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拾著麥子打燒餅賣——凈賺】(歇)指凈賺利,一點本錢未花。也指不出力或不出錢便能得到某種好處。 也作“拾上麥子打燒餅——純利”。
【第2句】:睡覺不蒙頭,活到九十九。
【第3句】:【道路難行錢作馬,城池不克酒為兵】(諺)辦事遇阻,多使點錢就買通了;城池攻不下,用酒色收買腐蝕就攻下了。舊指用金錢行賄的手段,啥事都可辦成。
【第4句】:【架橋撥火兒】(慣)比喻挑撥雙方的關系,引起事端。
【第5句】:【千金念白四兩唱】(諺)念白:也叫白口,戲曲表演中的道白。道白可值干金,唱只值四兩。指戲曲表演,唱詞遠不知道白難度高。
【第6句】:【船頭坐得穩,不怕浪來顛】(諺)指只要穩坐船頭,就不怕風浪顛簸。比喻只要自身為人正派穩重,就不怕任何閑言碎語。
【第7句】:【情人節】“情人節”本是洋節,現在中國人也開始過起了情人節,每到2月14日,花店的玫瑰花脫銷,情人商品走俏,土產的“情人節”“七月七”卻反遭冷遇。 公元270年,英國一個名叫瓦泰因的青年基督教徒,因反抗羅馬統治者的專制而遭到逮捕。在獄中,他與監獄長的女兒產生了戀情。隨著刑期的臨近,和自己心愛的姑娘訣別的日子也迫近了,在2月14日臨刑之前,他給自己的心上人寫了一封情書,述說了自己的情懷,之后便昂首走上了刑場。從此,基督教徒們為了紀念這位為了自由而獻身的年輕人,就把2月14日這一天定為情人節。
【第8句】:【大姑娘裁尿布——閑時做下忙時用】見“小大姐兒裁褯子——閑時置下忙時用”。
【第9句】:【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釋義:妻子賢惠,能及時提醒丈夫,少犯錯誤。孩子孝順,當父親的就安心了。 例句:若是殷家女子賢惠時,勸她丈夫學好,也不至于后來惹出這場大事了。 自古妻賢夫禍少,應知子孝父心寬。
【第10句】:【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道墻】(諺)多交一個朋友,就多一條方便的路;多結一個仇家,就多一道阻擋的墻。指朋友越多越容易成事,對頭越多越難以行動。 也作“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對頭少堵墻”。
【第11句】:【一輩冤家十輩仇】(諺)一輩人結的冤仇,十輩子都難以開解。指冤仇宜解不宜結,解開了就一了百了,要記仇就沒完沒了。
【第12句】:【響鼓偏用重槌敲】(諺)響度很大的鼓,偏要用重槌敲打,才能發出更亮的響聲。比喻對德才兼優的青年,更應加強教育,以造就成出類拔萃的人才。 也作響鼓還須重錘敲。 響鼓離不開重槌。
【第13句】:【走江湖】(慣)指奔走四方,靠賣藝、賣藥、占卜、行醫為生。 也作“跑江湖”。
【第14句】:【殺雞駭猴】(諺)當著猴的面,殺雞放血,使猴子害怕。比喻嚴懲某人,儆戒其他人。 也作殺雞給猴子看。 殺雞給猢猻看。猢猻:猴子。
【第15句】:【蔫人出豹子】(諺)蔫人:不起性的人。豹子:猛獸,代指舉止兇惡的人。指脾性一貫和善的人,有時也會突然發作得非常暴烈。
【第16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在給老人或長輩祝壽時,常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作為祝詞。它作為完整的一句話最早出自明代洪楩《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壽比南山,福如東?!瓘慕窈?,兒孫昌盛,個個赴丹墀?!笨墒牵案H鐤|海,壽比南山”這兩句話原本并不在一起使用。 