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舍,是平等的心態,就是要怨親平等,對怨家和親戚朋友都一視同仁,在順境、逆境面前,不起愛恨之心,以平常心平等處之。
【第2句】:【禪語人生】我相信,上帝在讓我們經受挫折的時候,也一樣賜予了我們堅強,面對挫折,只要有毅力和勇氣,走過荊棘,一定能邂逅鮮花滿地,沐浴陽光的生活。
【第3句】:【禪心佛語】佛教雖然強調“苦”,但并不否認生命有快樂和幸福的存在。
【第4句】:既然患了缺愛癥,我們就應該對癥下藥,以“用慈施悲”作為缺愛癥的藥方。
【第5句】:【禪心佛語】讓告別痛苦的手揮動起來的動力,是相信因果、接受痛苦,并化痛苦為慈悲而行持利他之事。
【第6句】:跳出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自己也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第7句】:【禪心佛語】身體靠飲食成長、靈魂靠愛心成長。沿途風光只可欣賞,不可取舍。
【第8句】:【禪心佛語】誠不一,則心不能專,信不一,則言不能行。不怕無知己,只恐禮不成;不怕無前途,只恐志不堅。
【第9句】:【禪心佛語】鍛煉身體需要循序漸進,可能第一天能做二十個俯臥撐,堅持一周后,可以做到三十個,如此每周加一點量,一年后或許你一次就能做一百多個。
【第10句】:【禪語人生】歇菜定律:想不開的時候,別硬想,先洗洗睡,起來的時候也許就有了答案。
【第11句】:【禪語人生】有生有滅,即落于有,不生不滅,又落于無。真如本心,生而不生,滅而不滅,即是真如不變,不變真如。
【第12句】:佛界有言:“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們要能夠忍耐從肉體到精神上的全面折磨,之后才能“歷劫成圣”。
【第13句】:【禪語人生】五、樂瞻病人,樂施貧人,樂以化人。樂化怨仇,樂教妻兒。不樂惡口,不樂欲心。
【第14句】:禪是在醒覺自在的生活中流露出來的自然,而不是加給生活一些勉強的約束刻意作出來的。——鄭石巖
【第15句】:【禪心佛語】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凈。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第16句】:“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武侯如是說。靜是什么?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是大胸襟,也是大覺悟,非絲非竹而自恬愉,不煙不茗而自清芬。
【第17句】:【禪心佛語】若能按照前面講的細行去做,則十種惡的粗行就慢慢遠離,十種善的細行就會做得無懈可擊,沒有瑕疵。
【第18句】:學佛先從做人開始,把學佛落實在做人做事當中。這樣,信仰才有根底,學佛才有落實的地方。
【第19句】:所言證菩提,謂覺悟本心。《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七
【第20句】:【佛心禪語】不同的人,為你做同一件事,你會感到天壤之別。因為我們在意的,往往不是人做的事,而只是做事的人。
【第21句】:【佛心禪語】無論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東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別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第22句】:“一半一半”的世界:缺憾是特意留下來的,當你感到缺憾,就意味著你體驗到了人生五味,擁有了完整的生活體驗。
【第23句】:禪修可以使我們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增進身體健康,祛除種種疾病,安定心靈精神,增長般若智慧,徹悟宇宙真理。
【第24句】:若普為一切眾生護持禁戒,觀第一義空,無我人相而為有情護持禁戒,是則名為凈戒波羅蜜多。《大乘理趣六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六
【第25句】:【佛家禪語】當有人誹謗你的時候,你不應該感到沮喪,因為喜歡你的人,仍然贊美你;當有人贊美你的時候,你不應該感到驕傲,因為不喜歡你的人,仍然誹謗你。
【第26句】:不要把憂愁傳染給別人,不要把煩惱帶到床上。(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27句】:【佛心禪語】不要讓忠誠變成盲從,讓警告成為怯懦,信心成為自大,信念成為固執,修正成為弱點,謙卑成為卑屈。
【第28句】:【禪心佛語】生命的可塑性很強,它完全靠我們去塑造,不是固定不變。
【第29句】:撥云見月煩惱就像烏云,盡管烏云遮住了月亮,但在云層后面的月亮還是那么圓。
【第30句】:【禪語人生】物質的施舍,只能救助一時;智慧的啟發,才能豐富他的人生。
【第31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禪修時看到色彩、光亮、或鬼神,那就表示我們修錯了。
【第32句】:因果在什么地方修?就在舉心動念之間來修。起一念善,就是種善因,就會有善的果報;起一念惡,就是種惡因,就會有惡的果報。
【第33句】:【禪心佛語】戒、定、慧三學,持戒是根本、是保證,修定是基礎,證慧是究竟。
【第34句】:欲望過多,不加控制,人的心便會發生病態的畸變。少一些欲望,就少一些殫精竭慮,幸福感也會油然而生。
