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不是塊好捏的糕】不是好擺布的人。類似的:不是好剃 的腦袋/不是省油的燈。《小說月報》(1980,2):“他也知道, 金大清不是塊好捏的糕。五七年他要不是硬抗硬頂,能落 個開除公職,送北大荒嗎?”
【第2句】:【打敗的鵪鶉斗敗的雞】釋義:鵪鶉:一種小烏,也叫鶉,雄性好斗。比喻人失利后,完全喪失了戰斗力。例句:“是啊,打敗的鵪鶉斗敗的雞,這家伙上不了陣勢。”老孟也附和道。
【第3句】:【發高調】見“唱高調”。
【第4句】:百年的歪脖子樹——定型了
【第5句】:扳手緊螺帽——絲絲入口(扣)
【第6句】:【被頭里做事終曉得】(諺)比喻事情再隱蔽也會暴露出來。
【第7句】:【人心都是肉長的】釋義:借指人都是有感情的。例句:人心都是肉長的,唐二古怪本來就是個軟心腸的人,他從地上攙起了娥眉,顫聲問道……
【第8句】:【惟大英雄能本色】修養極高的人,能夠保持人性的本色。 清代《紅樓夢》:“因他姓韋,便叫他作韋大英,方合自己的意 思,暗用‘惟大英雄能本色’之語,何必涂朱抹粉,才是男 子。”
【第9句】:【 吃了槍藥/吃火藥長大的】眼里冒火,動怒吵架。李英儒 《野火春風斗古城》:“你這個小娘們,吃了槍藥啦!干么話 板這么硬!”
【第10句】:河魚下海——不知深淺
【第11句】:【打春】為什么把“立春”叫“打春”?據傳,自從神農氏嘗百草分五谷,開始了農業,前三皇后五帝都很重視,到周朝的時候,把務農的事提到朝議上,一面制歷,一面責令地方官每年要舉行迎春儀式。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員來到郊外,聚集鄉民,設上供桌,燒香磕頭,在供桌前做一個土牛,讓扮作“勾芒神”的人舉鞭打土牛,把這土牛稱作“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懶惰,迎來一年的豐收。后來出現了打紙牛,用紙糊條牛,里面裝著五谷,就把這紙牛叫春牛,仍舊在立春前一天,叫“勾芒神”打紙牛,牛倒了,紙爛了,五谷四下流,象征打出了一年的五谷豐登。后來,據說一個清廉的大官犯了罪,把他貶下去做小官。上任那天,正是迎春的日子,他看到地方官在郊外聚眾舉行迎春儀式,鞭打紙牛,覺得可笑,提筆寫了《春牛榜子》詩半首:“不得職田譏欲死,兒儂何事打春牛?” 他上任后,不再做那種可笑的事了,真心地關心起農事來。來年他把迎春儀式移在了立春那天,不再糊紙牛,搬來了犁子,拉來了黃牛,立春時刻到來時,他迎天扯了個大響鞭,牛走了,犁動了,春耕開始了。他的改革措施得到百姓的擁護。他回到衙里,有了詩興,提起筆來,在上年寫的《春牛榜子》下邊又添了兩句:“歲首常思盤中餐,脆鞭一響打出春。” 就從這兒開始,人們把立春那天叫“打春”。雖然現在不再舉行迎春儀式了,可是,“迎春”、“打春”的叫法依然如故。
【第12句】:【 盆兒罐兒都有】耳朵意即到處有耳朵,容易被人聽見。明 代《金瓶梅》:“你我如今是寡婦,比不得有漢子。香噴噴在 家里,臭烘烘在外頭,盆兒罐兒都有耳朵。”
【第13句】:【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此俗語比喻接受別人的救助要加倍報答,以示感恩。那么,這種說法是怎么來的呢?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最早出現在清代的《增廣賢文·朱子家訓》,來源于明朝的一個故事。明朝后期,皇帝昏庸,政治腐敗,宦官當道,廷臣結黨,派系林立。歷城一縣令,看破時局,無奈之下憤而離職到神通寺出家,法號“興公”。年輕女兒放心不下父親,怕父親受苦,生活不能自理,也跟隨而來。按寺內規矩,男女不能同居,她便進入距離父親不遠的涌泉庵削發為尼,法號“明喜”。為方便替父親洗衣服,明喜隨后建了一座單層方形坐北朝南的塔,把為父親洗好的衣服按約定時間送往塔內,隨后父親再將衣服拿走。當人們問起這樣做的原因時,她說:“父親的養育之恩我們必須好好回報,正所謂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真是不折不扣的孝女,人們無不被她這種報恩方式所感動。為了紀念這位女子,后來人們把神通寺后的泉起名為“滴水泉”,明喜為父親洗衣服的泉為“涌泉”。于是“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個俗語在民間傳開了。至今還被人們廣為引用。
