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于佛法中,初發菩提一切智心,生如來家,為法王子,即為一切久修梵行聲聞緣覺所共尊重?!八氖A嚴”卷三十六
【第2句】:念若起時,即不擬他是覺是迷,是善是惡,輒不得執滯他、斷絕他。如一念瞥起,千重關鎖鎖不得,萬丈繩索索他不住,既若如是,爭合便擬滅他止他?!床挥贸钏麘]他。(唐)希運《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第3句】:心為萬事萬物之根本。佛教參禪參心,念佛念心,是心作佛,心外無佛,佛外無心。離開心去談佛法,不是佛法,離開心去修行,不是修行。心清凈,國土清凈,心莊嚴,國土莊嚴。世間交人也是交心。心若親近,言行必如流水般自然;心若疏遠,言行只如三秋之樹般蕭瑟。不怕身隔天涯,只怕心在南北。一切看心。
【第4句】:云何無放逸行?所謂不觸嬈一切眾生,不害一切眾生,不惱一切眾生。《增一阿含經》卷四,護心品
【第5句】:(一)孝親教子諸有樂福人,應尊重父母,禮拜修供養,敬愛親近居。世間聰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時修供養,常生歡喜心。父母于世間,恩重深難報。除無益制惡,授利勸修善,與妻室資財,慈心常覆護。是故修供養,無量福聚生。現得勝名聞,咸供養恭敬,死生天善趣,受妙樂無窮。《本事經》卷四
【第6句】:我之夫婦,譬如飛鳥,暮棲高樹,同共止宿,須臾之間,及明早起,各自飛去,行求飲食,有緣則合,無緣則離?!斗鹫f五無反復經》
【第7句】:【佛學經典文案】佛日: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慶?!稛o量壽經》
【第8句】:【禪語感悟】佛性就在自己的身上,猶似“明珠在 掌”,如果自己不去發覺它,明珠也只是一件無用的廢物而已。修行,就 是為了有機緣出現,使我們猛然醒悟,而領受到明珠的存在與珍貴。
【第9句】:人若能時時反觀自照,檢討心念是否貪著名聞利養,久而久之,心靈自可提升到“月至上品諸風靜,心持半偈萬緣空”的境界。
【第10句】:洞里無云別有天,桃花似錦柳如煙。仙家不解論冬夏,石爛松枯不記年。——《法演禪師文案》
【第11句】:“了凡因語”不是純粹預測的工具,而是一種觀察自然、改變命運的思維方式,它不是為易經預測大師提供一種預測術,而是為普羅大眾提供一種直達成功彼岸的改運方式,它正是我們在迷惘中渴盼已久的一盞勘破迷途的心燈。
【第12句】:在這個世界,即使有本事把天上的星星摘下來,不念佛往生也不行。念佛,是阿彌陀佛的弟子;雖會敲打唱念,而不念佛,是佛的戲子。我們要做阿彌陀佛的弟子,不要做戲子。
【第13句】:人最難看得見的,就是自己——平日都是張著眼睛向外看,對別人稱斤論兩、說長道短,殊不知自己也在其中啊!如能跳脫開來,把自己也當成觀看的對象,事理才真能看得清、分得明。
【第14句】:《增一阿含經》中有這么一句話:“隨時念惠施,受福如響應;永已無短乏,所生常富貴。施為眾行具,得至無上位:億施不起想,歡喜遂增益?!币馑际钦f,做人要時時保持施與的善心,最終才能得到福報。
【第15句】:比如,金翅鳥在虛空中高高飛翔時,它的影子雖然沒有現出,但并非沒有身影,最終無論它降落在哪里,黑糊糊的身影就會出現在那里。同樣,所造的善惡果報,雖然暫時不一定會現前,但最終不可能不降臨到自己的頭上。如《功德藏》云:“高空飛翔金翅鳥,雖暫不見身影現,然與其身無離合,因緣聚合定現前,”
【第16句】:相對來說,以身行善,給人的印象最深刻,人們總是最相信自己的眼睛,用事實說話,可信度也最高——一個現成的產品,總比一個虛擬產品、一個產品設計方案更看得清,因此,事實帶來的報償也往往來得及時一些。
【第17句】:佛陀常教導我們:要安分守己,守住清凈無為的心,讓心時時寂靜。心靜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過著和樂的日子。
【第18句】: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古印度)龍樹《中論·觀四諦品》
【第19句】:如果自己的心清凈,世界就變得完美;如果自己的世界就變得骯臟,無論我們的心安定、穩同還是發揮功用,修行的成長都是階梯式的,需要一個過程。要在時間的打磨下,不斷地成就和完善自己。只要得到善知識的正確引導,依教奉行,并持之以恒地勇往直前,大器晚成又何妨?
