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镴槍頭戳石塊——彎回半截】(歇)鍛:錫鉛合金,俗稱焊錫或镴錫,質軟。本指槍頭戳到石頭馬上彎了,轉喻弱者遇到強者被迫退縮。
【第2句】:【老勿入川,少勿入廣】(諺)川:四川。廣:廣東。舊指老年人不可進四川,四川山多路崎嶇;青年人不可進廣東,廣東有麻風女,青年男子容易被勾引染病。
【第3句】:【開一道口子,毀一座堤壩】(諺)堤壩:防水攔水的建筑物。指堤壩上如果開了口,水就會沖潰整個堤壩。比喻事情一旦開了先例,就會發展到不可收拾。
【第4句】:【打鼓弄琵琶,相逢是一家】(諺)指打鼓的和彈琵琶的相逢便合場演奏,過后就各分東西。比喻人臨時聚合,不過是逢場作戲,無情義可講。
【第5句】:玻璃棒槌——經不起敲打;打不得
【第6句】:【拴著的馴馬拉五百,沒籠頭的野馬馱三千】(諺)馴馬:馴服的家馬。籠頭:用皮條編成的戴在騾馬頭上的套具。指家馬負重力小,野馬負重力大。比喻死守家門沒出息,出外闖蕩長才干。
【第7句】:【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問題是長期形成的,由來已久。 劉紹棠《藏珍樓》:“春回大地,換了人間。但是,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的兩度春風還沒有 將堅冰完全融化。”
【第8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第9句】:【獨占鰲頭】見“占鰲頭”。
【第10句】:【失晨之雞,思補更鳴】(諺)失晨:誤了啼鳴報曉。誤了報曉的公雞,很想再有個準時報曉的機會,以彌補失晨的過失。比喻犯了錯誤的人,很想有機會立功補過。
【第11句】:夢里拾錢——空喜一場
【第12句】:水底撈月,天上摘星——想得到,辦不到
【第13句】:叔叔要進城去做生意,爺爺不放心,再三叮嚀叔叔:“多做生意少占本兒,一年多打幾個滾兒;三分毛利吃飽飯,七分毛利餓死人。”(山西·平陸)
【第14句】:后山石頭——死不開竅
【第15句】:火線上飛出來的鷹——見過響槍大炮
【第16句】:風吹墻頭草——哪邊風火哪邊倒
【第17句】:【 加拿大,大家拿】模仿“加拿大”國名的讀音,加以變通, 諷刺私拿公物的現象。或說:外國有個加拿大,中國有個大 家拿。《隨筆》(1995,1):“他和他學生的財物,則當然變‘加 拿大’為‘大家拿’,被覬覦者乘機占為已有。”
【第18句】:【烏紗帽】烏紗帽早已成為歷史,它的詞義已變成官員職務的代稱。其實,烏紗帽剛一問世時,并不為官員所獨占,而是官民皆可戴用的普通帽子。據史載,烏紗帽最早出現于南北朝期間,當時,南朝有個叫休仁的人,他以烏紗抽扎帽子邊沿,稱其帽子為烏紗帽。隨后,又有人用白紗甚至雜色紗扎帽邊,這樣也就有了“白紗帽”、“雜紗帽”了。這許多帽子官民都可戴。到唐代,烏紗帽已十分普通,通用于天子、士人、妓藝。天子視朝時,按南朝舊制戴白紗帽,民間則盛行烏紗帽,只是一種俗帽,因其比較灑脫而為隱士山人偏愛,當時烏紗帽是一種十分隨便的穿戴。到宋代,才規定朝中官員都要戴烏紗帽,連皇帝也不例外,烏紗帽兩旁各有一根長翅(可參照宋朝皇帝的畫像),足有一尺多長,所以走起路來上下顫動。為了保護帽翅免于抖落,官員走路都小心翼翼。而翅的作用是“鎮儀”,據說這種特別裝束是為了保證戴帽者走起路來端正莊重,保持做官的尊嚴。明朝時,官員仍戴這種烏紗帽,但皇帝已經不戴了。明朝規定:官員上朝和辦公時,皆須戴烏紗帽,穿團領衫,束腰帶。帽翅長度較前縮短了,而且寬窄也不相同,官階越高,紗帽的雙翅越窄,反之,雙翅越寬。烏紗帽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它的詞義卻保留了下來,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民間經常能聽到丟官就是丟掉烏紗帽。