【第14句】:【硬著頭皮】(慣)比喻迫不得已,勉強去做某事。
【第15句】:【臉丑怪不著鏡子】指自己不好,不能埋怨別人。袁靜孔 厥《新兒女英雄傳》:“得了,你別胡說吧。臉丑怪不著鏡子。 牛大水不是那樣的人。”
【第16句】:姐姐嫌自己工資低,想辭掉工作去做生意。爸爸說她:“錢難掙,屎難吃;吹手好當,氣難出。做生意可不是容易的。”(河南·輝縣)
【第17句】:【有理不在高聲】(諺)理由充足自然就能說服人,不在于聲音大、嗓門高。指辯勝對方靠的是擺事實、講道理,不能憑氣勢壓人。
【第18句】:溫室里育種苗——新道道
【第19句】:【做生日(做壽)】生日人人有,生日年年過,但怎么過,差別卻很大,有句俗語叫“窮不過生日富不過年”。其實,過生日和做生日不是一回事,做生日是有講究的。 “做生日”的習俗由來已久,有明確記載的是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自滋以后,二親若在,生至經日,嘗有酒食之事耳。”唐代封寅的《封氏聞見記·降誕》記述更確鑿:“近代風俗,人子在膝下,每生日有酒食之會。”那么,做生日的本義是什么呢?有以下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感激母親賦予生命。十月懷胎,備嘗艱辛。好不容易盼到孩子臨盆,可以說喜悅與痛苦并存,新生與死亡同來,母親需要承擔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負擔,常言說“兒生娘苦日”,做生日的本義就是感激母親賦予生命。“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劬”是勞苦、辛苦的意思,希望通過做生日追思母恩。在這方面有幾個皇帝做得很好。隋文帝楊堅生日那天不許殺豬宰羊,要求舉國吃素以追思雙親;唐太宗及五代時后漢高祖都不搞生日喜慶,而是舉行紀念儀式。《顏氏家訓》的作者還痛斥有些人設酒慶生日為“無教之徒”。可見,當時“做生日”多是出于感激和紀念父母。還有一種說法是消災去邪,是帶有原始色彩的做法。古代因為醫療條件簡陋,接生方法不夠科學,一旦遇有難產,母子性命堪憂。因此,古人把孩子誕生這天當做危險之日,成為提心吊膽的關口,因而要消災避邪,祈求平安。每到孩子生日這天,要給孩子精心制作紅衣服、紅腰帶、紅帽子等作為生日禮物,一日慶祝生日,一日作為一種保護措施,希望化險為夷,保證健康的作用。特別是遇到本命年,成年人要特意買一條紅腰帶系上,成為風俗。做生日還有一種說法是慶祝生命的延續和興旺。這天父老鄉親前來送禮祝賀,備酒慶祝。做生日的習俗延續至今,應該三說合一,慶賀在內,感恩在內,消災在內,三全其美,許多人都是這樣踐行的。
【第20句】:三人喝一杯酒——輪流來
【第21句】:【箭在弦上,話在嘴邊】(慣)指事情到了不能不說出來的時候。
【第22句】:【張家長,李家短】(慣)1指議論別人家的瑣事。2指閑聊天。
【第23句】:【吃得補藥,吃不得瀉藥】經不起損失。周克芹《許茂和他 的女兒們》:“葫蘆壩如今是吃得補藥,吃不得瀉藥了。”
【第24句】:姑姑來我們家,我想留她多住幾天。爺爺聽了說:“親戚常轉,不能常站。”(甘肅·臨澤)
【第25句】:偉偉整天說話“呱呱”叫,能把死蛤蟆說活,可到考試就傻了眼。同學們都說他是“三斤鴨子,兩斤半的嘴,去掉嘴沒貨了”。(江蘇·邳州)
【第26句】:【騎馬吃豆包——撒了餡兒】(歇)比喻泄露了機密。
【第27句】:一個兩歲的孩子,媽媽抱著哭,奶奶抱著還哭,輪到爺爺抱才算不哭了。爺爺樂呵呵地說:“這孩子,屙屎也揀狗。”(廣東·化州)
【第28句】:瓦匠干活——拖泥帶水
