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的行為是受思想支配的,而思想是無形無相的。也就是說,人有形的肉體有相的行為是受制于無形無相的思想。疾病也是同樣的道理。
【第2句】:【禪語人生】遠離惡習,才不會被惡習所染。清空自我,智慧才會現前,靈魂才能對話。所謂的業障無明,不過是些惡習,和不切實際的想法。
【第3句】:問:“精神統一與禪定何異?”答:“凡專心一事,不問正邪,皆可日精神統一。禪定華譯日靜慮,乃放下萬緣,不思善,不思惡,寂寂惺惺之一種境界。”——李炳南居士
【第4句】:對于現代人來說,不執著于得失,不拘泥于成敗,凡事拿得起放得下,就是平常心。擁有一顆平常心,才能不浮俗世、適性隨緣、清凈快樂。
【第5句】:目前的社會受物質的引誘,使人們的愛欲更達到了沒有止境的程度,造成了心靈上無法彌補的空虛。
【第6句】:【禪心佛語】人最快樂的,并非別人給你帶來了快樂,而是你給別人帶去了快樂。
【第7句】:【禪語人生】雨水落下來是因為天空無法承受它的重量,眼淚掉下來是因為心再也無法承受那樣的傷痛。
【第8句】:弱者憤怒有何用?強者何必把氣生?為了辦事而憤怒,這是無謂的自焚。(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9句】:【禪語人生】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第10句】:【禪心佛語】佛說:夸獎我們,贊嘆我們的,這都不是名師。會講我們,指示我們的,這才是善知識,有了他們我們才會進步。
【第11句】:【禪心佛語】簡單定律:小的時候幸福是簡單的事兒,長大了簡單是幸福的事兒。
【第12句】:世俗的快樂找不到永恒的幸福,因為時間使任何東西都是無常的?!斗毒墶冯s志
【第13句】:懺悔消業人作極惡行,悔過轉微薄,日悔無懈息,罪報永已拔。《增一阿含經》卷三十九,馬血天子品
【第14句】:【禪心佛語】人以待已為是非,我以待人為對錯;人以利已為恩怨,我以利人為取舍;人以得失為得失,我以善惡為善惡;人以地位升浮為親疏,我以感情真假為遠近。
【第15句】:所以,對人一定要有信心,不要無事生疑;若多了一分疑心,相對地就減損一分信心;如果對自己都失去了信心,當然就無法產生毅力與勇氣,那要教別人如何能信賴我們呢?
【第16句】: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秹浺弧呵Щ诘诹?/p>
【第17句】:【禪心佛語】多少故事都如浮云一片,多少歲月都是空手拋卻,不要把生活看的復雜,看得沉重。說好話,存好念,做一個簡單的人,不是壞主意。
【第18句】:【禪語人生】無論你處理任何事情,若心存尊重他人的想法,是一件非常有幫助的事情。
【第19句】: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是不完美的,是孤獨的,是無味的,是缺乏激情的。唯有挫折可以磨煉你的意志,提升你的境界,充實你的人生!
