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打杠子】(慣)指攔路搶劫。
【第2句】:孔夫子的文章——之乎者也
【第3句】:我平時做作業(yè)的時候很認(rèn)真,可是一到考試就會因馬虎而出小錯誤,所以總得不到滿分。媽媽常說:“你是夜明珠,背后里放光。”(江西·景德鎮(zhèn))
【第4句】:芭蕉插在古樹上——粗枝大葉
【第5句】:【冬至無霜,碓杵無糠】釋義:碓杵:搗糧用具。冬至日不見霜,來年要遭災(zāi)荒。例句:冬至日無霜,主來歲荒歉。諺云:“冬至無霜,碓杵無糠。”
【第6句】:【穿新鞋走老路】(慣)比喻形式變了,內(nèi)容和實(shí)質(zhì)沒變,還是老一套。
【第7句】:登太行望運(yùn)河——遠(yuǎn)水不解近渴
【第8句】: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
【第9句】:【吃得端午粽,還要凍三凍】釋義:吃過端午節(jié)的粽子,還要一凍再凍。形容端午節(jié)后天氣仍可能返寒。
【第10句】:【雙拳難敵四手】(諺)雙拳:一人。四手:二人。一個人勢單力薄,難以對付兩個人。指在雙方爭斗的較量中,總是寡不敵眾。 也作雙拳難抵四手,好漢也怕人多。 雙拳難敵四手,四手還怕人多。
【第11句】:【觀世音下海,足下也得有個蓮臺】釋義:觀世音:傳說她是救苦救難的女菩薩,坐在蓮花臺上。比喻辦事要有所憑借和依靠。例句:這時他不知從什么地方竄出來,接住田尋芳的話說:“這不叫膽小,這叫謹(jǐn)慎。觀世音下海,足下也得有個蓮臺,何況我們。”
【第12句】:【金女銀男,不如生鐵老伴】(諺)值金值銀的兒女,也比不上生鐵般的老伴。指人到老年,貴在有老伴彼此體貼照料。
【第13句】:牛老怕驚蟄,人老怕大寒。
【第14句】:【買豬不買圈】釋義:選擇配偶,只看本人如何,不看家庭如何。例句:“買豬不買圈,咱要的是姑娘,看她家干啥?”
【第15句】:爸爸經(jīng)常辦事還沒成功就瞎嚷嚷,媽媽說:“爸爸是屎沒出來屁一大串。”(新疆·庫爾勒)
【第16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釋義:民間傳說姜太公曾在渭水河邊用無餌的直鉤在離水面三尺的水上釣魚,說:“負(fù)命者上鉤來!”比喻心甘情愿上圈套,受騙上當(dāng)。例句:再說她一臉正經(jīng)和自己談話,并沒有輕浮舉動。至于那幾個碟子酒菜,那是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我姓冷的不用說動筷子,連屋也不進(jìn)。
【第17句】:【糟房的姑娘——酒手】(歇)糟房:糟坊,釀酒的作坊。酒:諧“久”。指老手、行家。
【第18句】:豐收靠勞動,健身靠運(yùn)動。
【第19句】:【幫狗吃食】釋義:比喻幫助壞人干壞事。例句:那些幫狗吃食的“小兄弟”也不搭話,呼啦一下子撲上去。
【第20句】:【家雀跟著檐蝙蝠飛——干熬夜眼】(歇)家雀:麻雀。檐蝙蝠:即蝙蝠,哺乳動物,頭部和身子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間有皮質(zhì)的膜,以蚊蛾等昆蟲為食,夜間在空中飛翔。指白熬時光,毫無所得。
【第21句】:【褲兜子里的跳蚤,亂咬】釋義:比喻不顧事實(shí),毫無根據(jù)地隨便供認(rèn)別人干了壞事或說了壞話。例句:高百尺反駁說:“得!工農(nóng)干部就這樣——褲兜子里的跳蚤,亂皎……像你們知識分子,一套一套的?”