【第29句】:【二十四孝】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代的“二十四孝”就是中華孝道的典范和樣板。那么,它始于何時,都包括哪些內容呢?二十四孝在歷史上曾有不同的版本,但不同版本重合的比例相當高。在現在流行的版本中,共包括孝感動天、戲彩娛親、鹿乳奉親、百里負米、嚙指痛心、蘆衣順母、親嘗湯藥、拾葚異器、埋兒奉母、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涌泉躍鯉、懷橘遺親、扇枕溫衾、行傭供母、聞雷泣墓、哭竹生筍、臥冰求鯉、扼虎救父、恣蚊飽血、嘗糞憂心、乳姑不怠、滌親溺器、棄官尋母這二十四個故事,涉及的人物則有帝舜、郯子、老菜子、子路、閔損、曾參、漢文帝、董永、江革、黃香、姜詩、丁蘭、郭巨、楊香、蔡順、陸績、王裒、孟宗、王祥、吳猛、庾黔、唐夫人、黃庭堅、朱壽昌等二十四人。二十四孝的最后兩位——黃庭堅和朱壽昌都是宋代人,所以,這個版本的寫定不能早于宋代。一般認為,二十四孝是由元代的郭居敬輯錄,并且每個故事都賦詩一首,作為課訓童蒙的教材。不過,根據最近的研究,二十四孝至少在北宋中期就已經形成,甚至可能要到唐代。在宋代的墓葬中,發現了大量的以孝子為主題的壁畫或磚雕,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二十四孝的故事。不僅如此,保存在敦煌的唐末寫本中,已經出現了“二十四孝”的名目,其中甚至包括釋迦牟尼。看來,二十四孝故事的流傳不是一兩個人的有意創作,而是由來已久的一種文化傳承。
【第30句】:吃辣椒喝白干——里外發燒
【第31句】:【吃寬心丸】(慣)指聽到舒心寬慰的話。
【第32句】:流水遇到阻力——泛起浪花
【第33句】:【老虎頭上拍蒼蠅】(慣)比喻冒險去觸犯有權勢、有地位的人或勢力。 也作老虎頭上撲蒼蠅。 老虎頭上抓毛兒。
【第34句】:【打死不離親兄弟】(諺)指同胞兄弟情深義重,縱然有時起沖突,也還是情同手足。
【第35句】:【 冰炭不同爐】互相沖突,不能在一起。或說:水火不相 容。老舍《趙子曰》:“歐陽和老李是冰炭不能同爐的,這不 是叫我為難嗎!”
【第36句】: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第37句】:【趕集走親戚——順便】(歇)趕集:到集市上去買賣貨物。指乘做某事的方便做了另一件事。
【第38句】:個人的智慧,如同草尖露珠;群眾的智慧,才是拉薩河水。
【第39句】:【豆腐一碗,一碗豆腐】(慣)比喻實質是一樣的。
【第40句】:【西鳳酒】西鳳酒,原名柳林酒,是我國十大名酒之一。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參加“南洋萬國賽會”,獲獎牌,受到各國評酒專家的交口稱贊。西鳳酒的名稱來自一個久遠的典故。傳說唐代儀鳳年間,吏部侍郎裴行儉歡送出使長安的波斯王子回國,來到扶風郡雍州(今陜西省鳳翔縣)的十里長亭,發現路上蜜蜂、彩蝶紛紛落地不起,非常好奇。經向路人詢問,得知附近的柳林鎮有一家酒坊剛從地下挖出一壇窖藏老酒,氣味濃香無比,因而導致蜂蝶醉倒,臥地不起。后來郡守便把這壇美酒送給裴侍郎。裴氏非常高興,即興吟詩一首:“送君亭子頭,蜂醉蝶不舞。三陽開國泰,美哉柳林酒。”回朝后,裴侍郎又將這壇美酒獻給高宗皇帝,從此柳林酒便身價百倍,被列為朝宴、國宴佳釀。因該酒產自西部鳳翔,后來便改稱“西鳳酒”,一直沿襲至今。
【第41句】:江灘上的石頭——有的是
【第42句】:【未看老婆,先看阿舅】(諺)老婆:妻的俗稱。阿舅:妻的兄或弟。指要想知道未婚妻的人品相貌如何,先看看阿舅就叮以推知。
【第43句】:新聞中播出了又一個仿造人民幣的犯罪團伙被捕獲的消息,爸爸高興地說:“栽李不結桃,假的真不了。那些黑心人早晚會被嚴懲的。”(福建·福州)
【第44句】:老母豬啃豬圈——嘴巴癢
【第45句】:【熱飯不能熱食】(諺)指要吃熱飯,還需等到稍涼之后,方不至于燙嘴。比喻辦事需有耐性,急于求成反而會壞事。
【第46句】:爸爸總是愛批評我飯前不洗手,而他自己也有這個毛病。媽媽說:“我看你是烏鴉落在豬身上,不知道自己也黑。”(河南·正陽)
【第47句】:【國有王法,廟有清規】(諺)王法:國家設置的法律。清規:寺廟里處罰犯規者的條文。指國家有大法,寺廟有清規,都必須依照執行。
【第48句】:【家丑不可外揚】(諺)家丑:家庭內部發生的見不得人的丑事。指家丑不要向外張揚。也泛指人們對于內部的丑事往往盡力遮掩,不向外界宣播。 也作家丑不可外談。 家丑不可外傳。
【第49句】:【十個兒子十個相】(諺)相:相貌,長相。一母所生的十個兒子,長相就有十個樣。指人的相貌各自不同。