先說“壽比南山”。南山之名最早見于《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贝笾乱馑际钦f,如同上弦的月亮,好比初升的太陽,恰似南山之壽,不會崩塌陷落。因為《詩經》是中國最古老、最知名的經典,好多成語典出《詩經》,《詩經》被稱為典故的搖籃。 “壽比南山”源出于此,應十分確定。 再說“福如東海”。比喻福氣像東海那樣浩大,一望無際,永無盡時。此是泛指東方的海。祝詞中借用“東海”,就是祝愿老人或長輩富足、長壽,福氣像東海那樣浩浩蕩蕩,無邊無際。 到了明代,人們才把“壽比南山,福如東海”連起來用,自有道理,壽長福大,才為幸福,缺一不可。
【第17句】:【打平火】(慣)指大家湊在一起吃喝,費用分攤。 也作打平和兒。 打平伙。 打并伙。
【第18句】:【靶場上的人頭——干等著挨打】(歇)指被動地等待挨對方整治。
【第19句】:【笨鳥兒先飛】 釋義:比喻能力低下,比別人先走一步。“笨烏”又作“笨雀”。 例句:錢要少花,力氣要多賣。笨鳥兒先飛,兩條腿勤快些。
【第20句】:【飯{咼吊起來當鐘打】 釋義:形容鍋空著,沒有飯吃。 例句:從前咱打會走路那天起,就下田翻泥巴:起半夜,爬五更,一年累到頭,未了還是飯鍋吊起來當鐘打,家無一顆糧。
【第21句】:【劈柴看柴勢】(諺)指要劈開木柴,先得看清木柴的紋理走勢。比喻著手做事或解決問題,必須首先弄清它的來龍去脈,審時度勢,注重方法。 也作“劈柴要看紋理”。
【第22句】:【頂著鵝毛不知輕,壓著磨盤不知重】 不知輕重,不知好歹。 你這也太不識好歹了,頂著鵝毛不知輕,壓著磨盤不知重。二百塊票子就想買條人命?就是打死條狗也不這樣便宜吧?”
【第23句】:【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釋義:比喻各人有各人的愛好。 例句:常言:“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大干世界,盡管人們的喜愛各不相同,但卻很難想象哪一個人會喜歡“失敗”。
【第24句】:【郎不郎,秀不秀】(慣)郎、秀:明初把人分為哥、畸、郎、官、秀五等,哥最下,郎居中,秀最上。既不是郎,也不是秀。形容人不倫不類,沒有出息。
【第25句】:【好馬須得配好鞍】(諺)指有了好馬,還得有好鞍搭配。泛指事物的主體好了,還得有好的陪襯才顯得諧調。 也作“馬好還得鞍子配”。
【第26句】:【不成器】(慣)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比喻沒出息,不成材。
【第27句】:【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諺)有錢有勢時,不管相識不相識都來結識;貧窮潦倒時,就連親戚也不來接近。指人情冷暖,嫌貧愛富。 也作富貴人求合,貧窮親不睦。 富貴有親朋,貧困無弟兄。
【第28句】:【褲兜子鉆蝎子——愛昨蜇咋蜇】(歇)咋:方言,怎么。蜇:蝎子用毒刺刺人,諧“著”。指任憑事態發展,結果是怎樣就怎樣。
【第29句】:【和氣致祥,乖氣致戾】(諺)致:招致。乖:不和。戾:災禍。和和氣氣,自然會引來安詳;彼此怨怒,必定招致災禍。 也作“乖氣致戾,和氣致祥”。
【第30句】:【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 釋義:身上放著鵝毛與放上磨盤感不到輕重差別。形容不識好歹。 例句:九阿姐……方才告訴我許多話,說你不識好歹,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悅。教老身來勸你。