【第20句】: 想得明白的,不一定說得明白;說得明白的不一定做得明 白。所謂知易行難,動嘴不如動腿,由此可見一斑。
【第21句】:已不記得從何時起一開始相信所謂的緣,是走過禪林時無意中瞥見那一朵青蓮,還是不經意間銘記你跪坐佛前誦經的安然。
【第22句】:【天天禪語】身體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有?。晃镔|缺乏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貧窮。
【第23句】:又云:“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爭也。我一人據 之,則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則眾怨消矣。故終身失便宜,乃終身得便宜也。 此余數十年閱歷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余生平未嘗多受小人之侮,只有 一善策,能轉彎早耳?!?/p>
【第24句】:灌木不能長成大樹,因為沒有主干,最后只能當柴燒。大樹之所以能成大樹,因為主干參天,映蔽云霞。凈土宗從教義到祖師必須主干分明,才能蔚成大樹,蔭蔽蒼生。
【第25句】:用慧心觀照五蘊皆空。用自心領導六根生活。用信心開發自我潛能。用慈心與人和諧共處。用孝心重整倫理道德。用愛心擁有快樂生活。用悲心成就利生事業。用喜心涵容宇宙萬有。用舍心廣結無量善緣。用凈心遠離貪染色欲。用禪心安頓順逆境界。用愿心創造圓滿人間。
【第26句】:不向一切生靈施暴,無論這些生靈在這世上是強者,還是弱者。《經集》第二品,第十四章《如法經》
【第27句】:有些人不了解佛法,以為有苦惱或不幸的人才需要宗教;以為佛教是消極、逃避現實的,這是錯誤的觀念。其實愈是有知識、有志節,要追求宇宙真諦、探討生命奧秘之士,愈需要了解宗教——尤其是佛教。
【第28句】:云棲大師云:古人著述多在晚年?!氁姷金B到,從居安資深處流出,則輝天燭地,照古騰今,非分外耳。(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五之一
【第29句】:惡知識,表面裝作很親密的樣子,心里卻藏著某個損害對方的詭計。例如,有的小人看見同事跟上司鬧了意見,便故作義憤,煽風點火,鼓勵同事跟上司對抗,然后站在一邊暗暗發笑。這是損人不利己的小人,像毒蛇一樣,尤其要當心。
【第30句】:自力修行,揚湯止沸,使盡解數,全無效果;他力救度,釜底抽薪,不動聲色,鍋冷灶涼。
【第31句】:(三)無住相布施等心行布施,奉諸得道者,亦敬諸天人,是為最吉祥?!斗ň浣洝肪硐拢槠?/p>
【第32句】: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于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督饎偨洝?/p>
【第33句】:大山不向我走來,我向大山走過去!主動靠近智者及其環境,見賢思齊,潛移默化,是改變自己走向成功的最佳捷徑,一旦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你想不成功都不可以。
【第34句】:禪悟生命,生命的意義其實只在與過程,而不是結果,因為生命的所有結果都是一樣。
【第35句】:順其自然并不是消極地去等待,并不是聽從命運的安排,順其自然是尋求生命的平衡。
【第36句】:圣人亦不將心求法,亦不將法求心,亦不將心求心,亦不將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兩寂,故常在定?!哆_摩大師悟性論》
【第37句】:(四)慎交游何等為善知識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虛妄,不兇險,如是知識能善安慰,未生憂苦能令不生,已生憂苦能令開覺,未生喜樂能令速生,已生喜樂護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識具足?!峨s阿含經》卷四,第91經
【第38句】:沉溺于后悔,巧言善辯,沮喪與昏沉,眷戀,以及猶豫不定,要知道這五種情緒是大盜賊,他們盜取了你無限的增上財富?!猒慧律法師
