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餐巾紙上是這樣寫著的:“這錢是我的禮物。你不欠我什么。我經歷過你現在的處境。有人曾經像現在我幫助你一樣幫助過我。如果你想報答我,就不要讓你的愛心失去。”
【第2句】:【佛門禪語】不管對什么樣的人,哪怕他的職業再低賤、身份再卑微、行為再惡劣,我們也不應該隨意輕視,而要盡量觀清凈心、平等心。六祖也說:“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于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
【第3句】:【禪語人生】征服你自己勝于打贏千場戰役,那時真正的勝利才會是你的,沒有人可以奪走它,不管是天使還是惡魔,天堂或地獄都無法奪走它。
【第4句】:【禪心佛語】佛是沒有煩惱的人,佛是歡喜的人,佛是慈悲的人,佛是無私奉獻的人,佛是把一切美德、一切智慧都集中體現出來了的人。
【第5句】:有行者問:“即心即佛,哪個是佛?”師云:“汝疑哪個不是佛,指出看?”無對。師日:“達即遍境是,不悟永乖疏。”——《大珠禪師文案》
【第6句】:【處無為之事】老子曰:“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第二章》處無為之事就是順其自然,不去做那些違反自然人性的事情,反映在處世原則上就是順其自然,不爭功名,展現真實的自己。
【第7句】:早上舒心,出門順心,路上小心,遇事耐心,做是細心,交友留心,待人誠心,回家開心,夜里安心,對自己有信心,對別人有愛心,對感情有真心,對真理有恒心,做凡人有良心,做圣人有善心、菩提心、慈悲心!別的皆是多心!
【第8句】:【禪語文案】這個世上沒有一件工作不辛苦,人生,就是一個修煉的過程,何必用這一顆不平的心,作踐了自己,傷害了歲月。生活中,不妨養成能有,很好;沒有,也沒關系的習慣,便能轉苦為樂。活著,就是一種修行。
【第9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人生禁不起時光的打磨,終究歸于沉寂和平靜。原來,你不是誰的誰,一個轉身或許就是訣別;原來,你也就是你,一切的得意與笑聲都會遠去。往事淡了,昔人散了,能夠一直溫暖你的,只有你自己。
【第10句】:【佛心禪語】別人永遠對,我永遠錯,這樣子比較沒煩惱。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第11句】:【一日禪語早安】幸福不是獲得多了,而是在乎少了;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生活中便煩惱遍地;糊涂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第12句】:【禪心佛語】人生有多重的選擇,有人畢生以積沙囤積,建構他自己的獨享樂園,也有人用布施分享,于眾生的身心眉眼里,遍處成凈土,步步生蓮花。
【第13句】:【禪語人生】想要一個積極快樂的人生,首先要把我們的心打開。心如果僅有一個水杯大,一粒灰塵掉進去都會搖動不止;心如果像天空一樣沒有邊際,那還有什么能成為你的障礙呢?日月星辰能成為虛空的障礙嗎?不能。
【第14句】:【禪心佛語】生命就是一個過程,流著淚說繼續,養好傷再上路,每段過程慶幸自己還能繼續,適應著環境,改造著痛苦,悲歡中沉浮,既然來到這個世界走一遭,不怕霜后秋,也別怨冷颼颼,煩惱夢中事,歲月不系舟。
【第15句】:【禪心佛語】人生一場,經得起炎涼,活的起悲歡,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遠,樸素自然才是人生最客觀的信念,理解與分享才是人生的核心價值,做一個善意的人,做一個傳遞善意的人,人生如茶,空杯以對。
【第16句】:【禪語感悟】生活充滿了煩惱,煩惱就是束縛,束縛一些有情眾生,使你不自在。這個束縛是無形的,譬如你煩惱了,肯定是心里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就不自在。只要有煩惱,你就沒有辦法離開生死輪回。
【第17句】:此本源清凈心,常自圓明遍照,世人不悟,只認見聞覺知為心,為見聞覺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明本體。——《筠州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第18句】:【禪心佛語】大量事實也證明,意識和大腦并非一回事。最近幾十年以來,科學家發現了許多沒有大腦的人和動物,這些眾生同樣有意識和感受,這足以推翻意識是大腦產物的觀點。
【第19句】:人生如駕車,路過的,都是風景,風景再美,既已路過,就要離開,無論舍不舍得,人生都要前行。放得下,過去就是支撐未來的基石;放不下,昨天就是拖累今天的包袱。人生有希望才有活頭,而希望在當下,不在昨天。
