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圣經(jīng)文案】3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創(chuàng)1:27)
【第2句】:【佛心禪語】把握第一個念頭,它影響我們對人、事、物的觀感,決定自己眼光投注的重點,當(dāng)然也左右思考和行動的方向。
【第3句】:【禪心佛語】且貪現(xiàn)世之小慈,豈覺當(dāng)來之大苦。此之修學(xué),徒自疲勞,背正歸邪,誑言獲福。
【第4句】:【禪心佛語】古詩云:“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有了慈悲心,我們的生命才能夠是善的循環(huán),而不是惡的疊加;有了惡性,就會無法突破自我。博愛者必得人愛,作惡者終害自己。
【第5句】:【佛語禪心】我們行善的最大收獲,不是能夠給社會多少善,而是在行善的過程中,能否培育自己心中的善田,能否在我們心中播下善的種子。
【第6句】:【圣經(jīng)文案】437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xùn)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導(dǎo)別人的人。(提后2:2)
【第7句】:【禪心佛語】或淡或雅,花總在綻放;或盈或缺,月總在天上;或高興或痛苦,日子總是在過;或期盼或失望,希望總在眼前;或見或不見,朋友永在心間。
【第8句】:【經(jīng)典佛語】“恒順眾生”的深義原來在此,就是把自我碎掉,時時順著別人。只有這樣,才無煩無惱,是真正的快樂幸福。才“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
【第9句】:【禪心佛語】佛法所講“放下”并不等于放棄,很多人以為學(xué)佛就要放棄很多,包括事業(yè)、家庭,而真正的放下應(yīng)該是放下對它的執(zhí)念。
【第10句】:假如你心存怨恨,那么它不僅會阻礙你心智的發(fā)展,而且使你無法判斷那言論到底是對還是錯。——《佛陀的格言》
【第11句】:【禪心佛語】其實,有些人的爭論,根本沒有什么實義,完全是為了爭一時之氣。這在智者的眼里,就跟看小孩搶玩具一樣,只會一笑置之。
【第12句】:【靜的禪語】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里安詳,一半在風(fēng)里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第13句】:達(dá)摩作為禪宗的祖師,他只是給人以指導(dǎo)的方法,并不能替代個人的修行。因為修行是個人的事情,要靠個人來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他人是代替不了的。
【第14句】:【禪心佛語】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誠生明者,不雜以偽也。從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第15句】:【禪語人生】修行是沒有界線的,無論行住坐臥,你都可以修行。甚至是在寺院掃地或見到一道陽光時都可以領(lǐng)悟到佛法;但那時你必須擁有正念。
【第16句】:【禪語人生】我們每個人都期待著別人的賞識,期待著社會的肯定,期待著自我價值的確認(rèn),這是一種積極的動力,不管是批評還是表揚,都應(yīng)該有明確的針對性,要就事而論,不能大而化之,不能空洞。
【第17句】:【佛心禪語】【大意】一個人的耳朵假若能常聽些不中聽的話,心里經(jīng)常想些不如意的事,這才是敦品勵德的好教訓(xùn)。反之,若每句話都好聽,每件事都很稱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劇毒之中了。
【第18句】:你快不快樂,從來不取決于你處于什么境地,面對怎樣的現(xiàn)實,也不取決于你年齡的大小、財產(chǎn)的多少,而是完全取決于你有沒有一種平和的心境——你能否快樂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第19句】:【經(jīng)典佛語】“工作無尊卑,悟道有深淺。”在禪門里,確是如此。唯有尊敬所有人等,才不會錯失學(xué)道的因緣。
