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千年鐵樹開了花——枯木逢春
【第2句】:【蜜糖罐里打熬不出硬骨頭】釋義:比喻在富裕的生活環境中培養不出意志堅強的人。例包:我對閨女說,不是你爹無情,這人一生一世,不鍛就煉不出心來,不闖就造不出真正的人來,男的女的都不例外,蜜糖罐里打熬不出硬骨頭,所以我對丫頭說,你爹就算能找到門路,我也不去找,不把你摔打成了不算數!
【第3句】:鄰居二大娘傳閑話,被當事人知道了,兩家吵了起來。媽媽對我說:“屋里說話屋外聽,草叢里說話露水聽。沒有不透風的墻,蚱蜢過去還有個影兒呢!記住,為人要光明磊落,別在人前亂說人。”(河南·南陽)
【第4句】:李阿姨的兒子和她頂嘴,李阿姨氣呼呼地坐在床上生悶氣。李叔叔勸道:“消消氣吧,哪個牛犢不抵母呢?”(湖北·丹江口)
【第5句】:【擰成一股繩】(慣)比喻眾人齊心協力,勁兒往一處使。
【第6句】:【三長兩短】“三長兩短”是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特別是常指人的死亡。“三長兩短”望文生義好像是用一組數字說長論短,形容長長短短參差不齊的樣子,其實不然。那么,“三長兩短”是怎么來的呢?舊時,凡是出了生命攸關的大事,例如橫死兇殺,同今日辦案程序和方法有很大不同。古代的破案沒有現代科技手段,是將死者先抬放到棺木中,再由官員驗尸查案。此類待查的死尸,不屬蓋棺入土的正式入殮,所以,只有棺材而沒有棺材蓋。無蓋的棺材由五塊木板釘成,即左、右、下面共三塊長板子,頭尾各有一塊小(短)的板子。人們不愿意直說躺在這無蓋兒棺材里等待處理的死尸,有人用俏皮話筒略地說了“三長兩短”,指的是那棺材呢!所以,“三長兩短”暗指災禍、事故或死亡了。 “三長兩短”有時也被縮略成“長短”,意思不變。如《紅樓夢》第十一回“可是呢!好個孩子。要有個長短,豈不叫人疼死!”
【第7句】:【大炮不靠吹,火車不靠推】釋義:比喻說大話、吹牛皮沒有用。例句:大炮不靠吹,火車不靠推(yipinjuzi.com)。不能光憑嘴皮硬,真要動手,看你敢不敢!
【第8句】:【咬苦瓜尾巴】(慣)苦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長圓形或卵圓形,兩頭尖,表面有許多瘤狀突起,味苦,可作蔬菜。形容痛苦難受。也比喻吃苦,過苦日子。
【第9句】:【敲鑼賣糖,各執一行】釋義:比喻各干各的,互不干連。例句:他們見我對他們望,有一個猴子臉的人,口中自言自語道:“朋友敲鑼賣糖,各執一行。”
【第10句】:木偶不叫木偶——傀儡
【第11句】:足球比賽——來回踢
【第12句】:【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謂造福于后代。類似的:前人挖井, 后人吃水。楊朔《三千里江山》:“古語說:前人種樹,后人歇 涼,咱們是專管開荒下種的。”
【第13句】:【吃一分虧無量福,失便宜處是便宜】釋義:吃一點虧會得到無限福運,失去便宜的地方就是得到便宜的地方。例句:當時汪祥若肯吃虧這十兩銀子,何至斷送了萬金貨物,豈非為小失大?所以說:吃一分虧無量福,失便宜處是便宜。
【第14句】:【戳壁腳】(慣)指在背后說壞話挑唆。
【第15句】:天鵝愛的是湖泊,英雄愛的是祖國。
【第16句】:風吹墻頭草——哪邊風火哪邊倒
【第17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慣)形容學識淵博,什么都知道。 也作上通天文,下知地理。 上知天文,下通地理。
【第18句】:【婆媳親,全家和】(諺)婆婆和媳婦之間的關系處得親切,全家人自然就會和睦相處。指一家之中,婆媳矛盾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一解決,其他關系也就平和了。
【第19句】:【變卦】已定的事忽然改變,被稱作“變卦”。 “變卦”源自《周易》。變卦是占筮兩爻次所得到的兩個卦。如,先占一次得到觀卦,又占一次得到否卦。第二次占卦不是在第一次占卦的基礎上動一根爻,而是重新完整地占一次,占得的卦為本卦或正卦,所變之卦為之卦或變卦。后來,人們把說話不算數叫做“變卦”。