【第20句】:須置身千古圣賢之列,不屑為隨波逐浪之人。(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五之一
【第21句】:大悲是一切諸佛菩薩功德之根本,是般若波羅蜜之母,諸佛之祖母。(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二十
【第22句】:【禪語人生】只是我對你的愛覆水難收,不可自制。這是我追尋了千年的腳步,這是我執著了千年的殘缺。
【第23句】:【圣經文案】417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余、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腓4:12)
【第24句】:【禪心佛語】另外,按照僧伽自身的修證水平,可劃分為三類:凡夫僧、有學僧、無學僧。
【第25句】:【禪心佛語】人不能苛求自己,也不要勉強別人,不要對自己的過錯耿耿于懷,更不要把別人的過錯當作小辮子,抓緊不放。
【第26句】:世間不思議者,若有布衣頓登九五,即是世間不思議。出世間不思議者,十信初發心,一念相應,便成正覺,此明頓悟不思議?!逗蓾缮駮U師文案》
【第27句】:【一日禪語】生活,就像煮一壺月光,醉了歡喜,也醉了憂傷,起風的日子,要學會堅強,無論走過多少坎坷,有懂得的日子,便會有花,有蝶,有雨,有陽光。
【第28句】:【禪心佛語】對于習慣、欲望和情緒,控制它們不如領導它們;要做它們的主人,而不是奴隸或對手。這樣既有戰略高度,又不易出偏差。
【第29句】:【一日禪文案】人生如月,月滿則虧,凡事豈能盡人意,但求于心無愧。木已成舟便要順其自然。心容易滿足,你才會感覺幸福,歡樂與悲哀是伴生的,歡樂有度會歡樂常伴。
【第30句】:【佛心禪語】我們要尊重眾生的理由有三:-、過去的時候一切眾生曾經是父母;二、現在的時候一切眾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緣;三、將來的時候一切眾生是未來的佛陀。
【第31句】:【禪心佛語】沒有一尊佛菩薩不孝順“父母”,沒有一尊佛菩薩不奉事“師長”,我們一生的成就,這兩個人對我們的恩德最大;所以菩薩法里面,教給我們“知恩報恩”。
【第32句】:所謂“真金不怕火煉”,唯有誠正信實待人處世,溫和謙讓攝心護口,以感恩、歡喜心接受一切順逆,對外界的誤會、毀謗都能忍受包容,如飲甘露般,才能磨練自我的心志。
【第33句】:【禪語人生】我們固不能做到佛家的大徹大悟,但于立身處世之時,可以努力地尋找和體會存在在現實生活中的禪機。其實,禪就在我們心間中,禪就在多彩多姿的紅塵中。
【第34句】:【禪語人生】在家敬父母,何必遠燒香。不能盡孝,如何禮佛?不能奉親,如何憫人?盡到孝道,才能修得佛道。
【第35句】:要改變命運,必須有頑強的拼搏才會成功,現實是殘酷的,就像戰場一樣,我們必須時刻高度警惕,才不會被刺中要害,才不會倒下。
【第36句】:【禪語人生】在不經意間失去的,你還可以重新去爭??;丟掉了愛心,你可以在春天中尋覓;丟掉了意志,你要在冬天重新磨礪。
【第37句】:【禪心佛語】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覺”,和“覺他”的德行。佛性,最講一個“善”字;禪境,最講一個“淡”字。
【第38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短暫而難得。追求的一切快樂與美好,其實都是一種知足和滿足…吉祥的酥油燈。
【第39句】:好人好事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如同鉆石不是為了別人而發光一樣。好人好事是為自己做的,為的是讓自己心靈-駐于寧靜幸福的境地。
【第40句】:【禪心佛語】佛法給我們的是信心,給我們的是力量,讓我們更好地、清楚地活在這個世間。
【第41句】:【佛心禪語】不爭,元氣不傷;不畏,慧灼閃光;不怒,百神和暢;不憂,心底清涼;不求,不卑不亢;不執,可圓可方;不貪,富貴安康;不茍,何懼君王。
【第42句】:【禪心佛語】大部分人把焦點放在別人的缺點或問題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為了避免面對自己的問題。
【第43句】:【佛心禪語】不如人處勿自嘆,需知天外有天;勝于人處勿自傲,當念人外有人。
【第44句】:【管策與商策】做官之人應知進退之策,不知則官危;大富之人應知施舍善舉之策,不知則命危。
【第45句】:【圣經文案】495凡得勝的,必這樣穿白衣,我也必不從生命冊上涂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眾使者面前,認他的名。(啟3:5)
【第46句】:不計較人生的重重困境,因為每一分鐘,我們都能抖落滿身重負,放開過往的一切,開始下一段精彩。
【第47句】:于甚深法,隨己所取,執著妄說,違背正法,習諸外道腐敗種子,設在余方,應為除滅,彼腐敗者,一切天人,應共摧伏。《大寶積經》卷一一九,勝鬘夫人會
【第48句】:【禪心佛語】使自己的心從種種分別、執著中解脫出來,使覺照能夠獨脫于一切攀緣之外,我們的精神面貌就是另外一種境界。
【第49句】:【禪心佛語】人生一世,總有一個追求,有一個盼望,有個讓自己珍視,讓自己向往,讓自己護衛,愿意為之活一遭,乃至愿意為之獻身的東西,這就是價值了。
【第50句】:抱怨,是一種負能量,猶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于人無益,于己不利,于事無補。
【第51句】:【禪語人生】無知者無畏,不知畏;無私者無畏,無所畏;無求著無畏,何畏之有?民不畏險奈何以險懼之。人無欲方能無畏于天下。
【第52句】: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p>
【第53句】:人生于世間,一切都是緣——苦是緣,樂是緣,好是緣,壞也是緣。我們沒有選擇的自由,你也無法逃避,所以要一切隨緣—一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養成適應環境的能力。
【第54句】:人都沒有為眾的心,只知為己,所以才糟的。我所以能成為善人,是因為我把為己的心開除了,也就是把宿命掐死了。宿命是無盡無休的,為它還有頭嗎?