【第31句】:【騎驢吃豆包——樂顛了餡】(歇)樂顛:快樂得跌落(餡),轉指樂顛顛,形容行走歡樂的樣子。形容非常高興。也指高興得忘乎所以。 也作“騎毛驢吃豆包——樂顛餡”。
【第32句】:【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諺)指錢財不值得看重,而仁愛義氣才是最寶貴的。 也作錢財如糞土,情義值千金。 錢財容易有,仁義值干金。 錢如東流水,仁義值千金。
【第33句】:【有例不興,無例不滅】(諺)原有舊例,就照著做去,不必另創新規;原本沒有前例的,談不上廢除什么。舊指凡事墨守成規,遵循慣例就好。
【第34句】:【巧婦安能作無面湯餅】(諺)安:怎么。湯餅:水煮的面食。再巧的媳婦也做不出沒有面料的湯餅。 比喻再有才干的人,離開基本條件,也無法做成事情。 也作巧媳婦做不得沒面馎饦。 馎饦:面食的一種。 巧媳婦煮不得沒米粥。 巧女難為無米之炊。
【第35句】:【三折肱知為良醫】(諺)肱(g。ng):胳膊。指多次折傷胳膊,就會悟出治療的方法,甚至成為這方面的良醫。比喻屢次受挫,就會總結教訓,領悟道理。 也作三折肱而成良醫。 三折肱,成良醫。
【第36句】:【有眼不識泰山】(慣)泰山:我國五岳之一,為東岳。長著眼睛卻不認得泰山。比喻見識淺薄,認不出地位高、本領強或名氣大的人。
【第37句】:【無明業火,高三千丈】(慣)無明:佛教用語,沒有智慧之意。業火:怒火。由于沒有智慧,不能了解正理,結果引起許多煩惱,因稱發怒為“無明業火”。形容怒氣沖天,按捺不住。 也作無明火高三千丈。 無名怒火高萬丈。
【第38句】:【三更半夜】“三更半夜”指人靜夜半之時,按現在的時間是夜里十二點鐘左右。這個詞起源于宋代。宋太宗時陳象輿、胡旦、董儼、趙昌言是好友,四人志趣相投,常聚在一起談論至深夜:“日夕會昌言之第,京師為之語日:‘陳三更,董半夜’?!薄叭胍埂币辉~由此形成。 古人說時間,白天與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說“鐘”,黑夜說“鼓”或“更”,所以有“晨鐘暮鼓”之說。古時,城鎮多設鐘鼓樓,晨起(辰時,今之七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說“幾點鐘”;暮起(酉時,今之十九點)擊鼓報時,故夜晚說時間又說是“幾鼓天”。夜晚還說“幾更天”,這是由于巡夜人邊巡行邊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舊時一夜分為五更,中國有副傳統春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這里就是用“五更”代指除夕一夜。第三更是子時,就是現在夜間十二時左右,已是深夜時分了。 “三更半夜”成為俗語,是與宋朝城市人民擁有夜生活分不開的。唐朝城市實行宵禁,北宋初年就完全解除了宵禁,宋人的夜生活開始豐富起來,改變了“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生活習慣,“三更半夜”也開始成為人類活動的重要時刻??梢?,宋朝開夜禁是明智之舉,也是社會的一大進步,不然,就不會出現“陳三更、董半夜”了。
【第39句】:【光請客不上菜】(慣)比喻只是嘴上說得好,沒有實際行動。
【第40句】:【近水解近渴】 釋義:比喻應付眼前急需,現得利。 例句:馬之悅聽了這話,馬上把心放下了:他最怕馬同峰回來跟蕭長春擰成一股勁兒,又拍著腿說:“好,好,這才是近水解近渴嘛!”
【第41句】:老怕冬冷,少怕秋涼。
【第42句】:【水溝里翻不了船,蛤蟆騰不起浪】 釋義:比喻小人物成不了大事或鬧不起大亂子。 例句:水溝里翻不了船,蛤蟆騰不起浪!你們這些臭魚爛蟹來破壞俺們鐵打的江山,妄想!
