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無論是人類、動物或其他生命,只是地球上的過客而已。從古至今,曾出現(xiàn)過的無數(shù)圣賢、偉人、貴人、帝王、將軍,都分別離開了地球的大客棧。既然都是過客,誰也沒有資格傷害誰,也沒有權(quán)利侵犯誰。即使傷害侵犯了無辜的動物和脆弱的生命,因果的報應(yīng)要自作自受。因果,是最客觀、最合理、最公正的法律。
【第2句】: 五四以來的中國大學(xué)逐漸走向空中樓閣。大學(xué)是人的大學(xué), 要想建設(shè)一流大學(xué)必須從娃娃抓起,沒有一流的人怎么會有一流的大 學(xué)?北大、清華曾經(jīng)培養(yǎng)出來的曠世奇才都受過良好的基礎(chǔ)教育,都 是一流的人才。
【第3句】:【禪語悟道】不執(zhí)迷科學(xué),不沉醉哲理,只愿證悟真諦。聞思佛陀的法教而實修實證,是凈化心靈和啟迪智慧的唯一途徑。
【第4句】:時時以清凈解脫的愛心,秉承過去生所播下的遠(yuǎn)因,成就現(xiàn)在的近緣,更擴展長情于未來。
【第5句】:不要感嘆命運不公,不要埋怨生而受苦,凡事只要保持一種正確的心態(tài),就能夠找到自己準(zhǔn)確的定位,也就能創(chuàng)造出無窮的價值。這樣,苦也就不完全是苦澀的,也許還能從中品嘗出別樣的甜蜜。
【第6句】: 宣化上人開示:“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這顆心,一念的 善,就造天堂的因;一念的惡,會結(jié)地獄的果。那么我們成佛和下地獄, 都是在這~念里面分別,所以我們對這個心,時時刻刻都要管著它,不要 叫它生出一些狂心野性、癡心妄想。”
【第7句】:欲了世間塵勞,無須逃離世間,證悟一個動靜一如,自然于淤泥中生出 蓮花。今人難有靜中用功的因緣,那就在鬧中,時時提撕一句話頭,話 頭中無煩惱無菩提,好似手提一把金剛王寶劍,仗劍走天涯。
【第8句】:非空非海中,非人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死。《增一阿含經(jīng)》卷二十三,增上品
【第9句】: 懺悔,是修行中不可少的方法;懺悔,也是生活中每個人必要的行 為。有了懺悔,我們才能免除做錯事之后心中所產(chǎn)生的罪惡感;有了懺 悔,做錯、犯罪的人才能夠改過向新,不至于長此墮落下去。
【第10句】:菩提心以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為究竟。它可以抗拒虛無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干擾,從而使人的心靈獲得安頓。
【第11句】:客觀事物的存在不會盡善盡美,盡如我意。關(guān)鍵是自己的心中要有與人結(jié)緣的愿望和熱情。你的心是怎樣的,你就看到了怎樣的人生。你想尋找敵人,你就會找到敵人;你想尋找朋友,你就會找到朋友。不、善于與人相處的人,到了哪里,都會認(rèn)為別人難以相處。善于與人相處的人,見到任何人,都會融洽相處。
【第12句】:【佛理】佛也演戲,凡夫也演戲,但是佛不執(zhí)著、不糊涂,佛知道自己正在演戲,所以沒有煩惱與痛苦。凡夫就迷在這里,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正在演戲,都當(dāng)真了,于是就煩惱、痛苦。
【第13句】:執(zhí)著自我的人,心智將會受到干擾。處處只考慮自我的人,就會給自己帶來憂愁。一《佛陀的格言》
【第14句】:見他受苦心戰(zhàn)動,處在地獄不覺痛。為諸眾生受大苦,是故無勝無有量。《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三十二,獅子吼菩薩品
【第15句】:聰明之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之人,事事向后看。聰明之人,是戰(zhàn)勝別人的人;智慧之人是戰(zhàn)勝自己的人。
【第16句】: 近年,行者有兩位身邊的朋友英年早逝。一位詩人,帶著他 人生的36朵雪花凋零;一位記者,帶著他48年未竟的事業(yè)離去。一 個因駕車飛來橫禍,一個因絕癥油盡燈枯。人生的無常,就像一朵惡 之花,往住在捉摸不定的時間開放,令人措手不及。逝者安息,生者 珍惜。活過,活著,都是一種神奇。
【第17句】: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學(xué)他法,又有何憾?(印光法師)