【第55句】:【禪心佛語】歲月悄然流失,斗志隨之消逝,一種不堪人世滄桑的麻木和歷盡千帆皆不是的豁達,表露無遺。
【第56句】:塵勞未破,觸境千差。心鑒圓明,絲毫不立。靈光皎皎,獨露現前,今古兩忘,圣凡路絕。到這里始能卷舒自在,應用無虧,出沒往還,人間天上。——《啟霞惠安禪師》
【第57句】:【圣經文案】459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頭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來12:2)
【第58句】:時光越老,人心越淡。輕輕的呼吸,淺淺的微笑。生活,平平淡淡不悲不喜不驚不擾,這樣就好。
【第59句】:除了自己,別人不可能給你煩惱不可執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是“轉”,不執著煩惱,自可安然自在!
【第60句】:【禪心佛語】當你確定來時,也就注定要走,你可以因為眷戀而珍惜,但不能因為錯過而糾結,若來時左右無相伴,又何憂走時誰相陪,而上海的雨總是那么紳士,又接又相送。
【第61句】:【禪心佛語】禪是一種生活藝術,是覺者的生活體驗,是悟者、行者的生活內涵。
【第62句】:我們要在結緣中成就自他。因為人生在世,唯一能夠積極主動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結緣。
【第63句】:【禪語人生】有的人位置高但是他在趴著,有的人位置低但是他在站著。有的人怎么扶也扶不起,有的人怎么壓也壓不倒。有的人想記總是記不住,有的人想忘總是忘不了。
【第64句】:常常爬山的人,都知道“山不轉路轉,路不轉心轉”的道理。禪宗也有類似的說法,“山不轉路轉,境不轉心轉”,境由心生,心乃工畫師,能畫世間萬般景象。
【第65句】:【禪語人生】心若無塵,你能帶著喜悅的心情,活出了獨特而真實的自我:如一潭幽雅的湖水,如一片流翠的綠洲,似一座無煙的深山,似一地皎潔的月光。
【第66句】:【禪語感悟】雁王與蘇摩以他們的慈悲和知恩感恩的心,感動了獵人,啟發了獵人的善根,不但將寶物布施給貧人,并且從此不再打獵。
【第67句】:【禪心佛語】憤怒是盲目的,在能掌握判斷事實之前,就遮避了智慧的眼睛。
【第68句】:【禪語人生】越是向外尋求,內心越分裂,越無法統一,離那個完美的道就越遠。道是屬于無知無欲,無思無想,無分別,但又有覺照者的專利品。
【第69句】:【禪心佛語】若不以心生心,則心心入空,念念歸靜,從一佛國至一佛國。若以心生心,則心心不靜,念念歸動,從一地獄歷一地獄。
【第70句】:【禪心佛語】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愛情,會不會像水泥上的花朵,開出沒有風的,寂寞的森林。
【第71句】:【禪心佛語】若要完成佛性的覺悟,就要把一切眾生都當成菩薩,永遠不要看眾生的過失,心的頻率與諸佛相同,自然就是佛。
【第72句】:【禪心佛語】山不在高低,要有景致;人不在老少,要有能耐。世界上永遠有二十歲的朽木,也永遠有八十歲的常青樹。
【第73句】:【禪心佛語】生活的禪法,在于內心的覺醒,面對這浮世的喧嘩,為生命提供一種安身立命的支撐,是生命內涵的一種沉淀,是生命方式的一種常態,更是生命信仰的一種回歸。
【第74句】:做你想做的夢吧,去你想去的地方吧,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吧,因為你只有一次生命,一個機會去做所有那些你想做的事。
【第75句】:【佛心禪語】不懂得“換位”,就會以自我為軸心,凡事以“我”為出發點,而忽略或不顧他人的“在場”,做出損害他人實則損害自我之舉。
【第76句】:【禪語人生】須交有道之人,莫結無義之友。飲清靜之茶,莫貪花色之酒。開方便之門,閑是非之口。
