則難,歸命即易。革命苦,歸命樂。
【第16句】:【禪心佛語】對于心靈來說,人奮斗一輩子,如果最終能掙得個終日快樂,就已經實現了生命最大的價值。
【第17句】:在紅塵中,不必要活得那樣累,為了名為了利為了不必要的那些得失而苦惱而沮喪,過一種禪意的,那才是的上品。努力的,在滾滾紅塵中,慢慢修煉成一枝花。
【第18句】:笑臟笑拙不笑補,笑饞笑懶不笑苦。心滿意足為天子,更望萬世無死期。心有余而力不足,樹欲靜而風不止。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第19句】:【禪語人生】業力,是直接推動生命延續的力量。在有情生命延續中,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20句】:【禪心佛語】戀愛有三種境界:一見鐘情,兩情相悅和白頭偕老。你需要一見鐘情很多人,兩情相悅一些人,然后才會白頭偕老一個人。
【第21句】:盡管無法背棄的宿命,會演繹出無法預料的結局。我們無法用平凡來與之抗爭,任憑故事浮沉幾度,終有一天,我們可以從浪濤中,平靜地走出來。(白落梅)
【第22句】:基督教的圣者,佛教的圣者,經由不同的途徑,運用不同的方法,都悟到了真道,彼此之道,自然相通。好比煉金,不管用什么方法,煉成的金子,都是質地相同的東西。
【第23句】:于過去無憂,未來不欣樂,現在隨所得,正智系念持,飯食系念故,顏色常鮮澤。未來心馳想,過去追憂悔,愚癡火自煎,如雹斷生草。《雜阿含經》卷三十六,第995經
【第24句】:禪是個神妙的東西,一旦在生活中發揮功用,則活潑自然,在生活中洞徹明白,不在物質上牽掛,到處充滿人間的生命力,正可以扭轉現代人生活的錯亂,所以能轉迷為悟,轉邪為正,轉小為大,轉苦為樂。
【第25句】:修行就是要從根本上,從心地上來培養戒、定、慧的力量。而戒、定、慧的力量,又要在具體的生活環境中來生成、在實際的修行過程中來生成。
【第26句】:【禪語人生】心理學提到過一種“拍球效應”——拍球時用力越大,球就跳得越高。其寓意是,承受的壓力越大,就越能激發潛能。因此,出于成長的考慮,我們需要給自己適當施加壓力。
【第27句】:若想在世間成就事業,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要成就品德,必須先從“隨時隨地尊重他人”的基礎做起。
【第28句】:【禪語人生】諸有為法皆由本身相順無常的因緣所生,并非無因生,也非創世主心動意想而生。
【第29句】:【禪語人生】我們必須要學著當自己最好的朋友,因為我們太容易變成自己最大的敵人。
【第30句】:勸君莫將油炒菜,留與兒孫夜讀書。勸君莫做獨醒人,爛醉花問應有數。勸君莫做守財奴,死去何曾帶一文。群雁無首難成行,羊群走路看頭羊。染缸扯不出白布,臟水洗不凈手腳。
【第31句】:【禪語人生】一季花開,一季凋零。一樹抹綠,一地枯黃。一勾冷月,滿眼相思。終究,都是前世注定的輪回,不甘心也只能人命。真的不必在意,只是力不從心。于是,一路上邊走邊忘。
【第32句】:競爭蘊藏了傷害的因子。只要有競爭,就有前后之分、上下之別、得失之念、取舍之難,世事也就不得安寧了。
【第33句】:【禪心佛語】今天他來報怨,我們不起怨恨心,不起報復心,這個帳到這里就結了,沒了,沒事了。
