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沙石打青石——石打石(實打實)
【第2句】:【頭頂上打炸雷】指受到意外的嚴重打擊。姚雪垠《李自 成》:“隔了一天,他又收到一份邸報,簡直像在他的頭頂上 打炸雷。”
【第3句】:【只當給大風刮跑了】指說的話作廢。李準《大河奔流》: “有些言和語不和的話,就只當大風刮跑了。”
【第4句】:穿西裝戴笠帽——土洋結合
【第5句】:【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湯里來,水里去】(歇)湯里來:指豆腐是用大豆加水磨成豆漿后,再加入石膏或鹽鹵凝固而制成的。水里去:指豆腐翻倒在海水里。比喻何處來,還回到何處去。也形容四處勞苦奔波。
【第6句】:【笱里的魚兒——有進無出】(歇)笱:竹制的捕魚器具,口很小,魚進去就出不來。指人或物只有進來的,沒有出去的。
【第7句】:【腳正不怕鞋歪】謂自己正派,不受壞的影響。周立波《暴 風驟雨》:“走就走,誰還怕啥呀?你告我,架不住我沒有過 呀,腳正不怕鞋歪,走就走唄。”
【第8句】:【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酷熱難熬的日子。那么,三伏天這個名稱是怎么來的呢?三伏天得名較早,早在漢代以前就已創立。顏師古注解《漢書·郊祀志》時曾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于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 這段話告訴我們“伏日”得名是因為當時陰冷之氣潛伏,還沒有進入冷天,所以叫“伏日”。伏日有三個,所以叫“三伏天”。這每一伏各占十天。即:初伏(頭伏),夏至后第三個庚日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中伏(二伏),夏至后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前的一段時間;末伏(三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有的年份中伏二十天。“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干支紀日法”確定的。
【第9句】:草帽子端水——場空
【第10句】:【十年九不遇】(慣)形容非常少見,難得碰到。
【第11句】:【土地廟里長草——荒神】(歇)土地廟:供奉土地神的小廟。荒:荒蕪,諧“慌”。神:本指神靈,轉指心神。形容人心慌意亂。
【第12句】:【大魚奔深水】釋義:比喻有本事的人向往重要部門或大單位。例句:“縣上水就深,省里的更深。”朱升瑤瑤鞭桿,大魚奔深水、古今一理。”
【第13句】:【灑熱血,拋頭顱】見“拋頭顱,灑熱血”。
【第14句】:【 百聞不如一見】強調親身體驗。百,也說:千。海外於梨 華《三人行》:“不過我很希望你自己回去看看,百聞不如一 見,這也是我這次回去的主要原因。”
【第15句】:字是門樓書是房。
【第16句】:心情愉快是肉體和精神的最佳衛生法。
【第17句】:【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慣)三界:佛教用語,指眾生輪回的欲界、色界、無色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代稱構成各種物質的五種元素。原指超然于塵世之外,得道成仙;后指出家修行的人不問世俗之事,脫離世俗羈絆;現在多指人超脫于社會生活之外。 也作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18句】:【蘇州蛤蟆——南蟾】(歇)南蟾:南方的蟾蜍,諧“難纏”。指人或事不容易應付。
【第19句】:【吃一塹,長一智】(諺)塹(qian):阻斷交通的壕溝,比喻挫折困難。 受到一次挫折,就會增長一分見識。 也作“經一失,長一智”。
【第20句】:白菜熬豆腐——誰也不沾誰
【第21句】:壁角里使?頭——挖墻腳(角)
