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立夏節氣是幾月幾日立夏預示著季節要從春天變成夏天,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人們往往會在立夏進補,以使自己的身子強健有力。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4立夏節氣是幾月幾日匯編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2024立夏節氣是幾月幾日
立夏節氣的到來,雖還不斷有冷空氣影響我國,但大范圍的降溫過程卻比較少了,畢竟此時的冷空氣已是強弓弩末。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平均氣溫在16~20℃,南北溫差明顯縮小。
如果說立冬時是蟄伏冬眠休身養性,立春是夢醒時分大地萌發,那么,立夏則是青蛙蹦、蟬始鳴、滿眼綠色蔥蘢。宋朝詩人楊萬里的一首《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正是初夏風景的素描。
在北方,冬小麥正是"立夏見麥芒"灌漿成熟期,而南方從南往北陸續開始大面積收割。春播作物如棉花、谷子、玉米也正處于旺盛生長期,田間管理進入緊張繁忙的階段。春旱和干熱風(是一種高溫低濕并伴有一定風力的農業氣象災害,影響水稻、小麥灌漿)是這一時期特別需要預防的。 在長江中下游、江南,油菜已開始大面積收割,有諺語:"立夏小滿,雨水相趕",要特別要警惕長時間陰雨,造成油菜籽出現發芽、霉爛,出現豐產不豐收的現象。
在長江中下游和華南,5月中旬的雨量迅速增大,一般年景,此時的華南,進入了前汛期的盛期,此時的暴雨往往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地域上的廣闊性和強度上的猛烈性特點,在兩廣的.珠江水系和福建的閩江水系,年最高水位往往出現在這一時段,民間有"立夏、小滿,江滿、河滿"的說法。需警惕特大暴雨形成的洪澇、泥石流災害,對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造成的影響。
另外,少數年份,臺風開始光顧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在強對流天氣中出現的狂風、暴雨、冰雹、雷電,帶來局部的損失也不可輕視。沙塵天氣、林草火災以及個別地區的高溫,也值得關注。
【篇二】2024立夏節氣是幾月幾日
“拄”意支撐。蘇軾《試院煎茶》有“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之句。
立夏是夏季的開始,嵊州人在立夏日吃蛋拄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秤人拄身,其目的是出于祈求身、心、腿等重要部位健康無恙,防止生病,順利度過炎夏的愿望。
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后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用彩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孩以拄立夏蛋作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系手繩,稱“立夏繩”。
立夏民俗是日,寧波習俗要吃“腳骨筍”,用烏筍燒煮,每根三四寸長,不剖開,吃時要揀兩根相同粗細的筍一口吃下,說吃了能“腳骨健”(身體康健)。再是吃軟菜(君踏菜),說吃后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立夏過后,便是炎熱的夏天,人們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托著祈福保平安的愿望。
【篇三】2024立夏節氣是幾月幾日
立夏這個節氣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一年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
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后,中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是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進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開。立夏時節,萬物繁茂。
【篇四】2024立夏節氣是幾月幾日
立夏是2024年5月6日。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交節時間在每年公歷5月5—7日。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南方,太陽黃經達45°。“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
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時至立夏,萬物繁茂。立夏表示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因此又稱“春盡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
上一篇:妙語生花,微信文案說到心坎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