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每個人的背后都有一段辛酸、一段悲歡,假如體驗不到別人的艱難和辛苦,一味地自我為坐標去做事情、考慮問題,已經偏離了慈悲的坐標。凡事多往寬處想,多替別人想,這就是修行的道路。
【第2句】:【圣經文案】410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后,努力面前的,(腓3:13)
【第3句】:眾生有煩惱,是因為我執的關系。以“我”的自私心理為中心,不但使自己痛苦,也會影響周圍的人跟著痛苦。忘我,才能于修身養性中,造就健康、幸福的人生。
【第4句】:禪定就是坐在那兒把你的心沉靜一下,好像…碗渾水,放在一個地方不動,塵土就沉到底下,從上面一看,就看到底。——耕云先生
【第5句】:【圣經文案】326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榮耀神。(林前6:20)
【第6句】:【禪語人生】正法的不分別正邪,是指已經安住在正法究竟智慧的空性里面,才夠資格說正邪不二,你要搞清楚。如果,你安在邪知邪見里面,一下子就說正邪不二,完蛋了,你正是大邪見人。
【第7句】:【禪語人生】正因為我執的存在,才會有擔憂、恐怖、迷茫、孤獨。一旦認清我執只不過是紙老虎,一切痛苦自然解脫,你會發現:天地是如此廣闊。
【第8句】:【禪語人生】要聽成功者成功的經驗,不聽失敗者信口開河。任何事情都請自己耐心驗證,而不要道聽途說。
【第9句】:對任何事物沒有貪執的人,就沒有苦惱。所以我說,在這種境界里沒有憂愁,沒有激烈的情欲,也沒有失望。——《佛陀的格言》
【第10句】:【禪語人生】諸行無常,是要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變化;諸法無我,是讓我們看到這個世界的寬闊。
【第11句】:【禪心佛語】內心的淸明與寧靜對于禪修者至關重要,是不可缺少的法寶,惟有寧靜淸明才能專注一切、惟有柔順才能融化一切。
【第12句】:【禪語人生】我們之所以不能放下,主要是在得失利害方面放不下。因為我們總是希望在未來,出現合乎我們意愿的結果。如何才能把這些都放下呢?其實很簡單,從當前的準備工作開始,去創造這個未來。
【第13句】:人生的意義不在于名利和感情,而是慈悲和智慧。因為有了慈悲,才能自利利他,有了智慧,才能自覺覺他。
【第14句】:【佛心禪語】在生活上面臨困境時,提醒自己:「我能責備誰呢?不曾有人雇請我來出生,我是自愿來的。」
【第15句】:見一切色,乃至觸法,若美若惡,不生愛憎,心得自在。無諸過失,廣大清凈。《華嚴經》卷二十四,十回向品
【第16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禪師講故事:馬不肯分擔驢子的負擔,驢子累死后,馬背負了驢子全部負擔和一張驢皮。禪師:馬因不肯分擔,最后卻負擔很多。
【第17句】:【禪心佛語】獨享,你只享受到單一色彩;共享,卻可以由他人眼中,分享到不同色彩。
【第18句】:問:“何以人死而佛性不滅?”答:“貴居士所言之人,肉身之形也,猶如人家電燈之泡,日光燈之筒,佛性如電廠電力也。試問人家燈泡及燈筒壞后電廠之電力滅乎?”——李炳南居士
【第19句】: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孤單時,仍要守護你心中思念那時候,未來遙遠而沒有形狀,夢想還不知道該叫什么名字。我常常一個人,走很長的路,在起風的時候覺得自己像一片落葉。
【第20句】:又云:“論人須帶三分渾厚。非直遠禍,亦以留人掩蓋之路,觸人悔悟之機,養人體面之余,猶天地含蓄之氣也。’
【第21句】:如何用錢是一種甚深的智慧。而用錢最好使大眾都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般若寶藏,才能使自己永遠享有用錢的快樂。(當代)星云《往事百語》(一),第24頁
【第22句】:【禪語人生】用睜開的眼睛透視世界的美麗,用閉著的眼睛消磨世間的無奈,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可謂是活出了極致,但做事,卻往往是明察秋毫的好,我可以視而不見,但絕不能心中無譜。
【第23句】:二、不能度盡眾生界:眾生業重,習性難移,舊業方悔改,新業又造成!良知方露,又不堪欲境引誘。因此六道沉淪,三途難盡。
【第24句】:【佛心禪語】布施不一定用錢財,真正的幫助人,真心的贊美人,誠摯的鼓勵人,溫暖的安慰人,一份努力,都是一份善緣。一個笑容,一句好話啊,都是人生的大布施。
【第25句】:【禪語人生】因果——巧合是機緣,是故世間,一切男女,貧賤富貴,受若無窮,享福不盡,皆是因果之報。
【第26句】:【禪心佛語】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月本圓缺,周而復始。風吹葉落,風也無過,葉也無錯。說什么難釋懷,只是這心的軌跡里,多了些無用的滄桑。
【第27句】:不要嫉妒他人。嫉妒是在細數別人的幸福,而對自己不屑一顧。問問自己:我身上有些什么別人沒有的東西?