【第22句】:李阿姨的兒子和她頂嘴,李阿姨氣呼呼地坐在床上生悶氣。李叔叔勸道:“消消氣吧,哪個牛犢不抵母呢?”(湖北·丹江口)
【第23句】:【坐紅椅子】(慣)舊時科舉考試發的榜最后要用紅筆勾一下,末一名剛好在紅勾之內。比喻成績排在最后一名。
【第24句】:狗熊掰玉米——掰一個丟三個
【第25句】:睡多得疾病,哭多爛眼睛。
【第26句】:【有狀元徒弟,沒狀元師父】(諺)狀元:舊時科舉殿試第一名,也泛指各行業中的拔尖人物。指徒弟的技藝往往超出師傅。
【第27句】:【漢子外邊走,帶著老婆兩只手】見“男人往外走,帶著娘們手”。
【第28句】:八十老公公挑擔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29句】:【砂子地里放屁——不害你那口磣】(歇)砂:同“沙”。口磣:即牙磣,因食物中有沙子,嚼時硌牙。 指說話不知羞恥。含責罵意。
【第30句】:【大海禁不起瓢兒舀】只減少,不增加,總會有窮盡的時候。 李英儒《還我河山》:“只要埋頭下工夫,大海擱不住勺子舀, 一萬重山也有爬到頭的時候。”
【第31句】:舅母快生小孩兒了。奶奶發現媽媽準備的禮物中沒有棉襖,就一本正經地說:“姑縫襖,活到老。你是當姑的,可得縫件棉襖。”(河南·內鄉)
【第32句】:小偷報警一賊喊捉賊
【第33句】:【有理無理,出在眾人嘴里】(諺)誰有理誰沒理,當事人說的不算數,要聽群眾的評論。指群眾的輿論代表公理,最公道。 也作“有理沒理,出在大伙兒嘴里”。
【第34句】:秋后的蟈蟈——沒幾天吱吱了
【第35句】:【屋漏遷居,路迂改途】(諺)迂:迂回。房屋漏了,就得換個地方住;道路彎曲,就得改條道兒走。 比喻知錯就改,不可固執。
【第36句】:【冤家碰著對頭】(慣)比喻仇人碰到一起。
【第37句】:【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諺)量:度量。毒:狠毒。指度量小不能容人容物者,算不得品德高尚的真君子;對敵沒有狠毒手段者,算不得敢作敢為的大丈夫。
【第38句】:【餓咽糟糠甜似蜜,飽飫烹宰也無香】(諺)飫(yu):飽時進食。烹宰:經過烹調的肉食佳肴。人在饑餓時,吃糠咽菜也香甜;在肚飽時,美食佳肴也不香。指飯菜香不香,關鍵在于人是饑是飽。 也作餓了糠如蜜,不餓蜜不甜。 饑了吃糠甜如蜜,飽了吃蜜也不甜。
【第39句】:我學習怕吃苦,不愿意下力氣。爸爸說:“舍不得金彈子,打不著鳳凰鳥。干什么事不愿意下本錢都不行。”(湖北·武漢)
【第40句】:【菠菜煮豆腐,一清二白】釋義:比喻清楚明白,沒有差錯。也比喻彼此關系清白。例句:他們眼如鼠,心如虎。這些人,菠菜煮豆腐,一清二白,誰跟他打私交啊!
【第41句】:【烏龜不笑鱉,都在泥里歇】處境相同,不應譏笑別人。或 說:烏龜笑鱉爬。古華《芙蓉鎮》:“烏龜不笑鱉,都在泥里 歇。都是一樣落難,一樣造孽。”
【第42句】:一手遮住臉——獨當一面
【第43句】:【愛戴高帽子】釋義:比喻喜愛別人奉承。例句:多九公道:“老夫聞說此處最喜奉承,北邊俗話叫作‘愛戴高帽子’;今日也戴,明日也戴,滿頭盡是高帽子,所以漸漸把頭弄長了。這是戴高帽子戴出來的。”
【第44句】:【老將至而耄及之】(諺)耄:昏聵,糊涂。指人上了年紀,年老糊涂隨著來了。
【第45句】:【水漂的瓜菜,風落的梨子】釋義:比喻失勢,振作不起來。例句:素寒這才說:“他們既編造小集團,你我自然是主要成員,可我不是為自己難過。我是水漂的瓜菜,風落的梨子,算個什么呢!可嘆你南征北戰多年,負傷回來,靠自己勞動生活,不要公家補助,一心為集體,一心斗地主,還落這種下場。”
【第46句】:【無明業火,高三千丈】(慣)無明:佛教用語,沒有智慧之意。業火:怒火。由于沒有智慧,不能了解正理,結果引起許多煩惱,因稱發怒為“無明業火”。形容怒氣沖天,按捺不住。 也作無明火高三千丈。 無名怒火高萬丈。
【第47句】:【背后捅刀子】(慣)指暗地里害人。
【第48句】:【打補丁】(慣)比喻彌補工作中的不足或疏漏之處。
【第49句】:雹打高梁——光棍一條
【第50句】:【雞歸雞,鴨歸鴨】釋義:比喻不是同類,不能在一起。例句:打開天窗說亮話,安隆奶奶,庚虎是你的孫子,小金蘭是我女兒,雞歸雞,鴨歸鴨,你安姐姐也應該知道自己的來龍去脈,不要麻雀跟雁飛,矮人空心高!