【第19句】:【前人栽樹,后人修剪】釋義:比喻前人開創的事業,后人要鞏固、發揚光大。例句:那年月,老一輩鬧革命啃草根、吃皮帶,還要流血犧牲;現在咱吃細米、嚼白饃,只不過多流幾身汗。這就好比“前人栽樹,后人修剪”。
【第20句】:【事在不疑,卜之何益】(諺)卜:占卜算卦,屬于迷信活動。對所做的事既然深信不疑,又何必去占卜吉兇呢?指占卜算卦毫無必要。
【第21句】:【掉進悶葫蘆里】見“跌進悶葫蘆里”。
【第22句】:【 揀到籃里就是菜】不論條件,到手就算數,有了就行。 揀,也說:挖、挑、搭、拾、抓。馬烽《臨時收購員》:“收回來多 少算多少,揀到籃籃里就是菜。”
【第23句】:【人隨王法草隨風】(諺)王法:國家的法律。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必須知法畏法,遵守法度,就像草順著風勢一樣,違抗不得。
【第24句】:管家婆的雞蛋——有數
【第25句】:喜歡狗,狗舔口;喜歡貓,貓上灶——不識抬舉
【第26句】:粗線補衣——外邊難看里邊牢
【第27句】:【竹桶倒豆子倒】道諧音,謂徹底說出,沒有保留。成語: 和盤托出。劉紹棠《兩草一心》:“天天晚上收了工,吃完飯, 四十人在對面炕上盤膝而坐,面面相覷,目光呆滯,表情死 板,一個個向管教人員交心,必須竹桶倒豆子,不倒干凈不 散會。”
【第28句】:【吃黑飯,護黑主】(諺)吃的哪家飯,就保哪家主。舊指受雇于誰家,就維護誰家的利益,不必分是非與邪正。
【第29句】:南瓜花炒雞蛋——對色的貨(即“一路貨色”)
【第30句】:【海枯石爛不變心】感情專一,永不變心,多指愛情。尤鳳 偉《中國一九五七》:“只要兩人真誠相愛,海枯石爛不變心, 終會有一個圓滿的結局的。”
【第31句】:【久病床前沒孝子】見“百日床前無孝子”。
【第32句】:【 甕里走不了鱉】意即出不了范圍,容易得到。或說:罐兒 里王八跑不了。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這全怪我睡了 覺,不要緊,甕里的王八,他跑不了。包在我身上,非抓回來 不可。”
【第33句】:【千個屠夫一把刀】(慣)屠夫:舊時以宰殺牲畜為職業的人。屠夫再多,所使用的工具也都是刀。比喻大家的做法都一樣。
【第34句】:井底青蛙爬出井欄圈——方知天外有天
【第35句】:榫頭里的楔子——硬擠
【第36句】:望鄉臺上彈琵琶——死快活
【第37句】:螃蟹的腳——彎彎多
【第38句】:每逢媽媽讓我寫作業時,我就說:“明天寫吧,明天寫吧!”一天,媽媽又聽我這樣說時便說:“不惜寸陰在今日,必留遺憾在明天啊!一定要珍惜時間啊!”(河南·內黃)
【第39句】:【執法不留情,留情法不容】(諺)指執法者應秉公辦案,不徇私情。
【第40句】:姑娘做嫁妝——早晚用得上
【第41句】:頭頂磨盤——不知輕重
【第42句】:【只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諺)秀才只取得了進學的資格,所以可能還很窮;舉人卻已取得了做官的資格,因此不會再窮。指只有窮的讀書人,沒有窮的做官人。
【第43句】:三爺家來了位年輕的外地人,在三爺面前“之乎者也”地賣弄。鄰居大叔說:“也不打聽打聽三爺是干啥的,他可真是圣人門前賣字畫,佛爺手心兒里瞎逞能。不知天高地厚,只有臉皮扎不透。”哥哥說那叫“班門弄斧,雷門擊鼓”。(河南·南陽)
