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將純然的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體驗上,就是禪修。即使神經元以“我不知道怎么禪修”的念頭出現,只要你能看著它,那么它也可以成為禪修的助緣。
【第2句】:【禪心佛語】淸空自我見真我,真我無我處處我。用眼看,只會看到社會的陋習,若用心觀,才能見到人性的美。
【第3句】:【佛心禪語】其實,這五條做人的黃金法則,我們每個人都應在生活中、工作中總結實踐,從中領悟做人做事的重要性。(人生指南)
【第4句】:【心靈禪語】謙虛的人,因為看得透,所以不躁;因為想得遠,所以不妄;因為站得高,所以不傲;因為行得正,所以不懼。隨緣是最好的生活。
【第5句】:妙語是理解的精華,理解的知識是禪定的精華;一個粗疏懈怠的人,他的理解力和知識都不會增長。《經集》第二品,第九章《戒行經》
【第6句】:【禪心佛語】生命的美,不在它的絢爛,而在它的平和;生命的動人,不在它的激情,而在它的平靜。惟平和,才見生命的廣大;惟平靜,才見生命的深遠。
【第7句】:【禪心佛語】每一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主觀世界來看待客觀世界,客觀世界本來是平等平等的,但由于我們每一個眾生主觀上的見解、心量、智慧不同,所以客觀世界反映到我們的主觀世界就千差萬別。
【第8句】:大事不糊涂,小事不滲漏。大樹砍不倒,小草站不牢。大意失荊州,驕傲失街亭。待小人宜寬,防小人宜嚴。耽誤一夜眠,十夜補不全。但看三五日,相見不如初。但令身末死,隨力報乾坤。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第9句】:【禪心佛語】來這世間一場,活一場心態(tài)的平和,雖然世界不會因為一個人而改變,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我們活著的原則和信念非常的樸素,活的起,累的起,苦的起,笑的起,歷經生活的辛苦,還能撐得起。
【第10句】:【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
【第11句】:上帝問來人:要名還是要利?只給一樣。來人答:要名。上帝又問:為何要名不要利?來人大笑:你傻呀,這世道,有名還怕利不來嗎?
【第12句】:【禪心佛語】決定你幸福或不幸福的,不在于你有什么,或你是誰,或你在什么地方,或你正在做什么,而是你怎么想。
【第13句】:在寂寞中生長,在寂寞中開花,在寂寞中凋謝,終生以寂寞為伴,寂寞就是一枝美麗的花。忍受歲月的孤獨,有時是一種無奈;如果能將歲月寂寞成一枝美麗的花朵,那就有一點點禪的味道了。
【第14句】:【禪語人生】這就像人們追求的目標,越是刻意雕琢離目標越遠,只有以一顆淡定的心,一份不受任何誘惑的開闊胸襟去追求,你才能有最終的美好與收獲。
【第15句】:【禪心佛語】當有人逼迫你去突破自己,你要感恩他。他是你生命中的貴人,也許你會因此而改變和蛻變。當沒有人逼迫你,請自己逼迫自己,因為真正的改變是自己想改變。蛻變的過程是很痛苦的,但每一次的蛻變都會有成長的驚喜。
【第16句】:人有個好的心態(tài),才能享受人生。只要用心感受,幸福就會永遠存在。人生處處皆風景,高山流水是意境的美,瀑布急流是聽覺的美,朝霞滿天是視覺的美,而人心平定不失溫和不失溫柔不失力量不失魅力是內心的美。
【第17句】:愛情,不來不去。愛,不增不減。我愿做一朵蓮花,開在你懷中。譜寫一曲高山流水的知音,在清幽的禪境里,寂然歡喜,默默相望。我亦愿做一朵無爭的云,讓你攬在懷里,忘了清溪湄畔,碧水藍天。我為什么會在這里,你懂得。
【第18句】:【禪心佛語】經常練習打從內心歡喜,不論工作有事、沒事、是大、是小、是輕、是重,都是以歡喜心來接受它,以歡喜心來面對它,就會服務得很快樂。
【第19句】:心有八種,或復有九,與無明俱,為世間因。世間悉是心心法現,是心心法及以諸根,生滅流轉,為無明等之所變異。其根本心,堅固不動。《大乘密嚴經》卷中,顯示自作品
【第20句】:淡泊名利,一清如水。飯多傷胃,話多傷心。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弓既在手,箭在必發(fā)。恭可釋怒,讓可息爭。古今賢文,誨汝諄諄。火要空心,人要虛心。劍老無芒,人老無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第21句】:和一位方外人士閑聊,談及金錢、權力和道德。他說,錢權是孿生兄弟,它們和道德往往不能并存。金錢能使鬼推磨,可見它與鬼更親近,鬼有道德嗎?權柄意味著血淋淋的爭奪,而道德是仁慈的。