【第35句】:【禪心佛語】夫眾生處處執著,一言執著,便有能所。就能執一面言,無非妄念。就所執一面言,便是諸法。
【第36句】:【禪心佛語】佛不保佑人,是人需自保;佛不救人,要人自救。佛之度人見心,不保心滿意足。
【第37句】:人大多數有名利之心,與人爭、與事爭。如能與人無爭則人安,與事無爭則事安;人事皆無爭,則世界亦安。
【第38句】:【禪心佛語】那些我們渴望得到的東西,在我們心目中總是完美無瑕的。
【第39句】:【禪心佛語】為人屬下者要如土,謙卑低下;為人主管者要如海,不揀粗細;與朋友相交要如林,含藏萬象;與人群相處要如水,屈伸自如。
【第40句】:做個高尚的人不容易,做個卑鄙的人同樣不容易,所以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平常。
【第41句】:【禪心佛語】憤怒加上情緒的煽動,會燃燒得更為熾熱,尤其是情緒的背后還有欲望作祟。在盛怒的當下,人會失去理智,變成傷人傷己的危險動物。
【第42句】:處處“理直氣壯”,好勝、爭贏,則過于剛強,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和睦。
【第43句】:【禪語人生】有一天你會體悟,安住當下的心,記住和忘掉都是一種負擔,貪和舍都是一種概念的障礙。而這本來,如流水,如落花,如行舟,如晚霞,萬物幻化,不在言下。
【第44句】:【佛語摘抄精選】惡人害賢者,猶如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四十二章經》)
【第45句】:【佛心禪語】不知什么是佛,沒有目標,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幾年,還照樣分別、執著。真正的佛在哪?清靜心就是佛,清靜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第46句】:【禪心佛語】佛家有一句話,叫“一心不亂”,就是一顆心不亂,別人是亂不了你的。現在有一種生活方式病,就是我們追求效率,忽略了生活本身的原味。
【第47句】:【禪語人生】以清晰的理解力(正知)有正念地住著,經常保持警覺,并精確、嚴謹地做每一件事。
【第48句】:【禪心佛語】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我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第49句】:所謂回頭是岸,岸貌似遠在天涯。天涯遠不遠?不遠。放下的時候,天涯就在面前。
【第50句】:【圣經文案】7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創50:20)
【第51句】:【禪心佛語】什么是開悟?想通了、想開了、想明白了就是開悟,能幸福生活就是開悟,能快樂的活著就是開悟,自己快樂,也能傳播快樂就是佛光普照。
【第52句】:【禪心佛語】客觀世界本來是平等的,但由于我們每一個眾生主觀上的見解、心量、智慧不同,所以客觀世界反映到我們的主觀世界就千差萬別。
【第53句】:【禪心佛語】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力量是韌性。社會競爭常常是持久力的競爭,有恒心和毅力的成功者往往成為笑到最后、笑得最好的人。
【第54句】:人生會遭受天災人禍的痛苦,無不是從貪而來。“貪”不但帶來痛苦,也使人墮落;除了今生此世身敗名裂,也會招致未來的業報。
【第55句】:【禪心佛語】艱困的環境使人成長、成熟,從艱困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更能體諒別人。
【第56句】:【禪語人生】重新站起來,告訴自己,繼續走吧,路途尚未結束——即使重新撿起的東西已被別人踩得粉碎。包括你蹲下去的時候,散落一地的尊嚴。
【第57句】:貧者因物質匱乏而苦,富者則因心靈空虛而苦。貧者千方百計地追求物質,所以極其煩惱;富者則擔心失去已擁有的,而無法輕安自在。
【第58句】:站在時光的彼岸,回看此岸的光陰,茫茫人海,每一場相遇,都是一場美麗;每一場離散,都是一場放逐。人生是一種承受,我們要學會支撐自己。
【第59句】:【禪心佛語】人活在世界上,頂天立地,身份對人只是一種裝飾,是內心自在的一種隨緣展現。
【第60句】:我們平時的行為舉止,若能與道理相融合,則不會起煩惱,甚至能生歡喜心。若有理而無道,執著法理文字,不辨人事情理,當然會誤入迷途歧路。
【第61句】:【禪心佛語】三四、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
【第62句】:【禪語人生】在愛的世界里,沒有誰對不起誰,只有誰不懂得珍惜誰。對的人終究會遇上,美好的人終究會遇到,只要讓自己足夠美好。
【第63句】:【佛心禪語】愛情是:當感覺、熱情和浪漫統統拿掉之后,你仍然珍惜對方。
【第64句】:【禪心佛語】師開示心即是佛,放下即成之理,至圓至妙。并舉飛缽禪師神通妙用,不可思議。
【第65句】:【禪心佛語】能干的人,不在情緒上計較,只在做事上認真;無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認真,只在情緒上計較。把脾氣發出來,是本能;把脾氣壓回去,叫本事。
【第66句】:【禪語人生】唯有漂泊才能夠讓你自如,自信。處在這樣一個多元復雜的社會里,唯有漂泊才能夠讓你自強,自進。
【第67句】:若是克制了自身瞋怒,就是消滅了一切敵人。(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68句】:【禪心佛語】如果個人沒有苦難的感受,就不容易對他人給予同情。你要學救苦救難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難。