【第44句】:我剛寫完作業就急著跑出去玩。媽媽說:“才寫了幾分鐘?快去吧,外面的麻雀都有公雞那么大了。”(江蘇·鎮江)
【第45句】:【孫猴子鉆到鐵扇公主肚皮里——來個里頭踢蹬】(歇)鐵扇公主:《西游記》人物,又名羅剎女,牛魔王之妻,因兒子紅孩兒曾被孫悟空降伏,懷恨在心。
【第46句】:【八人轎也抬不出去】(慣)形容人心意堅決或地位穩固。 也作“八抬大轎也抬不動”。
【第47句】:【破罐子破摔】釋義:比喻橫下心,不顧后果,任憑事態惡化。例句:好些年來,他自輕自賤,成了習慣,破罐子破摔,不想學好了。
【第48句】:【 抱大的孩子不會走】缺乏鍛煉,沒有實踐能力。《文匯報》 (1994,4,8):“我以為這樣的陪讀是不可取的,其結果只能 像俗話說的那樣,‘抱大的孩子不會走’。”
【第49句】:【十日灘頭坐,一日行九灘】(諺)行船遇到逆風大浪,只好長時間在灘頭困守;一旦風順浪平,即可揚帆遠航。比喻機會不來,只好坐等;機會一來,便可大顯身手。
【第50句】:【瞎子過河——不摸水深淺】(歇)深淺:本指水深淺的程度,轉喻事情的根底。比喻不知道事情或人的根由、底細。
【第51句】:水面上看人——看倒了
【第52句】:【 挨磚不挨瓦不挨瓦片砸,而挨磚頭砸。】謂不能權衡輕 重,不知道好歹。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這些頑固分子, 天生挨磚不挨瓦!宣傳叫他埋雷硬不埋,這一下可受用了 吧!叫他受點教訓,不屈!”
【第53句】:【千里為官,為的吃穿】(諺)為官:當官。離家千里去當官,不過是為了吃飯穿衣。舊指遠離家門做官為宦,無非是圖謀生計。 也作千里去做官,為的吃和穿。 千里做官,只為吃穿。 千里居官為吃穿。
【第54句】:【跑單幫】(慣)l指一人來往于各地經商。2指一個人單獨行動。
【第55句】:何家姑娘嫁鄭家——鄭何氏(正合適)
【第56句】:【東西耳朵南北聽】指聽錯了話,以自己所想,理解別人所 說。李準《龍馬精神》:“唉!東西耳朵南北聽。我說的是立 什么業,你想的是立什么業?”
【第57句】:口含糍粑——難開腔
【第58句】:老牛掉到水井里——有勁使不上;踢騰不開
【第59句】:【狗肉上不了筵席】(諺)指狗肉雖然好吃,但檔次不高,上不得酒席。 常比喻素質差的人經受不起別人的抬舉,或見不得世面。 也作狗肉上不了大席面。 狗肉上不了茶盤。
【第60句】:【揀日不如撞日】(諺)撞日:碰巧遇上吉日。指與其挑個好日子辦事,不如現在就辦。
【第61句】:【野馬上了籠頭】受到拘束,多指兒童開始入學。相關的: 沒籠頭的野馬。清代《紅樓夢》:“寶玉下學回來,見了賈母。 賈母笑道:好了,如今野馬上了籠頭了。”
【第62句】:【膝蓋上掛掌——離蹄差遠】(歇)掛掌:在馬、驢、騾子的蹄子下釘上蹄釘,使其耐磨。蹄:諧“題”。 指所說的離話題或目標相差很遠。
【第63句】:【尥蹶子】(慣)原指騾馬跳起來用后腿向后踢,比喻人不服管教,調皮、搗亂。
【第64句】:王嬸家的兒子因扒竊被拘留了。爸爸惋惜地說:“都是幾個慣偷把他帶壞了。”媽媽卻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啊!”(湖北·鐘祥)
【第65句】:挑燈草的扁擔——擔空心
【第66句】:鳥過拉弓——錯過時機
【第67句】:奶奶聽說慣偷王五的兒子在學校偷人家的鋼筆,就說:“唉!根不正,秧不正,結個葫蘆扭著腚啊!”(河南·南召)
【第68句】:【從來紈绔少偉男】(諺)紈绔(wanku):細絹做的褲子,借指富貴人家的子弟。偉男:有作為的杰出男子。指自古以來,凡是養尊處優的富貴子弟,很少有能成就大事業的。
