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劉備,三國時期蜀主。趙云在長 坂坡救了劉備的兒子阿斗,來見他時,他故意將阿斗摔在地 上,說,為了救你,差點喪了我一員大將。事出《三國演義》。 借指那些虛假的籠絡人心的行為。申躍中《掛紅燈》:“再 說,朱家歷來是見財眼開,他弄出來的化肥平價賣給你,為 什么?這是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哪!”
【第2句】:【囚人夢赦,渴人夢漿】(諺)赦:赦免。漿:湯水。囚犯常夢到自己被赦免釋放,口渴的人常夢到有湯水供自己喝。指心里想什么,就容易夢到什么。
【第3句】:【老太太吃檳榔——燜啦】(歇)檳榔:這里指檳榔的果實,長橢圓形,橙紅色,可食用。檳榔殼硬,老太太吃時需燜熟。燜:諧“悶”。指悶聲不響,不說話。
【第4句】:【老太婆擤鼻涕——把里攥】(歇)攥:握。本指成把攥在手里,轉喻事情很有把握。
【第5句】:【四季豆油鹽不進】油鹽,有言,諧音。意即不聽話,頑固。 成語:充耳不聞。文稿:“這幫四季豆油鹽不進的家伙,我看 干脆,崩了算啦。”
【第6句】:【一來照顧郎中,二來醫得眼好】雙方都得到好處。成語:一 舉兩得。明代《西游記》:“你的造化,我有營生。這才是湊 四合六的勾當。你也不須遠行,莫要花費了銀子。我們不 是那不濟的和尚,膿包的道士,其實有些手段,慣會拿妖。 這正是一來照顧郎中,二來醫得眼好。”
【第7句】:【不圖三分利,不起早五更】(諺)五更:天色未明的時刻。指人不是為了生活,為了謀利,誰也不肯起早睡晚,辛勤苦干。 也作“不為謀利,誰肯早起”。
【第8句】:【城隍廟里的菩薩——人造的】(歇)造:本指塑造,轉指捏造、編造。指某些話語或事情是人編造出來的。
【第9句】:爸爸這幾天早晨總是很早起來讀書,我問爸爸為什么起那么早,爸爸說:“這叫日出照亮大地,讀書清醒大腦!”(安徽·安慶)
【第10句】:兔子雖多——駕不了轅
【第11句】:【名取西川,暗奪荊州】釋義:名義上說是去奪取西川,實際上暗中去奪取荊州。比喻聲東擊西。例句:“你真是鬼主意多!我就依了你的,看你的什么名取西川,暗奪荊州”。
【第12句】:開舂的天氣——變化大
【第13句】:【叫向東,不敢向西】(慣)形容非常聽話、順從,不敢有絲毫的反抗。 也作叫朝東朝東,叫朝西朝西。 叫東,就不敢西。
【第14句】:【棗核兒——兩頭尖】(歇)兩頭:本指棗核兒的兩端,轉指前期和后期。尖:諧“艱”。指窮人的生活在幼年和老年時期最艱難。
【第15句】:【有錢難買不賣貨】(諺)別人不賣的貨,有錢也買不到。比喻別人不愿意的事,是強迫不得的。
【第16句】:【有理講倒人】有理講理,無須采取欺詐或暴力方式。浩 然《艷陽天》:“快回去吧,我們有理講倒人,為什么要打架?”
