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做事情自私自利的心越來越重的時候,對他人的傷害也會越來越大。
【第2句】:【禪心佛語】如得人意,卻不得我意,如得我意,卻不得人意。
【第3句】:【禪語人生】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游離于愛者,無憂也無怖。
【第4句】:【禪心佛語】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勇于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第5句】:【禪語人生】先向別人伸出友善的手。讓對方做那個對的人。這并不表示你就錯了。
【第6句】:【禪心佛語】堅守是對自己鄭重的承諾,是對自己最好的負責。
【第7句】:世間很多人,如同乘車,只關心如何坐得舒服一些,而不知車正快速趨向懸崖。
【第8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有煩惱,但有些并不是煩惱,人們也把它當成煩惱。
【第9句】:禪悟生命,生命的意義其實只在與過程,而不是結果,因為生命的所有結果都是一樣。
【第10句】:【禪心佛語】生活里時常會出現一些無明的不開心,其實沒什么,只要不是沒完沒了就好。
【第11句】:【禪心佛語】臨生有何喜?臨死有何懼?若悟空性法,無生亦無死。
【第12句】:【禪心佛語】經常以一種諒解他人的心態來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就會減少很多煩惱。
【第13句】:有的人不懂得愛別人,我們不能怪他,因為他也不知道如何愛自己。
【第14句】:【禪心佛語】慈悲定律:慈悲就是用你的好心,去對待他的壞心。
【第15句】:【佛心禪語】別人可以拷貝我的模式,不能拷貝我的苦難,不能拷貝我不斷往前的激情。
【第16句】:吉祥,就是一切災患惡事不近身,凡事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吉祥就是福。
【第17句】:【禪心佛語】沒有天然釋迦,自然彌陀。佛是自己去作的。
【第18句】:是以言語者,必使己無患,亦不魁眾人,是為能善言。《法句經》卷上,言語品
【第19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不為別人的說法和做法而忙亂,心中必會平安得多。
【第20句】:【禪語人生】吾早曾經多劫修,不是等閑相誑惑。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
【第21句】:福報不能浪費,而應該培育。少浪費、多付出、多奉獻自是培福的法門。
【第22句】:【禪心佛語】對于慈地比丘的錯誤,大家要搞清原因,耐心勸導,多做思想工作。
【第23句】:【人生要經得起折騰】【第1句】:折騰=體驗,親身體驗是最深刻的智慧。
【第24句】:禪語:“手把秧苗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稻,退步原來是向前。”
【第25句】:【禪心佛語】所謂佛法本來就是宇宙自然法則,是客觀存在的,決不是佛陀制造出來的。
【第26句】:若見本性,十二部經總是閑文字,千經萬論只是明心。——《達摩大師血脈論》
【第27句】:我們的心靈是一塊陣地,菩提心不去占領它,就一定有無明煩惱去占領它。
【第28句】:【禪心佛語】生命的意義在于感恩,生命的意義在于社會責任、社會義務的落實。
【第29句】:【佛心禪語】人心自危,是動蕩的根源;人人安心,社會才能安定。
【第30句】:【禪心佛語】慈悲是與生俱來的天性,只是很多人將它遺忘了。
【第31句】:【禪心佛語】口才能使人際交往更覺充實,也是一種人人學得會的技巧。
【第32句】:【禪心佛語】精細者,無苛察之心。光明者,無淺露之病。
【第33句】:【禪心佛語】那些曾經以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里,被我們遺忘了。
【第34句】:僧問:“如何是清凈法身?”師日:“白牛吐雪彩,黑馬上烏雞。”——《大陽警玄禪師》
【第35句】:【禪心佛語】領導是不知道走到哪的時候,也有人跟你走。
【第36句】:【禪語人生】只有把是非對錯銘刻在心里,才會對人的行為產生影響。
【第37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改變,來自于每一個人認真地將所學的一切,通過自律,轉化為行為。
【第38句】:【禪語人生】有太多的人在追求光明時義無反顧地把自己推進了黑暗的深淵。
【第39句】:從某種意義上說,痛苦和不幸,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快樂和幸運。
【第40句】:【禪心佛語】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元是臭骨頭,何為立功過。
【第41句】:【禪語人生】心有多大,舞臺才有多大,思想有多遠,我們才能走多遠。
【第42句】:父母過分愛子女的心力,會反射成為子女的煩惱。對子女要放心,他們才能安心。
【第43句】:做一株卑微的小草又怎么啦?哪怕有一點陽光它也要竭盡全力地燦爛。
【第44句】:【最有禪意的文案】所謂“難過”,并非時間漫長難度,而是心念卡住過不去。
【第45句】:【禪心佛語】人生沒有十全十美,有得有失有遺憾,才是生活的全部。
【第46句】:【禪語人生】我們應該肯定地說:佛陀不是神。佛陀是人,是一位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偉人。
【第47句】:【矮檐下要低頭】人到矮檐下,一定要低頭,因為肯低頭的人,就不會撞到矮檐上。
【第48句】:【禪心佛語】父母能對你產生的影響,其實把握在你自己手里。
【第49句】:【佛心禪語】不失正知正念,善待眾生,寬容他人,努力做一個善良快樂的人。