【第39句】:前先,以珍惜所擁有讓不安定的心安定;中間,以少欲知足讓安定的心穩同;最后,以放下貪執讓穩固的心發揮用。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使我們的心安定、穩固及發揮功用的方法。
【第40句】:【天天禪語】人的一生也是一段修行的旅程。遭遇挫折不幸的時候,不僅不應該情緒低落與喪失勇氣,更應該靜下心來調整情緒,昂起頭來增加信心,并從容坦然地面對現實與挑戰,借此來磨練自己,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第41句】:當人們暫時地獲得了期望中的物質財富時,卻發現青春年華已經消逝,身體健康已離我們而去,心情也經常悶悶不樂……這時即便付出再多的金錢,也無法換回原來的青春與健康。
【第42句】:佛說:惡人聽見有善人做善事,故意來擾亂,你要自己冷靜,不要嗔恨和責罵。那個來擾亂你的人,不過是自找麻煩。
【第43句】:言身瘡者,為財物故,不憚劬勞,四方役身,疾急忽務,違于戒律?!洞蟪藢氃平洝肪砹?/p>
【第44句】:諸佛一似大圓鏡,我身猶若摩尼珠,諸佛法身人我體,我身常人諸佛軀。(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二十引經言
【第45句】:無論做什么事情,太看重輸贏成敗,顧前思后,勢必影響行動的速度,等到想明白了再行動,卻發現慢了半拍,先機已失,后悔莫及。輸贏心不光影響一個人的速度和行動,更會影響原本安寧的內心。
【第46句】:眾報隨業生,如夢不真實,念念常滅壞,如前后亦爾?!度A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47句】:應勤修常不輕心,謂于諸眾生了性平等,不于貧下生輕賤故?!八氖A嚴”卷三十一
【第48句】:一個人的大清凈,不是寂靜無聲、死氣沉沉,而是看透繁華后的歡喜。一心清凈,即使是冰天雪地、萬物沉眠,心里的蓮花也能處處開放。
【第49句】:任何時候,都要做簡潔的自我,寬容對待生活,珍愛自己與身邊的每一個人。唯有如此,才可以擁有一顆干凈的琉璃心。縱是不經意覆滿時光塵埃,也涇渭分明。
【第50句】:人類的一舉一動、一思一念,都在創造著地球的歷史,如果人類還是那樣無視地球的存在,無視自然規律不斷做出違逆自然的行動,那時世界末日將不再是空穴來風之談了。
【第51句】:束縛我們不得自由的,是我們自己固守的觀念?!安蛔R廬山真面目,只 緣身在此山中”。有時我們還須從纏身的事物中跳出來,才可能看得更真切。
【第52句】:學佛,不一定要住寺廟、做和尚、敲木魚,果能在社會中時時以佛法為軌范,日進于道德化的生活,便是學佛。(民國)太虛《人生佛教之目的》
【第53句】:過去已成虛幻,不用牽掛;未來尚為夢想,不必擔憂;踏實于現在、把握現在,就與過去和未來同在。生命是最寶貴的財富,人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有無限的希望。善用時間,在心靈的安定和諧中,把握當下每一刻,就能走向精彩的明天。
【第54句】:歸命彌陀,凡夫的生命與彌陀的生命融為一體,難分你我。若說是我,大事小事,一任彌陀做主,我已經放棄了我,不再做主;若說是佛,依然是凡夫的形態,未離貪嗔煩惱。
【第55句】: 小怒數到十,大怒數到千 輕易地發怒,這在大多數情況下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惡化了沖 突,得不償失。惱怒是片刻的瘋狂,你應該控制住情感,否則情感就會控 制你。
【第56句】:西藏偉大的智者更頓曲派曾說:“沒有腿腳的蚯蚓為找找快樂而漂泊,沒有眼睛的螞蟻也為追求安寧而游蕩,總而言之,所有一切眾生都為獲得快樂而生存?!蔽覀冊趺纯梢灾魂P懷人類而傷害脆弱的其他生命呢?一切眾生都有與人類共享地球資源的權力,更何況是屬于它們自己的生存的權力呢。070。
【第57句】:命運一直藏匿在我們的思想里。許多人走不出人生各個不同階段或大或 小的陰影,并非因為他們天生的個人條件比別人要差多遠,而是因為他們沒 有想過要將“陰影紙龍”咬破,也沒有耐心慢慢地找準一個方向,一步步地 向前,直到眼前出現新的洞天。
【第58句】: 時尚和時髦不同。時尚的先鋒性、啟蒙性和時髦的盲目性、 頹廢性有著天壤之別。雖然它們非常貌似,并都能產生“推窗效 應”,但產生的結果截然相反:前者迎來新風,看到無限廣闊的新天 地;后者放入瘴氣,面對的是充滿死亡氣息的黑森林。
【第59句】:不誹謗正法,沒有任何傷害正法之心,直到成就佛道,不曾產生過恨意,即是忍辱。人們一般的習慣是,學什么厭什么,不產生恨意很難;而且人們還喜歡打著“不迷信”的旗號“惡搞”經典,試圖用自己的歪理將經典批倒批臭,但真正發臭的只是自己的歪理。
