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幸福就在每一次轉念、每一次轉身之間。轉個念頭,心情就不再灰暗,轉個身,就能看見陰影背后的陽光。
【第2句】:從今以后,愿遁世不見知而不悔,作一齋公齋婆,向廚房灶下安隱過日,今生不敢復作度人妄想。(彭二林)
【第3句】:【禪心佛語】痛苦轉化為行善的動力想不接受痛苦,就一定要積累福德,制造不痛苦的因,那就是行善,這是因果的自然規律。
【第4句】:【佛心禪語】倘若不能把虛妄舍掉,那個真實的東西就永遠得不到。為什么呢?因為你盡跟著虛妄的后面跑,怎么會認識真實的面目呢?
【第5句】:【禪語人生】一個富人如果想活得瀟灑,首要的一條是不要把財產看成是自己的和永久的,這樣,當你一旦失去它們時便還能保持瀟灑。
【第6句】:【禪心佛語】水貴在信念堅定。水總是百折不撓,它穿山越嶺,千回百轉,奔流不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表現出非凡的毅力。
【第7句】:心靈禪語:與人相處,追求一個淡字。因為淡,淡久生香,所以綿長,既不累心,又可悅人。因為淡,遠離了功利,跳出了誘惑,賦情感以本真,予生活以原味,在塵世中浮沉不變色,在眾生中穿梭不迷失。
【第8句】:缺憾的必然性要求我們學會放棄。為了生命中的美好和希望,我們必須放棄那些絕望的情緒、悲觀的思想,以及內心的自艾自憐。
【第9句】:【禪心佛語】送禮物予他人,別人若不接受,如何?只得自己帶回。惡口向人,欲污人,若人不為所動,那么所有惡言(過失動怒),將如數帶回自受自污。
【第10句】:空口說空話就是戲論。比如有些人口才很好,談起話來頭頭是道,法也講得很好,但卻不能拿來應用,這就是戲論。把佛法當道理來研究,只說而不能行也是戲論。
【第11句】:批評和指責的話語一旦說出口,便烙在了對方的心里,留在了對方的記憶中,能不能讓它消失,已經不由自己掌握了,而惡業卻要自己承當,所以,說話時,要慎之又慎。
【第12句】:漸漸雞皮鶴發,看看行步龍鐘。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老病。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唐)善導《勸化徑路修行頌》
【第13句】:怨家得施,則為中人;中人得施,則成親善。(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四十五,釋摩訶薩品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體貼他人,就是愛護自己。(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14句】:上地之人不可作下地人之行,下地人亦不可作上地者之行。(宋)岡波巴《教言廣零集》
【第15句】:一般凡夫太愛自己,就會處處與別人計較、事事多起疑心,常懷疑別人所說的話是不是諷刺自己?別人所做的事會不會對自己不利?像這種人,就是把“人事”當“是非”,會生活得很痛苦。
【第16句】:【經典佛語】景岑禪師長沙人,是南泉禪師的弟子,由于談禪論道,機鋒敏捷,同道們均尊稱為“虎和尚”.
【第17句】:心修好了,一切都好了。心創造了快樂,也創造了痛苦。心創造了生,也創造了死。心創造了美麗,也創造了丑陋,心創造了安寧,也創造了恐懼,心創造了天堂,也創造了地獄。
【第18句】:【佛心禪語】禪師問:你覺得是一粒金子好,還是一堆爛泥好呢?求道者答,當然是金子啊。禪師笑曰,假如你是一顆種子呢?其實,換個心境,或許你會得到解脫。
【第19句】:【佛心禪語】做人要堅信: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一定能。身苦者往往心不苦,心苦者往往身不苦。
【第20句】:生活的禪法,在于生活中活潑的運用,解除生活中存在的煩惱障礙與困惑,充實生活,寧靜生活,祥與生活。
【第21句】:【禪心佛語】生活里是舍還是不舍,難過到放手,自然會醒悟,就算給命運一個諾言,不管經歷多少磨難,自己都能做到守口如瓶,所有的相逢,都將化作回首,如果是傷痛,能忘就忘了吧。
【第22句】:心起瞋恚時,要趕快克制住,不使怒意、怨恨致使口出惡言。所以我們要常常修好身業、守好口業,時時專心統攝意念,絕不犯非法之事。
【第23句】:【禪心佛語】生活原則:往高處立、朝平地坐、向闊處行。生活態度:存上等心、結中等緣、享下等福。生活目標:為社會奉獻經典,為人生創造精彩。
【第24句】:【禪心佛語】蟬是一個苦心孤詣的布道者。它居住在樹的高處,林的深處,看得到月缺月圓,感受得到風來雨去。
【第25句】:【禪語人生】一棵小草,也許永遠不能成為參天大樹,但它可能做最綠最堅強的小草;一滴水,也許永遠不能像長江大河一樣奔騰,但它可以成為所有水中的最純的那一滴。