【第28句】:【善惡果報】戒律精嚴是命脈,魔考不退蓮花香。世物珠寶不為奇,訪師學法悟玄機。口中吃的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五湖四海為上客,皆因夙世種菩提。棄塵淡世觀自在,脫離人間是非窠。
【第29句】: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自性平等,眾生是佛;自性邪險,佛是眾生。——《壇經·付囑第十》
【第30句】:【禪心佛語】當大家都已經知道他做的惡事,或者他的惡名已經遠播了,我們就引以為戒,用他的例子來告誡朋友或晚輩。我們豈不也有福了。
【第31句】:【善知識】一青年向禪師求教:“大師,有人說我是天才,也有人罵我是笨蛋,依您看呢?”
【第32句】:世,并不是天方夜譚的事情,它是有因果聯系的,而命運的吉兇和未來的禍福,也可以從我們自身找到答案。
【第33句】:【禪語人生】怎樣平衡快樂與悲傷?佛曰:一個人只有一個心臟,卻有兩個心房。一個住著快樂,一個住著悲傷,不要笑得太大聲,不然會吵醒旁邊的悲傷。
【第34句】:【禪心佛語】蟬,最沒有理由快樂,但它最快樂,這就是知缺的哲學態度所迸發出來的生命禪意。
【第35句】:古話說,胸中有余乾坤大,心底無私天地寬。什么樣的心態引導生幺樣的生活,心地清凈,回歸當下,一個人的心態就是一個人的活法,人生的正知正見在于自凈其意,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第36句】:空者,謂二十五有及諸煩惱、一切苦、一切相、一切有為行,如瓶無酪,則名為空。不空者,謂真實善色,常樂我凈,不動不變,猶如彼瓶色香味觸,故名不空。《大般涅槃經》卷五,如來性品
【第37句】:【禪心佛語】佛曾經毫不含糊地宣稱識蘊是依色、受、想、行四蘊而生起,不能離此四蘊而獨存。
【第38句】:佛性善根,如草種在地;但有土處,莫不有之,若遇時雨,靡不發生。落雨有早晚,故生有遲速耳。——《憨山老人夢游全集》
【第39句】:【禪語人生】要把修行同生活結合起來,修身體健康,修家庭平安,修工作順利,但一切的前提都是為了眾生,只要是為眾生,修什么都能得到,一切為自己,求什么也求不到。
【第40句】:既然要教育人群,就必須“隱惡揚善”。人與人之間相處,切莫評長論短,應該多贊美別人、尊重對方,彼此表彰人性本善的光輝,以建立美好的社會。
【第41句】:凡夫心念容易散亂,若能收攝散亂心,使成為一念道心,則身與心皆可清凈寂定,輕安快樂。然而世間多障礙,障礙有自障他障,致使道行受阻。
【第42句】:當死期將至的時候,皇上和奴才又有什么分別呢?若有人掘開死者的墳墓,他必認不清那個是貧?何者是富的?
