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雄起,取決于精神上是否強大,精神上強大與否則取決于有無信仰。
【第2句】:鶴夢巢寒,耿耿蒼林之月;龍吟夜永,依依枯木之云。諸禪德,正恁幺時,無生滅,絕來去。一《宏智禪師廣錄》
【第3句】:云何自知心?謂若分段、或顯色、或形色、或境界,若色、若受想行識、若我若我所、若能執若所執、若清凈、若界、若處,乃至一切分段中,求不可得。一《大日經》卷一,住心品
【第4句】:我們的人生也曾充滿夢想,也曾追求過。然而當第一個春天付出不曾得到回報時往往灰心喪氣,輕率地將第二個春天棄之門外。
【第5句】:【禪心佛語】徒弟恍然大悟:這當然可以。如果想要別人認可與欣賞,你必須是一顆珍珠。
【第6句】:【禪心佛語】凡是看不破,放不下,就是業障。障礙你不能上升,乃至障礙你出不了三界。凡是對著境界而生出一種執著,就是情感。見到境界,便生執著,這皆是情感的作用。
【第7句】:【佛學智慧經典文案】人際溝通和為貴,千萬別陷入無聊的爭論中怎樣避免生活中的矛盾和爭吵?佛日:若以諍止諍,至竟不見止;唯忍能止諍,是法可尊貴。——《中阿含經》
【第8句】:【佛心禪語】不可輕視任何人,當我們心中對某人涌現出惡劣的情感,或可恥的猜疑之時,要立刻消除它。別人的言行,我們必須以善意、率直的心來解釋。
【第9句】:人與人之間相處,難免產生人事上的煩惱;遭遇這些煩惱時必須忍讓,千萬不要起嗔恨心;除了護心,也要護口,不能口出惡言。
【第10句】:【佛心禪語】把“佛”字拆開,為“人”和“弗”,意即“非人也”。言行只要達到忘我的境界,遵守道德法則,撇開作為“人”的情緒誤區,那就能立業創新(心),修成正果。
【第11句】:【禪心佛語】你的“順其自然”是不是可以制造的“順其自然”?因為你在刻意追求這種狀態。
【第12句】:無論社會變得如何的喧囂與浮躁,只要我們愿意去尋找,就一定能發現一個真正安靜的角落。而且,即便沒有安靜的外在環境,我們也要保持心靈的寧靜,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
【第13句】:山靜養性,水動慰情。山靠綠化,人靠文化。山有坡度,人有風度。善必壽考,惡必早亡。善根福德,天道酬勤。上合天心,下乎民意。燒的紙多,惹的鬼多。少年偏信,老漢多疑。蛇行無聲,奸計無影。
【第14句】:【圣經文案】464私欲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1:15)
【第15句】:生活中常有這種現象:當我們一心想得到什么的時候,苦苦追求反而適得其反。當我們不再執著于一念時,就會從內心的糾纏中解脫。重要的是應該用心去生活,在生活中慢慢積累,自然能水到渠成。
【第16句】:【禪心佛語】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可俗話又說:過河拆橋、卸磨殺驢、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第17句】:【心靈禪語】無論遇到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界,不起煩惱念,不增執著心,就是看破。人無恒常,事無恒久,順境時處之安然,逆境時處之泰然。
【第18句】:人若不能克己行事,持清定之心,那勢必早晚都會成為盲心人。行存于世悲哀度日卻全然不知。知足,知愛,才能知生命的樸質本源。
【第19句】:批評和指責的話語一旦說出口,便烙在了對方的心里,留在了對方的記憶中,能不能讓它消失,已經不由自己掌握了,而惡業卻要自己承當,所以,說話時,要慎之又慎。
【第20句】:【禪心佛語】洞穴內的寂靜安祥是某些人為了想要寂靜而坐著不動,坐到像石頭一樣,所以他們不能看見自心,不能看見念頭生起。
【第21句】:【禪心佛語】痛苦來臨時,不要總問:為什么偏偏是我?因為快樂降臨時,你可沒問過這問題。佛告訴我們:痛苦和快樂都是人生中的體驗和歷練,不要畏懼痛苦,也不要漠視快樂。
【第22句】:時光不能倒著走,失去就別再回頭。有緣惜緣,真心相對,不離棄,更不拋棄;無緣放下,淡然一笑,別強求,更別后悔。相離莫相忘,且行且珍惜。
【第23句】:【禪心佛語】人生就是這樣,既然有了錯誤,就要勇于面對,要有錯必糾,及時改過,方能進步。
【第24句】:【圣經文案】460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來12:3)
【第25句】:※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夠,別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來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第26句】:人生會遭受天災人禍的痛苦,無不是從貪而來。“貪”不但帶來痛苦,也使人墮落;除了今生此世身敗名裂,也會招致未來的業報。
