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二奶和小嬸吵架時,互不相讓,各說各的理。奶奶無可奈何地說:“真不知道是驢不走,還是磨不轉(zhuǎn)。”(河南·鄲城)
【第2句】:【煞上褲腰帶就充貞節(jié)女】(慣)比喻剛干了壞事,轉(zhuǎn)臉就假裝好人。
【第3句】:大哥整天游手好閑,在外面交些“鐵哥兒們”。嬸嬸勸他:“只知道吃,只知道拉,金窩也要變成土泥巴,該務務正業(yè)了。”(四川·榮昌)
【第4句】:土地爺掏耳朵——崴泥
【第5句】:【好花偏逢三更雨,明月忽來萬里云】釋義:雨打嬌花,烏云遮月。比喻好人遭受突如其來的打擊。例句:趙氏玉貞衣不解帶,晝夜伺候,不想大限已到,古語說的是:“好花偏逢三更雨,明月忽來萬里云。”李文元一病不起,嗚呼哀哉,竟自死去。
【第6句】:【半天云里的風箏——半點不由己】(歇)指失去自主能力,受制于人。
【第7句】:【豬朝前用嘴拱食,雞往后用腳扒食——各有各的路】(歇)本指豬和雞覓食的方法不同,轉(zhuǎn)指人各有各的主意、方法或門路。 也作豬往前拱,雞往后扒——各有各的路。 豬往前拱,雞往后刨——各有各的高招。
【第8句】:【穿釘鞋走泥路——步步落實】(歇)釘鞋:一種舊式雨鞋,鞋幫用桐油油過,鞋底釘有大帽釘。本指行走時腳步很穩(wěn),轉(zhuǎn)指做事扎實、穩(wěn)妥。
【第9句】:鴨子呱呱狗吃屎——本性難移
【第10句】:【人忙神不忙】(慣)指當事人著急,被求助的人卻不著急。
【第11句】:背集市擺攤子——外行
【第12句】:一同學從前打架斗毆,無所不干;如今是助人為樂,勤奮向上。他爸爸高興地說:“大樓中的電梯能上能下,沙發(fā)中的彈簧可屈可伸。他開始走正路了啊!”(陜西·西安)
【第13句】:【打幌子】(慣)幌子:店鋪門外面表明所賣商品的標志。1比喻某種跡象顯露在外面。2比喻打著某種旗號,暗中卻做著另外的事情。
【第14句】:【 合穿一條褲子】意即同步走,采取同一立場,行動一致。 多指做壞事。成語:狼狽為奸。海外劉宜良《江南小語》: “某某律師,和移民局的承辦官員,是同穿一條褲子的朋友, 寧可多花錢,早點拿到綠卡。”
【第15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慣)媒妁:媒人。指婚姻由父母作主、媒人介紹而成。 也作“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第16句】:【生財有道】(諺)指創(chuàng)收財富,要有正當?shù)姆椒ɑ蛲緩健:蠖嘀溉擞邪l(fā)財之法。
【第17句】:【怕見的是怪,難躲的是債】(諺)害怕見到的是鬼怪,難以躲過的是債主。指舊時窮人往往無錢還債,但想躲又躲不過。
【第18句】:【天不收,地不留】(慣)指無人收留,無處容身。
【第19句】:【黃了】“黃了”這一俗語,專指好事沒有辦成。如對象沒搞成被說成黃了。 “黃了”源自哪里呢?舊時代做生意,開張的那天,門外要貼上“開張大吉”的大紅紙喜報一張。春節(jié)休息,正月十六開始營業(yè),開門那天,也要在門外貼上“開市大吉”的大紅紙喜報。相反,如果一家商店經(jīng)營不善,沒法經(jīng)營下去了,店鋪關(guān)門,就用一張黃紙,寫上“收市大吉”貼在門上。由此,人們就將一家生意的關(guān)門,說是“黃了”。久而久之,引申為凡是沒有辦成的好事都可以說“黃了”。壞事沒辦成沒有說“黃了”的。
【第20句】:張大伯當了干部后,由于辦事公道,不講情面,有幾個人就想搞他的小動作。他說:“腳正不怕鞋歪,身正不怕影斜;我看醬蛆能拱倒醬缸?”(安徽·利辛)
【第21句】:人死大夫到——無濟于事;不濟事
【第22句】:三代人出門——扶老攜幼,有前有后
【第23句】:【綠豆皮兒——青退】(歇)青:青色,綠豆皮的顏色,諧“請”。退:本指脫去(皮),轉(zhuǎn)指退還。指請求退還。
【第24句】:小姨是個列車員,每天五點鐘上班。可這天上班前她突然病倒了,姨父要去給她請假。姥姥說:“一個捻兒一個燈,一個蘿卜一個坑。現(xiàn)在去請假,領導找誰替班?”(河北·石家莊)
【第25句】:【抓不住頭發(fā)揪耳朵】(慣)比喻胡亂抓人頂罪。
【第26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第27句】:火神廟里出了雷神爺——老子和兒子一樣
【第28句】:【被窩里放屁——獨吞】(歇)譏諷人獨占財物或好處。 也作“蒙被子放屁——獨吞”。
【第29句】:【搭船的坐中艙】撐船的在艙外,乘客坐中艙搭船的并 不是正式乘客,不應受優(yōu)待。電視劇:“你不過是個搭船的, 還想坐中艙!”
