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生無常,人命只在呼吸間,一秒間過不了關,生命就結束了。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每一分、每一秒。
【第2句】:【禪心佛語】感謝不愛我的人,是他讓我懂得了自愛;感謝傷害我的人,是他磨練了我的意志;感謝欺騙我的人,是他增進了我的智慧。
【第3句】:【禪悟】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亂一切亂,心安一切安;一切為心造,無心自解脫。
【第4句】:【禪心佛語】佛教的理念,真是放之四海都能圓融無礙,是指導人生自他兩利的實踐原則。
【第5句】:【佛心禪語】比較有愛心的人,往往從內而外散發出一種過人的光華,讓人越看越順眼,越來越喜歡與其接觸。
【第6句】:時刻保持年輕的心態,即使冬天萬木凋零,也依然能夠看到滿眼的青翠,生命之樹便會常青。
【第7句】:一旦確定了人生的目標和方向,就不要貪戀沿途的繁華,也不要畏懼路上的困厄,只要還能活著就已足夠。
【第8句】:【禪語人生】只有在凜冽寒風里顫抖的人,才能感受到陽光的溫暖;同樣地,飽嘗人生的折磨者,始能領悟到生命的可貴。
【第9句】:【禪心佛語】所謂的真理是:我們無法強迫所有事物聽從我們的欲望,他們都必須遵循自然的法則。
【第10句】:生:“老師曾說,人心與佛心、本心非一非異。什么是非一非異?”心:“如光與電。不著光相,見光即見電;不著人心相,人心即佛心、即本性。”——心光
【第11句】:【禪心佛語】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成功秘籍:通過放棄來聚焦,通過聚焦來沉淀,通過沉淀來造就輝煌。
【第12句】:讀書而寄興于吟詠風雅,定不深心;修德而留意于名譽事功,必無實證。
【第13句】:【禪心佛語】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這就是因果。
【第14句】:【禪心佛語】人生于世,唯有真心實踐,才能舍出煩惱,才能轉化心靈,當下即能享有生命的喜悅,并邁向璀璨美好的人生。
【第15句】:【禪心佛語】水澆下去沒多久,已經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立了起來,而且生機盎然。
【第16句】:【禪心佛語】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茁壯。
【第17句】:【禪語人生】真正的佛教徒,是個最開心不過的人。他既無畏怖,也沒有煩愁。
【第18句】:【禪心佛語】事情并不是非黑則白,還有很多中間狀態。【第5句】:不與別人比較。【第6句】:溝通最難但還要多溝通。【第7句】:知道好動機未必好結果。
【第19句】:察秋毫之末者,不能自睹其睫。舉千鈞之重者,不能自舉其身。——《東語西話》
【第20句】:【靜的禪語】世界很大,社會很雜,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失望傷心;生活繁瑣,人事繁雜,總有一些時候,讓我們難以接受。人生,很難稱心,何必痛心,開心則順心。
【第21句】:【佛心禪語】修行學佛的人,不要計較那么多。誰罵我,我是誰?誰打我,我是誰?問一問自己,根本找不出一個“我”。那為何要如此放不下?