【第18句】:【佛心禪語】 生命就像一種回聲,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種什么就收獲什 么,你給予什么就得到什么。你為別人著想的話,別人也會為你著想。
【第19句】:菩薩于乞求者生難遭想,所以者何?若無乞者,檀波羅蜜則不滿足,無土菩提則不可得。(古印度)提婆《大丈夫論》卷上,施主乞者增長品
【第20句】: 朝霞鐘情早起的人,旭日溫暖愛的心靈。奔跑在希望的路 上,激情驅(qū)散了秋涼;沐浴在陽光之中,世界一片燦爛光明。思想和 蒼穹融為一體,信念與晨鳥比翼齊飛,你的靈魂前所未有地安寧,你 的精神前所未有地高昂。早晨真好,她可以讓渺小的生命瞬間變得偉 大,可以將生活中的懦夫瞬間變得勇敢。
【第21句】:不為眼前的現(xiàn)象所擾亂,安之若素。因為眼前的現(xiàn)象都是假象,那個向你抱怨的人,可能是因為別的事染上了情緒,并不是真的對你不滿意;那個夸道你的人,可能真正喜歡的是你能給他的某個機會,不是真的喜歡你,那你何必為之?dāng)_亂心情呢?安然處之就行了。
【第22句】:供養(yǎng)于父母,及家之尊長,柔和恭遜辭,離粗言兩舌,調(diào)伏慳吝心,常修真實語。彼三十三天,見行七法者,咸各作是言:當(dāng)來生此天。《雜阿含經(jīng)》卷四十,第1105經(jīng)
【第23句】:世間一切皆如過眼云煙,生活不過是彈指一揮的區(qū)區(qū)數(shù)十年,悲歡離合也都是一瞬間的體驗,我們存在,所以我們思考;我們思考,所以我們懷疑。我們在懷疑中尋找生存的理由,尋來尋去,卻仍舊迷茫。
【第24句】:鼻有墨點,對鏡惡墨,但揩于鏡,其可得耶?好惡是非,對之前境,不了自心,但尤于境,其可得耶?洗分別之鼻墨,則一鏡圓凈矣,萬境成真矣,執(zhí)石成寶矣,眾生即佛矣:(飛錫法師)
【第25句】: 你活著,許多人并不知道;你死了,同樣沒有多少人在乎。珍惜和愛你 認(rèn)識和認(rèn)識你的人,才是人生的首選。
【第26句】:我依然在等,等你為我盤起長發(fā),一生匆匆,寵辱不驚,倉促的相遇,卻撞進心城幻夢,沒有早一步,也沒晚一步,恰到好處。曾幾何時,在佛前虔誠祈禱,以我半世繁華換你余生長安,用愛修禪境步步生蓮,許是佛祖憐我太癡,才將你送至身旁,呵護半生周全。
【第27句】:上地之人不可作下地人之行,下地人亦不可作上地者之行。(宋)岡波巴《教言廣零集》
【第28句】:【佛心禪語】 真正聰明的人,就懂得平時待人和善,樂于助人,樂于和人分享自己 的美好。這樣到了“大難臨頭”的時候,總會有人站出來為我們出頭。
【第29句】:萬事隨緣,隨順自然,這不僅是禪者的態(tài)度,更是我們快樂人生所需要的一種精神。
【第30句】:醒覺并非刻意追求而能得到的,它和人的思維習(xí)慣、內(nèi)心的清凈程度相關(guān)。我們的心像是一個小小的宇宙,卻并非如天地宇宙一樣蒼茫而無法填滿。只要真正尋找到了與自己的人生價值相契合的點,就能夠擺脫愚癡,于清醒之時尋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第31句】:秋樹之葉因起風(fēng)而飄零,大海之魚因巨浪而離散,生死輪回因業(yè)力而流轉(zhuǎn),蕓蕓眾生因無明而漂泊。大海之舟因舵手而到岸,人生之舟因良師而解脫,身軀之病因良藥而治愈,精神之病因妙法而覺醒。
【第32句】:只需微笑,真實飽滿,積極的生活著,心緒淡定,豁達輕盈的笑看風(fēng)云,素心一縷,于藍(lán)天白云里舒展,于凡塵山澗溪水,掬一捧清澈的水滴,寄靜美于禪心,素錦上淡墨抒寫純凈晶瑩,透亮優(yōu)雅的品性,人生方安然喜樂,天地悠遠(yuǎn)而遼闊。
【第33句】:【禪悟人生】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以自然之道,養(yǎng)自然之身;以喜悅之身,養(yǎng)喜悅之神。有所畏懼,是做人最基本的良心準(zhǔn)則。所謂快樂,不是財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為先,才能為次;做事,明理為先,勤奮為次。人生要學(xué)會不抱怨,不等待,不盲從。
【第34句】:在人之上,要把人當(dāng)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當(dāng)人。風(fēng)水輪著轉(zhuǎn),花開時要學(xué)會呵護腳下的小草,宜向冷廟燒香,這樣冬來花落時會有人為你點一盞心燈,讓自己不至窮途末路!