【第30句】:有一道數(shù)學題,爸爸給講了一遍,我還沒弄懂,他卻做別的事情去了。我對媽媽說:“爸爸輔導他班里的學生那么認真,可是對我……”媽媽接過我的話說:“你爸是家里的和尚不做家齋。”(安徽·廬江)
【第31句】:【不能正己,焉能化人】(諺)自己不能嚴于律己,使自己品行端正,又怎能教化別人。指要想教育別人,必須先嚴格要求自己。
【第32句】:【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諺)彪:小虎中最兇猛殘暴的。指母虎一胎所生的幾只小虎中,必有一只是最兇猛殘暴的。
【第33句】:【鐵嘴豆腐腳】(慣)說話厲害,但底氣不足。形容人外表厲害,實際上是軟骨頭。
【第34句】:【書山、學海】在文化場所(如學校等地方),常見一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對聯(lián),是一副勵志格言。那么“書山”、“學海”是怎么來的呢? “書山”與“學海”這兩詞源于漢代學者楊雄的《法言·字行》,其中寫道:“百川學海而至于海;丘陵學山不至于山。”意思是:百川因為奔流不息,才能到達大海;丘陵靜止不動,所以永遠達不到山高。比喻為學要勤奮,方能有所收益,若是懶惰怕苦,則學業(yè)無成。后來人們就用“學海”、“學山”來比喻知識的寶庫。宋代一位叫左圭的學者將唐宋名家的野史雜說匯成一部書,名為《百川學海》。明代王文祿將明代有關(guān)學術(shù)思想、生產(chǎn)經(jīng)驗以及風俗習慣等方面的著作輯錄百種,匯為《百陵學山》一書。由于這兩種書籍都是匯集百家著術(shù)的,書名又典出一處,故后人將“學山”改為“書山”,上述的那副對聯(lián)避免了兩個“學”字的重復,符合對聯(lián)的格式要求,才有了精辟絕倫的格言警句式的治學勵志對聯(lián)。
【第35句】:【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諺)秀才:明、清稱府、州、縣學的生員,后泛指讀書人。舊指讀書人閉門苦讀,足不出戶就可知道天下大事。 也作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第36句】:老母豬上講臺——大嘴說客
【第37句】:騎兵隊長打沖鋒——馬當先
【第38句】:爸爸見小紅的本子上有錯題,總是責備來責備去。一次,小紅實在忍不住了,就氣呼呼地說:“你就是見到紅棗當火(炭)吹。”(安徽·廬江)
【第39句】:運動勁出來.歇著病出來。
【第40句】:【菩提樹】“菩提樹”是經(jīng)常碰到的一個名詞,特別是影視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菩提樹是佛教中的圣樹。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唐朝初年,禪宗六祖慧能寫了這么一首關(guān)于菩提樹的偈子,流傳甚廣。那么,菩提樹到底存在不存在呢?菩提樹不僅存在,而且又名“覺樹”、“道樹”、“思惟樹”、“佛樹”,屬于桑科,原產(chǎn)于東印度,為常綠喬木。其葉呈心形而末端尖長,花隱于球形花囊中,花為囊熟時呈暗橙色,內(nèi)藏小果。 “菩提”為古印度語(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菩提樹與佛教淵淵頗深,據(jù)傳說,兩千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的王子喬答摩·悉達多,他年輕時為擺脫生老病死輪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尋求人生的真諦。經(jīng)過多年的修煉,終于有一次在菩提樹下靜坐了七天七夜,戰(zhàn)勝了各種邪惡誘惑,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獲得大徹大悟,終成佛佗。所以,后來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圣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
【第41句】:【貨有高低三等價,客無遠近一般看】(諺)貨物可以有高有低,分開等級;顧客卻不能分遠近薄厚。指對待顧客必須一視同仁,熱情招待。
【第42句】:【肚里有墨水兒】(慣)比喻人有知識,有文化。
【第43句】:一天,我告訴媽媽鄰居家的叔叔偷錢了,媽媽問我是怎么知道的。我說:“同學告訴我的。”媽媽說:“灶上灶下的傳不清,騾子傳成駱駝身。自己沒有親眼看見,可別亂說。”(河南·洛陽)