【第17句】:【貴人多忘事】(諺)原指地位高權勢大的人最容易忘卻故舊的交情,后泛指人善忘。也用作對人健忘的安慰或戲謔語。 也作貴人多健忘。 貴人愛忘事。
【第18句】:【騎驢扛布袋——白搭這份兒好心腸】(歇)騎在驢身上扛布袋,并不能減輕驢的負擔。指白懷一番好意。
【第19句】:河魚下海——不知深淺
【第20句】:【口有蜜,腹有劍】(慣)指嘴上說得好聽,心里暗藏殺機。 也作“腹中劍,口中蜜”。
【第21句】:小明做題馬虎,媽媽勸了好幾次,他都不以為然。爸爸說:“水不大,沖走村莊;雨不大,淋濕衣裳。可不能忽視這些小毛病。”(河南·輝縣)
【第22句】:【練事不如省事】(諺)練事:辦事精明老練。即使辦事干練,卓有成效,也不如省去不做為好。舊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一事。
【第23句】:水到屋邊帆到瓦——水漲船高
【第24句】:瘋狗吃日頭——不曉得天高地厚
【第25句】:望遠鏡照太平洋——望無涯
【第26句】:搟面杖插到雞窩里——搗蛋
【第27句】:【狗熊掰棒子——掰一個扔一個】(歇)棒子:玉米。傳說狗熊掰下玉米夾在腋下,一邊掰一邊掉,掰來掰去,腋下還是一個。比喻邊干邊放棄,或邊聽邊忘,邊學邊忘。也指得到新的拋棄舊的。
【第28句】:大理石做門匾——牌子硬
【第29句】:【好貓不作聲】(諺)指善于捕捉老鼠的貓不出聲。常比喻有真才實學的人不張揚、不輕浮。
【第30句】:【侯門深似海】(諺)侯門:舊時王侯的府門。指王侯的府門像海一樣深,平常人難得通報進去。也泛指達官富豪之家,不容普通人進出。
【第31句】:【吃了橄欖灰兒——回過味來】(歇)橄欖:橄欖樹的果實,吃時先澀后甜。回味:本指吃了橄欖后細品余味,轉指事情過后從記憶里體會。指事后終于醒悟過來。 也作“吃了橄欖——曉得回味”。
【第32句】:【冤有頭,債有主】(諺)報仇找對頭,討債找債主。指報仇討債,各有其主。也指出了事,總有人要承擔責任。 也作冤各有頭,債各有主。 冤有冤家,債有債主。 債有主,冤有頭。
【第33句】:【釣大魚離不了長竹竿】(諺)要釣大魚,就離不了長長的釣魚竿。 比喻人要想得到大利,就得先付出大的投資。
【第34句】:【不知道天高地厚】釋義:不了解客現實際情況,對自己估計過高。例句:不過,潘秀婭——這位一會兒便要坐著出租小轎車來的新娘子,絕不是那種不知道天高地厚、貪心不足的人。
【第35句】:【蝗蟲螞蚱一起逮】都算數,都被牽連。明代《金瓶梅》: “還是哥十分情分,看上顧下,那日蝗蟲螞蚱一例撲了去,你 敢怎的!”
【第36句】:苦水里泡大的杏核兒——苦仁(人)
【第37句】:【促織不吃癩蛤蟆肉——都是一鍬土上人】(歇)促織:蟋蟀。比喻都是地位低下或命運相同的人。
【第38句】:【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諺)知:知交,交情很深的朋友。糟糠之妻:吃糠咽菜、同苦共難的妻子。堂:堂屋,正房。指人在發跡之后,一不可忘了患難朋友,二不可拋棄糟糠妻子。 也作貧賤交,不可忘;糟糠妻,不下堂。 糟糠之妻不下堂,貧賤之交不可忘。
【第39句】:導彈打色機——同歸于盡
【第40句】:屬埔犁彎板的——老往一面翻土
【第41句】:【將門出虎子】釋義:老子有本領,兒女也有本領。例句:岳勝心中高興:真乃將門出虎子,延慶果是位英雄!