【第22句】:【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諺)人種地肯實(shí)實(shí)在在出力,土地自然就會多產(chǎn)糧,讓人吃飽飯。指種地要勤勞,就能獲得豐收。
【第23句】:【手里沒有金剛鉆,不敢攬這瓷器活】見“沒有金剛鉆,不敢攬瓷器”。
【第24句】:【雞瘦不倒冠】(諺)冠:雞冠,雄雞頭頂上的紅冠子。指雄雞再瘦,頭頂上的雞冠子并不垂墜。比喻英雄人物或有作為的男子漢雖失勢落魄,但原有的氣勢不倒。
【第25句】:【賠本賺吆喝】(慣)吆喝:叫賣。 做生意折了本,只賺得幾聲吆喝,白忙碌一場。比喻吃了虧又受了累,什么也沒得到。
【第26句】:【螞蚱眼老鼠膽】(慣)形容人目光短淺,膽小怕事。
【第27句】:【炒魷魚】(慣)魷魚在油鍋里一炒便會卷起來,很像卷好的鋪蓋。比喻被解雇或辭職,卷鋪蓋走人。
【第28句】:【鋦鍋的戴眼鏡——找碴兒】(歇)碴兒:器物上的破裂處,諧“茬兒”。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差錯。
【第29句】:【 挖自己的肉,補(bǔ)人家的瘡】損害自己,幫助他人。成語:挖 肉補(bǔ)瘡。黃谷柳《蝦球傳》:“世界事,道理很漂亮,做起來全 不是那末一回事,挖自己的肉,補(bǔ)人家的瘡,我不干。”
【第30句】:【老鴉占了鳳凰巢】(慣)比喻卑賤的人霸占了高貴人的位置。
【第31句】:雪山日出——天明地白
【第32句】:躲過野牛碰上虎——個更比一個兇
【第33句】:【水米不沾牙】釋義:不吃不喝。“不沾牙”又作“不打牙”。例句:受刑以后,我半死地躺在監(jiān)牢里水汪汪的地上,一連兩天水米不沾牙!
【第34句】:【油瓶子倒了不扶,還推上一把】釋義:比喻不但不幫助人,反而損害人。例句:你是油瓶子倒了不扶,還推上一把。不是說占了你們的工分嗎?巴望人家走,可又偏要七七八八,讓人家走不成。
【第35句】:【行行出狀元】(諺)行:行業(yè)。狀元:科舉時代殿試第一名。指不論哪一個行業(yè),都有本行業(yè)出類拔萃的頂尖人才。 也作行行出狀元,業(yè)業(yè)有高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第36句】:【耍了猴子下不了竿】(慣)比喻被人玩弄得無法下臺。
【第37句】:【柴無一根,米無一粒】(慣)沒有一點(diǎn)兒柴草和糧食。形容生活貧困得柴米不繼。
【第38句】:【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句俗語形容自私自利、少管閑事、明哲保身的為人處世的消極態(tài)度。此語出自宋代陳元靚《事林廣記·警世格言》:“自家掃取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此語誕生以來,流傳甚廣。要說對此語有獨(dú)到見解的,還是非魯迅莫屬:這乃是“教人要奉公、納稅、輸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閑事。”而對于壓迫者來說,這句格言另有一番含義:“所以被壓制時,信奉著‘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格言的人物,一旦得勢,足以凌人的時候,他的行為就截然不同,變?yōu)椤魅瞬粧唛T前雪,卻管他人瓦上霜’了。”
【第39句】:【雞屎拌面——假鹵】(歇)鹵:用肉類、雞蛋、木耳等做湯加淀粉而成的濃汁,用來拌面條等食物,諧“魯”。指假裝愚鈍或糊涂。
【第40句】:【不結(jié)子花休要種,無義之人不可交】釋義:不要栽種不結(jié)籽的花卉,不可與不講信義的人交往。例句:“家中平安兒小廝,在南瓦子里宿娼。被吳驛丞拿住,痛刑拶,打教他指攀月娘與玳安有奸,要羅織月娘出宮,恩將仇報。……正是:不結(jié)子花休要種,無義之人不可交。”
