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有人或許會說:“我沒錢,怎么幫助他人?”這種疑慮是沒必要的。幫助他人不一定需要錢,只要有一顆善心就足夠了。
【第2句】:人生在世,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在茫茫的人生旅途上,應該找尋一個正確的目標與方向。設若常常親近愚癡之人,則前途茫茫,方向也容易有所偏差;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可不謹慎深思。
【第3句】:【禪心佛語】人生不是平白無故就能幸福,心要懂理,也要參透這些哲理,使有方向可依。明其何事可為何事不可為之,即是幸福前奏。
【第4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遇順境,處之淡然,遇逆境,處之泰然。
【第5句】:如果我們毫不懷疑地去相信一個人,那結果只有兩種,要不就得到一生的知己,要不就得到一生的教訓。
【第6句】:禪如畫,可以美化環境;禪如鹽,可以促進食欲;禪如花,讓人欣賞;禪如胭脂,讓人亮麗。禪是幽默、是大自然、是我們的心、是我們的本來面目,禪是人間佛教的根本。
【第7句】:個時身心廣大如法界,究竟等虛空,的的分曉便知道,金枝敲玉戶,韻出碧霄。——《宏智禪師廣錄》
【第8句】:誠實做人,踏實做事。吃飯防噎,走路防跌。吃千吃萬,不如吃飯。尺蠖之曲,將以求伸。寵狗上灶,寵子不孝。處世之道,不即不離。傳言過話,自討挨罵。傳言失指,圖影失形。春風不刮,楊柳不發。
【第9句】:【禪心佛語】佛家教導我們“大慈大悲,怨親平等”,別人對我們好,這有恩,我們要知恩報恩。
【第10句】:【禪語人生】修行一定要腳踏實地,不能脫離實際,不能脫離現有的生活狀況。各安本位、安分守己,各盡各的責任和義務,在盡職盡責中來完成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責任和義務。
【第11句】:現代社會往往提倡強食弱肉,讓我們學做石頭,其實強硬是死之相。水雖柔,但能滴水穿石,而鋼刀易折。因此,心應調柔。
【第12句】:【禪語人生】在一個人身上同時會存在或“善”或“惡”的兩個對立面。主張勿因小善而不為,勿因小惡而為之。
【第13句】:【禪心佛語】佛陀所說,實際上是人類生命誕生的全過程的縮版,佛教稱之為“結胎五位”。
【第14句】:【禪語人生】修行是對你的生活方式的一種優化與提升,你會變得更有慈悲心、更有智慧力、更有奉獻精神。
【第15句】:諸法和合因緣生,法中無自性,若無自性,是名無法。以是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當知一切法無性,何以故?一切法性空故。《摩訶般若經》卷二十四,道樹品
【第16句】:如果人人發揮慈悲心,即可形成“一眼觀時千眼觀,一手動時千手動”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并具足無量悲愿的濟世力量。
【第17句】:法性遍在一切處,一切眾生及國土,三世悉在無有余,亦無形相而可得。《華嚴經》卷二十八。
【第18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只要心淡如菊,心靈清凈,不執著于外境的侵染,雖處于塵俗狂流世界中,亦能潔凈自身,自得其樂,猶如居于清幽靜寂的仙境之中。
【第19句】:【禪心佛語】通常我們都向外追尋,從財富,地位,親人乃至他人的認可中尋求安全感。但依賴和執著外境終會帶來痛苦。要向內求,通過自己的信仰,善業,智慧來實現真正的安全感。
【第20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人生,沒有永遠的傷痛,再深的痛,傷口總會痊愈。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你不可以坐在坎邊等它消失,你只能想辦法穿過它。
【第21句】:恒榮法師:人生本來就是五味雜陳,生活考驗每一個人的毅力和堅持,能不能直面生命的痛苦,去接受,去改變,去勇敢,但一定不能軟弱與逃避,幸福不會眷顧那些茫然的人,幸福需要一種自在與灑脫。
【第22句】:【禪心佛語】放棄該放棄的是無奈;放棄不該放棄的是無能;不放棄該放棄的是無知;不放棄不該放棄的是執著。
【第23句】:【禪語人生】我尋著千年的印記,將你刻畫成,心底那抹最艷麗的朱砂。感受著靈魂的悸動,婉約了一世的追尋。
【第24句】:佛法從緣起論的觀點來看,認為利他方能自利,害人實際是在害己。敬人者,人敬之;愛人者,人愛之;損人者,人損之:欺人者,人欺之。所以,我們應該做到自利利他,不可損人利己。