【第22句】:【禪語人生】嬉嬉常笑眉莫皺:憂愁寡歡凡事愛鉆牛角尖,身心會不健康而加速衰老,反之樂觀奮斗遇事以平常心處理,不如意事也處之淡然,嬉嬉常笑,則能常保身心康泰。
【第23句】:云何惡知識,現善友相者?內心實恥厭,口說我同心,造事不樂同,故知非善友。口說恩愛語,心不實相應,所作而不同,慧者應覺知。《雜阿含經》卷三十五,第978經
【第24句】:對待這世間萬物,既要學會冷靜,又要學會溫暖,不要困頓于自我內心的狹隘,凡事處世,活出幾分大度氣度,內心的包容才是生命真正的力量,更是對生命的希望和方向一種把握上的主動。
【第25句】:【佛心禪語】不能用圣水洗凈人的罪業(yè),也不能用手去掉人的身心之苦,我的悟心也無法直接移植給別人,只能用真理進行教化,使人們自脫。
【第26句】: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家室中外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佛說無量壽經》卷下
【第27句】:【佛心禪語】禪悟人生: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滿足是最好的財產,信賴是最佳的緣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法句經》
【第28句】:【禪語人生】一件事,想了很久,依然糾結于心,那就選擇放下;一些人,交了很久,卻感覺不到真誠,那就選擇離開。一種活法,堅持了很久,依然感覺不到快樂,那就選擇改變。放下過去,讓心歸零。
【第29句】:【禪心佛語】佛教不是悲觀,而是中觀。所謂中觀,就是如實的觀照世間的實相,真誠地面對,不自欺,不逃避。佛教不談放棄,而是放下。所謂放下,是指放下內心的執(zhí)著,并不排斥現實中正當的努力。
【第30句】:【佛心禪語】襪子決定離開相戀多年的褲子,轉投鞋子的懷抱。褲子哭道:“鞋有什么好?”襪子答道:“你整天晃來晃去,吊兒郎當的,哪有鞋般腳踏實地,和鞋(和諧)才好。”
【第31句】:盡量保持微笑的生活狀態(tài),多看陽光和光明面,別讓自己因為黑暗和陰暗面憂郁苦惱。人生就那么長,顧了這個,顧不了那個,不如盡量顧美好的。
【第32句】:【禪心佛語】內心沒有樹立正念才會招感外面的惡緣與自身相應。內心生起的善念不夠強烈,所以才無法產生外界的善緣。
【第33句】:【圣經文案】80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127:1)
【第34句】:【佛語悟道】行惡就會得到惡果,仿佛種下苦種,就會收獲苦果。行惡的人自己承受罪責,行善的人自己得福。學習善行則得到善,如同種下甜種,就會收獲甜果,既能使自己得利,也有利于他人,多有好處而不會白費精力。
【第35句】:縱使有錢難買命,須知無藥可療貧。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幸災樂禍不足取,替人分憂是真君。天旱莫望疙瘩云,人窮少登親戚門。
【第36句】:明代大詩僧蒼雪大師有首詩:“南臺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只有驅除各種各樣的妄想,擺脫名、利、欲等的束縛,才能消除心中的憂慮,才能不顛倒,在無事中得大自在。
【第37句】:“放下、再放下”,可以說是一個追求幸福的妙方。如果我們都像佛陀指示的那樣能夠放下,我們就一定可以和幸福相遇。所以圣人言:懂得放下,才是大智慧。
【第38句】:【佛心禪語】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發(fā)成佛的愿,也愿見到的每個人與我共成佛道。這樣,所做的每件事情都可以作為成佛的資糧。
【第39句】:佛說:若要活得隨意些,只能活得平凡些;若要活得輝煌些,只能活得痛苦些;若要活得長久些,只能活得簡單些;若要活得幸福些,只能活得糊涂些。
【第40句】:也許一生,就是一句話,也許一段經歷,就是一個章節(jié),也許的也許,就是一次嘆息一種結局。這本書,其實只有自己能讀懂!
