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事到著急處,就有個出奇處】(諺)事情到了最緊急的關鍵時刻,自會逼出應急的計策來。指人急智生,往往會想出平時連想也不敢想的奇謀妙計來。
【第2句】:【不怕兇,只怕窮】(諺)兇:蠻橫。 指不怕欠債人不講理,就怕他窮得一無所有,債主也就毫無辦法。
【第3句】:【七錢銀子二分銅的銀元——假也假不了多少】(歇)銀元:也作銀圓,舊時使用的銀質硬幣,價值相當于七錢二分白銀。一個銀元摻進了二分銅,所占的比重很小。 指即使有假也假不到哪里去。
【第4句】:【貧家富路】(諺)貧家:居家貧窮。 富路:出門在外帶足盤費。指居家節儉容易度日,上路窘困無處呼救。 也作“窮家富路”。
【第5句】:對牛吟詩——不入耳
【第6句】:小表妹穿的衣服十分合身,也很整潔,上身和下身衣服的顏色搭配得也很好看。頭上扎著羊角辮,辮梢上用紅綢布系了兩個蝴蝶結,顯得特別有精神。大人們見她常說:“真是孩子往哪兒走,帶著媽媽兩只手。”(山東·臨沂)
【第7句】:佛多香少——供不應求
【第8句】:【貨有高低三等價,客無遠近一般看】(諺)貨物可以有高有低,分開等級;顧客卻不能分遠近薄厚。指對待顧客必須一視同仁,熱情招待。
【第9句】:爸爸的工作很忙,顧不了家,家里的重擔全壓在了媽媽肩上。媽媽卻樂呵呵地不覺苦,還打趣說:“嫁給皇上當娘娘,嫁雞隨雞住草房。為這個家,再累也心甘?。 保ê幽稀っ陉枺?/p>
【第10句】:【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諺)三寸氣:呼吸。無常:死去。人活著時靠一口氣,可以有種種作為;一旦停止呼吸斷了氣,那就一切全完。指人要想有作為,首要的條件是保有生命。 也作三寸氣在干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 三寸氣在干般用,一遇無常萬事休。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氣萬事休。
【第11句】:【忘在腦后】(慣)指把事情忘光了。 也作忘在脖子后頭。 忘到脖子后頭。 忘到脊梁后頭。
【第12句】:【久住山林辨鳥音】見“家住山前識鳥音”。
【第13句】:【五個騾子一條線,三個毛驢一大片】(諺)騾子成群走路,習慣走成一條線,不會散亂;毛驢走路,有三個就會散成一大片。指騾、驢行路,各有習慣。
【第14句】:【冷手抓熱饅頭】(慣)比喻不熟悉情況的人去解決復雜難辦的事情。 也比喻沒費勁兒就得到好處。
【第15句】:【攤底牌】(慣)底牌:撲克牌游戲中最后亮出的牌。比喻說出內情,亮明底細。
【第16句】:【露馬腳】(慣)比喻隱瞞著的事露出了痕跡。
【第17句】:【三個不開口,神仙難下手】(諺)對于抵死不開口的人,連神仙也拿他沒辦法。指求取證詞,最怕的是死活不吭聲的人。
【第18句】:抬棺材上陣——拼命
【第19句】:吃藥用冰糖作引子一又苦又甜
【第20句】:【讓人指后脊梁骨】謂背地里受人責罵,或被議論。類似 的:讓人背后罵娘。高云覽《小城春秋》:“昧心錢賺不得! 一家富貴千家怨,咱不能讓人家指脊梁骨!”