【第50句】:【理發店的三色轉燈理】發店是統一的三色標志,一般都有一個玻璃圓筒.里面繞著紅藍白三色相間,不斷向上旋轉的條形彩柱。這種標志,在全世界通用。那么,它是怎么產生的呢?據說,在法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巴黎有一位革命者被敵人追捕,跑到一家理發店躲藏。敵人追到理發店時,理發師傅們在敵人面前說東道西,巧妙機智地保護了那位革命者。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法國政府為了表彰理發店工人對革命的貢獻,便在理發店門口裝飾其象征法國國旗上紅藍白三色的彩柱。這是對理發店的最高獎賞,也是理發店的榮耀。后來世界各地的理發店認為這種彩柱很好看,也很醒目,就紛紛效仿。
【第51句】:【石灰布袋——到處留跡】(歇)本指石灰布袋放到哪里都會留下痕跡,轉喻人不管走到哪里,都留下行跡。多指留下劣跡。 也作“石灰布袋——處處有跡”。
【第52句】:【三朝媳婦,月里孩兒】(諺)三朝(zha。):三天。剛娶過門三天的新媳婦,就要抓緊引導;剛生下一個月的小嬰兒,就要進行教育。指家庭教育,貴在及早。 也作三朝的新婦,月子的孩兒。 三朝新婦婆引壞,月里孩兒娘引壞。
【第53句】:【六十年氣運輪流轉】釋義:情況是在不斷地變化,總會碰到好運氣。例句:“好侄兒,常言道:六十年氣運輪流轉。誰敢說咱們馬家不能改變門風?”
【第54句】:【前有車,后有轍】(諺)前邊有車行過,后邊就有車轍。比喻前人取得了經驗教訓,后人就有了可以遵循的榜樣。 也作“前邊有車,后邊有轍”。
【第55句】:【在刀刃上試脖子軟硬】(慣)比喻拿生命去冒險。
【第56句】:銀鑼敲金鐘——響當當
【第57句】:【野雞戴皮帽兒——充鷹】(歇)比喻冒充大人物。含譏諷意味。
【第58句】:【吃慣的嘴,跑慣的腿】(諺)常吃養成了慣性,就總想去吃;常玩養成了慣性,就總想去玩。指貪吃貪玩一旦形成了習慣,就不由自主。
【第59句】:【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原指軍隊被圍困,也可指其他內外 交困的情況。明代《三國演義》:“止有孤城一區,內無糧草, 外無救兵,危在旦夕。”
【第60句】:【明保曹操,暗保劉備】三國時代劉備與曹操對立。關羽在 曹操手下待過,心里忠于劉備。借指心懷二志,另有打算。 吳強《堡壘》:“不妨來個假投降,明保曹操,暗保劉備。”
【第61句】:【搔不著癢處】(慣)比喻沒有觸及要害。 也作“搔頭不知癢處”。
【第62句】:【將心比心,強如佛心】(諺)佛心:佛祖大慈大悲的心。人只要能處處用自己的心去推比別人的心,就會比佛心還要慈悲。指人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就是高尚的人。
【第63句】:奶奶過生日了。吃飯的時候,爸爸夾了魚頭對奶奶說:“吃了魚頭,萬事不愁。”媽媽夾起了魚尾,對奶奶說:“吃了魚尾,順風順水。”我給奶奶夾了塊魚身放在她的盤里,說:“吃了魚身,萬象更新。”奶奶高興極了。(河北·易縣)
【第64句】:【船小好掉頭】(諺)掉頭:轉向,回身。指船身小,容易轉動。比喻人手少、規模小的單位,調整起來方便,沒有牽制。 也作“船小掉頭快”。
【第65句】:【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清官尚且如此,貪官就更為嚴 重。反映封建社會官吏貪污受賄,搜刮民脂民膏的罪行。 三年,也說:一任。清代《儒林外史》:“王太守笑道:可見三 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話,而今也不甚確了。”
【第66句】:一位學生作業沒完成,被老師叫到了辦公室。下班后,有人看到他的家長找來了,就對那位老師說:“你可要當心,那可是個不省事的貨。”那位老師卻說:“我既當泥鰍,就不怕鉆眼子。”(河北·滄州)
【第67句】:【鼻子上掛鲞魚——嗅鲞】(歇)鲞(xiang)魚:剖開晾干后食用的魚。嗅鲞:諧“休想”。指不要癡心妄想。
【第68句】:【兵不離營,馬不離站,放羊不離破羊圈】釋義:做什么工作不離什么崗位。例句:李寶泰用鼻子重重“哼”了一聲,說:“兵不離營,馬不離站,放羊不離破羊圈。吃上人家熟哩,拿上人家生哩,也不知道是總管回家干甚!”
