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把送殯的埋在墳里】(慣)送殯的:送葬時陪送靈柩到墳地的人。 比喻傷害了好心幫忙的人。
【第2句】:【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釋義:無房無地,一無所有,形容非常窮困。例句:三間爛草房也讓馬大頭奪了去。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她們母女只得沿街乞討,漂泊他鄉(xiāng)。
【第3句】:【狗皮膏藥貼上了】糾纏擺脫不掉。浩然《艷陽天》:“馬立 本這小子又是狗皮膏藥往淑紅身上貼,讓淑紅媽給寒磣了 一頓,沒臉拉撒地走了?!?/p>
【第4句】:夜貓子報喜——壞名譽(yù)了;沒有的事
【第5句】:爸爸賣菜很晚還沒回來,哥哥說:“要是我去賣,早就回來了。”媽媽接過話說:“你呀,仨錢買,倆錢賣,不圖賣錢只圖快?!保ê幽稀べ葞煟?/p>
【第6句】:【斑鳩不下樹——嗉里有食】(歇)嗉:嗉子,也叫嗉囊,在鳥類食道下部,用來儲存食物的消化器官。比喻人心里有主見。
【第7句】:【吃著碗里,望著鍋里】釋義:形容不滿足,太貪心。例句:“那薛老大也是吃著碗里瞧著鍋里的?!?/p>
【第8句】:【快刀斬亂麻】(慣)比喻用干脆利索的辦法解決復(fù)雜難辦的事情。 也作快刀斷亂麻。 快刀砍亂麻。
【第9句】:【教的言語不會說,有錢難買自主張】(諺)別人教的東西往往難以化成自己的東西說出來,做事貴在自己有主見,不盲從別人。
【第10句】:【水過千網(wǎng)魚不盡,鐵經(jīng)百煉必成鋼】釋義:比喻經(jīng)過艱苦斗爭磨煉會變得非常堅強(qiáng)。例句:水過千網(wǎng)魚不盡,鐵經(jīng)百煉必成鋼。像梁永生這個從財主、官府、日本鬼子結(jié)成的羅網(wǎng)中間過來的人,一旦投入革命的大熔爐里,經(jīng)過戰(zhàn)斗實踐的千錘百煉,必將成為一塊響當(dāng)當(dāng)?shù)暮娩摚?/p>
【第11句】:寫字不在行——出格
【第12句】:【肩不能挑擔(dān),手不能提籃】(慣)指什么活也干不了或不會干。 也作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手不能提,肩不能挑。
【第13句】:【不走的路走三遭】(諺)三:多的約數(shù)。以為今后不會去走的路,說不定以后會多次去走。比喻人的前途很難預(yù)料,必須有適應(yīng)變化的思想準(zhǔn)備。 也作“不走的路還要闖三遭”。
【第14句】:【桑樹上脫枝柳樹上報】(慣)比喻把罪名加到不相干的人身上。
【第15句】:我的鄰居有位老奶奶,年近六十,兩個兒子均已成家,弟兄兩人常因為嫌老人偏這家向那家而吵鬧不休。熱心的媽媽常去勸和兄弟倆:“天下老人偏小的,不偏小的偏好的。”(河南·林州)
【第16句】:【吹牛皮】人們常用“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這句話來諷刺那些說大話的人。為什么把說大話稱為“吹牛皮”或“吹?!蹦兀坑袃煞N說法。先說吹牛。關(guān)于牛,認(rèn)為它與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有關(guān)。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最重要的財產(chǎn)就是牛和馬。因此,人們聚在一起時總喜歡談?wù)撟约旱呐:婉R,其中就難免有夸大的成分,特別是到了提親年齡的小伙子,托媒人夸富,夸富的內(nèi)容就是有很多牛馬。能說會道的媒婆樂此不疲,領(lǐng)著女方的親戚指著別人家的牛群,說成是小伙子家里的財產(chǎn),反正游牧也沒有定所,多說點比少說點強(qiáng)。日久天長,“吹?!敝f流傳開來,成了說大話的代名詞。再說吹牛皮。古時候,我國黃河上游一帶居民,還沒有學(xué)會造船技術(shù),他們用牛皮縫制成一種皮筏子當(dāng)做渡河的工具。下小時得靠人用嘴巴把皮筏子吹起來,筏子才能在水面上當(dāng)船使用??墒菦]有足夠的力氣,皮筏子是吹不起來的。因此,對那些光會說大話沒有真本事的人,人們便會對他說:“你有本事把牛皮吹起來!”這就是吹牛皮的來歷。
