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眼睛不要老是睜得那么大,我且問你,百年以后,那一樣是你的。
【第2句】:難道你不覺得,與其做別人期待你做的事情,還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覺來得好嗎?
【第3句】:世事無常,世事風險,誰愿逞能做主,誰就要甘冒風險;不逞能,不做主,最安全。
【第4句】:若人壽百歲,遠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戒正意禪?!斗ň浣洝肪砩?,述千品
【第5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寬闊的是人的心量。
【第6句】:境地緣無好丑,好丑起于心。愚人除境不除心,智人除心不除境。心即除矣,境豈實有?——《法語四》
【第7句】:【禪心佛語】能否接受眾生向自己傾倒垃圾,能否把眾生的痛苦業障凈化為佛的壇城,這是金剛薩多之心,是普巴之心,懺悔自己所有的怯懦和不能承擔責任的心。
【第8句】:禪悟人生:有錢也苦,沒錢也苦;閑也苦,忙也苦,世間有哪個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會覺得痛苦,何不把苦當磨練?
【第9句】:音聲及文字,不應隨順轉,應知真實義,無行以隨行。實義無音聲,亦無有文字,超過語言數,乃名為實義。《大寶積經》卷二十三,被甲莊嚴會
【第10句】:【禪心佛語】成長是鎖在抽屜里那帶鎖的日記本,記錄了喜怒哀樂,苦辣酸甜,記錄了青春的煩惱和喜歡的那些人和事。
【第11句】:【禪語人生】有了煩惱,就會造作各種各樣的行為,這些行為在道德上稱為“業”。
【第12句】:人生的成功,往往需要在一件事情上堅持5-10年的時間,乃至更長。
【第13句】:現在是電腦時代,人們習慣用腦,卻迷失了心。心勝過腦。心,極靈極妙;腦,卻呆頭呆腦。
【第14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能夠勇敢地愛,勇敢地去原諒,能慷慨地因為別人的幸福而快樂,能夠聰明地知道我們周圍有足夠的愛,那么我們就完成其他生靈從未知道的完整。
【第15句】:【禪語人生】我不知道我現在做的哪些是對的,那些是錯的,而當我終于老死的時候我才知道這些。所以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盡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著老死。
【第16句】:【禪心佛語】感恩別人是我們內心的真實需求,是讓自己身心安寧的需求。
【第17句】: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當勤精進,生安樂國!《無量壽經》
【第18句】:【禪心佛語】和為貴,所以才要和睦、和善、和平;忍為高,所以才需忍讓、忍耐、隱忍。
【第19句】:氣收怒平,神斂言簡,容人味和,守靜天寧。性急先練說話慢,要學大度先看慣。真想除草要拔根,真想了事須了心。
【第20句】:以法求財,不以濫取,以樂自供,供養父母,給足兄弟、妻子、奴婢、眷屬、知識,隨時供養沙門、婆羅門?!峨s阿含經》卷三十二,第912經
【第21句】:【心靈禪語】不執于苦時,苦就漸漸遠了。不執于樂時,樂就漸漸近了。菩提綻放,明心了了,就給世界一個微笑,一份善意,一份擔待,一份寬容吧。
【第22句】:一個人若能超脫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能夠放下世間的一切假象,不為虛妄所動,不為功名利祿所誘惑,他才能體會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來的自己。
【第23句】:【禪語人生】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愿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24句】:【禪心佛語】人生就是這樣,你就是你想要成的那個人,你就是你決定成為的那個人。