【第21句】:【蜜月不空房】(諺)蜜月:結婚一個月當中。民間習俗,在蜜月里,夫妻須每夜都團聚,不許讓洞房空著。指蜜月中的新婚夫婦不能分離。
【第22句】:笤帚當掃把——混上去了
【第23句】:【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謂一人占據要害地位,眾人無可奈 何。語出李白《蜀道難》。古華《相思樹女子客家》:“伍香師 妹雙手叉腰,堵著門,橫眉立眼,正氣凜然,那氣派,自有‘一 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p>
【第24句】:【乍入蘆圩——不知深淺】(歇)乍:剛剛。蘆圩:周圍有岸堤的蘆葦湖。深淺:本指水的深淺程度,轉指事情的底細。指初到一地或剛做某事,不了解情況。也指說話、做事不知高低。
【第25句】:打拳不溜腿,終是冒失鬼。
【第26句】:粥越煮越爛,力越練越強。
【第27句】:【白臉奸臣】“白臉奸臣”不是生活中的小白臉都是奸臣,是戲劇中臉譜的一種色彩,一般涂白色臉譜的人物多為奸臣。其代表人物是曹操。曹操在歷史上是一個爭議頗多的人物,但他對當時歷史的發展——由分裂到統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大約在曹操當時,許劭就稱其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這句話是說曹操若生活在太平盛世,則必然是皇帝的股肱之臣;假如生活在亂世,他就會成為馳騁天下的英雄,可以成就一番霸業。這本是對曹操的溢美之詞,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開始斷章取義,將梟雄變成了奸雄。這個變化大約開始于兩宋之交。逐漸興起的北方游牧民族蠶食北宋天下,于是,人們開始向江南逃難。逃到江南后,面對日益強大的北方,人們心里開始害怕,現實生活中對其又無可奈何,于是只好借助藝術來丑化北方。而代表著北方的歷史人物曹操,一樣對南方虎視眈眈,逐漸曹操就變成了民間的假想敵。恰逢此時民間文藝開始興盛,勾欄瓦肆成為專業表演場合。于是,人們開始在舞臺上丑化曹操。久而久之,曹操成了奸詐之徒的典范。尤其隨著《三國演義》的問世,曹操在民間的形象徹底定型,“挾天子以令諸侯”,成了背漢的奸臣。《三國演義》反過來影響了戲曲舞臺對曹操形象的塑造。清代以來,隨著京劇的誕生,三國戲在舞臺上獨領風騷,白臉曹操也就成了奸臣的代表,以后的奸臣臉譜都涂白色。
【第28句】:【諸葛一生唯謹慎】釋義:諸葛:指諸葛亮,三國時蜀漢丞相,很有智謀。無論怎樣高明的人,做事也要小心謹慎。例句:人們不是常說:諸葛一生唯謹慎嘛。依我看,咱們小心點也好。
【第29句】:【 正沒窟窿下蛆,來了個賣藕的】藕內有孔(窟窿),藕、偶諧 音。謂偶然(碰巧)遇到了一個機會。劉彥林《春風得意》: “正沒窟窿下蛆,來了個賣藕的。丁世宗頓時來了精神?!?/p>
【第30句】:【叫化子也有三個窮朋友】(諺)指不管什么樣的人都會有些朋友。
【第31句】:【公元】“公元”是“公歷紀元”的簡稱,是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在我國稱之為“公歷”或“陽歷”,是相對于我國的“農歷”或“陰歷”而言。 “公歷紀元”以傳說中耶穌基督的生平為公歷元年,相當于我國西漢末期平帝的元始元年。 “公元”產生于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紀。當時,為了擴大教會的統治勢力,僧侶們把任何事情都附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個叫狄奧尼西的僧侶,為了預先推算七年后復活節的日期,提出了所謂耶穌誕生在狄奧克列顛紀元之前284年的說法,并主張以耶穌誕生作為紀元。這一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會把狄奧克列顛紀元之前的284年作為公元元年,并在教會中使用。到1582年,羅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歷時,繼續采用了這種紀年法。我國是辛亥革命后開始引入公歷的,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才完全使用公元紀年。
【第32句】:【矮半截】(慣)個子比別人矮一半。比喻在某一方面比別人差。 也作矮一頭。 矮三分。 矮幾分。
【第33句】:【扼死在搖籃里】原指殺害幼兒,借指扼殺新生事物。余 杰《火與冰》:“無數有文學天賦的孩子被扼殺在搖籃中,從 而終身與文學絕緣?!?/p>
【第34句】:航空兵演習——乘機
【第35句】:大路朝天——各人一邊
【第36句】:十二月里落大雪——白天白地
【第37句】:【十個公章,不如一個老鄉】熟人辦事方便,能夠通融?;?說:一個老鄉,大過三個公章。劉彥林《春風得意》:“找熟 人,拉關系,走后門……十個公章,不如一個老鄉?,F實就 是如此。”
【第38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慣)南山:終南山,在陜西省西安市南邊。 指福運就像東海一樣無邊,壽命就像終南山一樣綿長。多用于祝壽。 也作“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第39句】:【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釋義:不干壞事,自重自愛。例句:“告訴你,我這個人可是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我不跟你們干這號事兒!”
