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只有面對真誠的朋友,我們才可以淋漓盡致地的表現出喜怒哀樂的情懷。
【第2句】:【禪心佛語】能原諒別人的人最快樂。當你原諒一個人的時候,當下心中的煩苦也同時消失了。
【第3句】:惡知識,當面說人好話,背后說人壞話;當面表示贊成,背后卻提出異議。俗話說“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對背后愛講別人壞話的人,最好保持距離。
【第4句】:子等歸向極樂,全須打得一副全鐵心腸,外不為六塵所染,內不為七情所錮,污泥中便有蓮花出現也。(彭二林)
【第5句】:【禪心佛語】為人臣止于忠,為人父止于慈。為人子止于孝,即是做人分際。
【第6句】:開始和結局我們決定不了,過程我們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主。這就是人生。
【第7句】:水有美德,我們做人應該向水學習,因為水具備人類值得學習的十一種特質,分別為清凈、透明、恒順、原則、謙遜、包容、調和、毅力、勇氣、利生和平等。
【第8句】:【禪心佛語】你發的是菩提心,還是出離心呢?假若你發的是出離心,這是小乘的發心;假若你發菩提心,那才是大乘的發心,才能稱得上大乘行者。
【第9句】:【禪心佛語】你只要記住,如果你每個星期都在做著差不多的事情,那么一年以后你還是一年前的你,只是老了一歲。
【第10句】:若能少欲知足,安貧樂道,具足信心、智慧與毅力,則能不受物欲左右,得身心解脫自在。
【第11句】:【禪心佛語】經營自己的長處等于存一筆利率最高的存款,它能使你的人生不斷增值。經營自己的短處等于貸了一筆利率最高的貸款,它會不斷削弱你的人生。
【第12句】:怎么才能得到快樂?只要放棄滿腹的牢騷,摒棄虛偽的喬裝,放棄對金錢的渴望,放棄對權勢的窺探,你會發現快樂隨之而來,懂得放棄才能收獲快樂!
【第13句】:禪悟人生:石頭:我該找個我愛的人還是愛我的人做妻子?佛:能讓你感到生活充實,讓你挺起胸往前走的,是你愛的人還是愛你的人?
【第14句】:戒度無極如金剛,不毀不犯無漏失,持心護戒如壞瓶,此名戒度不應棄。《增一阿含經》卷一,序品
【第15句】:做到了“諸惡莫作”,心靈環境就得到了保護;做到了“眾善奉行”,精神的能源就得到了開發。
【第16句】:【禪心佛語】人面桃花心無賞,美味佳肴性不餐.明月自在清涼處,法喜充滿無話言。
【第17句】:【佛心禪語】不是因為有了領導力才懂得配合,而是因為懂得配合了才有領導力。
【第18句】:【佛家禪語】關懷生命,使愛心博大寬廣;聞思佛法,讓智慧展現發揮;實修實證,令佛性全然顯露、大徹大悟。
【第19句】:受人攻擊或陷害時,千萬別起嗔恨心,反而應起感恩心;因為沒有壞人顯不出好人,沒有苦難的眾生則顯不出菩薩的寬忍愛心。所以,我們應視毒罵、中傷如飲甘露。
【第20句】:【佛心禪語】不論什么樣的喜怒哀樂、柔情蜜意,都不應加以隱藏。經常壓抑、掩藏情緒的,會被視為冷漠無情,沒有人會喜歡和一座冰山交往。
【第21句】:【佛心禪語】做人的六條標準:知因果、講良心、守道德、立志向、養識見、充才干。
【第22句】:【禪語人生】修行法門在于戒、定、慧,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以覺知與平等的心去面對一切。
【第23句】:我們時常會感覺心累,其實不是世界多么復雜,而是我們自己想得太多了。
【第24句】:【禪語人生】有些人很聰明,一邊賄賂神明,一邊壞事做盡。錢財是堆積如山了,但是子孫卻要遭殃了。
【第25句】:【禪心佛語】旅人拼命地搖動藤蔓,想趕走老鼠,可是老鼠一點兒也沒有逃開的意思。
【第26句】:【禪語人生】瑕疵未必全是負面的,只要善加運用,往往會成為完美的一部分。
【第27句】:每一個人的本性都有“愛”,只是有些人還未生起一分“同體大悲”的心。
【第28句】:【禪心佛語】第六,你再考問一下自己,真的是美色現前,是不是流連忘返,盼望自己跟她親熱一下。
【第29句】:【圣經文案】139我喜愛良善,不喜愛祭祀,喜愛認識神,勝于燔祭。(何6:6)
