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慈就是愛,但不是污染的愛,而是清凈的愛。愛得心無掛礙、無煩惱,才是清凈之愛。清凈的愛是“予樂”,與我沒有親友關系、甚至從未見過面的人,我都要讓他快樂。
【第2句】:在佛法中,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塵指的是色、聲、香、味、觸、法。出家人要修成正果,就要身心安曠,做到“六根清凈”“一塵不染”。佛家要人放舍塵根,就是此意。
【第3句】:如果在追逐夢想的旅途中走得太快,走得太急,忘了在旅途中欣賞沿路的美景,忘了體味每一個階段的人生帶給我們的意義,那我們的一生,就白白浪費了。
【第4句】:佛說,慈悲為懷,福報自然來。拔除眾生的痛苦,給眾生以快樂,是為慈悲。寬容待人,以德報怨,懂得感恩,廣行布施,就是在修福。
【第5句】:【禪心佛語】謹慎守護自己的心,觀察每一個起心動念,不墮入貪、嗔、癡、慢,疑的牢籠,如此你還要到哪里去修行呢。生活在人間,不慕虛榮,不貪華麗,不攀權貴,不交惡人,平淡天真。
【第6句】:【佛家禪語】善行絲毫積累終會圓滿,惡業點點去除終會清凈,煩惱時刻對治終會解脫,修行日日增上終會成就。
【第7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有兩種人可以得到快樂和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懺悔的人。
【第8句】:善于利用時間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不是參禪的好機緣,不管是人與事——與人無爭則人安,與事無爭則事安,與世無爭則世安。
【第9句】:【佛心禪語】我常研究,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里越難過,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禍,不是苦海是什么?
【第10句】:【禪心佛語】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凈。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
【第11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一杯茶在手,品人生的收放適度,品歲月的春華秋實,身心安靜,自然融合,即不與世隔絕,又要安守本分,悲歡量力,適可有度。
【第12句】:【禪心佛語】倘若你的人生使命,就是讓每個人都喜歡你,你將會非常失望。然而當你與人相處時總是親切而體貼的話,他們可能不會喜歡你,但是絕不可能會討厭你。
【第13句】:禪宗認為,一個人只有把一切受環境影響的東西都放掉,萬緣放下,才能夠逍遙自在,才能萬里行游而心中不留一念。
【第14句】:若有布施于少食,修善供養于世間,所施大小如蚊蚋,亦獲快樂得半日。《菩提行經》卷一
【第15句】:沒有傲氣,但存傲骨。需要腳踏實地的平實,豐富而不膚淺、恬淡而不聒噪、理性而不盲從。
【第16句】:【禪語人生】在我們懂得一些佛法道理之后,即應開始在生活中實踐。但在做的過程中,難免會因習氣煩惱沉重而產生很多懈怠的現象,此時應思維暇滿難得之義,讓自己更加精進。
【第17句】:人生在世,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當進則進當退則退,當高則高當低則低,當強則強蘭弱即弱,進退有據、高低有時、強弱有度,才是生存之道。
【第18句】:我們必須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凡事都有兩個面,有得必有失,有甜必有苦,有喜必有悲,有笑必有淚,有成必有敗,有福必有禍。兩個面是相互依存的,不可能一個人好事占盡,也不會一個人倒霉到底。
【第19句】:【禪心佛語】諸法皆因緣,迷者實有,悟者寂。四生六道,惟業現。煩惱業障本來空,苦樂智愚悉為幻。本無三界無菩提,惟有覺性不生滅,空性不壞生萬有。
【第20句】:【禪心佛語】當我們的內心狀況非常糟糕的時候,比如:與家人或朋友吵架、被別人侮辱時,立即停下來看看:到底誰在不開心,不高興者究竟是什么?其答案也許會改變我們的人生。
【第21句】:【禪語人生】言行舉止、喜笑怒罵皆是心的顯現、我們的品質、形象、品味和能力盡在其中,顧名三思而后行。
【第22句】:【禪心佛語】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對的時刻開始的,不早也不晚。當我們準備好,準備經歷生命中的新奇時刻,它就在哪里,隨時準備開始。
【第23句】:【禪心佛語】很多人在說,現在年輕人不容易。你說,哪一代人的青春容易?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第24句】:【禪心佛語】金錢買不到幸福。很多我們渴望的東西都很昂貴。但那些真正讓我們滿足欣慰的,確實免費的,他們就是愛、笑聲和飽含激情的工作。