【第25句】:【禪語人生】信佛,學佛,不是為自己,乃是為切苦海中的眾生。佛不渡無緣的人,不能渡的人,我們就把他當做菩薩來看。
【第26句】:【圣經文案】411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里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4)
【第27句】:【心靈禪語】心地是一個寬寬的平臺,問題就在于樂觀和悲觀并存,能夠轉化生活的負能量,就是生命的別開生面,或者說是一種走向寬闊的契機,讀得懂生活,和生活達成一種溫暖的默契。
【第28句】:【禪心佛語】容忍:花生在被人遺棄的廢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悅人的芳香,宛如佛生在愛欲強烈的人群中,而能散發著智慧的光芒。
【第29句】:【經典佛語】真正學會知足,人生最大的煩惱是從最沒意義的比較開始,這世界總有不如你的也總有比你強的人,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真正學會知足)
【第30句】:信任在人際交往中是重要的一環。適度的信任,是友誼的催化劑,是商場中的潤滑油,不但能令他人感到溫暖,而且也能令自己顯得自信、大度、有涵養。
【第31句】:【禪心佛語】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無所得法。何謂有所得心,聰明伶俐,思量計較者是。何謂無所得法,思量不行,計較不到,聰明伶俐無處安著者是。
【第32句】: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柔能制剛,弱能勝強。若爭小可,便失大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三思是益,一忍為謀。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殺身成仁,舍生取義。
【第33句】:佛教的真理猶如虛空,比如虛空既遍于一切萬法,又超越一切萬法一般。是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世俗諦,是遍于一切而立;勝義諦,是超越一切而言。
【第34句】:【心靈禪語】這里說的是“物我兩忘”的境界,是一種開闊、恬靜的精神境界。人的意識能夠達到這種境界,這表明意識所具有的能動作用。
【第35句】:【佛心禪語】做人六力:對自我要有約束力,對他人要有親和力,對處世要有寬容力,對求知要有精進力,對困境要有忍耐力,對成功要有推動力。
【第36句】:【禪語人生】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必須倚賴周圍的環境和人。
【第37句】:【禪心佛語】仁慈是無法抗拒的,但確實需要不含任何雜質的真誠作為后盾。如果你堅持對人仁慈,即使是再不講理的人,也奈何你不得。
【第38句】:修禪:教人做明白人,做覺悟人;教人做最尊貴,最有智慧的人;教人做最快樂的人,最幸福的人!一切隨緣心方安,處處是禪體安然;明心之時即順達,安心之時即幸福。
【第39句】:【佛心禪語】※我們都在做夢。晚上做的夢是黑夢,白天做的夢是白夢。晚上的夢很容易醒過來,但是白天的夢很難醒過來。醒過來了就叫覺者,沒有醒過來叫迷者。
【第40句】:總而言之,系緣修心是初步,藉事練心是第二步,隨處養心是第三步。將一切場所都當做修持的道場,時時觀照、系念一處。
【第41句】:【禪心佛語】更令人刮目相看得是,所有經典中原來錯誤或脫落漏掉的字句,他都一一給予糾正補充,完備了原經中的不足。
【第42句】:種花須知百花異,育人要懂百人心。種田不勤收獲少,養兒不教禍害多。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豬圈豈生千里馬,花盆難養萬年松。
【第43句】:【禪心佛語】若欲見佛,須是見性,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是處。
【第44句】:【禪心佛語】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諸惡。猶如大樹,根雖是一,所生枝葉其數無邊。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諸惡業百千萬億,倍過于前,不可為喻。
【第45句】:【佛心禪語】誰也主宰不了我們的生活、一切都有自己在創造。假如我們擁有一顆慈悲的心、感恩的心,知足的心還有什么事辦不成呢?