【第35句】: 早安!朋友。早安!眾生。我的真誠問候?qū)橹匡L(fēng)朝霞, 攜著鳥鳴新露,帶著溫馨吉祥,越過千山萬水,抵達你初醒的心田, 蕩起快樂的漣漪。我愿以一己小小的快樂,喚醒你內(nèi)心的快樂;我愿 以一己小小的激情,喚起你內(nèi)心的激情;我愿以一己小小的良善,喚 來人世間的大善。
【第36句】:有人尋找最好的生活,找來找去找不著。哦!原來最好的生活總是在生活之外。生活中的局限,無處不在;生活中的不完美,隨處可見,生活中的無奈,你無路可尋。生活之外的生活呢?就全憑你的體會、體驗、體悟了。有了體會、體驗、體悟,最好的生活原不在生活之外,而是在你自己的心中。一覺真法師
【第37句】:一切惡莫作,一切善應(yīng)修,遍調(diào)于自心,是則諸佛教。護身為善哉,能護語亦善,護意為善哉,盡護最為善。比丘護一切,能解脫眾苦。善護于口言,亦善護于意,身不作諸惡,常凈三種業(yè)。是則能隨順,大仙所行道。此是釋迦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jīng)。《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jīng)》卷二十
【第38句】:如果你的心不寧靜,那么即使生活在桃花源中也不會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想要幸福地生活,與其求助于外物,不如回過頭來反觀自己的心靈,只有內(nèi)心平靜下來,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第39句】:倘若你在遭受打擊時,仍能體會到生命的美好之處,當(dāng)你細(xì)細(xì)品味痛苦 的滋味,慢慢咀嚼失意悵惘之時,你就永遠(yuǎn)都不會忘記這種“刻骨銘心”的 感受。只有面對挫折時,還能夠微笑以對,在困境中學(xué)會了感謝,你才能掙 脫人生的困境,走向光明未來。
【第40句】: 分享是一種交往的禮儀,是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分享是一種關(guān)愛的情 懷,是一種奉獻的精神;分享是一種生活的藝術(shù),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第41句】:就是不要太奢侈,“食無求飽”,尤其在艱難困苦中,不要有過分的滿足、奢侈的要求;“居無求安”,住的地方,只要適當(dāng),就不要貪求過分的安逸。不求物質(zhì)生活的享受,但求精神世界的升華。
【第42句】:所謂回頭是岸,岸貌似遠(yuǎn)在天涯。天涯遠(yuǎn)不遠(yuǎn)?不遠(yuǎn)。放下的時候,天涯就在面前。
【第43句】:有二種不可得:一者得不可得,二者不得不可得。得不可得者,墮于斷滅;若不得不可得者,是為慧方便,不墮斷滅。(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三十二
【第44句】: 我這一生好像都在等待,兒時等待少年,少年等待青春,青 春等待不惑,不惑等待夕照。就這樣一路等待,時光被我虛度,歲月 被我蹉跎。直到看見知天命的身影,我才恍然醒悟:自己等待的一切 實際上都不需等待,該來的一定會來。人家或許幾天就能明白的道 理,我卻用了幾十年。
【第45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利生:水的存在就是利益。沒有水,人和動物無法生存;沒有水,花草樹木無法生長、發(fā)芽、結(jié)果。人、動物、一切生命,大自然的一切萬物都離不開水的滋養(yǎng)。
【第46句】: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昏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是諸眷屬,當(dāng)須設(shè)大供養(yǎng),轉(zhuǎn)讀尊經(jīng),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卷下
【第47句】:悟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向最高的地方去找,不從平易的地方去覓;向外去找,不朝自己內(nèi)心發(fā)掘,因此,便迷入悟中,為了追求悟,又陷入迷中去了。——耕云先生
【第48句】:我們必須確知:人只要是活在錯誤當(dāng)中,他也不得不活在煩惱當(dāng)中。而人最大的弱點是姑息自己、苛求別人。——耕云先生
