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性褊急則氣盛,氣盛則心粗,心粗則神昏,乖舛謬戾,可勝言哉?
【第2句】:問:“如何是佛?”師云:“洞庭無蓋。”——《楊岐方會和尚文案》
【第3句】:【禪心佛語】世上沒有不能快樂的人,只有不肯快樂的心。
【第4句】:唯觀心一法,總攝諸法,最為省要。《少室六門·破相論》
【第5句】:說好不熬夜,又過十二點。說好的或許做不好,多少人因此糾結?
【第6句】:【禪心佛語】謊言定律:敢說自己從來沒說過謊話的人,就是在說天下最大的謊話。
【第7句】:【禪心佛語】每個人每天至少要當五分鐘的傻瓜,但真正聰明的人絕不會超過這個時間。
【第8句】:【禪語人生】在失去時后悔,為什么沒有抓住。其實等待本身就是一種可笑的錯誤。
【第9句】:【禪心佛語】如果不去在意鄰人們說什么、做什么、想什么,節省下來的時間一定很可觀。
【第10句】:【禪心佛語】名字有什么相干?我們叫做玫瑰的,叫任何別的名字,仍然一樣芬芳。
【第11句】:【禪心佛語】世間許多事情本來就很平常,無需計較是非黑白,看開了就是快樂。
【第12句】:【禪心佛語】感覺他象是我的主旋律,而我是他的伴隨旋律。
【第13句】:【佛心禪語】不要裝的太堅強,別人會把它當成傷害你的理由。
【第14句】:眾生心即凡夫心,也就是有污染、有色彩的心,色彩抹凈即現佛性。
【第15句】:【最有禪意的文案】有毅力、勇敢,坎坷的道路也能走到平坦。
【第16句】:【禪語人生】于是,臨濟禪師又去問,黃檗禪師舉杖又打。
【第17句】:【禪語人生】一切事物都是因緣所生,緣聚則有,緣散則無。能得失隨緣,則心地泰然。
【第18句】:【佛心禪語】做人像水。水,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一切都是因為它柔美、滋潤。
【第19句】:大心菩提心,諸心中最上,解脫一切縛,具足諸功德。《大寶積經》卷九十六,勤授長者會
【第20句】:只有以身作則,方能教化別人。南傳《佛教格言·人品第一》
【第21句】:【禪語人生】一早醒來我以為我長大了,原來是被子蓋橫了。
【第22句】:【禪心佛語】沒有人愿意痛苦,然而人們卻不斷地制造苦因。
【第23句】:于父母所少作不善,獲大苦報,少作供養,得福無量。《雜寶藏經》卷一
【第24句】:【禪心佛語】佛說: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第25句】:【佛心禪語】參禪人須下大疑情,心中有不決了處,須力爭不可少存情面。
【第26句】:【佛心禪語】罪業的因緣是自己所造,并不是父母所為,更不是從天而降。
【第27句】:【禪心佛語】菩提道上來,隨緣現鏡臺。妙有續慧命,真空無塵埃。
【第28句】:【佛家禪語】力量用對方向,就是亮麗的人生;用錯方向,則步步都是陷阱。
【第29句】:【禪語人生】有些事不可避免,有些事無力改變,有些事情無法預測。
【第30句】:【佛心禪語】白雪皚皚時,想起佛說:生活的意義原本似雪,白凈、悠遠、綿長。
【第31句】: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斷北人腸。胭脂桃頰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妝。-----盧撰
【第32句】:佛言:我身生于人間,長于人間,于人間得佛。《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八,聽法品
【第33句】:【禪語人生】一個道場如果沒有正法,就如同一個人只有軀殼沒有靈魂。
【第34句】:【禪語人生】有些人的靈魂會比他的物質要富足得多,因為自由。
【第35句】:【禪心佛語】活著要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是要好好活。
【第36句】: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鐵樹開花遍界春。——慈庵守凈
【第37句】:【禪心佛語】當你有辦法時(心能自主),別人就拿你沒辦法。
【第38句】:恨就是牢獄,被囚禁在里面的人是我自己,而非我所憎恨之人。——海濤法師
【第39句】:【禪語人生】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氣,也是所有勝利中最光榮的。
【第40句】:【佛語禪話】處順境用“無常觀”,處逆境用“因緣觀”。
【第41句】:【禪心佛語】彎腰是年少時的刻苦積累,是成年時的奮力搏擊,是老年時的樂觀回歸。
【第42句】:【禪心佛語】夫念佛者,當須正念,了義為正,不了義為邪。
【第43句】:【禪心佛語】情人定律:淘身的,是假情假意;淘心的,才是真情實意。
【第44句】:【圣經文案】3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創1:27)
【第45句】:修行得自己力行實踐,靠自己的精進來啟發靈明的覺性,不能期望無修自成的成果。
【第46句】:【禪語人生】在自我修持的完善方面,精勤不怠,遠離煩惱,三業清凈,無牽無掛。
【第47句】:【禪語人生】我們必須要學著當自己最好的朋友,因為我們太容易變成自己最大的敵人。
【第48句】:【經典佛語】不用牽掛過去,不必擔心未來,踏實于現在,就與過去和未來同在.