【第20句】:【官差吏差,來人不差】(諺)差:差錯,錯誤。不論官吏有什么差錯,被官吏派來辦事的人沒有差錯。指上層策劃的人負有責任,被派的人不擔責任。 也作“官錯吏錯,來人不錯”。
【第21句】:布袋里裝牛角——內中有彎
【第22句】:【老狗砍掉尾巴——裝羊】(歇)羊:諧“樣”。指裝模作樣,欺騙人。
【第23句】:口袋里盛娃娃——裝人
【第24句】:【眼睛一眨,母雞變鴨】變化迅速,一時弄不明白原因。戴 厚英《人啊人》:“眼睛一眨,母雞變鴨。他的問題變成了我 的問題。”
【第25句】:這天的飯好香啊!我把碗盛得滿滿的,邊走邊撒,差點燙傷了手。媽媽看見了急忙接過碗,沒好氣地說:“茶七飯八,盛滿肯撒。”(河南·內鄉)
【第26句】:【磨刀不誤砍柴工】謂準備工作是必要的。李存葆《山中 那十九座墳塋》:“整個龍山工地全面停工學習,抓石頭先抓 人頭,磨刀不誤砍柴工嘛。”
【第27句】:我們家干的是白鐵活,一個集就能賣一百多元。一位朋友見了爸爸說:“你早就發了吧?”爸爸說:“你是光看見了這會兒,沒看見買鐵皮那會兒。我們這是老鼠給貓攢著呢!”(山東·無棣)
【第28句】:【得著風便扯篷】善于抓住時機,或會鉆空子。老舍《正紅 旗下》:“他要求自己更進一步:‘是呀,趕上了風,還不拉起 帆來嗎?’可是,到底牛牧師支持他不呢?他心里沒有底。”
【第29句】:包老爺的作風——鐵面無私
【第30句】:草里的斑鳩——不知春秋
【第31句】:【逢人減壽,見衣加錢】(諺)見了人,要把人家的歲數說得小點;見了人家穿的衣服,要把衣價抬得高點。舊指與人交往要善于取悅對方。 也作“逢人減歲,遇貨加錢”。
【第32句】:【三歲至老】(諺)一個人從很小時候的言行舉止上,就能看出他一輩子有多大的作為。指人的性情、志趣和氣度,往往到老不變。 也作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第33句】:【精明一世,糊涂一時】見“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第34句】:【見橐駝謂馬腫背】(慣)橐(tu。)駝:駱駝。看見駱駝以為是馬背腫了。比喻對不知道的事物憑主觀想象得出結論。
【第35句】:彭祖遇壽星——各有千秋
【第36句】:【堵著耳朵搖鈴鐺】(慣)堵著耳朵搖鈴鐺,自己聽不見,以為別人也聽不見。比喻自欺欺人。 也作“捂著耳朵捅鈴鐺”。
【第37句】:【 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做事要有依據,守規矩。語出《孟 子》。不依,也說:沒有。馬烽《劉胡蘭傳》:“你老說的,倒也 是一番道理。古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
【第38句】:【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諺)家雀:麻雀。比喻生活能力再差的人,也總會設法活下去。 也作老天爺餓不死沒眼的家雀。 老天爺餓不死瞎眼雀。
【第39句】:一天,我迫不及待地問媽媽:“你不是說春節要給我買新衣服嗎?”媽媽說:“是啊,老鴰吃桑椹也要等到天黑啊,不是還不到春節嗎?”(河南·商水)
【第40句】:爸爸開了一家公司,他腰間的“大哥大”老是叫個不停,有時吃頓飯也不得安寧。媽媽經常埋怨,叫他關機。爸爸風趣地說:“大哥大一叫,就聽見鈔票蹦蹦跳;大哥大一關,哪還有母雞來下蛋?”(江蘇·海安)
【第41句】:【肥豬拱廟門送來的好事】意外的收獲。張恨水《八十一 夢》:“許多人想走賴夫人這條路子,花錢受氣,總走不通,你 瞧,我這里可是肥豬拱廟門,她自來。”
【第42句】: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第43句】:飛機上做夢——天知道;天曉得
【第44句】:【兩物相形,好丑愈見】(諺)人或物,只要兩兩放到一起比較,好的丑的,自會看得很分明。指比較是識別人與事物的最好辦法。
【第45句】:【本命年】人都有屬相(也叫生肖),這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習俗。以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12種動物代表卜二地支來記人的出生年,而形成12種屬相,每個屬相代表一年。如1951年是兔年,那么出生在這一年的人,其屬相便是兔。“本命年”的意思就是人的屬相年。如果你屬兔,那么,1951年、1963年等每隔十二年都是屬兔的本命年。其他屬相也是這么推算。