【第49句】:人生淡然如花,自然一路芬芳。花紅不為爭春,春自艷;花香不為引蝶,蝶自來。漫漫的歲月,默默地生長,靜靜地開放。不求大紅大紫,只愿春來次第開,春歸漸入塵,一生美麗過便是不枉。靜守一方天空,安度一春歲月,與清風(fēng)對語,與光陰說禪。人生的美麗,不在于爭,而在于守。
【第50句】: 敏感的心留給美好,愚癡的心應(yīng)對齷齪。對世如對鏡,人人即我,我即 人人。
【第51句】:了達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緣亦復(fù)然,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滅者生死盡。《華嚴(yán)經(jīng)》卷三十七,十地品
【第52句】:對普通人來說,謙卑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法則,如果你因為自己學(xué)歷高、職位高、在某些方面比他人強,就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定會招致他人的反感,使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第53句】:佛說,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鐵樹開花遍地春。水往低處流,云往天上飄,一切都自然與諧地發(fā)生,這就是平常心。擁有一顆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便是禪悟的心得。就讓我們都擁有一顆平常心吧,該放下的時候絕不奢望,該奮斗的時候決不后退。
【第54句】:夫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諦者,統(tǒng)一切法;真諦者,泯一切法;俗諦者,立一切法。舉一即三,非前后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唐)湛然《始終心要》
【第55句】:所謂生活禪,就是要在生活中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凈化身、口、意。
【第56句】:“因果報應(yīng)”說不是佛家獨有,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必然都存此說。好萊塢的大片,最后總是壞蛋遭殃;二十集的電視連續(xù)劇,壞蛋可以得意十九集,最后準(zhǔn)得遭報應(yīng)。
【第57句】:佛言:我如良醫(y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yī)咎也。又如善導(dǎo),導(dǎo)人正道,聞之不行,非導(dǎo)過也。《佛遺教經(jīng)》
【第58句】:這其中的區(qū)別就在于能否駕馭好自己的心。習(xí)得了平常心,以平常心對待世間無常,反而能夠得到解脫。
【第59句】:有些人的愛只執(zhí)著于自己的眷屬,倘若眷屬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產(chǎn)生怨恨。
【第60句】:色身非是佛,音聲亦復(fù)然,亦不離色身,見佛神通力。《華嚴(yán)經(jīng)》卷二十三,兜率宮中偈贊品
【第61句】:縱觀人生百年,恰似三更夢現(xiàn)。來時一絲不掛,去時一縷青煙。遠(yuǎn)觀帝王將相,近看黎民萬千。無一永久在世,皆要撒手人寰。閻王三更拿你,不留五更半天。長壽三萬多日,命短曇花一現(xiàn)。人生曠劫難遇,何不念佛修禪,善利短暫一生,成就永劫光鮮。
【第62句】:欲能縛世間,調(diào)伏欲解脫,斷除愛欲者,說名得涅槃。《雜阿含經(jīng)》卷三十六,第1010經(jīng)
【第63句】:為一一眾生,輪回經(jīng)劫海,其心不疲懈,當(dāng)成世導(dǎo)師。《華嚴(yán)經(jīng)》卷十一,毗盧遮那品
【第64句】: 不怕地獄,就怕心偏 天堂和地獄是用心和行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和地獄,要怕的是心的 偏向。
【第65句】:佛言:夫為道者,譬如持炬火入冥室中,其冥即滅,而明猶在。學(xué)道見諦,愚癡都滅,得無不見。《四十二章經(jīng)》
【第66句】: 懂得舍棄,才能行布施之道 在佛家看來,懂得舍棄,行布施之道,才能修得福報;在現(xiàn)實中的人 看來,懂得舍棄,才能抓住更重要的東西。