【第26句】:生命中,我們摸索著成功與失敗,體會著痛苦與歡欣,無論是誰只要你選擇了生活,對于活著的人,生命總會給我們一種無言的精彩。
【第27句】:【禪心佛語】內心平靜,才容易專注,同時思維清晰,能夠快速把握外界環境中的各種信息。
【第28句】:【禪心佛語】生命是無常的,這給我們提供一個改造生命、解脫生命的機會;如果生命是常的,它就是不可改變的東西了。
【第29句】:【禪語人生】有兩種人是沒有什么價值可言的:一種人無法做被吩咐去做的事,另一種人只能做被吩咐去做的事。
【第30句】:做長官的人們,對下屬怎樣愛護,那下面的人們,會同樣為他服務。(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31句】:緣起緣滅,得到或失去,好或不好,都是生命的常態,然而這一切終將過去。所以,在順境中,不可得意忘形;在逆境中,不要自暴自棄,以心靈的常態對待人生就可以了。
【第32句】:【禪語人生】有的時候,演員會忘記這只是外在的身份,忘了自己是個演員,忘了在舞臺上,其他人也只是演員。
【第33句】:【禪心佛語】批評別人是最容易的,總是看到別人的不是,殊不知自己的背后也是一場笑話。
【第34句】:【禪心佛語】創業時期千萬不要找明星團隊,千萬不要找已經成功過的人。創業要找最適合的人,不要找最好的人。
【第35句】:【禪語人生】于是,七萬七千位僧人就在洛日山安居,三藏法師也將僧眾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有天,他覺得應該下山為僧眾化緣,讓僧眾過得更好一些,因此便著衣持缽下山。
【第36句】:信仰是人生的最寶貴財富;遵行正法,帶來幸福;真理味兒最美;智慧的生活是人們稱說的最好生活。《經集》第十章《林主夜叉經》
【第37句】:【禪心佛語】佛家提倡善有善報,商人與“龜”為善,在危難時,自己的生命得到了挽救;佛家也同樣相信惡有惡報,人若害人,必會反諸己身。
【第38句】:心不迷不墜生死,業不系不受形質,愛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業果。。愛憎之情作,則死生之跡動轉遷流。心心不住,念念相續,。豈待百年氣泯然后為生死者哉?《天目中峰和尚廣錄》
【第39句】:人生中處處有小事,處處有煩惱。每個人都在不斷地累積著令自己煩惱的東西,每個人都在與一些無謂的小事做斗爭,世上的事本身就很平常,沒有必要讓一些小事占據你的內心。
【第40句】:【經典佛語】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實學者必不夸學。(天地何言?涵載一切。大道希聲,演化一切。)
【第41句】:【禪心佛語】當我們內心生起出離心的時候,解脫的道路已經在腳下了。從此以后,遙遙無期的解脫將離我們越來越近。因此,學佛的第一步,就是培養出離心。
【第42句】:我們常常看見:一個人總是仰望和羨慕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仰望和羨慕著。其實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的眼里。
【第43句】:【禪心佛語】面湖而立,沒有什么比觸摸自己的心音更動魄的了。誰會等待,誰會如約而至,誰會陪我地老天荒。
【第44句】:【禪心佛語】佛陀主要的教導是強調覺與慧,至于「定」就不需談論了,尤其是一般老師教導的那種定。
【第45句】:【佛心禪語】“做人就是養生”,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人的一生,更多的是活在自己的心態里。心態好的人,身體自然好,即便生了很難治的病,好的幾率也比心態不好的人大。
【第46句】:【禪心佛語】盡管你強烈地想要幫助他人,但你是一個初入佛門的修行者,仍然缺乏協助眾生的能力。因此,要能夠真正地利益他人,所需采取的第一個步驟,即是透過修心和轉化你的心來讓自己臻至圓滿。
【第47句】:通身是眼見不及,通身是耳聞不徹,通身是口說不著,通身是心鑒不出。——《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48句】:【禪語人生】我從來沒有遇到一個富有的人是快樂的,但是我很少遇到一個貧窮的人不想要變成一個富有的人。
【第49句】:【禪心佛語】世界是相對的,關鍵是你選擇什么?你選擇真善美,那么你的生活就是快樂和幸福的;你選擇假惡丑,你就活得很累、很痛苦。
【第50句】:以法為依,以法為救,以法為歸,以法為舍。守護法,愛樂法,希求法,思惟法。《華嚴經》卷五十五,離世間品
【第51句】:雖行于舍,而以大悲,不舍一切化眾生事。雖行無愿,而不舍菩提一切行愿。“四十華嚴”卷三十四
【第52句】:緣分,不是偶然,要心向心;朋友,不是隨興,要誠對誠;感情,不是兒戲,要惜對惜;相識,不是新鮮,要真對真;懂得,不是隨便,要忠對忠。真情本無語,盡在珍惜,盡在真心。