【第43句】:【賣狗皮膏藥】(慣)狗皮膏藥:藥涂在小塊狗皮上的膏藥,療效較好,舊時常有賣假冒的狗皮膏藥以騙人錢財的,故常用來比喻騙人的假貨。比喻說假話騙人或耍貧嘴說漂亮話。 也作“賣膏藥”。
【第44句】:【擠破了門】(慣)形容人來得非常多。 也作“擠破了門框”。
【第45句】:【早上不做官,晚上不作揖】(諺)作揖:男子彎腰拱手的通行禮。早上被罷免了官職,晚上就沒人理睬了。指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第46句】:【豺群噬虎】(諺)噬(shi):撕咬。 指豺聚集成群,能把猛虎吃掉。
【第47句】:【閻王爺嘴上拔胡子】(慣)比喻自己找死。
【第48句】:【吃酒不言公務事】 釋義:聚飲時不談論公事。 例句:今日奉屈,不過為昔臼之情,聚談聚談,古云:“吃酒不言公務事?!?非是為兄的攔阻賢弟之臼,因我帳下皆是忠義之將,恐有唐突,倒是愚兄的不是了。
【第49句】:【鵝子石塞床腳——不穩】(歇)鵝子石:即鵝卵石,一種表面光滑的卵石。本指用鵝卵石墊床腳不穩固,轉指事情不穩妥。
【第50句】:【牽著不走,打著走】(慣)比喻好言相勸不聽,被強制或受到懲罰才肯聽從。
【第51句】:【雞長起牙,狗長起角】(慣)比喻事情不可能發生。
【第52句】:【僧來看佛面】(諺)和尚來了,看在佛祖面上,一定要熱情招待。比喻來人雖不相干,但考慮到推薦人的情面,必須善待。
【第53句】:【老鼠沒有不偷油的】 釋義:比喻人沒有不貪便宜的。 例句:等到當家的回來,生米已經煮成了熟粥,看他還能怎樣,老鼠還有不偷油的?貓還有不貪腥的?人還有不愛財愛物的?
【第54句】:【甘言奪志,糖食壞齒】(諺)甘言:討人喜歡的甜言蜜語。指甜食吃多了,容易蝕壞牙齒;奉承話聽多了,容易喪失斗志。
【第55句】:【正擔好挑,偏擔兒難挨】(諺)指扁擔兩頭重量一樣的容易挑,兩頭輕重不一的難挑。也泛指正位的負擔容易承受,歪邪的壓力不好擔當。
【第56句】:【膠多不黏,話多不甜】(諺)膠用得過量了,就沒有黏性;話說得噦唆了,就沒人愛聽。指說話貴在簡明扼要。
【第57句】:【茶壺不強好嘴子】(慣)比喻雖然沒有本事,卻特別能說會道。
【第58句】:【成大事不記小仇】 釋義:要成就大事業,就不能在小事上計較。 例句:“他的左右人都巴不得一下子攻破城市,替他報仇?!f,成大事不記小仇?!?/p>
【第59句】:【棍棒不打上門客】(諺)指對登門拜訪的客人,絕不可無禮。
【第60句】:【放空炮】(慣)比喻光說空話,不做實事。
【第61句】:【說東就東,說西就西】(慣)指說要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毫不含糊。
【第62句】:【撂挑子】(慣)比喻事情做到一半不干,或扔下所擔負的工作不管。
【第63句】:【麻將】打麻將牌是我國一種群眾性的娛樂活動?!奥閷ⅰ?,也稱之為“麻雀”或“雀牌”,它究竟起源于何時,據專家考證,麻將的雛形應該是明代盛行的馬吊牌,最先流行于江浙一帶。吳地方言,馬吊發言近似為馬鳥,雀又為鳥,所以演變為麻雀、麻將。關于麻將是怎么來的,有多種不同的說法,這里只介紹一種主流說法。 麻將既然又名麻雀,當然與麻雀有關。一種說法認為麻將是由看守糧倉的小吏發明的,糧倉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防止雀患,捕雀就成為經常的事務。 