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千里投名,萬里投主】遠道慕名而來。明代《水滸》:“三位 頭領容覆:小人千里投名,萬里投主,憑托柴大官人面皮,徑 投大寨入伙。”
【第2句】:哥哥當年上學時不用功,現在吃盡了文憑低的苦頭。父親說:“這叫過了那個村沒那個店,想吃那號餃子沒那號餡兒。”(河南·新野)
【第3句】:爸爸招待客人喝酒時,每次都留些酒在杯里。媽媽笑著說:“打不過人又不在乎這一掐,能喝就喝,不能喝就算。”(江蘇·泗陽)
【第4句】:【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句俗語形容自私自利、少管閑事、明哲保身的為人處世的消極態度。此語出自宋代陳元靚《事林廣記·警世格言》:“自家掃取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此語誕生以來,流傳甚廣。要說對此語有獨到見解的,還是非魯迅莫屬:這乃是“教人要奉公、納稅、輸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閑事。”而對于壓迫者來說,這句格言另有一番含義:“所以被壓制時,信奉著‘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格言的人物,一旦得勢,足以凌人的時候,他的行為就截然不同,變為‘各人不掃門前雪,卻管他人瓦上霜’了。”
【第5句】:【小兒欲得安,無過饑與寒】(諺)要想讓小兒平安,最好的辦法是不讓他吃得過飽,穿得過暖。指經常讓小孩受點饑寒,反而會少生疾病。
【第6句】:【歪竹子節多】指人品不好,容易產生麻煩,惹是生非。雜 文集《歪竹子節多》:“好竹子節少,歪竹子節多。過日子,我 看也是一樣的。”
【第7句】:【請來菩薩忘了佛】(慣)菩薩:佛教稱修行到一定程度、地位僅次于佛的人。佛:佛教稱修行圓滿的人;也專指佛陀,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比喻忘恩負義,過河拆橋。
【第8句】:放麥假了,小強問爸爸:“咱家的麥啥時收?”小強爸笑著說:“麥熟一晌,蠶老一時,快了。”“一麥頂三秋哩,咱可得快打快收啊!”小強媽接過話茬兒,認真地說。(河南·太康)
【第9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諺)行善的,自有好的報應;作惡的,必有惡的懲罰。原為佛教輪回報應的說法,后流傳為勸善懲惡之誡語。 也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不報,時辰不到。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
【第10句】:【九牛拉不轉】(慣)比喻拿定了主意,誰也無法使之動搖。 也作九條牛都拉不回頭。 九牛二虎也拉不回頭。
【第11句】:野鴿子起飛——下落不明
【第12句】:【前人種樹,后人歇涼】釋義:比喻前人為后人造福。例句:小炮彈咯略笑起來:“說你農民意識,多想不開。莊稼熟了,終歸有人收、有人吃就行了。你操那個心千什么?古語說:‘前人種樹,后人歇涼’,咱們是專管開荒下種的。”
【第13句】:【老虎吃螞蚱,零拾掇】釋義:拾掇:收拾懲治。比喻一個一個地對付、一個一個地解決。例句:若不說井底蛙,眼光短呢!這事是心急吃不了熱鍋粥,咱們是老虎吃螞蚱,零拾掇。
【第14句】:嚼著甘蔗上樓梯——節節甜,步步高
【第15句】:爸爸的鋼筆丟了,媽媽問他丟在哪兒了,他說:“拾東西清楚,丟東西迷糊,我這四方塊腦子記不得了!”(河南·郟縣)
【第16句】:【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指引起公憤,群起而攻。類似的:鳴 鼓而攻之。《北京日報》(1986,3,21):“現如今,對于不正之 風,可以說人人皆議之,人人皆非之,人人皆惡之,早就到了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程度。”
【第17句】:炕頭上貼灶王爺——不是畫(不是話)
【第18句】:【龍斗虎傷,苦了小獐】見“斗虎爭狼,苦殺小獐”。
【第19句】:【暗中使絆子】表面客氣,暗地里刁難。《人民日報》 (1981,10,13):“這種暗中使絆子的作法,特別使人惱火。 因為他刁難你,卡你的脖子,是打著公事公辦的招牌,講著 堂堂皇皇的理由下手的。”
【第20句】:【打棍子】(慣)指羅織罪名陷害人,打擊人。
【第21句】:【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人歡樂,有人憂愁。南宋民歌:“月 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妻同羅帳,幾家飄 零在外頭!”