【第53句】:【禪心佛語】人生體諒很難,理解不易,生活最好懂得體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管是筆直的坦途,還是阡陌的小道。
【第54句】:【禪心佛語】揮不去的是記憶,留不住的是年華,拎不起的是失落,放不下的是情感,輸不起的是尊嚴。
【第55句】:【禪語人生】用志當人是沒說的、不變的,你欺我、罵我,也是成我。你假、你詐,也是成我。就是殺了我,也是成我。
【第56句】:【圣經文案】171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來獻禮物。(太5:23-24)
【第57句】:【禪心佛語】生活是一場演出,角色由自己挑選,可以扮黑臉也可以扮紅臉。當然也可以一會兒扮黑臉一會兒扮紅臉,可以扮演喜怒哀樂憂各種角色…結局也是自己設定的。
【第58句】:學會寬容,學會忍讓,清除內心的污垢,使你的心靈保持清潔,你的生活也就會隨之沒有了塵世的煩擾。
【第59句】:【禪語人生】有小資的頭腦,有憤青的上半身,有朋克的下半身,還要有歌特的心靈。——這就是新時代的四有新人。
【第60句】:佛佛說法,只成黃葉止啼;祖祖傳宗,還是空拳相嚇。到這里直須自歇,自悟自明,佛是己躬做成,法非別人付得。——《宏智禪師廣錄》
【第61句】:人生在世,行路匆匆,任何打擊都不應該成為你墮落的借口,時間會告訴你一切真相。有些事情,要等到你漸漸清醒了,才明白它是個錯誤;有些東西,要等到你真正放下了,才知道它的沉重。
【第62句】:【禪語人生】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堅持,尤其是在面臨諸多障礙和干擾時,更要堅持。
【第63句】:如天雨渧,后不及前,雖不相及,能滿大器。修學智慧,亦復如是,從小微起,終成大器。成大器已,轉成余器。如是展轉,滿無量器。是則名為自利利人。自利利人,名為大士。《佛說未曾有因緣經》卷下
【第64句】:佛說: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壞,就看你會不會用?
【第65句】:此心即是佛,佛即是眾生。為眾生時此心不滅,為諸佛時此心不添,乃至六度萬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筠州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第66句】:淡度日,多頤養神經;狂飲攫食病變至,粗茶淡飯疾患遠;深愛之人傷處深,隨遇而安痛時淺。得到時,要保持平常心,失去后,要維系平常心,人生方可少些顛簸。
【第67句】:有翅膀就該去飛翔,有夢想就要去追逐。一個人可以一無所有,卻不能沒有夢;可以一次次跌倒,卻不能一蹶不振。能夠傲視風雨的人,必是生命的強者。
【第68句】:冥冥之中的一切,就在這瞬間注定。所以,漫漫紅塵,我必定飽嘗抵死泅渡的一路酸楚,凄凄獨吟相思碎孤心,隱隱繞禪香的離殤,苦苦追找那遙遠記憶里綠色婆娑的身影。
【第69句】:【禪心佛語】寬恕包容不計較,是讓自己的心靈松綁解脫,他人的認同是幸運,木然是本分,人各有路數,追求各異,相遇珍惜也就是隨緣善待噢。
【第70句】:【禪心佛語】所謂生活禪,即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體現禪的意境、禪的精神和禪的風采。
【第71句】:【禪心佛語】同樣面對風雨,有傘者可以從容欣賞,無傘者變成落湯雞;同樣面對逆境,有智慧者轉禍為福,無智者怨天尤人,連續受傷。
【第72句】:【禪心佛語】頓悟——禪,不以敬畏,而是拈花微笑,去頓悟。汲取瞬間的領悟,不經意間,便可得之法門,參透生命的玄機:能由一物而知天下,能由小事而識大理。
【第73句】:【禪心佛語】上天給了我們強壯的肉體,給了我們堅強的靈魂,給了我們生存的環境,給了我們空氣、水、事物,給了我們一切,對此,在一生當中我們都懷著最深厚的敬意。
【第74句】:【禪心佛語】忍讓,不是要事事都聽別人的,而是斬斷自己內心的煩惱,不把心力放在糾結,郁悶,憤怒上,才能坦然而堅定地做該做的事情。
【第75句】:我們時常要審視我們的思想與言語、行為,永遠正直快樂地行事,一個善良正直的人,即使行厄運時,都會有貴人出現幫忙,因為你平時累積的功德,已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影響著你周圍的人。
【第76句】:【禪心佛語】睡至二三更時,凡功名都成夢幻;想到一百年后,無少長俱是古人;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未許田文輕策馬;愿聞老子再騎牛。
【第77句】:待人以寬,處事以暖,心地少了風波,省去那些是非較量,記得一句老話,針走線就忙,活自己的如如不動,看好自己的心地,免得讓歲月笑話,也是對自己命運的一種自重。