【第17句】:空手抓山蹦子一不是好逮(得)的
【第18句】:【晴帶雨傘,飽帶干糧】(諺)天晴時上路,也得帶上防雨的傘;吃飽后出門,也得帶上充饑的糧。指凡事都要有備,才能無患。
【第19句】:【只要槳花齊,不怕浪花急】(諺)槳花:用槳劃船時濺起的水花。劃船時只要大家動作一致,水浪再猛也不怕。比喻齊心協(xié)力,就能克服困難。
【第20句】:【偷來的錢易盡,買來的官易壞】(諺)指偷來的錢花著不心疼,容易花完;買下的官來路不正,容易敗壞。
【第21句】:【胡說八道】“胡說八道”指那些沒有根據(jù)的或沒有道理的話。這一俗語的來歷與胡人有關(guān)。我國自先秦時起,就把北方邊地和西域各民族稱為“胡人”,后來這種稱呼也擴(kuò)大到外國人。東晉之后,不斷有胡人人主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權(quán)。由于當(dāng)時他們的文化比較落后,加之風(fēng)俗習(xí)慣也不一樣,說話辦事迥異于漢民族所尊奉的孔孟之道,不講究禮法典制,也沒有中原人的規(guī)矩,尤其是對他們直言無忌的講話非常反感,稱其為“胡說”。至遲在南宋明代就有“胡說”這個詞了。朱熹《朱文公集·答柯國材》中就有“不知當(dāng)時如何敢胡說”的記載。所謂“八道”,即八正道,又稱八圣道,為佛教三十七道品中的一類。要想達(dá)到佛教的最高境界,就需要采用八種方法和途徑修行,即正見、正思、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jìn)、正念、正定。這就是八正道的主要內(nèi)容。佛教傳人中國后,印度和西域來傳經(jīng)的僧人沒有幾個高僧,對佛教教義理解的不深不透,講解佛經(jīng)經(jīng)常出錯誤,中原漢人懂梵文的人又很少,就是聽他們講錯了也不知道,于是出現(xiàn)了亂說佛經(jīng)的現(xiàn)象。這樣講解的佛經(jīng)當(dāng)然會有很多錯誤,有些簡直是無稽之談。從而認(rèn)為胡人講解的佛法八圣道是“胡說八道”,是毫無根據(jù)地亂說一氣,以后就不再輕信胡人講解佛經(jīng)?!疤粕〗?jīng)”便是例證。
【第22句】:【 小巫見大巫】相差很大,比不上。成語:相形見絀。海外 陳若曦《二胡》:“美國有一天會出現(xiàn)水源危機(jī),那將使得七 十年代的石油危機(jī)變成小巫見大巫了?!?/p>
【第23句】:【你有來言,我有去語】(慣)你提出什么問題來,我都能回答你。指人善于應(yīng)對。
【第24句】:【門里出身,自會三分】(諺)門里:專業(yè)行當(dāng)。從一個專業(yè)行當(dāng)里出身的,耳濡目染,經(jīng)見多了,對本行的技藝,自然就懂得一些。指環(huán)境會對人產(chǎn)生影響。 也作“門里出生,自帶三分”。
【第25句】:【有粉不往臉上搽】(慣)粉:指搽在面部的細(xì)粉狀化妝品。比喻不顧臉面,不要體面。
【第26句】:【桌子底下放風(fēng)箏——出手就不高】(歇)比喻起點低,條件差,事情不會做好。
【第27句】:小偷進(jìn)牧場——順手牽羊
【第28句】:【做了皇帝想成仙】謂不知足,貪得無厭。類似的:做了宰 相望諸侯。《民國通俗演義》:“人心不知足,得隴又望蜀,做 了皇帝想登仙,同是中國人,何苦逼得人沒處走。”
【第29句】:柳樹結(jié)桃——好看不好吃
【第30句】:頭痛抓腳跟——弄錯了地方
