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那些我們渴望得到的東西,在我們心目中總是完美無瑕的。
【第2句】:【禪語人生】有用處的東西才有市場。立足生活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與其追求華而不實的東西,不如腳踏實地地干些實事。在工作中,首先要把本職工作干好。
【第3句】:【禪心佛語】弱者集中心力于一事,亦有所成。強者分心于太多事務,則一無可得。
【第4句】:【禪心佛語】沒有窮盡的理想,不斷膨脹的貪欲誘惑著人們事事追求高效速成,遇事浮躁缺乏耐心。
【第5句】:近來每次下鄉看到農民依然那么辛苦,田間的路依然那么窄小,仍然存在原始的勞作方式,我就在想:修一公里高鐵的錢,如果用在一個鄉鎮的農田基本建設上會是什么狀況?
【第6句】:【佛心禪語】別人傷害你,愉快的承受,無怨無恨,才能了結怨恨,不再繼續結怨。
【第7句】:【禪心佛語】痛苦使快樂更快樂,不幸使幸運變得幸福。就如疾病使健康變得快樂,貧窮使富有變得幸福。
【第8句】:云何心一境性?善男子,謂通達三摩地所行影像唯是其識,或通達此已,復思惟如性。《解深密經》卷三
【第9句】:有哲理的話:停下來看風云,坐下來靜賞花開,美文雅句:如若,風雨敲窗,就且聽風吟,心若無塵,歲月靜好。
【第10句】:許多人生活得空虛、不快樂,是因為他們求得太多,求而不得,求得了又不滿足。被欲求緊緊纏身,不得片刻安寧,又怎么能夠活得簡單自在呢?
【第11句】:前世,我是那漢水邊迎風而立的女子,在蒼蒼蒹葭的搖曳間輕揚筆墨,依香而吟,靜書著一份澄澈若水的禪心。
【第12句】:【讓人靜心的禪語】我們的心,是一座小城,沒有雜亂,沒有喧嚷,只有一團薄霧,一陣微風,裝著童年的純真。我們看不懂這個世界,不是因為無知,而是因為不夠單純。
【第13句】:譬如凈日輪,普照十方國,如來神通力,法界悉周遍。《華嚴經》卷四,世主妙嚴品
【第14句】:【禪心佛語】佛陀所說,實際上是人類生命誕生的全過程的縮版,佛教稱之為“結胎五位”。
【第15句】:然而“熱心易發、恒心難持”,面對現實的人間世態,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令人感到灰心、失望,這是凡夫的通病。
【第16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既要有人往高處走的心態,又要有水往低處流的胸懷。或許把頭低下,我們的心,才會低成一口深井,泛出幸福的泉水:清冽、甘甜、沁人心脾。
【第17句】:【禪語人生】我需要的只是一塊磚頭,一塊扔向社會的一塊磚頭,錢有屁用,錢能讓我學會什么?我要的是別人無法代替的本領,到那時,錢自然就有了。
【第18句】:【禪心佛語】世界上的良藥,每一種只能治一種疾病;心靈的良藥,智慧與慈悲,卻可治愈一切的病苦。
【第19句】:【圣經文案】485凡靈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就是出于神的,從此你們可以認出神的靈來。(約壹4:2)
【第20句】:【佛心禪語】「偉大」這個名詞未必非出現在規模很大的事情不可;生活中微小之處,照樣可以偉大。
【第21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不要為別人的說法和作法而忙亂,心中必會安祥得多。
【第22句】:善知十八工巧種種技術,并六十二眷屬明論,及內明等,一切凡夫,治內煩惱。亦知世俗治生凡夫,經理資產。“四十華嚴”卷十
【第23句】: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借用別人撞的頭破血流的經驗作為自己的經驗,世界上最愚蠢的人是非用自己撞得頭破血流的經驗才叫經驗。
【第24句】:【禪心佛語】生命像流水,人的一生猶如流水中濺起的一片浪花,浪花是短暫的,但生命的洪流,卻永無止盡地在延續。
【第25句】:【禪心佛語】惠能證道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第26句】:因果在什么地方修?就在舉心動念之間來修。起一念善,就是種善因,就會有善的果報;起一念惡,就是種惡因,就會有惡的果報。
【第27句】:【禪心佛語】人生有百分之十是看你的行為,而其余的百分之九十,則看你如何接受。
【第28句】:【禪心佛語】古人云:“人到無求品自高。”一個人怎樣才能夠高貴呢?答案就是擁有一顆無私的心靈。
【第29句】:怎樣看待那些“天生好命”的人?佛日:高才勇猛有大智慧,已于過去深種善根。一《付法藏因緣經》
【第30句】:見乞丐者,若生是心:佛是福田,我應供養,禽獸非福田,不應供養,是非菩薩法。《摩訶般若經》卷二十六,四攝品
【第31句】:【禪心佛語】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可見有淫就有生死,斷淫就斷生死。