【第20句】:人太容易原諒和太不容易原諒自己,都是一種毛病。太容易原諒自己,往往是因為并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太不容易原諒自己,往往是沒有信心比以前做得更好。所以說,認錯的勇氣和改過的能力同樣重要。
【第21句】:在生活中,沒有功利色彩的善言、善行,總是最讓人感動;而且,真誠的善良,如同名貴珍寶一樣,將被受者珍藏于心,永久流傳下去。
【第22句】:【經典禪語】佛有三不渡,即無緣者不渡,無信者不渡,無愿者不渡。佛又不是什么萬能的主宰者和創造者,否則他不如把我們直接變成佛,豈不痛快?佛不能替眾生轉定業,我們需如法修行,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第23句】:坐禪只是一種進入禪定的途徑,假使只為坐禪而坐禪,即使枯坐成骨,心不曾抵達禪的深處,成佛的愿望也不過是空夢一場。
【第24句】:【禪心佛語】隨意,淡泊的人生是一種享受。一個完美的人生,不見得要賺很多的錢,也不見得要有很了不起的成就,在一份簡樸平淡的生活中,活得快樂而自在,也是一種上乘的人生境界。
【第25句】:【每日一禪語】人生最寶貴的,并非是物質的富有,聰明的人,凡事都是往好處想,人在最強大的時候,那不是堅持的時候,而是放下的時候。當你選擇騰空雙手,還有誰能從你手中奪走什么!生命是要懂得知足。
【第26句】:【禪心佛語】活好當下,就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用感恩的心對待每一天,以奮斗的姿態度過每一天,讓自己的生命活出最現實的意義和價值。
【第27句】:【禪心佛語】盡管你強烈地想要幫助他人,但你是一個初入佛門的修行者,仍然缺乏協助眾生的能力。因此,要能夠真正地利益他人,所需采取的第一個步驟,即是透過修心和轉化你的心來讓自己臻至圓滿。
【第28句】:如果你要享受清歡,唯一的方法是守住自己小小的天地,洗滌自己的心靈,放下執念,不浮不躁,不慌不忙,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淡定從容地過好每一天。
【第29句】:【佛心禪語】現在的年輕人,正因為沒有經歷孫悟空所歷練這么多的一百天,才會禁不起、耐不住,被太多的理由、太重的我執迷失了自己。如上述那許多的一百天,會訓練我們的力量,加強我們的意志,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耐得住呢?
【第30句】:人與人之間相處,難免產生人事上的煩惱;遭遇這些煩惱時必須忍讓,千萬不要起嗔恨心;除了護心,也要護口,不能口出惡言。
【第31句】:一切法,即是一切有情心。有情心煩惱種性,即是菩提性,即是本性真凈,即是四智菩提。《曼殊師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卷二
【第32句】:盡量保持微笑的生活狀態,多看陽光和光明面,別讓自己因為黑暗和陰暗面憂郁苦惱。人生就那么長,顧了這個,顧不了那個,不如盡量顧美好的。
【第33句】:成功絕不是“三天打魚”時的心血來潮,也不是“兩天曬網”中的半途而廢和信誓旦旦的空洞口號。是平日里點滴的積累,是不斷的延續,是不屈中的奮進。所以,勤奮反映在平時的每一時刻,反映在平時每時每刻中。
【第34句】:【禪語人生】于是,善昭禪師就一動也不動地坐在法座上微笑圓寂了,那個弟子也恭恭敬敬地站在法座旁邊立化了。像這種游戲生死、自在來去,真是圓滿啊。同樣歡喜示寂的,還有另一位德普禪師。
【第35句】:古人云:“靜以修身,簡以養德。”靜能生慧,靜能安神,靜能致遠,靜能超然。大道至簡,大音稀聲。簡單做事,簡單思考,簡單為人,一生簡單。才是真理。
【第36句】:【禪語人生】學禪要開智慧、要覺悟,要了解這個世間的事實真相。世間的一切皆為虛假,正如佛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第37句】:智者要想積累財富,只有施舍才能保住,要想井水經常充盈,只有汲取才是門路。(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38句】:【禪語勵志感悟人生文案】當我們處在煩惱、痛苦當中,忽然碰到一張微笑的臉,自己愁眉深鎖的臉就稍稍開朗,僵硬的肩膀也略為放松,頓時發現世界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灰暗無光;原來微笑竟能為自己帶來解脫、逍遙與自在。
【第39句】:所有的快樂,都有一絲傷感;所有的過往,都有一種懷念;所有的幸福,都有一些落寞;所有的圓滿,都有一道缺憾。
【第40句】:貪心的人,以為只要找到了靠山就能平穩一輩子。以無常為常,以常變的東西為不變,以不可靠的東西為可靠,顛倒看世界。想以人做靠山是最愚蠢的想法,山和海都有崩塌干涸的可能,更何況生命短暫的人呢。
【第41句】:【禪語人生】學佛,就是目光要放遠一點,心胸要放寬一點。目光不能短淺,不能只考慮眼前的事,不能只考慮今生的事。然后心量要打開,不能光想自己,要想周圍的人,要想更多的人,甚至更多的眾生。