【第41句】:【黃花閨女】人們習(xí)慣地把沒有出嫁的女子稱為“黃花閨女”,它源自南北朝時期的宋武帝時代。南北朝劉宋時,宋武帝有位女兒壽陽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宮里玩累了,便躺臥在宮殿的檐下,當(dāng)時正逢梅花盛開,一陣風(fēng)過去,梅花片片飛落,有幾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額頭。梅花漬染,留下斑斑花痕,壽陽公主被襯得更加嬌柔嫵媚,宮女們見狀,都忍不住驚呼起來。從此,愛美的壽陽公主就常將梅花貼在前額。壽陽公主這種打扮被人稱為“梅花妝”。但梅花是有季節(jié)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設(shè)法采集其他黃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妝。這種粉料,人們便叫它“花黃”或“額花”。梅花妝在宮內(nèi)普遍采用,不久便流傳到民間。《木蘭辭》里的花木蘭,從軍返家以后,立即卸下戎裝,“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梅花妝已經(jīng)普及到了平民百姓,風(fēng)行南北朝。因?yàn)槊坊▕y的粉料是黃色的,采取這種妝飾的人一般都是少女,而等到她們出嫁以后,就要改變裝束,另作一番打扮。因此,人們便習(xí)慣地將未婚女子稱作“黃花閨女”,至今未變。
【第42句】:【斗大的字認(rèn)不上兩石】(慣)斗、石:都是容量單位,10斗等于1石。形容識字很少或不識字。 也作斗大的字不識一升。升:容量單位,10升等于1斗。 斗大的字認(rèn)不得幾石。
【第43句】:【不鏡于水,而鏡于人】釋義:鏡:指照鏡。不必在水里去照自己面容,而要從別人的反映里去真切了解自己。例句:古者有語日:“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鏡于水見面之容,鏡于人則知吉與兇。”
【第44句】:【不知道鐵鍬幾個齒】齒、恥諧音。頭腦不清醒,不知恥辱。 周立波《暴風(fēng)驟雨》:“韓老六殷勤地勸酒,嚷得熱乎乎,三二 樽高粱,就把楊老疙瘩灌得手腳飄飄,不知道鐵鍬兒個齒 了。”
【第45句】:【調(diào)皮的騾子能拉套】(諺)拉套:套在車轅的前面或側(cè)面拉車。不馴服的騾子拉套往往很得力。比喻頑皮的年輕人,只要引導(dǎo)得法,往往很有出息。
【第46句】:【人不親土親】(諺)土:鄉(xiāng)土,故鄉(xiāng)的土地。指本鄉(xiāng)本土的鄉(xiāng)親有著天然親情,即使彼此不多往來,故鄉(xiāng)的情誼也會使他們親熱。 也作人不親土親,河不親水親。 人不親土親,心不熱血熱。
【第47句】:【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釋義:身上放著鵝毛與放上磨盤感不到輕重差別。形容不識好歹。例句:九阿姐……方才告訴我許多話,說你不識好歹,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悅。教老身來勸你。
【第48句】:閻王老子做木匠——鬼斧神工
【第49句】:爸爸在教育我們?nèi)绾巫鋈藭r常說:“身體不好是殘品,學(xué)習(xí)不好是次品,品德不好是危險品!”(河南·輝縣)
【第50句】:牛拉磨子——走不出圈套
【第51句】:跳芭蕾舞的——轉(zhuǎn)得快
【第52句】:有人求爸爸辦事,提了些禮物來,爸爸不肯收,那人丟下禮物飛也似的跑了。媽媽對爸爸說:“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趕明兒你趕快還給他。”“是啊,做人就得身子正,腳跟硬,做個堂堂正正的人。”爸爸也贊同地說。(江西·興國)
【第53句】:【出不了邊,過不了界】無越軌行為。浩然《艷陽天》:“他也 不圓你,也不扁你,就是讓你吃飯干活兒、干活兒吃飯,出不 了邊,也過不了界!”