倉官為鼓勵兵丁捕雀,就下發竹制籌牌記數酬勞,籌牌上刻有字,類似有價證券或獎券,可以用來作賭注定輸贏。后來,籌牌慢慢演變為游戲工具,并固定成型,稱作麻將牌,即今天的麻將。 麻將的玩法、術語等仍包含捕捉麻雀的成分,例如“筒、索、萬”。 “筒”的圖案是打鳥用的火槍的象形符號,幾筒表示幾具火槍;“索”即束,是用繩捆綁起來的鳥雀,“一索”圖案是一只鳥,“二索”以上圖案像竹節,用來表示鳥雀的腳,官吏驗收時以鳥足數量計酬;“萬”即賞錢。此外,風向影響準度,打槍時需考慮風向,所以設“東南西北”風?!爸小奔创蛑?,受傷鳥出血涂上紅色表示擊中?!鞍住奔窗装?,放空槍未擊中。“發”,即得賞錢發財。“碰”即“砰”,鳥槍聲。成牌之“和”應為“鶻”,類似老鷹的一種猛禽,有了它就不愁抓不到麻雀,故贏牌日“鶻(和)”。還有麻將中的“吃”、“杠”等術語無一不與捕捉麻雀有關。 麻將雖好玩,但不要成癮,更不要賭錢,一旦沾賭,貽害無窮。
【第64句】:【東邊不養西邊養】(諺)東邊過不下去,就到西邊謀生。指到處都可找到活路,不必死守在一個地方。 也作東方不養西方養。 東頭不養西頭養。
【第65句】:寧肯給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財。
【第66句】:【有上不去的天,沒過不去的關】(諺)比喻人間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沒有闖不過去的難關。
【第67句】:【夫妻是福齊】(諺)福齊:諧“夫妻”,指有福同享。指夫妻不論哪一方有了福分,都應雙方共同分享。
【第68句】:【英雄惜英雄,好漢惜好漢】(諺)指英雄好漢總是彼此愛慕,互相敬重的。 也作英雄惜英雄,好漢愛好漢。 英雄戀英雄,好漢愛好漢。
【第69句】:人民行動起來,鐵鑄的寶座也不穩。
【第70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釋義:年輕時不努力上進,到了年老時悲傷后悔也來不及了。 例句:“你要趁著年青多學,多學點知識,爭取在事業上有點成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贻p時寸候不努力,將來后悔就晚了?!?/p>
【第71句】:【護士】“護士”是在醫療機構中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我國原本沒有護士,護士起源于德國。1836年德國有一位青年宗教家開設了一所醫院,并訓練了一批年輕的姑娘專門負責病人的護理工作,這就是最早的護士。1854年,俄國與英、法等國之間的克里米亞戰爭爆發,英國陸軍部特令南丁格爾組織一個婦女看護隊,到戰地服務。南丁格爾帶了38名經過訓練的婦女到達前線后,對傷員的傷病、飲食衛生和思想情緒都極為關心,護理工作做得井井有條,大大減少了傷員的死亡率,護士職業由此得到重視。1860年,英國政府正式在倫敦多馬醫院設立護士學較,委派南丁格爾主持。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護士學校。從此,護士成了醫院不可或缺的職業。為了紀念南丁格爾的突出貢獻,國際衛生界把她的生日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