【第43句】:【禪心佛語】忽然,從林間深處傳來一陣響動。牧童以為是牛在里面,忙走上前去,卻朦嚨地看見前面正有一只餓虎朝他走來。
【第44句】:理明則信深,信深則行專,行專則功純,功純則妄除,妄除則真顯。(當代)夏蓮居《自警錄》
【第45句】:做人要以靜修身,以儉培德,以退處事,以讓養心。人心何時知足,知足便足。人生何時閑,偷閑便閑。知足常足心,終身不辱人。知止常止心,終身不恥人。
【第46句】:愛心和智慧是最好的心靈良藥。愛心能感化他人,智慧可凈化自己。擁有愛心和智慧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人生,也是最有價值的人生,更是有意義的人生。
【第47句】:站的高,才能看的遠。拿的起,才會放的下,凡事要豁達,才不會鬧心糾結。有了陽光和快樂的心態,你才能充實灑脫。
【第48句】:【禪心佛語】釋圓一共注了五次水,杯子終于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心脾。
【第49句】:【禪心佛語】當你找到了殊勝圓滿的法,還必須經過善知識的指點,有程序,有次第的去修。
【第50句】:【禪語人生】幸福是一種感悟,幸福是一種心態,幸福往往在你別人的眼里,別人看你幸福你就是幸福的,所以要活出幸福的名副其實。不要辜負了別人送來的那些幸福的目光。
【第51句】:超越生老痛苦三原則:活得快樂,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超越死亡三原則:不要尋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當代)圣嚴《108自在語》
【第52句】:我常常呼吁大家要利用時間、把握人生。因為多休息幾天,并不會增加幾天的壽命,多工作幾小時,也不會虧損幾小時的壽命。
【第53句】:慈就是愛,是清凈的大愛。“無緣大慈”,是指沒有污染的愛:他與我雖然非親非故,而我卻能愛他;愛得他快樂,我也沒煩惱,這就是清凈的大愛。
【第54句】: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凈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六祖壇經·坐禪品》
【第55句】:【禪心佛語】此守心者,乃是涅般之根本,入道之要門,十二部經之宗,三世諸佛之祖。
【第56句】:【禪語人生】偉大的心胸,應該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第57句】:【禪心佛語】過于自私、狡猾、計較的人是很不耐看的,甚至丑陋。即使僥幸生得好的容貌,也會在臉上逐漸顯現出一些不招人喜歡的地方,比如面無和氣,僅是「第一眼順眼」,稍多接觸就毫無吸引力了。
【第58句】:【禪心佛語】若只是借重某一句哲理,來鞭策自己去實踐,那是不夠的。實踐,必須要匯入空性,方為究竟。
【第59句】:【禪語人生】因為不愿意承擔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個責任,人們就都去做“不得不做的事情”。
【第60句】:【佛心禪語】做人不為時尚所惑,不被積習所蔽,不被浮名所累。堅信夢想成真的執著,勇敢接受挑戰的坦然。
【第61句】:【經典佛語】人生就像一場舞會,叫你最初舞步的人,卻為必能陪你走到散場......
【第62句】:【禪心佛語】假使每一個人都把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看作是神圣的,我們以感恩的心情加倍地愛護它們,那么,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就會日趨完善。
【第63句】:【佛心禪語】善行絲毫積累終會圓滿,惡業點點去除終會清凈,煩惱時刻對治終會解脫,修行日日增上終會成就。
【第64句】:一個人要先點亮自己的心光,才能引發別人的心光。人要真誠苦干才能領導別人,而非光靠能干。待人要以寬大的心胸去接納、包容——發廣大心,普愛一切眾生,使周遭都籠罩在大愛的氛圍中。
【第65句】:【禪語人生】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生存,就要懂得心動不如行動。因為,心動只能讓人終日沉浸在幻想之中,而行動才能讓人最終走向成功。所以,做人一定不要僅是心動而要采取果斷的行動。
【第66句】:【禪心佛語】人生最遺憾的,莫過于,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第67句】:所謂少欲,并非消沉,什么事都不管,什么都不求、不取;而是要積極進取,尤其為善不落人后。不可為日常事物、人我是非而患得患失,或整日失意、消極。
【第68句】:【圣經文案】155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里救出來。(太1:21)
【第69句】:【圣經文案】443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后4:2)
【第70句】:【禪語人生】有了嗔恚卻能自我控制,有如及時止住奔駛的快車,這就叫做善于駕馭自己的心身,能夠舍棄黑暗入大光明。
【第71句】:靜由心生,心不靜,則煩惱生。在繁雜的人世間,能夠保持一顆寧靜的心靈,隨時回到自己的內心深處,細細品味生命的微妙,無疑是一種超然的人生境界。
【第72句】:【禪心佛語】為什么沒有人會對一塊石頭大吵大鬧呢?因為石頭的靜默令挑釁生事者無從入手。在你可以像大石般沉默時,生事者遲早會失興致而另去他方。
【第73句】:【道家關于生死的禪語】生活中經過的故事,都是歷練心地的因緣,所以要清醒地認識,不被經過的煩惱牽絆,堅守信念的平和,生活原本如此,不管發生什么故事,重點都在面對處理它的方法和態度。
【第74句】:世出世事,莫不成于慈忍,敗于忿躁。故君子以慈育德,以忍養情,德育天地萬物,皆歸我春風和氣之中。——《法語四》
【第75句】:【佛心禪語】做人要當提起時提起,當放下時放下。功名富貴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貴里耗費;悲歡離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歡離合里掙扎;放不下金錢,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生命就在金錢。
【第76句】:【禪心佛語】榮辱紛紛滿眼前,不如安分且隨緣,身貧少慮為清福,名重山丘長業冤,淡飯盡堪充一飽,錦衣那得幾千年,世間最大惟生死,白玉黃金盡任然。
【第77句】:【禪心佛語】你認識我時,我不認識你;你喜歡我時,我認識你;你愛上我時,我喜歡你;你離開我時,我愛上你。
【第78句】:【禪心佛語】活著,就是人生最大的財富。了解到生命蘊含的價值',開啟出精神財富,才能成為真正的富翁。
【第79句】:【經典禪語】不要埋怨生活許多波折,那都是生活的提醒和善待。人間歲月如梭,日子一天天流過,活一場心力交瘁,當然也活一場心地寬闊,再聽咱一句勸,心寬的心寬,心窄的淚多。
【第80句】:【佛心禪語】如果你是一只老鼠,你突然發覺你已被關進捕鼠籠而你前面有一塊香噴噴的蛋糕,這時,你究竟是吃還是不吃呢?