【第54句】:【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釋義:不經(jīng)歷一番艱苦,就不能獲得美滿幸福。例句:正叫做: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元禮別了小峰,到京會試,中了第二名會魁。
【第55句】:【海底撈月,水中求酥】釋義:酥:酥油,是從牛奶或羊奶中提出來的脂肪。到海里去撈月亮,在水中尋求酥油。比喻白費(fèi)力氣,根本辦不到。例句:他們要同陳鯇刺作對,也不想一想,小舢板好去撞大船?海底撈月,水中求酥,會有什么結(jié)果?
【第56句】:象棋斗勝——紙上談兵
【第57句】:【拿斧的得柴火,張網(wǎng)的得魚蝦】(諺)手里有斧,就能砍得柴火;河里張網(wǎng),就能撈到魚蝦。指在哪方面投入,就會在哪方面得到回報。
【第58句】:【一棵樹成不了森林,一滴水成不了大海】釋義:比喻一個人力量單薄,辦不成大事情。例句:韋步平抬頭,瞅他片刻才說:“一棵樹成不了森林,一滴水成不了大海,一個入成不了隊(duì)伍,要干還得聯(lián)合更多的弟兄才行。”
【第59句】:【記吃不記打】只想得利,忘了教訓(xùn)。類似的:老母豬記吃 不記打/挨打不計數(shù)。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過去 的經(jīng)驗(yàn)?zāi)氵€沒受夠?!你就跟豬一樣:記吃不記打的貨!”
【第60句】:【才脫虎坑逃得去,又遭機(jī)阱捉將來】(慣)機(jī)阱:設(shè)有機(jī)關(guān)的捕捉野獸的陷阱,比喻坑害人的圈套。指剛逃出險境,又中奸計被捉。
【第61句】:【黃鱔泥鰍不一樣長】二者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論。或 說:黃鱔折了一截,還比泥鰍長/泥鰍不能拉了與黃鱔比。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那不同啦,有區(qū)別的,黃鱔泥鰍不 一樣長吧。”
【第62句】:【騎驢的不知趕腳苦】謂體會不到別人的困難。類似的:坐 轎的不知抬轎苦。浩然《山水情》:“他一直在倒霉!你是騎 驢的不知道趕腳的苦。”
【第63句】:香,要親還是閨女娘,一點(diǎn)兒也不假呀!”(山西·太原)
【第64句】:【店小二】在古裝影視劇和戲曲中,經(jīng)常可以聽到“店小二”這個稱謂,看到“店小二”這個形象。為什么把店中的伙計稱為“店小二”,其實(shí),是對小伙計的敬稱。王實(shí)甫《西廂記》里有一段描寫:張生說:“這里有一座店兒,琴童接下馬者!店小二哥那里?”店小二日:“自家是這狀元店里小二哥,官人要下來呵,俺這里有干凈店房。” 這里的“店小二哥”跟“店小二”是同一個意思。據(jù)記載,宋、元時期習(xí)俗稱店伙計作二哥,是對店主稱大哥而言。一家客店或酒店,店主地位最高,當(dāng)然算老大,而伙計居次,當(dāng)然稱二哥。不過伙計稱老二,已經(jīng)含有敬意在內(nèi)。清代小說中,常有稱官紳的侍從為“二爺”的,如《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一回:“只見一個戴紅帽子的二爺,答應(yīng)了聲‘者’。”這個“二爺”,就屬于敬稱。“店小二”就屬于此類敬稱。以上說的是“二哥”、“二爺”,再文案“小二”。“小二”的“小”,含有年輕的意思。店中的伙計,一般都由年輕人擔(dān)任,因而以“小”字稱之。如果出現(xiàn)年長的伙計,那就會直呼其名了。有人說“老伙計”未必不可,不過,多指老戰(zhàn)友或老朋友。
【第65句】:奶奶說:“還是現(xiàn)在好,我活得差不多聞到棺木香了,還從沒捏過這么多票子哩。”(河北·邯鄲)
【第66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釋義:多向幾個老師求教就會本領(lǐng)高強(qiáng)。例句:“俗話道:‘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往后兒,你要注意隨時隨地向認(rèn)字的入學(xué)習(xí),多認(rèn)些老師。”
【第67句】:【無債一身輕】(諺)不欠人的債務(wù),自然就一身輕松。指債務(wù)帶給人的負(fù)擔(dān)是沉重的,還清債務(wù),就不再有負(fù)擔(dān)。 也作“無賬一身輕”。
【第68句】:羊伴虎睡一靠不住;送上門的肉
【第69句】:金脖子青蛙——好頸(景)不長
【第70句】:【骨頭燒成灰】也認(rèn)得謂記得清楚,確認(rèn)無誤。或說:扒下 皮來也認(rèn)得出。臺灣瓊瑤《幾度夕陽紅》:“盡管有那么多的 變化,但是,這個人,就是把他燒成灰,磨成粉,化成了泥,她 仍然能一眼就認(rèn)出來!”