【第69句】:老鼠鼻子一大不了
【第70句】:【與其欠錢,不如賣田】(諺)欠錢:借債。賣田:變賣財產。寧愿變賣家業,也不去借債欠人錢。指借債付息,殊不可取。
【第71句】:金脖子青蛙——好頸(景)不長
【第72句】:【斷橋】杭州西湖美名揚天下,到過西湖的人都要到“斷橋”一游,結果“斷橋不斷”。關于斷橋的得名眾說紛紜:有人說起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斷,故稱斷橋;有人說孤山之路到此而斷,故名斷橋。還有人說是冬日雪霽,古石橋上陽面冰雪消融,陰面依然玉砌銀鋪,從葛嶺遠眺,橋與堤似斷非斷,故名“斷橋殘雪”。最流行的一種說法是,古時候橋畔住著一對以釀酒為生的段姓夫婦,他們將西湖上的小木橋改造成為一座高高的石拱橋,還在橋頭建了一座亭子。從此游西湖的人再也不怕路滑橋斷了。鄉親父老為紀念段家夫婦行善造橋的好事,便把這橋稱為段家橋。后來,因“段”與“斷”同音,久而久之又被稱為“斷橋”。
【第73句】:【敲鑼賣糖——各執一行】(歇)行:行當。本指各干各的行當,轉指各干各的事,互不干預。也指各人干慣了各自的一行,精通各自的一行。 也作敲鑼賣糖——各干一行。 敲鑼賣糖——各搞一行。
【第74句】:【大風刮不多時,大雨下不多時】(諺)指狂風暴雨來勢猛烈,但不會持續多久。也借指特殊情況只是暫時的。
【第75句】:【四大喜事、三大悲、三急】人生有四大喜事,三大悲,還有人的三急,它們分別是: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三大悲:少年喪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人的三急:上廁所,人洞房,生孩子。上述“四、三、三”源自人們的常識積累。人的一大優勢是善于總結,歸納類推,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對人本身也是一樣,你總結一條,他總結一條;今年總結一條,明年再總結一條,久而久之,最終形成大家公認的、流行很廣泛的諺語性格言。以上四喜、三悲、三急就是如此。
【第76句】:【天不能總睛,人不能常壯】(諺)指就像天氣不會常晴不陰一樣,人不會永遠健壯,不病不衰。
【第77句】:【對著真人,不說假話】見“當著真人,不說假話”。
【第78句】:【要宜麥,見三白】(諺)三白:三場好雪。要想麥子豐收,最好是臘月里能連下三場好雪。指冬雪是麥子豐收的保證條件。
【第79句】:射出槍口的子彈——不會拐彎抹角
【第80句】:【大海不禁漏卮】見“滄海不能實漏卮”。
【第81句】:菜園里的羊角蔥——越老越辣
【第82句】:爸爸見我總和小剛一起,打趣說:“你們倆真是秤桿離不了秤砣。”(山東·臨的)
【第83句】:云里伸拳頭——露一手
【第84句】:擠牙膏——點一點來
【第85句】:【開元通寶——外圓內方】(歇)開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其間鑄的銅幣(通寶),圓形中間有方形孔。形容人表面圓融,實際上很有準則或個性極強。
【第86句】:【習慣成自然】適應了就變為常態,不受拘束,或不易改 變。相關的:多年的老歪樹,直不起來了。清代《鏡花緣》: “俗語說的:習慣成自然。我們看他雖覺異樣,無如他們自 古如此;他們看見我們,自然也以我們為非。”
【第87句】:耕地摔鞭子——催(吹)牛
【第88句】:鯊魚把兒請貓代管——不保險
【第89句】:【十耕蘿卜九耕麻】(諺)指農歷十月宜耕蘿卜地,九月宜耕麻地。