【第42句】:我們既能發心學佛、行菩薩道,一定要種善因、結好緣,做到人事皆圓滿。別人對不起我們,若能寬容原諒他,心不懷恨,即是智慧;反之就稱為愚癡。唯有通觀因緣、植福修慧,方能破除愚鈍癡迷之念、增長福德智能。
【第43句】:【禪語人生】責任心也是信仰,當你越是有責任心的時候,你越會覺得沒有責任需要你承擔,當你具備了全部的信仰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沒有信仰,一切都是自然的,本能的,本來就應該如是的。
【第44句】:【佛心禪語】悟與不悟,佛性就在那里,或悲或智,與你同體光明,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來不去。
【第45句】:世間事都是彼此相對的。只要我們以真誠的愛心待人,以光明磊落的心胸任事接物,人生即到處都充滿了真善美。
【第46句】:若知自心是佛,不應心外覓佛。佛不度佛,將心覓佛不識佛,但是外覓佛者,盡是不識自心是佛。——《達摩大師血脈論》
【第47句】:【佛心禪語】不如,不念,不如,不求。不去在意因緣,放下一切執念,心凈無塵不染,禪心如雪晶瑩。此中,自有大道,通向三千。
【第48句】:有人學打坐之后,常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以為這就是“天耳通”。師言:“真正的天耳通,是遠離一切煩惱雜念和不清凈的言語。不但不聽是非,而且還能把是非轉為佛法,當作教育,這才是真正的天耳通。”
【第49句】:識事務者為俊杰,知進退者是丈夫。莫信直中直,需防仁不仁。人有弄巧成拙,事有轉敗為功。天若有情天亦老,地若無恨地當平。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親不親故鄉人,美不美鄉中水。
【第50句】:【禪心佛語】凡事都要有個限度,過量的需求不但不利于身心健康,更會在冥冥中減損自己的福報。折福就會多災多病,折福就會折壽,要想健康長壽,就要從覺悟奉獻中培福修慧。
【第51句】:偈云:枯者由他枯,榮者任他榮。任何事物,都像草木生長一樣,有繁茂時,有枯萎時,如果想榮怕枯,就會患得患失,亂了方寸;如果任榮任枯、得失隨緣,自然身心安泰。
【第52句】:如慈母養育嬰兒,雖復屎尿污身,以深愛故,而不生瞋,又憫其無知,菩薩于眾生亦如是。(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八十
【第53句】: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殺雞不用牛刀,捕鼠無須虎力。沙鍋不打不漏,朋友不交不透。山水依然清秀,文章獨領風騷。奢侈富而不足,節約貧而有余。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身欲出樊籠外,心要在腔子里。
【第54句】:【佛心禪語】做人,靜水流深,張馳有度,做事,不急不躁,厚積薄發。不急功近利,帶著一份寧靜的心情,不被外界所擾,不被誘惑所困。得與失,成和敗,聚或散,安然地接受一切好與不好。淡然,是人生的一種成長。
【第55句】:為什么愛心是給自己的呢?因為愛心就是愛自己的心,我們要好好地關心自己的心,時時注意自己的心是否抱持著一分善念。
【第56句】:心明才能眼亮。如果方向搞錯,甚至犯了南轅北轍的錯誤,就會勞而無功。不論干什么,都要開動腦筋抓住關鍵,掌握正確的方法,僅僅不怕苦、不怕累是不夠的。
【第57句】:【禪心佛語】女人,也許該讓自己把持著足夠多的自知與自省,清醒地知道何時該穿豹紋高跟,何時該穿棉布拖鞋。何時該耀眼,何時該淡然。何時該犀利,何時該溫婉。
【第58句】:凡欲出離生死,先須知苦,苦若不知,不免認苦為樂。即認苦為樂矣,則終莫返,一迷永迷,出離何期?——《紫柏尊者全集》
【第59句】:古人說:“圣人無夢”,是形容圣人并不把夢當一回事,精神不執著于夢境,不理會夢中事,每天睡醒之后就面對現實的生活。
【第60句】:如果不想你的人生充滿悲情,那么好與不好,都不要再去回憶。學著讓你的心如明鏡,物來則映,物去不留;如白云蒼狗,空中無跡,水面無痕,不再為消逝的事物所煩惱,活在當下,坦坦蕩蕩面對生活,不悲不喜,來去從容。
【第61句】:【禪語人生】心像一條流動的河,無數的念頭剎那生滅,相續不斷,前一個念頭剛過去,下一個念頭又生起。起什么念頭對我們的生活、生命是有影響的,它會制造出“產品”。
【第62句】:佛教常說“放下”,這里面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放下,絕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放下過分的貪求。要知道,世間的一切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走,過分貪求有什么意義呢?