【第30句】:【禪心佛語】得之淡然,失時泰然,處之坦然,獨處安然,不動如山,心寬似海。
【第31句】:人是一個矛盾體,在寂寞中他向往人群,在人群中他向往孤獨。他想得到,又害怕失去;他想放棄又渴望擁有。他希望自己是永遠的醒者,卻不愿錯過夢的精彩。
【第32句】:【禪語人生】于我——應該都笑的燦爛,但我不明白給我最燦爛的是誰。哭,那是經常的吧。但是我不明白傷心,讓我最傷心的是誰。
【第33句】:諸法因生者,彼法隨因滅,因緣滅即道,大師如是說。《佛本行集經》卷四十八
【第34句】:【禪心佛語】流暢的音樂一瀉千里,淡淡的傷感總是那么攝人心魂。音樂在耳邊一直反復回響,心隨音樂而動,在這樣的深夜聆聽自己心底的聲音。
【第35句】:【禪語人生】在愛的世界里,沒有誰對不起誰,只有誰不懂得珍惜誰。對的人終究會遇上,美好的人終究會遇到,只要讓自己足夠美好。
【第36句】:【禪語人生】我們要養成一種良好的品質,善于去觀察發現欣賞生活與他人美好善良的一面,然后將之變為一種習慣。這樣我們在思想與行為上才能逐漸變得高尚與純粹。
【第37句】:禪,有如銀雪潔白:雪,富有晶瑩的特性,雪,給人潔凈的感覺。禪,就像銀白的雪一樣清凈。沒有雜染;禪就是這樣,沒有歪曲,沒有化妝,沒有掩飾。
【第38句】:感謝對你好的人,他們原本可以不對你好。原諒對你不好的人,他們原本可以對你更壞。感謝,是一種修養。原諒,更是一種修為。做有修養的人,修為有價值的人生。
【第39句】:時間是個常數,但對勤奮者來說,是個變數。用“分”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來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五十九倍。
【第40句】:【禪心佛語】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慧宜增,福宜惜。做人要以禮義交際,以廉恥律己。
【第41句】:【禪語人生】欲望就像深淵和猛火一樣吞噬著我們的善根福德,能少一分欲望,就少一分煩惱,多一分自在。身似不系之舟,無欲無求。
【第42句】:【禪語人生】我們初發心修行,最障礙我們用功的,就是男貪女,女貪男的淫欲心,這是最根本的問題。
【第43句】:【禪心佛語】從學佛到成佛的這一過程,在佛教里有時稱為五乘,有時叫三士道。
【第44句】:【禪心佛語】嫉妒使親人疏離,朋友仇視以對,不能開放心胸欣賞別人的長處,贊嘆他人的成就。
【第45句】:【禪心佛語】佛法認為,心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妄心,一是真心。所謂妄心,即充滿顛倒妄想的心,是迷失本心后由無明演變的種種妄識。所謂真心,即心的真相,心的本質。
【第46句】:【禪心佛語】世間上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既沒有異因之果,更不會有異果之因了。因果如何,全在自己。
【第47句】:【經典禪語】世界上最寂寞的,不是你想念的人不在身邊,而是你寂寞的時候沒有人思念;世界上最幸福的,不是有人把你捧在手心愛你,而是有人值得你全心去愛。
【第48句】:如惡誣罔人,清白猶不污,愚殃反自及,如塵逆風玢。《法句經》卷上,惡行品
【第49句】:【禪心佛語】他百思不得其解,決定去請教偉大的佛陀。這個婆羅門來到佛所,向佛頂禮,退坐一邊,一臉的愁云。佛陀已明白他的來意,故意問他為什么憂愁。
【第50句】:三性一際,舉一全收;真妄互融,性無障礙。(唐)法藏《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四
【第51句】:問:“如何是平常心?”師日:“要眠即眠,要坐即坐。”日:“學人不會,意旨如何?”師日:“熱即取涼,寒即向火。”——《長沙景岑禪師》
【第52句】:【禪心佛語】世間的不幸,因為你在意了,才會對你構成傷害;假如你不在乎,天大的不幸也沒什么了不起的。
【第53句】:【禪心佛語】氣質定律:所謂氣質是從身體中透出的靈氣,而絕非涂抹的油彩和裹挾的包裝。
