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人生道路,進進退退,不知何去何從的情況經常困擾著很多人的心靈。
【第2句】:【禪心佛語】大部份的罪犯對于金錢的看法是,他們應該得到這些錢,所以他們根本不會去考慮有沒有能力賺取這些錢。
【第3句】:【禪語人生】一句無心的話可能引起一場爭斗,一句殘酷的話可能會毀壞一個人的生活,一句及時的話可能會平復波浪,一句充滿愛心的話可能會治逾別人的傷口。
【第4句】:所謂心事,不過是不如己意,那就是我執,執著于自己描畫的理想,一有落差,即生煩惱。
【第5句】:【佛語摘抄精選】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五燈會元》卷十七)
【第6句】:【禪心佛語】今人見人敬慢,惟利喪德,輒生喜慍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第7句】:佛陀曾說過:“我接受凡世人與我爭論,我不與凡世人爭論。”這兩句里充分呈現了佛陀的大愛和我們凡世人的愚昧無知。佛陀就像慈母,我們凡世人就像得自閉癥的小孩。
【第8句】:人有二耳、二眼、一口、雙手、雙腳,此中道理:是要人多聽、多看、少說話、多做事。修行貴在身體力行,說一丈不如行一寸。
【第9句】:【佛心禪語】不要將憤怒丟給別人,否則別人也會將憤怒丟給你。自己種的因果,必然有自己來收獲。
【第10句】:【禪心佛語】生活中,有的人終其一生,也沒學會收斂自己,遇喜,則處處張揚;遇悲,則哭天搶地;遇怒,則挺身而斗,這都不是完美的人生境界。
【第11句】:【禪語人生】一切禪修皆離不開止觀,一切禪定功夫皆來自止觀,世出世法皆離不開止觀,止是修定、觀是修慧,功德福報皆來自止觀雙修雙運的結果。
【第12句】: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智慧是從人與事之間磨練出來的,若逃避現實,離開入與事,便無從產生智慧。
【第13句】:【禪語人生】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第14句】:【佛心禪語】最喜歡胡說八道的人,都是那些對事情不專心的人。因為,人們想得越少,就說得越多。
【第15句】:【最有禪意的文案】想快樂生活,需先學做人;學做人,應先懂得如何愛人。
【第16句】:不懼無常,隨處安心自在生活中常有不盡如人意的時候,當一個人面對拂逆和不順,而人力又不能改變的時候,就應面對現實,隨遇而安。
【第17句】:【圣經文案】373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弗1:17)
【第18句】:愿效法佛陀的精神,學做大農夫;耕耘天下眾生心田,化荒蕪成大福田。
【第19句】:【佛心禪語】誰也主宰不了我們的生活、一切都有自己在創造。假如我們擁有一顆慈悲的心、感恩的心,知足的心還有什么事辦不成呢?