【第34句】:【禪心佛語】人生于世,唯有真心實踐,才能舍出煩惱,才能轉化心靈,當下即能享有生命的喜悅,并邁向璀璨美好的人生。
【第35句】:【佛心禪語】不管是出家人也好,修行人也好,發心、動機很重要,時常要觀察自己的身口意,是否為善行。這樣教法才會長久住世,佛教才會興盛;心行不清凈,是難以弘揚佛法的。
【第36句】:【禪心佛語】犢子言。瞿曇。火尚可爾。人則不然。所以者何。身死于此。意生于彼。于其中間。誰為其取。
【第37句】:人生的優雅,是百千閱歷后的坦然;飽受滄桑后的睿智;無數沉浮后的淡泊。優雅的人生,是一顆平靜的心、一種平和的心態、一種平淡的活法,由此滋養出來的從容和恬淡。
【第38句】:【禪心佛語】世人都在苦苦地求索,夢想著找到自己的歸宿。殊不知,思念著我們的人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的歸宿。
【第39句】:不要自卑,也不要太狂妄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第40句】:戒律是什么?戒律是堤防。持戒精嚴,你的六根便可防守得嚴嚴實實,不會有漏洞。有戒律,我們的修行才有保證。
【第41句】:【佛心禪語】慈悲與智慧是佛教的唯一真理,猶如鳳凰的翅膀,缺一不可。如同鳳凰的翅膀既是左右,又是一體一般,慈悲與智慧既是兩面,又是一體。
【第42句】:【禪心佛語】隨順眾生,直至菩提的功課。“恒順眾生”要帶著知所取舍的智慧,隨順、鼓舞、增長眾生的慈悲與善處,但不要隨著眾生的無明與習氣起舞,愚癡賠上自己的修行。
【第43句】:【佛心禪語】在輪回的大牢獄里,很少人擁有出離的勇氣;在生死的大苦海里,更少人擁有解脫的智慧。
【第44句】:【禪語人生】有些事情,你想記得的就會記得。有些事情,你想忘記的就會忘記,如果忘記不了,那就不要忘記了,因為忘記是不需要努力的。
【第45句】:用觀修無常對治貪,用慈悲對治嗔,用正見對治癡,或持戒對治貪,禪定對治嗔,智慧對治癡,別解脫戒對治貪,菩薩戒對治嗔,三昧耶戒對治癡,如同治病一樣對癥下藥。
【第46句】:【禪語人生】一個真正的佛教道場,不能淪為旅游觀光、娛樂的場所。它存在的價值,不單是讓人來燒香拜佛、放松心靈,更重要的是以講經說法的方式,來傳播正法、引導實修,讓朝圣者了解人生的真相。
【第47句】:【禪心佛語】佛說:真正的快樂,是—種心中的寧靜、喜樂、清明、慈悲的體驗,這種體驗不需要依靠外在的條件,達到這個境界,則疼痛也好,舒服也好,你都可以快樂。
【第48句】:【禪心佛語】如果自己的內心毫無缺失,那么,于這個世界,則再無所求,世界于你,也從此毫發無傷。
【第49句】:【禪心佛語】山高沒有腳板高,浪大總在船底下;不怕山高,就怕腳軟,只要面向太陽走,就永遠看不到背影。
【第50句】:【禪語人生】修行佛道的人,心地一定要柔和,要注意無爭、忍辱,這個忍辱一定要通達空性跟無相,否則忍不下來。
【第51句】:千帆過后便會懂得,人生最美是淡然淡淡的如蘭,不為百花爭艷卻芬芳雋永,淡淡的如水,雖無色無味卻是生命的源泉。
【第52句】:【佛心禪語】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禪師剛與信徒談話告一段落,大智搶著問佛光禪師道:“老師,分別這二十年來,您每天的生活都是這么忙著,怎么都不覺得您老了呢?”