【第44句】:【發(fā)一回水,澄一次泥】釋義:比喻矛盾暴露一次,問題澄清一些。例句:同志們,今天的會議,對我對大家都是一堂很生動的課!發(fā)一回水,澄一次泥,經(jīng)一回事,長一次智。我相信大家都會認真地去思考,并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第45句】:飛機打坦克——居高臨下;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第46句】:屬刨花的——點火就著
【第47句】:爸爸和叔叔成家前,在吃穿用上不分彼此,互相謙讓。各自成家后發(fā)生了變化,分得清楚起來。奶奶說:“這叫一棵草兒頂一個露珠兒——各人過各人的日子兒。”(河北·秦皇島)
【第48句】:【人非草木,誰能無情】(諺)人不是花草樹木,誰能沒有感情?指人都是有感情的。 也作人非草木,豈能無情。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人非草木,焉能無情。
【第49句】:【疾雷不及掩耳】見“迅雷不及掩耳”。
【第50句】:頭發(fā)絲上刻仕女圖——入細入微
【第51句】:【有芯無油總枉然】芯、心諧音,然,燃諧音。指白費心計, 不起作用。類似的:燈盞無油枉費芯。陳世旭《裸體問題》: “結(jié)果往往被冷落。于是就有了哀怨:貧居鬧市無人問,富 在深山有遠親啦;世上無錢難作人,有芯(心)無油總枉然 啦,等等。”
【第52句】:仨錢買頭老叫驢——賤貨
【第53句】:【睜著眼睛不見賊】(慣)指人沒有分辨能力,認不出壞人。
【第54句】:紅娘牽線——成人之美
【第55句】:【禍從天降,災向地生】(慣)指災禍突然降臨。
【第56句】:【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諺)指吃人家的飯,就得聽人家安排。 也作“端人碗,歸人管”。
【第57句】:【一個鍋里掄馬勺】(慣)馬勺:盛粥飯用的木制大勺。吃一個鍋里的飯。比喻在一起生活、工作。 也作一個鍋里攪馬勺。 一個鍋里攪稠稀。稠:代指飯。稀:代指粥。 一個鍋里掄勺子。
【第58句】:【人留后代草留根】(諺)指人只有生兒育女,繁衍后代,人類才得以長繼不衰。 也作“人留子孫草留根”。
【第59句】:【門坎子不好邁】(慣)比喻人不好對付。
【第60句】:【曲不離口,拳不離手】見“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第61句】:【豹子跑山巔,野豬山腰轉(zhuǎn)】釋義:豹子經(jīng)常在山頂活動,野豬經(jīng)常在山腰活動。這是獵人總結(jié)出的經(jīng)驗。例句:我的好獵手,你的神槍叫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什么豹子跑山巔,野豬山腰轉(zhuǎn),這些打獵經(jīng)驗使我心服。
【第62句】:【外頭擺浪子,家里老婆啃家子】(慣)擺浪子:擺出浮浪子弟的派頭。家子:家什,這里指餐具。指男人在外面擺闊顯富,老婆在家里挨餓。
【第63句】:【饞貓總得奔腥味兒】(諺)指貪吃腥物的貓,一聞到腥味就會跑過去偷吃。比喻貪婪的人,總經(jīng)不住物欲的誘惑。也比喻走邪道的人習性難改。 也作“饞貓改不了吃腥”。
【第64句】:【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巫婆下假神】釋義:跟著好人學好,跟著壞人學壞。例句:“要說也是,‘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巫婆下假神。’那劉翠香整天跟秀真跑得那么近,還能對秀真說什么好話?”
【第65句】:媽媽叫我洗菜,我才洗菜,叫我掃地,我才掃地,從來沒主動做過啥。媽媽說:“你呀,就像蛤蟆一樣,點一下跳一下,不點就不跳。”(四川·雅安)
【第66句】:【下坡容易上坡難】(諺)人走下坡路不費力,要走上坡路卻是每一步都得使勁的。比喻退步容易進步難。
【第67句】:【推順水船兒】(慣)指順著情勢說話做事。
【第68句】: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
【第69句】:爸爸是局長,叔叔又有錢,我經(jīng)常向別人夸耀。可媽媽卻說:“有人不仗人勢,有錢不恃錢勢。你要好好學習,將來靠自己的本領做事。”(河北·易縣)
【第70句】:【禍不入慎家之門】(諺)災禍不會進入謹慎人家的門。指居家處世謹慎小心,就可免災防禍。
【第71句】:【 地里挑瓜,挑得眼花】數(shù)量多,難以選擇。指拿不定主意。 地,也說:籮。類似的:滿眼看花,看得眼花。成語:眼花繚 亂。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商州牛多得很!到冬,荒山坡上一群 一群放著。你不知情,到那里買牛,是瓜地里挑瓜,挑得眼 花!”’