【第42句】:【牛身上拔一根毛】謂數目極少,分量極小。成語:微乎其 微、九牛一毛、滄海一粟。清代《紅樓夢》:“那日在廟里還 愿,花了幾萬銀子,只算是牛身上拔了一根毛罷咧。”
【第43句】:菜籽落到針眼里——湊巧了;趕得巧
【第44句】:【一鑊頭想刨出個金娃娃】釋義:比喻一下子就發大財,或取得巨大成績。例句:不說了,芒種心太高啊,一鑊頭想刨出個金娃娃!這馬占個人不說,還占一筆錢。
【第45句】:單麻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第46句】:【牽馬拉皮條】見“拉皮條”。
【第47句】:【日親日近,日遠日疏】(諺)親友之間,經常接觸往來,關系自然親近;如果不經常接觸往來,那就自然疏遠了。指親友之間要經常聯系,以加深情誼。 也作“日遠日疏,日親日近”。
【第48句】:【橫插一杠子】橫加阻攔、干涉。浩然《艷陽天》:“馬連福 覺著,搞好這件事兒,又露臉,又得利,正在積極籌辦,想不 到蕭長春回來橫插一杠子來反對。”
【第49句】:鋼條做釘子——寧折不彎
【第50句】:狗戴嚼子——胡勒(胡鬧)
【第51句】:我的一位鄰居叔叔長得很高,他的孩子也很高。奶奶說:“這有啥稀罕,啥大人,啥孩子,啥樹發個啥芽子。”(河南·虞城)
【第52句】:星期天,我們學校全體師生上山栽樹。爺爺聽后,捋著胡須高興地說:“栽上一棵樹,修個小水庫;栽上一片林,等于修個水庫群。”(河南·汝陽)
【第53句】:姑娘嘴上長胡子——少見
【第54句】:媽媽見大家都吃完了飯,可我還端著個碗在吃,就說:“真是船小難足載啊!”(江蘇·射陽)
【第55句】:【癩蛤蟆跳油鍋,找死】釋義:比喻自取滅亡。例句:有人說道:“能悶死嗎?”“死不了吧,反正沒他跑的。”曹宗榮說。 “癩蛤蟆跳油鍋,找死。”小石勝利地叫道。
【第56句】:【一石激起千重浪】一件事發生重大影響,亦即引起哄動 效應。《北京日報》(1987,l,9):“去年11月14日,本報報 導了碩士辦個體信息咨詢事務所的消息,一石激起千重 浪。”
【第57句】:【下河窟窿下河填】指用自身的力量解決。趙樹理《邪不 壓正》:“我看不用等!羊毛出在羊身上,下河窟窿只能下河 填,高工作員也給咱帶不來一畝地!”
【第58句】:【賣油娘子水梳頭】油留著賣,自己不能搽。意即為他人 服務,自己不能享受。類似的:賣鞋的赤腳跑/裁縫衣破沒 人補,木匠屋里沒凳坐/造車者多步行。成語:為人作嫁。 《艾蕪短篇小說選》:“賣油娘子水梳頭,這是一句極其流行 的俗語。意思是說,賣油人的娘子,舍不得用油梳頭,只拿 點水來潤潤頭發。也就是說,一些小本生意的人以及一般 下力的,總是拿好的去供給別人,壞的留著自己享用。這并 不是自己儉省,想要儲蓄起來,而是現代社會生活的法則, 逼著人不得不這樣虐待自己,不然的話,就不能生活下去。”
【第59句】:表弟一到我家就像只麻雀,“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引得我們話也多了起來。媽媽見了,笑著說:“這可真是個練口才的好辦法,爆竹點著了頭,一響全響啊!”(四川·江安)
【第60句】:我們錯了一道應用題,李老師為我們又出了一道類似的題,結果,我們第二天交上去后又錯了。老師說:“你們啊,只知道從家到學校的路,卻不認識從學校到家的路啊!”(江西·上饒)
【第61句】:【內行看功夫,外行看熱鬧】見“行家看門道,力把看熱鬧”。
【第62句】:【雞毛炒鴨蛋——各自打散】(歇)本指雞毛和鴨蛋炒不成一塊兒,轉喻人彼此無法湊合,還是散伙為好。
【第63句】:【寄物則少,寄言則多】(諺)托人捎東西,特別是吃的東西,會越捎越少;托人捎話,輾轉相傳,添枝加葉,會越捎越多。指話越傳越失真。
【第64句】:【不上高山,不顯平原】有比較,才能看出差別和高下。張 恨水《啼笑因緣》:“真是不登高山,不見平地。像她這樣用 錢,簡直是把大洋錢看作大銅子。”
【第65句】:【 七十二行,莊稼為強】農業是根本。歐陽山《高干大》:“可 是七十二行,還是莊稼為王!土里長出來的東西,比什么都 值錢!”