【第46句】:【調皮的騾子能拉套】(諺)拉套:套在車轅的前面或側面拉車。不馴服的騾子拉套往往很得力。比喻頑皮的年輕人,只要引導得法,往往很有出息。
【第47句】:【雕塑匠不給神像叩頭——知道老底】(歇)本指雕塑匠清楚神像是雕塑而成的,轉指了解某人或某事的底細。
【第48句】:【欺人是禍,饒人是福】(諺)欺侮別人會招來災禍,寬恕別人會得到好處。指待人處世,貴在寬宏厚道,最忌蠻橫欺人。 也作“饒人是福,欺人是禍”。
【第49句】:【砸鍋】“砸鍋”這一俗語常用來比喻把事辦壞了。如“把事辦砸了”。 “砸鍋”源自戲劇不同劇種的聯合演出。清末民國初年,我國北方的京劇曾同直隸梆子(今河北梆子)同臺演出,而劇目、表演等又仍舊各自保持原狀不相混同。人們就將這種班社俗稱“兩下鍋”或“雙下鍋”班社。后來,唐山地方戲評劇后來居上,登上京津舞臺,成為北方影響力較大的劇種之一。有時出現了京、評、梆同臺演出的場景,人們稱之為“三下鍋”。另外,京劇演員為了扮演自己所不會的角色而臨時去鉆研、排練,拓寬戲路,本行也俗稱為“鉆鍋”。在這里,“鍋”已經成了“戲”的代名詞。舊時,人們常用“砸鍋飯”來喻失業,而戲要是唱得不好演不下去,自然也就“砸鍋”了。如果演砸了,兩下鍋也好,三下鍋也好,自然又得另起鍋灶。
【第50句】:【 戲場小天地,天地大戲場】謂人類社會像演戲一樣。魯迅 《華蓋集續編》:“相傳為戲臺上的好對聯,是‘戲場小天地, 天地大戲場’。大家本來看得一切事不過是一出戲,有誰認 真的,就是蠢物。”
【第51句】:背后作揖——空頭人情
【第52句】:【馬屁拍在馬腿上】(慣)比喻討好別人卻不合人心意,反而討了沒趣。 也作“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
【第53句】:西瓜掉進油缸里——又圓又滑
【第54句】:【無鹽不解淡】見“沒咸不解淡”。
【第55句】:【著三不著兩】見“道三不著兩”。
【第56句】:【和氣致祥,乖氣致戾】(諺)致:招致。乖:不和。戾:災禍。和和氣氣,自然會引來安詳;彼此怨怒,必定招致災禍。 也作“乖氣致戾,和氣致祥”。
【第57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釋義:榻:床。比喻不許別人侵入自己的勢力范圍。“側”又作“旁”。“豈容”又作“不容”。“酣”又作“鼾”。例句:金桂又見有香菱這等一個才貌俱全的愛妾在室,越發添了“宋太祖來南唐”之意,“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之心。
【第58句】:【不管兔子怎么叫,該種豆子還得種豆子】釋義:比喻不管別人怎么說,事情還是照樣做。“兔子”又作“野兔”。“豆子”又作“黃豆”。例句:育武拖著長腔不慌不忙地回答:“咱莊稼人有句俗話,不管兔子怎么叫,該種豆子還得種豆子。”
【第59句】:廳堂里的老古董——擺設
【第60句】:【 加拿大,大家拿】模仿“加拿大”國名的讀音,加以變通, 諷刺私拿公物的現象。或說:外國有個加拿大,中國有個大 家拿。《隨筆》(1995,1):“他和他學生的財物,則當然變‘加 拿大’為‘大家拿’,被覬覦者乘機占為已有。”
【第61句】:【庸人多福】(諺)舊指平庸無為的人平安長壽多福氣。 也作“庸人多厚福”。
【第62句】:【見縫兒就鉆】鉆,兼指鉆營,想方設法占便宜。相關的: 找空子下蛆/水銀瀉地,無孔不入。類似的:見縫兒就鉆,不 知道背能不能過去。老舍《東西》:“永遠勸人多掙錢,永遠 教給人見縫子就鉆。”
【第63句】:【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此俗語比喻做事因缺少必要條件而難以做成。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出自宋代陸游《老學奄筆記》卷三:宋朝時,尚書晏景初一次外出,回來時天色已晚,打算在一家寺院借宿。寺院和尚認識他,不想留他住宿,于是推托說:“寺院太窮太破,沒有地方住。”晏景初不高興地說:“再窮再破,安頓一個人總不會成問題吧?”和尚反譏道:“巧婦安能做無面湯餅乎?”