【第31句】:【君子不開口,神仙猜不透】不說話,不了解情況,難以處 理。姚雪垠《李自成》:“我沒喝醉,別想掏出我的實話。君 子不開口,神仙猜不透?!?/p>
【第32句】:【推山山倒,填海海平】釋義:比喻力量大,無往而不勝。例句:只有天下窮人都團(tuán)結(jié)起來,扭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個點上使,共同對敵,才能推山山倒,填海海平,把舊世界砸個落花流水。
【第33句】:【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指兩件事分開敘述。清代《紅樓 夢》‘“老祖宗一張口難說兩家話,花開兩朵,各表一枝?!?/p>
【第34句】:【吃了五谷思六谷】(諺)五谷:指稻、黍、稷、麥、菽。指五谷雜糧都吃遍,還想吃更難得的糧種。比喻人的欲望需求是永遠(yuǎn)不可能徹底滿足的。
【第35句】:【燈不亮要人剔,人不明要人提】(諺)指油燈不亮,需要人剔去燈花;人一時糊涂,需要別人從旁提醒。
【第36句】:【船到江心補(bǔ)漏遲】有問題及早解決,遲了就難以挽救。 明代《醒世恒言》:“過遷漸漸自怨自艾,懊悔不迭。正是臨 崖立馬收韁晚,船到江心補(bǔ)漏遲?!?/p>
【第37句】:【再過二十年,又是好漢一條】見“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
【第38句】:【貴人多忘事】(諺)原指地位高權(quán)勢大的人最容易忘卻故舊的交情,后泛指人善忘。也用作對人健忘的安慰或戲謔語。 也作貴人多健忘。 貴人愛忘事。
【第39句】:【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第40句】:【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親】此語的意思是薦舉人才,對外不避仇人,對內(nèi)不避親屬。形容任人唯賢,公正無私。此語源自《呂氏春秋·去私》,講的是春秋時,晉國大夫祁黃羊年老退官,晉悼公要他薦舉賢良。祁黃羊推薦仇人解狐做了南陽縣令,又推薦自己兒子祁午在朝中做了軍尉??鬃勇犝f后贊嘆道:“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親,真可以說是公正無私??!”
【第41句】:【吃哪行飯,說哪行話】(諺)行(hang):行業(yè)。在哪個行業(yè)中營生的人,說起話來總離不開那個行業(yè)的話題。指人的言談舉止總帶著自身行業(yè)的烙印。
【第42句】:【陰一套陽一套】(慣)指人耍兩面派,當(dāng)面和背后不一樣。
【第43句】:一大早,爸爸又來喊我去鍛煉身體,我賴在床上不想去。爸爸笑著說:“每天做早操,身強(qiáng)精神好;早起練長跑,年老變年少。你應(yīng)該天天堅持鍛煉身體,這樣才會有好的體魄?!保ê幽稀む嵵荩?/p>
【第44句】:小紅家里很窮,今年又連遭不幸。前不久學(xué)騎車時摔折了右腿,近兩天又得了骨髓炎,鄉(xiāng)親們非常同情地說:“這風(fēng)咋光往沒襖人身上刮呢?”(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45句】:【物有偶然,事有湊巧】見“事有湊巧,物有偶然”。
【第46句】:【開口不罵笑臉人】(諺)對賠著笑臉的入絕不應(yīng)張口謾罵。指人不可用粗暴的態(tài)度對待謙恭有禮或誠心賠禮的人。
【第47句】:盲驢拉磨——瞎轉(zhuǎn)圈
【第48句】:【好戲在后頭/有好戲看】戲曲演出,一場有好幾出戲,常將 好戲排在后面,以穩(wěn)住觀眾。謂事情剛開頭,還沒有結(jié)束, 熱鬧或麻煩的事情還在后面。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 “你先別打退堂鼓。不信,你就走著瞧,咱這個家,好戲還在 后頭呢!”