【第63句】:【禪語人生】許多人能在逆境中忍辱負重、刻苦自勵,卻未必能處順境。“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言行舉止失了分寸,災難禍害很快就會隨之而至。失意時要忍,事事順利、飛黃騰達時也要修“忍辱”行。
【第64句】:【禪語人生】知識不僅提升人生價值,也提升人生的內涵,人生的樂趣,人生的品味,人生的高度,人生的質量,人生的風景。
【第65句】:【佛說放下的禪語】時間是慵懶的,日子是簡單的。每天最大的困惑,是晚飯該咸該甜?年華深處,忘記了年齡,嘻笑逗趣間,仍有天真爛漫。我們其實也沒那么大野心,只愿此世清寧,淡然盛開、在時光那岸。
【第66句】:生活中的挫折是在所難免的,重要的不是絕對避免挫折,而是要在挫折面前采取積極進取的態度。勇敢面對艱險,不怕挫折,這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更是人生的必修課。
【第67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我們的快樂源于我們一直都祈望他人得到快樂,我們的痛苦源于我們一直只祈望自己得到快樂。
【第68句】:如果沒有盲目的期待,就不會有失望。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無常,就不會攀緣執著;如果不攀緣執著,就不會患得患失,也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著。——《正見》
【第69句】:凈土極則事,無念外之佛為念所念,無佛外之念能念于佛。正下手時,便不落四句百非,通身拶人。(明)澫益《靈峰宗論》卷四之一,《答卓左車茶話》
【第70句】:人生能有幾時?電光眨眼便過!趁未老未病,抖身心,撥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時工夫,修一時凈業;由他命終,我之盤纏預辦,前程穩當了也。若不如此,后悔難追!——天如禪師
【第71句】:現在的教育普及,有太多進修的機會與場所,學習必須有方向,并且慎重選擇教導者。擇師在于自己的意愿與志向,既然想求師長傳授畢生所學,則一定要必恭必敬、全神貫注、認真努力地學習。
【第72句】:風舞落葉的日子,珍重一份別離,春暖花開的季節,珍愛那份執熱,把生命的完美,寫入歲月的篇章,讓人生的精彩,染入每一個路過的季節。
【第73句】:以慈悲觀治嗔:人生在世,要生活得平安快樂,必須仰賴大地眾生的互助。從行住坐臥乃至我們身上的一絲一縷,無一不是靠別人的辛苦努力而得。我們應該要“念彼來處,計功多少”。所以,人與人相處一定要有恭敬、互愛的心念。
【第74句】:【頓悟人生的禪語】捻一縷歲月的花香,灑落在平仄的詩行里。縈縈素墨舞翩躚,繽紛了時光里那一抹繾綣。抱著四散的墨香,輕輕安然入睡,久久不醒。心靈的天空一片陽光,惟愿一切安好,惟愿心之寧靜!