【第54句】:【禪語人生】我們天天在追求成功,得到的卻是別人看到的成功;我們天天在追求幸福,得到的還是別人看到的幸福;能惠及他人才是真正的成功;內心的寧靜才是真正的幸福。
【第55句】:【禪心佛語】生命以健康而燦爛,以事業而輝煌,以悲壯而偉岸,以平凡而美麗。
【第56句】:佛教的真理猶如虛空,比如虛空既遍于一切萬法,又超越一切萬法一般。是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世俗諦,是遍于一切而立;勝義諦,是超越一切而言。
【第57句】:【禪心佛語】狼王是狼群的領袖,更是群體交流的紐帶,一個和群體之間沒有任何隔閡的狼王是永遠不會失敗的。
【第58句】:【禪心佛語】人生需要有三看:一是要看得遠。人若無遠慮,必會有近憂。二是要看得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三是要看得透。只有完善了自我,才能會超越自我。
【第59句】:【禪心佛語】明了降落傘。雨驟,打不濕鴨子的翅膀;狂風,吹不滅螢火的燈光。人最理智的時候,往往是別無選擇的時候。
【第60句】:【禪心佛語】生活總是在磨難中感悟,去實踐那份去留無意,從緊張到恬靜,這世間的寒暑往來花開花謝,是歲月的簡單與悠閑,也更是人生的一種平和達觀、全身而退。
【第61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只有把“自省”當作生命中的重點,才會活得聰明,才能少犯錯誤,才有可能在人生之路上一步步邁向成功。
【第62句】:搭乘落葉一片,看你舊時容顏,那發黃的照片,走不出你我的從前。逝者如斯,長袖善舞,卻挽不住流年。
【第63句】:【禪心佛語】脫離了整體(道)才會孤獨,才會力不從心,才會奮力向外尋求。只有放松靜心的時候才與道合為一體,此時你具足了萬物,什么也不會渴求,只有歡喜奉行。
【第64句】:【禪心佛語】經驗、環境和遺傳造就了你的面目,無論是好是壞,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園地;無論是好是壞,你都得彈起生命中的琴弦。
【第65句】:【圣經文案】297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幺?(羅6:3)
【第66句】:【禪心佛語】狼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要加強橫向聯系,官場上要多結交像狽這樣的鐵哥兒們。
【第67句】:【佛心禪語】愛的力量,可以撫平心靈的不安,讓社會安定祥與,消除一切的災難。
【第68句】:常規思維是人人都有的思維狀態。當周圍的一切不曾產生變化時有它的便利性。但面對新事物時,如仍受其約束,就會適得其反。打破心理枷鎖才能適應新環境。
【第69句】:【禪語人生】這一天柴打的特別多,他的心情也很好。回去的路上他累了,就放下柴擔到溪水邊喝點水,洗一把臉。這時“小強”來了。
【第70句】:慈善公益種植園果故,林樹蔭清涼,橋船以濟度,造作福德舍,穿井供渴乏,客舍給行旅。日常之功德,日夜常增長。《雜阿含經》卷三十六,第996經
【第71句】:【禪語人生】要讓自己真正快樂,也給他人帶來快樂,我們必須學會感恩。
【第72句】:【禪心佛語】放下不是一個行為,是一種心態。遠離境界不是真正的放下,當面對境界時內心仍舊平靜,才是真正的放下。
【第73句】:佛家禪語:布袋與尚: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睹人青眼少,問路白云頭。
【第74句】:【禪語人生】優化自身素質靠智慧;和諧自他關系靠慈悲;有智慧就能覺悟人生,有慈悲就能奉獻人生。
【第75句】:真正做到了以慈悲心愛眾生、以智慧心對自己、以慈悲去包容、以理智去面對、以責人之心貴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就不會再有敵人,也不會再有煩惱。
【第76句】:愿盡未來一切劫,普為苦惱諸群生,滅除生死使無余,得佛究竟諸安樂。“四十華嚴”卷二十一