【第77句】:慈悲是智慧的具體展現,它源于對一切生命互為依存這一事實的認識。慈悲是要求得自他的共同利益,必要時甚至要舍己利人。
【第78句】:【禪心佛語】強迫自己去相信與接受某些不了解的事物是政治,不是宗教,更非睿智。
【第79句】:好人總是被自己的好呵護著,壞人總是被自己的壞傷害著,小人總是被自己的小禁錮著,愚人總是被自己的愚戲弄著,誰說人間沒有報應?報應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第80句】:【佛心禪語】不墨守成規,不故步自封,不短視近利,不好大喜功。永遠在變化中求進步,不斷在守成中求成長。
【第81句】:自信是消除疑心的起點,信人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提升。在與人交往時建立互信的關系,才能給雙方以真正舒心的環境。
【第82句】:【禪語人生】竹密豈防流水過,山高怎阻野云飛——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關鍵在于自身,只要下定決心,一切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第83句】:種種惡逆境界,盡情看作真實受益之處。名利、聲色、飲食、衣服、贊譽、供養,種種順情境界,盡情看作毒藥、毒箭。(蒲益大師)
【第84句】:【禪語人生】心態的無常變化,說明這不是常一不變的,所以說無主、無我、無我所。
【第85句】:行善的人在心理上容易心安理得,幫助別人自己也常處在快樂之中,這本身就是對你的善報。
【第86句】:眾生雖迷,其業力不思議處,正是心力不思議處,亦是諸佛神通道力不思議處?!队」夥◣熚拟n·復范古農書》
【第87句】:若自了了知心不住一切處,即名了了見本心也。(唐)大珠慧海禪師《頓悟入道要門論》
【第88句】:【佛心禪語】不要埋怨別人讓你失望了,怪你自己期望太多。少氣多閑,身忙心閑。真正做到這八個字不容易,關鍵是個“閑”字。人生是一場戲,你來我往皆天意。
【第89句】: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國。——《達摩大師悟性論》
【第90句】:【佛心禪語】證嚴法師云:“行善要及時,功德要持續。如燒開水一般,燒開之前千萬不要停熄火候,否則重來就費事了。”
【第91句】:【佛家禪語】“忍而無忍”是真修行;“忍無可忍”而以牙還牙是凡夫。
【第92句】:善惡的標準,很難做一個絕對的評價,我們要判斷一個人是智慧或愚癡,可以觀察此人平時所喜好親近的人、事、物,以便作為評論的依據。
【第93句】:【佛心禪語】禪不容許產生分別心,真正的禪師自己無心地自然行動。即不執著于理、不執著于物,才是真正的禪之體驗。
【第94句】:虛心以求理,平靜以處物。一字入公門,九牛拖不回。志驕者必敗,氣盈者必覆。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人親財不親,人熟禮不熟。
【第95句】:【佛心禪語】抱有被害意識的人總是有權力欲的人,生活在這種人周圍實在讓人覺得辛苦。
【第96句】:【佛家禪語】誠正大愛無敵對,信實良知有感恩,慈悲心境寬包容,喜舍無私念純真。
【第97句】:【禪語感悟】智閑因為發現了自我的本來面目而最終開悟,你能不能發現并活出個真實的自我來呢?
【第98句】:二月復三月,一一應時節。柳絲弄春風,梨花白如雪。門門法界門,法法離言說。一《寶峰云庵真凈禪師住金陵報寧文案三》
【第99句】:【佛心禪語】整體狀況如此,又何談以少數高端寺院的高端路線為模板,去打造鏡花水月的虛假繁榮呢?那豈不是把僅有的一點生存余地都耗散殆盡了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