【第69句】:鄰家王奶奶去世了,吊唁的人很悲痛。一位老爺爺說:“閻王爺請定的客,誰能怎樣?”(河北·滄州)
【第70句】:怒畫竹,喜畫蘭,不喜不怒畫牡丹。
【第71句】:叔父說我哥辦事是“嘴上沒毛,做事不牢,東一拖子西一耙子,上一斧子下一榔頭,像桿沒星的秤”。(河南·郟縣)
【第72句】:【打了騾子馬受驚】(諺)比喻懲罰某人,旁邊的人會受到驚嚇。 也作打了騾子驚了馬。 打了騾子馬也驚。
【第73句】:在捐資建校大會上,爺爺一下子就捐了一千元,媽媽有些不高興。回到家,爺爺說:“再窮不能窮學校,再苦不能苦孩子。為了孩子們的未來,咱得看遠點兒。”(河南·鄢陵)
【第74句】:【偷的鑼兒敲不得】(諺)比喻做下見不得人的事,不敢在人前露相,只能偷偷摸摸,遮遮掩掩。 也作“偷來的鑼鼓敲打不得”。
【第75句】:【財連于命】(諺)錢財和人的生命相連。指錢財等同于生命,對人非常重要。 也作財命兩相當。 錢財通性命。
【第76句】:小聰長得又瘦又小,可每頓飯準頂個大人吃的。他媽媽說:“你小磨不大怪砸麩子哩!”(河南·商水)
【第77句】:【開弓沒有回頭箭】(諺)比喻事情既然已經啟動,就要一直做下去,絕不能反悔停頓。 也作“開弓難收回頭箭”。難收:無法收住。
【第78句】:小表妹雖然才兩歲半,可是倒垃圾卻很積極。有一次,二妗子讓二舅倒垃圾,二舅沒動,表妹卻忙開了。二妗子說:“唉,干動的不上前,干不動的腿不閑,你爺倆掉過來就好嘍!”(安徽·阜陽)
【第79句】:【黑眼珠見不得白銀子】指貪財。成語:見錢眼開。姚雪垠 《李自成》:“做賊的全是窮光蛋,黑眼珠見不得白銀子,一見 就動心。難道他嫌白花花的銀子扎手么?”
【第80句】:【 死店活人開】做事會想辦法,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類似 的:死秤活人掌。清代《歧路燈》:“死店活人開,你看我三人 一路,怕些什么?”
【第81句】:吃炒面哼小曲——含糊其辭;含含糊糊
【第82句】:臘月里遇著狼——冷不防
【第83句】:【獵狗的鼻子藥農的眼】(諺)獵狗的鼻子最靈,任何異味一嗅便知;藥農的眼睛最亮,在紛繁的草叢中一眼能認出要找的草藥。指具有專業技能的專門人才是無可替代的。
【第84句】:【 刀不離手,弓不離身】處于戒備狀態。成語:枕戈待旦。 姚雪垠《李自成》:“盡管這群人隊伍不整齊,有的站著,有的 蹲著,卻都是刀不離手,弓不離身,準備著隨時廝殺。”
【第85句】:【神一套,鬼一套】(慣)指玩弄手法,捉弄或欺騙人。
【第86句】:惡老雕戴皮帽——假充鷹
【第87句】:【壞人不臭,好人不香】好壞不分。或說:香的不香,臭的不 臭。張賢亮《土牢情話》:“在他手下都一律按政策規定享受 同樣的經濟待遇;只要是公民,都有公民權。這樣,搞得‘壞 人不臭,好人不香’,后一種人怨氣沖天。”
【第88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下多大功夫,就會獲得多大成果。 海外趙淑俠《當我們年輕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努力一 定比不努力好。”
【第89句】:【偷雞不成蝕把米】(慣)雞沒偷成,還損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倒吃了虧。 也作偷雞不著蝕把米。 偷雞不著白蝕米。 偷雞不成白搭上幾把米。