【第77句】:一個有思想和遠見的人,只有依靠自己,獨闖大業,才能培養做事能力。敢于放膽一搏,就不愁夾縫里擠不出一條生路來。
【第78句】:【禪語人生】無論什么樣的門,都能推得開的,也看你肯不肯去推,看你上不上去推而已。路本是同樣的路,只在乎你怎么樣去走而已。人生的路也是這樣子的。
【第79句】:【禪心佛語】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要做什么事?——這三問被人們稱為三大人生哲學問題。
【第80句】:立身要高于人,處世要知退讓。世人多半為追究名利而奔忙,具有真知卓見者,則能保持超然的態度,以行道為己任。如果想免去世俗的污染,就要有高于別人的見識。
【第81句】:【禪心佛語】上師是父親,壇城是母親,弟子是兒女,生生世世都是一家人,金剛道友必須要互相尊重,互相幫助,搞好團結,要珍惜這個緣分。
【第82句】:【禪心佛語】沒有條件創造低調、奢華、有內涵的環境,但可以追求低調、樸素、有內涵的生活。
【第83句】:【禪語人生】在時空的架構上,一切現象皆是自己的心所影現,一執著即離佛十萬八千里,一念清凈則是如來。
【第84句】:【禪語人生】諸佛正法,如是甚深,如是寂靜,如是寂滅,如是空,如是無相,如是無愿,如是無染,如是無量,如是廣大。
【第85句】:【禪心佛語】當你確定來時,也就注定要走,你可以因為眷戀而珍惜,但不能因為錯過而糾結,若來時左右無相伴,又何憂走時誰相陪,而上海的雨總是那么紳士,又接又相送。
【第86句】:【禪心佛語】時間帶走一切,長年累月會把你的名字、外貌、性格、命運都改變。
【第87句】:【佛心禪語】雖然你在抱怨:“我都被傷害成這樣子。”可是你認為會有人為你做些什么嗎?
【第88句】:以法為依,以法為救,以法為歸,以法為舍。守護法,愛樂法,希求法,思惟法。《華嚴經》卷五十五,離世間品
【第89句】:【禪心佛語】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原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第90句】:所以凡稱知識,法爾須明佛語,印可自心,若不與了義一乘圓教相應,設證圣果,亦非究竟。(五代)永明延壽《宗鏡錄》卷一
【第91句】:【禪心佛語】癡,就是癡心妄想;愚癡。不應該得的他要得,這是愚癡。不應該吃的他要吃,這是愚癡。不應該有的他想要有,這是愚癡。不應該做的他要做,這是愚癡。
【第92句】:【禪語人生】一切皆因自我,穿衣、吃飯、解手、走路。迷途形成的緣起,往往是因為自己,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身。
【第93句】:【佛語悟道】好人行善,能夠從快樂中得到快樂,從光明中得到光明;壞人行惡,只能從苦中得到苦,從黑暗中得到黑暗。
【第94句】:久而久之,你便不愿將心煩的事情告訴他,因為他每次處理的方式都讓你接受不了。
【第95句】:【佛心禪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事的境界:心中有劍,手中無劍。做友的境界:心事如簡,人淡如菊。
【第96句】:【禪心佛語】風可以吹起一大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只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順從。
【第97句】:【佛語摘抄精選】快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頭,無事各自珍重。(《五燈會元》卷三)
【第98句】:【佛心禪語】總之,我們可以不追求大福大貴、大紅大紫,但是我們要追求有尊嚴、受尊重的活著。只要我們能心情愉悅的度過每一天,才不枉自己到世上來周游這一圈。
【第99句】:【禪心佛語】仇怨,唯有愛心和忍耐來化解,才能終結。否則只能用一生又一生的時光去重復痛苦。
上一篇:心靈禪語文案評價一級棒的經典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