【第41句】:【禪心佛語】既然每個人都有改善生存條件的權利和需求,那就必須相互尊重。為了自己的生命需求,就不顧他人的生命需求,而將其物質財富據為已有,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第42句】:【佛心禪語】<<阿含經>>說:三世諸佛皆出世間,終不在天上成現在的佛子都不想在人間修煉,都想到天上成佛。
【第43句】:【禪心佛語】狼王是狼群的領袖,更是群體交流的紐帶,一個和群體之間沒有任何隔閡的狼王是永遠不會失敗的。
【第44句】:【禪心佛語】自心本來清靜,本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即心即佛、畢竟無異。情無所念,意無所為,心無所生,慧無所住,即是信解行證,同歸性海。
【第45句】:有什么不要有病,沒什么不要沒命。欲除煩惱須無我,歷盡艱難好做人。遇飲酒時須飲酒,得高歌處且高歌。月亮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閱盡人情知紙厚,踏穿世路覺山平。
【第46句】:人心只一拳,別把它想得太大。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一事無成,那就是對細枝末節(jié)的瑣碎關注得太多。米可果腹,沙可蓋屋,但二者摻到一起,價值全無。做人純粹點,做事才能痛快點。
【第47句】:【佛心禪語】目連尊者急急忙忙又飛身回來,找舍利佛商量要怎么辦?舍利佛說:“諸羅漢請看座上哪個有細行?眼晴不亂翻,即是世尊。”
【第48句】:法華經上說“唯此一事實,余二皆非真。”不遇正法,自己很難鉆,遇到真正的明眼導師,就不能不皈依禪,皈依禪就是皈依自己。——耕云先生
【第49句】:【禪心佛語】他聽了很生氣,破口大罵:『你們這樣當眾羞辱我,希望你們以后變成吃糞的大蟲,永遠住在糞池過生活。』僧人見他已經造下惡口罵人的惡業(yè),就不再說下去,擔心他會造作更大的口業(yè)。
【第50句】:【禪心佛語】能忍受孤獨的人只是低段位選手,能享受孤獨的才是高段位選手。習慣于享受孤獨的人,他們絕不會害怕熱鬧,要知道,越是在人多的地方,他們越能饕餮孤獨的盛宴。
【第51句】:【禪心佛語】而一個人越是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極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讓它們揪緊你的心靈、擾亂你的生活。
【第52句】:【禪語人生】欲望常在告訴我們,成功才是生存的一切,生命的頂點位于成功之上,我們舍棄根本,不顧一切地追逐它。我們是生命的主人,卻很傻,踐踏了一切去追求成功,以為了解了生命的真諦,卻常在恍惚中不識本末。
【第53句】:【禪心佛語】當然,面對專程來賠不是的師徒二人,農婦也變得通情達理了,她還在老法師面前說都怨她本人,她不該嘲笑和辱罵前來化緣的小沙彌的。
【第54句】:【禪語人生】因守無常心,佛說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現前,非師相授與,我亦無所得。
【第55句】:【禪心佛語】慈悲要無偏私,有偏私即不成為慈悲,只對自己的孩子、親人好,對別人就去欺侮欺騙,這不能算是菩薩特殊的行持。一個菩薩的慈悲,是無偏私的。
【第56句】:【宋、黃庭堅戒殺詩】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性,只是別形驅。苦惱從他受,甘肥為我須,莫教閻老斷,自揣應何如?