【第27句】:【禪語人生】因為就是無明才會生起人們造惡的元兇——貪與瞋,所以佛陀強調我們必須要有覺、定、慧。
【第28句】:制心一處,事無不辦佛言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是故心分兩路,事不歸一。情專志篤,三昧速成。
【第29句】:恒榮法師:與人相處,追求一個淡字。因為淡,淡久生香,所以綿長,既不累心,又可悅人。因為淡,遠離了功利,跳出了誘惑,賦情感以本真,予生活以原味,在塵世中浮沉不變色,在眾生中穿梭不迷失。
【第30句】:這一生,最無法預見的,是遇見。不知哪一眼,就是開始。這一生,最無法告別的,是離別。不知哪一眼,就是訣別。從遇見到訣別,人生如此奇妙地靜靜譜寫著悲歡。
【第31句】:【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
【第32句】:【禪語人生】要結四緣:結人緣,結善緣,結法緣,結佛緣。這就是講如何發揮人的主動性,推動善因善果的成熟,避免惡因惡果的來臨。
【第33句】:【佛心禪語】最大的漏,就是欲漏。若是有了欲念,好像常被土匪打劫,財寶被搶去;好像木材內生蟲子,沒有用處;又好像在美食中,放了糞便一樣,令人作嘔三日。
【第34句】:【佛心禪語】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氣自己。【第2句】:活多干、話少說、人人心里有桿秤。【第3句】:少吃鹽、多吃醋、少打麻將多散步。
【第35句】:【禪語人生】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第36句】:只這一顆心,就已經是一處絕塵世外的桃花源,花開花落,藏了一絲絲潛在的清高,藏了喧囂世界里那一點點禪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沒有絲毫雜念,這恬淡清閑的美情,換來的是心靈的短暫輕松。
【第37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有他的路,每條路都是正確的。現在有近60億人,就有60億條正確的路。人的不幸在于他們不想走自己的路,而總是想走別人的路。
【第38句】:若是浮躁過甚、浮夸過多、浮華過累,必欲壑難填、心境難平、負贅難卸,終勞力傷懷,徒增煩憂。人生是需要爬坡過坎、涉險渡困,無須心耿于一處,駐足于一地,唯苦中尋樂、轉苦為樂,方能抬寬視野。
【第39句】:【禪語人生】有一顆平常心的人,他就像路邊的一顆小草,悄然無聲的活在這個世界上。他寧靜的默守著行人的來來往往。
【第40句】:如來藏不老不死、無量無邊、不生不滅、不常不斷。《大寶積經》卷三十二,出現光明會
【第41句】:我們要把食物當做“正事良藥”;為了療養血肉之軀,以免消瘦、生病,應該端正心念來食用這餐“良藥”。如此,才有充足的精神與豐沛的體力為社會大眾做事。
【第42句】: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華嚴經》卷十六,須彌頂上偈贊品
【第43句】:【禪心佛語】生活沒有絕望,只有想不通,人生沒有盡頭,只有看不透。生命短暫,人生忙碌,看淡,看輕,看細水長流,看人間百態,握清歡在手,掬淡泊于心,生活不會總如意,人生不會都稱心。
【第44句】:【禪心佛語】請記住—「競爭心」無法制造出任何美的東西,「傲慢」無法產生任何高貴的東西。
【第45句】:【禪心佛語】謙虛不是抬高別人,也不是踩低了自己。謙虛,恰恰是一種能容忍他人的胸懷。
【第46句】:【禪心佛語】日本兵用刺刀瘋狂地刺殺,老百姓尸體遍布整條整條的街道,鮮紅的血匯成一條血河。日本兵喪心病狂地奸淫殺戮,南京城一下子變成了一座死亡之城。
【第47句】:心不專、念不一,做事難以成就;若想心念專一,就必須收攝雜念,恒持清凈的一念心,這就是“系緣修心”。
【第48句】:【禪語人生】學會做一個更善良的人,做會一個更有感恩的人,因為人生的最終,由善惡的積德因果業力決定你下一個輪回的痛苦和快樂。
【第49句】:【要聽三種人的話】要聽三種人的話:一是有智慧的人,二是有好德之人,三是有經驗的人。
【第50句】:【禪心佛語】生活里再多的曲折,也不可以損失我們對人生的堅持。人生路上,分不清什么是不經意的忽略,可以原諒,也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不在意,需要離開。寬寬地活著,真的不賴。
【第51句】:【佛心禪語】抬頭就是羊年,也已經走在羊年,用一份信心和樂觀向羊年打個招呼,送上一份敬意。致敬大羊年,你好大羊年。
【第52句】:【圣經文案】32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1:21)