【第20句】:【禪心佛語】雖然你討厭一個人,但卻又能發(fā)覺他的優(yōu)點好處,像這樣子有修養(yǎng)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第21句】:今日仍流連于苦海之中,明日便無法收獲安心之樂。日日不離苦,日日都是苦。與其原地蹉跎,等待著不知何日到來的解脫,不如用行動將自己從痛苦中釋放出來,以獲得輕松和幸福。
【第22句】:【佛心禪語】不要暗淡你生命的光輝。我們所有的勤奮和努力,都是為了人類生命更好地存在,為了人類的和平進步。信仰是和平的種子,所謂菩薩,就是那些為了所有生命的幸福而奉獻(xiàn)自己光芒的人。
【第23句】:【禪心佛語】看碌碌塵世,有那么多撼天動地的事,到最后也不過天地蒼茫中的幾粒微塵,經(jīng)歷過的所有劫難和困頓,當(dāng)年老時,再回首,不過那么簡單。生死,愛欲,不過零星的瑣事。
【第24句】:【禪心佛語】可以接受一切,可以享受一切,同時,隨時準(zhǔn)備放棄已擁有的一切,這就是真正的出離心。
【第25句】:每一個人出生,都不是空白的,而是帶著無數(shù)過去的業(yè)種子,有善的種子,也有惡的種子。這些種子遇到緣就會結(jié)果,于是構(gòu)成了苦樂交織的人生。
【第26句】:【禪心佛語】大腦細(xì)胞和我們?nèi)粘I钪锌匆姷谋右粯拥模萘渴怯幸欢ㄏ薅鹊模b滿了就不能再裝其他的信息了。
【第27句】:【禪心佛語】面對紛擾的世事,恩怨?jié)L滾,得意淡然,失意坦然,流年似水,浮生如夢,輕輕的走過歲月,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攜一份生命的馨香,笑看風(fēng)云,灑脫人生。
【第28句】:【禪心佛語】天地有大美,于簡單處得;人生有大疲憊,在復(fù)雜處藏。生活常有大情趣,是日子過得很簡單;生命常得大愉悅,是心靈純凈不復(fù)雜。
【第29句】:【禪語人生】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佛都在你的身邊,唯愿你平安健康、幸福快樂。不論你身在何方,不管你曾經(jīng)有過多少罪惡,只要你在心里輕聲呼喚,佛都將守護著你,讓你得到救贖。
【第30句】:【佛心禪語】禪宗有一個故事說到,有一天有位僧人向趙州請法而問:「學(xué)人迷昧,乞師指示。」
【第31句】:有些地方本來可去可不去,但最終還是要去;有些事本來可做可不做,但最終還是做了;有些問題本來可想可不想,但最終還是得想。人總是這樣不由自主。
【第32句】:漁翁釣雪,分明一領(lǐng)玉蓑衣。交以道,接以禮。墻有縫,壁有耳。作兇事,求吉人,逢兇化吉。花花轎,人抬人,人唬人,唬死人。
【第33句】:淡之美,某種程度就是近乎古人所說的禪,而那些禪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實際上是在追求這種淡之美的境界。禪,說到底,其實,那就是一個淡字。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禪趣,不亦樂乎。
【第34句】:【佛語摘抄精選】一切造善惡,皆從心想生,是故真出家,皆以心為本。(《宗鏡錄》卷九十四)
【第35句】:【禪心佛語】假如,你正為某件外在事物所苦,事實上,使你痛苦的,并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你對這件事物的觀感。
【第36句】:佛言: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dá)深佛理,悟無為法。內(nèi)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結(jié)業(yè),無念無作,非修非證,不歷諸位而自崇最,名之為道。《四十二章經(jīng)》
【第37句】:【禪心佛語】所以,我們不應(yīng)該問:“什么是開悟?”問這樣的問題,表示你不明白禪的經(jīng)驗為何。開悟是無法用一般思考的方式來詰問的,只有不把這種思考方式摻和進來,你才能了解禪的經(jīng)驗是什么。
【第38句】:【禪心佛語】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做人要懂禮儀,懂得尊重人,懂得鄙人者人恒鄙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第39句】:【禪心佛語】人生有了遠(yuǎn)方也就有了追求的高度,人生一旦有了追求,遠(yuǎn)方也就不再遙遠(yuǎn)。一個人最可怕的是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第40句】:【禪語人生】在人類善良的靈魂里,隱藏著自然的珍貴感情。它并不是只贊成自己的幸福,而是在別人的幸福中,不斷追求自己的幸福。