【第22句】:【瞌困撞著枕頭——正是貨】(歇)瞌困:瞌睡。是貨:諧“適合”。指正合心意。 也作“瞌睡碰枕頭——對路”。
【第23句】:【稻霧去,麥霧來】釋義:指稻子不要霧,麥子希望有霧,因霧氣對稻粒的成熟有害,而對麥子則有利。例句:稻霧去,麥霧來。稻遇霧則谷輕,麥遇之則飽。
【第24句】:【彌天之罪,一悔便消】(諺)即使犯下了極大的罪,只要能真誠懺悔,罪也就消除了。指真誠悔過,是消除罪過唯一的途徑。 也作“彌天大罪,當不得一個悔字”。
【第25句】:【和尚拖木頭——做出了寺】(歇)和尚搬運木頭,是要修建寺院。寺:諧“事”。指出了事或闖了禍。
【第26句】:【堵著耳朵搖鈴鐺】(慣)堵著耳朵搖鈴鐺,自己聽不見,以為別人也聽不見。比喻自欺欺人。 也作“捂著耳朵捅鈴鐺”。
【第27句】:我不喜歡洗澡,一天,媽媽又叫我洗澡,我一直躲避。媽媽說:“你太固執了,固執得寧愿跳河也不愿洗澡。”(福建·長汀)
【第28句】:大雪天走路——步一個腳印
【第29句】:【一窩狐貍不嫌騷】釋義:騷:同“臊”。狐貍有臊臭味,同一窩狐貍互不討厭臊臭。比喻壞人和壞人混在一起,臭味相投。例句:“從表面上看來,他們父子們好像不能共事,其實是一窩狐貍不嫌騷,只要利害一致了,互相體諒著一點,還是可以合作的。”
【第30句】:【惡虎難斗肚里蛇】釋義:比喻鉆進內部的敵人難對付。例句:大家都點頭:“對!常言道,‘惡虎難斗肚里蛇’,只有打進他們的心臟里邊去,這是一著最好的棋子,包贏不輸。”
【第31句】:青蛙找著田雞——碰上自家人
【第32句】:一塊塊磚頭砌起墻,一條條小河匯大江。
【第33句】:【檐頭雨滴從高下——一點也不差】(歇)屋檐的雨水絲毫不差地滴在老地方。指毫無差錯。
【第34句】:老太太坐飛機——抖起來了
【第35句】:撿著黃銅當真金——不識貨
【第36句】:【擔折知柴重】(諺)折(she):折斷。指挑柴的擔子壓斷了,才知道所挑的柴太多太重。比喻人承受過大的壓力,才體會到責任的沉重。
【第37句】:不熟的葡萄——酸溜溜
【第38句】:爸爸出差回來,看到我正在讀書,說:“牛吃草,羊吃菜,愛學習的孩子人人愛。”(山東·高青)
【第39句】:【看火候】(慣)叱喻觀察時機是否成熟。 也作看火色。 看風色火候。
【第40句】:我看見別的小朋友吃雪糕,要爸爸也給我買一支。吃著雪糕,我看見另一位小朋友手里拿著一個玩具槍,又纏著爸爸給買。爸爸說:“人心不足蛇吞象,進了屋子想上炕。”(河北·行唐)
【第41句】:媽媽從北京旅游回來,坐沙發上說:“真累啊!”外婆笑著說:“你這是‘眼飽肚中饑,腿大腳晦氣’。”媽媽聽后說:“還真是那么回事兒。”(浙江·紹興)
【第42句】:【嚴婆不打笑面】(諺)嚴厲的婆婆不會打笑臉相迎的媳婦。指以和善的態度待人,能化解怨恨。
【第43句】:【小巫見大巫】(慣)巫:巫師,以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業的人。法術低下的巫師遇見了法術高超的巫師。比喻二者的本領相差太遠。
【第44句】:裱糊吉里的紙人一—點就透;—戳就破
【第45句】:【踢皮球】(慣)比喻互相推諉,把本該由自己解決的問題推給別人。