【第66句】:走路軋斷腿——半途而廢
【第67句】:重槌敲重鑼——響當當
【第68句】:【 閑著媳婦雇保姆】謂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條件。《中國 勞動報》(1996,3,28):“這種閑著媳婦雇保姆的行為,除了 加大經營成本外,還產生了其他負效應。”
【第69句】:【 螞蟥纏住鷺鷥的腳】謂糾纏不放。《安徽文學》 (1959,8): “不想跟她說,他卻老纏著,螞蟥叮住鷺鷥的腳。”
【第70句】:【吹牛皮】人們常用“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這句話來諷刺那些說大話的人。為什么把說大話稱為“吹牛皮”或“吹牛”呢?有兩種說法。先說吹牛。關于牛,認為它與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有關。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最重要的財產就是牛和馬。因此,人們聚在一起時總喜歡談論自己的牛和馬,其中就難免有夸大的成分,特別是到了提親年齡的小伙子,托媒人夸富,夸富的內容就是有很多牛馬。能說會道的媒婆樂此不疲,領著女方的親戚指著別人家的牛群,說成是小伙子家里的財產,反正游牧也沒有定所,多說點比少說點強。日久天長,“吹牛”之說流傳開來,成了說大話的代名詞。再說吹牛皮。古時候,我國黃河上游一帶居民,還沒有學會造船技術,他們用牛皮縫制成一種皮筏子當做渡河的工具。下小時得靠人用嘴巴把皮筏子吹起來,筏子才能在水面上當船使用。可是沒有足夠的力氣,皮筏子是吹不起來的。因此,對那些光會說大話沒有真本事的人,人們便會對他說:“你有本事把牛皮吹起來!”這就是吹牛皮的來歷。
【第71句】:我跟著媽媽去菜地拔草。媽媽囑咐我不要踩著了菜畦子,可我無意中還是踩了一個深深的腳印。媽媽生氣地說:“沒見你干什么事,你倒把菩薩眼睛搗瞎了。”(安徽·金寨)
【第72句】:針對社會上有些人愛吃野味兒的現象,外婆說:“吃盡美味還是鹽,穿盡綾羅還是棉。”(四川·忠縣)
【第73句】:【種田的兒郎不顧衣】(諺)兒郎:泛指年輕人。從事農業生產的年輕人,只顧耕田種地,不怕弄臟衣服。指勞動者不怕臟。
【第74句】:借票子做衣裳穿——渾身是債
【第75句】:【雞市鴨市——鴿子另一市】(歇)鴿子:諧“各自”。市:市場,第三個“市”諧“事”。指各人有各人的事。
【第76句】:【路不平,有人踩】釋義:事情不公平,就會有人過問。例句:“路不平,有人踩。他做的不對,別人就要說話。”
【第77句】:【一號藤子結一號瓜】釋義:有什么樣的家庭,就出什么樣的子女。例句:“你不曉得這妹子的根基嗎?一號藤子結一號瓜,沒得錯的。”
【第78句】:【至親不過爹娘,至近不過夫妻】見“近不過夫妻,親不過父母”。
【第79句】:上數學課時,有些同學吵吵鬧鬧。老師就說:“鬧山麻雀不長肉。”(四川·自貢)
【第80句】:茶館里伸手——胡(壺)來
【第81句】:【家有賢妻,丈夫不遭橫事】(諺)橫事:意料不到的災禍。指家里有賢惠的妻子,處事周到,防禍未然,丈夫自可過著無憂無慮的平安生活。 也作“家有賢妻夫禍少”。
【第82句】:媽媽叫我把盆子拿到鋪子里修,而我自己卻把盆子補好了。媽媽風趣地說:“現在黃鼠狼能拉磨,驢子也不值錢了。”(四川·成都)
【第83句】:姐妹倆回娘家——殊途同歸
【第84句】:【知性同樂】(諺)指彼此都能了解對方的性格,就能安樂相處。
【第85句】:堂妹在上幼兒園,挺能唱歌的。一天晚上,全家人要她唱幾首歌,她卻扭捏起來了。嬸嬸開玩笑說:“別客氣了,仨錢買個李子,誰不曉得你的底子;何必挽你上臺不上臺?”(江蘇·靖江)
【第86句】:高粱稈當柱子——難頂難撐