【第90句】:【流水不腐,戶樞不螻】(諺)戶樞(Shi):舊式門扇的轉軸。螻:螻蟻蛀蝕。指流動的水不會腐臭,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蛀蝕。比喻經常運動的人身體能保持健康。 也作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蠹:蠹蟲蛀蝕。 流水不腐,戶樞不朽。
【第91句】:【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原指武藝高強,借指精通有關方 面的技術。師陀《果園城記》:“就是說他得教國文、地理、歷 史、自然、算術,甚至還得會教體操,十八般武藝他得件件精 通。”
【第92句】:【正人先正己】(諺)指要糾正別人,先要自己做好。
【第93句】:【娘好囡好,秧好稻好】(諺)囡:小孩。母親的素質好,生養的孩子就好,就像秧苗好,長成的稻子就好一樣。 也作“秧好稻好,娘好囡好”。
【第94句】:【黃袍加身】“黃袍加身”成了通過政變當上皇帝的代名詞,含有貶義,有名不正、不夠光彩的意味。在現實生活中也有用以諷刺盤踞一方的“土皇帝”當政的說法。那么,“黃袍加身”是怎么回事呢?完全是一出趙匡胤自編自導的政變把戲。公元960年,后周接到邊境緊急戰報:北漢國主和遼國聯合出兵,進犯后周邊境。幼主周恭帝(只有七歲)命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前往應敵。趙匡胤立刻調兵遣將,和弟弟趙匡義、親信謀士趙普一同帶領大軍從汴京出發。大軍開出京城四十里,到了陳橋驛,趙匡胤命令將士就地扎營休息。在陳橋驛宿營時,一些將領聚集在一起議論說:“皇七年紀那么小,我們拼死拼活去打仗,他也不會知道我們的功勞,倒不如擁立趙點檢做皇帝吧!” 這種意見很快傳遍全營,將士們一齊擁到趙匡胤住的驛館。趙匡胤起床后,見外邊集聚著這么多將士,還沒來得及問話,幾個人把早已準備的一件黃袍,披在他的身上,大伙跪地高呼“萬歲!” 汴京城里有石守信、王審騎等人做內應,沒費多大勁就控制了京城。將領們把大臣范質、王溥等叫到趙匡胤的住處。趙匡胤一見他們的面,就裝出為難的樣子說:“世宗對我恩重如山,現在我被將士逼成這個樣子,你們看怎么辦才好?”范質等吞吞吐吐不知該怎么回答好。這時有個將領聲色俱厲地喊道:“今天大家一定要請點檢當天子!”范質、王溥等嚇得趕快給趙匡胤下跪。周恭帝被迫讓位,趙匡胤即皇帝位,國號宋,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史稱北宋。這一事件史稱“陳橋兵變”。
【第95句】:【大意失荊州】釋義:荊州:今湖北江陵,三國時是蜀國軍事、政治重鎮。關羽鎮守荊州因設防不嚴而被孫權襲取。比喻疏忽大意會造成損失。例句:“四嶺山的地位可不同尋常,對我們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大事,我{門可不能大意失荊州呀!”
【第96句】:【牛瘦不倒架子/倒驢不倒架】指堅持,支撐。牛瘦,也說: 虎死、豬死。鄧友梅《那五》:“他是倒驢不倒架兒,窮了仍然 有窮的講究。”
【第97句】:【 背后罵皇帝/背地里罵朝廷】背后連皇帝都可罵,則背后 被人議論是免不了的。也指只能在背后罵,罵也沒有用。 類似的:二十五里罵知縣。申躍中《掛紅燈》:“什么叫人心 不服?人心多少錢一廳?只要你大權在手,就是他背地里 罵朝廷,當面你還是大爺。”
【第98句】:鈷子碰著銼子——死對頭
【第99句】:鳥籠里的小鳥總是上下躥來躥去地跳著不吃食。原來,奶奶喂了它一些陳谷子。我要給它換些新的,奶奶卻說:“不用管它,槽里有草餓不死驢!”(山東·萊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