【第46句】:草里的斑鳩——不知春秋
【第47句】:【長草短草一把薅】不加區分,一律對待。傳記圖書:“算 了,現在長草短草一把薅,再不要說了。上面把你們的案子 交給我們處理,請你和王先生后天來一趟。”
【第48句】:豬咬尿泡——空歡喜
【第49句】:家里幾個人在一起說閑話,大家談起某家本來不富裕,結果牛又死了的事,爸爸感慨地說:“真是黃鼠狼光咬病鴨子啊!”(河南·郾城)
【第50句】:【拿不得輕,負不得重】什么事都不會做。反義說:吃得輕, 擔得重。清代《儒林外史》:“就壞在讀了這幾句死書,拿不 得輕,負不得重,一日窮似一日,兒女又多,只得借這手藝糊 口,原是沒奈何的事。”
【第51句】:【寺】佛寺遍及中國各地,它是中國佛教僧人聚居和舉行宗教活動的地方。如著名的“少林寺”、“法門寺”等。那么,“寺”是怎么來的呢?最初的“寺”并非佛教活動場所。寺,《說文》云:“廷也”,即指宮廷的侍衛人員,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稱之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因此,“寺”原來并非指佛寺,而是一般的官署。大理寺是中央的審判機關,太常寺則為掌管宗廟禮儀的部門。西漢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稱為“府”,“九卿”的官署稱為“寺”,即所謂“三府九寺”。 “寺”作為對佛教僧侶基本生活和活動場所的稱呼,與鴻臚寺及其掌管的事務有關。相傳東漢明帝時,天竺僧人以白馬馱經東來,最初住在洛陽鴻臚寺,因為鴻臚寺是招待四方賓客的國家賓館,非僧人久居之地,后來另建居所,取名“白馬寺”。這也是中國最早的第一座寺院,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稱。梵語中,“寺”叫“僧伽藍”,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隋唐以后,寺作為官署名越來越少,而逐步成為中國佛教建筑的專用名詞。
【第52句】:【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釋義:君子襟懷坦白,思想樂觀;小人心胸狹窄,憂慮重重。例句:唐素琴悄聲細語地說:“古人不是留下這句成語嗎?!‘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盧華心胸很寬,這樣的胸襟不是任何男人都具有的。”
【第53句】:我村一家的東西被偷了,爺爺說:“這真是馬有轉韁之病,人有旦夕禍福!”(河南·滑縣)
【第54句】:【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釋義:冰是由水凍成的,但是比水涼;青顏色是從蓼藍提取的,但是比蓼藍的顏色深。比喻學生勝過先生,后人勝過前人。例句:對我這老一代的工程技術人員來說,你們年輕一代應該是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第55句】:我是跟姥姥長大的,現在我跟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一次去姥姥家,姥姥對我說:“今晚別回你家了,在我家睡吧!”我說:“我要回我家睡,不在這里睡。”姥姥說:“你真是一只喂不熟的狗。”(陜西·西安)