【第40句】:打拳容易走步難。
【第41句】:無牛狗拉車——將就湊合
【第42句】:【執牛耳】(慣)古代諸侯歃血為盟時,主盟者親手割牛耳取血。比喻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
【第43句】:爸爸怕我用腦過度,常勸我要勞逸結合,我卻因此而貪玩起來。媽媽怨爸爸不該這樣,說:“馬兒都很怪,騎著比牽著跑得快。孩子沒一點壓力,怎么會學好基礎知識啊!”(山西·萬榮)
【第44句】:我的數學考了100分,媽媽知道后,語重心長地說:“工夫下得越深,成績就會越好。泥多佛大嘛!”(浙江·縉云)
【第45句】:老虎咬刺猬——無從下口
【第46句】:【殺人空落兩手血】害人沒有得到好處。劉云若《紅杏出 墻記》:“不過紅冰又想出一個主意,以為殺人莫枉落兩手 血,這樣把他害了落不著什么好處?!?/p>
【第47句】:釣上來的魚——自己上鉤
【第48句】:【平地跌跟頭】(慣)比喻在順境中出問題,或在不該犯錯誤的地方犯錯誤。 也作“平地摔跟頭”。
【第49句】:【出水才見兩腿泥】釋義:比喻事情到最后才能看出結果。例句:“我不服他這個,走著瞧,出水才看兩腿泥哩!”
【第50句】:【兵悚悚一個,將悚悚一窩】悚,無能。借指領導不力,連累 全體。類似的:主將無謀,累死千軍。社會學圖書:“行伍中 有一句俏皮話,道是兵悚悚一個,將悚悚一窩,誠為古今經 驗之談。從某種意義講,核心干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決定 著整個班子的水平和性質?!?/p>
【第51句】:【交一個朋友開一條路,得罪一個人堵一道墻】釋義:開一條路,指遇到困難得到幫助;堵一道墻,指給自己增加障礙。意為不要得罪人。例句:他喃喃地說:“我是說犯不著去得罪人呀!自古道:‘交一個朋友開一條路,得罪一個人堵一道墻’。都是街坊鄰居,一出門就見面,鬧翻臉多不好!……”
【第52句】:【茶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諺)博士:古時指茶坊、酒坊的侍應,此處指從中介紹的角色。花、色:喻女性、女色。舊指男女同桌品茶飲酒,往往容易撮合成色情的勾當。 也作“風流茶說合,酒是色媒人”。 風流:此指男女間的色情。
【第53句】:【油瓶倒了不扶】見“推倒油瓶不扶”。
【第54句】:戲子的臉蛋——要哭就哭,要笑就笑
【第55句】:扁豆繞在竹竿上——有靠了
【第56句】:鄰居大叔在外做生意,由于心術不正,惹得一身是禍,不敢回家。村里人說:“人好不用乖,心好不必齋。為人心不正,一生惹禍害。他是自作自受??!”(河北·石家莊)
【第57句】:【不怕外來盜,就怕地面賊】(諺)外來盜:從外地竄來的盜賊。地面賊:熟悉情況的本地盜賊。指本地盜賊熟悉情況,容易作案。
【第58句】:【大魚奔深水】釋義:比喻有本事的人向往重要部門或大單位。例句:“縣上水就深,省里的更深?!敝焐幀幈迼U,大魚奔深水、古今一理?!?/p>
【第59句】:打燈籠走親戚——明來明去
【第60句】:【馬后炮】“馬后炮”常被人們用來比喻和形容事后采取措施、行動遲緩。它源自中國象棋術語。最初,馬后炮的詞義并不消極,它指的是在象棋的對陣中,炮位于馬之后,隔山將殺的一種招式。說起它的詞義色彩,甚至偏向積極,因古時候下象棋時,“馬后炮”常常是克敵制勝的法寶之一。在下象棋時“馬后炮”是比較常用的招數。這時,只要把馬放在對方的將上隔一格,用于控制將的移動,再用炮“將軍”,如果對方沒有棋子可墊,往往形成絕殺??梢姡榜R后炮”是置對手于死地的很厲害的一招,詞義并不消極。 “馬后炮”之所以反其意而用之,有兩種語境可以說得通。其一,馬后炮雖然是絕殺,馬的功勞是第一位的,馬死死控制住了老將,炮才能起作用,不然還是放空炮。從這個棋講,馬先炮后,不是正好應了“馬后炮”的比喻或引申意義了嗎?其二,馬后炮雖然厲害,但中國詞匯不能望文生義,因為它是豐富多彩、魅力無窮的,在許多情況下與原意不同。如“高高在上”一詞,說風箏是好,說干部作風是壞,這就是反其意而用之。