【第72句】:【蘇州蛤蟆——南蟾】(歇)南蟾:南方的蟾蜍,諧“難纏”。指人或事不容易應付。
【第73句】:【花子死了蛇——沒得弄了】(歇)花子:叫花子。弄:本指耍弄(蛇),轉指玩弄(手段)。指失去了憑借或依靠的手段,沒有應付的辦法或沒有什么可干的了。 也作“花子死了蛇—一沒什么弄得”。
【第74句】:【樹正不怕月影斜】(諺)比喻自身行為端直,就不怕流言蜚語的惡意中傷。 也作樹正何愁月影斜。 樹正不怕影子斜。
【第75句】:【三頭不辨兩】(慣)連三個兩個都分不清楚。形容人分辨不出好壞。
【第76句】:【吐口唾沫是個釘兒】(慣)比喻守信用,說話算數。也形容人霸道,說出話來別人必須照辦。 也作吐口唾沫都是釘。 吐唾沫落地是釘。 一口唾沫一個釘。
【第77句】:【事要多知,酒要少吃】(諺)指事理要知道得越多越好,以增添識辨是非的能力,飲酒卻是越少越好,以免傷身滋事。
【第78句】:【牛人】“牛人”比喻固執且十分傲氣。“牛人”在先秦是一種職務,源自《周禮》。 《周禮》記載,地官有“牛人”一職,春官有“雞人”和“龜人”,夏官有“羊人”,秋官有“犬人”。書中寫道:“牛人掌養國之公牛,以待政令,祭祀供享牛;賓客供膳牛;軍隊供犒牛;喪事供奠?!币馑际钦f祭祀的時候把牛作為祭品,有賓客的時候招待賓客用牛肉做膳,軍隊打了勝仗犒賞三軍要用牛來犒賞,喪事要用牛來祭奠。看來“牛人”真的與牛有關。 后轉義成固執、傲氣、脾氣大。“牛人”又稱“?!薄?/p>
【第79句】:【黃杏熬北瓜——一色貨】(歇)一色:本指黃杏和北瓜一起熬時顏色相同,轉指全都一樣。指一伙人都是同一類型的壞人。常含譏諷意味。
【第80句】:【寧拆七座廟,不破一樁婚】(諺)寧肯拆毀七座神廟,也不破壞一家婚事。指婚姻是人生的重中之重。 也作寧拆十座廟,不破一門婚。 寧拆十座廟,不拆一對婚。 寧拆一座廟,不拆一家人。
【第81句】:【山不轉路轉】(諺)山是固定的,不會轉動,但圍繞著山轉的路卻是可以隨意鋪修的。比喻任何事物都不是固定不變的。 也作山不轉路轉,石頭不轉磨轉。 山不轉路轉,河不轉水流。
【第82句】:【炒下豆子眾人吃,打爛炒鍋一人賠】(慣)比喻好事人人有份,禍事一人承擔。 也作炒豆大伙吃,炸鍋一人擔。 炒豆大伙吃,炸鍋一個人的事。
【第83句】:【當歸】“當歸”是一味婦科良藥。早在《神家本草經》中就將它列為可補可攻的中品藥,既可扶正補養,又可攻邪治病。那么,“當歸”之名是怎么來的呢? 相傳,從前有個青年,新婚不久就外出采藥,同妻子約定三年之內回來,媳婦信以為真。誰知這一走三年杳無音訊。他的媳婦憂郁悲傷,得了一種婦科病,月經紊亂,頭暈心慌,生活十分凄涼,被逼改嫁他人。沒想到改嫁不久,男青年返回了家鄉。他質問媳婦為何不等自己。媳婦哭訴說:“三年當歸你不歸,片紙只字也不回。如今我已錯嫁人,心如刀割真悔恨。”男青年聽后也懊悔不已,把采集到的草藥送給媳婦,居然治好了她的婦科病。這事在鄉里傳開后,一些得了婦科病的人也找來這種草藥服用,居然都痊愈了。從此,人們知道這是一種婦科良藥,給它取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名字叫當歸,告誡后人要汲取“當歸不歸,嬌妻改嫁”的慘痛教訓。后人出一謎語:丈夫外出三年整。謎底:當歸。
【第84句】:【胡姑姑假姨姨】(慣)指胡亂認的,不是正經的親戚。
【第85句】: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會說.