【第50句】:不是不想聯系,實在是人生殘酷,時空變幻,你我再無交集。
【第51句】:【禪心佛語】女人的眼淚是沒用的液體,但你讓女人流淚說明你很沒用。
【第52句】:【佛家禪語】給人安定、幸福,是大慈心的作用;用心救拔、度化,是大悲心的發揮。
【第53句】:佛以法為師,佛從法生,法是佛母,佛依法住。《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六
【第54句】:【佛心禪語】不應該是等別人來做什么,而應該是你去做些什么。
【第55句】:【佛家禪語】人依止在大地之上,為地球盡一份心,是本分事也是使命。
【第56句】:【禪心佛語】處罰,必須基于一種了解,才能發揮感化的作用。
【第57句】:【禪心佛語】能力與條件的限制,很多人事只能隨遇而安,隨緣而止。
【第58句】:【佛心禪語】執著與把握不同——執著是為己而爭,把握則是當下付出。
【第59句】:當知若諸眾生所有苦生,一切皆以愛欲為本。《雜阿含經》卷三十二,第913經
【第60句】:【禪心佛語】如果你愛萬物,萬物也必將愛你,這就是魅力。
【第61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正是人的貪欲釀造了無數的災禍。任何時候都應清心寡欲,取舍有道。
【第62句】:佛說:受愛欲支配的人,好比手里握著火炬,逆風行走,一定會有燒傷手的危險。
【第63句】:【禪心佛語】光明、善良、正面的念頭會制造出快樂、安全、舒服的“產品”。
【第64句】:【禪心佛語】少一些盤算,多一些順其自然,該是你的終會得到。
【第65句】:【禪心佛語】嘲諷是一種力量,消極的力量。贊揚也是一種力量,但卻是積極的力量。
【第66句】:不欺諸佛,不自欺己,不誑眾生,是為菩瀘第一至誠。《寶女所問經》卷一
【第67句】:事事皆“有”則會迷,樣樣皆“無”則會斷;言“有”則執常,言“無”則執斷。
【第68句】:【禪語人生】這位女歌手因為這位長輩的指點,在歌唱上脫胎換骨,最終成為成功的歌手。
【第69句】:【禪語人生】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盤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第70句】:【禪語人生】我們都不自覺的在很多事情上喜歡和人家比,這樣會活得很累。
【第71句】:【禪語人生】只有自身生命達成和諧的人,才能與這個世界達成和諧。
【第72句】:【禪心佛語】佛說:創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第73句】:【禪心佛語】貪婪的火,灼傷了你的良知。慈悲的水,清涼在你的心中。
【第74句】:在修行中,唯有放下,自性才能顯現;唯有奉獻,心量才能廣大如虛空。
【第75句】:【禪心佛語】你應該在如何使別人心情愉快上稍微花點心思。
【第76句】:【禪心佛語】俗話說:男子漢大丈夫,寧死不屈;可俗話又說: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
【第77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人間何處非家人,天下無處不道場。
【第78句】:【禪心佛語】頭腦可以接受勸告,但是心卻不能,而愛,因為沒學地理,所以不識邊界。
【第79句】:【禪心佛語】若于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此名一行三昧。
【第80句】:【禪語人生】有錢的人把自己的房子裝飾得漂亮;有德的人把自己的身心修養得很好。
【第81句】:上地之人不可作下地人之行,下地人亦不可作上地者之行。(宋)岡波巴《教言廣零集》
【第82句】: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并不一定源于物質文明,而是源于健康、充實的精神世界。
【第83句】:風風雨雨弘法,平平常常念佛;安安靜靜往生,自自然然成佛。
【第84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知道,是知而行道;能“行道”才是真“知道”。
【第85句】:【禪心佛語】每日提醒:昨天已經過去,未來還沒有來臨。
【第86句】:事來不受,一切處無心,永寂如空,畢竟清凈,自然解脫。
【第87句】:【禪語人生】心如明鑒,萬象歷然。佛與眾生,其猶影像。涅盤生死,俱是強名。
【第88句】:【經典佛語】帶給你煩惱和痛苦的,并不是你所遭遇的事,而是你對這件事的看法和態度。.
【第89句】:【禪語人生】丈夫有賢妻的扶持,這是世間最美滿的境界。
【第90句】:【禪心佛語】佛是善于了卻俗塵的神仙,也是善于了卻煩惱的圣人。
【第91句】:【禪心佛語】能不能解決自身的問題,不在法上,而在聽法人的心上。
【第92句】:【禪語悟道】.出有所求,求不得,苦不堪言;若求得,歡喜也短暫。
【第93句】:【禪語人生】幸福不會遺漏任何人,遲早有一天它會找到你。
【第94句】:【禪語人生】我喜歡夢中的世界,因為在那里,我可以像以前一樣伺候我的上師。
【第95句】:【禪心佛語】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機會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會成功。
【第96句】:【禪語人生】一切眾生迷于真性,不識心本,種種妄緣,不修正念,故即憎愛心起。
【第97句】:若從聞思得自證悟,無有是處。不但能以聞思慧解而能證人一切法門。“四十華嚴”卷三十二
【第98句】:【禪心佛語】所以,生命的第一課就是接受,只有接受,一切才有開始。
【第99句】:【經典佛語】“看破”是要有足夠的智慧,“放下”是要有足夠的勇氣。
上一篇:說到心坎經典短文案大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