【第20句】:懂得做一樣像一樣的道理,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盡到自己的職責,就能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第21句】:幾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顏色艷麗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人也一樣,愈樸素單純的人,愈有內在的芳香。
【第22句】:【禪心佛語】順境,逆境都是正常的。不要去貪戀順境,也不要去抗拒逆境,心力不要浪費在猜疑,煩惱,抵觸上,做好該做的事。
【第23句】:【禪心佛語】讀書無嗜好,就不能盡其多,不先泛覽群書,則會無所適從或失之偏好。廣然后深,博然后專。
【第24句】:生活中,一個有自制能力的人,才能夠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與人與事,才能夠進退有度,并保持著寧靜中的“大氣”或“靜氣”。
【第25句】:才華洋溢的人,一方面很容易達到目的,很快就獲得世俗的滿足;另一方面,卻因所求沒有止境,不易尋得內在的圓滿,才華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
【第26句】:【禪語人生】我的侄女高貴大方,她最拿手的就是拿提琴,不是小提琴,而是大提琴。
【第27句】:只有在造作、是非、取舍、斷常、凡圣等一切對立面完全統一了之后所顯示的無分別智,才是平常心。
【第28句】:若一個人很小氣,那他(她)一定愛精打細算,很少亂花錢,能夠為家里節省開支。
【第29句】:【佛心禪語】耕耘先生說:“人一旦失去了安詳,同時便會褪去了生命的華彩,是女孩子,不會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第30句】:【禪語人生】一般的做法就是追求,向外在拼命地追求,希望得到物質,希望改變別人,希望事事順自己的心,希望每個人都對自己好。
【第31句】:若時時自以為是,處處只為自己著想,則對良師益友的忠言勸告,便覺逆耳難受;反而對諂媚迎合的花言巧語,聽得神魂顛倒,以致誤入邪途而不自知,這是迷信的一種。
【第32句】:【佛心禪語】當我們看到快樂的時候,讓我們想:“愿一切眾生達到成佛至樂。”當我們看到痛苦的時候,讓我們想:“愿所有眾生之痛苦平息。”
【第33句】:老是苦,病了更慘!但是病是可以預防的。病有身病與心病兩種,身病可找醫生預防和治療,心病卻要找大醫王——佛陀來治療了。
【第34句】:佛陀一再教誡我們:要好好調節自心,把嗔恨、怨嫌之心轉化為愛心、寬心,時時刻刻寬恕別人,發揮愛念。
【第35句】:【佛心禪語】莫輕視小錢,積少成多能大用;勿養成揮霍,固本樸實顧元氣。
【第36句】:現代人世智辯聰、滿口論調,做起事來卻又斤斤計較。多數人只懂理不懂事——所知的道理很多,但碰到人與事時卻又無法調理,這就是凡夫心。
【第37句】:勸君莫做獨醒人,爛醉花問應有數。不是情長不送禮,不是熟人不招呼。有仇義解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物必腐而后蟲生,人必疑而后讒入。
【第38句】:【禪心佛語】世界沒有悲劇和喜劇之分,如果你能從悲劇中走出來,那就是喜劇,如果你沉緬于喜劇之中,那它就是悲劇。
【第39句】:如何讓別人相信?也是要“縮小自己,放大心胸”,將自己縮到最小,小到放在別人眼底決不會刺眼,還能鉆到他的心中,獲得他人的信任。
【第40句】:【禪心佛語】妄念人人皆有,然妄念起時,我自知之。知而不隨,是謂不相續,不相續則我不為妄轉;縱有妄念起滅,亦不過如浮云之點太虛,而太虛固不變也。
【第41句】:【禪心佛語】煩惱是因執著而起,若你認清它的本性,煩惱即是菩提。放下了,失去的永遠是痛苦;放不下,留住的只有煩惱而已。
【第42句】:剎那的善心可得無盡的福報,剎那的凈心可得無量的功德,剎那的悟心可得無限的妙覺,剎那的空心可得無相的本體。
【第43句】:【禪心佛語】內修文德,外治武訓,大則國家,小則個人。士雖有學,行在言先。巧言失德,無信不立。書即世事,世事即書。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敏事慎言。
【第44句】:【禪心佛語】生活總是在磨難中感悟,去實踐那份去留無意,從緊張到恬靜,這世間的寒暑往來花開花謝,是歲月的簡單與悠閑,也更是人生的一種平和達觀、全身而退。
【第45句】: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夠,別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來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第46句】:做個高尚的人不容易,做個卑鄙的人同樣不容易,所以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平常。
【第47句】:人們常說,心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我們始終相信,有一種力量可以決定行程的長短,這種心靈的力量就來自慈悲心的修養與升華。
【第48句】:如果說,世事紛繁,變幻莫測,事情現前,不知頭緒,那么,只需要記住:萬千選擇,不過一個“寬”字。眉間放一個寬字,心中閑一片田地。
【第49句】:修治最勝行,嚴凈諸剎海。修行無量行,嚴凈諸剎海。《華嚴經》卷十一,毗盧遮那品
【第50句】:【禪心佛語】美不是出現在自己的鏡子里,也不是出現在別人的眼睛里,而是出現在自己心里。
【第51句】:【禪心佛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叫內圣,修身,這是根本,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叫外王。
【第52句】:【禪心佛語】見與不見,俱不見故;解與不解,俱不解故。無見之見,乃名真見;無解之解,乃名大解。
【第53句】:恒和法師:人身難得今已得,這回相見應相知。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回頭又別離,抬頭看人海茫茫,去不斷,來無際,人生是結緣,不是結怨。
【第54句】:【禪心佛語】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第55句】:【經典佛語】我們總在重復著一些傷害,沒有一個可以躲藏不被痛找到。卻還一直傻傻的期待,到失望,再期待,再失望...