【第86句】:【四大喜事、三大悲、三急】人生有四大喜事,三大悲,還有人的三急,它們分別是: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三大悲:少年喪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 人的三急:上廁所,人洞房,生孩子。 上述“四、三、三”源自人們的常識積累。人的一大優勢是善于總結,歸納類推,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對人本身也是一樣,你總結一條,他總結一條;今年總結一條,明年再總結一條,久而久之,最終形成大家公認的、流行很廣泛的諺語性格言。以上四喜、三悲、三急就是如此。
【第87句】:【半截人土】“半截人土”比喻病老將衰的人活在世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半截入土”源自宋代大文豪蘇軾的《東坡志林》,其中記載了這樣一則關于“半截人土”的寓言:桃符抬頭望著艾人說:“你這個小草芥,怎么能在我上面?”艾人就低頭諷刺桃符說:“你已經有半截在土里了,還想爭做高人嗎?”這里的桃符和艾人都是古代人在元旦時用來怯邪、辟毒的東西,桃符釘在門旁的土里,艾人掛在門上,所以艾人嘲笑桃符“半截入土”。它們的原意是比高低,可后來人們用“半截人士”比喻快死的人了。
【第88句】:【茶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嘴里倒不出來】 釋義:茶壺肚大嘴小,餃子在里面倒不出來。比喻人嘴笨不善表達;或有難言苦衷,不好開口。 例句:周丑孩給眾人講,兩手比畫著,脖子都急紅了,嘴里卻結結巴巴地說不出來。張有義笑著說:“哎呀周教官,你可是茶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嘴里倒不出來。還是叫馬教官吧!”
【第89句】:【船多不礙港,車多不礙路】(諺)港:港灣。指船再多,也不妨礙水上交通;車再多,也不妨礙陸路交通。比喻人雖多,各做各事,互相之間并不妨礙。 也作“船多不礙江”。
【第90句】:【小車不倒只管推】(諺)小車:獨輪手推車,農家用的舊式小型運輸工具。比喻做事貴在堅持,只要還有最后一分力氣,就要堅持到底。
【第91句】:【信譽值千金】見“干金易求,信譽難得”。
【第92句】:【劉寄奴】“劉寄奴”是一味中草藥,它是用人名命名中草藥的級別最高的人。 “劉寄奴”本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小名。傳說劉寄奴小時上山砍柴,見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負傷逃躥。第二天他又上山,隱隱約約從遠處傳來一陣陣搗藥聲,即隨聲尋去,只見草叢中有幾個青衣童子搗藥,便上前問道:“你們在這里為誰搗藥?治什么病呢?”童子說:“我王被寄奴射傷,故遣我們來采藥,搗爛敷在患處就好了?!奔呐宦牐愦蠛鸬溃骸拔揖褪莿⒓呐瑢碜侥媚銈儭!蓖觽儑樀脳壦幪优?,寄奴便將其草藥和臼內搗成的藥漿一并拿回,用此藥為人療傷,頗有奇效。后來,劉寄奴領兵打仗,凡遇到槍箭所傷之處,便把此藥搗碎,敷在傷口,很快愈合,甚為靈驗。但士兵都不知道叫什么藥,只知道是劉寄奴射蛇得來的神仙藥革,于是就把它叫“劉寄奴”。這是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藥,一直流傳到現在。
【第93句】:【船到橋頭自會直】 釋義:船到了橋邊自然會放直船身過去。比喻事到臨頭,自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例句:“算了罷!‘船到橋頭自會直’!王八才去趕他媽媽的夜市!打碎了吃飯家伙可不是玩的!”
【第94句】:【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諺)時勢:當時的形勢。指英雄人物能創造時勢,時勢也能造就英雄。
【第95句】:【唱雙簧】(慣)雙簧:曲藝的一種,一人在前表演動作,另一人躲在他后面說唱。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一人公開出面,一人幕后指揮。
【第96句】:【上山擒虎易,開口求人難】見“入山擒虎易,叉手告人難”。
【第97句】:【天不能總睛,人不能常壯】(諺)指就像天氣不會常晴不陰一樣,人不會永遠健壯,不病不衰。
【第98句】:【話說三遍淡如水】(諺)三:泛指多。同一內容的話說上多遍,就會像清水一樣淡而無味。指說話不宜重復啰嗦。
【第99句】:【處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 釋義:白露: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陽歷九月初七或初八。處暑時節不見雨,白露到了也枉然。指雨不及時,收成無望。 例句:“處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笨磥?,今年咱們這七寨溝里的三百多口人得挨餓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