【第25句】:劉念臺云:“學者遇事不能應,總是此心受病處。只有煉心法,更無煉事法。煉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無一事而已。無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靜工夫得力處?!?/p>
【第26句】:【禪語人生】因果報應,不是像你所想象的立竿見影,生死輪回,善惡分明,終有報應??糖笠蚬彩且环N執著的悲哀,為心所困,不得其解,沒得解。
【第27句】:【禪語人生】在佛教看來,中國傳統的五種人倫關系都是愛與智慧的體現。
【第28句】:養好你的大氣,大氣不是性格,是一種人格魅力,相信你。大氣是一個人的氣質或氣度,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一種外觀表現,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對外散發的一種無形的力量。
【第29句】:輕霜打死單根草,狂風難毀大樹林。單根竹竿容易彎,萬條絲線拉不斷。一龍難阻千江水,一人難燒火焰山。蟻多推山山也倒,人多戽海海也干。
【第30句】:家庭和諧,即使物質貧乏,仍是富在天倫之樂中;否則再多的錢財,也抵不過家庭失和的苦惱和缺憾。
【第31句】:夫婦相敬如賓,視妻室為相濟繼祖之恩人,不敢當作彼此行樂之欲具?!队」夥◣熚拟n·復高劭麟書》
【第32句】:是真報身,有始無終,壽欲劫數,無有限量,初成正覺,窮未來際,諸根相好,遍周法界。《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二,報恩品
【第33句】:為人妻者,對外應鼓勵丈夫于飽暖之余多做善事,多體念貧窮人家的困境;對內應將心比心孝敬老邁公婆,并在公婆、丈夫間努力多方圓融,這是為人妻者的責任。
【第34句】:【禪語人生】一個人要想生活幸福,成就事業,就必須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
【第35句】:【禪心佛語】大徹大悟的人象什么呢?就象虛空,你拿石頭丟上虛空,它都不會抵抗你,你也傷害不了它。
【第36句】:【禪心佛語】如果把成功看作是對個人的一種超越,那么你就會永遠生活在向上的快樂中。
【第37句】:觀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難道觀音應身也是“輾轉下劣”幺?
【第38句】:【禪心佛語】生命因為經歷,方有體驗和感受,如果沒有經歷,哪里知曉酸甜苦辣咸是何滋味,又哪里知道快樂幸福的本來面目。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第39句】:【禪語人生】找到內在的明師才算是找到究竟的法門,也只有找到內在的明師才能真正的解渴、真正的開智慧,才會有大力量幫助眾生。
【第40句】:【禪語人生】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老子對知的態度與孔子一樣,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最好;不知道卻自以為自己知道,這是毛病。
【第41句】:【禪心佛語】讓圈寺占廟的牟利者無財可斂,讓寺院早日解開生存瓶頸的頭條鎖鏈。
【第42句】:禪宗一直在講不要有心念的活動而是行動,這個行動本身就是一種解脫。當然行動也代表覺知,還有立即采取行動。
【第43句】:菩薩的道路遙遠漫長,須生生世世倒駕慈航、來回娑婆世界救度眾生,發揮這分駱駝般忍辱負重的耐力。
【第44句】:建立與天地、宇宙的溝通方式,多做祈請,與天地、祖輩、神靈溝通,請求佛陀及靈性力量來凈化加持你,可以凈化我們的身心,從而增強我們身體的能量。
【第45句】:【禪心佛語】生活的活潑,不是逗誰玩,而是實實在在的教化與啟迪,心地的規范才是幸福的自在。
【第46句】:平常要多調伏自己的心念,培養正確的人生觀。若能降伏“憂煩”的魔軍,看淡世間的利欲,得時不貪著,失時無掛礙,這才是步入解脫門。
【第47句】:夫為一方主者,欲行所得之道而利于人,先須克己惠物,下心于一切,然后視金帛如糞土,則四眾尊而歸之矣。(宋)大覺懷璉禪師(《禪林寶訓》)
【第48句】:生活就象是跟老天對弈,對你而言,你走棋,那叫選擇;老天走棋,那叫挑戰。
【第49句】:如果稱別人為傻瓜,自己也就成為傻瓜?!督浖返谒钠罚谑隆缎》e集經》
