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大廳里掛字畫——客觀
【第2句】:黑豆碾了皮——成了光仁(人)
【第3句】:【窗戶紙——一點(diǎn)就透】(歇)指稍一指點(diǎn)就明白。
【第4句】:【老和尚看嫁妝——下輩子見】(歇)指這輩子沒指望,看下一輩子。也作“老和尚過嫁妝——來世再見”。過:過目,看。
【第5句】:望江亭上度中秋——近水樓臺(tái)先得月!
【第6句】:田埂上修豬廄——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7句】:廳堂里的老古董——擺設(shè)
【第8句】:戲臺(tái)上的將軍——神氣一時(shí)
【第9句】:手電筒朝外——專照別人,不照自己
【第10句】:草地上的蘑菇——單根獨(dú)苗
【第11句】:麻雀打鼓——跳(調(diào))皮
【第12句】:太平間的氣氛——死氣沉沉
【第13句】:看著天摸著地——眼高手低
【第14句】:【破麻袋繡花——底子差】見“麻布袋上繡花——底子太差”。
【第15句】:【戴著木頭眼鏡——只看見一寸遠(yuǎn)】(歇)形容目光短淺,缺乏遠(yuǎn)見。
【第16句】:【螞蟻進(jìn)磨盤——條條是道】(歇)磨盤:磨的底盤。道:本指磨的底盤里條形的溝槽,轉(zhuǎn)指道路。形容可走的道路很多。
【第17句】:人身上的汗毛——數(shù)不清
【第18句】:割麥刮大風(fēng)——亂了鋪(譜)
【第19句】:【死狗——扶不上墻】(歇)比喻人素質(zhì)太差或沒有志氣,別人想扶持也扶持不起來。也作“死狗——扶不到墻上”。
【第20句】:【武大郎捉奸——有心無力】(歇)指有心去做,但能力不行。
【第21句】:娃娃看飛機(jī)——人小見識(shí)高
【第22句】:仙女散花——天花亂墜
【第23句】:鴨子的巴掌鴨子的腳板——聯(lián)成一片
【第24句】:兒子成親父做壽——好事成雙
【第25句】:佛爺?shù)难壑椤獎(jiǎng)硬坏?/p>
【第26句】:船上人上岸——不(步)行
【第27句】:老虎吃豆腐——口素心不善
【第28句】:【癩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氣】(歇)口氣:本指口里呼出的氣,轉(zhuǎn)指說話的氣勢(shì)。指人說話的口氣不小。常含譏諷意味。
【第29句】:柴禾垛上拉屎——狗嘎雜種
【第30句】:【燒香望和尚——一事兩勾當(dāng)】(歇)舊時(shí)作風(fēng)不好的女子去寺廟,既燒了香又看望了相好的和尚。轉(zhuǎn)指一舉兩得。
【第31句】: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第32句】:蚯蚓上墻——腰桿子不硬
【第33句】:【兩手拍屁股——光打光】(歇)形容一無所有,一點(diǎn)兒也不剩。
【第34句】:十步九回頭——難舍難分
【第35句】:【刀切豆腐——兩面光】見“快刀切豆腐——兩面光”。
【第36句】:【耗子鉆到煙囪里——兩眼墨黑】(歇)本指老鼠兩眼被煙塵熏得墨黑,轉(zhuǎn)喻人看不清事物,不了解情況。
【第37句】:【山杏核——苦仁兒】(歇)山杏核里的仁味苦。仁:諧“人”。指窮苦人或苦命人。也作“杏核子——仁兒苦”。
【第38句】:老牛倒嚼——細(xì)品滋味
【第39句】:腳踏樓梯板——步步高升
【第40句】:【三十年的寡婦——好守】(歇)守:守寡,諧“手”。指好手。常用來贊嘆人手段高強(qiáng)。
【第41句】:棺材鋪的買賣——死活都要錢
【第42句】:【雪水煮豆腐——好不冷淡】(歇)指用雪水煮成的豆腐,又冷又淡,轉(zhuǎn)指對(duì)人很不熱情。
【第43句】:上了岸的魚蝦——干蹦干跳
【第44句】:猢猻耍把戲——有啥本事都拿出來
【第45句】:老鴰插雉翎——裝鳳凰
【第46句】:賣了白面買籠屜——不蒸(爭(zhēng))饅頭蒸(爭(zhēng))口氣
【第47句】:林黛玉的脾氣——愛使小性子
【第48句】:【甕中捉鱉——十拿九穩(wěn)】(歇)形容事情穩(wěn)妥可靠,很有把握。也作“甕里捉鱉——十拿十穩(wěn)”。
【第49句】:鱉咬手指頭——不放
【第50句】:酥油里插刀子——迎刀而解
【第51句】:九曲橋上散步——盡走彎路
【第52句】:【提傀儡兒上戲場(chǎng)——少一口氣兒】(歇)傀儡兒:木偶戲里的木頭人。本指傀儡是死的,沒有氣兒;轉(zhuǎn)指人缺少志氣,沒有出息。
【第53句】:【脫了褲子放屁——費(fèi)兩道手】(歇)指多此一舉或自找麻煩。常含責(zé)罵意。也作脫褲子放屁——多費(fèi)一道手續(xù)。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第54句】:王大娘養(yǎng)兩個(gè)兒子,一個(gè)老實(shí)能干,家里活地里活一人擔(dān);而另一個(gè)兒子卻游手好閑,成天這兒立立那兒站站,伸手不拿四兩。鄰居背地里說:“這家人啊,可是蓮菜調(diào)上蒜薹了——有眼子,有光棍。”(河南·鄧縣)
【第55句】:玻璃燈籠——里外明
【第56句】:【騎著驢,還找驢】忘了所帶所用的,又去尋找。類似的:背起娃找娃。楊朔《三千里江山》:“什么都帶了,就是忘了帶鹽,急頭賴臉往回跑,跑兩步才想起來,鹽拿在手里呢——真是騎著驢找驢!”