【第57句】:【禪心佛語】第一種,不說實話,顛倒黑白。第二種,夸大其詞,無中生有,將美的說得更美,將丑的說得更丑。第三種,挑撥離間。對這個人說一種話,對另一個人說另一種話。第四種,尖酸刻薄,侮蔑或欺凌他人。
【第58句】:【禪心佛語】當你靜下心來的時候,點一盞油燈,聽著天籟之音,對面的花不知不覺中,已經綻然開放,一切是如此時美妙。
【第59句】:【禪心佛語】所謂精進,就是純一不雜,進而不退。精進不是瞎忙活,不是東一下西一下,而是選準一個法門,鍥而不舍、守一不移、精進不懈地努力,這樣,做事、修行才會有效果,才會有收獲。
【第60句】:禪師所提這首詩只是求認得聲音,但詩的深意,卻是小姐要聽到聲音的情郎,能體會一聲聲呼叫中掩藏著的那顆心,知道他在這里,進而能彼此兩心相惜。
【第61句】:【禪心佛語】當塵元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時,眾人還以為高僧會責備他貪生怕死,膽小怯弱,甚至會將他逐出寺門。誰知高僧卻微笑著宣布將塵元定為新一任的住持。眾僧皆面面相覷,不知所以。
【第62句】:水不擊不越,人不激不奮。馬到懸崖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口是禍之門,舌為斬身刀。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第63句】:【佛心禪語】“小處不可隨便”常常作為一種道德訓誡,要求人們防微杜漸,從小事做起,加強道德修養(yǎng),是一句內容豐富、頗為嚴肅、充滿哲理的警世格言。
【第64句】:站在高岸上遙看顛簸于大海中的行船是愉快的,站在堡壘中遙看激戰(zhàn)中的戰(zhàn)場也是愉快的,但是沒有能比攀登于真理的高峰之上,然后俯視來路上的層層迷障、煙霧和曲折更愉快了!
【第65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毅力:水具備非常大的毅力,每一個滴水滴到堅毅的石頭上的時候,久而久之連石頭都穿透,這就是所謂的滴水穿石。我們人類也應該有毅力,做任何事情時候,無論如何,要做到堅持,直到成功為止。
【第66句】:強將手下無弱兵,駿馬蹄下無遙途。強中更有強中手,惡人終受惡人磨。憔悴皆因心緒亂,從來憂慮最傷神。侵人田土騙人錢,榮華富貴不多年。親知把臂他鄉(xiāng)少,貧賤論交此地難。
【第67句】:【禪心佛語】其實諸佛的道法,皆是眾生本分上的東西,大眾只須遵守佛門的戒律,著實行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而久之,惡染漸漸捐除,身口意習漸漸清凈,智慧光明。
【第68句】:【圣經文案】67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夸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90:10)
【第69句】:【禪語人生】眼見色時,不染于色;耳聞聲時,不染于聲;皆解脫也。眼不著色,眼為禪門;耳不著聲,耳為禪門。
【第70句】:【禪心佛語】行人都攝六根,從一念始生之處看去,照顧此一話頭,看到離念的清凈自心,再綿綿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蘊皆空,身心俱寂,了無一事。從此晝夜六時,行住坐臥,如如不動,日久功深,見性成佛,苦厄度盡。
【第71句】:寧起我見積如須彌,莫以空見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諸見以空得脫,若起空見,則不可治。《大乘寶云經》卷七
【第72句】:【禪心佛語】平時在生活當中,最好不要有過多的顧慮擔憂,什么事情都看淡一點,做事情只要對眾生有利即可,自己生病也好、不順利也好、別人誹謗也好,都無所謂,應該用這種態(tài)度來面對人生。
【第73句】:【佛善良禪語】路,于己有退。做人如海,有跌宕起伏,有波瀾不驚。心寬故能受,海寬故能寬。如果你有水的清澈,就不懼猜疑。如果你有水的胸懷,就不畏流言。如果你有水的寧靜,就無視紛擾。
【第74句】:【禪心佛語】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不是所處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不能左右天氣,但可以改變心情;不能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不能樣樣順利,但可以事事盡力。
【第75句】:憤怒容易壞事,還容易傷身,人在強烈憤怒時,惡劣情緒會致使內分泌發(fā)生強烈變化,這些大量的激素或其他化學物會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會產生疾病,還有不少人在盛怒之下一命嗚呼。
【第76句】:【禪心佛語】好話,能引起別人善心;壞話,會激起別人惡念。多說一句好話,多添一分和氣。為人就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結好緣。
【第77句】:【佛心禪語】一個人走在世間,不只是一段時光而已,更是一種伴隨,理解與善意,包容與寬恕,生活不是強調自己的孤獨和矯情,更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生活是愿意認同別人,更需要理解和融合身邊這個世界。#延參法師中秋講座#