【第56句】:爸爸把豬娃賒給鄰村一個人,媽媽擔心人家賴著不給錢。爸爸說:“討價還價是買賣,賒賬賴賬兩不怪(yipinjuzi.com)。不能怕賴賬就不敢做買賣。”(河南·輝縣)
【第57句】:【蟬翼為重,千鈞為輕】(慣)鈞:古代重量單位,一鈞是三十斤。千鈞:形容極重。蟬翼極輕,卻把它看得很重;千鈞極重,卻把它看得很輕。比喻是非被顛倒。
【第58句】:【王八脖子縮回去/做縮頭烏龜】鱉頭能縮回甲殼。形容畏 縮,后退。成語:畏葸不前。香港電影:“坐了二十年牢,天 天想報仇,報仇的機會到了,又做了縮頭烏龜。”
【第59句】:【苗怕蟲咬,兒怕娘嬌】(諺)指禾苗怕的是害蟲咬,咬過的禾苗不能正常生長;孩子怕的是娘親溺愛嬌慣,嬌寵的孩子沒出息,成不得人。
【第60句】:【端公盆,說公理】(慣)指主持公道,說公平合理的話。
【第61句】:【這手來,那手去】(慣)1指錢僅僅從手中過一下,并不花用。2指花錢沒有節制,掙多少花多少。 3指日子不富裕,沒有積蓄。
【第62句】:【牛瘦不倒架子/倒驢不倒架】指堅持,支撐。牛瘦,也說: 虎死、豬死。鄧友梅《那五》:“他是倒驢不倒架兒,窮了仍然 有窮的講究。”
【第63句】:【光請客不上菜】(慣)比喻只是嘴上說得好,沒有實際行動。
【第64句】:【人熟是一寶】(諺)要辦事,人緣熟了就順手,這是個法寶。指凡事人地生疏難行動,人熟地熟好辦事。
【第65句】:媽媽吵我時,我在低頭偷笑。媽媽說:“你真是死豬不怕熱水燙!”(河南·確山)
【第66句】:【水過千網魚不盡,鐵經百煉必成鋼】釋義:比喻經過艱苦斗爭磨煉會變得非常堅強。例句:水過千網魚不盡,鐵經百煉必成鋼。像梁永生這個從財主、官府、日本鬼子結成的羅網中間過來的人,一旦投入革命的大熔爐里,經過戰斗實踐的千錘百煉,必將成為一塊響當當的好鋼!
【第67句】:我整天鬧著買筆,今天買兩枝,明天買三枝,后天站在文具店柜臺前又不想走。奶奶知道了,笑著說:“你買這么多筆當火腿腸吃啊!”(山西·晉城)
【第68句】:鸚鵡學舌——人云亦云
【第69句】:【太公釣魚——愿者上鉤】見“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第70句】:【揣著元寶跳并——舍命不舍財】見“抱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
【第71句】:屬水蘿卜的——皮紅肚里白
【第72句】:【賊走了關門】事情過去才采取行動。馬后炮,不起作用。 成語:亡羊補牢。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大家在山上找 了些蒿草,扭成火把,從放火的地方開始,跟著康明理,一步 一步地找下去。山頭上火堆旁,只丟下孟二愣一個,一邊烤 火,一邊生氣地說:賊走了才栓門哩!”