【第67句】: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日:“雪覆孤峰峰不白,雨滋石筍筍須生。”——《洛浦元安禪師》
【第68句】:性不偷盜。菩薩于自資財,常知止足,于他慈恕,不欲侵損。若物屬他,起他物想,終不于此而起盜心。乃至草葉,不與不取,何況其余資生之具。《華嚴(yán)經(jīng)》卷三十五,十地品
【第69句】: 或問:三十而立如何理解?行者揣度:古人崇尚“三立”, 即立德立功立言。因平均壽命不及現(xiàn)在,古人三十入壯,既人壯年, 要懂得做人,德立;事業(yè)要有建樹,功立;能教誨后生,言立。壯年 三立,要求并不嚴(yán)苛。這句話今天依然適用,不過可以改為四十而 立,現(xiàn)在人推遲十年人壯應(yīng)該不成問題。
【第70句】:云何止相?謂所思惟無分別影像之相。……云何觀相?謂聞思修慧所思惟諸法相。(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十一
【第71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隨便起心動念,也不使他人起心動念,一切隨順因緣,不強加自己的主觀意念,勿忘勿助。
【第72句】:不要用至親至愛來要求親人,親人之間也會萌生世俗塵埃;不要用至純至沽來要求朋友,朋友之間也會有功利色彩;不要用真情真愛來要求伴侶,伴侶之間也會有磕磕碰碰;不要用最甜最美來要求生活,酸甜苦辣才能組合人生百味。正是這些形形色色的雜質(zhì),才構(gòu)成五彩繽紛的世界,組成多姿多彩的生活。
【第73句】:【天天禪語】人們總在年輕時賣命賺錢,又在有錢后花錢買命。大多數(shù)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所面臨的一系列身體與精神問題,其實是日積月累的賺錢過程所導(dǎo)致的:很多疾病是花再多錢也治不好的,可見錢財并不是萬能的。心才是萬能,“諸法唯心造,萬物唯識現(xiàn)”。快樂從內(nèi)心找找,由內(nèi)而外的快樂,才是真的快樂。
【第74句】: 如果我們心中充滿了怨恨,不但不會有快樂的心情,而且更會損害健 康,于是受傷害最大的還是自己。仇恨只能是一種無能之舉,假如別人傷 害了自己,千萬不要只會怨恨,關(guān)鍵是要學(xué)會慈悲,并避免被別人再次 傷害。
【第75句】:放下:必有舍,才有得,要對任何事物沒有絲毫的牽掛或不舍,能如此,才談得上是自在,是解脫。
【第76句】:【佛心禪語】 人生在世,有時候免不了要被冤枉、受辱。這時,不要怒發(fā)沖冠,招 別人理論,或者反過來侮辱他人。真正聰明的人,善于“忍”,在忍中尋 找機會。
【第77句】:人性的善惡,是沒有定性的,只是因為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才導(dǎo)致了人性的無常。
【第78句】:佛陀的八萬四千法門,是針對于調(diào)伏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煩惱而宣說。我們?yōu)榱诵扌卸鞒龅囊磺信透冻觯瑲w根結(jié)底都是為了調(diào)伏白心。即使我們修行長久,佛學(xué)淵博和身份高貴,但內(nèi)心如果仍然沒有絲毫被調(diào)伏的話,那就只是徒有虛名,而不是名副其實的佛教徒。
【第79句】:對活著的生命而言,絕對的靜是不存在的,靜本身,也常常是一種思想和情緒的流露,是心靈的另一種形式的回音。
【第80句】:最容易的是堅持,最難的也是堅持,從最細(xì)微處開始行動,一點一滴的積累也能穿透頑石。
【第81句】:人的煩惱多源于自我,為了維護“我”以及“我”的所屬物,陷入無窮無盡的糾纏中,既和外界爭執(zhí),也和自己較量,心中太多牽絆,無從解脫。其實,世間本無“我”,又何苦執(zhí)著?放下、忘記、拋卻,才是悟到空的途徑。
【第82句】:煩惱不必放下,因為對于佛祖來說,本就不曾提起;禮佛本是好事,但與其惦記著禮佛這個過程,不如將這個念頭拋卻。
【第83句】:應(yīng)發(fā)欲心,超過有結(jié),應(yīng)發(fā)欲心,于無欲中,欲無欲事。《大威德陀羅尼經(jīng)》卷五
【第84句】:許多人喜歡預(yù)支明天的煩惱,想要早一步解決掉明天的煩惱。要知道, 明天如果有煩惱,你今天是無法解決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課要 交,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課再說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理解生活和快樂的真 正含義!