【第22句】:【禪語人生】先哲云:“覺人之詐,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動于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限受用。”。
【第23句】:【禪心佛語】想到說到而不去做到、是務虛而不務實,對自己又有何益呢?自古成事者做到才是根本。
【第24句】:【佛心禪語】把命運交給別人,等于賣出靈魂;將問題交給明天,等于屈服投降。還是把昨天送給歷史,把明天送給未來,把今天留給自己。
【第25句】:煩惱就像烏云,盡管烏云遮住了月亮,但在云層后面的月亮還是那么圓。
【第26句】: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就青山買,不使人間造孽錢。
【第27句】:于不定事中,必應用不定智。。若人于一切法中決定知,是人則必墮必定邪論中。若一切法必定,則諸所為應不須人工方便而得。《十住毗婆沙論》卷十
【第28句】:【禪故事】一人去深山找禪師問道。師問:你到這兒來干什么?那人說:我是來修佛的。師答:佛沒壞,不用修,先回去修自己。生即佛,修佛就是修自己的心。
【第29句】:【禪心佛語】憤怒所造成的痛苦不僅出現于此生,憤怒之業果將于來世成熟,而其強度足以造成地獄般的生活,或者輕一些,例如:數不盡的煩惱痛苦。
【第30句】:【禪心佛語】時間確實可以累積功德,過去迷惑顛倒的歲月,不算是真正的人生,若真正能夠做“利人利己”的事情,才算是真正的人生。
【第31句】:我們唯一能抓住的實際的東西其實也是虛空的,實有其實是虛空的另一種表現。
【第32句】:【佛心禪語】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取必然,順其自然。
【第33句】:“戒”,就是道德原則;“定”,就是那些能夠使一個人情緒穩定的修行方法;“慧”,就是用來辨別修行的法門正確與否、是否走錯了路的覺照能力。
【第34句】:【禪心佛語】利他心強的人比較快樂,愛與不愛是根據自己的利益判別出來的。
【第35句】:【禪心佛語】高爾夫球員抱怨命運讓球掉在沙坑上,但一桿進洞時,功勞全算在自己頭上。
【第36句】:若見本性,不用讀經念佛,廣學多知無益。神識轉昏,設教只為標心。一切眾生,但見本性,余習順滅,神識不昧。須是直下便會。——《達摩大師血脈論》
【第37句】:※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夠,別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來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第38句】:【禪語人生】在輪回中要混得好,福報是不可缺少了,但如果缺乏人生正見及相應德行,福報就會成為做惡的助緣,不僅給社會造成傷害,同時也給自己帶來惡報。
【第39句】:【佛心禪語】般若是諸佛之母,就是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定要有般若思想,他才能夠成道。
【第40句】:【心靈禪語】煩惱的本來面目,說不清來自何處,道不明散在何期,似乎很難追尋。只是如潮水般的來去,千層浪花,不辨東西。
【第41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自然的步調。你們的修行將不會完全相同。別操心這個。重要的是你只要繼續保持警醒、努力、保持正念,并讓事物順其自然。
【第42句】:【佛心禪語】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也就是所謂的“度”。事情做得過了度,往往便會走向反面,好事也就變成了壞事,就會招致不利于自己的結果。
【第43句】:【佛心禪語】這位最幸福的人認為幸福的秘密是,懂得心懷感激。那么,你心目中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第44句】:【禪心佛語】夸獎我們,贊嘆我們的,這都不是名師。會講我們,指示我們的,這才是良師,有了他們我們才會進步。
【第45句】:善惡的標準,很難做一個絕對的評價,我們要判斷一個人是智慧或愚癡,可以觀察此人平時所喜好親近的人、事、物,以便作為評論的依據。
【第46句】:【禪語人生】一個有感恩心、肯發心的人,自然就有佛法;有了佛法,便能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而作、隨喜自在。
【第47句】: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老牛肉有嚼頭,老人言有聽頭。老姜辣味大,老人經驗多。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
【第48句】:【禪心佛語】春芽,青翠欲滴的小不點兒,卻孕育著一個偌大的綠色世界。
【第49句】:【禪心佛語】世間萬物自有其自然的規律、內在的節奏,過快和太慢都會使事物失去本來的面目。
【第50句】:“一念善心起,諸事皆吉祥;一念惡心起,種種災難生”,祈愿大家彼此鼓勵、去惡向善、仁民愛物,為后世留下和樂凈土與優良典范。
【第51句】:【禪心佛語】能力與福報都是很好的東西,可以給人生帶著幸福和利益,但如果智慧和德行不足,很有可能被誤用,結果也會成為災難。
【第52句】:少欲知足樂,多聞分別樂,無著阿羅漢,亦名為受樂。菩薩摩訶薩,畢竟到彼岸,所作眾事辦,是名為最樂。《大般涅槃經》卷十二,圣行品
【第53句】:曾經在你的世界里,我迷失了自己;現在在沒有你的世界里,我找到了更好的自己。
【第54句】:過著粗衣淡飯的生活,節制你的欲望,減少你的需要,在這種沒有煩慮的適度生活中,你將可以發現滿足。——《佛陀的格言》
【第55句】:一段春風有兩般,南枝向暖北向寒;現前一段西來意,一片西飛一片東。一無德禪師
【第56句】:大氣是一種態度,孔子見齊景公面不改色,都是平常人,心中沒有神,見賢思齊,而不是懼賢,時刻保持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第57句】:與眾同憂樂、同好惡者,義也,義之所在,天下孰不歸焉。(宋)湛堂禪師(《禪林寶訓》)
【第58句】:【佛心禪語】禪師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博跳動就是鐘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寧靜,又何必等機會到寺院中生活呢?”