【第32句】: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人憤怒的那一個瞬間,智商是零,過一分鐘后恢復正常。人的優雅關鍵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緒。用嘴傷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種行為。
【第33句】:【禪心佛語】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愛心和智慧來面對這一切。
【第34句】:【禪語人生】于我——應該都笑的燦爛,但我不明白給我最燦爛的是誰。哭,那是經常的吧。但是我不明白傷心,讓我最傷心的是誰。
【第35句】:恒和法師:人身難得今已得,這回相見應相知。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回頭又別離,抬頭看人海茫茫,去不斷,來無際,人生是結緣,不是結怨。
【第36句】:【禪語人生】一線斷散,就能散失一串珍珠。一種思想,就能毀滅一個靈魂。一句言詞,就能傷害一顆心靈。
【第37句】:云何真言教法?謂阿字門,一切諸法本不生故。《大日經》卷一,入曼荼羅具緣真言品
【第38句】:達真堪布:布施一個笑容,收獲一份善緣;化解一個怨恨,收獲一份自在。
【第39句】:做功夫人不可尋文逐句,記言記語,不但無益,與功夫作障,礙真實功夫,返成緣慮,欲得心行處絕,豈可得乎?——《博山參禪警語》
【第40句】:【禪語人生】五九、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第41句】:因為太期盼結果,所以往往忽略過程;因為忽略過程,所以往往失去結果。
【第42句】:【佛心禪語】茶_苦而后甘,令人回味;酒_綿而后勁,叫人道爽;泉_清而味淡,卻用一生來品出甜。一個知音,如茶如酒如泉,讓人受益一生。
【第43句】:【禪心佛語】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成敗得失都不會引起心情的波動,那就是自在解脫的大智慧。
【第44句】:【禪心佛語】即心即佛,心性如一,佛性平等,自信自立,這是修行者的思想基礎。
【第45句】:【禪心佛語】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上云卷云舒。
【第46句】:不執迷科學,不沉醉哲理,只愿證悟真諦。聞思佛陀的法教而實修實證,是凈化心靈和啟迪智慧的唯一途徑。
【第47句】:在一定時期內,人的能力、處境以及擁有的資源是一定的,有沒有擔心的事、能不能把事情辦好、會不會留下遺憾,跟欲望大小有什么關系呢?
【第48句】:【禪語人生】要想改善社會,首先要改善人心,不能光從社會制度下手。
【第49句】:【禪心佛語】為圣賢的妙法,只在一些仁心;為豪杰的妙法,只在一腔義氣。
【第50句】:【禪心佛語】既然尷尬的局面已經不可避免,就應當拿出足夠的勇氣來面對現實,甚至直接向尷尬挑戰。
【第51句】:若人求佛,是人失佛;若人求道,是人失道;若人求祖,是人失祖。——《宗教箴言錄》
【第52句】:如不思量,自性便空寂不變;思量便造成自性的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宗教箴言錄》
【第53句】:佛言:毀謗正法及一闡提,或有殺生乃至邪見及故犯禁,我于是等,悉生悲心,同于子想,如羅喉羅。南本《涅槃經》卷三,長壽品
【第54句】:以世間言說,名之為得。諸圣所得,非言能說。何以故?法無依止,離言說故。復次,善男子,以無得為得,亦非得非不得,說名為得。《大寶積經》卷六十,文殊師利授記會
【第55句】:【禪心佛語】如果你能每天吶喊二十一遍「我用不著為這一點小事而煩惱」,你會發現,你心里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試試看,很管用的。
【第56句】:【禪心佛語】所謂“桶底脫,自歡喜。”——當你的心眼被蒙蔽成一團漆黑時,桶底脫落而透入光高,此曰豁然開朗。這就是“悟”,佛道于是引導對人生的大徹大悟。
【第57句】:【禪語人生】有智慧的人,從周圍取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予快樂。
【第58句】: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無量壽經》卷上
【第59句】:【禪心佛語】人生的幸福最終就是自己給自己的,如果你不了解自己,那么永遠談不上也找不著幸福的。
【第60句】:【佛心禪語】不要以為戒是拘泥的,不適合現在時代,要改動了。這個話我幾次三翻地說,也是海公上師的傳承:戒是佛制的,等覺菩薩也不能動一個字。
【第61句】:執著是自縛的蠶繭該執著時執著,該放棄時放棄,一切隨緣,將來你才不會后悔!
【第62句】:【禪心佛語】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
【第63句】:【佛心禪語】不做任何壞事,培養所有的善行,清凈自己的心念,這是佛陀的教誨。
【第64句】:禪師讓他伸出左手并指給他看:這條橫線叫愛情線,斜線叫事業線,這條豎線是生命線。然后禪師請他將手握緊問到:這幾根線在哪里?