【第49句】:【禪心佛語】路必須去走,方能到達,事必須去做,才能完成,而苦則必須去受,才可消除。
【第50句】:青春的散場,空氣中彌漫別離的味道這禪聲裊裊的夏天又有一群人忙碌著紀念往事。
【第51句】:【禪心佛語】內心不開悟叫做末法,內心證悟有證量它叫做正法。
【第52句】:一切諸法本,因緣生無主,若能解此者,則得真實道。《過去現在因果經》
【第53句】:一心求法,常樂咨問,勤求善利,無有厭足。《大寶積經》卷七十七,富樓那會
【第54句】:【佛心禪語】與人摩擦,應感恩對方愿意磨練自己,使我們的心靈光亮。
【第55句】:【禪心佛語】生活中有很多可以修行的機緣,就看我們是不是能好好運用,把握住每個機會。
【第56句】:【佛心禪語】別在喜悅時許諾,別在憂傷時回答,別在憤怒時做決定。
【第57句】: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法句經》卷上
【第58句】:從心底深處畏懼生死輪回,此信堅固,為不可缺少之法。(宋)岡波巴《寶鬘集》
【第59句】:【禪心佛語】后悔:是用過去的往事摧毀自己。人生快樂不快樂由自己來選擇。
【第60句】:做人,側重于外在美,難免流于俗氣;多注重內在美,方顯雅致。
【第61句】:有德不孤。德之極在佛,有佛不孤。念佛人常蒙諸佛菩薩現前護念。
【第62句】:【禪心佛語】時光如水,總是無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第63句】:【佛語摘抄精選】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大般泥洹經》卷下)
【第64句】:【禪心佛語】生活,不是林黛玉,不會因為憂傷而風情萬種。
【第65句】:【宋、蘇軾戒殺詩】口腹貪饕豈有窮,咽喉一過總成空,何如惜福留余地,養得清虛樂在中。
【第66句】:【禪語人生】正知——對當下所做的每一件事時刻保持清明、覺醒。
【第67句】:倘能以愛待人、以慈對人,就不會惹禍傷身。所以做人應該吃點虧,做個大智若愚的人。
【第68句】:十分伶俐使七分,常留三分與兒孫;若要十分都使盡,遠報兒孫近在身。
【第69句】:【佛家禪語】以寬廣的歡喜心,接受過去所寫的人生劇本。
【第70句】:【佛心禪語】不想去到永遠那么遠,只想呆在你附近這么近。
【第71句】:十方一切如來,色目瞋恚,名利刀劍,菩薩見瞋,如避誅戮。《楞嚴經》卷八
【第72句】:【佛心禪語】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第73句】:【禪心佛語】受人批評時感恩,因為它提供我們自我反省的機會。
【第74句】:【佛心禪語】愛惜生命甚至比熱愛事業更為重要;視生命為兒戲,那是極端和絕望的作為。
【第75句】:【禪心佛語】對于自身的不幸掛念愈久,它傷害我們的力量就愈大。
【第76句】:【禪心佛語】人和豬的區別就是:豬一直是豬,而人有時卻不是人。
【第77句】:【禪語人生】有的人不能被人利用,故難成功;有的人拒絕被人利用,故難成就。
【第78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命運就是善惡業報的體現,佛教不講“命運”,而強調因果。
【第79句】:【禪心佛語】皆言為僧享輕閑,且歷深山寂靜夜。獨醉小家享馨樂,難思悲濟誓愿宏。
【第80句】:【佛心禪語】養成好的習慣是儲存生命,放縱不良陋習是透支生命。
【第81句】:【佛心禪語】不必跳下別人無心設置的陷阱。多活一點給自己看,很多人事與你毫不相干。
【第82句】:【禪心佛語】佛曰:執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
【第83句】:“忍而無忍”是真修行;“忍無可忍”而以牙還牙是凡夫。
【第84句】:【禪心佛語】此心即是佛,佛即是眾生。為眾生時此心不減,為諸佛時此心不添。
【第85句】:【禪心佛語】艱困的環境使人成長、成熟,從艱困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更能體諒別人。
【第86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靈沒有歸屬,不管你知不知覺,承不承認。
【第87句】:若有眾生于十惡業多修習故,感諸外物悉不具足。《業報差別經》
【第88句】:從親昵中產生恐懼,從家室中產生污穢。《經集》第青樹林,第十二章《牟尼經》
【第89句】:在經濟富有、政治自由時,更要提升精神文化,讓人人的心靈凈化。
【第90句】:【禪心佛語】對所有的人都要感恩,慈悲心就能建立起來。
【第91句】:【禪心佛語】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第92句】:希望人人心懷純誠厚德,培養誠信,用最純真、最誠意、最信實的態度來共創人間凈土。
【第93句】:何謂菩薩能持智慧?佛言:于一切法無有戲論。《思益梵天所問經》卷一
【第94句】:【禪心佛語】人活著必須順其自然,依照不同的能力和興趣,得到不同的成功和成就。
【第95句】:若比丘為三寶種三種樹:一者果樹,二者花樹,三者葉樹。《毗尼母經》
【第96句】:【禪心佛語】若連自己都不愛,還能愛別人嗎?喜歡自己吧。
【第97句】:放下過去的煩惱,也不擔憂未來,更不執著現在,你的內心就會平靜。
【第98句】:【禪心佛語】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原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第99句】:塵堆里學山居,寂滅身心道有余,但得胸中憎愛盡,不學參禪亦工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