【第75句】:孤羊對群狼說,我是和平主義者。群狼大笑:跟你講和平,那我們吃什么呀?誰讓你的肉那么鮮美,你的血跟石油一樣誘人而昂貴。
【第76句】:【禪心佛語】從孩提的時代開始,就要學會怎么和別人相處,怎么互助合作。小爭執和小沖突雖然沒有辦法避免,但是,重要的是養成即往不咎、不記恨在心的習慣。
【第77句】:每一天都是一份獨一無二的禮物,生命,每天都在悄無聲息地流逝,輕盈而安靜。日子在歲月的年輪中漸次厚重,一些天真的、躍動的、抑或沉思的靈魂,就在繁雜與喧囂中,被刻上了深深淺淺的滄桑的印痕。
【第78句】:【禪心佛語】就世間法來說:如果你肯把自己的全部感情、理智、精力投入某一件事、某一問題、學問或工作上,讓它形成一個焦點,在那個焦點上就會迸放出智能的火花,就會使生命發光發熱。
【第79句】:【禪心佛語】三昧惡善,非正受惡善;正受惡善,非三昧惡善;三昧惡善,亦正受惡善;非三昧惡善,亦非正受惡善。
【第80句】:【禪心佛語】根據佛教的說法,人之所以能夠長壽,要歸因于他過去的功德。就算你不是佛教徒,也請想想那些年紀輕輕就夭折的人,并慶幸自己能夠享有長長的一輩子。
【第81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陸亙大夫問南泉禪師:家有一片石,時坐時臥,欲鐫做佛,可否?禪師答:可。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即一片石,無非一片心。
【第82句】:盲目地崇拜權威而不能體會權威的思想,是一件可悲的事。信仰,應當體現在用行動來實踐上,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被一項刻板的制度卡死,不會變通,太過于執著于形式和教條。
【第83句】:【禪語人生】真正擁有大福德與大智慧的人,他們的舉止會安詳和緩,而不會浮躁。浮躁的人辦不成大事,不知道反省,看不見自身的缺點,成就自然會很有限。
【第84句】:不管對什么樣的人,哪怕他的職業再低賤、身份再卑微、行為再惡劣,我們也不應該隨意輕視,而要盡量觀清凈心、平等心。六祖也說:“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于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
【第85句】:所謂修行,即“修”心養性,端正“行”為,常存慚愧心勤勉精進。如修學而不精進,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沒有慚愧心;心無慚愧者,行為必然不端,遑論修心養性?
【第86句】:【禪語人生】種子放在水泥地板上會被曬死,種子放在水里會被淹死,種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發芽結果。選擇決定命運,環境造就人生。
【第87句】:【佛禪語】人生如駕車,路過的,都是風景,風景再美,既已路過,就要離開,無論舍不舍得,人生都要前行。放得下,過去就是支撐未來的基石;放不下,昨天就是拖累今天的包袱。人生有希望才有活頭,而希望在當下,不在昨天。
【第88句】:【禪心佛語】對未來或死后的生命,可能會產生和面臨的狀況而心理毫無準備的人,無疑是以雙手自掘墳墓的笨人。
【第89句】:【禪心佛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慮之不遠,其憂即至。禍因多藏于隱微,而發于所忽。智者避險于無形,明者遠見于未萌。
【第90句】:人有正確的信仰,在人生旅途走的路就不會有差錯。人的觀念如果不正,就不能正業;觀念如果偏差,所做的事也易于出錯。
【第91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能夠分辨心及覺性,因而認識到自己的真實本性,究竟的見地會漸漸清楚。即使內在覺性現在還不清楚,就只要不讓心散亂于外,即可行;因為覺性就在心的甚深處。
【第92句】:【佛心禪語】一年的辛勤奔波勞累,是該好好回家陪著父母,陪著心上人,帶上小孩全家團圓,一切都是為了過個新年,新年,不管路有多遠,回家過年,千里背馳只為感恩,只為那份不舍的緣······
【第93句】:【禪心佛語】世間上還有什么力量比心靈的力量更大呢?善念善言善行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持之以恒地踐行,我們的人生才會有一個圓滿的結果。心念決定言行,未來擁有什么樣的人生,取決于現在的起心動念。
【第94句】:【經典佛語】“不知老之將至”和“沒有時間老”雖遠隔千年,卻有種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味道,這難道是佛法和儒學的惺惺相惜?而我更愿意稱之為兩種文化對于生命感悟的殊途同歸。
【第95句】:人之所以悲哀,是總沉浸在昨天的悲哀之中無可自拔,而非失去太多;人之所以愚蠢,是總會兩次三次或更多次的掉入同一個陷阱,而非沒有發現陷阱;人之所以寂寞,是原本一直在等的那個人已經離開心里,而非他還未曾到來。
【第96句】:窮人因為不知足而死,到死也成不了富人,可見貪欲是多么可怕。在珍惜和知足中才能累積起財富,有一顆知足且懂得珍惜的心,人才能過得快樂。
【第97句】:世間的眾生,時常都在病與貧的狀態中。佛法能令眾生得安樂;也能拔除世間一切災難苦厄,救治眾生身心的病態,所以佛法是救世良藥。
【第98句】:一把陳壺,裝上二月的新綠,歲月的爐火,烹煮云水生涯,日子在茶中,過得波瀾不驚。菊花釀酒,雪水煎茶,幾許詩意,幾許風雅。
【第99句】:不自棄則志剛,不自暴則氣柔。志剛則本立道生,氣柔則深造自得。志剛可上求佛道,氣柔可下化眾生。志剛可荷負眾生,氣柔可承事諸佛。——《法語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