【第41句】:倘若擁有一顆平靜心,就不會感到焦灼,不會感到浮躁,不會把靈魂擱淺在無氧的空氣中。
【第42句】:【禪語人生】心素如簡,人淡如茶。人生在世,求淡雅之美,得禪趣,不亦樂乎?不會使觀者癡迷,不會使賞者沉淪,更不會使戀者瘋狂。淡名,淡利,無爭,無奪,一切順其自然。
【第43句】:就像煮一鍋肉,肉爛到看不見了,它還在鍋里嘛!它只是煮爛了而已,它并沒有消失;我們的生與死也是如此。——耕云先生
【第44句】:“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古圣先賢憂道不憂貧,能時時刻刻秉持仁心正道,未生惡念之前,先防患未然;心不生惡,則身不犯錯造罪。
【第45句】:【禪語人生】有的人,花園別墅,只覺天地窄小,因為他沒有感受生活之美。有的人蝸居一角,即覺天地寬廣,體會出逍遙自在的快樂,因為他有生活的美感。
【第46句】:【禪語人生】心商是維持心理健康,調(diào)適心理壓力,保持良好心理狀態(tài)的能力。心商的高低,決定人生苦樂,維系人的健康,主宰人生命運。做人需要修煉心商。
【第47句】:【禪語人生】想要改變世間的事,使之令我們滿意實在太難,因為世界上的事太多太多;而改變心情使自己感到快樂卻很簡單,因為我們的心只有一個。
【第48句】:【佛語摘抄精選】言五戒者,所謂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是其五戒也。此五能防故名為戒。前三防身,次一防口,后之一種通防身口,護前四故。(《大乘義章》卷十二)
【第49句】:【禪語人生】在日常生活中,欲念常帶給我們很多的煩惱和困擾。“欲”就像加了蜜的毒藥,雖然喝起來很甜,但是毒藥會慢慢腐蝕人的臟腑,讓人苦不堪言啊。
【第50句】:我們絲毫沒有為彌陀做事時,彌陀尚且不虧待我,全力救度我;我能為彌陀做一點點事,彌陀豈不更要大大地犒賞我嗎?平靜的心、喜樂的心、利他的心,這些都是彌陀的犒賞。
【第51句】:為什么愛心是給自己的呢?因為愛心就是愛自己的心,我們要好好地關(guān)心自己的心,時時注意自己的心是否抱持著一分善念。
【第52句】:煩惱名眾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異,只隔其迷悟耳。迷時有世間可出,悟時無世間可出,平等法中,不見凡夫異于圣人。——《少室六門》
【第53句】:【禪心佛語】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腳踏實地,坦蕩蕩,圓陀陀,孤*危峭,不立毫發(fā)知見。
【第54句】:途有掃地僧,殿供佛光影。問故何去來,卻答不知情。此中有禪意,修行可千年。蕓蕓乃眾生,踽踽自獨行。
【第55句】:言行相顧,心跡相符,始終不二,幽明無間。易世俗所難,緩時流之急,置身于千古圣賢之列,不屑為隨波逐流之人。
【第56句】:【禪心佛語】能原諒別人不是對別人的恩惠,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可以說原諒是一種風(fēng)度,原諒是一份胸懷,一念之間能解脫自己,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和收獲。
【第57句】:【佛心禪語】裝缸現(xiàn)場禁止女眾入內(nèi),由彌光老和尚生前比丘弟子十余人參加。由于時間倉促,條件簡陋,裝缸過程在彩條布搭建的臨時棚內(nèi)進行。
【第58句】:目前的社會受物質(zhì)的引誘,使人們的愛欲更達(dá)到了沒有止境的程度,造成了心靈上無法彌補的空虛。
【第59句】:世界上有兩種長大的方式,一種是明白了,一種是忘記了明白不了的,心中了無牽掛。所有人都用后一種方式長大。紅塵煩擾,經(jīng)歷了,感悟了,看破了,參透了,人生最美還是淡然。
【第60句】:【禪心佛語】羅馬人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臨終告訴侍者說:“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如我凱撒者,死后也是兩手空空。
【第61句】:【禪語人生】我們應(yīng)該珍惜自己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同時,不應(yīng)該貪執(zhí)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珍惜自己擁有的人常常會幸福、快樂,貪執(zhí)不屬于自己東西的人,往往會煩惱、痛苦。