【第53句】:【禪心佛語】佛菩薩一直都是有求必應,只是眾生看不淸佛菩薩的回應方式。只有開悟的人才理解明師和佛菩薩度眾生的方式。
【第54句】:世人每天都在忙碌、不安和煩惱中度過,一個煩惱過去下一個煩惱又來,愁工作、愁財富、愁子女,甚至有時候顧影自憐。總之,各種各樣的煩惱層出不窮,永不停息。
【第55句】:高節奏的現代生活擠壓了我們的思考空間,也誘惑了我們欲的心性。在這個紛繁嘈雜的世界里,我們的心蠢蠢欲動,沒有片刻的安寧,只有懂得放下,我們的心才能如無形的風般自由自在,才能活在當下。
【第56句】:一個理智的人,即使面對羞辱也能夠保持冷靜,即使面對危險也不會迷失方向。如果說感情是一條延綿的河,承載著人全部的悲歡,那么理智就是河上的船,有了它人才得以平安到達對岸。
【第57句】:諸外道等有苦、集諦,無滅、道諦,于非滅中而生滅想,于非道中而生道想,于非果中生于果想,于非因中生于因想。《大般涅槃經》卷十三,圣行品
【第58句】:【關于清心的禪語】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凈,不變不動,無減無增,各各當人日用應緣處。頭頭上明,物物上顯,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蕩蕩無礙,了了空虛。
【第59句】:【禪心佛語】日日都在紅塵中穿梭。許多人說:此心無奈。而我當然也不可能去真正地遠離紅塵。紅塵的可愛就在于:它既讓人沉淪,更讓人快樂;既讓人陷入,更讓人留連;既讓人喧嘩,更讓人寂寞。
【第60句】:不應該挑剔別人的過失,批評別人已做和未做的事情。應該時常反省自己的過失,考慮自己所做和未做的事情。——《佛陀的格言》
【第61句】:【禪心佛語】地位定律:即便是你站在山頂,山下能看到你的人,也一樣認為你渺小而絕非偉岸。
【第62句】:痛苦永遠由內而生人生雖苦,卻也充滿樂,如何看待它們,從哪個角度看待,是可以選擇的。
【第63句】:【禪語人生】無欲不是厭惡生活中的事情,我們盡力做好每件事,但是不執著,即使結果不如所料,我們也不在乎,那就是無欲的境界。
【第64句】:【禪心佛語】客觀的認識煩惱,那些都是浮云的瞬間,人生的意義卻是畢生思考的工程,高高明月照人間,何苦煩憂聽不窮。換一種心情,和命運同行,一點點爭取,讓命運活成人生補充。
【第65句】:【禪心佛語】當你感覺不是因為自己的存在而活著的時候,當你覺得不得不為某些事情而盡力費心的時候,當你覺得必須去做一些并不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時候,證明你已經成熟了。
【第66句】:一個肯信任別人的人,雖然別人未必全都是誠實的,但是起碼自己卻先做到了誠實;一個常懷疑別人的人,雖然別人未必都是虛詐的,但是至少自己已經先成為虛詐的人。
【第67句】:【禪心佛語】煩惱和福禍本來是沒有門路的,是因為我們的欲望太多,才讓自己患得患失。
【第68句】:若自能舍己樂,但為一切眾生故行善法,是名上人,與一切眾生異故。若但為眾生故行善法,眾生未成就,自利則為具足。(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九十五
【第69句】:晴煙淡淡,暖日遲遲。百鳥歌而山谷鳴,千花笑而蜂蝶亂。于斯明得,不動步到觀音普門,平地上入文殊智海。——《長靈寧卓禪師文案》
【第70句】:在家逼迫如牢獄,欲求解脫甚為難,出家閑曠若虛空,自在無為離系著。《心地觀經》卷四,厭舍品
【第71句】:【禪心佛語】人生那得幾千秋,萬里山川依舊。壽夭窮通是命,榮華富貴自修。看看白了少年頭,生死誰知先后。日日杯深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
【第72句】:【禪語文案】恒誨法師:時光所偷走的,永遠是你眼皮底下看不見的珍貴,所以,要珍惜眼前,活好當下,也讓人生少一些遺憾。其實,再美好的東西也經不住我們的遺忘,遺忘是一種輕松,也是一種自在。
【第73句】:【佛心禪語】人生的意義不在于名利與感情,而是慈悲與智慧。因為有了慈悲,才能自利利他,有了智慧,才能自覺覺他。
【第74句】:【佛心禪語】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幸的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不妨看開一些,勇敢面對現實,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奔向新生活。
【第75句】:菩薩所持之戒,于攝律儀戒、攝善法戒外,更增一饒益有情戒;即一舉手一投足之動機,悉以利群為前提;若不然者,則犯戒。(民國)太虛《中國現時學僧應取之態度》