【第61句】:【人不要臉,百事可做】(諺)人要是不顧臉面,不知廉恥,那就什么樣低級下流的事都能做出來。指人必須知恥,然后才能做到行為有格。
【第62句】:【玩把戲】(慣)本指表演雜技,比喻玩弄蒙蔽人的手段。 也作“玩鬼把戲”。
【第63句】:麻雀斗公雞——自不量力
【第64句】:樹枝做拐杖一一光出岔子;凈岔子
【第65句】:【十八般武藝】“十八般武藝”源自十八般兵器,多出自文學作品,形容某人武藝高強。最早見于南宋永嘉戲文《張協狀元》:“十八般武藝都不會,只有白廝打?!痹P漢卿雜劇《五侯宴》:“孩兒十八歲也,學成十八般武藝?!笨梢娮钸t到元代,南北都已通用“十八般武藝”一詞。但其包括的內容有各種說法。《水滸傳》稱十八般兵器是:矛、錘、棒、弓、努、銃、鞭、簡、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槍、權。明代朱國楨《涌幢小品》說是:弓、弩、槍、刃、劍、矛、盾、斧、鉞、戟、鞭、簡、撾、殳、叉、爬頭、錦繩套索、白打(徒手搏斗)。清代有兩種并存的說法,一說為矛、錘、弓、銃、弩、鞭、锏、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棒、槍、扒:一說為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戟、鞭、锏、錘、殳、叉、爬頭、錦繩套索、白打。還有九長九短的說法。九長是:槍、戟、棍、鉞、叉、鉤、槊、環;九短是:刀、劍、拐、斧、鞭、锏、錘、棒、杵。皆因出自小說家之口,可謂五花八門,沒有定說,以上諸說,可互相參照。也可理解為武藝精通,樣樣皆能。
【第66句】:牛皮燈籠——肚里明;里頭亮;心里亮
【第67句】:【薩其瑪】“薩其瑪”聽起來像外文中譯,但它并非西點,而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小吃。“薩其瑪”是滿族的一種風味糕點。 “薩其瑪”一詞,最早見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學士傅恒著《御制增訂清文鑒》一書。書中寫道:“薩其瑪”,把白面(指已和好的)經芝麻油炸后,于糖稀中摻和。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成書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薩其瑪乃滿洲餑餑,以冰糖、奶油合白面為之,用烘爐烤熟,遂成方塊,甜膩可食?!边@里是指薩其瑪的制作方法。制作薩其瑪的最后兩道工序是:將其切成方塊,隨后碼起來?!扒小保瑵M語為“薩其非”;“碼”,滿語為“瑪拉木壁”?!八_其瑪”便是這兩個滿語的縮寫。早期,薩其瑪的漢名叫“糖纏”,這可見于《清文補匯》一書。但此名一直沒有傳開,而薩其瑪卻成了滿漢兩族人民共同使用的名稱。
【第68句】:【哪壺不開提哪壺】釋義:比喻故意難為人,使人難堪。例句:金不換今天怎么啦,哪壺不開提哪壺,我的父母是革命干部,兄弟姐妹都是共產黨員,沒那樣的賊仔頭。
【第69句】:我們村有位七十多歲的老大爺,子女都怕自己吃虧,不愿贍養他,老人過得很凄涼。媽媽對我說:“他老人家是壁上掛團魚——四腳無靠的喲,你長大了可不能學那些不孝之子??!”(湖南·邵陽)