【第53句】:【禪語人生】因為我們有嗔恨心,所以聽到別人的辱罵就會煩惱、會憤怒。而一個修行人,會將生活中的挫折當做修行的助緣。幸福人生的關鍵在于我們有什么樣的心態,在于我們用什么樣的觀念來生活。
【第54句】:《壇經》上的這段話告訴人們,若想擺脫人生中的各種困惑,必須要做到“淡泊清心”。將一切煩惱、困惑看淡,那天天都將是好日子。
【第55句】:【佛語摘抄精選】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壇經》)
【第56句】:【圣經文案】105艷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贊。(箴31:30)
【第57句】:【禪語人生】無論一個人的天賦如何優異,外表或內心如何美好,也必須在他的德性的光輝照耀到他人身上發生了熱力,再由感受他的熱力的人把那熱力反射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才能體會到他本身的價值。
【第58句】:一者蘊善巧,二者界善巧,三者處善巧,四者緣起善巧.五者諦善巧,六者三世善巧,七者一切乘善巧,八者一切佛法善巧。是名八法入于智慧。《大寶積經》卷-。-,善德天子會
【第59句】:【圣經文案】231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10:41-42)
【第60句】:【禪語人生】在說完本生大愿后,釋尊又續轉法華等法輪。最后,釋尊在靈鷲山轉動了平生最為重要的心地法門,于靈山道場及八萬菩薩及百萬人天大眾中,付法于迦葉尊者,做最后的咐囑。
【第61句】:【禪心佛語】沒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所以你認為不能失去的總是會給你帶來很多痛苦,當然也沒有誰想給你痛苦,但痛苦總是在我們錯誤的認知中席卷而來。
【第62句】:【禪語人生】有權利就有義務;有權利就有責任;有權利就要考慮集體的利益;有權利就要團結大家共同創造和諧幸福人生。
【第63句】:【圣經文案】112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塞9:6)
【第64句】:【禪心佛語】人生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相隔天涯海角,而是當你站在鏡子前面,望著鏡子里陌生的自己。
【第65句】: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長江寬闊千溪歸,男兒風流萬女隨。之乎者也矣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第66句】:【禪語人生】閑來無事時,可以閉上眼睛,清理一下自己的心,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如果把過去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一直藏在心里會很累的;本來很簡單的事,何必那么復雜呢,輕松是自己找的。
【第67句】:人要學會與自然天地宇宙對話,向天地佛陀祈請。正如水能夠感知愛的信息,自然萬物都能感知愛的信息,并將它轉化成一種推動世界的力量,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
【第68句】:【禪心佛語】行走在這山水間,多了一份恬淡,多了一份安然。也許腳步匆匆,但靜下心來想一想這世界從來都不匆忙,我們慌張什么?愛自然,愛悠閑。
【第69句】:譬如路旁樹,暫息非久停,車馬及妻兒,不久皆如是。譬如群宿鳥,夜聚旦隨飛,死去別親知,乖離亦如是。《佛說無常經》
【第70句】:今天社會為什么會亂呢?為什么會讓很多人過著惶恐的日子呢?現在的社會真的病了,我們應該為社會的病態做個診斷。現在社會的病因到底出在哪里呢?只有一項——缺愛癥。
【第71句】:從四大身,能生四病:所謂身病、心病、客病及俱有病。。如是眾病,貧賤人少,多勞役故,富貴人多,過優樂故。“四十華嚴”卷十一
【第72句】:【禪心佛語】時刻告訴自己:我福報很小,要珍惜福報,能簡單吃用的,盡量簡單吃用。吃進去了,也變成垃圾出來,所以不要追求太好吃,吃飽就好。
【第73句】:人類社會是一個競爭型的社會,無論從事哪行哪業,都免不了競爭,免不了遇到他人明里暗里的干擾,能不能克服人為的障礙,是事業成敗的關鍵。
【第74句】:【佛心禪語】不要貪多,做精做透很重要,碰到一個強大的對手或者榜樣的時候,你應該做的不是去挑戰它,而是去彌補它。
【第75句】:【禪語人生】有人說愛情是上輩子欠下的情債這輩子來還——我上輩子一定俗不可耐,所以今生無債可還。