【第69句】:天遣幽花兩度開,黃昏梵放此徘徊。不教居士臥禪榻,喚出西廂共看來。
【第70句】:不害物命以求護生,不惡口傷人;培養慈悲愛念,自然仁心就能彰顯。若矯飾假仁,刻意希求他人贊美,則會生出無明妄念,受種種物欲、雜念所引誘,這并非真正的仁。
【第71句】:【禪心佛語】仇恨不能化解仇恨,只有仁愛才可以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至理。
【第72句】:覺人之詐,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動于色,此中有無限意未,亦有無限受用。
【第73句】:知道自己的缺點愈多,成長的速度愈快,對自己的信心也就越堅定。(當代)圣嚴《108自在語》
【第74句】:【禪心佛語】就像雙手掏起的沙粒,從消瘦的手指間快速泄下一般,時間沙沙地溜走,它們是多么短暫和寶貴。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第75句】:【禪心佛語】佛陀學過的知識和智能就像森林里的葉子那么多,而他教導我們的就像手中的葉子那么少。
【第76句】:佛家禪語: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中站起來。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第77句】:【禪心佛語】你所愛的人,他并不是全然完美,但是正因為他的五音不全,你才發現他的可愛之處。不完美,很好。所以你也該放輕松一點。
【第78句】:【禪心佛語】但幸好,佛教并不認為只有出家才能修行,在家人也可以修行、可以了生脫死。比如佛陀在世時就有維摩詰大士等居士示現在家成就的例子。
【第79句】:【禪語人生】幸福是一種感覺,一個人只有當他自己覺得幸福的時候,那才是幸福的。
【第80句】:【圣經文案】152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進入他的殿;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快要來到。(瑪3:1)
【第81句】:【禪心佛語】所以,“欲除煩惱先無我”。菩薩的最大特點就是無我、大慈大悲。
【第82句】:【化解煩惱】學佛,就是要善加化解煩惱,以及善解別人的不悅與刻意傷害。
【第83句】:生活怎么樣,如其抱怨,不如積極,平凡的日子在于客觀的認識,不是在煩惱中無法自拔,而是能夠突破內心固執的瓶頸,活出對生活的了解、信心與改變。
【第84句】: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想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量,在更大程度上獲得社會的認可。
【第85句】:人生就是畫圓,畫大大小小的圓,可到頭來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將人生畫圓。
【第86句】:【禪心佛語】明知自己的目標固然可貴,但更可貴的是為了成就目標而堅持不懈的精神。同時一旦知道了自己的所為偏離了目標,便要立刻改正。
【第87句】:【禪語人生】在可擁有的里面,知足曾經被佛陀認為是最好,最優秀的。
【第88句】:【禪心佛語】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無始以來,無著相佛。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無始以來,無次第佛。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第89句】:人生在因果規律面前看起來好像是被動的,實際上為善作惡仍然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第90句】:一看就懂的人生感悟,一點就通的佛學智慧。是什么讓我們的心靈緊閉?誰能開啟塵封的闡門?透過感悟到佛學智慧;都能衍生出不簡單的人生。
【第91句】:【禪心佛語】七個字:目標一定會實現。八個字:一切的工作為了愛。九個字:我要成為最有給予的人。
【第92句】:【禪心佛語】楞嚴經:阿難。是善男子持此咒時,設犯禁戒于未受時。持咒之后,眾破戒罪,無問輕重,一時銷滅。
【第93句】:【禪語人生】學會說不,因為做不到的事不要強求,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
【第94句】:【禪心佛語】旅人拼命地搖動藤蔓,想趕走老鼠,可是老鼠一點兒也沒有逃開的意思。
【第95句】:【佛心禪語】作賄賂,佩服豪杰,卻不肯為他作犧牲。崇孔的名儒,一面拜佛。信甲的戰士,明天信丁。
【第96句】:受人批評,等于上了一課。應該認真聽、仔細做,謹言慎行,去除我慢心,無我執、無我相,修心養性,端正自己的行為。
【第97句】:生命中令人悲傷的一件事是你遇到了一個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但卻最終發現你們有緣無份,因此你不得不放手。
【第98句】:【佛心禪語】不要祈求安逸的生活,要祈求能有隨遇而安的心境。不要祈求與你力量相等的工作,要祈求與你工作相等的力量。
【第99句】:每個靈魂都在一具真實的肉體里棲身,但它會時時出門,在這個世界上尋尋覓覓,它想遇見一個和自己靈魂相通的靈魂,這種相遇概率很低,遇見了就是奇跡。
上一篇:佛說心態經典文案【503】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