【第81句】:若父母先無信、戒、聞、舍、慧,子令其修習,名真實報恩。恭敬給所需,唯現世安樂,令修信、戒等,究竟證涅槃。《本事經》卷四
【第82句】:【禪心佛語】讓自己的內心充滿愛,愛是最高級別的震動頻率,與宇宙的所有美好的事物頻率一致。因此,讓愛包裹住想法,起心動念間心存慈愛。敢于付出愛,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用愛播種未來。
【第83句】:看世界不光要用眼睛,還要用心。失去欣賞能力的人是可悲的,他的心已經變得衰老。一個人的胸懷是否寬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他是否能欣賞他人,義是如何欣賞的。
【第84句】:【禪心佛語】人要學會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創造財富,養護自己和家人,不要好逸惡勞,好吃懶做,游手好閑,成為家庭的懶漢,國家的負擔。
【第85句】:淡淡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生活的真味。淡淡的幸福,給我們留下了真誠和美麗,淡淡的親情友情,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快樂。面對生活,我始終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第86句】:【禪語人生】享有的觀念,可以擴展我們的生活領域,讓我們感覺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第87句】:【佛心禪語】必需記住: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希望如何被人欣賞、如何被人重視。甚至會不顧一切的去達到這個目的。可是,沒有人會接受不誠懇的、虛偽的奉承。
【第88句】:【羅狀元醒世詩其6】塵世紛紛一筆勾,林泉樂道任遨游。蓋間茅屋牽蘿補,開個柴門對水流。得隱閑眠真可樂,吃些淡飯自忘憂。眼前多少英雄輩,為甚來由不轉頭。
【第89句】:【禪心佛語】人生六耐,缺一不可;臨危應耐,耐以生存;緩:事緩乃圓,好從慢得;從緩待變,應對自如。
【第90句】:【禪心佛語】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對立的圓滿,是脫離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
【第91句】:【禪心佛語】良好素質的培養,首先要有正見,對宇宙人生有正確的認識,認識到人生的因果,人生的無常,人生的緣起。正念的樹立以正見為基礎。
【第92句】:真正的智者應及時清除自己心靈的污垢,舍棄感官的享受,使內心不會迷惘。不僅是求得智能,做其他事也是一樣,要有強烈的欲望。這樣,你就可以心無旁鶩地向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第93句】:【佛心禪語】不能只顧自己,誰也不管,那不是放下,是放棄,那樣會失去眾生,傷害眾生。
【第94句】:【經典佛語】也許,我們小小的關愛就可以滋潤那些苦痛的心靈,舉手之勞就可以救拔別人于苦難之中......
【第95句】:佛陀告訴我們,人只能生活在今天,也就是現在的時間中,誰都不可能退回昨天或提前進入明天。昨天是存在過的,不可及;明天僅是可能存在的,同樣不可及。
【第96句】:【禪語人生】學生又是一陣笑聲,這次不是輕視的笑了。尾關禪師完全釋然放松,做了一次成功的演講。
【第97句】:【禪心佛語】情緒,是智慧不夠的產物。問題能帶來情緒,但是情緒不解決問題。發脾氣是本能,控制脾氣是本領。當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時,你就是優雅的;當你能控制自己的心態時,你就是成功的。
【第98句】:【禪語人生】真地對待,因為“緣去即成幻”,別讓自己徒留“為時已晚”的遺恨。逝者不可追,來者猶可待,最珍貴、最需要珍惜的即是當下――生命的意義就是由這每一個唯一的剎那構成。
【第99句】:人生如茶。而成熟的我,則如茶中精品,初品甚苦。然,苦后生香,我不會一下子讓人有攝魂入魄的感覺,但久了的時候,我的茶香會深入心扉。雖經歷了風霜,多了些穩重,但仍素雅恬靜,清新如初。
上一篇:保全到期債權申請書的格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