【第78句】:【禪語人生】由此我想,佛一定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歸宿吧。三千大世界,一切眾生他都視如己出,心生慈悲,哪怕再十惡不赦的人,都愿度化;佛規勸人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79句】:【禪心佛語】所以,矮個子成為大人物,貧寒子弟成為社會精英,殘疾人成為令人仰慕的佼佼者的案例比比皆是。
【第80句】:修身必先修心。當你將一顆心修煉好了,就獲得了強大的心理能量,當你用心理能量驅動自己的行動時,如同安裝了大功率發動機的跑車一樣,跑得又快又穩,可以快速地奔向人生目標。
【第81句】:人要學會與自然天地宇宙對話,向天地佛陀祈請。正如水能夠感知愛的信息,自然萬物都能感知愛的信息,并將它轉化成一種推動世界的力量,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
【第82句】:空并不是指空空如也,什么都沒有,而是指不能永恒,虛幻而難以捉摸,隨時變化,只有空才是不變的真理。理解了無常,才能放下心中的執著。
【第83句】:生氣除了給自己的身體和別人的感情造成傷害之外,沒有任何益處。盡量不要生氣,找到適合自己的宣泄方式,讓你的心態平和些吧!
【第84句】:【禪心佛語】佛家的“三皈”就是性、心、身。性存天理就是皈依佛;心存道理就是皈依法;身盡情理就是皈依僧。
【第85句】:【禪心佛語】雖然絕大多數人都渴求得到世人尊重,但從最起碼的角度來講,我們每個人對生命的尊重都是很缺乏的,不但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命,還不懂得尊重自己的生命。
【第86句】:【禪語人生】我對莫言的話很有同感。小時候,每到冬天我就盼著過年,不為別的,就是想得到幾顆糖。每次得到糖,自己都有一種無法言表的歡喜,很久都不舍得吃。
【第87句】:佛法是救世的良藥——因為世間的眾生,常處于病與貧的狀態中。無論天然災害或人為禍亂,都是因為不調和而引起的病態;既然產生病態,即需治世的良藥,佛法就是最好的良藥。
【第88句】:【禪心佛語】過分追求外在的物欲,心靈才會變的渾濁彷徨。大自然才是心靈真正的凈化劑,萬物真正的靈魂就是大自然,所以我們要崇敬大自然、熱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第89句】:【禪心佛語】每當我們遇到不痛快的時候總會鬧些小情緒。但回頭想想又會發現那些惹我們生氣的都不是事兒,只是當時太認真了。
【第90句】:【禪心佛語】如果沒有出離心、菩提心,無論你修什么禪,哪怕你一絲不茍地依了佛法禪修,感得的還是世間禪的果。
【第91句】:【禪語人生】偉大的心胸,應該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第92句】:【禪語悟道】包容:水遇到阻擋物并不會爭鋒相對,而是繞道而流,包容和寬恕的人就像水一樣,既不計較,也不爭論。以善巧智慧,不傷害眾生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目標。
【第93句】:可羞不羞,非羞反羞,生為邪見,死墮地獄。可畏不畏,非畏反畏,信向邪見,死墮地獄。可避不避,可就不就,玩習邪見,死墮地獄。可近則近,可遠則遠,恒守正見,死墮善道。《法句經》卷下,地獄品
【第94句】:過分的執著無異于飛蛾撲火,人如此,事亦如此。就像為了讓樹木長高,必須剪去多余的枝權一樣,即使如美玉般的生命,也需要工匠的雕琢。假如工匠不善取舍,焉能得到美妙的作品?
【第95句】:云棲大師云:古人著述多在晚年。。須見到養到,從居安資深處流出,則輝天燭地,照古騰今,非分外耳。(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五之一
【第96句】:修行就是修正你的想念、行為。若是你的想法不對、看法不對、行為做得不對,就要改正,這就是“真修行”。—一耕云先生
【第97句】:懺悔能潔凈我們的靈魂,懺悔中,我們能認識并改正已犯下的過錯,在此基礎上防止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并且不斷地改進并完善自身。
【第98句】:【佛理】佛也演戲,凡夫也演戲,但是佛不執著、不糊涂,佛知道自己正在演戲,所以沒有煩惱與痛苦。凡夫就迷在這里,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正在演戲,都當真了,于是就煩惱、痛苦。
【第99句】:貪心也好,嗔心也好,癡心也好,都是從本能出發,然后衍生成為生命墮落的催化劑;超越了一定的界限、超越了一定的道德規范,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煩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