【第76句】:【禪心佛語】人生不是等價交換,凡事不要斤斤計較。無論在哪里,無論以什么樣的狀態,要做的就是以不變應萬變。
【第77句】:參話頭猶如手握一柄金剛王寶劍,任何心識情緒生起,都會臨刃而亡。既有此寶劍在手,行走天涯而無懼,何必要去自尋敵人欲殺之而后快,參禪強求開悟,定入魔障。
【第78句】:【禪語人生】在寧靜中儲蓄;在遺忘中灑脫;在閱歷中成長;在歷練中堅強;在給予中快樂;在簡單中幸福;在錯過中珍惜;在經歷中懂得。
【第79句】:【禪心佛語】如果你是這樣的情況,要曉得,沒有任何人是從來不會遭遇困難的,不要去奢望你有天會突然做什么都成功,所有的問題都會奇跡似的消失無蹤。
【第80句】:如果能了悟“諸法無常、諸苦是空”的道理,解脫身心束縛而沉浸于正法的快樂,即是忍辱。
【第81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成熟是在合適的時機做該做的事,順其自然,既不瞻前顧后,也不左顧右盼,不急躁,不慌張。
【第82句】:【圣經文案】395所以要站穩了,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弗6:14-15)
【第83句】:【佛心禪語】生氣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常生氣會使人得病,過度生氣會導致死亡。所以佛說:生氣發怒的人,是一個敗亡的人。提醒我們學會控制,切不可常生氣、生大氣。
【第84句】:【佛心禪語】是你的遲早會是你的,沒有必要為它而煩惱;不是你的永遠都不屬于你,為它煩惱又有何用呢?
【第85句】:菩薩初學修菩提時,當知病為最大障礙。若諸眾生身有疾病,心則不安,豈能修習諸波羅蜜?是故菩薩修菩提時,先應療治身所有疾。“四十華嚴”卷十一
【第86句】:【禪語人生】因此,我們應當了解,找回自己內心的寧靜,念念觀照一切皆是無常。這樣,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脫自在,遠離煩惱,這樣才是懂得享受生命的人。
【第87句】:【禪心佛語】欺騙絕不是件好事,如果你聰明到將自己也騙了,那又如何呢?你只不過成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犧牲者罷了。
【第88句】:【佛心禪語】大家都很疑惑,也無法了解:為何阿伯才四歲?老人這才把工作暫停下來,解釋道:“若是算時間,我已七十八歲;若是算真正有用的人生,我真的才四歲。”
【第89句】:【禪心佛語】大小物命都憫惜:這就是慈悲心腸的具體表現,要本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憫愛珍惜一切生命。
【第90句】:【禪心佛語】人生之苦,苦于繁忙。忙財富、忙名利、忙著爭搶,忙于計較得失榮辱。爭來搶去終是空。簡單的人,勤勞節儉,一切隨緣而安。
【第91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生命中的許多人和事可遇而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在意的往往會不期而至。
【第92句】:【禪語人生】我們必須用對待蜂蜜的方式去對待歡樂,只能用手指尖去碰一碰,而不可以用一只手去拿,以免吃得厭膩。
【第93句】:【禪心佛語】達爾文就已成為一個學者——只需要一天一個小時,你就能夠成為一個學者,可見,萬事其實都很簡單,貴在有恒:只干一件事,每天付出一小時。
【第94句】:道之主要三根本:出離心與菩提心,業果非無我非有,正見發生除邊執。(明)宗喀巴《菩提道次第總攝頌》
【第95句】:【佛心禪語】禪就是生活,以禪來凈化生活,溶實“覺悟人生”的理念;生活就是禪,以生活來體現禪的功能,落實“奉獻人生”的理念。
【第96句】:學佛要學活的佛;打坐求禪,要學活禪。平日生活里,舉止動作無不是在禪中,這才是真正的活禪。一證嚴法師
【第97句】:我們每天都在做事,每天也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干擾,讓你不能專注于一個“點”,從而導致一個人的一生,碌碌無為,終無成就。
【第98句】:愛欲為瘡疣,蛆蠅諸惡覺,及諸貪嗜心,皆悉從意生。鉆鑿士夫心,以求華名利。《雜阿含經》卷三十九,第1082經
【第99句】:【禪心佛語】生命的過程就如同一次旅行,如果把每一個階段的成敗得失,全部扛在肩上,那今后的路你就沒有辦法走下去了。所以,你必須丟棄過去一些舊的東西,跟過去說再見,去朝著更大的目標邁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