【第85句】:要保持人原有的質(zhì)樸、純真的自然屬性,就需要養(yǎng)一顆自然之心。整日工于心計、追逐名利,如何養(yǎng)身,如何養(yǎng)心?要回歸自然,首先要在心態(tài)上回到自然中去。
【第86句】:寬容不僅是一種雅量和胸懷,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因為我們在寬容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美麗。豁達博大的胸懷,不計較小節(jié)的瀟灑,歡喜了別人,也放過了自己。
【第87句】:眾生皆苦,世界便苦難重重;眾生皆樂,世界也會福樂常安。安身立命需要居所,居無定所的人,又何以去談幸福呢?警醒吧,不要再沉迷于個人的欲望之中,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愛護這片大地,守護我們的家園,這才是我們?nèi)祟惲x不容辭的責(zé)任。
【第88句】:佛法的覺醒之道,就像一條清凈的長河。長河具有滋養(yǎng)萬物和沖刷污垢的作用,并不停地朝著大海的方向流淌。
【第89句】:提放自如,是經(jīng)歷了大風(fēng)大浪之后的大徹大悟,是感悟人生的喜樂哀愁之后的身心空靈,也是一種走到蜿蜒小徑盡頭之后的豁然開朗,曲徑通幽處,別有洞天。
【第90句】:“身業(yè)”,指以身所作及無作之業(yè),業(yè)分善惡,不該做的事做了,該做的沒做,以至傷害眾生,是惡業(yè),最大的惡業(yè)是殺、盜、淫,還有眾多較小的惡業(yè),不必一一列舉;該做的做了,不該做的沒做,是善業(yè),不殺、不盜、不淫,是三大善業(yè)。
【第91句】:又說:“知足的人,雖臥地上,猶如天堂;不知足的人,雖處天堂,亦如地獄。”我們可以從佛陀的弟子大迦葉冢間修行,從孔子的門人顏回居陋巷,得到證明。從這些道理來看,苦就是由于多欲而來,多欲就是苦的根源。
【第92句】:發(fā)大菩提,生真信愿,畢生堅持,唯佛是念。念極情忘,即念無念。禪教妙義,徹底顯現(xiàn)。待至臨終,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證無生忍。有一秘訣,剴切相告:竭誠盡敬,妙妙妙妙。《印光法師文鈔·與昊璧華書》
【第93句】:我們無論什么也不能貪,要知足,要能忍,但這個無上妙法,人人都把它忽略了。不爭、不貪就能福壽無邊,你要是爭、貪、攪、擾,就罪孽不少,要想出離三界,也是無有是處的。一宣化上人
【第94句】:有善方便,隨順眾生說有二諦。……如出世之人所知者,名第一義諦;世人知者,名為世諦。……有名無實者,即是世諦;有名有實者,是第一義諦。《大般涅槃經(jīng)》卷十三,圣行品
【第95句】:在這個世界中,很小的善,可能拯救眾多的生命;很小的惡,可以毀了 一個人最大的希望。一個人的生活,只有不傷害別人,才能稱得上喜悅與快 樂;如果僅是想損人利己,雖然能獲得一時之利,但是從長遠(yuǎn)來說,還是得 不償失的。因此,堅持“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的做人原則,是必不可 少的。
【第96句】:人生短暫,瞬間即逝,有太多的東西根本就不為我們所掌握。過去已成過去而不可追,未來依舊是未來而不可測,只有當(dāng)下的這一瞬間、一秒鐘、一個念頭,才是實實在在掌握在我們手中的。
【第97句】:我們應(yīng)該從本身做起,第一要學(xué)“能吃虧,肯上當(dāng)”,雖然吃虧上當(dāng), 也絕不糊涂,那才是真實的智慧與德行。
【第98句】:人生是一個懸念,這是人生的樂趣所在。好比一場球賽,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進球,不知道誰勝誰負(fù),才有興趣看到終場哨聲響起。對于因果報應(yīng),沒有必要盤根問底,只要深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生便不會走錯方向。一些微不足道的原因可能產(chǎn)生重大后果
【第99句】:其實,堅持、百折不撓,那是有前提的,方向錯誤一定會南轅北轍,可 是就算方向正確又怎樣?一路沖著頂峰狂奔而去,能不能攀上頂峰不說,那 份不肯左右枉顧的勁兒,會屏蔽掉沿途多少大好風(fēng)光?
上一篇:清晨微語,人生感悟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