【第72句】:金子埋得再深不會生銹,偉人逝世再久不會磨滅。
【第73句】:我三下五除二地將作業(yè)一寫,就準備去打游戲機。爺爺走過來說:“做學問可是三顆釘子釘兩處——一是一,二是二,來不得半點馬虎啊!現(xiàn)在你不好好學習,等你長大可就水淹田園再筑壩——晚啦!”(河南·孟州)
【第74句】:煮爛的鴨子——嘴還硬
【第75句】:【見一半兒不見一半兒】(慣)指看見的事裝作沒看見。
【第76句】:燈草拐棍——難撐;靠不住;主(拄)不定
【第77句】:【檢討一陣子,受惠一輩子】假作檢討,蒙混過關(guān)。圖書: “反過來,這又會使局內(nèi)、局外的干部,誤以為‘檢討一陣子, 受惠一輩子’,反正‘罪不當誅’,倒使敢于以身試法的人越 來越多,形成惡性循環(huán)的雪崩之勢。”
【第78句】:【吃不了蹦蝦仁】把握不住好機會。《新鳳霞回憶錄》:“這 孩子沒有多大出息,吃不了蹦蝦仁,蝦仁蹦到他嘴里也得蹦 出去!”
【第79句】:【讓人指后脊梁骨】謂背地里受人責罵,或被議論。類似 的:讓人背后罵娘。高云覽《小城春秋》:“昧心錢賺不得! 一家富貴千家怨,咱不能讓人家指脊梁骨!”
【第80句】:【 雷聲大,雨點小】比喻聲勢大,沒有實際表現(xiàn)。成語:虛 張聲勢。茅盾《清明前后》:“中國總是中國啊,照例是雷聲 大,雨點小!”
【第81句】:【百人百條心,千人千個樣】(諺)指人各有自己的思想、行為與性格,各不相同,這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相貌一樣。
【第82句】:【一踩八頭蹺】(慣)形容人機敏、反應快。
【第83句】:【炒下豆子自己吃,打破砂鍋讓人賠】釋義:比喻有了成績歸自己,出了差錯怪別人。例句:他覺得,作為一級黨的領導,遇有這種情況,必須給下邊承擔責任,下邊同志,往后才敢大膽工作(yipinjuzi.com)。不能炒下豆子自己吃,打破砂鍋讓人賠。
【第84句】:隔壁搖鈴——聽到嗚(名)聲,未見其人
【第85句】:【—腳踢出去/一腳踢開】斷然拋棄。張潔《無字》:“這種男 人就是跪在腳底下求我,我也會把他一腳踢開。”
【第86句】:【烏金更比黃金貴】烏金,比喻墨,借指知識文化。謂知識 比財富重要。《北京日報》( 1988,11,11):“古人有一句名 言:烏金更比黃金貴。指的是金錢再有價值,也沒有知識 (墨)貴重。今天細細想來,此話仍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第87句】:船到江中觸暗礁——散板了
【第88句】:【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見“火車不是人推的,牛皮不是人吹的”。
【第89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慣)一人:指皇上。萬人:指百姓。地位在皇上之下,萬民之上。舊指宰相。也形容人地位非常高,權(quán)勢非常大。 也作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一人之下,眾人之上。
【第90句】:爛泥塘邊的蚊子一嗡嗡起哄
【第91句】:【強龍不壓地頭蛇】(諺)地頭蛇:地方上有權(quán)勢、有影響的團伙。指外來勢力再大,也難敵地方上有影響的團伙。也指盤踞在地方上的惡勢力是難惹的。 也作強龍難敵地頭蛇。 強龍壓不住地頭蛇。 強龍斗不過地頭蛇。
【第92句】:【伴君如伴虎】(諺)君:君王,皇帝。指陪伴君王,就像陪伴虎狼一樣,不定什么時候會招來殺身之禍。 也作“伴君猶如伴虎狼”。
【第93句】:【只有千日做賊,那有千日防賊】(諺)指人的防患意識往往難以長久。
【第94句】:化學性能穩(wěn)定——難分難解
【第95句】:行軍遇伏兵——出師不利
【第96句】:【猴不鉆圈多敲鑼】釋義:比喻加緊引誘人上圈套。“敲鑼”又作“篩幾遍鑼”。篩:敲。例句:丁世宗很有把握地說:“猴不鉆圈多敲鑼。謬德俊那小子是個汽油桶,只要把蓋揭開了,點火就炸。”
【第97句】:【黃泥巴糊褲襠——不是屎來也是屎】(歇)黃泥巳:黃色的泥,外表上像人糞。屎:諧“事”或“死”。 指蒙受冤屈,無法申辯,或性命難保,必死無疑。
【第98句】:【為著別人的豆子,炸了自己的鍋】(慣)比喻為給別人辦事,損害了自己的利益。
【第99句】:扁擔砸杠子——直打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