【第25句】:這世上唯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心中高貴的信仰。信仰與夢想一樣,是人生旅途的一盞明燈,只要它還亮著,人生就有憧憬和希望。
【第26句】:【經典佛語】“煉透人情,就是學問”。要在親友中去煉,煉成了就不怕碰,象磚瓦似的,煉透了就堅固,煉不透的如同磚坯子,一見水就化了。
【第27句】:【禪心佛語】見色有見色性,不著常解脫;見色相者常系縛。不為煩惱所系縛者,即名解脫,更無別解脫。
【第28句】:【禪語人生每日一禪】知退者進:能夠檢討反思,就等于有了重新開始的基礎,這就是人的成熟的過程。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須先腳踏現實;如果你希望輝煌,那么你須腳不停步。
【第29句】:世人聞道諸佛皆傳心法,遂將心覓法,不知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不可將心更求于心。不知當下無心,便是本法。——《筠州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第30句】:【佛心禪語】做人要當提起時提起,當放下時放下。功名富貴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貴里耗費;悲歡離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歡離合里掙扎;放不下金錢,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生命就在金錢。
【第31句】:【佛心禪語】轉而,移情別戀,卻太難,只顧心疼,我忘記了離開,一次一次,已經習慣,習慣有你,習慣心疼你的一切。
【第32句】:僧問:“如何是清凈法身?”師日:“白牛吐雪彩,黑馬上烏雞。”——《大陽警玄禪師》
【第33句】:盛瞋恚能持,如制逸馬車,我說善御士,非謂執繩者。《雜阿含經》卷四十,第11()7經
【第34句】:【禪語人生】因為無知,因為短視,我只知道風會吹亂我的頭發,只知道雨天出門要多帶一把雨傘,卻沒想到比這暴虐1000倍的臺風卻是人類生存的必需。
【第35句】:一切學業、道業、事業都是時間累積成的,會利用時間的人,可以隨時把握分分秒秒去活動、去進修;不知利用時間的人,在一星期七天中,就斤斤計較于一天半的休息。
【第36句】:小忍成仁,大忍成佛參禪的秘訣就是忍,忍不住也要忍,忍到極點,豁然貫通,明朗開悟。忍是無價寶,人人使不好,若能會用它,萬事都能了。
【第37句】:【禪心佛語】放棄,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人生,在選擇中痛苦,在放棄中前行。不懂放棄,怎攀高峰。
【第38句】:回首,青春猶如一場盛大的演出,來不及揮手,早已匆匆落下了帷幕。靜坐紅塵,喜歡盈盈碧天上飄逸的白云,喜歡臨窗聽雨,聆聽心之禪意,讓雨洗盡塵埃,也純凈了心靈。
【第39句】:圣道修行是革命,革自己的命,革除我命,成為佛命。凈土念佛是歸命,歸命彌陀,獲得佛命。革命則難,歸命即易。革命苦,歸命樂。
【第40句】:【禪心佛語】水終于拿來了,用一個大碗盛著,大師正想大口喝水,卻發現水面上撒了很多米糠,而且水溫很燙。
【第41句】:王為人中尊,海為江河長,月為星中明,明照無過日。上下維諸方,及一切世間,從人乃至天,唯佛最第一。《中阿含經》卷四十一,《梵摩經》
【第42句】:【禪心佛語】戒律是什么?戒律是堤防。持戒精嚴,你的六根便可防守得嚴嚴實實,不會有漏洞。有戒律,我們的修行才有保證。
【第43句】:于諸一切助道具中,菩提之心最為第一,悉能滅除一切煩惱生死怨故。“四十華嚴”卷三十六
【第44句】: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真正的自由是在無所依傍之時,發現無路而處處是路。能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人才算得上自由,這不是路的緣故,是心路。
【第45句】:世間之人無知無信,常與諸根而為奴仆,唯見掌中,不觀大利,易事不修,難者恒作。《大寶積經》卷五十七,佛為阿難說處胎會
【第46句】:【禪語人生】擁有遠見比擁有資產重要,擁有能力比擁有知識重要,擁有人才比擁有機器重要,擁有健康比擁有金錢重要。
【第47句】:智與愚,無有極處,智者只是相對的智者,愚人只是相對的愚人。假設一定要給個定義的話,可以這么說:愚蠢是自以為已經足夠聰明,智慧是認識到了自己的淺薄。
【第48句】:若作市易斗秤賣物,一說價已,不得前卻舍賤趣貴;斗秤量物任前平用.如其不平,應語令平。《優婆塞戒經》卷三,凈戒品
【第49句】: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故名波羅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是故此丘,當持凈戒,勿令毀犯。《佛遺教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