【第64句】:【寧撞金鐘一響,不擂破鼓千通】(諺)寧愿撞一下金鐘,也不去擂干通破鼓。比喻寧可和能人作短暫的接觸,也不要和平庸低劣的人多打交道。 也作寧撞金鐘一下,不打破鼓三干。 寧打金鐘一下,不敲鐃鈸三千。鐃鈸(na。b。):銅鑄的打擊樂器。
【第65句】:我又催爸爸了:“我們家也買電視吧,省得老到別人家去看。”爸爸說:“你要知道,有多大的魚,打多大的花;沒錢不能做有錢的事。我們家的日子雖然好了一點,但也不能掉多少用多少啊!”(江蘇·江都)
【第66句】:【不怕慢,就怕站】只要連續做下去,就會有進展。浩然 《艷陽天》:“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大伙兒一伸手,就算有頭 腦了。”
【第67句】:射出槍口的子彈——不會拐彎抹角
【第68句】:我們村的小剛發了財,以前看不起小剛不來往的親朋好友,現在都來攀親。叔叔感嘆地說:“富居深山有遠親。人,眼皮薄啊!”(河南·西華)
【第69句】:【高抬貴手】“高抬貴手”指求人開恩、求人饒恕時的懇求的話。看看它的由來,起初這只手并不高貴,是后人把這只手抬高了。原來,舊時鄉下演戲,往往先由鄉紳們出錢,包下戲班子在祠堂、廟宇中演出,然后他們再向群眾賣票賺錢,群眾憑票進場看戲。戲場只開一扇門,由一個五大三粗的壯漢把門收票。這些看門的雙腿跨在門檻上,雙手挺在門框上,以防無票的溜進去。過去,農村的小孩個個都是小戲迷,很想看戲但又無錢買票。便誰想誰的辦法,有爬墻頭進去的,有鉆出水洞進去的。有的孩子便采取向把門的求情的辦法。一看把門的臉色高興,態度好一些,就央求說:“叔叔,請你把胳膊抬高一點!”于是孩子們便趁勢從看門人的胳肢窩下鉆進去看戲了。后來,文人們便把“請抬高胳膊”雅化為“高抬貴手”,意思就是請人“開恩”,或行個方便。推而廣之,便適用于各種場合的求情了。
【第70句】:【水幫魚,魚幫水】謂互相幫助。語序亦可倒置。類似的: 船幫水,水幫船/足幫手,手幫足。姚雪垠《李自成》:“朋友 們誰都會有遇著困難的時候,水幫魚,魚幫水。要不要一點 錢用?”
【第71句】:【 繩打細處斷】謂薄弱的環節容易突破。或說:千斤繩從 細處爛起。賈平凹《廢都》:“心想,怕鬼有鬼,繩從細處斷 了,這不僅給莊之蝶惹了事,自己一個臨時招聘人員還能在 雜志社干下去嗎?”