【第62句】:信任在人際交往中是重要的一環(huán)。適度的信任,是友誼的催化劑,是商場中的潤滑油,不但能令他人感到溫暖,而且也能令自己顯得自信、大度、有涵養(yǎng)。
【第63句】:僧問:“教意即且置,未審如何是祖意?”師日:“煙村三月里,別是一家春。”——《泐潭文準(zhǔn)禪師》
【第64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洞山錄》釋義:與其漫無邊際地高談闊論,不如實實在在地做些日常細(xì)小的事。
【第65句】:【禪語人生】現(xiàn)在他的生活很幸福,工作也得心應(yīng)手了。特寄來五千元錢,一方面為了感謝師父的恩情;另一方面也請求師父為他們祈福消業(yè)。
【第66句】:【道家關(guān)于生死的禪語】與外不染色聲等,與內(nèi)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名無證;得無證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無證。(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
【第67句】:【佛家禪語】人生最有價值的,是健康的身體;比健康更有價值的,是正確的人生方向。
【第68句】:心無妄想,即是佛國無妄想時,一心即是佛國;有妄想時,一心即是地獄。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國。
【第69句】:智信者深體佛法的精神,迷信者曲解宗教的美意。一切虛飾作偽,皆起于染心,心虛則執(zhí)迷不悟,無法體解大道。
【第70句】:“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我們就是要在心生心滅之間,體會那不生不滅的佛性。
【第71句】:【持心當(dāng)如四方石】石在中庭,雨墮不能壞,日炎不能消,風(fēng)吹亦不動。持心當(dāng)如四方石。(《佛說忠心經(jīng)》)☆石頭所具有的不怕雨打、不怕日曬、不怕風(fēng)吹的精神,正是釋迦牟尼所具有的品格。
【第72句】:七老八十,身體老邁,不堪驅(qū)使,只念一句佛,說得過去。年紀(jì)尚輕,以一句佛為幌子,打著念佛的旗號偷懶,說不過去。
【第73句】:【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或日:“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怎么樣?孔子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第74句】:【禪心佛語】對于一個修行人來說,有什么可高興的?有什么可悲傷的?什么時候都是一個狀態(tài)。
【第75句】:【禪語人生】一句無心的話可能引起一場爭斗,一句殘酷的話可能會毀壞一個人的生活,一句及時的話可能會平復(fù)波浪,一句充滿愛心的話可能會治逾別人的傷口。
【第76句】:【禪心佛語】聰明是智慧者的天敵,傻瓜用嘴講話,聰明的人用腦袋講話,智慧的人用心講話。
【第77句】:【禪心佛語】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為了水門事件,丟失了全世界馬首是瞻的美國總統(tǒng)職位,并且吃上官司。一件事,有時候會使我們受到無比的推崇,有時也會遭到難堪的羞辱。
【第78句】: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當(dāng)你感到迷惑時,并不可憐,當(dāng)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第79句】:當(dāng)觀色無常,。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fù)如是。《雜阿含經(jīng)》卷一,第1經(jīng)
【第80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不過幾十載,或走或停,或沉或浮。只有奔跑與追求才能突顯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于奔跑。