【第70句】:星期天的上午,爸爸去樓下打籃球,我也連忙跟著去。下午,爸爸在電視機前看足球賽,我又在旁邊喊“加油”。媽媽看了笑著說:“大的做什么,小的跟著學什么;真是甘蔗荸薺——師傅徒弟?!保ㄕ憬め又荩?/p>
【第71句】:滾水潑螞蟻—— 一窩死
【第72句】:【勤生財,儉治家】(諺)勤苦就能創收,這是生財之道;儉省就會有積蓄,這是治家之方。指勤與儉是生財治家的法寶,兩者不可缺一。
【第73句】:八百錢開當鋪——支持不久
【第74句】:演戲扮皇帝——神氣一時
【第75句】:【心肝跌進肚里頭】(慣)指終于放下心來。 也作“心放在肚子里”。
【第76句】:【石榴裙】“拜倒在石榴裙下”是句大家都熟悉的俗語,多比喻男子對女子崇拜傾倒之意。那么,石榴裙是一條什么樣的裙子,誰穿的裙子,居然有如此神奇的魅力?這其間又有什么故事呢?先說石榴裙。古代的女子穿裙,多喜歡紅色,而當時染紅色的顏料,也主要是從石榴花中提取出來的,因此,人們把紅裙稱為“石榴裙”。梁元帝的《烏棲曲》中有“芙蓉為帶石榴裙”的填詞,這是石榴裙的早期文字記載。而在唐朝的時候,石榴裙是一種流行的服飾,深受廣大女子的喜愛,從唐詩中可見一斑。如李白的詩中“移舟木蘭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的“眉欺楊柳葉,裙妒石榴花”;還有杜審言的“桃花馬上石榴裙”;萬楚的“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武則天的“不信比來長淚下,開箱驗取石榴裙”……再說“拜倒在石榴裙下”。相傳楊貴妃非常喜歡石榴花,當然也喜歡穿石榴裙。唐天寶年間,唐明皇投其所好,在華清池西繡嶺王母祠中廣種石榴。每逢石榴花開之時,這位風流天子便攜帶愛妃去賞花游玩,飲酒作樂。由于寵愛美人,天子不理朝政,疏于政務。但文武大臣誰也不敢指責皇上,他們只能遷怒楊貴妃,見了她,拒不行禮,楊貴妃很生氣。這天唐明皇設宴招待群臣,并請愛妃獻舞助興。但見楊貴妃卻將酒杯端起送到皇帝唇邊,耳語道:“這些臣子對臣妾非常不恭敬,我不愿意為他們獻舞?!碧泼骰室宦?,愛妃受了這么大的委屈,這怎么行。于是下令,所有的文武百官,見了貴妃一定要下跪行禮,如果不這樣做,就以欺君之罪嚴懲。所有的大臣們無可奈何,只得遵從。從此之后,只要一見到楊貴妃,莫不俯首叩拜。從此以后,“拜倒在石榴裙下”便流傳開來,演繹成對女子崇拜傾倒之意,含有諷刺意味。
【第77句】:【結束】事情到了最后階段稱之為“結束”。如快開學了,暑假即將結束。 “結束”一詞,源自古代少女結婚?,F在只要看到女子的左手無名指上戴了戒指,就表示她已經訂婚或結婚了。而在我國古代,女子把頭發束起來也就意味著她已經訂婚或嫁為人婦了?!敖Y束”一詞的由來跟古代婦女結婚有密切的關系?!敖Y束”就是把頭發盤結束起來.“結發夫妻”也是來源于此。我國儒家傳統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因此,頭發也被認為是人體最珍貴、最神圣的一部分,古代女子一生是不能剪發的,頭發也就越長越長。大約到十五歲的時候,就必須把頭發盤起來,要舉行笄禮,也就是成年禮。這時候家里人會把及笄女子的頭發盤成發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此女子成年了。而且一般來說,女子在“及笄”之前,父母就已經給她訂下了婚事,到“及笄”那一年出嫁。束發結簪就表示女子已為人婦,為閨閣之女的完結,為之結束,這就是“結束”一詞的由來。同時,又是該女子新生活的開始。