【第60句】:一切功德由時間所累積,一切功德由我們身體行動所成就;所以,我們要好好愛惜人身。
【第61句】:只做“只知誦經,不明佛理”的表面文章,只會離大道越來越遠。人生 最大的悲哀,不是沒有錢,沒有勢,也不是沒有地位、沒有職業等等。最大 的悲哀是無知、不明理,不能認清世間的真相,不能認清自我的價值,不能 了知世界的一切因緣、因果,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第62句】:這也是我們當下多數人的切身感受。我們每天都在尋找幸??鞓返母杏X,但卻發現我們樂的時候少,失望悲傷的時候多。我們苦苦尋覓,卻找不到真正發自肺腑的快樂感覺。
【第63句】:好人不貪執任何事物。他只談論高尚的事,而不追求愛欲和享受。無論他遇到快樂或痛苦,智者總是不過于得意或哀傷。——《佛陀的格言》
【第64句】:【智慧辨善惡、友善有朋友】 有智慧的人才能分辨善惡邪正,謙虛友善的人朋友遍天下。
【第65句】:人間好話,要如海綿遇水般牢牢吸??;世間是非,要如水泥地般堅固,水過則干。
【第66句】: 文字是神圣的,它不是普通的草,就在我們的窩邊,是不是 做照吃窩邊草的兔子,靠我們的德行做選擇,而不是版權法。
【第67句】:【最有禪意的文案】現在的不愉快,是過去的執著所致。今日的執著,又會造成明日的麻煩。世間上的任何東西,得到是偶然,最終消失是必然。當我們失去這些東西的時候,我們對它的執著越大,它給我們帶來的煩惱越多,痛苦也越大。
【第68句】: 總是念念不忘別人的壞處,實際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靈,搞得自己 痛苦不堪,這種人,輕則自我折磨,重則可能導致瘋狂的報復。既往不 咎,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進。
【第69句】:好名聲不用拒絕,虛名也不要留戀。我們應該努力讓自己的名聲越來越好,以此去影響他人,造福他人,而不是戴著虛偽的面具,沉浸在有名無實的自我滿足之中。
【第70句】:初心何在:沒有主觀,沒有成見,那些能夠保持自己自然天性的人往往會擁有別人想象不到的幸福。
【第71句】:磁場和能量實質上是一個人身、心、靈散發出來的能量所形成的能量圈,即一個人先天和后天性格及習氣所形成的一種慣性特質,而這種特質又會自然不自然的吸引或排斥相同或不同磁場頻率的人。
【第72句】:許多時候,許多美好的事物,能得到的是秋之一葉,是值得珍重的緣分,而更多的是不屬于自己的,不該獲取,只應遠遠地欣賞,為之祝福為之陶醉!
【第73句】:念佛只呆呆地念,空空地念,傻傻地念,木木地念,這樣就好。如同曬太陽,并不需要擺姿勢、選造型,只要任憑陽光照射就好。
【第74句】: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屋漏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深履薄 處得力。
【第75句】:內不隨念轉,念起即覺覺即智;外不隨境遷,境顯即幻幻即空。智空雙運,是真正的佛教禪定。
【第76句】:愛心與智慧是最好的心靈良藥。愛心能感化他人,智慧可凈化自己。擁有愛心與智慧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人生,也是最有價值的人生,更是有意義的人生。
【第77句】:世事難料,福禍常常在瞬息間相互轉化,當面對災禍時選擇以正確的心態將陰性的場態轉化成陽性場態,這樣便種下了一份善的因,得到的當然會是豐碩的果實。
【第78句】: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其本一燈無減無盡,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燈亦復如是,普然三世諸佛智燈,而其心燈無減無盡。譬如以燈人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盡,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燈亦復如是,入于眾生心室之內,百千萬億不可說劫諸業煩惱種種暗蔽障,悉能除盡。《華嚴經》卷七十八,入法界品
【第79句】:釋迦牟尼能夠成為佛教的創始人,來源于他多年來的苦行,來源于他歷經苦難之后的靜思總結??嚯y不是目的,醒悟才是開始。