【第90句】:【狗皮膏藥】“狗皮膏藥”療效雖好,但用于比喻卻是貶義,比喻某些人耍賴、纏人,甩不掉。那么,“狗皮膏藥”是誰發明的呢?民間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從前,彰德府(今河南安陽)有一個專做膏藥的王掌柜,他為人善良,不論貧富,只要誰生了瘡,就給誰治,對窮人分文不取,名聲不錯,遠近聞名。一天,王掌柜帶上膏藥去趕廟會,半路上碰上了一個瘸腿乞丐,穿得破破爛爛,一身臭氣。那乞丐見了王掌柜,伸開他的瘸腿,指著腿上的疔瘡,請王掌柜給他治治。王掌柜忙取出一貼小膏藥為他貼在瘡上,說:“放心吧,明天準好。” 第二天,王掌柜又碰上了那個乞丐,忙問:“好了嗎?”乞丐搖搖頭說:“沒好,疼得更厲害了。”王掌柜揭開膏藥一看,確實瘡更大了,就說:“我給你再換一貼藥力大的,如果不好,你到我家來找我。”于是給乞丐換了一貼膏藥。第三天,王掌柜剛要出門,見瘸腿乞丐正在門邊等著他呢?還沒等王掌柜開口,他就大罵起來:“你真坑人!彰德府的膏藥,凈是假貨!”王掌柜沒有急,揭開膏藥一看,大吃一驚,腿上的瘡變得像碗口大了,還化了膿。王掌柜忙說:“對不起,我再給你配制一貼最好的膏藥。”他扶著乞丐走進家門。誰知,剛一進院,一條大黃狗突然撲了上來,咬住了乞丐的腿。王掌柜一急,抄起乞丐手中的木棍,一棍競把大黃狗打死了。乞丐反而笑了:“今天有狗肉吃了。” 王掌柜趕忙跑到后院,找出幾味名貴藥材,又配了一貼膏藥,旁邊還攤放著幾塊狗皮。乞丐接過膏藥,往腿上一按,又順手拿起一塊狗皮,也捂到了上面。功夫不大,乞丐就把狗皮和膏藥一揭,碗口大的膿瘡奇跡般地不見了,傷口也完全長好了。真是奇跡,王掌柜接過那狗皮膏藥,正想看個究竟,這時,瘸腿乞丐已經不見了。王掌柜這才明白,是拐仙——鐵拐李前來傳授仙方。自此,狗皮膏藥便名揚天下。
【第91句】:我吃飯總是慢吞吞的,好像咽不下飯。媽媽半打趣地說:“你呀,沒有嘗過饑餓的滋味。俗話說,肚子饑餓時,山楂也無核。”(浙江·常山)
【第92句】:鋸大樹做鐮把——大材小用
【第93句】:【滿盤車馬炮士相,沒有保住一個老將】釋義:車、馬、炮、士、相、將:都是象棋棋子名稱。比喻人雖多,卻都無能、無用,連一個人都保護不住。例句:唉,滿盤車馬炮士相,沒有保住一個老將!但過了一段時間,他那緊張的心理漸漸松弛了,沒啥了不起的,只不過抓了幾個人嘛。
【第94句】:吃桑葉吐絲——肚里有貨
【第95句】:決了堤的洪水——橫沖直撞
【第96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諺)蹊(xi):小路。桃樹、李樹不會說話,可它們的花果很吸引入,人來人往,樹下自然就踩出了條條小路。 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自然引人景仰。 也作桃李不言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第97句】: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團
【第98句】:【貓不跟狗斗,窮不跟富斗】釋義:舊謂窮人不和富人作對,以免吃虧。參見“貧不與富敵,賤不與貴爭”、“窮不與富斗,富不與官斗”。例句:他覺得,自古道:“貓不跟狗斗,窮不跟富斗。”這是老人們興下哩。
【第99句】:【爹有娘有,不如自個有】(諺)爹娘再有錢,也比不上自己手里有錢。指人要靠自己,貴在自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