【第71句】:【擺譜】“擺譜”指擺門面、擺架子、擺氣派。是常見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那么,“擺譜”是怎么來的呢? 18世紀(jì),清朝進(jìn)入了全盛時期,歷史上稱之為“康乾盛世”。和平局面的出現(xiàn),再加上清朝實(shí)行“攤丁人畝”政策,造成了人口的大量增加,到18世紀(jì)末19世紀(jì)初,人口已首次超過四億,相當(dāng)于解放初期的人口數(shù)量。人口的增加,造成了耕地面積的相對縮小,當(dāng)時京師一帶地區(qū)情況更是突出,再加上人為因素,清朝統(tǒng)治階層八旗貴族在京郊跑馬圈地,搶占良田,因此,人們不得不開始向人口稀少的東北和西北移民。這些從北京一帶出來的移民,到達(dá)目的地后建立起了村落,安家落戶,繁衍后代。由于老輩家都有家譜,于是大伙坐到一塊,將各自家的家譜擺開,看看誰家的譜大,從而確立起不同家族在村里的地位。這就是“擺譜”。看來本義的擺譜和現(xiàn)代意義上的擺譜有相近之處,都是貪大。不過原意淡出,只剩鋪張和顯擺了。
【第72句】:【嘔心血】(慣)形容費(fèi)盡心思,苦心思索。
【第73句】:【少吃多滋味,多吃壞肚皮】(諺)少吃點(diǎn),有滋有味;過飽了,會傷腸胃。指飲食要有節(jié)制。
【第74句】:【狗攆鴨子——呱呱叫】(歇)本指鴨子發(fā)出“呱呱”的叫聲,轉(zhuǎn)以形容極好。多用來稱贊某人或某事物。 也作狗趕鴨子——呱呱叫。 狗咬鴨子——呱呱叫。
【第75句】:冬天戴手套——包手(保守)
【第76句】:五歲的小峰,穿了一雙新棉鞋,沒幾天,鞋子邊兒就毛了。他媽媽說:“你的鞋是雞啼做,狗叫破。”(注:雞叫在天亮,狗叫在晚上。)(江蘇·南通)
【第77句】:揪著草繩當(dāng)蛇打——上當(dāng)
【第78句】:【說東就東,說西就西】(慣)指說要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毫不含糊。
【第79句】:【大蟲不吃伏肉】(諺)大蟲:老虎。伏肉:被懾服的小動物。比喻真正的英雄絕不欺凌弱小者。
【第80句】:【臉皮比城墻厚】不知羞恥。成語:厚顏無恥。杜鵬程《年 輕的朋友》:“你是誰的女婿呀?臉比城墻還厚哩。”
【第81句】:夢里失火喊救命——虛驚一場;一場虛驚
【第82句】:【怕見的是怪,難躲的是債】(諺)害怕見到的是鬼怪,難以躲過的是債主。指舊時窮人往往無錢還債,但想躲又躲不過。
【第83句】:【拿著金碗要飯吃】有條件不加利用,而去求人。拿,也 說:捧、端。李準(zhǔn)《老兵新傳》:“我們不能拿著金碗要飯吃, 守著這么肥的土地,還得向國家要糧食。”
【第84句】:六月里的冬瓜——越大越不值錢
【第85句】:【拍賣】“拍賣”是一種特殊的買賣形式,一般以比較貴重、價高的物品為拍品,先定一底價,然后競價,最高者成交。 “拍賣”是古羅馬人首創(chuàng)的一種買賣方式,用以出售在戰(zhàn)爭年代俘獲的戰(zhàn)利品。具體的做法是:在拍賣的場地上插一柄長矛作為標(biāo)志,有意者就會圍過來進(jìn)行交易。因此,拍賣也有“矛下之交”的說法。后來,隨著商品經(jīng)濟(jì)的發(fā)展,拍賣成為貿(mào)易過程中的一種買賣方式。