【第46句】:生活就像蕩秋千,總在起起落落。在高處你能看到遠方的美景,然而只有落下來你才會感到踏實。質樸的才是厚重的,清淡的才是悠長的,簡單的才是豐盛的,平實的才是真摯的。
【第47句】:汝等應當守護根門,善攝其心,若眼見色時,莫取隨形好,。當受持眼律儀。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復如是。《雜阿含經》卷四十二,第1165經
【第48句】:佛是眾生界中了事漢,眾生是佛界中不了事漢,欲得一如,但佛與眾生,一時放下,則無了無不了。——《大慧普覺禪師文案》
【第49句】:【禪心佛語】人生有了遠方也就有了追求的高度,人生一旦有了追求,遠方也就不再遙遠。一個人最可怕的是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第50句】:【禪語人生】正是有起伏不定的潮起潮落,才呈現出生活的多姿多彩。來自順境的快樂令人羨慕,而來自逆境的快樂則令人欽佩。
【第51句】:【禪語人生】這就是生命的意義,只有懂得這意義的人,才能真正享受生命,才能活得快樂。
【第52句】:非空非海中,非隱山石間,莫能于此處,避免宿惡殃。《法句經》卷上,惡行品一切眾生所作業,縱經百劫亦不亡。因緣和合于一時,果報隨應自當受。《光明童子因緣經》
【第53句】:【佛心禪語】不生生不可說,生生亦不可說,生不生亦不可說,不生不生亦不可說,生亦不可說,不生亦不可說有因緣故,亦可得說。
【第54句】:【禪心佛語】反者道之動,雖然賣佛教門票的大多并不是寺院,但佛教應當統一決心,放棄門票,主動昭示立場。佛教界需要確認一個基本道理——堅決不去充當挾佛斂財者的墊腳石。否則,未來堪憂。
【第55句】:頭回上當,二回心亮。發回水,積層泥;經一事,長一智。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老馬識路數,老人通世故。
【第56句】:也許有的事情、有的人還是不盡如人意,但如果懂得包容,我們自己的心情會輕松很多。其實,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第57句】:【經典佛語】但言諸法皆在心內,離心偏心純屬外道。離心丟心無一切,降心用心成一切。其心無住超越一切.
【第58句】:【佛心禪語】開口說話前,問自己,是否有必要。沒有必要,就不說。這是修心的第一步,因為,如果你對自己的口也不能有所調御,怎么能指望對自己的心有所調御?——法師阿姜.放《覺知之心》
【第59句】:【禪心佛語】理性的克制對一個追求成功的人來說,不是束縛的鎖鏈,而是強韌的護身甲,雖然披掛上它不免有些累贅,但是它能讓你免遭意外的傷害。一個人越想受到尊重,越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日常言行。
【第60句】:【禪語人生】修道人,要忍人所不能忍的事,要讓人所不能讓的物,要吃人所不能吃的飯,要穿人所不能穿得衣。總而言之,需要受人所不能手的。
【第61句】:【佛心禪語】當煩惱莫名地升起時,先問問自己:煩惱是什么?何以生煩惱?如此自省之后,你會發現,煩惱是可聚可散的東西,轉境不如轉心。
【第62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什么意思呢?其實也就是說覺悟者,不是以你是否做過有違世俗倫理道德的事情為標準的,而是看大智能的獲得與否。
【第63句】:【禪心佛語】日日都在紅塵中穿梭。許多人說:此心無奈。而我當然也不可能去真正地遠離紅塵。紅塵的可愛就在于:它既讓人沉淪,更讓人快樂;既讓人陷入,更讓人留連;既讓人喧嘩,更讓人寂寞。
【第64句】:【禪語人生】在自我反省中能夠比較客觀地認識自己,那就能夠確定自己生命行為的方向,或者說生命行為的取向。
【第65句】:【經典佛語】“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讓我們拋卻心頭的閑事,留住人間的美好時節。
【第66句】:生活里的那些固執與傲慢往往成全了更多的“不堪回首”、“難以釋懷”、“悲憤交加”的過往。學會溫和以對,也就讀懂了生命,活好了相逢與別離,歲月靜好,何苦自傷。
【第67句】:過于鋪張或過于吝嗇,都容易被金錢所驅使。對于金錢,我們應取之有道,而且,要把它用在做有意義的事情上。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要做金錢的主人,而不要做金錢的奴隸。
【第68句】:佛是眾生藥,病生病除,藥亦無用。病(病字頭里面一個"差")藥除佛魔俱掃。始于此大事因緣有少分相應。
【第69句】:【禪心佛語】你不能左右天氣,但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改變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見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第70句】:【圣經文案】199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太16:16)
【第71句】:【禪心佛語】凡夫都是活在自我的概念之中、為自我的概念而生、也為自我的概念而死。既便所謂的修行也是在用自我的概念而修。
