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信與不信,因果就在那里,或善或惡,與你如影隨形,不離不棄,
【第2句】:世俗的快樂找不到永恒的幸福,因為時間使任何東西都是無常的。——《法露緣》雜志
【第3句】:如果你有1元錢,卻不能做成10元甚至100元的生意,你永遠成不了真正的企業家。
【第4句】:內心平和,才能在心里裝下滿滿的幸福。平和的人,看得開,放得下,想得明白,過得灑脫。
【第5句】:若是克制了自身瞋怒,就是消滅了一切敵人。(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6句】:若不能將法與生活融合,各座修法即變成腳絆。(唐)蓮花生《空行教授》
【第7句】:【禪語人生】用功靠自己,了生死也靠自己,別人幫不了忙,要自己愿意,要自己警策自己。
【第8句】:【禪心佛語】人為什么會犯下同樣的錯誤?原因或許只有一個:前一次不夠痛。
【第9句】:【禪語人生】學佛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托,而是當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第10句】:【禪語人生】知足定律:所謂知足,就是知道自己有多大腳,配穿多大鞋。
【第11句】:法界眾生界,究竟無差別,一切悉了知,此是如來境。《華嚴經》卷十三,光明覺品
【第12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一念不如少一念。有念必有事,無念便無事。除非南無阿彌陀佛。
【第13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過年是“減一歲”,必須把握時間精進。
【第14句】:【禪心佛語】人的威望不可能一天樹立起來,人的聲望更要用畢生的德行來養護。
【第15句】:【禪語人生】我們今生獲得的暇滿人身,是宿世修善而得的果報,應倍加珍惜并精進修法。
【第16句】:要信守誠實之道,不可用欺騙的手段獲利,同時要防止別人欺騙你。
【第17句】:【禪心佛語】人生應盡量避免盲從,穿別人的鞋子是走不遠的。
【第18句】:【禪心佛語】持戒的真正意義是表里如一,而不是僅僅行為端正而已。
【第19句】:學佛必須以做人為起點,調適自己的心行,表現出端正的行為;若人格完美,則佛格圓滿。
【第20句】:【禪心佛語】如果你見不到苦,就不能了解苦,如果不了解苦,就不能解除苦。
【第21句】:對付一個正常的客戶要誠實守信;對待不講信用的人,方式也可以靈活些。
【第22句】:譬如深淵,澄靜清明,慧人聞道,心凈歡然。《法句經》卷上,明哲品
【第23句】:愛久了,成了一種習慣;痛久了,成了一道刻痕;恨久了,成了一種負擔。
【第24句】:特意放棄,緣來了還拒絕,特意不放棄,緣盡了還執著,這都是沒有放下。
【第25句】:【禪心佛語】美好的事物,需要一顆平常心,才能體會出其價值來。
【第26句】:【禪心佛語】瓦片——為人們避風擋雨,是因為人們把你捧得老高。
【第27句】:經常將歡喜、慈悲、榮耀、成就與人分享。(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28句】:【禪語人生】要搞好個人的衛生,尤其‘心理衛生’最為重要。
【第29句】:【佛心禪語】人之美,在于德;展現于做好事、說好話、發好心。
【第30句】:【禪心佛語】放生,即是人類于其它生命面臨凌虐、苦迫,甚至于死亡時的及時救援的悲憫。
【第31句】:【禪語人生】無論順逆境,均不生煩惱;只要會用心,全是善知識。
【第32句】:若想追求佛道,啟發慧性,則必須像小雞一樣,破殼而出,始能徹見宇宙天地之光明。
【第33句】:【禪語人生】心如明鑒,萬象歷然。佛與眾生,其猶影像。涅盤生死,俱是強名。
【第34句】:【禪心佛語】如果你有水的胸懷,就不畏流言。如果你有水的寧靜,就無視紛擾。
【第35句】:我喜歡念佛,因為念佛輕松。念佛輕松,因為念佛無善惡。若有善有惡,人生何來輕松呢?
【第36句】:【禪語人生】我喜歡夢中的世界,因為在那里,我可以像以前一樣伺候我的上師。
【第37句】: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凈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圓覺經》卷上
【第38句】:【禪心佛語】世上最難做到的一件事,便是承認自己錯了。
【第39句】:【佛心禪語】心病需要心藥醫,最好的心藥是專心、去除雜念。
【第40句】: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這世界速度太快,靈魂跟不上來,想等等它都做不到!