【第78句】:【書山、學?!吭谖幕瘓鏊ㄈ鐚W校等地方),常見一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對聯,是一副勵志格言。那么“書山”、“學?!笔窃趺磥淼哪兀?“書山”與“學海”這兩詞源于漢代學者楊雄的《法言·字行》,其中寫道:“百川學海而至于海;丘陵學山不至于山?!币馑际牵喊俅ㄒ驗楸剂鞑幌ⅲ拍艿竭_大海;丘陵靜止不動,所以永遠達不到山高。比喻為學要勤奮,方能有所收益,若是懶惰怕苦,則學業無成。后來人們就用“學?!?、“學山”來比喻知識的寶庫。宋代一位叫左圭的學者將唐宋名家的野史雜說匯成一部書,名為《百川學?!贰C鞔跷牡搶⒚鞔嘘P學術思想、生產經驗以及風俗習慣等方面的著作輯錄百種,匯為《百陵學山》一書。由于這兩種書籍都是匯集百家著術的,書名又典出一處,故后人將“學山”改為“書山”,上述的那副對聯避免了兩個“學”字的重復,符合對聯的格式要求,才有了精辟絕倫的格言警句式的治學勵志對聯。
【第79句】:【拿到一根金剛鉆,勝過一箱鐵釘子】釋義:比喻要抓住主要的,重要的。例句:你可挑揀那大而珍貴的,捉住一個打鐵的,頂一群小爐匠;拿到一根金剛鉆,勝過一箱鐵釘子。
【第80句】:【下馬威】“下馬威”是指古代官吏初到任時對下屬展示自己的威風,起震懾作用,以圖站穩腳跟?!跋埋R威”來源于“下車威”。《漢書·敘傳上》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班伯這個人志氣很高,有勇有謀,勇于任事。當時定襄郡(治所在今內蒙古和爾格林縣西北土城子)局面十分混亂。班伯有出使匈奴的經歷,且年輕力壯,自請擔任定襄郡太守,扭轉社會治安糟糕的狀況。定襄的豪門大戶和動亂分子都聽說過班伯厲害的名聲,“畏其下車作威”,囂張氣焰有所收斂。而班伯也確實來了個“下車威”,他到任之后,立即將所屬官吏集合起來,嚴厲打擊地方惡霸勢力,懲處制造動亂的不法之徒,社會秩序很快好轉,班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充分顯示了他的“下車威”。這樣的“下車威”值得叫好。 “下車威”后來怎么變成“下馬威”了呢?原來,這與古代官員的乘坐工具有關。春秋戰國時期,官員就按照級別乘車。到后來,馬的位置逐漸代替了車子,官員們出行改為騎馬,由過去的下車到任變成了走馬上任,一F車威”的官習沿襲下來,由“下車威”變成了“下馬威”?,F在,新官乍到,對壞人和不良風氣進行大刀闊斧地整治,當然是好,這個“下馬威”使得。如果對百姓耍威風,講派頭,擺官架子,這樣的“下馬威”(有的官員改坐“寶馬”豪車了)要不得。
【第81句】:寒假作業發下來了,我遇到一道難題,算了很長時間都沒有算出正確答案。爸爸對我說:“困難是石頭,辦法是錘頭;錘頭打石頭,石頭低下頭。你的方法是不是不對啊?”(廣東·龍門)
【第82句】:【不鉆不穴,不道不知】(諺)物體不鉆就穿不出洞,意思不說就領會不清。指心意要表述清楚,不把話說清就容易引起誤會。 也作“不鉆不透,不說不知”。
【第83句】:蕎麥皮里擠油——死摳
【第84句】:【偷的鑼兒敲不得】(諺)比喻做下見不得人的事,不敢在人前露相,只能偷偷摸摸,遮遮掩掩。 也作“偷來的鑼鼓敲打不得”。
【第85句】:【上嘴片碰下嘴唇】(慣)形容人只會說。也形容要說的話非常容易、輕巧。 也作上嘴唇兒一碰下嘴唇兒。 上嘴唇往下嘴唇一碰。
【第86句】:【擺長蛇陣】(慣)長蛇陣:古時作戰常用的一種陣法,隊伍按一字長條形排列。比喻排長隊。