【第49句】:跳上舞臺湊熱鬧——逢場作戲
【第50句】:眼鏡框里鑲銅子兒———切向錢看
【第51句】:【熱狗】現(xiàn)在,“熱狗”在城市小吃市場上很流行,這種吃法簡單方便,很受市民特別是小朋友們的歡迎。但它卻是地地道道的“進(jìn)口貨”。據(jù)說,最早出售熱狗的人是一位叫特瓦洛的德國巴伐利亞移民。他在19世紀(jì)80年代中期擺賣香腸,因為剛烤的香腸燙手,他便用兩片面包把它包起來,以方便顧客拿著吃。約20年之后,一個賣這種夾香腸面包的小販在馬球場上高聲叫賣一種德國小臘狗香腸,一位漫畫家靈機(jī)一動,畫了一幅兩條人物化的香腸,樣子好像兩只狗在相互對吠,非常有趣。他的這幅名為“熱狗”的漫畫在報上發(fā)表后,人們便開始把這種夾香腸面包叫做熱狗了。
【第52句】:【滿飯好吃,滿話難說】(諺)滿話:說話過頭,不留余地。指人說話要謙虛謹(jǐn)慎,留有余地。 也作“滿飯好吃,滿話說不得”。
【第53句】:【有法兒開臺,無法兒收場】(慣)開臺:戲曲開演。比喻有辦法挑起事端,卻沒本事控制局面。
【第54句】:放假了,我光知道玩,把今天的作業(yè)推明天,明天的作業(yè)又推后天。他媽媽沒好氣地說:“真是懶漢嘴里明天多,明天再多也不多??!”(河南·淅川)
【第55句】:【好貨不怕行家瞧】(諺)行家是最識貨的。只要貨好,就不怕行家反復(fù)驗看。指優(yōu)質(zhì)貨物不會在行家眼中降低了品位。
【第56句】:【麻布袋上面繡不得花】(諺)粗糙的麻布袋上面無法繡花。比喻基礎(chǔ)太差、秉性粗疏的人,無法培養(yǎng)提高。
【第57句】:【談天】“談天”一詞,也作聊天,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小到家事,大到國事,無所不聊。那么,“談天”一詞源出哪里呢?最早見于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孟荀列傳》:“鄒衍之述,迂大而宏辯……故齊人頌日:‘談天衍’。”戰(zhàn)國末期,齊國的哲學(xué)家、陰陽學(xué)家鄒衍曾經(jīng)游歷許多諸侯國,針對各國的現(xiàn)狀,他常常發(fā)表大膽的言論,并寫了不少文章。但他的文章具有主論很高且不通常理的特點,其研究方法是從小事物一直推衍到漫無邊際。人們聽了都忍不住拍手叫絕,但真正要推行他的理論卻是感到非常困難。后來齊國的人都稱鄒衍為“談天衍”?!妒酚洝芳庖齽⑾颉秳e錄》說:“鄒衍之所言……盡言天事,故日‘談天’。”這就明確指出“談天”的初義和出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就把隨便的閑談稱作“談天”或“聊天”了。
【第58句】:【登山觀虎斗,坐橋看水流/坐山觀虎斗】采取旁觀態(tài)度,伺 機(jī)得利。浩然《艷陽天》:“這樣一來,鄉(xiāng)里立刻就會來人解 決問題,蕭長春在上邊下邊都別想再站住腳了。只有請馬 之悅出來重整旗鼓。他越想越美,手都發(fā)癢了。真是登上 高山觀虎斗,坐在橋頭看水流?!?/p>
【第59句】:【提起此馬來頭大】秦叔寶,秦瓊,《說唐》中的人物。他困 住在客店中時,曾要賣去他的戰(zhàn)馬。借指有來頭,事情不簡 單?;蛘f:秦叔寶的黃驃馬,來頭不小。孫犁《風(fēng)云初記》: “看樣子,真是秦叔寶的黃驃馬,來頭不小哩!”