【第86句】:【 不知道門朝哪邊開】門的方向不知道,門內(nèi)情況更不知 道。謂生疏,不了解情況,不熟悉業(yè)務(wù)。柳青《種谷記》:“活 了四十年,常常連吃飯的碗都不夠每人一個,更不知學(xué)堂書 房的門是朝哪里開的了,而今辦起工作,才知道不識字的難 處。”
【第87句】:【有錢的王八大三輩】(諺)王八:烏龜,罵人語。舊指卑劣的小人只要有了錢,在鄉(xiāng)鄰的眼中就被抬高三輩,受世俗的恭維。
【第88句】:媽媽是教師,她每天很早就往學(xué)校趕,晚上總是天黑了才回家。爸爸心疼地說:“你每天是兩頭黑洞洞,中間緊繃繃,要注意身體啊!”(江蘇·海安)
【第89句】:【燒香得罪菩薩】對人好,反而落埋怨。類似的:燒香惹得 鬼叫。電視劇:“咱們做人啦,腳正不怕鞋歪,我這是燒香得 罪了菩薩。”
【第90句】:過了春的白菜——不吃香
【第91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一俗語比喻人沒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謀取不可能到手的東面。此俗語源自一個古老的傳說:很久以前,王母娘娘開蟠桃會,邀請了各路神仙。蟾蜍仙也在被邀之列。蟾蜍仙在王母娘娘的后花園內(nèi)恰巧遇見鵝仙女,被其美麗所傾倒,大動凡心,遭鵝仙女呵斥并狀告至王母娘娘處。王母娘娘大怒,隨手將嫦娥月宮中獻(xiàn)來的月精盆砸向蟾蜍仙,罰其下界為蟾蜍(癩蛤蟆),那月精盆化作一道金光侵入癩蛤蟆體內(nèi)。王母娘娘悔其月精盆失手砸出,失卻了一件寶物,令癩蛤蟆磨難結(jié)束后完璧歸趙,方可重列仙班,并命雷神監(jiān)督。“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由此而來。
【第92句】:手心手背都是肉。
【第93句】:【得一尺進(jìn)一步】(慣)容人貪心不足。 也作“得了一步進(jìn)一步”。
【第94句】:學(xué)科競賽那天,我鄉(xiāng)五里堂小學(xué)的一位老師來我校監(jiān)考。考試結(jié)束后,我的班主任留他吃飯,他執(zhí)意不肯。班主任笑著說:“吃個便飯吧,咱們是同行,和尚不親帽子還親呢!”(河南·虞城)
【第95句】:【舉手不打無娘子,開口不罵賠禮人】(諺)無娘子:沒有娘的孩子。 賠禮人:賠情道歉的人。指對不幸者要同情,對認(rèn)錯者要寬恕,不可粗暴對待。
【第96句】:【當(dāng)家才知柴米價,養(yǎng)子方曉爹娘恩】釋義:只有親身經(jīng)歷才能知道其中的甘苦。例句:“當(dāng)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輪到我的身上,誠所謂‘當(dāng)家才知柴米價,養(yǎng)子方曉爹娘恩。’”
【第97句】:【沒吃過豬肉,也看見過豬跑】(慣)比喻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卻看見過,多少了解一些。 也作“沒吃過豬肘,見過豬走”。
【第98句】:鸚鵡遇見百靈鳥——又說叉唱;文案唱唱
【第99句】:不吃羊肉沾羊臊——白背臭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