【第78句】:恒秋:人生不是和煩惱追逐,更不是和煩惱拼個你死我活,生活的質量就在于對人的態(tài)度和對事的看法,克己是一種覺醒,諒人是一種重生。莫求事事如意,但愿心平氣和。
【第79句】:【佛心禪語】曾經問我我是誰,煩惱重重又是誰,過去未來不是我,當下無言又是誰。生命中最難確定的就是自己,善惡難分,對錯不辨,把握好生命的坐標:清凈、善良、無爭、本分。
【第80句】:【禪語人生】一個明智的人,僅僅自己研究自然和真理是不夠的,他應該敢于把真理說出來,幫助少數愿意思想并且能夠思想的人;因為其余甘心作偏見的奴隸的人,要他們接近真理,原來不比要蛤蟆飛上天更容易。
【第81句】:【禪語人生】我們要多求智慧,不要只顧著求財富,因為求智慧可以令人一生快樂、一生受用不盡,求財富只能令人快樂一時。
【第82句】:【禪心佛語】生活并非全數由生命中所發(fā)生的事所決定;而是由自己面對生命的態(tài)度,與心靈看待事情的態(tài)度來決定。
【第83句】:【禪心佛語】若有眾生,侵損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藍內,恣行淫欲,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第84句】:【禪心佛語】世間事無絕對難易,努力為之,難者亦易,卻步茍安,易者亦難;天下人無絕對賢愚,用心待之,愚者亦賢,揀擇嫌棄,賢者亦愚。
【第85句】:【禪心佛語】生氣是個魔鬼,鬼就在這里(在心而不在外)。生氣的人就叫做鬼,他的臉就像鬼。不過事實上,瞋心本來是不存在的,只是我們不了解罷了。
【第86句】:《三字經》簡介拼音:三(sān)字(zì)經(jīng)英文:three-characterscripture。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禮。”
【第87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不要為別人怎么看你而煩惱。別人的看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你自己。任何一顆心靈的成熟,都必須經過寂寞的洗禮和孤獨的磨煉。人生的悲劇不是沒有實現目標,而是沒有目標可實現。
【第88句】:【禪心佛語】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懷念“過去”,就是希望“將來”,面對于“現在”這一個題目,都交了白卷,因為誰也開不出藥方。
【第89句】:【禪語人生】眾生的思想是瞬息萬變的,每天都在增加或減少,改進或懊惱,因此強烈的對抗,惡緣的對立,變成一種的習慣性的錯覺,時間一久,這種錯覺產生了很強而有力的批判力量,就會扭曲了事實的真相。
【第90句】: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總是刻意地去模仿別人,那么到后來迷失的還是自己。莎士比亞曾說:“你是獨一無二的。”人成長的過程是一個逐步認識自我、確定自我的過程,形成并保持自己個性是不容易的。
【第91句】:【圣經文案】32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1:21)
【第92句】: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十男九偷,十女九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石閑生苔,人閑生病。時間無私,歷史無情。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事不關已,高高掛起。事不宜遲,兵貴神速。事出有因,查無實據。
【第93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成熟與否,不是出口成章,說出許多深刻的道理,或者是思想境界達到很高。而是待人接物讓人舒適,并且不卑不亢,保留自我的棱角又有接納他人的圓潤而活著。成熟的人不需要辯解,僅僅一個微笑就足夠了。
【第94句】:【圣經文案】156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第95句】:清慎勤三宇銘心,唯恐清而不明,慎而不決,勤而不能持久;情理法一官在手,須知情有可原,理有可恕,法有可以變通。
【第96句】:汝是當成佛,我是已成佛,當作如是信,戒晶已具足。。一切有心者,皆應攝佛戒,眾生受佛戒,即人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梵網經》卷下
【第97句】:【禪語人生】委屈的時候能坦然一笑,大度;吃虧的時候能開心一笑,豁達;無奈的時候能達觀一笑,境界;危難的時候能泰然一笑,大氣;被輕蔑的時候能平靜一笑,自信;失戀的時候能輕輕一笑,灑脫。
【第98句】:【圣經文案】7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創(chuàng)50:20)
【第99句】:知退者進:能夠檢討反思,就等于有了重新開始的基礎,這就是人的成熟的過程。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須先腳踏現實;如果你希望輝煌,那么你須腳不停步。
上一篇:被一個人傷了心的圖片:有時候發(fā)現自己在心痛,只是自己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