【第76句】:另有一種方法就是“念佛”,念佛念得“以佛心為己心”,以佛心看人,則人人皆是佛;千萬不可用疑心去看人,所謂“疑心生暗鬼”,就會被陰影遮蔽——用鬼心看人,則人人是鬼。
【第77句】:俗人在火宅中,四威儀內與貪瞋恚癡為伴侶,所作所為,所聞所見,無非惡業。然若能于此中打得徹,其力卻勝我出家兒百千萬億倍。《大慧普覺禪師法語》卷三十
【第78句】:【禪語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不要自視清高;不要輕易求人;不要強加于人;不要盲目承諾;不要取笑別人;不要亂發脾氣;不要信口開河;不要小看儀表;不要封閉自我。
【第79句】:【人生禪語】恒唯法師:命運再給我們困難的時候,同時也給了我們一份堅強,既然知道生命是一場遠行,沒有艱難,那只是一種幻想,生命有多長,拿出命運中所有的高尚,雙腳去量。
【第80句】:【禪心佛語】假如,你不向別人期待任何東西,也不想從別人那里得到什么,那么任何人對你,都不會造成恐怖的現象。但,如果你的幸福,在別人的掌握中,那么,你就必須不斷地對別人懷著恐懼。
【第81句】:【禪心佛語】接受了這份工作、而又對這份工作馬虎應付、實則是種罪過、是不道德的體現,盡心盡力忘我做事是一種功徳、為大眾創造一種好的環境實是一種大布施。
【第82句】:【禪語心燈】我們都不是隨便的一個人遇到另一個人,我們都是經過跋山涉水,漫漫長路才找到彼此,在我們的人生長河里,這因緣際會的短暫的一瞬,那不是偶然,那是我們的選擇。
【第83句】:佛說:惡人聽見有善人做善事,故意來擾亂,你要自己冷靜,不要嗔恨和責罵。那個來擾亂你的人,不過是自找麻煩。
【第84句】:【佛心禪語】現今社會中,遇事有退讓一步的態度方為高明,因為讓一步就等于為日后進一步做準備,待人接物以抱寬厚的心境為快樂,因為給人家方便也就是為自己以后留下方便之門。
【第85句】:慈善公益種植園果故,林樹蔭清涼,橋船以濟度,造作福德舍,穿井供渴乏,客舍給行旅。日常之功德,日夜常增長。《雜阿含經》卷三十六,第996經
【第86句】: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諧自他,以分享的心回報社會,以結緣的心成就事業。
【第87句】:【禪心佛語】處世讓一分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第88句】:【禪語人生】一切現象看似客觀存在,但其現相猶如夢幻一般,顯現而無實有,所以,修行空性并非在平凡現象的世界之外,當我們不再對現象執著時,已經在體驗空性了。
【第89句】:【佛心禪語】安逸產生懶惰,讓人失去進取心。要做一個自強不息的人,就要有緊迫感,如果你覺得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哪有多余的時間去玩樂消遣,如.此自然也就不敢放逸了。
【第90句】:【禪心佛語】生命的意義在過程不在結果,用什么心態去活著就已經活出了一切,再一次給那些奢望一句忠告,人生漂泊苦不盡,土墳三尺埋豪氣。
【第91句】:愛心與智慧是最好的心靈良藥。愛心能感化他人,智慧可凈化自己。擁有愛心與智慧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人生,也是最有價值的人生,更是有意義的人生。
【第92句】:【禪心佛語】傳承對治的是修行的疑問,圓滿的傳承可以完全遣除修行中的一切疑問、消除一切障礙。這就是修行者要得到傳承的原因。
【第93句】:自由是心靈的后花園,而禪定是打開花園大門的鑰匙。禪定修行,正是為了打開智慧的禪門,獲得自由輕盈的人生。
【第94句】:【禪心佛語】體會到生命無常的人,便不會再放蕩和貪逸,所以說,對于生命無常的覺醒是智慧的開端。
【第95句】:【禪心佛語】慈悲心不是要自己去喜歡我們所不喜歡的,而是要能允許它的存在,并且愿意與它和平共存,乃至放下。
【第96句】:世間眾生,若一味地因自己的短處而放大痛苦,就會與平凡生活的快樂和成功擦肩而過。若能正確對待自己以及他人的優缺點,就能屏蔽外界的干擾,找到自身獨特的價值。
【第97句】:當我們快樂時,快樂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我們多擁有了什么,而是減少了一些煩惱和執著;當我們痛苦時,痛苦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我們缺乏了什么,而是增加了一些自私和欲望。
【第98句】:傷心難過不要帶到明天,更不要掛在臉上讓別人看到,影響另0人。《星云大師講演集》(四)
【第99句】:執著其實是一種負擔,甚至是一種苦楚,計較得太多就成了一種羈絆,迷失太久便成了一種痛苦。放棄,不是放棄追求,而是讓我們以豁達的心去面對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