【第51句】:【倒胃口】(慣)本指因膩味而不想再吃。比喻因所聽或所見次數太多而心生厭煩。
【第52句】:半道上拔氣門芯——有意為難
【第53句】:【惡有惡報】(諺)指作惡的終究會有壞的報應。原為佛家勸誡世人改惡從善的禪語,后傳為警世語。 也作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惡善到頭總有報。
【第54句】:【大災之后,必有大疫】(諺)指在發生大的自然災害之后,必然會有各種疫病流行,要嚴加防范。
【第55句】:夜壺不叫夜壺——臭水瓶(平)
【第56句】:【阿婆不嫁女,哪得孫兒抱】(諺)孫兒:此處指外孫。阿婆如果舍不得把女兒嫁出去,如何能抱上外孫呢?古時催嫁的話。
【第57句】:不拉胡琴只吹簫——光在鼻孔里出氣
【第58句】:【臘月生的孩子——凍手凍腳】(歇)凍:諧“動”。指動作不規矩(多指性騷擾)。
【第59句】:【一字值千金】文章或書法好,受重視。清代《二十年目睹 之怪現狀》:“但是古人一字值千金,我雖不及古人,打個對 折是要的。”
【第60句】:我準備上學時,天氣突然變冷了,可我并沒感到特別冷。看到別的小孩子都加了衣服,媽媽也讓我加件衣服,爸爸卻不讓。他說:“要想兒平安,三分饑與寒。”(河南·羅山)
【第61句】:【拋頭顱,灑熱血】(慣)指為了信仰而流血犧牲。 也作“灑熱血,拋頭顱”。
【第62句】:【寧輸一子,不失一先】(諺)指下棋時,寧可輸掉一個棋子,也不可失去一著主動進攻的機會。也借指做事貴在爭取主動,而不在一時的利害得失。 也作“寧失數子,不丟一先”。
【第63句】: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穩當。
【第64句】:【 打破悶葫蘆】葫蘆不破,不知道內容,謂揭穿秘密。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他這樣的才氣,這樣的閱歷,一定會打 破這個悶葫蘆吧!”
【第65句】:【錢財是倘來之物】(諺)倘來:偶然得來。錢財是偶然來到你手,又偶然被你掌握的。指錢財是身外之物,有了不必喜,失去不必愁。
【第66句】:【人生一盤棋】釋義:指人的一生像一盤棋一樣變化莫測。例句:唉!人生一盤棋,得得失失,真不易拿穩啊!
【第67句】:【不到西天不識佛】(諺)西天:傳說中阿彌陀佛所居的國土。佛:佛祖。指不到西天去朝拜,就不認識佛祖的形象。比喻不親歷其境就不知事情的真相。也比喻不使出強硬手段對方就不知道厲害。 也作“不到西天,不知佛大小”。
【第68句】:【君子不記小人過】見“大人不責小人過”。
【第69句】:【 成不了氣候】氣、器諧音,兼指不成器,形成不了氣勢。 謂成不了大事。孫犁《風云初記》:“我看咱們少當家的成不 了氣候。”
【第70句】:【農民觀天氣,商人觀市場】(諺)農民關心的是天氣變化,商人關心的是市場行情。指不同行業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敏感問題。
【第71句】:槽頭上沒馬拿驢頂——沒法子的事
【第72句】:【運用之妙,在于一心】釋義:對陣勢運用得是否靈活巧妙,完全在于指揮者根據實際情況,審時度勢,隨機應變。“在于”又作“存乎”。例句:湯鎮臺道:“且不要管他。‘運用之妙,在于一心’,苗子們今日過年,正好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第73句】:【不知道哪頭炕熱】北方農村居民睡炕,冬季炕要加熱。 謂對他好,對他親熱,他不知道。又指不知好壞。成語:不 識好歹。孫犁《風云初記》:“吃的拿的都是從我們這里出, 你那上級,連四兩煙葉兒,我看也沒給你稱過。怎么你這么 向他們,到底是哪頭炕熱呀?”