【第73句】:【針過得去,線也過得去】(諺)線穿在針上,針過去了,線也就過去了。比喻前面的人與事行得通,后面的人與事自然也行得通。
【第74句】:【紅蘿卜蘸辣椒面,沒看出來】釋義:紅蘿卜蘸辣椒面,顏色—樣,看不出來。比喻不能識別人或事物的好壞。例句:他心里罵鄒威這個壞小子太可恨!紅蘿卜蘸辣椒面,沒看出來,這小子原來是熟透的藕,鬼心眼挺多。
【第75句】:老虎上吊——懸虎(玄乎)
【第76句】:【娶媳婦蓋廈,提起來害怕】(諺)廈:房屋。指娶媳婦和蓋房子這兩件農家的大事往往耗財費力,曠日持久。
【第77句】:【不行春風,難得秋雨】指因果關系,做事會有結果。類似 的:刮春風,下秋雨。峻青《秋色賦》:“我們中國有句農諺: 不行春風,難得秋雨。這句話,不只是一種氣候上的規律, 也是人類生活中的一條哲理。”
【第78句】:【走道拾元寶,只花個彎腰的工夫】釋義:比喻不費多少力就得到很大好處。例句:劉萬說:“是呀,這回你是走道拾元寶,只花個彎腰的工夫,破費幾個錢也是應當的。”
【第79句】:【盡聽拉拉蛄叫,別種莊稼了】見“光聽拉拉蛄叫,就別種地了”。
【第80句】:【 水高漫不過船去】指無法超越。劉紹棠《蒲柳人家》:“蓮 姑娘還是我跟你大嫂的干閨女,我們也是她的一層父母;水 高漫不過船去,我們兩口子不樂意,你也白搭。”
【第81句】:【銀樣镴槍頭】(慣)镴(la):錫和鉛的合金,質軟。形容中看不中用。
【第82句】:【經還沒念,就先打起和尚來了】(慣)比喻事情還沒辦成,就先懲罰辦事的人。
【第83句】:一個同學修改病句,改了半天,也沒找出病句的真正錯誤。老師開玩笑說:“哭了半天,也不知誰死了。”(山東·萊陽)
【第84句】:【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見“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第85句】:【家有家法,行有行規】(諺)行:行業。指家庭有家法,行業有行規。
【第86句】:搖著腦袋吃梅子———副酸相
【第87句】:【進門欲問榮枯事,觀察容顏便得知】釋義:只要觀察對方的面容,就能知道對方的處境和心情。例句:俗話說:進門欲問榮枯事,觀察容顏便得知。姐姐是個疼兄憐弟的人,平時對待寶三恰似半個母親,衣食冷暖全部操心;若有個天災病痛的,她更是守著弟弟寸步不離。
【第88句】:【歪著枕頭睡覺——想偏了心】(歇)本指心臟偏向一邊,轉指人胡思亂想,打錯了主意。含譏諷或責罵意。
【第89句】:【河里無魚市上取】(諺)河里沒有魚,到市場上就能買到。指出產的地方缺貨,聚賣的市場上卻有的是。也指這里沒有那里有,要把眼界放寬點。 也作“河里沒魚市上看”。
【第90句】:三個手指頭撿田螺——十拿九穩
【第91句】:【打了和尚滿寺羞】(諺)打了一個和尚,滿寺院都蒙受了羞辱。指一人受辱,群體都不光彩。也借指枝節問題上處理失當,就會影響全局的聲譽。
【第92句】:【先吃肉后啃骨頭】先處理容易的,再處理麻煩的。張濤 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從天津的地形出發,攻擊天津 的戰役部署應該是東西并進,攔腰切斷,再分割圍殲,先吃 肉后啃骨頭。”
【第93句】:雞鴨共一籠——語言不相通
【第94句】:【和尚念經——南無也是南無】(歇)南無:諧“那么”,形容和尚念經的聲音。指人云亦云,隨聲附和。
【第95句】:【 百聞不如一見】強調親身體驗。百,也說:千。海外於梨 華《三人行》:“不過我很希望你自己回去看看,百聞不如一 見,這也是我這次回去的主要原因。”
【第96句】:【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諺)指敢于冒險的人,可撈到許多好處;膽小怕事、謹小慎微的人,不敢越軌半步,往往得不到一點好處。 也作撐煞大膽,餓煞小膽。 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 吃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第97句】:【八兩換半斤,人心換人心】(諺)舊制秤一斤是十六兩,八兩換來半斤,這是公平的交換。指只要誠懇待人,自會換取人們的信任。 也作“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
【第98句】:【泥牛入海——永無消息】(歇)本為佛教語,比喻接受大道教化之后便忘卻小我。后指人一去不復還,沒有音信。也指東西沒有下落。 也作泥牛入海——一無消息。 泥牛入海——毫無消息。 泥牛入海——音訊全無。
【第99句】:【老鼠上房——不是發大水,就是下大雨】(歇)比喻將有大的事件發生。
上一篇:句子溫柔(句子溫柔文案簡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