【第87句】:【五花八門】“五花八門”一語,多用來比喻花樣繁多,變化多端。它源出兩說。一說“五花八門”是古代戰術中變幻多端的陣勢:“五花”即五行陣;“八門”則是八門陣。五行陣是古代根據五行排布的戰陣。八門陣也稱八卦陣。這個陣勢,原來是按照八卦的次第列為陣勢的。但是,八八可變為六十四卦,常使對方軍隊陷入迷離莫辨之中。相傳春秋時期的孫武、孫臏最早運用八卦陣。后來,三國時的諸葛亮又將八卦陣改變成八陣圖。二說認為“五花八門”指從事十三種行業的人。 “五花”是:金菊花——賣茶的女人;木棉花——上街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青樓上的歌女;火棘花——玩雜耍的人;牽牛花——挑夫。八門是:一門巾——算命占卦者;二門皮——賣草藥者;三門彩——變戲法者;四門掛——江湖賣藝者;五門平——說書評彈者;六門團——街頭賣唱者;七門調——搭篷扎紙者;八門聊——高臺唱戲者。這時的“五花八門”已經包含了社會上的許多行業,泛指各行各業的繁雜和眾多。隨著時代的發展,“五花八門”擴展到其他各種事物。
【第88句】:棉花堆上散步——不踏實
【第89句】:【扳倒葫蘆灑了油】(慣)比喻不惜一切,堅決干到底。
【第90句】:【相馬以輿,相士以居】(諺)輿(yu):車。居:平素待人接物及生活表現。指相馬要從它拉車的表現上判斷它的耐力,相士要從他的平素為人處世上判定他的品行。
【第91句】:【釘是釘,板是板】(慣)形容態度鮮明,毫不含糊。
【第92句】:【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諺)他投送給我桃,我用李去回敬他。指桃與李的價值是相當的,禮尚往來,合情合理。
【第93句】:【身在福中要知福】(諺)身處在幸福之中,要知道珍惜這幸福生活。 指人必須知足惜福。
【第94句】:【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釋義:比喻有社會經驗。類似的有,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例句:“哼,我過的橋倒比你們走的路多呢,什么世事我看不透?”
【第95句】:【啞子做夢——說不得】(歇)指無法說或不能說。
【第96句】:【插起招軍旗,就有吃糧人】招軍旗:古時招募士兵用的旗幟。吃糧人:指吃糧餉的士兵。插起招軍的旗幟,就有人應招參軍。也比喻總會有人響應。例句:“插起招軍旗,就有吃糧人。”有個吳先生是在閻錫山部下當過旅長的退職軍官,家里很富,才死了老婆。他在姐姐廟大會上見過小芹一面,愿意續她,媒人向三仙姑一說,三仙姑當然愿意。
【第97句】:【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釋義:經商刻薄的,不一定多賺錢;忠厚的,也不一定就蝕本。例句:那些和尚們也聞知秦賣油之名,他的油比別人又好又賤,單單作成他。所以一連這九日,秦重只在昭慶寺走動。正是: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
【第98句】:【戴烏紗帽】(慣)烏紗帽:古代官員戴的用黑紗布制成的帽子。比喻當官,居于領導地位。
【第99句】:【上山容易下山難】指事情開頭容易而不好收場。類似 的:辦酒容易請客難/創業容易守成難/縛虎容易縱虎難/看 花容易栽花難/破壞容易建設難/起頭容易結尾難/請神容 易送神難/說得容易做起難,等等。“……容易……難”為俗 語慣用句型之一,表示比較。《播火記》:“你就不想想,上山 容易下山難,弄好了怎么辦,弄不好怎么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