【第57句】:井底看天——所見有限
【第58句】:勺筒敲了底——兩頭進(jìn)水
【第59句】:鬼王怕惡人——還是兇點(diǎn)好
【第60句】:【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歇)曹操:東漢末期魏王,善于權(quán)謀。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shí)期蜀國丞相,足智多謀。指曹操和諸葛亮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聰慧人物。泛指人的性格、志趣等各不相同。
【第61句】:騎驢背口袋——白費(fèi)力
【第62句】:百年的歪脖子樹——定型了
【第63句】:冰凌上跑馬——站不住腳
【第64句】:荷花結(jié)籽——心連心
【第65句】:玩月被云遮——掃興
【第66句】:老鼠吃秤砣——嘴硬
【第67句】:【簾子做的——要卷上去就卷上去,要放下來就放下來】(歇)形容態(tài)度、臉色等變化無常,想變就變。
【第68句】:兩口子吵嘴——講不清的理
【第69句】:孝子吃豆腐——里外都是白
【第70句】:曹操借人頭——多個(gè)屈死鬼
【第71句】:【螞蟻戴荔枝殼——充大頭鬼】(歇)指身份卑微的人硬要充當(dāng)大人物。也泛指裝模作樣蒙騙人。常含譏諷意味。也作“螞蟻?zhàn)哟骼笾ぁ俪浯箢^鬼”。
【第72句】:口含鹽巴望天河——遠(yuǎn)水不解近渴
【第73句】:【啞子吃黃連——苦在心頭】(歇)苦:本指味苦,轉(zhuǎn)指痛苦、苦楚。指把苦痛埋在心里,不向人訴說。也作啞子吃黃連——在心里苦。啞子吃黃連——苦在心里。
【第74句】:吃竹竿長大的——直性人;直性子
【第75句】:山燕子嘴——瞎瞅瞅
【第76句】:【是個(gè)老虎不吃人——壞了名色在那里】見“老虎不吃人——只是壞了名色”。
【第77句】:瘋狗吃日頭——不曉得天高地厚
【第78句】:鐵錘敲在鋼砧上——錘錘有分量
【第79句】:二百錢一雙烏拉——賤皮子(不知羞恥)
【第80句】:老虎離了山林——抖不起威風(fēng)來
【第81句】:飛蛾攆蜘蛛——自投羅網(wǎng)
【第82句】:屁股袋上裝黃連——苦在后頭
【第83句】:【關(guān)大王賣豆腐——人硬貨不硬】(歇)關(guān)大王:即關(guān)羽,也稱關(guān)王、關(guān)老爺、關(guān)夫子等。硬:前字指強(qiáng)硬;后字本指堅(jiān)硬,轉(zhuǎn)指強(qiáng)硬、過硬。指人外表強(qiáng)硬,但本事不過硬。常含譏諷意味。也作關(guān)王賣豆腐——人硬貨不硬。關(guān)老爺磨豆腐——人硬貨不硬。
【第84句】:【老母豬吃碗碴——肚里有瓷】(歇)瓷:諧“詞”。指說話振振有詞,頭頭是道。有時(shí)含譏諷意味。也作“老母豬吃碗碴子——肚里挺有瓷兒”。
【第85句】:豆腐耳朵——愛聽讒言
【第86句】:【手把著頭稍——自領(lǐng)】(歇)頭稍:即頭梢,指頭發(fā)。指自己愿意接受。
【第87句】:騎馬上獨(dú)木橋——回不得頭
【第88句】:出了土的陶俑——總算見了天日
【第89句】:賈寶玉出家——看破紅塵
【第90句】:借花獻(xiàn)佛——順手人情
【第91句】:【驢跟馬跑折了腿】謂比不上,勉強(qiáng)追趕沒有益處。海外張愛玲《茉莉香片》:“你那個(gè)英文——算了吧!蹺腳驢子跟馬跑,跑折了腿,也是空的!”
【第92句】:扳不倒兒掉在血盆里——紅人
【第93句】:帶刺的鮮花——好看又扎手
【第94句】:鼻梁上掛鑰匙——開口
【第95句】:【叫化子唱戲——窮開心】(歇)指人陷入窮困境地,卻故作歡樂,自尋開心。常含譏諷意味,有時(shí)用作自嘲。也作“叫花子唱戲——窮快活“。
【第96句】:草帽破了頂——露頭
【第97句】:八仙桌旁的老九——沒有位子
【第98句】:大老爺下轎——步(不)行
【第99句】:當(dāng)面誦善佛,背后念死咒——陽奉陰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