【第80句】:路入來到沙彌修行所在的寺廟見到住持,便把毒蛇咬死他弟子的事情告訴了他。住持聽后說:“人生即如住店,隨緣而來,隨緣而去,我這徒弟也是一樣。生是赤條條來,死亦赤條條去,任何人都不能違反這一規律?!?/p>
【第81句】:若一旦了悟,一念無生,則永劫情根當下頓脫,此名為悟,非是別有玄妙可悟也。——《憨山老人夢游全集》
【第82句】:【禪語感悟】 誰都會有不自知的時候,不過是程度不同罷了。別人一句贊揚的話, 自己嘴上謙虛,心里卻喜不自勝,覺得自己多么了不得;別人一句過激的 話,自己便怒火中燒,嗔恨迭起。如這般,自己的喜怒哀樂全是由別人左 右的,自己做不了主,好像傀儡一樣,喪失了自我。
【第83句】: 萬眾矚目的背后是攀登的艱辛,是汗水和眼淚。不必羨慕別 人的成功,重要的是看自己有沒有真正地努力。假如努力到極致也不 能成功,那就趕緊調整方向,也許你的天賦在別處。爬山我不行,涉 水可能正是我的專長。
【第84句】:使饑餓的人飽食,讓受寒的人溫暖,給生病的人就醫,對周遭見聞的人性與人道行為能彼此鼓勵、互相啟發,這才是正確的護生。若盲目地捉放生靈,不僅顛倒是非,甚至會“害生”。
【第85句】:時候季秋霜冷,皎潔銀河耿耿。松窗一柱爐煙,頗釋吾家好景?!斗ㄑ荻U師文案》
【第86句】:在生活中,受到別人的冒犯時,不必將自己擺在弱者的位置思考自己受到的傷害,不妨擺在強者的位置,審視對方的行為,這樣你可能看得更清楚。
【第87句】:一個具備這七種美好品質、并且臻至完美之人,將獲得如梵天所擁有的不可思議的智慧。一、布施帶來財富;二、美好的世界來自持戒;三、忍辱帶來美好;四、卓越的成就來自精進;五、禪定帶來寧靜;六、自由來自智慧;七、慈悲成就我們所有的愿望。
【第88句】:任何東西都有代價。釣鉤是魚垂涎魚餌的代價;被名利所蠱惑的心,往往也要付出讓心靈遭受折磨的代價。
【第89句】:煙雨織紗,瑤柳輕裊花照影的靜水湄岸,隱約見著,著素衣的塵外女人,不寵不媚,孤芳冷艷,不問蓮夢誰為同,倚琴翠寰一路瑤歌,寄心清風明月,自淡然的穿行在那朵花開的從容里,聆聽紅塵深處靜了的禪因。
【第90句】:禪茶三境界:【第1句】:看茶是茶,看水是水。初識世界,內心純潔,眼睛里看見什么就是什么。【第2句】:看茶不是茶,看水不是水。涉世漸深,發現這個世界一片混沌,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看茶感慨,看水嘆息?!镜?句】:看茶還是茶,看水還是水。飽經滄桑,開悟生慧,便可任他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明月。
【第91句】:小念及細念,存留于心間,無明不自知,必使輪回延。正念精進者,以慧除諸念;知諦佛弟子,諸念連根斷?!都磁d自說·彌凱耶經》
【第92句】:如六大賊能劫一切人民財寶,是六塵賊亦復如是,能劫一切眾生善財?!洞蟀隳鶚劷洝肪矶哔F德王品
【第93句】:凈土法門,深大圓廣,統攝無量,而居佛法中最高之位也。故吾人對此不可不明信奉行。隨順阿彌陀佛,發如是愿,自利利人,超此惡世,直入極樂,得不退轉;行菩薩道,廣化一切眾生,皆使離一切苦,得究竟樂。此則修彌陀凈土之大勝利也,吾人豈可忽諸!(民國)太虛《佛說無量壽經要義》
【第94句】:當我們改變自己的心態時,你會發現,木和世界抗爭,世界也會以微笑來接納你。正所謂人生萬事隨喜,沿途盡是好風景。
【第95句】: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大慧普覺禪師文案》
【第96句】: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第97句】:受人誤解你泰然處之,你是在布施自在;受人漫罵你坦然一笑,你是在布施寬容;被人欺騙,你風輕云淡,你是在布施真誠;布施可以用任何形式存在。
【第98句】:若是想超出三界,要無念,連這個善念都無所著,行一切善,不著一切善,行一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不著一切相。
【第99句】:若人壽百歲,邪偽無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學正智。若人壽百歲,不知大道義,不如生一日,學惟佛法要?!斗ň浣洝肪砩?,述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