【第59句】:【禪語人生】要知道“駿馬能歷險,但耕田不如牛”,“火車能載重,但渡河不如舟”,只要你能把握自己,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創造自己,就沒有你做不到的事。
【第60句】:【禪語人生】一本深刻的書,卻多半要在仔細讀完后才領會它的深刻。一個平庸的人,往往只要談幾句就可斷定他的平庸。
【第61句】:同事——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身處苦難娑婆,應須自我凈化身心,以身作則,感化周遭共同生活、工作的每個人,并鼓勵眾人一起力行菩薩道。
【第62句】:我們生命的所有感受,百分之九十九是不正確的。因為不正確,才使我們的心不安寧,使我們生活得矛盾、無奈,很亂、很苦。——耕云先生
【第63句】:【禪語人生】尤其能養成有恒的耐力,這是世界上任何事業成功的必備條件。
【第64句】:用慚愧的心、智慧的心、包容的心,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能達到無邊佛法、無邊慈悲,完成自我消融。
【第65句】:【禪心佛語】法身遍虛空處,虛空中含容法身,不知法身即虛空,虛空即法身也。
【第66句】:【禪心佛語】拿人的一生來說:小時候有學業的壓力,走上社會后有生活和工作的壓力,晚年又有健康問題,即使沒有明顯病癥,身體也會逐漸衰老。
【第67句】:現在有很多人,愛子女愛得很苦惱。因為對子女要求過高,子女卻無法順合其意;彼此心中承受了很重的壓力,久而久之,親子之間甚至會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憾。
【第68句】:【佛語悟道】即使是作惡多端的人,如果能夠拋棄屠刀,那么即刻也能成佛。
【第69句】:【心誠意正成正果】佛心沒有遠近,人的愿望也沒有大小,只要心誠意正,即可修成正果。
【第70句】:【禪心佛語】人生四悔:黑發不學白發悔,健不保養病時悔,富不儉用貧時悔,貴不施恩賤時悔。
【第71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第1句】: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中站起來。【第2句】: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第72句】:生命之所以是人最貴重的財富,是因為生命不能重來。浪費一天或一小時,一分一秒,都是浪費了最寶貴的“當下”的生命。
【第73句】:【佛心禪語】愛惜生命甚至比熱愛事業更為重要;視生命為兒戲,那是極端和絕望的作為。
【第74句】:是法皆空遠離,亦不可取。汝等舍離,是涅槃想,莫隨于想,莫隨非想,莫以想舍想,莫以想觀想,若以想舍想者,則為想所縛。《大寶積經》卷一一二,普明菩薩會
【第75句】:【圣經文案】355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后4:18)
【第76句】:【禪心佛語】古人云:“人到無求品自高。”一個人怎樣才能夠高貴呢?答案就是擁有一顆無私的心靈。
【第77句】:常有人把修行誤認為是出家人的事,其實修行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應有的生活修養——“修”是修心養性,“行”是端正行為。——證嚴法師
【第78句】:眾生心地污染,昏沉黑暗,事理不明,就會常起人我是非的爭執與計較,懺悔就是要洗掉這分不好的心思與習氣。