【第65句】:【禪心佛語】智者知道自己的短處,他不會讓自己的脾氣與心情來統治自己的行為,一個人如果讓自己的喜怒哀樂左右自己的行為,注定一事無成。
【第66句】:福慧資糧:人世間有富與貧、福與禍的差別;為何人生有這些差異呢?那是由于各人過去所造的善惡業不同,因果酬報自然也不同。
【第67句】:【圣經文案】267在我父的家里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約14:2)
【第68句】:【禪心佛語】佛法的參照點永遠是某件事情是否更接近實相真理,因此,任何帶你更接近實相的,就是福德;任何帶你遠離實相的,就是缺乏福德。
【第69句】:【禪心佛語】損失了財物不要緊,千萬不要喪失聞思修,因為有了聞思修就有發展福報的因緣。
【第70句】:【佛心禪語】曾經有機會目睹他最軟弱或最糟糕的時刻,你仍能夠接受他的不完美,并且和他共同擁有這個秘密,這一段愛情,才能夠長久一點。
【第71句】:【禪心佛語】具備佛教各宗派大智慧的法師、居士大德與廣大學者,需要肩負起辟謠的職責。
【第72句】:【禪心佛語】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第73句】:【禪心佛語】佛陀都有煩惱,何況我們凡人呢。人生的煩惱,自然當一笑而過。
【第74句】:【禪語人生】無常法門沒有修好的原因是什么呢?出離心沒有修好。出離心沒有修好的話,菩提心不會穩定的。菩提心沒有的話,你的大圓滿的境界絕對是錯誤的一個境界。
【第75句】:【禪心佛語】你曾經前世布施、曾經幫助過別人,甚至救過別人的命,你身邊所有的恩人,都是你曾經幫助過的人變現出來的。
【第76句】:為人處世莫掛牌。不掛牌,做二分三分,人們就會很承情;掛了牌,做十分是應該的,做九分九也會有人不滿意。
【第77句】:善為大鎧,不畏刀兵;善為大船,得渡河淵。有能守信,室內和安。現世有慶,福追自然。行之得報,非神授與。《事佛經》
【第78句】:【經典佛語】佛教認為“四大”不協調就會生病,四大一分散就意味著死亡的到來。.
【第79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心善自然美麗,心慈自然柔和,心凈自然莊嚴;淡泊寡欲可以養神,寧靜致遠可以養志,怡情適性可以養和,觀空自在可以養心。
【第80句】:【禪心佛語】人生總會有潮起潮落,逆境不過是人生暫時的“低潮”。當你身陷逆境,遭受挫折時,不必怨天尤人,應學會冷靜理智地對待它。
【第81句】:【圣經文案】222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可12:30)
【第82句】:無住處涅槃,謂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輻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古印度)護法等《成唯識論》卷十
【第83句】:學佛無須了解無常的道理,如能徹了此理,才能操縱自己的生命,來去自在,通向光明的境界。——證嚴法師
【第84句】:【圣經文案】334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林前11:24)
【第85句】:【佛心禪語】老僧笑道:“古代的人,心念都在定慧上,臨終時怎么會散亂呢?現在的人,心思都在散亂上,臨終時如何能得到定力呢?”
【第86句】:“形式”是次要的,重在“實質”——行者的言談、行狀,機鋒畢露,大有禪境。
【第87句】:【禪心佛語】紅塵蕓蕓,頓悟人世。終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相約好,要一起同行的人,一起奔赴雨季,走過年華,但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地方離散。
【第88句】:【佛心禪語】弘一大師說:“人生隨緣便會活的自在,能夠安分守己,不被環境所轉,心中就不會有障礙。”
【第89句】:【禪心佛語】你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委曲,你應該要想,我這樣子已經很好了,這就是修行的功夫。
【第90句】:怎么才能得到快樂?只要放棄滿腹的牢騷,摒棄虛偽的喬裝,放棄對金錢的渴望,放棄對權勢的窺探,你會發現快樂隨之而來,懂得放棄才能收獲快樂!
【第91句】:行念佛者,如大力士,拋心王枷鎖,到慧彼岸。。行是定者,住過去佛實際海中。《觀佛三昧海經》卷九
【第92句】:【禪心佛語】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第93句】:人的生命本來微不足道,但是有一樣東西卻重于泰山,那就是——慧命。它可以不斷延續,發揮良能,讓后世的人循著這個腳步不斷前進。
【第94句】:即使是正確的決定,也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才是正確的,到了下一個階段,要依據形勢作更有利的選擇,否則,死抱著最初的決定不放,就是無謂的固執了。
【第95句】:貪睡眠、愛閑聊,對所學的東西不感興趣,做事情懶懶散散、急躁而沒有耐心——是導致墮落的重大因素。——《佛陀的格言》
【第96句】:【禪心佛語】為人要學會知足。知足是一種做人的性格,是一種為人的智慧。只有學會知足,才會體驗到人生的樂趣,知足常樂。懂得知足,就是懂得珍惜,懂得擁有。
【第97句】:他障不算可怕,自己內心的障礙才是最嚴重、最可怕的;外在的障礙不必畏懼,最應該謹慎的是內心的魔障;人心若有散亂疑惑,道自然就行不通了。
【第98句】:背匣牽馬老仆駐足轉身,深深望了眼徐鳳年,喊了聲兩人的共同口頭禪風緊扯呼,然后滑稽可愛又傻乎乎地跑路了。
【第99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心念難免起伏,要有毅力降伏,讓心在輕安、清凈的境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