【第56句】:【禪心佛語】心中有了地獄,無人能引領你進入天堂。心中抓住業障不放,無人能讓你解脫。但歸一心,自然無爭。心若無寄,始為解脫。
【第57句】:世間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永久不壞。所以我們千萬不要等到下個月才發心造福人群,或是等到明年、等到退休時、等到。這都會來不及的,到時候想做可能因緣已不允許了。
【第58句】:平淡之中有真味每個人都不應該太看重名利,不必太在意失去多少,應該留幾分清醒,存一份淡泊,時刻保持一種平常人的心態。
【第59句】:【禪語人生】真正幸福來自內心的滿足感。古人說:知足者常樂。有求皆苦,無求自樂。人到無求品自高。做一個無欲無求的人,做一個自得其樂的人。
【第60句】:別人對自己好或不好,不要求,不拒絕。別人的態度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強求別人對自己好,討厭別人對自己不好,如同模樣不好怪鏡子。
【第61句】:人們喜歡向外追求幸福,這樣得到的只能是幸福的幻象,稍縱即逝,因為外在的東西是變化無常的。
【第62句】:【禪心佛語】生為人,沒有服務人,則不名為人。人生有愿,才有方向。萬物歸有心。
【第63句】:【禪語人生】在青跬的眼里,微微漣漪也成滔滔巨浪;而在大鵬的心中,江洋大海只不過是一杯瓊漿。
【第64句】:【禪心佛語】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第65句】:能將山河大地、太虛里的任何境界都包容于心,而心卻不被境所轉,此即出世的精神。
【第66句】:【禪語人生】正如惡劣的品質會在幸福而無節制中被顯露一樣,最美好的品質也正是在逆境中灼放出光輝。
【第67句】:為了擺脫煩惱而參禪,這樣不會成功。因為當他煩惱的時候,就想到了禪;當他快樂、不煩惱的時候,便把禪忘掉了。——耕云先生
【第68句】:上山、下山同樣是累,不過方向相反。為佛法做事.為世間做事,同樣都要費心費力,但一個超升,一個墮落。
【第69句】:若學諸三昧,是動非是禪。心隨境界生,云何名為定?(五代)延壽《萬善同歸集》卷上
【第70句】:恒東法師:煩惱的心情,懲罰的是自己,不開心的日子,是把自己打折處理了,上蒼只眷顧那些堅強的人,不放棄信仰的人,快樂只圍繞那些知足的人。
【第71句】:佛陀教導我們護生,并不是無謂的放生;放生是見之而不忍殺之,放其一條生路。
【第72句】:你酷你酷,你喝水在水庫,睡覺在古墓,嘴里流瀑布,四肢像枕木,你當你是貂禪呂布,其實你是南極土著。
【第73句】:【禪心佛語】大自然的智慧在運作之時無不顯示出其自在無為、和諧慈愛的風范。當我們駕乘和諧、喜悅和慈愛之力的時候,我們就以自在無為的方式創造了成功與好運。
【第74句】:放下、放下、再放下、你會發現所有痛苦的根源全部被鏟除了,所有的奇跡都會發生,這是真的!