【第79句】:【禪心佛語】生命的價值遠遠超過物欲的價值,可是現在的人恰恰相反、迷失了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過分的對物欲貪求,而荒蕪了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第80句】:【禪心佛語】你在祈禱的時候,不要期盼著一個奇跡的降臨;在人前交談的時候,寧可保持沉默像傻子,也不要自作聰明炫耀什么。
【第81句】:譬如凈滿月,普現一切水,影像雖無量,本月未曾二。如是無礙智,成就等正覺,普現一切剎,佛體亦無二。《華嚴經》卷二十三,兜率宮中偈贊品
【第82句】:【禪心佛語】內行自以為精通而擅自妄為或者疏忽大意,外行由于不懂而膽小謹慎如履薄冰。
【第83句】:人若無所事事,只想著:痛啊!苦啊!那么時間只是平白地過去,痛苦反而更加嚴重。
【第84句】:【禪心佛語】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第85句】:【禪心佛語】世界本來很美好,人生本來很美麗。因為我們知道自己很卑微,所以才同心同德,所以才只爭朝夕,所以才努力拼搏,去實現那些美好和美麗。
【第86句】:【禪語人生】心中有愛,便處處有溫暖;心中有善,處處是善;心中有佛,處處是佛。
【第87句】:【佛心禪語】坦山和尚聽了小沙彌的問話,訝異地回答道:“我背那位女施主過河后,就把她放下了,沒想到你卻把她緊緊背著,到現在都還沒放下來。”
【第88句】:【禪語人生】我們都在探索命運的奧妙,生命的內涵也都從這妙處來,它的奧妙就在于心地是否寬闊,目光是否溫和,幸福人生,就是對命運最睿智的詮釋。
【第89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都要追求幸福、快樂,其實你所需要的都在你的心里,追求是追求不來的,越追越追不上,越求越得不到。
【第90句】:及乎掀翻,從頭勘破,原來只是一個自己。這個自己,在天同天,在地同地,在人同人,在物同物。于自己分上。春色無高下,花枝自短長。——《天如和尚文案》
【第91句】:【禪心佛語】你希望人家對你言聽計從,對方倒希望你百依百順;即使是自然環境也常有天災地變、風霜雨雪等的障礙。
【第92句】:【禪語人生】我的真心以待,換來你的無情傷害,知道你的欺騙,背叛。卻選擇視而不見,不是我笨,只是你帶給我的傷太過沉重。
【第93句】:【禪語人生】也許我們做不到如來拈花,迦葉微笑般從容淡定,但至少我們可以試著去嘗試“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祥”。
【第94句】:【禪語人生】我們常常用自己的模式來過生活,起初我們制造了習慣,后來習慣卻變成了我們的主人。
【第95句】:【禪心佛語】任何人的心雖然能夠感受到周邊種種事物,但只限于感覺而已,只要不受身外萬物影響,便能保持自己的“本來面目”,這便是禪學中的所謂“無心之境”。
【第96句】:【禪心佛語】努力遠較先天的力量大。老子說:“大直若屈,大巧若拙。”真正有智慧的人,必懂韜光養晦,必懂內斂含蓄,所謂“大智若愚”是也。
【第97句】:【圣經文案】185為什么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太7:3)
【第98句】:【禪心佛語】人,既要有激情;又要有理性。開創一件事需要激情;成就一件事需要理性。寧可不辦事;不可辦傻事。不辦事,不是最好的狀況;辦傻事,卻是最壞的狀況。
【第99句】:終日相逢無半面,剛然千里有知音。不須格外論奇特,只此全機耀古今。——《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上一篇:B站經典摘錄佛語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