【第87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語指拿小人卑劣的想法揣測道德高尚之人的心思。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少見。典出《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春秋時,晉國梗陽有人打官司,魏戊審理不了,把案子上報給獻子。官司一方拿女樂賄賂獻子(即性賄賂),獻子準備接受,魏戊派閻沒和女寬前去勸諫。三人一塊吃飯時,閻沒、女寬一語不發,三次嘆氣。獻子問其原因,二人答道:“飯菜剛上來時,我們擔心不夠,所以嘆氣;飯菜上到一半,責怪自己不該那么想,因此再次嘆氣;飯菜上齊后,想到我們這些小人的肚子猶知滿足,想必君子之心也應該是這樣的吧?”獻子聽出二人是在婉言勸諫,于是堅決回絕了賄賂??雌饋砣苏l也不是小人,盡管獻子準備受賄,知錯就改,也不乏君子之風。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現在的詞義,已今非昔比,完全是反詞叉而用之,由褒義轉為貶義。
【第88句】:穿了短褲套襪子——差一大截
【第89句】:【 刀刀要見血/拉口子要見血】做事要有實效。成語:刺刀 見紅。清代《L女英雄傳》:“這姑娘是天生半分不認錯,一 字不饒人,拉口子要見血,刨樹要搜根兒的脾氣。”
【第90句】:【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諺)要靠秀才們起來造反,無論多久也別希望成功。指書生氣十足的人舉事,優柔寡斷,瞻前顧后,成功無望。 也作秀才造反,十年難成。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秀才造反,一世不成。
【第91句】:【雪地里埋不住死人】(諺)雪地里埋死人,雪一消就顯露了出來。 比喻事實終究是事實,無論怎樣遮掩,瞞得一時,瞞不得長久。
【第92句】:【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遇到困難,得到公眾的幫助。類似 的:一人有難,萬人出力。姚雪垠《李自成》:“看看,你老大 公子一人有難,萬人出力。謝天謝地,你出獄了,我的這出 戲也唱完了?!?/p>
【第93句】:【當著真人,不說假話】(諺)真人:道教稱修行得道的人,此處指明白事理的人。指在真人面前,必須誠心誠意,實話實說,不得有半點摻假。 也作當著明人,不說暗話。 當著真人,不做暗事。 對著真人,不說假話。
【第94句】:姐妹倆回娘家——殊途同歸
【第95句】:【登山觀虎斗,坐橋看水流/坐山觀虎斗】采取旁觀態度,伺 機得利。浩然《艷陽天》:“這樣一來,鄉里立刻就會來人解 決問題,蕭長春在上邊下邊都別想再站住腳了。只有請馬 之悅出來重整旗鼓。他越想越美,手都發癢了。真是登上 高山觀虎斗,坐在橋頭看水流?!?/p>
【第96句】:【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慣)路上丟了東西沒人撿,晚上睡覺不用關門。形容社會治安非常好。 也作路不拾遺,門不夜掩。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第97句】:【不種百頃地,難打萬石糧】(諺)頃:百畝為一頃。指種的地廣,打的糧才會多。也泛指下的本大,得到的收益就豐厚。
【第98句】:鄰居張某因偷竊被公安局抓去了。爺爺搖搖頭說:“上個月他叔叔因打架被抓去了,現在他又被抓,真是‘塘敗出泥鰍,家敗出毛猴’啊!”(安徽·阜陽)
【第99句】:本來挺暖和的,可這幾天又冷了起來,電視上說這叫“倒春寒”現象。爸爸說:“這就叫春天孩兒面,一日變三變!”(山東·汶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