【第75句】:世間事都是彼此相對的。只要我們以真誠的愛心待人,以光明磊落的心胸任事接物,人生即到處都充滿了真善美。
【第76句】:聽別人說話時,要以說話人的心態聆聽——聽年輕人的話,用年輕人的心態聆聽;聽老年人的話,用老年人的心態聆聽——即得人事圓融。
【第77句】:【禪心佛語】佛曰:實義者微妙寂靜是涅槃因,言說者與妄想合流轉生死。
【第78句】:【佛心禪語】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悟”,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被字面上的意思所束縛,永遠不可能真正地智慧起來。
【第79句】:與其被困在苦海中不得解脫,不如快樂地行走在奉獻的修行之路上,善待別人,也就是善待了自己。
【第80句】:【佛心禪語】別對那些不喜歡你的人白費唇舌,行動才能令他印象深刻。
【第81句】:【禪語人生】至于有沒有成就者,佛陀在《無量壽經》中說,末法時代有62萬億的恒河沙菩薩來人間示現,誰都沒用辦法調查,漢傳佛教有沒有成就者。
【第82句】:景色乍晴,物情舒泰。舉步也干身彌勒,動用也隨處釋迦,文殊、普賢總在這里。——《楊岐方會和尚文案》
【第83句】:【禪語人生】幸福人生的獲得:不種不幸之因,就是擺脫各種造成人生不幸的因緣;廣種幸福之因。
【第84句】:【佛心禪語】“在親民”是說要關心、親近民眾,解決社會的實際問題,不能躲在象牙塔里。
【第85句】:【禪心佛語】明知不可而為之的干勁可能會加速走向油盡燈枯的境地,努力挑戰自己的極限固然是令人激奮的經驗,但適度的休息絕不可少,否則遲早會崩潰。
【第86句】:不依靠任何人而獨立生存的人是沒有的,包括佛在內,因為沒有了眾生就沒有了佛。
【第87句】:生活之路不只一條,如果一條路走不通,那只不過是在暗示另一條路上的輝煌。適時止步,“半途而廢”之后,或許你會發現,人生之路原來可以如此寬闊。
【第88句】:【禪語人生】我們若想保護自己的人身和保持人身的安樂,最好不要消耗福報,應該好好堅持修善。
【第89句】:功夫做到轉身處。譬如窮子,久失慈母,十字街頭,忽然撞見,執手牽衣,彼此雙淚如雨,當此之時,只合歡笑,因甚卻哭?不是苦心人不知。——《天如和尚文案》
【第90句】:聰明人即使受到挫折,也會更加機智頑強。當獸王饑餓的時候,能迅速撕裂大象的腦袋。(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91句】:【禪語人生】我所講的“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盡情理”和佛家的“三皈”、道家的“三華”、儒家的“三綱”是一樣的。
【第92句】:【禪心佛語】持守善德的人不會傷害自己或他人,而且擁有一顆平常心,因為當我們心恢復平常的狀態,我們是不會殺生、偷盜、搶取別人東西或犯奸淫之行的。
【第93句】:【禪語人生】一般人通常所指的平靜只限于心的安定,而非連雜染也平定下來。
【第94句】:生活中,不可能凡事都一帆風順,稱心如意,總會有種種的憂愁與煩惱。
【第95句】:【禪心佛語】快樂定律:如果朋友的朋友是個快樂無比的人,你也會感受到快樂。
【第96句】:【禪語人生】唯有與死正面對決,并最終找到問題的答案,才能得到絕對的幸福。
【第97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無論遇到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界,不起煩惱念,不增執著心,就是看破。人無恒常,事無恒久,順境時處之安然,逆境時處之泰然。
【第98句】:【佛心禪語】※你什么時候隨緣,什么時候就順利。當你無所求時,才會無所不有。
【第99句】:【禪心佛語】很多時候,陷在滾滾紅塵,我們的心靈被現實的傷,折斷了翅膀,仿佛迷途的蝶,只能棲在風塵的肩上,看流年攜著年華,迷惘地飄去遠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