【第72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我們欲望過多;人心本無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人生就是欲望和所求不斷減少的過程,所以要學會放棄與回歸,放棄一切浮躁和喧囂,回歸內心的安寧。
【第73句】:因果法則總是平衡的,好比化學方程式,一邊起什么反應,那么另一邊就會有相應的生成物。
【第74句】:【禪心佛語】說過的話、發生的事,所有的一切都讓它隨風飄散吧,不必太在意。無論是喜悅或是悲傷、成功或是失敗,一切都會成為過去,成為歷史中的一頁,成為我們生命旅途中的一隅風景。
【第75句】:【禪語人生】我們都知道貪是不好的習慣,可是有時候我們又會走入另一個極端--慳,也就是小氣、舍不得和吝嗇,有人以為這是節省,其實慳和節省是兩回事。
【第76句】:一個人應該舍棄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縛。不執著于心靈和物質的人,內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寧,而不受外在的影響。
【第77句】:【禪語人生】心生厭離于身惡業,口、意惡業,惡不善法及諸煩惱,重受諸有熾然苦報,于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增其厭離——心懷出離之心,志在解脫。
【第78句】:要拾回“人性本善”的清凈心性,折服剛強、頑劣的眾生心,唯有以佛教智慧的教育及人事的錘煉,才能真正除惡存善,成為人格完美之人。
【第79句】:于過去無憂,未來不欣樂,現在隨所得,正智系念持,飯食系念故,顏色常鮮澤。未來心馳想,過去追憂悔,愚癡火自煎,如雹斷生草。《雜阿含經》卷三十六,第995經
【第80句】:唯有寧靜的心靈,才不羨慕顯赫的權勢,不奢望成堆的金銀,不乞求聲名鵲起,不妄求美宅華第。因為所有的奢望、乞求和羨慕,都是一廂情愿,只能加重生命的負擔,讓心靈變得浮躁而不堪重負。
【第81句】:【禪語人生】有了“痛”的經驗,生命越發顯示了內在的深度,沒有經歷痛苦的人生,或許還是浮淺的豪華。
【第82句】:拜佛容易敬心難,意不虔誠總是閑,五體虛懸空費力,骷髏磕破也徒然。(明)憨山《費閑歌》
【第83句】:青春很短暫,即使做流星也要燦爛一回;青春是未來人生的預演,你有權力按照自己的夢想盡情構思腳本,錯了還有時間改。一位大學生博友希望我寫一個關于青春、關于前途、關于夢想的話題。
【第84句】:【佛心禪語】《佛陀的格言》中說:“莫輕視小惡,以為我不會受報應。莫輕視小善,小水滴不斷地落下,最后能灌滿整個瓶子。所以聰明的人逐漸積集小善,而致使他整個人充滿著福德。”
【第85句】:對修道者而言,語言、文字皆如渡船。為達彼岸,自須善用此船;既達彼岸,即應舍船就道,勿再戀棧。
【第86句】:人對了,世界自然就對了。東西都是一樣的東西,人們只是從他們喜歡的人那里買東西。人是東西的靈魂。
【第87句】:【天道變化】天道的變化總是禍福相依,失意與得意總是交相而來,有福時要居安思危,有禍時要會擺脫厄運。
【第88句】:【禪語人生】我們每天都要檢查自己,要牢記《溈山警策文》中的諄諄教導,“舉措看他上流,切莫隨于庸鄙”。
【第89句】:假如孔子生活在今天,他可能成為代課教師,最后接受被清退的命運;假如孔子生活在今天,他也有可能成為官員,因為沒有文憑,或有幸被招干,但他必須不斷地混文憑,才有可能立足和遷升。
【第90句】:不寬恕眾生是苦了你自己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
【第91句】:學道之士,先須辦長遠不退之志,下一分篤實苦切功夫,如登萬仞高山,不至極頂不已,步步努力,心心不退。——《憨山老人夢游全集》
【第92句】:【禪心佛語】兒子不聽話可以適當的打打,要不就顯不出@@的威嚴,臺灣問題就是如此。
【第93句】:【禪語人生】謠言之所以止于智者,不僅因為他有理智的頭腦去判斷是非,更因為他懂得寬恕、憐憫造謠者的淺薄、無知。
【第94句】:諸佛菩薩之情是清凈、覺悟的大愛長情,為了普度眾生、救濟苦難,而倒駕慈航返入娑婆;無論眾生到哪里,佛菩薩也跟著到哪里。此為佛菩薩所發之大乘菩提愿心。
【第95句】:【禪語人生】業凈六根成慧眼,身無一物到茅庵。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不作風波于世上,自無冰炭到胸中。
【第96句】:寂寞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寂寞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同行者,寂寞是為了孤獨背后的解脫,寂寞的過程,就是一個尋找真愛的過程。找不到對的人,其實很可能是,改不掉正確的自己。
【第97句】:【禪心佛語】看不到自己短處的人,易自傲;看不到自己長處的人,易自卑。自傲的人,是自掘陷阱;自卑的人,是自滅志氣。
【第98句】:【禪心佛語】外在的事物影響了心,心反過來就會影響一切,所以改變風水從根本上講就是改變心,只要能夠讓心感到美好,感到喜悅,就是好風水。
【第99句】:【禪語人生】我們一生的被描述決定于墓碑與悼詞,而寫悼詞與墓碑的,卻不是我們自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