【第81句】:【禪心佛語】凡事不以他人之心待人,多一份付出,少一份計較;凡事不以他人之舉對人,多一份寬容,少一份偏狹;凡事不以他人之過報人,多一份平和,少一份糾結(jié)。
【第82句】:【禪心佛語】所以,死亡既然不是末日,輪回的生命當(dāng)然沒有末日。不光如此,輪回者所面對的世界,也是沒有末日的。由于業(yè)力的原因,世界會發(fā)生成住壞空的變易與輪回。
【第83句】:人在倒霉時,往往是因為自己體內(nèi)收集的濁氣太多所致,太多負(fù)面的能量存儲在體內(nèi),就好似被病毒侵襲的電腦,侵蝕久了,就會癱瘓,就會發(fā)生麻煩事。
【第84句】:【禪語人生】在一條不適合自己的路上奔波,就如同穿上一雙不合腳的鞋,會令你十分痛苦。
【第85句】:二月復(fù)三月,一一應(yīng)時節(jié)。柳絲弄春風(fēng),梨花白如雪。門門法界門,法法離言說。一《寶峰云庵真凈禪師住金陵報寧文案三》
【第86句】:有一句話說得好:“學(xué)藝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無論學(xué)做什么工作,有關(guān)這項工作的知識總是容易掌握,功夫卻不是可以學(xué)到的,一定要下苦工夫練習(xí)。
【第87句】:“人”應(yīng)與時競,把握時日,爭取時間,莫讓時日一天天荒廢。功德是在日積月累中、分毫聚集而成就;唯有恒心才能產(chǎn)生真正的力量。
【第88句】:【禪心佛語】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是非天天有,不聽還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辦?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煩惱、憂慮、分別和執(zhí)著心通通放下。
【第89句】:福報才是人間最穩(wěn)定的財富所謂流水不腐,即讓自己所“擁有”的產(chǎn)生價值,才能讓我們從“擁有”的有限向“用有”的無限轉(zhuǎn)化。
【第90句】:有些人總是斤斤計較,干什么事情總怕自己會吃虧,更怕讓別人得了便宜,這樣的人就是沒有領(lǐng)悟到分享的真諦。
【第91句】:【禪心佛語】生活的活潑在于心地的運用與協(xié)調(diào),世事百態(tài),灑脫從容,心地悠然,看花開得欣然,賞花落而瀟然,人生在世間,喜悅,平和,開朗,和氣。
【第92句】:【禪心佛語】好的愛情是你通過一個人看到整個世界,壞的愛情是你為了一個人放棄整個世界。
【第93句】:【佛心禪語】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凈情盡。亦不守此無求為是。亦不住盡處。亦不忻天堂畏地獄。縛脫無礙。即身心及一切處皆名解脫。
【第94句】:【禪心佛語】聽命于自己的情緒,是一種放縱;無視于情緒,是一種麻木;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一種穩(wěn)重。
【第95句】:生活,就是面對現(xiàn)實微笑,就是越過障礙注視將來。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與惡。生活,就是有正義感有真理有理智,就是始終不渝誠實不欺表里如一心智純正。
【第96句】:很欣賞一種人,痛而不言,笑而不語。在他們身上,你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厚實涵養(yǎng),不由得產(chǎn)生敬意。好的人緣,若茶香,清水明鏡;更是禪趣里的一種靜,恍若空山虛懷若谷,恬淡寧心。
【第97句】:【禪心佛語】非常喜歡這句調(diào)整心態(tài)的話:積極的人是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人是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第98句】:【佛心禪語】不要想向別人討回公道,要能看得破,心才會平靜,更不會惹上諸多的煩惱。退一步替別人想,大事就會化小事,但如果小不忍就會斗起來,結(jié)果心中產(chǎn)生了更多的不愉快。
【第99句】:慧遠(yuǎn)大師勸導(dǎo)后學(xué):“常避無義,不親愚人,思從賢善,親附上士。”因為賢人善士能引導(dǎo)人增長慧根福德;愚癡小人會使人誤入險道,所以要慎選良師。
上一篇:句句經(jīng)典的生活感悟心情早安文案,趕快收藏起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