【第50句】:【禪語人生】智能,不是知識、不是經驗、不是思辨,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態度。
【第51句】:【禪語人生】學者事事要自責,慎勿責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無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無能,時時自反,才德無不進之理。
【第52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陸亙大夫問南泉禪師:家有一片石,時坐時臥,欲鐫做佛,可否?禪師答:可。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即一片石,無非一片心。
【第53句】:【佛心禪語】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壇經》
【第54句】:【禪語人生】遠離惡習,才不會被惡習所染。清空自我,智慧才會現前,靈魂才能對話。所謂的業障無明,不過是些惡習,和不切實際的想法。
【第55句】:【禪心佛語】你發的是菩提心,還是出離心呢?假若你發的是出離心,這是小乘的發心;假若你發菩提心,那才是大乘的發心,才能稱得上大乘行者。
【第56句】:放下一點自私的執著,就會減輕一點痛苦;而放下了全部執著,就會獲得最自在的快樂。因為,自私自利的執著,總是與痛苦綁在一起,不離不棄。
【第57句】:【禪心佛語】若在佛教中觀見而言,很明顯,肯定意在解脫之道,意在通過遠離一切戲論的“空性”,徹底瓦解“戲論”,現見緣起萬法的空性。
【第58句】:【佛心禪語】不快樂的人通常是自我中心、退縮、無趣、與人敵對的??鞓返娜送ǔ6际菢酚谥说?,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心是富有彈性的,他們可以很快調整自己的情緒。
【第59句】:報恩,就是要求我們時時刻刻對一切事、一切人都要有感恩的思想,不要把自己和他人對立起來,不要把自己和自然、社會對立起來。
【第60句】:常受人贊美,容易迷失自我,高估自己;所以要時時刻刻謙虛禮讓,因為學無止境、德無邊際,道亦無量無盡。
【第61句】:眼睛朝外,看別人的過失——苦海無邊;返觀內照,認自己的不是——回頭是岸。
【第62句】:無住相布施等心行布施,奉諸得道者,亦敬諸天人,是為最吉祥?!斗ň浣洝肪硐?,吉祥品
【第63句】:【禪心佛語】佛陀告訴你如何到達那片樂土,至于你能不能到達,那要問你自己,因為自己的路要自己走。
【第64句】:九類眾生一身具足,隨造隨成。(唐)大珠慧海禪師《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
【第65句】:【禪語人生】心簡單,世界就簡單,幸福才會生長;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有快樂。
【第66句】:佛能包容天下事你包容別人,別人包容你;你幫助別人,別人幫助你,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第67句】:【禪語人生】執著自己的看法,堅持自己的無知,不能成道,不能解脫。
【第68句】:【佛心禪語】不解釋的,才叫從容。不執著的,才叫看破。不完美的,才叫人生。用心甘情愿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你在,世界就在。
【第69句】:【佛家禪語】悟與不悟,佛性就在那里,或悲或智,與你同體光明,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來不去。
【第70句】: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毒S摩經》卷中,不思議品
【第71句】:病人愉悅的笑容最美麗動人,猶似烏云散盡后的熙日陽光,那分燦然,能使家屬親人、醫師、護士安心寬懷。
【第72句】:【佛系禪語】人生誰能不被傷害,但真正打擊我們的不是傷害,而是我們對傷害的反應;或積極扭轉心情樂觀未來,或消極跟隨心情悲觀當下,或發狠撕破心情仇視過去!