【第41句】:【禪心佛語】如果你不能給予別人百分之百的話,你總是會懷疑別人是否給予了你百分之百。
【第42句】:人一旦陷入這種明明不“知”卻自以為“知道”的誤區,就很難對自己做出準確的定位。
【第43句】:相聚是偶然分離是必然,你若有一顆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心,你就最幸福。
【第44句】:【禪語人生】真實的是原本的(本性具足),原本的即是最初的,最初的也是最后的。
【第45句】:【禪心佛語】將心與迷惑分離是最殊勝的閉關、最殊勝的孤獨、最殊勝的僻靜處所。
【第46句】:世間之美好皆因相信感召而來,尤其奇跡的到來,更是相信的產物。
【第47句】:多聞圣弟子不見色是我、異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見者。《雜阿含經》卷三,第64經
【第48句】: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知見生。
【第49句】:【禪心佛語】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所得,得時不說知。
【第50句】:人們若少了文化,就如同處在烈日炎炎的沙漠中。有學識、文化,才有美好的綠洲。
【第51句】:【禪心佛語】契證佛祖妙道,最宜上智利根,忘懷體究,不墜機境,直下拔萃超群。
【第52句】:【禪心佛語】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第53句】:【佛家禪語】能放下身段,彎下腰做資源回收,是真正的去我相、滅我執。
【第54句】:【禪心佛語】經常有大愿力,我們就不會懈怠;有大慈悲,我們就不會煩惱。
【第55句】:【佛心禪語】自己打敗自己是最可悲的失敗,自己戰勝自己是最可貴的勝利。
【第56句】:【禪心佛語】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卻天魔膽。震法雷,擊法鼓,布慈云兮灑甘露。
【第57句】:心為系縛解脫本,是故說心為第一。《正法念處經》卷二十
【第58句】:【禪心佛語】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只要你嘗試過嫉妒。
【第59句】:【禪語人生】有智慧的人喜歡別人的指教,而愚者只渴求別人贊美。
【第60句】:【禪心佛語】佛說: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第61句】:若言皈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皈?言卻成妄。——《壇經-懺悔第六》
【第62句】:【禪心佛語】潛藏在意識下的思想,比攤在陽光下的更具殺傷力。
【第63句】:【禪心佛語】古今中外,多少對生命的描述,都不及佛經這般精彩。
【第64句】:【禪心佛語】三四、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
【第65句】:若舍卻冰,即無別水。若舍卻眾生則無別菩提。——《達摩大師悟性論》
【第66句】:【禪心佛語】放下私心和爭執才能坦然面對一切,怡然自得地面對生活。
【第67句】:非有子怙,亦非父兄,為死所迫,無親可怙。《法句經》卷上,無常品
【第68句】:【禪心佛語】精進勇猛,有大愿力,難的會變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變為難。
【第69句】:菩薩摩訶薩于諸眾生作質直心。《大般涅槃經》卷二十六,高貴德王菩薩品
【第70句】:【佛心禪語】作在心,殃在身,不須怨訴更尤人。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
【第71句】:【禪語人生】執醫之一方者誤色身,執經之一義者誤慧命。
【第72句】:金錢就像肥料,堆起來毫無用處,必須散播出去,讓它發揮作用。
【第73句】:【禪語人生】掌握自己的正念,那么你將永遠不受他人心意驅使。
【第74句】:【禪心佛語】法無善惡,善惡是法;境無損益,損益在人。
【第75句】:【禪語人生】一個人活的生命比你有質量,你可用心與他成為知己,生命才有高度與寬度。
【第76句】:【佛語禪話】希望大地資源不短缺,必須從懂得珍惜開始。
【第77句】:【禪語人生】我們應該學會感恩,他來過,我愛過,就已經足夠。
【第78句】:【禪語人生】一個人不能夠創造環境,就會被環境所創造。
【第79句】:【禪語人生】我覺得,只有人類在由衷的感謝下生出的報效之心,才是地球上最美好的東西。
【第80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雙足能行萬里路,雙手能做天下事。
【第81句】:從親昵中產生恐懼,從家室中產生污穢。《經集》第青樹林,第十二章《牟尼經》
【第82句】:【最有禪意的文案】遇事,若能平心面對,很快就會度過。
【第83句】:【禪心佛語】世界充滿了我們相遇的幾率。我卻始終無法遇見你。
【第84句】:【禪心佛語】俗話說: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可俗話又說:姜還是老的辣。
【第85句】:信賴你自己,除了自己之外,還有誰能做你的依靠?——《佛陀的格言》
【第86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不被感覺愚弄,我們便不被世間愚弄。
【第87句】:【禪心佛語】工作必須自己去做,因為圣人只能教我們該走的路罷了。
【第88句】:【禪語人生】擁有夢想只是一種智力,實現夢想才是一種能力。
【第89句】:【佛心禪語】不可吸毒:非法超量的使用藥物,也等于吸食毒品,尊重生命、最忌接觸毒品。
【第90句】:工作即修行:“法”如筏,筏是渡河的工具;法是修行的方法。
【第91句】:接納愛的本來面目,縱時光如刃,切割彼此的容貌,消磨彼此的激情,愛也能保持恒久。
【第92句】:【禪心佛語】世間所有的緣起,無一不是要啟發我們的覺性。
【第93句】:【禪心佛語】困境可以成就偉人,苦澀可以醞釀甘甜,煩惱可以轉為菩提。
【第94句】:【禪語人生】想象你去參加自己的葬禮,這正是改變自己的最佳動力。
【第95句】:佛不般涅槃,正法亦不滅,為利眾生故,示現有滅盡。《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一
【第96句】:【佛語悟道】如同鸚鵡能夠學人說話,卻不會說出自己的話,原因就在于它沒有智慧。
【第97句】:【佛心禪語】該做的事,要有毅力與勇氣,堅持到底不畏艱難。
【第98句】:【佛心禪語】不會矯揉造作;真正有修為的人,往往安靜,不會爭先恐后。
【第99句】:在勞動中收獲滿足感,勞動能創造財富,這種財富包括具體財富和內心的財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