【第74句】:【吃蔥吃蒜不吃姜】(慣)姜:諧“將”,用話語刺激人(使人沖動之下做出原先不愿或不敢做的事)。 指頭腦保持冷靜,無論別人怎么激將,自己也不上當。
【第75句】:【泥牛入海無消息】不知道后來情況,沒有下文。成語:杳 如黃鶴。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此時那兩個錢莊干 事的人等了好久,只等一個泥牛入海,永無消息。只得寫信 到上海去通知。”
【第76句】:【繞圈子】(慣)1比喻說話不直截了當。2指局限在某一范圍內出不來。 也作繞脖子。 繞彎子。
【第77句】:我愛說話,爸爸媽媽不喜歡我話多。爸爸說:“你知道人為什么長兩只耳朵、兩只眼睛、兩只手,而只有一張嘴?”我回答不上來。后來,在爸爸媽媽啟發下,我明白了:要多聽,多看,多干,少說話。(甘肅·華亭)
【第78句】:【老母豬吃萬年糠】(慣)比喻重提老早以前的事。 也作“老母豬嚼萬年糠”。
【第79句】:木偶不叫木偶——傀儡
【第80句】:【荒旱三年,餓不死廚子】見“大旱三年,餓不死廚官”。
【第81句】:【將軍額前跑開馬】(諺)將軍的前額很寬闊,足以跑開馬匹。指有地位、有度量的大人物,最能寬恕別人,最有容人之量。 也作“將軍額頭能跑馬,宰相肚里能撐船”。
【第82句】:屬玫瑰的——刺兒多
【第83句】:【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釋義:比喻對母親之愛,也比喻對祖國之愛。例句:俗話說,子不嫌母丑,祖國再窮,家鄉再落后,但總是生我養我的親娘、故土,我怎能不眷戀!
【第84句】:墨汁里加石灰——瞎摻和;亂摻和
【第85句】:【連陰百日,也有天晴;冬長三月,早晚打春】釋義:比喻好日子總會到來。例句:“我才不死,我偏活著!”碧桃站在大街上,不是向老爹,而是向那些鬼打墻的小人們發出挑戰的宣告,“連陰百日,也有天睛,冬長三月,早晚打春;我要眼睜睜看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才咽這口氣。”
【第86句】:【正月可栽大樹】(諺)農歷正月,土地剮開始解凍,此時栽大樹,成活率最高。
【第87句】:耩地看耬眼——走著瞧
【第88句】:【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原指人窮失去志氣,也指遇到困難 灰心喪氣。浩然《艷陽天》:“好吧,我是人窮志短,馬瘦毛 長,不能不張嘴了。你家有多余的,多少先勻一點給我,我 們一家老小好度命。”
【第89句】:【烏龜爬門檻——就看此一跌】(歇)本指烏龜過門檻,爬上后跌倒翻過身才勉強過去;轉喻成與不成就看這一下。 也作烏龜爬門檻——看這一跌。 烏龜爬門檻——就看此一翻。翻:諧“番”。
【第90句】:【丟去九霄云外】(慣)九霄:天的最高處。指扔得遠遠的。
【第91句】:【好貨不怕行家瞧】(諺)行家是最識貨的。只要貨好,就不怕行家反復驗看。指優質貨物不會在行家眼中降低了品位。
【第92句】:鐘表沒數字——無時無刻
【第93句】:【食人之祿,忠人之事】(諺)祿:祿糧,飯食。指吃了人家的飯,拿了人家的俸祿,就要盡心竭力地報效人家。 也作食人之祿,必當終人之事。 食人之祿,當盡其心。
【第94句】:猴子吃辣椒——抓耳搔腮
【第95句】:【潑出的水,說出的話】(諺)潑到地上的水,再也收不回來;話從嘴里說出,再也咽不回去。指人說話必須講信用,話一出口,就要負責。
【第96句】:【人不辭路,虎不辭山】(諺)人不能離開道路,就像虎不能離開山岡。指人總要上路,上路總要靠別人幫助。
【第97句】:【東海鰲魚脫釣鉤——再不回頭】(歇)鰲魚:傳說中生活在大海里的大龜或大鱉。本指鰲魚脫鉤后再也不返回,轉指人一去再也不回來。
【第98句】:【自搭梯子自下臺】(慣)比喻給自己找借口擺脫窘境。
【第99句】:【照葫蘆畫瓢】釋義:比喻照現成的樣子模仿。例句:你們怎么搭,我們也怎么搭,照葫蘆畫瓢還不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