【第60句】:【捉鱉不在水深淺】釋義:比喻做事全在機(jī)緣是否湊巧。例句:他心想:“捉鱉不在水深淺,只要碰到手跟前,專找不如一遇?!?/p>
【第61句】:自習(xí)課時,班主任見教室很亂,就批評說:“怎么這么亂,鴨子吵塘似的?”(江蘇·丹徒)
【第62句】:【賊人的腿,藝人的嘴】(諺)賊人怕捉,腿跑得快;藝人嘴巧,能說會道。指不同營生的人,都根據(jù)需要,發(fā)展著自己的特長。
【第63句】:十二只輪船出海一四通八達(dá)
【第64句】:【吉人自有天相】釋義:相:幫助,保佑。指人有好運氣,遇到危險也能平安無事。例句:陶洪濱接過嘴也勸李二嫂:“你回去吧!心放寬些,吉人自有天相,傷會醫(yī)好的?!?/p>
【第65句】:【大魚奔深水】釋義:比喻有本事的人向往重要部門或大單位。例句:“縣上水就深,省里的更深?!敝焐幀幈迼U,大魚奔深水、古今一理?!?/p>
【第66句】:【量大福大】(諺)度量大的人,福分自然就大。指度量和福分是相連的,量大容人,福分就大;度量狹窄,只能自找苦吃。 也作“有大量者,必有大福”。
【第67句】:小強(qiáng)的姐姐考上了大學(xué),小強(qiáng)媽就硬逼著小強(qiáng)努力學(xué)習(xí),要他也考上大學(xué)。結(jié)果小強(qiáng)非但沒考上學(xué),反倒落了弱視加腦神經(jīng)衰弱,氣得小強(qiáng)爸直埋怨:“我早就說‘手指大的云彩不下雨’。你不信,結(jié)果怎樣,這不把孩子給坑苦了?”(河南·輝縣)
【第68句】:【天無絕人之路】(諺)老天不會讓人無路可走。指人在絕境中總能找到出路。為鼓勵人戰(zhàn)勝困難的常語。 也作天下沒有絕路。 天不絕人。
【第69句】:【草活一秋,人活一世】(諺)草只活一季,人只活一世。人的生命實際上和草一樣,短暫而脆弱。指人應(yīng)該珍惜生命,不可虛度。 也作“人生一世,草長一秋”。
【第70句】:媽媽生病了。我問爸爸:“爸爸,我做一件什么事才能讓媽媽高興?。俊卑职终f:“你把你的成績單裝在口袋里,別讓媽媽看見,媽媽就高興了!”(河北·新樂)
【第71句】:【 罐頭沙丁魚】罐頭里的沙丁魚,裝得滿滿的。謂人多,擠 在一起。香港劉以鬯《酒徒》:“七個人住一間小板房,令人 有罐頭沙丁魚的感覺?!?/p>
【第72句】:【狐貍精問路——沒有好道道兒】(歇)道道:本指道路,轉(zhuǎn)指主意、心計。指不安好心。
【第73句】:【蒺藜子拌草——不是好料】(歇)蒺藜子:蒺藜的果實,有毒,皮上有尖刺,俗稱蒺藜狗子。料:本指飼料,轉(zhuǎn)指材料。指人不是好東西。常含責(zé)罵意。
【第74句】:【一個蘿卜頂一個坑】釋義:比喻一個人有一份工作,各有專職。也比喻錢物每人一份,不多不少。還比喻工作踏實,一步一個腳窩。“坑”又作“窩”。例句:留下的都一個蘿卜頂一個坑,兵是精的,將是強(qiáng)的。
【第75句】:【蒸了鍋里的氣,跑了甑里的氣】(慣)蒸氣:“爭氣”的諧音,指發(fā)憤圖強(qiáng),爭取光榮。甑:蒸食物的炊具。比喻在某方面爭得了榮譽(yù),卻在另一方面丟了面子。
【第76句】:【船到橋頭自會直】釋義:船到了橋邊自然會放直船身過去。比喻事到臨頭,自有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句:“算了罷!‘船到橋頭自會直’!王八才去趕他媽媽的夜市!打碎了吃飯家伙可不是玩的!”