【第73句】:【禪心佛語】禪修的對象(也即過程)是什么?是疼痛、是昏沉、是散亂、是欲望、是無明,禪修的結果是什么?是深沉的喜悅、是深沉的寧靜、是深沉的柔順、是深沉的智慧。
【第74句】:【佛家禪語】生命的字典,不要有“難”字;面對困難,要堅定信心努力克服。
【第75句】:君子當有所為有所不為,正直、善良和自信的心,有我們畢生受用不盡的寶藏,做到了這些,你便比任何人都幸福了。
【第76句】:【禪語人生】憂以排為貴,病以治為貴,勝以勇為貴,財以振為貴,萬以一為貴。
【第77句】:【禪語人生】心若不隨境轉,便是執著。若要隨境轉,卻不要為其所惑,隨境轉時保持清醒。
【第78句】:【禪語人生】心之分別,能引諸業,聰明不能敵業力,富貴豈可免輪回。
【第79句】:【禪心佛語】事件的發生并非偶然,而是雞足山當地長期以來以旅游開發之名,行挾佛斂財之實所引發的必然抵制與抗爭。
【第80句】:【禪心佛語】司馬光云:“積金以饋子孫,子孫未必能享;積書予子孫,子孫未必善讀;不如積陰德于冥冥之中?!狈e陰德(即積善)以庇蔭子孫,此乃萬世傳家之寶訓。
【第81句】:若自得利,先推他人,其心常一,無有放逸。見他得利,歡喜如己?!镀兴_善戒經》卷六
【第82句】:【禪心佛語】當你去幫助一個人的時候,不要只是幫他解決眼前的問題就好,譬如說給他錢,還要讓他有辦法自己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第83句】:【禪心佛語】很多時候創業者因為自己搞不清楚而不去創業,實際上等你搞清楚以后就更不會去創業了。
【第84句】:現在民間拜的“普度公”,即佛教中所謂的“面然大士”,此為菩薩化身,示現于阿難前,使其知人生無常,不可自恃莊嚴、貢高驕傲。
【第85句】:【圣經文案】185為什么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太7:3)
【第86句】:【禪心佛語】七二、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第87句】:沒有傲氣,但存傲骨。需要腳踏實地的平實,豐富而不膚淺、恬淡而不聒噪、理性而不盲從。
【第88句】:每一段經歷注定珍貴,它必將令你憶起智慧,生命的豐盈在于心的慈悲,而它的美好緣于一顆平常心。不必雕琢,踏踏實實做事,簡簡單單做人。
【第89句】: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它的時間。進一步,有風景;退一步,得心境??鞓泛托腋?,說到底,只是心里的一種安閑與寧靜。
【第90句】:【禪語人生】一個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過自得其樂的生活,抱著振奮樂觀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宮一般。犯不著千辛萬苦求新,無論衣服還是朋友。
【第91句】:偶爾說蠢話做蠢事,是人都在所難免。但說過做過之后必須自覺,能夠反思,爭取今后少犯點蠢,才是人生要義。
【第92句】:【禪心佛語】生活品需要管制,除非真的需要,否則不要輕易擁有,物質擁有的越多,不僅不會讓我們感受到富有,反而更貧窮。
【第93句】:【禪心佛語】佛陀說每一部經典都有一個當機者。有的經典以舍利弗為當機者,有的經典以須菩提為當機者。
【第94句】:學佛者不應聽信算命之說,須知人生原是依善惡業而來?!皹I力”會操控此生所受的果,果報是由過去生中的因而來:業力無形無蹤,既看不到又摸不著。
【第95句】:【禪心佛語】具備佛教各宗派大智慧的法師、居士大德與廣大學者,需要肩負起辟謠的職責。
【第96句】:【佛心禪語】最使人絕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擊,而是你心靈的死亡;所以我們凡事要看淡些,心放開一點,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的。
【第97句】:【禪心佛語】女人,大美為心凈,中美為修寂,小美為貌體。男人,大智為信仰,中智為克己,小智為財奴。
【第98句】:【佛心禪語】其實任何一個人離開我們的生活,生活始終都還在繼續。沒有人必須為我們停留。我們也不會為任何人停留。想清楚了。不會有任何怨言?!缎℃偵睢?/p>
【第99句】:世間之樂,無非是苦。眾魔境界,愚人所貪,諸佛所訶。一切苦患,因之而起?!度A嚴經》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