【第72句】:快考試了,我還有大半本書沒復習。奶奶見了,對我說:“樹高扎根深,根深葉才茂;基礎打得牢,學問攀得高。你正上五年級,一定要刻苦,為將來的學習打基礎啊!”(山西·晉城)
【第73句】:六月天下暴雨——猛一陣子
【第74句】:云南老虎蒙古駝——素不相識
【第75句】:吃中午飯了,我一看還是面條,就說:“不愛吃面條,我不吃。”媽媽說:“想吃啥?我給你做。”爸爸在一旁生氣了,說:“不吃偏食,身體結實;挑飯揀菜,身體變壞。”(河南·鄢陵)
【第76句】:【把守山門的哼哈二將,不鎮廟還嚇人哪】釋義:哼啥二將:佛教守護廟門的兩個神,形象威武兇惡,看了使人害怕。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他們兩個被描寫成有法術的督糧官,一個鼻子里哼出白氣,一個口里晗出黃氣。后來用“哼哈二將”比喻有權有勢的人手下的兩個得力幫手;也比喻狼狽為奸的兩個幫兇。哼哈二將雖然不鎮廟,可是還能起嚇唬人的作用。比喻有某種身份的人,在客觀上就起某種作用。例句:有咱們在干部里面摻和著,不管他拿咱們當不當神仙拜,咱們倆總是把守山門的哼哈二將,不鎮廟,還嚇人哪。
【第77句】:黃狼拜狐貍——個比一個壞
【第78句】:打擺子———時冷一時熱
【第79句】:【駝子跌跟斗——兩頭不著實】(歇)駝子:駝背的人。跟斗:跟頭。兩頭:本指頭和腳,轉指兩方面。不著實:本指沒有落在實處,轉指事情落空。指兩方面都落空。
【第80句】:【藥醫不死病,死病無藥醫】(諺)藥只能治可治之病,不治之癥是無藥可施的。指再高明的醫生,再名貴的藥物,功能都是有限的。
【第81句】:【一瓶子不足半瓶子晃】見“滿壺全不響,半壺響叮當”。
【第82句】:劉備遇孔明——如魚得水
【第83句】:前有埋伏,后有追兵——四面楚歌:無處逃生
【第84句】:【唯食忘憂】(諺)指人很難排除憂愁煩惱,只有在吃飯的時候可以暫時忘掉。 也作“唯食可以忘憂”。
【第85句】:【井水不犯河水】“井水不犯河水”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井水不犯河水”源自我國先民的居住環境。我國古代先民最早是生活在河水旁邊,因此,長江、黃河孕育了勤勞善良的中華民族。臨河而居,汲水方便,而且河谷地區土壤相對肥沃。先民以游牧為主,生活地點基本上是因氣候或自然環境而定的,所以經常遷徙。井的發明在人類歷史上具有偉大深遠的影響。有了井之后,先民擺脫了依賴自然氣候的制約,以往僅僅居住在河谷,現在基本可以居住在任何地方了。而且有了井水,人們逐漸聚居在一起,可能出現城鎮,以至于出現大的城市。由傳統的游牧生活逐漸轉變為農耕生活,社會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而從事游牧的少數民族部落繼續崇尚游牧生活,沒有發展農耕,不打井,繼續逐水草而暫居。因此,有的歷史學者認為“河水”其實代指的就是游牧民族,是依賴于部落之間酋長的聯盟制度建立王朝的。而“井水”則代表的是定居,是農耕文明。歷史上游牧的少數民族經常侵擾中原的農耕民族,所以中國古代王朝一直邊患不斷。而以“井水”為代表的農耕民族則基本上不會主動侵擾“河水”為代表的游牧民族,所以,有“井水不犯河水”一說。
【第86句】:割鼻子換面吃——不要臉
【第87句】:【千里投名,萬里投主】(慣)指不顧路途遙遠,投奔有名望的人。
【第88句】:人家騎馬我騎驢,后面還有推車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第89句】:【空著肚子打飽嗝——硬裝門面】(歇)指內里不行,表面上還硬要裝得好看。
【第90句】:奶奶常對我說:“父母對子女是路,子女對父母是線。”(河南·鄭州)
【第91句】:【孩兒不嫌娘丑】見“兒不嫌母丑”。
【第92句】:沉香木當柴燒——屈了材(才)
【第93句】:小尼姑看嫁妝——今世無緣
【第94句】:【花開花落節氣定,時來運轉命安排】釋義:迷信認為,人的運氣好壞都是命運安排的。例句:只要你不死心眼,聽我們的話,總是有法子對付的。俗話說:“花開花落節氣定,時來運轉命安排。”我們總不會老倒霉下去嘛!
【第95句】:妹妹總愛偷吃零食,還常常“賴賬”。媽媽說:“耗子吃了有堆殼,大火燒了有堆灰,你咋瞞得了我?”(廣東·湛江)
【第96句】:老鼠爬燈臺——好上難下
【第97句】:【長木匠,短鐵匠】(諺)指木匠下料,總要留長點,長了可以裁短;鐵匠打鐵,總要留短點,短了可以鍛長。比喻做事必須留有余地,以便從容處理。
【第98句】:【八月十五睛,正月十五看龍燈】釋義:八月十五:中秋節。正月十五:元宵節。謂中秋日晴,元宵節就無雨雪,可以看燈了。例句:諺語不是說:“八月十五睛,正月十五看龍燈。”看來,來年的元宵節就可以把龍燈看個夠了!
【第99句】:【干柴遇烈火——一點就著】(歇)點:本指點燃,轉指指點。指稍一指點,情緒就高漲起來。也指人性情暴躁,容易發脾氣。
上一篇:句句走心的歇后語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