【第77句】:【猴兒拿虱子——瞎掰】(歇)拿:捉。掰:用手把物分開或折斷。指胡來,胡說。
【第78句】:【公門里面好修行】在官府任職,有條件行善做好事?;?說:身在公門好修行。清代《儒林外史》:“自古道:公門里好 修行。你們服侍太爺,凡事不可壞了太爺?shù)那迕?,也要各?保得各人的身家性命?!?/p>
【第79句】:【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見“火里火里去,水里水里去”。
【第80句】:【抓住旋風(fēng)就是鬼】(慣)旋風(fēng):呈螺旋狀運動的疾風(fēng)。比喻認(rèn)假為真,搞錯了對象。
【第81句】:聽我大聲喊同學(xué)的綽號,爸爸氣得直瞪眼:“揭人別揭短,打人別打臉。知道不?雨不大濕衣裳,話不多惱斷腸:還不快去認(rèn)錯!”(河南·唐河)
【第82句】:【出工不出力】雖然出勤,但不認(rèn)真工作。葉辛《蹉跎歲 月》:“堅決改變按人頭評工分、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 的笨辦法,杜絕出工不出力的現(xiàn)象?!?/p>
【第83句】:【五湖四海都行船】釋義:比喻哪里都可以去,在哪里都有行動的自由。例句:“你剛才說得好,五湖四海都行船,咱們各走陽關(guān)道,你憑啥仗勢欺人?
【第84句】:鬼兒爺拍胸口——沒心沒肺
【第85句】:石頭縫里長山藥——兩頭受夾
【第86句】:【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問題是長期形成的,由來已久。 劉紹棠《藏珍樓》:“春回大地,換了人間。但是,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的兩度春風(fēng)還沒有 將堅冰完全融化。”
【第87句】:鄰居大嬸同她公公吵架,張大爺路過這里,急忙過來勸說。沒想到不講理的大嬸卻向張大爺嚷道:“半天云里掛小豬——出來個挨刀鬼?!保ê颖薄の悼h)
【第88句】:【獨虎架不住群狼】(諺)指單獨的一只虎,招架不了一群狼的攻擊。 比喻再強(qiáng)悍的人,也對付不了群體的圍攻。 也作獨虎怕群狼。 一虎難敵群狼。
【第89句】:【嚴(yán)將出強(qiáng)兵,嚴(yán)婆出巧媳】(諺)將領(lǐng)嚴(yán)了,就能帶出強(qiáng)兵;婆婆嚴(yán)了,就能帶出巧媳婦。指嚴(yán)格的要求能出有用的人才。
【第90句】:【棒頭出孝子】(諺)舊指要想使兒子將來孝敬老人,必須從小對他嚴(yán)加管教,乃至體罰懲戒。 也作棒頭出孝子,箸頭出忤逆。 箸頭:筷子,指好吃好喝,一味溺愛嬌養(yǎng)子女。 棒打出孝子,嬌慣養(yǎng)逆兒。
【第91句】:【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諺)天君:心。指人只要心神安寧,身體各部分機(jī)能就會各得其所。也借指主事人從容鎮(zhèn)定,屬下便不會慌亂。
【第92句】: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急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來回直打轉(zhuǎn)轉(zhuǎn);亂竄;走投無路;坐立不安
【第93句】:放下笛子拿二胡——能吹會拉
【第94句】:一塘的鴨子一呱呱叫
【第95句】:【一言抄百總】(慣)一句話總括所有內(nèi)容。猶言“總而言之”。
【第96句】:【跟著狼吃肉,跟著狗吃屎】釋義:比喻跟著能力強(qiáng)的人吃香享福,跟著能力差的人吃苦受罪。例句:鄭書記,原來大伙兒還不覺得您怎樣,龍書記這么一來,大伙兒還是覺得您親。跟著狼吃肉,跟著狗吃屎。
【第97句】: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第98句】:【被窩里放屁——獨吞】(歇)譏諷人獨占財物或好處。 也作“蒙被子放屁——獨吞”。
【第99句】:【知星宿,衣不覆】(諺)舊指懂天象、知吉兇,會窮得衣不蔽體。
上一篇:賣酒文案(打動人心的賣酒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